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2200000097

第97章 语言类(3)

【“忍”字是一篇文章的主心骨】苏轼《留侯论》是评论汉朝开国功臣之一张良的一篇精彩论文。《唐宋文举要》在这篇文章一开头的“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下面夹注中就引了汪武曹的评语说,忍字是一篇文章的主心骨。接着下文紧扣这一“忍”字大做文章。第一步先肯定张良是“能忍者”,是老人教子房(张良)以能忍。能忍乃能成功。第二步递进:子房又教高祖能忍。“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这就突出了题意,全文全以“忍”字为着眼点。■/摘自清·高步瀛《唐宋文举要》

【《过香积寺》有诗眼】《王右丞集笺注》说王维《过香积寺》里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写出了深山僻境常见的景象。诗人用了一个“咽”字,幽静的氛围一下子就让读者感受到了;突出一个“冷”字,深僻的景色就好像亲眼目睹一般。这就是古人所谓的“诗眼”。有人认为上一句比喻心境的空灵自然,下一句比喻心境的清净淡泊,这就不免求深,反而把写景丢了。■/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过香积寺》注:“泉声”二句,深山恒境每每如此。下一“咽”宇,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昔人所谓诗眼是矣。或谓上一句喻心境之空灵动宕,下一句喻心境之恬淡清凉,则未免求深反谬耳。

【“不见”是全诗好眼】《唐诗归》说: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钟惺批语说它:“内‘不见’好眼,‘念天地之悠悠’,好胸中。”周振甫分析说:“钟惺批语,注意‘不见”,说是‘好眼’,‘好眼’指精神贯注处,就在不见昭王这样的人(指不能知遇当年高筑黄金台广招各方人才的燕昭王)。又说:‘念天地之悠悠,好胸中’,胸中想的,天地悠悠,在封建社会的天地悠悠中,像作者那样遭遇的人又不知有多少,那么他的下泪不光是为自己,也在为自己同样遭遇的人下泪了。”■/摘自明·钟惺、谭元春编《唐诗归》卷一;周振甫《诗词例话·形象思维》

【“三国”半部书有眼】金圣叹在《三国演义》第61回《赵云截江夺阿斗,孙权遗书退阿瞒》开头批道:“前卷与后卷皆叙玄德入川之事,而此卷忽然放下西川,更叙荆州;放下荆州,更叙孙权;复因孙权,夹叙曹操。盖阿斗为西川四十余年之帝,则取西川为刘氏大关目,夺阿斗亦刘氏大关目也。至于迁秣陵(南京秦称秣陵)应王气(古代迷信,说帝王所在有祥光瑞气),为孙氏僭号(冒用帝王尊号)之由,称魏公加九锡(古代帝王赐给有大功的权臣九种物品,后世权臣篡位前往往先获赐九锡),为曹氏僭号之本,而曹操梦日、孙权致书、互相畏忌,此鼎足三分一大关目也。以此三大关目为此书半部中之眼,又妙在西川与荆州分作两边写,曹操与孙权合在一处写,叙事用笔之精,直与(赶上)腐史(司马迁曾受腐刑,写《史记》,后世因称《史记》为腐史)。■/摘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l回“圣叹外书”

§§§第六节 字词准确

【杜诗无一字虚设】杜甫诗《水槛遣心二首》的第一首中有这样两句“细雨鱼儿出,风轻燕子斜。”这是描写江边景物的。南宋涛人叶梦得评论说:“细雨着水面为沤(ōu欧,水泡),鱼常上则浮而淰(niǎn捻,跳),若大两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能胜,惟微风乃受以为势,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语。”他又说:“此十字殆(殆,几乎)无一字虚设。”■/事见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下

【只—字不妥】唐朝,浙江兰溪贯休和尚颇有文名,他的住处与新进士王贞白家距离不远,但从未见过面。王贞白仰慕贯休大名,有一次拿了自己的《御沟水》诗去请教贯休,诗云:“一派御沟水,绿槐相荫清。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鸟道来虽远,龙池到自平。朝宗心本切,愿向急流倾。”王贞白自以为这首诗写得超绝一时,一见面就提到了它,说:“敬请高僧匡正。”王贞白自忖:贯休对这首诗必然赞不绝口,没想到贯休看完之后只讲了一句话:“这首诗还有一个字不妥贴。”王贞白脸色顿时一变,随后长袖一甩不辞而别。贯休望着他的背影微微一笑:“这位相公思路敏捷,他肯定马上就会回来的。”接着,贯休在自己手掌心写下了那个该改的字,安心等王贞白再来。过不一会,王贞白果然回来了,只见他一进门就对贯休说:”此波涵帝泽’应当改为‘此中涵帝泽’对不对?”贯休一边点头,一边把手掌一摊,把掌心所写的“中”字给他看。两个人相视一笑,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之8转引《唐子西语录》:王贞白,唐末大播诗名,御沟为卷首云……自谓冠绝无瑕,呈僧贯休,休公曰:“此甚好,只是剩一字。”贞白扬袂而去。休公曰:“此公思敏。”取笔书“中”字掌中。逡巡,贞白回,忻然曰:“已得一宇,云‘此中涵帝泽’”。休公将掌中示之。

