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94600000010

第10章 地坪河人物

郑能新(湖北黄冈)

熊医生

熊医生原本不是乡村人物,二十多岁就成了神医。在县城医院里当了几年医生,因医术高,被破格提拔为院长。这个小城里有不少曾被别的医生判过“死刑”的病人,只要转到他的手上,十有八九起死回生。由此,他的名字在小城里震天价响,不管是有身份的还是没有身份的,见了他的面,那腰板就矮了三分。

“熊院长。”人们恭敬地与他打着招呼。

“哦。”熊医生脸上堆着笑,老是回着这句话,走过几步他有时会回过头来问,“吃了?”

“吃了。”被问者赶忙回答。

熊医生很少再说第三句话,越是如此,小城人越发对他敬重有加。他们常在背后说:“只有有真本事的人才有那样的架子!”也由此,能得到他第二句话的人,总是带着莫名的兴奋离开,有喜欢炫耀的,常常要让人咂三天舌头。

熊医生很忙,只有三餐饭后才有一二十分钟的时间上街走动。其实,他这一二十分钟也并不是闲逛,是饭后运动。熊医生常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县革委会的王主任见了熊医生不弓腰板。他的肚皮很大,就是肚皮不大,他也不会向熊医生献媚。因为他知道自己打个喷嚏,小城就会响三天,跺一跺脚,小城准要晃动半月。你一个小小的医生,再神也神不出他的手掌。所以,他是唯一在熊医生面前挺着腰板的人。由此,熊医生也唯一不给他笑脸。有时候,两人打了照面,王主任仍然挺着大肚子,目不斜视地朝熊医生点点头。“哼。”鼻音很重的一声,算是打过招呼了。熊医生也板着面孔“哼”地回王主任一声。王主任开始很是惊讶,有些陌生地望了熊医生一眼,看熊医生再没有其他表示,就头也不回地朝前走。时间久了,小城里的人就知道了两个“权威”不大对头。

熊医生从不找王主任。院里有事需要请示的,他总是让副院长出面。而王主任也从不找熊医生,你医术再高,我就不得需你出面的病,小病小痛的自然有找上门的医生,鞍前马后服侍,看你神气个啥。

几年过去了,熊医生仍当他的院长。其实他不愿当院长,他不是当院长的材料。开会发言,人际应酬,没有哪一样是他喜欢的,但人们服他,无须他多说,无须他去八面玲珑,医院里哪一方面的工作都不差于别人,而且比别的单位强出许多。于是他的仕途看好,人们都说熊医生最起码也要到卫生局当个一把手。可是,在他手下工作的倒是一个个都上去了,就连他手下的年轻的副院长也被提拔当了卫生局的一把手,可他依旧干着老差事。他的材料报上去几次都被退回。王主任说:“他是技术权威,还是让他在专业上发展吧。”言之凿凿,无懈可击。

又是几年过去。很少染病的王主任忽然得了一种怪病,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睡。凸出的大肚皮就像打足了气的皮球,睡觉只能仰躺着,不能动弹。不几日,人就磨得不成样子。县城的医生看遍了,仍摸不着症状。王主任就差人来请熊医生。熊医生见了来人,不假思索就拒绝了:“我又不是乡医,不上门看病。”来人再三恳求。熊医生说:“医院那么多的病人,我能丢下他们不管?”来人悻悻地走后不久,王主任就把电话打到了卫生局。曾是熊医生老部下的年轻局长又把电话打到了医院,他跟老领导说:“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这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医德,还是委曲求全吧。”熊医生半天无言,愣过一阵之后,熊医生被局长塞进了来接他的小车。

熊医生为王主任号脉,他的头始终扭向一边。号完脉,熊医生开了三副药方,尽是些医院里不常见的药。有经验的说那些是民间奇方。王主任见熊医生始终板着脸,也不便多问,纳了一阵子闷后,就差人到乡下去搜集。整整三个月后才将药方上的药配齐。三个月里,王主任受尽了磨难,人整整地瘦了一圈,过去高耸的肚皮差点贴上后背了。

吃了熊医生的药,不过三剂,那病就日见好转。十天以后,王主任就能下地了,王主任很是感激,第一次向熊医生弓了腰板。

“老熊药到病除,真神医也!”

