登陆注册
1913500000003

第3章 失落的书:魏晋时代的《庄子》(2)

按照《晋书·向秀传》,虽然向秀之前已有多人注《庄子》,但极少有人能解其旨统,而向秀在注了《庄子》内、外篇之后,玄风大振。而向秀的注一旦出来了,便将众人的视线聚拢在这内、外篇二十七篇上。而除了淮南王刘安的解说三篇之外,其余二十二篇渐渐被忽略。

郭象本《庄子》

西晋的郭象(约252—312)是刘安之后在《庄子》传播史上最为关键的人物,以至可以将《庄子》分为郭象之前和郭象之后的《庄子》。之前为五十二篇,之后为三十三篇。那么郭象的三十三篇注本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先看有关郭象与向秀二人注《庄子》的一段公案:

“先是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统。向秀于旧注外而为解义,妙演奇致,大畅玄风,惟《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其义零落,然颇有别本迁流。象为人行薄,以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点定文句而已。其后秀议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

如果这段记载属实,那么郭象所注的三十三篇,应当在补充了向秀未竟的《秋水》、《至乐》二篇之后,又另外从五十二篇中选取了六篇。这六篇是什么?

考察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庄子音义》,《天道》、《刻意》、《田子方》、《让王》、《说剑》、《渔父》六篇,既没有崔撰注,也没有向秀注,其他有些篇章,要么二人兼有,要么取一人之注。由于崔撰和向秀所注都是内、外篇共二十七篇,那么或许可以据此推测,这六篇的位置应当在五十二篇《庄子》的杂篇。如果郭象承袭了向秀的二十七篇注,另外加上自己对这六篇作的注,加起来则正好是三十三篇。

然而,郭象为什么在二十七篇之外的二十二篇中,偏偏选择这六篇呢?笔者在上文中已谈到《天道》篇的思想,与荀子所批庄子的“蔽于天而不知人”不合,但却与郭象调和儒道二家思想的倾向吻合,且因为其论理深刻细致,故被他从杂篇移到了外篇。

但是郭象为什么要大量删去其他篇章呢?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序录》引用郭象自己的话说:“一曲之才,妄窜奇说,若阏弈、意脩之首,危言、游凫、子胥之篇,凡诸巧杂,十分有三。”五十二篇的“十分有三”大约为十六篇,而郭象在二十二篇中选取了六篇,那么删掉的正好是十六篇。陆德明在这篇《序录》中又称,《汉书·艺文志》所载的“庄子五十二篇”,即司马彪、孟氏所注之本,“言多诡诞,或似山海经,或类占梦书,故注者以意去取。其内篇众家并同,自余或有外而无杂。惟子玄所注,特会庄生之旨,故为世所贵。”

可见,五十二篇的《庄子》内容博杂,那些似山海经或占梦书的部分,即为郭象所删掉。我们可以从西晋张华(约232—300)的《博物志》和崔豹(生卒年不详,晋惠帝时为太子太傅丞)的《古今注》中想见郭象所删掉的部分。《博物志·卷四》引《庄子》云:“地三年种蜀黍,其后七年多蛇。”《古今注·卷中·鱼虫第五》蜣螂一条,引《庄子》曰:“庄周所谓‘蛣蜣之智于转丸’者也,故一名蛣蜣。”此两条内容或为郭象所说的似山海经者。

在此我们不禁想到《庄子·天下》篇的诡异,学界一般认为《天下》篇是庄子对战国时代各派学术的总结评论,然而其中却没有法家和儒家,六经只是作为百家之学的源头被提起。另外,《天下》篇用了大量篇幅评论墨家,且所评的各家思想都与道家有些类似。因此,有学者称,《天下》篇实则为庄子学派对五十二篇《庄子》的总结。郭象删书的事实,则可以解释为什么《天下》篇中有些地方在今天读来漫无旨归了。

陆德明所引郭象删书的一段话,我们可以从日本高山寺本《庄子》残卷中郭象所写的跋文得到旁证:

“夫学者,尚以成性易知为德,不以能政异端为贵也。然《庄子》宏才命世,诚多英才伟词,正言若反。故一曲之士,不能畅其宏旨,而妄窜异说,若《阏奕》、《意循》之首,《尾言》、《游易》、《子胥》之篇,凡诸巧离,若此之类,十分有三。或牵之令近,或迂之令诞,或似《山海经》,或似梦书,或出《淮南》,或辨刑名,凡诸巧杂。而参之商韵,龙蛇并御,肯辞气鄙背,竟无深奥,而徒难知以因蒙,令诚滞乎失流。岂所以求《庄子》之意哉?故略而不存,今唯取长达,致存乎大体者,为三十三篇者。”

如此,郭象删五十二篇为三十三篇的《庄子》,则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郭象本人在政界和学术界显赫的地位,加之西晋末年玄学有儒、道融合的需求,三十三篇本《庄子》问世之后,一时间洛阳纸贵。尽管如此,在当时及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五十二篇本的《庄子》并未因此消亡。

孤本的产生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陆德明在《经典释文·序录》中关于郭象删书的那段话,其末两句是:“其内篇众家并同,自余或有外而无杂。惟子玄所注,特会庄生之旨,故为世所贵。”

此可谓一语定音,陆德明排众家之注,独推郭象,认为郭象所注,尤其合庄子之旨,并称因此郭注才为世所贵。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且看《世说新语·文学》的记载:

“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

支遁出生于公元314年,那时郭象已经去世了两年。支遁在洛阳白马寺谈论《庄子·逍遥游》一事,《世说新语》和《高僧传》皆有记载,但都仅举其事,不著明时间。而根据《高僧传》卷四,支遁二十五岁出家,而在白马寺谈《庄子》则可以推定在公元339年之后。那时东晋政权已经在江南形成偏安的局面,梁朝沈约(441—513)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称当时思想界的情况为:“在晋中兴,玄风独扇,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

“柱下”代指《老子》,“七篇”代指《庄子》。从上面《世说新语》的记载,我们不难了解,在江左如火如荼的玄谈中,郭象和向秀的《庄子》注(二注略同,向注后亡,故以下只称郭注。)的确为时流所重,然而似乎仍有隐幽之义不得尽畅,以致诸名贤久久钻味,虽难以尽服,却不能高出郭、向二人而别成一说。

而据《高僧传》卷四的记载,名僧支遁在白马寺,与刘系之等谈《逍遥游》篇,力斥郭象的“适性”说。郭象的《逍遥游》篇注认为,“逍遥”之意即“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当时在白马寺,名贤或依郭象之意,以适性为逍遥,支遁对此说颇为不服,于是反驳说如果适性为得者,像桀、跖这样以残害为性的人,也可以称为逍遥了。《高僧传》接着说,支遁退而注逍遥篇。可见支遁实为出于对郭象注的不满,所以才退而作注,岂好注哉,不得已也!

那么对于《庄子》的灵魂之篇《逍遥游》,郭象的注错了吗?显然当时诸名贤在读了或听了支遁的逍遥游篇注解之后,感觉此前对于郭象注无法心服、却又无法自立一说的困惑,至此豁然而解,于是“群儒旧学莫不叹服”,乃至“后遂用支理”。

但是问题在于,为什么郭象本的《庄子》会在历史变迁中成为孤本呢?

回顾本小节开始一段话,正是陆德明的推崇。应该注意到,《经典释文》是陆德明所撰的一部主要用来解释儒家经典的著作,《老子音义》、《庄子音义》只是出于撰者本人对玄理的业余爱好。而陆德明的身份也每每是国子助教和太学博士,这种在思想界文化界显赫的大儒地位,与郭象恰好相似。鉴于这些,陆德明推崇郭象之注也就成了必然。

书之厄

陆德明在撰《庄子音义》时,手头同时有众家注本,包括司马彪注五十二篇、崔撰和向秀注二十七篇、孟氏注五十二篇等,以及李颐、潘尼、支遁、李轨、徐邈和嵇康等注。陆德明固然偏好郭象,其他众本也应当与郭象本并存于世,但却为何湮灭于后世呢?