【苏轼不惮累改】宋代何蓬讲过这么一个小故事:何蘧曾在欧阳修后辈那里得到苏轼的几篇诗稿,发现其中一篇是和欧阳修次子欧阳荣(叔弼)的。诗中有这么一句:“渊明为小邑”,苏轼就这5个字几经修改,起初苏轼感到“为”字含混,就圈掉它,改用“求”字,后来又觉得“小邑”所指不明,就又涂掉了,改成“县令”二字,这样改3次,才改成现在的“渊明求县令”。这件事令何蓬不胜感慨:即使苏轼这样大手笔,虽然下笔快,却不是写过就算了的,而是一改再改、不嫌其烦。■/宋·何莲《春渚纪闻》:蘧尝于欧阳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阳叔弼诗,‘渊明为小邑’,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宇,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二字,又三改乃成今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屡改也。

【“扶”、“失”两字最妙】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妹妹苏小妹聪明异常,擅作诗词。一天晚上,月淡云微,风轻露细,苏轼和黄庭坚正在花园里切磋诗词,苏小妹也过来吟出一联:“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请苏轼和黄庭坚在各句中间填一个字,凑成五言诗。苏轼吟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前人都用过了,太实了,不新颖。”黄庭坚吟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说:“太俗了。”于是自吟道:“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轼和黄庭坚听了都禁不住拍手称赞:“妙,妙极了!”他们知道:“扶”字既形象又新颖,把无形的风和无知的柳都拟人化了,把“风”形容为娇弱的少女,扶住柔嫩的柳丝,更加摇曳多姿。“失”字用得恰到好处,正好表现了月光和梅花那种水乳交融朦胧幽美的淡泊境界,给人以无限的想象余地。■/清·褚人获《坚瓠集》:东坡与小妹、黄山谷论诗。妹云:“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中要加一字作‘腰’,成五言联句。”坡云:“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妹云:“佳矣;未也。”黄曰:“轻风舞细柳,淡月隐侮花。”妹云:“佳矣;犹未也。”坡云:“然则妹将何说?”云:“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二人抚掌称善。

【李白诗工在“压”字】“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酿酒新熟,压出酒汁)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欲行不行,指行人李白自己及送行的金陵子弟;觞,酒器)。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这首诗题为《金陵酒肆留别》,是写行人(李白)和送行的金陵子弟的惜别之情的。《苕溪渔隐丛话》评论它说:“好句一定要好字,比如李太白诗里的‘吴姬压酒唤客尝’,写出了新酒刚刚酿熟,压紧榨床取酒的情景,从而托出江南风光景物的诱人,更增添了惜别金陵的情意。这里面一个‘压’字用得好,仿佛不尽的情意尽从这当中汩汩而来。”■/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诗眼》:好句须要好字,如李太白诗。吴姬压酒唤客尝”,见新酒初熟,江南风物之美,工在“压”字。

【贾岛苦吟为推敲】贾岛有一次乘空隙之时骑着驴子去探访山居的李余。在驴背上突然灵感来了,酝酿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两句诗,但自己对诗中的‘推’字总觉不满意,想改作“僧敲”,想来想去,决定不下,于是一边吟诵,一边用手做推敲的手势,旁观的人非常惊讶,不知他在干什么。这时,京城长官韩愈的车驾正好过来,贾岛没有发觉,就这么冲撞了韩愈的仪仗,手下人就把他带到韩愈马前。贾岛这时只好老老实实回话,说自己是由于“推”与“敲”决定不下,思想不集中,不知道回避车驾。韩愈听后,停住了马,想了想说:“敲字好。”接着韩愈还叫贾岛与他并马而行,把他请到自己家,与他在一起谈论诗文,与他结为布衣交。■/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贾岛》:(贾岛)乘间(jiàn荐,间隙,指工作学习之余)策蹇访李余幽居,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欲作‘僧敲’,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亦讶。时韩退之严京兆,车骑方出,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到马前,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韩驻久之,曰“敲字佳”,遂并辔归,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交。

