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0800000021

第21章 熊十力案头书要少,心中书要多

熊十力(1885~1968年)哲学家、佛学家。湖北黄岗人。北京大学教授。有《十力语要》、《新唯识论》、《乾坤衍》等著作。

熊十力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武昌起义,以后脱离政界,专门从事学术研究。1920年进南京支那内学院研究佛学,后由佛归儒,应教育家蔡元培之聘,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执教长达三十年。熊十力融会中、西、印度哲学思想,继承、弘扬、推进了中华的传统文化。对于读书,有他独到的见解。

“将来无论作什么,都不放弃读书”

熊十力从小家境贫困,父亲虽是个乡塾先生,却供不起子女上学堂。熊十力到了读书的年龄还在为邻居放牛,赚几斗米贴补家用。父亲常年在外教书,偶尔回家一次教这个放牛娃识几个字,时而讲个历史小故事,这就是熊十力的启蒙教育。熊十力粗通文字之后,就能背诵很多诗词歌赋。十岁时,父亲讲《三字经》,他一天就背熟了。他还富于创造,有次,熊十力赤足,被荆棘刺入脚板,请嫂嫂挑出,即作《挑刺》诗相谢:“小小黄泥埂,有个木将军。侵犯脚板国,攻进皮掌城。杀到骨肉府,鲜血溢淋淋,哎哟哎哟哟,痛得泪珠滚。踉跄回到家,禀告穆桂英,桂英持银枪,威武出了征,撵到皮川县,追至骨肉城,持枪大血战,活捉木将军,斩首来示众,谈笑了敌兵。”

熊十力十几岁在父亲临终时,立下誓言:将来无论作什么,都不放弃读书。虽然他迫于生计,只读了半年书就离开塾馆,但他一边劳动,一边自学,常常读书到深夜,有不懂的地方再向先生请教。学从疑起,知从疑来,疑是获得真知的前提。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熊十力学问大有长进。

步入青年后,熊十力受到新知识、新思想的影响,嗜书如命,没有藏书,经常到朋友家去借书读。他读书很多,许多重要的篇章都能背诵如流。佛经说,真正会读书的人,是把书读后烧掉,留在心中,即通常说的案头书要少,心中书要多。在熊十力书斋案上仅文房四宝,没有一本参考书,熊十力把书“藏”在头脑里,他在写作时,从来不翻书查书,一字一句都从肺腑中“抠”出来,充满着真挚和激情。

自学生涯使熊十力对读书独有见解,保持了自己的个性。从一个进不了学堂的放牛娃到“国学大师”,说明读书不在学人的资格,而在于坚持不懈,学无止境。

“做学问,就要立志当第一流的学者”

有的人一辈子教书,纵然有很多学生,却不能教人智慧和品德。听过熊十力讲课的学生,都感到熊十力对学生不止传授知识诲人不倦,且教书又教人。

熊十力讲学,不问对象是否真正愿意听,他总是苦口婆心、锲而不舍地讲授。他对学生有问必答,而且往往问一答十、古道热肠,真诚地希望学生成材。他常告诉学生:“做学问不能甘居下游,要立志,要当第一流的学者,没有这个志向,就不要做学问。一旦选择了做学问,就像在战场上拼杀一样,义无反顾,富贵利禄不动心,妻子儿女也不能兼顾。”他还对学生吴林伯说:“治学必须专心致志,你们青年人最怕有家室之累。”熊十力自己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常年不同家人在一起,不讲究生活,专心做学问。熊十力的学生回忆道:在支那内学院三年的时间里,熊十力是最穷的学生,也是学院中最用功的学生。他因用功过度,患了神经衰弱症,却经常忍着头痛,苦读不止,写下数万字的读书笔记。熊十力在著作中这样说:“读书,是件苦事,也是件乐事,只有真正有志于作学问的人,才能忘记其中的苦而得到其中的乐。”50年代,熊十力离开北京定居上海,临行前夕,学生张中行请他写几句话,作为座右铭。他即写道:“每日于百忙之中,须取古今大著读之。至少数页,毋间断。寻玩义理,须向多方体究,更须钻入深处,勿以浮泛知解为实悟也。甲午十月二十四日于北京什刹海寓写此。”这是在劝说学生读书不要贪图名声、好高骛远,做浮夸、虚慕、不学无术的人,只有立志求真务实,一往无前地辛勤耕耘,终究会换来丰硕的成果。

