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2200000080

第80章 文章写作类(1)

构思篇

§§§第一节 主题与立意

【王禹偁托物言志】宋代王禹偁济州人,幼年异常聪明,七八岁时就能吟诗作文。毕士安在济州当官时,听说王禹偁是一位天才,他家以磨面为生,就叫他当场写一首《磨诗》,以试试他的诗才。王禹倡不假思索,一挥而就,一首寓意深刻的《磨》诗写出来了:“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迟。若人轻着力,便是转身时。”意即一个人只要心里正直,就不要怕一时的失落;只要有人稍加推荐,便能青云直上。诗写的是推磨,表现的是志向,运用的是托物寓意手法。毕士安看后,极为赞赏,感到王禹偁确是一位天才,便留他跟自家子弟在一起读书学习。■/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后录》:王元之,济州人,年七八岁已能文。毕文简公为郡从事,始知之。闻其家以磨面为生,因令作磨诗。元之不思以对:“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迟。若人轻着力,便是转身时。”文简大奇之,留于子弟中讲学。

【苏轼讲授作文之道】宋文学家苏轼被贬到海南岛,住在儋州。有一个读书人葛延之从江阴起程,背着雨具,不远万里,慕名渡琼州海峡,来儋州向苏轼请教作文之道。苏轼根据自己的经验,用形象化的比喻向葛延之传授作文之道,他说:“儋州虽聚集着数百户人家,市场上生活必需品非常充足,应有尽有。但这些生活必需品不能随意去取,必须有一物品去交换,然后才能将这些必需品取回归自己。这一种能去换取一切物品的物品就是‘钱’。写文章也是如此。天下之事散载于经、史、子、集各书籍中,不可能随意取来运用,也需要一种物品去摄取它们,然后才能把这些材料为自己写文章所用。这一种物品就是‘意’。没有钱,就不可能买到市场上的物品:没有‘意’,就不可能阐明一切事理,这就是作文之道啊!葛延之听了这一席话,得益非浅,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苏轼的教诲,并将它写在自己的束带上,牢记在心里。■/宋·葛立方《韵语阳秋》:东坡在儋耳时,余三从兄讳延之,自江阴担簦万里,绝海往见,留一月。坡尝诲以作文之法曰:“儋州虽数百家之聚,州人之所须,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钱是也。作文亦然,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明事,此作文之要也。”吾兄拜其言而书诸绅。

【《拾得破钱》诗的喻意】宋代毗陵地方有一位李秀才的女儿,幼时聪明过人,16岁时就善作诗文,屡有佳句,传诵于世。有一次,有人在路上拣到了一个沾满尘埃的破铜钱,上面能模模糊糊地看出“开元”两个字。“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这无疑是唐代的铜钱了。拣到那个破铜钱的人请李秀才的女儿就那个破铜钱,写一首诗,以此来试探这位小姑娘的才能。小姑娘接过那个破铜钱,正面反面都仔细观察了。沉思良久,她忽然笑了,然后兴致勃勃地写下了《拾得破钱》诗:“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想见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众人看了此诗,开始觉得诗味不浓,缺乏感染力;再三品味后,才发现此诗写得别具特色:能通过联想,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揭露了金钱万能的罪恶本质。■/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毗陵郡士人家有一女,姓李氏,方年十六岁,颇能诗,甚有佳句。吴人多得之。有《拾得破钱》诗云:“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想得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

【“做医生就要学习白求恩”】1972年12月19《人民日报》发表的通讯《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它的主题是由通讯的第二个小标题点出的:“做医生就要学习白求恩!”这是李月华爱说的话。她还谦逊地说:“比起白求恩,我还差得远哩!”李月华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不愧为一位白求恩式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值得大家永远地怀念和学习。这就是贯穿全文的主题。可是,这个主题并不是一下子就明确的。它是通过30多人的调查,花了60天的时间,开了调查会50次,访问了300多人次,经过认真分析,确定下来的。开始两稿,采写组确定通讯的中心思想是表现李月华的路线觉悟。稿子写好后,大家都不满意,总觉得缺少一根把众多生动事例串联起来的主线;后经反复讨论,发现李月华的感人事迹大量地表现为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第三稿起,根据李月华的全部材料的特点,开始明确到“做医生就要学习白求恩。应是通讯的主题。以后的5次重大修改都是根据这个主题进行的。■/摘自施培毅《文章不妨千次磨》

