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0800000056

第56章 曹聚仁读书要敢于怀疑 勇于背叛 善于组织

曹聚仁(1900~1972年)新闻学家、作家。浙江浦江人。先后在复旦大学等校任教授。主编《涛声》、《循环日报》。著有《我和我的世界》、《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曹聚仁是个典型读书人。1921年从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毕业,执教于上海艺专、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校。1933年为出版《守常全集》与鲁迅通信往来,以后在上海编辑《太白》、《芒种》等杂志。抗战爆发后任中央通讯社战地特派员,从事战地采访。1950年移居香港,先后任《循环日报》、《正午报》主笔,一生勤奋笔耕,编著成集达七十种。

翻看的书愈多,疑问之处愈多

公元1904年的一个清晨,一个洋溢着浓郁书香气息的庭院里,传来了一阵阵幼嫩稚气、琅琅悦耳的读书声。这位晨读的稚童,便是曹聚仁。父亲曹梦岐热衷教育事业,在家乡浙江浦江办了个育才学堂,很早就对曹聚仁进行严格的启蒙教育。年幼的他便早早开始了刻苦的读书生涯。按传统惯例由四书五经入门,从《大学》、《中庸》读起,一直读到《尔雅》、《纲鉴易知录》、《近思录》等。《礼记》、《左传》通读了二遍。《诗经》、《孟子》则背诵过九次,真可谓是少年饱学,满腹经纶了。然而一旦见到了新编的商务印书馆版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和新式看图识字本,又引起了童稚烂漫的他更为浓厚的兴趣,以至于有日后“不读经而爱圈教科书,不圈教科书而抢看图识字”的自嘲。

当时,父亲经常嘱其熟读的书是南宋儒宗朱熹和吕祖谦同撰的《近思录》,此著共十四卷,内容是摘录北宋理学大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和张载等人的言论,计六百二十二条,分“道体”、“为学”、“改知”、“存养”等十四门,分别阐述各自对儒家学说的观点。可是,这么一读,却读出意想不到的结果来。因为《近思录》中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对于儒家学说的许多观点,竟与朱熹的见解大不一样。同是古代儒学界巨擘,对于儒家的思想经典《四书》,竟有如此迥然不同的诠释,真是令人不可思议。尤其无法解释的是,连其中同时师从周敦颐的程颢、程颐两兄弟的说法也大相径庭。在古代诸多极具权威的鸿儒贤哲面前,究竟遵从哪一方为是,真是令曹梦岐茫无所依,亦同样令少年曹聚仁无所适从。据曹聚仁回忆,父亲曾从《朱文公集》找到一段朱子说岳飞跋扈不驯的记载,他“简直不知怎样说才好,既不便说朱子说错,又不便失敬岳武穆,只能含糊了事”。有一年,父亲从杭州买了套《王阳明全集》回来,那麻烦可就更多了。有些地方,王阳明把朱熹驳得体无完肤,将他的《四书章句集注》统统否定,尽渲其谬。在朱熹与王阳明两位贤哲面前,谁是谁非,实在不敢妄加判断。由此曹聚仁得出结论:“翻看的书愈多,疑问之处愈多。”当时才十一岁的少年曹聚仁已经不大信任朱老夫子了,也表明了他在读书过程中,不迷信任何书本,不盲目崇拜任何学术权威。

带着这一肚子疑问,曹聚仁来到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师从国学老师单不庵学习正统派考据学。至此才恍然明白了,不单是朱熹说错、王阳明也说错;不独程颢和程颐两兄弟之间有所不同,朱熹本人中年与晚年的观点亦有所不同;不光宋朝诸多学人的说法分歧百出,即使是汉、魏、晋、唐各代学人的诠释亦所说纷纭,莫衷一是。一部经书,可以有打不清的官司。曹聚仁原来打算致力于注重名物训诂考据的朴学,但是苦于各种学派无一定论,终于未果。由此他领悟到,非得在读书的同时,以批判的态度来对待古人的遗训,如果一味盲目遵循,迷信古人,则总免不了上当的。为此曹聚仁非常推崇单不庵老师的治学精神,认为其读书之博,见闻之广,记忆力之强,足为楷模;他传授的正统派的考证方法,帮助自己解决了不少读书疑难。