强调“得意”的读书方法

熊十力是个治学严谨的学者。他平日写文章,无论长篇短论,都能做到斟字酌句、一丝不苟。对于自己的大本著作,也都事必躬亲,自己校对。他的好友和学生都很清楚,他与学人讨论学问的通信,多是用红色笔加圈、加点,有时还加注或按语,惟恐对方误解或没抓住他思想的要点。

他的抽象思维、辨析名相的功力是常人所不及的,但是在他的著作中反复申明的倒不是抽象思维的训练,而是教人端正学习的态度。他指出“学问的精髓不在于言说文字,而在善于体认言说文字之外的中心恻怛的心怀(超乎小我的感情)。”他一再教学生:“不要把学问当作知解看待,要学会体认心之本体。”

熊十力认为有关宇宙人生的智慧,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决不是单靠书本可以从字面上寻得的,字面上的了解,决不等于哲理上的深通。所以,区分语言文字上表面的了解和那种对思想精神实质的体会至关重要。照他看来,一部书是真是伪,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作的,都不能成为衡量是非与有无价值的标准。熊十力这种特别提倡的“得意”的读书方法就是告诉人们,读书要明白书中的大道理,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并结合实际,将书中的道理融会贯通,加以消化、吸收和运用,这才算真正得到书中的精华。

“读书要像吃东西一样,经常消化而摄取营养”

读书,就要善于应用,把书读活。

有一个故事说,熊十力的同乡徐复观,从友人处了解到熊十力的文章与人品,又读到熊十力的《新唯识论》,深深为该书的构思、用词之精到,辩证的详审与文章的雄健所感动,于是便写信去求学。不久熊十力回信了,信中问徐复观:“你有志于学吗?学者所以学为人也。”意思说:你有志于做学问吗?做学问的人就要学做人。信中还向徐谈一些治学的方法,并责怪徐信中字迹潦草,认为诚意不足。熊十力的率直给徐复观以启发和感动,他马上回信表示歉意。几次书信往返后,有一次徐复观身着陆军少将军服前去拜见熊十力,并请教应读什么书,熊十力教他读王船山的《读通鉴论》,徐说早年已读过了,熊十力听后以不满的神情说:“你并没有读懂,应当再读。”过些日子,徐再次求见熊,告诉他已读完了,熊十力问:“有什么心得?”徐复观指出许多不能同意著者的地方,熊十力没等徐讲完,就怒声斥骂:“你这样怎么会读得进书!像你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受到书的什么益处?读书是要先看出他的好处,再批评他的坏处。这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你这样读书,真太没出息!”这一骂,使徐复观突然醒悟,终于明白了:原来读书是要先读出每一部书的意义。“这对于我是起死回生的一骂”(徐复观《我的读书生活》)。熊十力的这一骂,使徐复观脱去少将军服,决心叩学问之门,并成为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熊十力脾气大,爱骂人是出了名的,他自己也承认好骂人。但熊十力骂人有两种,一种骂出于对读书的态度不能原谅,如他对学生之骂;另一种骂则是发自心底的痛恨、厌恶,那就是针对当时达官显贵、无耻政客,华而不实、不学无术的学界名流。熊十力认为这些人败坏国家、践踏民族,他不能不骂。读书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以致用,是读书的一项重要原则。读千本书的人不一定比读百本书的人聪明能干,关键就看他会否读书,会否应用。熊十力教训学生的目的就是告诉他:在读书时,要把书中的可取之处,加以消化、加以应用。如果没有读懂每本书的意义,没有吸收,书读得再多,也有如进入宝山空手回,一无所获。

善学者,要博取各家之长,自成一家

熊十力是一位富有独创精神、不喜好依傍门户的读书人。一般过去的旧学者,往往“入主出奴”,门户之见甚深。而熊十力的学术思想道路,可以说是“独辟蹊径”,博采各家之长。

善学者,不只是学一家,而要博取各家之长,自成一家。这就是熊十力的治学观点。我们从事各种学科的研究,隔行不隔理,如果仅因袭某一专家学者的现成观点,依样画葫芦,不去博采约取,求取各家之精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就不可能有所创新、有所开拓。