§§§第二节 主题与境界

【晏殊改诗】宋代孙侔事母尽孝;母卒,自誓终身不仕,屡荐不就。他写过一首《栽竹诗》,其中两句“更起粉墙高百尺,莫令墙外俗人看。透露了作者出世的清高思想。身为宰相的词人晏殊肩负治理国家的重任,认为有志者应为国家出力,教化众人,所以对孙侔的这两句诗有不同看法,将它改为。何用粉墙高百尺,任教墙外众人看”。表达了作为宰相的晏殊的宽宏度量,立意就高多了。■/宋·阮阅《诗话总龟》:孙少述《栽竹诗》:“更起粉墙高百尺,莫令墙外俗人看。”晏临淄曰:“何用粉墙高百尺,任教墙外众人看。”处士之志,宰相之志,各言其志。

【“假金”与“真金”】唐代文人章孝标登第后,得意洋洋地写了一首诗给诗人李绅,“及第全胜十改官,金鞍镀了出长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李绅看了此诗,觉察出章孝标满脑子的虚荣浅薄思想,于是立即回寄了一首诗:“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载长安及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章孝标看了此诗,领会了李绅诗中表现的鄙薄虚荣、求真务实的思想感情,旨在批评自己,深感内疚。■/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章孝标及第后,寄淮南李相曰:“及第全胜十改官,金鞍镀了出长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绅亟以一绝箴之曰:“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杜甫雁塔赋诗】唐玄宗天宝十一年秋天,诗人杜甫、岑参、高适、储光羲、薛据同游长安城南慈恩寺,并且登上寺的大雁塔眺望长安的秋景。5位诗人目睹眼前美景,诗兴大发,每人赋诗一首。岑参写了《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诗笔雄浑豪放,但想要弃官学道,表现了归隐思想。储光羲写了《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表现了久居高位是危险的思想。高适写了《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表现了不为世用正可以遨游的消极情绪。这些诗都描述了诗人登塔所见的景色,立意不过是表现一般士大夫寻常的思想感情,无鲜明的特色。杜甫读了这3位诗人的诗;立即写了《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此诗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杜甫此诗不仅描写了大雁塔的自然景色,而且宛转地批判了唐玄宗不理朝政的荒唐生活,预感到社会的动荡不安,随时可能爆发危机,具有预见性,不愧为杰出的诗篇。■/明·胡应麟《诗薮》:高适、岑参、杜甫同赋《慈恩寺》三古诗……皆才格相当,足可凌跨百代。就中更杰出者,《慈恩》当推杜作。

【胡耀邦巧改对联】明代东林党创始人顾宪成在东林书院留下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北京有些人对当时在“左”的流毒尚未彻底肃清的情况下,心有余悸,对某些问题产生了消极情绪,曾模仿顾宪成的对联写了:“风声雨声不吱声,了此一生;险事难事不问事,平安无事。”胡耀邦同志得知后,认为这幅对联情绪太消沉,为了鼓励大家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大业,鼓起勇气披荆斩棘地前进,把它改为“风声雷声悲叹声,枉此一生;险事难事天下事,争当勇士。”■/摘自李佐贤、荆道任《中国历代对联故事选》

【郭沫若救少女】1962年10月的一天,郭沫若与夫人于立群及女秘书—行,游览蓬莱仙岛——普陀山。在梵音洞外的岩崖上,郭沫若拾到一本袖珍笔记本,主人是年约十七八岁的姑娘。袖珍本上写着一幅对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无寻处处寻。”横批是“春在哪里”;并写了一首七言绝句。郭老看了“来生魂魄系普陀。一句,说:“这是一首绝命诗!快去找她!”女秘书终于找到了袖珍本的主人——一位眉目清秀的姑娘。郭老微笑地对她说:“你能

写旧体诗,说明你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但内容太消极了,下联和横批要改一下。”他边说边修改:“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中”。小姑娘看后,觉得修改的对联主题深刻,有较强的思想性和鼓舞力量,含着热泪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在心中萌发了生的欲望,表示一定要振作起来,奋发向上。■/摘自李青葆《郭沫若书联救少女》,马春阳《巧联趣话》