虽爱看书,可绝不信书

曹聚仁十九岁那年,爆发了“五四”运动,它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一股进步的社会思潮,并极大地冲击了原先单不庵所授的已显得不合时宜的正统考据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文化沉积是不能简单用精华和糟粕一分为二的。曹聚仁一面把从单老师处学到的知识整理一番,一面大量阅读各种史书和诸子百家,以及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儒林外史》、《聊斋志异》、《老残游记》等中国古典名著,还广阅博览了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莫泊桑、左拉、王尔德、莫洛亚、霍桑等外国文豪的著作。在广泛涉猎众多文学、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西方名著翻译作品中,在对人生问题、社会问题的讨论中,呼吸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空气,感悟到一种人类知识文明的博大精深。他说:“那是我自修研究进步最快的时期,几乎读遍了当时从欧西译介过来的文学名著,旁及社会科学、哲学、史学专著,仿佛是一个通人了。我开始用现代的烛光来照明中国的古籍,我读了无数种前人的笔记,也就是前人的杂学;正因为他们的议论,互有出入,大开了我的眼界。”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是曹聚仁读书最多的时期,求知欲也极为旺盛。他的妻子王春翠在谈及丈夫读书生涯时说道,“他所爱好的,大概是思想批评方面的多,最初欢喜哲学批评,读一大批哲理书,后来爱好自然科学,又读了一些关于生物学、进化论的书,近年来专看社会科学及文艺批评的书,最近又转向历史哲学那一方面去了。他虽爱看书,但绝不信书。他要知道的多,书籍所能告诉他的却太少了”。当时曹聚仁堪称是“读书破万卷”的典范,当他的朋友走进他的书室,称赞图书琳琅满目,他总以一句口头禅回答:“那也不见得吧!”

在此期间曹聚仁潜心研究了当时学界奉为圭臬或颇为走红的若干学术著作,如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顾颉刚的古史讨论,章太炎的《国故论衡》和《检论》,以及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从中汲取了实证主义的方法,从而突破了旧的正统考证方法,打通了走向新考证派的道路。

时时怀疑古人和古书

曹聚仁与单不庵老师第二次相处是在1927年的杭州西湖省立图书馆。这次相处,使他对老师完全丧失了以往的信仰。在他看来,单老师是那样的渊博,却没有一点自己的见解;读的书很多,却从来理不成一个系统。有了这样的教养,却没有留下一卷传世的书,在他的治学生涯中,缺少一种人类最宝贵的创造力,就象戈壁的沙漠吸取流水一样,只能吸取而不能喷发,这可以说是上一代读古书的人的共同悲哀。曹聚仁认为,读书固然是汲取,但并不仅仅是汲取,如果不将书本中的知识经过自己头脑加工后,再生出自己的学问来奉献给社会,就等同于浪费知识、荒废学问。而他本人决不做一个捧着古书死啃、墨守陈规的学究。他虽然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弟子,但当他与老师的意见相左的时候,就会坦率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例如在对待白话诗方面,章太炎不予认可,甚而贬之为堕落。曹聚仁在看望老师时,凭藉对新诗作品的热情和熟谙,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和观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使老师折服,接受了新诗的存在。

在读书方法上,曹聚仁佩服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称:“他能那样的看了一种书,接受了一个人的见解,又立刻能把那人那书的思想排逐出去,永远不把别人的思想砖头在自己的周围砌起墙头来,那样博学,又能那样构成自己的哲学体系,真是难能可贵的!”

因此,他得出结论:“我读了三十年,实在没有什么经验可说,若非说不可,那只能这样:第一,时时怀疑古人和古书;第二,有胆量背叛自己的父师;第三,组织自我的思想系统;若要我对青年们说一句经验之谈,也只能这样:爱惜精神、莫读古书!”