在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焚书之后,中国历史上每因政变兵乱而让书籍无端蒙受厄难。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秘书监牛弘因当时典籍遗逸,而上表请开献书之路时,提出了自秦以来书籍所遭的“五厄”之说。而这“五厄”的最后一厄,堪称秦始皇焚书之后书籍史上的又一次大劫,它就是梁元帝萧绎(508—554)于554年的焚书。

萧绎自幼喜藏典籍,他在《金楼子·聚书》篇自称:“吾今年四十六岁,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河间之侔汉室,颇谓过之矣。”由于萧绎广为搜求并孜孜不倦,以致江表图书,以他所藏为最盛。然而,就在萧绎对自己丰富的藏书颇为得意的第二年,西魏军队攻到江陵。据《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五》和颜之推(531—595)的《观我生赋》,萧绎在亡国前夕,将所藏古今图书十余万卷,全部付之一炬,并叹道:“文武之道,今夜尽矣!”一个嗜书如命之人这样焚毁图书,实在是令人心痛。有人曾问萧绎为何焚书,萧绎答曰:“读万卷书,犹有今日,故焚之!”

自西晋南渡以来,战乱兵火中,图书典籍多为散逸湮亡,当郭象本《庄子》成为流通的主要版本时,其他注本自然因流传不广而趋于稀少。萧绎在《金楼子·聚书》篇列举了他所聚得的重要典籍,其中便有《庄子》,并使人抄写,与其他所抄写的书如《史记》、《汉书》、《老子》等,全部专门放在一个巾箱里,书极精细。

萧绎所抄写的《庄子》,究竟是多少篇呢?他没有说,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金楼子·自序》中有一个小细节,我们可以由此推测出萧绎所读的,肯定不是郭象的三十三篇《庄子》。萧绎在自序中说:“既感心气,累问通人,心气之名,当为何起,多无以对。余以为庄子云:‘无疾而呼,其笑若惊’,此心气也。”“无疾而呼,其笑若惊”,在三十三篇《庄子》中没有这句话。因此我们可以断定萧绎所抄的,可能就是五十二篇《庄子》。

无论如何,这个缮写精良的《庄子》版本,永远化为烟火灰烬消失了。在《隋书·经籍志》(以下简称“《隋志》”)所列的道家类书目中,向秀的二十卷注本、崔撰的十卷注本(《隋志》称梁有)、司马彪的二十一卷注本以及孟氏注本(《隋志》称梁有集注庄子六卷,其中录孟氏注一卷),包括梁简文帝的庄子讲疏,统统皆亡。唯有郭象的三十卷、目一卷注本存在,其他晋人的注本唯有李轨、徐邈和司马彪的庄子音。

回想一下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序录》中独推郭象的那段话,以及他所录的庄子注本目录,我们又会疑惑不解:如果萧绎一把火烧掉了其他的《庄子》注本,那么陆德明何以得有?与秦始皇焚书正好相反,秦始皇所焚的是其他诸侯国的史书以及民间的诗书及诸子之书,而萧绎所焚的则是皇家藏书,民间藏书虽零散但仍存在。所以焚书之后,陆德明手头仍有众本,是完全可能的。

但陆德明既有,《隋志》为何却无呢?我们来考察一下陆德明的生平。虽然他作为《经典释文》的撰者,通常被称为“唐人”,但根据他的生卒年,即约550—630年,他在唐朝只活了十二年(唐朝建国于618年),而此前漫长的六十八年人生,除了童年时期的数年之外,都在陈、隋两朝。而且据考证,《经典释文》草创于陈后主至德元年(583年),在隋灭陈(589年)前已经成书。后来唐太宗读过此书,十分赞赏,遂使其广为流传。

其次,《隋志》由唐人魏征(580—643年)等编撰于唐贞观十五年(641年)至唐显庆元年(656年)。而在陆德明撰《庄子音义》到魏征编《隋志》期间,又发生了一次书之厄。据《隋志·经籍总论》称,在大唐武德五年,即623年,司农少卿宋尊贵奉朝廷之命,将隋炀帝藏于东都洛阳嘉则殿的三十七万卷图书,用船沿黄河运往长安,而途径砥柱时,不幸船翻,为水漂没,所存者十不一二,连目录也被水所濡,变得残缺难辨。