“哈哈哈……”熊医生发出一阵高深莫测的大笑,“若非汝,病早除也。”王主任一愣,好久没有明白,及至明白了,才知道受了熊医生的愚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过不多久,熊医生被解除了院长职务,再过不多久,熊医生被遣回老家。原因是熊医生缺乏医德,不配做人民的医生。

熊医生成了乡村人物。乡下人依旧把他看得很重,一个二个的在他面前谦恭得很。熊医生为乡下人看病极少收费,最多只是接受人们款待一顿,招待好坏从不计较,乡里人与他很谈得来。熊医生不再像在城里时一样言语很少,他谈性浓时可以说上半天。有人就很纳闷:像熊医生这样受过打击的人,应该是话越来越少的,怎么他倒越来越鲜活了呢?

后来,县里为熊医生平了反,并要他回原单位,官复原职。熊医生却指着自己花白的头发,对县里的领导说:“看我这样子,还能干几年?让年轻人上吧!”县里请不回他,就补发了他的工资,很丰厚的一笔款子。熊医生常用这笔款子接济看病买不起药的乡下人。因此,乡人们更尊重他了。熊医生还带了几个徒弟,是县里送来跟他学医术的,目的是不让他的绝活失传。

熊医生成了乡村最有头面的人物。他的话比那些村支书、村主任还管用,因此,熊医生一直活得很滋润。

郑文书

郑文书在地坪河算个人物。他高个子,一头银发。只是他的眼神游移不定,和人们说话也总是有一搭没一搭的,但在地坪河有他说话的地位。除了熊医生,就算他的话吃香了。

郑文书有两支土铳,一长一短。虽是土铳,但那做工却不同一般,精致得很。铳杆蓝幽幽的,铳托也油光光的。郑文书就爱背这两杆铳在地坪河转悠。常常钻进竹林里打几只斑鸠或乌鸦吊在枪杆上,麻雀是不打的,太小,不够塞牙缝子,偶尔打几只,也是为了逗地坪河的孩子们取乐而已。因此,地坪河的早晨或黄昏,常有郑文书扛着土铳倒吊着几只猎鸟的影子在晃荡。

郑文书原是国民党县党部的秘书,写得一手漂亮的字儿,还有一肚子的经纶。在县党部里还是个吃香的角儿。可忽地他不知中了什么邪,弃官不做,跑回地坪河招兵买马,扯旗造反,还惩治了几位作恶乡绅。一时间,四乡富户居无宁日,纷纷到县党部告状,县自卫队闻风而动,倾巢而出攻打地坪河。郑文书的队伍刚刚扯拢,总共才百来号人,每人一杆土铳,根本不是自卫队的对手,才一支烟的功夫,一个个都成了自卫队的俘虏。郑文书耷拉着脑袋被押回县党部,审了一天一夜之后,被送上了法场。妈拉个巴子,掉下脑袋碗大个疤。郑文书手下的五个队长看着郑文书有些懊丧,便纷纷跟他打趣。郑文书咧了咧嘴,很想乐一乐,以告慰他的同伴,但他却怎么也乐不起来。五声枪响之后,郑文书身边绽开了五朵瑰丽夺目的鲜花。枪声还没静下来,郑文书“哇”地怪叫一声,在那浩阔的河滩上没命地狂奔,嘴里不停地大喊:“造反,造反啰,哦嗬——”郑文书并不知道,县党部的那些旧僚保了他,只让他做了一次“陪杀”。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后,有人把他举荐出来。因有一手好字和一肚子文章,再加上他扯旗造过国民党的反,被视为一段辉煌的历史,郑文书不费吹灰之力,就谋了个好缺。在政府里当了个带长的文书,地坪河的人羡慕得不得了,他们由此下县城也气壮了许多。碰上有相识的人问起,地坪河的人就说:“去哪?找郑文书呐!”言下之意别人不知道倒还是一件奇事。