当然,曹聚仁在这里是根据自己以往的读书经验和切身体会,告诫大家不要一头钻进古书堆里,跟着历朝历代的圣人贤哲、文士墨客们团团转,转得头昏眼花,无所适从,甚而误入迷宫,不知所措。如果是这样读书,岂不是终无所获,而又大伤精神么?与其如此,还不如爱惜一点自己的精神为好,不要去读那古书。然而古书毕竟还是要读的,若想开卷有益,吸取精髓营养,获得真知灼见,就必须象康德那样,具有独立思考精神,善于形成自己思想。就必须如曹聚仁所言三条读书心得那样,心存质疑,去芜存精。不信圣典,不拜权威。真理为宗,敢违父师。博采众学,塑造自我。唯有达到这一境界,这书也就读成功了。一代作家、记者、报人曹聚仁的读书经验,对于当代的广大读者来说,应该是一种很有教益、很有价值的指导与启迪吧!

陈柏南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图书馆

同类推荐
  • 大师教你生活之道:爱比克泰德语录

    大师教你生活之道:爱比克泰德语录

    《大师教你生活之道:爱比克泰德语录》选择了《语录》的大部分精粹,较充分地体现出这位大师的思想精华。告诉人们怎样获得灵魂的宁静,怎样拥有高尚的人性,怎样理性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问题,等等。这是一部充满生活智慧的箴言集。我们不妨踏着大师的足迹,"去为思想的宁静、自由和宽宏奋力拼搏吧"。
  • 心怀感恩:诚信做人,责任工作

    心怀感恩:诚信做人,责任工作

    诚信到任何时代不会落伍的,而且有待提高和推崇。作为一名职场人,恪守诚信同样是我们在职场中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想要加固诚信的“防线”需要我们拥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感恩就像诚信背后的一股无形力量,始终支撑着我们的诚信屹立不倒。当我们因为利益即将欺骗同事时,对同事信任的感恩让我们悬崖勒马;当我们由于诱惑即将背叛企业时,对企业无私给予我们机会的感恩让我们迷途知返;当我们急功近利想靠出卖朋友寻找“捷径”时,对友谊的感恩让我们浪子回头。因为感恩,所以诚信;因为诚信,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我们心怀感恩。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处世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处世精粹

    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国学精粹》、《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7天让你读懂生活心理学

    7天让你读懂生活心理学

    心理学是帮助人们了解自我、洞察人生、解释行为的一门实用科学。人的心理千变万化,这也使得人的心理现象成为一个极为复杂和奇妙的领域。但通过大量的试验以及经验的总结证明,人类的心理活动仍然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对心理现象事实上都很熟悉,只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解,因此觉得神秘罢了。然而。从普通大众看来,严谨深奥的心理学的确是晦涩难懂的,一些专业的名词术语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难以被理解。所以,迫切需要一条合适的纽带将心理学的科学性运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与工作中,《7天让你读懂心理学》系列丛书无疑就是这样一条及时出现的纽带。
  • 青春的资本:阳光青少年的十大性格定位

    青春的资本:阳光青少年的十大性格定位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我们,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中动性和自党性等交错发展。青少年时期是我们个性形成的关键期,本书从执着、果断、勇敢、沉着、热情、乐观、谦虚、宽容、诚实和善良十个方面帮助我们进行性格定位,使我们一边享受青春,一边领略成长带来的乐趣。
热门推荐
  • 总裁的娇妻影后