【欧阳修的炼词】欧阳修有一首《浣溪沙》,开头是:“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自来评论家都十分推崇。比如晁补之就特别指出:这首词单单就以一个“出”字而论,那确是后人所写不到的。今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进一步评价说:我认为这个“出”字是脱自冯延巳的《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是,欧阳修的句子更为精妙。■/宋·晁无咎评欧阳浣溪沙:绿杨影里(应作“绿杨楼外”)出秋千,只一出宇,自是后人道不到处。■/清·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有一次乘船,船泊在瓜州。当时,他家住金陵钟山,虽然非常想回家,但有公务在身,只好写下一首绝句《泊船瓜州》留念:“京口瓜州一水(长江)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江南一带读书人家有珍藏这首诗草稿的,发现原作第三句改动多次,开始说“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到”字,自己批注“不好”,又改“到”为“过”字,接着又圈掉“过”字,改“入”,之后又改为“满”。像这样改来改去,换了10多个字,才最终定为“绿”字,这一改,不仅使色彩鲜明。而且把思归的念头也带出来了。■/宋·洪迈《容斋续笔》卷八: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宇,始定为“绿”。

【苏轼论炼词】苏轼认为,诗歌语言要求精当,如果一字不工,就会使全诗毫无精神。他举过下面的例子: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采菊时偶然看到了山,本来采菊不是专为看山的,可是这一来恬适的景色与从容的感情自然融汇了,所以感到高兴。现在不少本子都写成“望南山”。语言就失去了精神。还有,杜甫的诗句“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是讲白鸥自在飞翔,消失于广阔的万里烟波之中,可是宋敏求对我说:白鸥不会钻到水里去,改成“白鸥波浩荡”比较恰当。苏轼感慨地说,这两首诗,一个“见”字硬被改成“望”,一个“没”硬被改成“波”,这二字一改,就觉得两首诗一点神气也没有了。■/宋·苏轼《东坡志林》:陶潜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今皆作“望南山”。杜于美云:“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盖灭没于烟波间耳。而宋敏求谓余云,“鸥不解没”,改作“波”字。二诗改此两宇,便觉一篇神气索然也。

【精神全在“卷”字】苏轼自广东回北方时,经过保昌县,在进士徐信书房,煎上好茶,赋诗为乐,还写下了一个小柬帖说:他曾遇见王平甫(王安国,王安石之弟),王平甫写了一首叫《甘露寺》的诗,当时非常自负,尤其诗中“平地风烟飞白鸟,半山云木卷苍藤”这两句更认为是自己得意之笔。当他把这首诗送给苏轼看时,没料到苏轼当即指出这两句用字欠当,王平甫不服气,就问苏轼:“什么地方用字不对呢?”苏轼轻轻一笑,一晃脑袋说:“这首诗精神全在一个‘卷’字,然而可惜的是‘飞’字和它不称,而且又太俗……”王平甫毕竟是个行家,认真一想,顿时觉得苏轼所说大有道理,就忙不迭地央求苏轼改一改。苏轼这才告诉他:”飞”改‘横’,就贴切而有气势了。”王安国十分折服,立即取笔改了过来。■/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入:岭下保昌县沙水村进士徐信,言东坡北归时,过其书斋,煮茗题壁,又书一帖云:尝见王平甫自负其甘露寺诗:“平地风烟飞白鸟,半山云木卷苍藤。”余应之曰:“精神全在‘卷’宇上,但恨‘飞’字不称耳。”平甫沉吟久之,请余易,余遂易之以“横”宇,平甫叹服。

【著一字境界全出】北宋宋祁《玉楼春》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和张先《天仙子》词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两句词同为当时文坛盛传的名句。它们之所以好,后人评价不一。其中王国维的评析可谓精辟。他指出:”红杏枝头春意闹’,著(突出、抓住)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参摘清·张思卢辑《词林纪事》卷三、卷四;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同类推荐
  •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创新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创新

    本书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力图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高度,系统梳理、阐释、研究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形成依据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拓展;聚焦于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最根本的理论、现实问题,并努力把握蕴藏在其中的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凸显了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 进退博弈