地坪河的人炫耀时间不长,郑文书就出事了。那日,从部队上调来一位新县长,县里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一队队武装军士列队迎接。新县长一到,两百多条枪对天鸣放,“砰砰砰”枪声响成一片。郑文书当时也在欢迎的人群之中,两百多条枪栓拉起来时,他的身子本能地一颤,还未反应过来,枪声响了。于是,他便在广场上没命地飞奔,嘴里喊着当年河滩上一模一样的话语……

新县长的眉头紧皱着,看着他沿广场跑了三圈之后才问了一句:“这人怎么回事?”旁边的人便告诉他原委。新县长不再说什么了,吩咐两名战士把郑文书捉住,带回县里休息。过些日子,郑文书就被县里的车子送到了地坪河,县里与乡里做了交接,宣布他带病休息,并为他造了三间青砖瓦屋。郑文书的工资每月由专人送达,郑文书接过那摞钱时眼里溢满了兴奋。

郑文书把政府发给他的工资,拿到乡下的合作社里兑换成一角二角或五角的毛票子,放了整整两满箱,每到风和日丽,阳光灿烂的日子,他就把家中晒粮的两口篾羌背到门前的稻场上放好,然后把箱子里的钱倒出来,让阳光暴晒。地坪河的人说,“郑先生,你做么事哟!”

郑文书说:“嗯,钱用不了哇,长毫哩,让它晒一晒。”顿一顿他又说:“新政府好哩,管吃管喝还管住的,只是我不能为政府做事……”说到这,他两眼露出茫然的光,又重复开头的话语。

虽然与郑文书交流不了几句,但地坪河的人们仍然尊重他。大家都知道他招兵买马,扯旗造过国民党的反,是个功臣。偶有一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说:“鸡巴功臣,上一次法场精神就失常了。”话还没说完,地坪河的人就像看怪物似地看着他们:“失常了又怎么样?换你去试试,不吓死才怪哩!”后生们知道自己对郑文书的不恭之词在地坪河里没有市场,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说过有损他形象的话。

郑文书每天背着他曾用来造反的一长一短两杆土铳,在地坪河里优哉游哉,那种闲情逸致真令人羡慕。郑文书就这么半人半仙地活着。

老王

老王本是地坪河人氏。一九四七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来随军去了台湾,当然这一切都是老王突然从台湾回到地坪河定居之后人们才知道的。中间几十年,地坪河的人都以为老王战死沙场了,连他的家人也没有做他生还的指望。

老王回来之前,地坪河就熊医生和郑文书两个人物。熊医生当过县医院院长,是个技术权威,他救过许多濒死病人的性命,在这个小县城里是个呱呱叫的人物。后来因为得罪了县革委会王主任,被削职为民,回了地坪河。郑文书曾因招兵买马、扯旗造过国民党的反,被视为功臣,虽然神经兮兮的,但那光环耀目,所以这两人在地坪河威望最高,几十年了都没有人超过他们。地坪河后来也出了不少人物,读书的有出国留学的,还有全省文科状元;做官的有在北京当司长的,还有在省里掌管人事大权的,更不说县里的局长、科长们了。就是地坪河出来的一个作家,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名气,可在地坪河,地位也不及熊医生和郑文书。难怪他们感叹:地坪河人恋旧哩!

可是,地坪河的历史却由老王来改写了。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地坪河那凹凸不平的乡村公路上卷起了一条“灰龙”。十几辆小轿车鸣着响笛开进了地坪河。县里、乡里领导一个个笑容可掬,从一辆银灰色的、闪着锃锃亮光的轿车里请出了一位老人,向地坪河的人们介绍:“这是王先生,这次特地从台湾回到家乡定居。”临末了,统战部的一位干事说:“王先生很爱国,几十年都不忘家乡,他是你们家乡人民的骄傲!”

地坪河的人们扑哧笑了。笑得县里乡里领导和老王都不自在起来。他们不知道,地坪河人只承认熊医生和郑文书,至于其他的,算个鸡巴!