§§§第三节 主题与深化

【角度新,立意新】1982年2月2日,记者艾丰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述评《水,让我重新认识你》,述评了北京的缺水问题。作者写这篇报道时,为解决缺水问题,中央开了会,北京开了会,发了许多新闻;如再写缺水问题,已是“剩菜”了,很难下笔。但作者非常想写缺水问题,觉得只有从提高自己的认识开始。作者从北京等15个省市的用水会议上搜集了众多材料,又参考了报纸;杂志、自己积累的一些材料,边整理边琢磨,头脑里首先想到:过去人们认为水是无限的,这个看法不对。地球上咸水、淡水的数量是有限的,北京平均每年降雨只有46亿立方米。人们把水的无限循环当成了无限的数量。作者还想到水的低廉价格掩盖了水的不可替代作用。作者扩大了视野,开拓了思路,就确定了这个新的写作角度,提醒大家如不正视缺水问题的严重性,就会出现水的危机,导致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这篇述评角度新,立意新,发表后受到新闻界的好评。■/摘自艾丰《几种常用的采访方法》,商恺等《采访与记者修养》

【新社会把“鬼”变成人】歌剧《白毛女》来源于1940年晋察冀边区河北西北部某地流传的“白毛仙姑”的故事。1944年这个故事流传到到了陕甘宁边区的延安。1945年贺敬之等作家创作这歌剧时,对这个故事加以加工、补充。当时对这个故事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塔“荒诞离奇”,不值一写;有人认为它可作为“破除迷信”的题材来处理;有人认为应该把“反迷信”和“反封建”这两个任务结合起来处理这个故事素材。最后,经过反复讨论、研究,贺敬之等作家深入发掘了这个故事的本质特点,确立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个主题,将主题提到了新旧社会本质不同的高度,写出了具有高度思想意义和艺术感染力的歌剧《白毛女》。■/摘自贺敬之《<白毛女>的创作与演出》,《白毛女》

【《神曲》主题的改变】但丁的第一部文学作品、抒情诗集《新生》,是献给他过去所爱过的姑娘贝亚德的,她已不幸早死。他在《新生》的结尾中说:“若是万物之主肯赐我多活几年,我愿意用从来对于女性不曾用过的话去说她。”当时他还是20多岁的青年,正在积极参加建立佛罗伦斯的独立自主的新政权的政治活动。后来,他当选为新政权的行政长官之一。不久,又由于党派之争而被放逐,别妻离子,流落他乡,过了20年极为艰辛的流浪生活。这使他加深了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社会的认识。因而在这部他当选行政长官时动笔,直到他去世前不久才完成的巨著《神曲》里,他的创作思想和作品内容,已与最初的创作动机大异其趣,不再是一部爱情诗,关于贝亚德“说”得不多,也不重要,它已成为一部具有强烈现实性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的政治诗。■/参摘王忠祥等《外国文学教程》上册

【《战争与和平》的三次变动】托尔斯泰为《战争与和平》作序的一份草稿中写道,1856年,他原想写一部中篇小说,主人公是一个这年带着家眷回国的十二月党人。后来,他说,我不由自主地从1856年转到了1825年,即主人公处于“迷途与不幸的时代”。那时,他已经是一个成年的有家室的人了。为了了解他,我需要转到他的青年时代,而他的青年时代正值俄国的光荣时代,即1812年抗击拿破仑的战争年代。于是,我第二次抛弃了我已经开始写了的,再从1812年写起。……如果只描写我们与拿破仑法国战争中所获得的胜利,而不先写我们的失败和我们的屈辱,那使我问心有愧。于是,我又进一步上溯到1805年,让我的许许多多男女人物经历了1805、1807、1812、1825和1856年的历史事件。■/摘自〔俄〕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序和跋》