魏征等所编的《隋志》,主要参考了隋代的《隋大业正御书目录》和梁阮孝绪的《七录》,其中称梁有某书而注曰亡者,比如“梁有庄子十卷,东晋议郎崔譔注,亡”。近代学者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辩证》中认为,此正是特谓武德五年宋尊贵所运炀帝东都之书,遭水漂没而亡耳。然而,这次水灾所湮灭之书,也是皇室藏书,而民间仍可能有。余嘉锡也认为,“其民间所藏,固无恙也。故《隋志》所亡者,往往《新唐志》复著于录。其后经唐末五代之乱至宋,或无人刻行,或刻而妄有篡乱,然后古书乃真亡耳。”

正如余嘉锡所言,考《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其目录中仍有司马彪、崔撰、向秀等人的注本,其后则渐渐销声匿迹。

结语:时乎,命乎

可见,郭象以外的其他《庄子》注本,虽然在晋代和南北朝时不居主流,但仍然与郭象本并行于世。经过了萧绎的焚书和唐初的漂书,其他注本于是从此消失于主流的文化视线,而在民间亦渐趋式微。

唐代产生了《庄子》学史上的另一个里程碑,即唐初道士成玄英(608—?)作《南华真经注疏》(即《庄子疏》)。成玄英的注疏一旦诞生,便十分盛行,有似郭象本在晋代的情形。由于成玄英所注疏的就是郭象的三十三篇注本,所以郭本的独霸地位再次得到强化。因此,新旧唐书虽然录有其他注本的书目,但终于难以挽回消亡的命运。

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一些书流传了下来,而另一些书却亡佚了。一本书存亡的命运,似偶然,更似必然。或许魏晋之后的人真的不太喜欢五十二篇本《庄子》的芜杂,所以历经各种天灾人祸,而郭象的三十三篇本《庄子》却完好地保存下来。

今天的我们已经无法在历史的忘川里打捞五十二篇本《庄子》的影像,只能通过司马迁、扬雄等汉代人士的只言片语以及后世类书中残留的碎片去想象。然而退一步讲,如果从来就没有一本真正的《庄子》,因为自庄子本人开始,所谓“《庄子》”就是一个不断变迁的文本,那么五十二篇本的《庄子》对于我们到底有什么意义?

意义首先就在于它是《庄子》阅读史上最重要的事,了解文本的变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今天所读的《庄子》是怎么来的,并且对三十三篇的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比如外、杂篇某些与内七篇义理相龃龉的段落,由此窥见庄学的发展迹象。另外,这对我们解读郭象的《庄子注》很关键,比如联想郭象所删掉的部分,就可以明白郭象为何对《逍遥游》、《齐物论》等篇所作的调和适性的解说。透过历史的重重迷雾追寻失落的书,目的不仅在于尽可能地还原过去,而且在于更好地理解现在。

同类推荐
  • 孟子大讲堂

    孟子大讲堂

    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是中国人推崇的文化大师,像钻石一样成为后人最珍爱的宝物。本书以《孟子》为基础去观察孟子的管理思想,融注着真实感,文笔挥洒,是一部可读之书,对大家提升自己管理能力大有益处。孟子与孔子并称中华“双圣”,不管在做人还是在治国之道上,都极力推行“仁政”,孟子的治国之道当中,丰富的仁政管理思想对我们当今的企业管理思想是一个极大的启示。
  •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通过充分的说理、实际的案例、科学的方法,以传统孝道为切入点,结合职场员工工作态度、同事关系、工作能力等方面,深刻剖析“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的内涵。《职场》(孝道)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是现代职场人走向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读之书。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

    本书以生态危机为切入点,从人与自然、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社会主义与生态危机的多维角度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在分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方法论的发展(重构)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及其方法论进行了评析。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常识与洞见: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

    常识与洞见: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

    《竟业旬报》——“重要出发点”、《新青年》——自此“暴得大名”、《努力周报》——“忍不住谈政治”、《新月》——争人权的“斗士”、《独立评论》——“诤友”与“诤臣”之间、《自由中国》——勉为其难的“教父”、言论自由与个性发展、言论自由与人权保障、言论自由与民主宪政等等。
热门推荐
  • 八十年代之空间有点田