    总裁的娇妻影后

    错过了一次,也许就会错过整整的一生,但是趁还来得及,我想重新加入你的世界,好好爱你——易水寒
  • 神农谷女医手札

    神农谷女医手札

    容焕的愿望很简单——寻一个与穴位图上一般标准的男身,供她研习医术。师父瞟了一眼身姿挺拔的大弟子:“这有何难,让你师兄借你瞧瞧身子便是。”从此师兄再也没有打过赤膊……终有一日,一个上身匀称精壮、与穴位图比之分毫不差的男子入谷求医,容焕的心头绽开了一个又一个小礼花。可是她没有想到,他竟用自己护卫的好身材欺骗了容家小焕纯洁的感情——容家小焕:“我这是被绑架了?”顾长惜:“若你不答应,便会变成谋杀。”……变脸好快!“长路漫漫,二喜,讲个故事来听听。”“从前,有两个人绑架了我,”容家小焕清了清嗓子,严肃道,“后来他们都死了。”……
  • 长笑歌

    长笑歌

    初见光华认他做了爹,又见光华管他叫了哥,再见光华他又成了她代课的先生。她被爹娘弃养,身份成谜,与仙无缘,又入仙门。他与她,情丝相缠,痴恋彼此。冥冥之中,有心之人,有意布局。“长笑!你欠我的何止是一双眼!你还欠我一段情!一个你!”千年冰山男主VS闷声开挂女主
  • 哎我喜欢你啊

    哎我喜欢你啊

    十八岁,我们独一无二的十八岁,那个勇敢说爱的年龄,总会有人让你牵肠挂肚。你可以不顾一切,但是我必须为你的未来考虑。这是一个关于倒追的故事。
  • 旧事新知风雨声

    旧事新知风雨声

    本书汇集散见于数十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物刊载的文人原创作品,包括鲁迅、梁遇春等多位大师和学人,他们共同学习文化的本质,学习哲学的本义,学习研究国故的方法,了解科学以及科学研究的含义,了解心理学的真正意义。这是一本围绕文化、哲学、科学、心理学等诸多常识和新知而展开讨论的文集,是大师和学人奉献给我们的新知盛宴。从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他们对于科学对于真理孜孜以求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也看到了他们对于各种知识不止步于权威和众论的可贵思想。
  • 都市之天庭战神

    都市之天庭战神

    天庭战神林无洛渡劫证道时,被西方十二主神围攻,最终含恨陨落在天劫下。当他睁开眼时,他已经回到了三千年前的学生时代。他立誓,要重回仙界,向仇敌复仇。
  • 布鲁克林有棵树

    布鲁克林有棵树

    “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这是一本关于生存的书,讲述阅读如何让卑微的生命变得高贵,讲述知识如何改变人的修为与命运,讲述家庭的力量如何支撑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二十世纪初的纽约布鲁克林,是一片宁静的乐土,而在这里,一颗本应无忧无虑的幼小心灵却要被迫去面对艰辛的生活,体味成长过程中的无奈百味:母亲偏爱她的弟弟,父亲深爱她却英年早逝,家境清贫,在学校饱受轻鄙……面对如此坎坷人生,她也曾苦闷、忧愁,却始终保持着那份尊严和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人生的另一扇大门终于为她打开。
  • 圣多罗菩萨梵赞

    圣多罗菩萨梵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钱德勒短篇侦探小说全集1:自作聪明的杀手

    钱德勒短篇侦探小说全集1:自作聪明的杀手

    雷蒙德·钱德勒擅于塑造冷峻、坚硬、黑暗的故事氛围。他的短篇小说步步惊险,孤独危险的灵魂遍布大都市各个角落,明星、妓女、混混、生意人、私人侦探、警察……为了各自的目的明争暗斗。主角裹挟在阴谋当中,凭借老辣身手和精明世故,看穿一个个险恶的心机,揭开隐藏在黑暗中的惊人内幕。
  • 热河之魂

    热河之魂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全线占领了我东三省,以溥仪为傀儡,成立了伪满洲国。后又攻占热河,窥视我整个华北地区。当时的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不战而退,仓皇逃窜。致使热河沦陷,遂被日军划入伪满洲国。在此民族存亡危机关头,地处燕山深处、滦河岸边的黄花川,有一个名叫孙永勤的人,带十七个农民揭竿而起,拉起一支队伍奋起抗日。用生命和热血捍卫了民族尊严,铸就了热河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