【《复活》三次“从头开始”】在《复活》的历时10年的创作过程里,托尔斯泰曾3易其稿。1887年,检察官柯尼在雅斯纳雅·波良纳作客,把自己由于职务关系而知道的一个名叫罗查利·奥尼的故事讲绐托尔斯泰听。托尔斯泰劝科尼自己把这个故事“按照年代次序”、“照它的原样”写下来,即从青年贵族这个人和他到达姑母家写起。然后写他昙花一现的“罗曼史”以及它给这女人造成的可悲的后果,再写他的归来和他的悔恨。1890年2月他的一篇未完成的草稿就是按照这“年代次序”写的。这是第一稿。当时他因“写不好”、“根本写不出来”而搁笔。1890年6月,他认为“应该从开庭审讯写起……应该立刻把法庭的全部荒谬表现出来”。这是第二稿的结构。1894年6月,他把“小说的艺术基础”重新检查后,认为“必须全部重头来过”,要“写得更真实点”。1895午,他重新动笔时说:“倘若要写,得从头开始。”1895年11月,他找到了提炼题材的“关键”,在日记中写道:“我懂得了应该从农民的生活写起,他们是主体,他们是积极的人物,而我现在所写的,他们却是影子,是消极的人物……应该从他们的生活写起。”重心从聂赫留朵夫身上移到卡秋莎·玛丝洛娃身上来了,一开始就是她已成为公子哥儿堕落的牺牲品,并无辜地被关在监狱里了。这是第三稿的结构。第一稿是顺序,第二稿是突出主题的倒叙,第三稿是突出主人公的倒叙。■/事见〔苏〕贝奇科夫《托尔斯泰评传》

§§§第四节 构思与提纲

同类推荐
  • 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以闽北地区为例

    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以闽北地区为例

    闽北是闽越文化的摇篮,素有“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之称,人文荟萃,文化繁荣,蕴藏着积淀深厚的文化遗存。本书以闽北家族教育为切入点,综合运用田野调查和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大量文史资料为基础,系统梳理了闽北家族教育历史传承的发展脉络,为世人打开了一扇了解闽北家族教育和文化研究的窗口,弘扬了传统教育的正能量,为当代教育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随着时代的步伐,社会在不断地前进。近年来,国内外的应用主持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本书强化了应用主持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融知识性和实用性为一体,让广大读者可以在主持工作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迅速提高自身的主持能力和素质。
  • 道大无外:校园与社会

    道大无外:校园与社会

    《道大无外》一书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志田先生的一部杂文集,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书中绝大多数的文字出于《南方周末》,也有数篇曾刊发于《中国新闻周刊》。作者将百余篇短文按其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学问与学校”,以教育和学术为中心,多是针对当前学校教育尤其大学教育以及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感而发;下篇讲“历史与人生”,则从历史的角度剖析现实,既有对时弊的针砭,亦有对人生之感悟。
  • 红月亮:一个孔子学院院长的汉教传奇

    红月亮:一个孔子学院院长的汉教传奇

    本书是作者在被委派到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担任院长两年间所撰写的教育经历及教育感悟。目前汉学热正在国外流行,本书对传播汉学文化,让国内人士了解汉语在国外现状,以及了解汉学工作者的生活及工作也大有帮助。
  • 关注2014:民生热点面对面

    关注2014:民生热点面对面

    为深入回答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我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户籍制度改革、转基因食品安全、住房保障、城市交通管理、择校难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民生热点,精选新华社播发的系列相关稿件,再编辑深加工,策划出版了《关注2014:民生热点面对面》这本通俗理论读物。该书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解释疑惑,既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又呈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对2014年民生热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观点准确、文风朴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适合广大干部群众参阅。
热门推荐
  • 异界雷火神帝

    异界雷火神帝

    穿越异界,获得雷电加持,要不要做另一个雷震子呢?掌控了雷电之后,装成雷系法师,也是很萌萌哒的吧,无论你是法神,还是斗圣,只要你还是碳水化合物,你就带电,有电的敌人,都是可爱的。
  • 故事会(2017年6月上)

    故事会(2017年6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亡命之徒前传

    亡命之徒前传

    本书从臭名昭著的第二次车臣战争开始。讲述一帮亡命徒在世界各地作战的故事。从籍籍无名到恶名昭著的故事。另:本书续集《我的佣兵生涯》已完本,新书《极限保卫》正持续更新中。希望喜欢本书的朋友能够前往观看。如果觉得不错请不要吝啬收藏与票票。谢谢。
  • 重生复分之我携空间来

    重生复分之我携空间来

    前世被男友抛弃,这世,她要追寻自己的幸福。自带外星空间,各种名花名草奇果纷纷登场,创业,成才,校霸都不在话下,在这个物质纷绕的世界里,如果我们有了一个异星空间,我们要怎样生活,怎样生活?
  • 最强红包王