    八十年代之空间有点田

    秦凝前一世吃了亏,这一世再不软弱,亲爹使坏她都坑,亲奶奶欺负她都砍。重生七十年代,没吃没喝不担心,她有空间;遇上各类极品,斗智斗勇不害怕,她有胆量:她往致富路上一气狂奔,就想当农村白富美;只是,撞上一位腹黑的帅哥哥,她有点犯愁。初见。帅哥哥一副斯文模样,低声跟她说了一句话。秦妹子没听清:一个大男人,说话不能大声一点?谁知帅哥哥当着所有人面大声喊:老子喜欢你!《从前书信慢,车马远,一生只爱一人》篇帅哥哥:我真的喜欢你。秦妹子:我也喜欢自己。“我每天给你写一封信,你就能对我了解多些。”“我看,那样的话,我会对邮递员了解的多些。”“你喜欢什么,告诉我,回头买了给你寄来。”“我喜欢……买地。”“什么地?”“你能走得死心塌地。”“……!”《唯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篇帅哥哥:你的理想是什么?秦妹子:混吃等死发大财算不算?“只是这样?”“这样就好。你呢?”“我的理想是,你。”《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我们老了,我在来生等你》篇帅哥哥:现在的人啊,都不会写信了。秦妹子:所以呢,你也不写信了?“我有啊,昨天我给你写信。”“在哪?”“你看你的哔哔机!”秦妹子拿出刚买的时髦小匣子:“老婆,我爱你。”
  • 参商一梦

    参商一梦

    大融三百四十九年,二月二十三,传说中的血纹黑月突现夜空。而后煞星,魔星双星齐耀,诡异非常。问元宫苍鸿道人与八仙夜占星相,不由蹙眉长叹:魔煞双星共临人世,只怕六界苍生又将面临一场浩劫。三年一次的试剑大会上白钰结识神秘男子云甄,她病发之症引起封门门主游见风的猜疑,重重阴谋诡计被撕穿的背后,不仅牵扯出十几年前的封门秘事,更涉及上古魔剑——诛魂,和白钰的真实身份…历经百年轮回,这最后一世是否能解开仙魔纠缠上古千年的爱恨情仇?
  • 游戏世界之界限

    游戏世界之界限

    忘却落忆不仁疡悲歌世界如游戏灭却凡间片卜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浮屠月

    浮屠月

    玄修之道,乃百破化圣。然赤瞳所至之处,万物尽噬。一袭黑袍,一双血瞳。臂锁血链,驱邪碎魅。身怀魔血,心具浮屠。来历不明的鬼血,缠绕在手臂之上的诡异锁链,遭人唾弃的异族身份,软弱,即是罪过!扬尘,意味着风起。风起,天亦变色!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刀名多情

    刀名多情

    《刀名多情》带给每一个等待情人归来的女子一份希望。江湖上的人都说是楚香玉造了这把多情的刀。楚香玉就是那个笑可倾城颦可倾国的江湖第一美女。也是天下第一多情的女子。然而,她却没有等来她的情人……《嫁衣》是一个神秘的组织,能被嫁衣选中的人至少已经被嫁衣注意了三年以上,只有通过了考验的人才能踏上通往茧的路。茧是大海中一座隐秘的小岛。要想到达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驾船的人要选择正确的日子与时辰才能赶上惟一一股流向茧的暗流,即便赶上了暗流也必须对航道上的各种障碍与嫁衣精心设计的陷阱非常熟悉,不然,就只能葬身大海之上……
  • 沧海流雾

    沧海流雾

    (新书【朝如青丝莫成雪】还请各位小可爱多支持,感谢!) “二位姑娘美若天仙啊!”徐翊感叹道。流萤捂嘴笑了笑,悄悄对琳琅耳语道:“琳琅姐姐,你趁机把这解药给文宣服下。”琳琅接过流萤递过的药瓶,走到徐文宣身前,一手掐着徐文宣的嘴,一手直接给他灌了下去。“喂喂!你们给我家公子喝了什么?”徐翊大喊道。这时的徐文宣直接软绵绵的倒了下去,不省人事了。“天啊!这哪是两位天仙,莫不是两位毒妇?你们和那黑衣人一伙的吧?”徐翊大哭着蹦到徐文宣身边,大喊着:“少爷!少爷!”
  • 禅门异闻录

    禅门异闻录

    意外穿越到平行世界古代的叶小三,长于佛门,却获得小白脸养成系统,身为佛门弟子,圣僧之下佛门辈分第一人,却不得不靠脸吃饭……“我就是要靠吃软饭,成为天下第一神僧!”——by叶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