吴德芬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图书馆

同类推荐
  • 迷失的时候,选择更艰辛的那条路

    迷失的时候,选择更艰辛的那条路

    我们每天都会面临无数抉择。因此,每天都会有困惑和烦恼。在不知道选什么好的时候,就选择艰辛的那条路吧。因为这样不管是对是错,都会更集中精力去做,会变得更加慎重、更加仔细地准备。从结果上来说,也会学习到更多东西,更容易获得成功。人生总会有很多迷茫到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决定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38位人气作者为我们讲述迷失的时候,那些和选择有关的故事。
  • 我们终将给自己最好的安排

    我们终将给自己最好的安排

    在那奋起的路上,你不曾留下向后转的脚印,只因前方有太多的美好值得你拼尽全力。苦过、累过、心酸过……所有的考验,都是为了让生活如你所愿。你要明白,我们终将给自己最好的安排。
  • 这是你的船:主人翁精神行动指南

    这是你的船:主人翁精神行动指南

    组织是船,我们都是水手。船的航向、速度、安全与成败,与每个水手息息相关。水手掌握船的命运,而船承载着水手的理想。船的命运是所有人的命运。我们与船风雨同行,患难与共。不要在困难时做一名逃兵,否则在历经艰辛之后分享胜利果实的盛宴上,将不会有你的身影。本书以“船文化、船理念”为核心,传达了“这是我的船,船的命运就是我的命运”这一朴素的职业理念,指导组织中的每个人以主人翁的精神去工作、去拼搏,将主人态度深入到具体行动中,维护好组织这条船。
  • 优雅的女人不生气

    优雅的女人不生气

    全书旨在帮助广大女性朋友修炼身心、提高素养,摒弃无谓的烦恼和杂念,在不断的思索中体悟优雅的真谛。如果说凡事皆淡定、不生气,未免有些不现实。但是,每个女人都应该通过自身的感悟、修炼,不断地追求优雅、接近优雅。比如,愤怒时依然记得微笑,从容地走出名利场,悦纳所有的不完美……希望每一个看到这本书的朋友,都能一步一步走向优雅,改变自己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生活,拥抱完美幸福的人生。
  • 历史智慧教给年轻人的99条生存法则

    历史智慧教给年轻人的99条生存法则

    说话怎样才能滴水不漏?如何办事才能顺风顺水?在何时应该激流勇退?在凶险的局势面前,如何才能趋利避害?……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人物的兴衰成败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历史智慧教给年轻人的99条生存法则》以历史人物为核心,翔实地讲解了中国历史中的99则生存智慧,对于我们当下的生活和工作而言,这些生存智慧仍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傍晚的月光

    傍晚的月光

    老上海石库门里走出来的三个性格迥异的女孩,以及他们身后父辈、祖辈的故事。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皇王朝

    太皇王朝

    当黑暗笼罩,世界死寂,金光会照亮天空,那就是人们常说的希望
  • 大乘三聚忏悔经

    大乘三聚忏悔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阿难七梦经

    佛说阿难七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眼巴前儿那点事

    眼巴前儿那点事

    《眼巴前儿那点事》为作者二马三十年来的自选作品集,多数曾发表在各类媒体。作品京味十足,幽默乐和,读来既解压,又解渴,大部分是亲身体验,很多作品的得来还是像蒲松龄一样,是与旁人聊天聊来的。舒乙对其作品有这样的评价:“冯亚东的文章都超短,可以算是小小说,这是一种新品种,干巴利落脆,抖一个包袱就结束,短小精悍,轻松之至,可读性颇强。”
  • 只有回不去的过往 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只有回不去的过往 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你在人生路上一刻不停地策马向前,任由疲惫和苦难侵蚀你一遍又一遍,你的眼前弥漫着一层层云雾,茫然无措。 你仍然蕴藏着力量,你只是不知如何拥有平衡的生活。歇一歇脚,等待灵魂追赶你的身体,等待风景跟上你的眼睛。请允许作者抬起她的手,尽一份绵薄的力量,拨开你眼前的云雾。从此,你可以带着一双透彻的眼睛,细心探索生命路程上的一切美丽事物,并永葆好奇之心。作者只想介绍给你这样一种生活状态:脚踏实地地追求梦想,畅快淋漓地体验生活,平静安稳地感受幸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炭烧三国

    炭烧三国

    回到东汉末年,突然发现自己携带了一间炭烧屋。在烤干历史水分,加上各种调味料之前,他已经被架在了现实的大火炉上。是灰飞烟灭还是百炼成金?在线等!各路救援,急急急!
  • 太上说十炼生神救护经

    太上说十炼生神救护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