    最强红包王

    红包在手,天下我有。左手拿屠龙宝刀,右手拿40火,一句话谁不服就是干。
  • 第一义女

    第一义女

    ◆大郢王朝凤丞相之义女,一无是处、臭名昭著。因为一场赐婚风波,终于在‘有心人’的算计暗害中魂归九天了。凤落,二十一世纪的极品特工,一个戴着小白兔面具的恶魔,看似纯良无害,实则危险至极。一朝穿越,竟成了个浑身是伤、惨死荒野的小丫头。野种?废物?讥笑?凌虐?谋杀?抛尸荒野?一连串混乱的画面涌入脑海,很好很好,凤落干白的嘴角勾起一抹恶魔的微笑。凤凰涅槃,凤落回归。一袭惊艳长裙,狂傲张扬;一双冷漠犀利的瞳眸,睿智幽深;疏离的微笑始终挂在嘴角;“伤我者必杀之,杀我者必让其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当被天下耻笑的无能蠢女人华丽翻身,惊艳重生,那些曾经欺辱鄙视她的人,纷纷傻了眼、失了魂儿......★☆★☆★☆★☆★☆★◆皇商少主【肖倾尘】————白衣胜雪、清贵无暇,惊才绝艳、天下无双,待人接物温雅谦和、谦恭有礼,本性却是遗世独立、淡漠疏离。桃花树下的邂逅,惊鸿一瞥,那沉睡千年的淡漠孤寂的心却烙上了毕生不可磨灭的倩影,此情,上穷碧落下黄泉......◆大郢御王【百里御】————睿智深沉、铁血腹黑,当那一纸婚约终于被废,这才发现原本那弃之如弊履的白痴小姐竟是如此光芒万丈、风华绝代!望着曾经痴缠自己的女子翩然转身,深沉的心却陡然刺痛!幡然醒悟,原来,我百里御等待的那个能与我并肩睥睨天地的女子——竟是她!◆太傅公子【段逸风】————风流不羁、玩世不恭的表面下隐藏着一颗沉稳玲珑的心。庶子的尴尬身份,使他尝尽家族的冷血残酷。以山水诗酒风花雪月韬光养晦掩藏锋芒,处处隐忍谨慎的他,却甘愿为她摒弃面具放手一搏,只为换取红颜一笑!◆幻剑少主【凌之寒】————世人皆知幻剑少主嗜血残忍、狠辣无情。素来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夺命阎罗,却三番两次隐忍某个女人的放肆和挑衅。自从遇到她之后,那双习惯了见血杀戮的寒冰妖眸却总能不经意间流露出宠溺和柔情,冰封已久的心正在逐渐似火燃烧......◆此文,女强、男强,强强碰撞,PK不断!各色型男、美男缤纷登场,YY无限,炮灰无限!◆清依的读书群【澜沧*依依】:110337462欢迎亲们加入闲聊!◆喜欢本文的亲们请【收藏】、【投票】、【留言】,亲们懂得,嘿嘿…清依长揖及地,“多谢多谢!”【注】:清依本人懒,很懒,码字喜欢字字斟酌,所以龟速。亲们看文要有耐心,依不能保证速度但绝对保证质量,绝无烂尾太监之恶习。
  •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讲述李自成起义的背景和经过。在书中,作者写了关于李自成起义兴衰始末、大明王朝的灭亡、清政权的兴起等内容,中间夹杂了诸多神话元素,可读性较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望岸

    望岸

    她命运多舛,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她的人生被一个又一个事件推动着,渐渐偏离轨道。在生活的苦难和磨砺中,柔弱的她逐渐成长。
  • 女军侯

    女军侯

    她原是国公府的小姐,分家之后却只是一个五品武将的女儿,高不成低不就,蹉跎到十八岁才红鸾星动,她却有了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婚姻爱情与原生家族的兴旺,她该如何选择……刚穿越而来,就死了亲娘,重伤的爹爹以为她好为由,把她扫地出门。 正如她那个便宜爹所说。确实给他找了妥当的后路。当她以为就要这样在这个世界安静的过完一生,她发现,随她穿越而来的还有她的双胞胎弟弟…… 她觉得自己的一生都要女扮男装的度过,可她遇到他,他们身份悬殊,她宁愿做个默默无闻的走商人,也不愿去锁在四方天中做个笼中金丝雀,不是不够爱,而是不愿为爱做另外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