    进退博弈

    进退之间方显英雄本色,博弈之道尽现历史风云。
  • 媒介地理学:媒介作为文化图景的研究

    媒介地理学:媒介作为文化图景的研究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浙江省社科学术著作出版资金资助这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论述媒介地理思想、试图建立媒介地理学体系的学术专著。本书运用媒介地理学原理和方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合一、天学地学人学同源”的思想,坚守“天地人媒”整体互动、和谐平衡、共存共荣的研究方针,对媒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体系和领域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对中外媒介地理学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媒介地理学中的空间、时间、地方、景观和尺度等基本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对媒介地理学的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了描述和阐述,为科学了解、认识、研究和实践媒介地理学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思想观点和独特的理论视维。
  • 民间武装与地方秩序:上海保卫团研究(1924至1946)(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民间武装与地方秩序:上海保卫团研究(1924至1946)(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共分为五章, 主要内容包括江浙战争与上海保卫团的兴起 ; 上海保卫团的制度设计与实际运作 ; 压制、利用与改编: 上海保卫团与党派政治 ; 1937-1946年间的上海保卫团。
  • 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

    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

    《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讲述了均衡规律指趋向平衡的规律;均衡观念指争取平衡的观念。《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社会历史问题讨论》是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来说明均衡规律和均衡观念。第二部分《世界中古史讲义》是从封建国家的整体历史来说明均衡规律和均衡观念。
热门推荐
  • 群星之冠

    群星之冠

    从小时候起,我便一个人照顾着,这历代星辰。
  • 青青子衿悠悠我玺

    青青子衿悠悠我玺

    慕子衿从五岁就被寄养在易家,不过他老是处处和她作对是怎么回事?没关系,她忍;整天没事就损她是怎么回事?慕子衿实在是忍不了了,找到某人兴师问罪,某人笑的一脸无辜......新人新书,不喜勿喷(切勿上升真人)
  • 欢喜皇后

    欢喜皇后

    她,只是一个遭人白眼的小妾生的女儿,可却对人生充满希望乐观向上,为了保护娘亲不受伤害,她甘心替逃婚的大姐出嫁,只不过,这要嫁的对象还真不是普通的人啊,不过,只要娘亲过得好,她才不管对方是谁呢......他,是堂堂的一国之君,闲来无事出宫溜达遇见了一个美人儿,得知她的身份后下旨诏她入宫,在洞房花烛之时才发现此美人却非彼美人也......真是岂有此理,连皇上都敢欺骗,他这个受害者还没来得及发火,却被她的巧舌如簧辩得哑口无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幕间

    幕间

    《幕间》讲述的是一九三九年六月的一天发生在英格兰中部一个有五百多年历史的村庄里的故事,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画卷。作者使用复调小说的方法,设置了两条叙事线索,一条主要叙述组乡绅巴塞罗缪·奥利弗一家的故事,另一条叙述拉特鲁布女士指导村民演出露天历史剧的故事。这两条线索时而平行,时而变叉,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图景。作者用这种方法把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现实、艺术与人生、舞台戏剧与人生戏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 帝戏凡尘

    帝戏凡尘

    一代至高大帝游历凡尘,看尽繁华盛景,感悟人情冷暖。
  • 异度剑神

    异度剑神

    一颗归家之心,一把弑杀之剑仅凭二者,便可在纷繁异世走出属于自己的路!长路漫漫,唯剑作伴(作者无tj前科,请放心收藏)
  • 本草新编

    本草新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拿幸福当筹码

    我拿幸福当筹码

    我不是个好女人,一心只想算计他倾家荡产。他也不是善男,能打压我时绝不手软。直到那天,老公因为他的心肝流产将我打得头破血流,他如从天而降,“真丢人!”我抹开脸上的血丝笑,“你又算什么东西?”他一脚踹飞我老公,扭头吼我,“我是你的东西,所以,请好好的依靠我!”一刻,明知他不爱我,我却控制不住心跳。这场蓄谋已久的交易,他用金钱做赌注,我拿幸福当筹码。你们说,我有没有赢的可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老夫少妻之总裁的小宝贝

    老夫少妻之总裁的小宝贝

    3月10号,星期六对于任雨露小朋友来说,今天可是个特别的日子,5年前的今天,她呱呱坠地,所以本着“我是寿星我最大”的原则,任雨露小朋友老早就和父母说好,今天要去游乐场玩一天,然后晚上回家再吃生日蛋糕。天公作美,万里无云,3月份又是B城最舒服的季节。一家人吃过早饭,乘公交坐地铁来到了位于郊区的迪斯尼乐园。在迪斯尼世界中,设有中央大街、小世界、海底两万里、明天的世界、拓荒之地和自由广场等。……
  • 无上兵皇

    无上兵皇

    适逢乱世,强者为尊。原本是一低贱的肉脚,却因为偶得万藏兵胆成为绝世天才,至此逆天出世,鏖战天下。打不死的小强,英雄路显张狂,且看高飞如何逆天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