一阵尴尬之后,老王带着无限的伤感说:“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我虽然离开故土几十年,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总盼着有回家的这一天,现在好了,总算到家了!”

地坪河的人们,默默地注视着老王。大概是人们在心理上还需要一个认同的过程吧。

老王每天散步,在地坪河走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缓冲,人们能容他了,有时也与他打招呼,但还是不冷不热的。不像跟熊医生和郑文书那样,碰了面总要说得无话可说才散。老王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但他从不计较。

过了些日子,地坪河消息最灵通的“小广播”告诉大家:老王的家产从台湾搬过来了,三百多万。天啦!地坪河一下子疯了!上溯五代,地坪河恐怕也找不出有谁见过这么多的钱啦!那些天,地坪河的人碰了面就是议论这事,人们那个兴奋劲,就像自己拥有这笔财产似的。人高兴,连狗也疯狂了,那段日子,地坪河的狗上蹿下跳,可着劲儿瞎闹腾哩。

从此,地坪河再也没有往日的宁静了。

接了家产,老王先是拿出十万元,在地坪河上修了一座石拱桥。这是地坪河人想了几十年而没有干成的事。因此,地坪河人对老王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人们开始可着劲儿与他扯闲篇,老王再在地坪河走动,不像先前那么寂寞了。

过不多久,地坪河那历经几十年风雨而变成危房的小学决定重新修建。捐资会上,老王当场拿出二十万。乡里、村里的头头们一个个脸放红光,争相与老王合影。县教育电视台的江台长闻讯,赶了几十里路,带人去拍了专题新闻。地坪河的人们看着自己那土里土气的模样在电视里显出的那种憨态,竟也乐得三天合不上嘴。

老王的地位一下子提高了。人们把对熊医生和郑文书的尊重都转移到了他的身上。老王并不洋洋自得,他依旧那么谦和。只是他看着地坪河人在熊医生和郑文书面前变得越来越随便时,他的眼里才有光芒一闪。老王与熊医生和郑文书熟识之后,相处得很好。尽管熊医生和郑文书对他很是随便,但老王却对他们恭敬有加。因此,地坪河的人们倒在背后数出了熊医生和郑文书的许多不是来。

老王一头银发,梳个大背头。虽是地坪河人,却看不出地坪河人的成色。老王每天吃了饭就四处散步,人们尊崇地与他打招呼,他笑容可掬地点点头,一晃而过。他不再与人们扯闲篇了,地坪河的人慢慢也就适应了。

老王当了县里的政协委员,他经常参政议事。村里和乡里有什么大事都找他商量,老王尝到了在海峡那边没有尝过的滋味,老王心里甜滋滋的。

同类推荐
  • 落花共撑一把伞

    落花共撑一把伞

    该书分为“岁月有痕”、“如歌散板”、“暖意萦怀”等六辑。作者立足税收,面向社会,文笔流畅,特色鲜明,视角新颖,描写了人性中的真善美,文章里有怀念,有感慨,有悲悯,也有赞美,充满着哲理的思辫和睿智的从容。读者不仅可以从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而且可以倾听作者心灵的琴弦,享受生活的启迪与美的滋润。
  • 一个人的故乡

    一个人的故乡

    散文集《一个人的故乡》不仅为我们讲述了一系列关于故乡的话题,贯穿着作者全部的故乡情结和人生际遇,还让我们领略了关于故乡那份悠远的情感、那份炽热的情怀、那份纯情的寄托。
  • 2016中国诗歌年选

    2016中国诗歌年选

    《2016中国诗歌年选》,秉承以往精选之原则和重视诗歌的文本意义与诗学精神之标准,主编经过近一年来的追踪、翻阅、遴选和甄别,从数以万计作品中,终于挑选出近300件作品。这些作品,是有血液、有温度、有呼吸、也有烟火气色和审美能力的作品,验证着我们的取舍是否符合广大读者的审美习惯,精神指向,我们认为入选作品是有时间长度、美学品质和时代气象的。
  • 空间下的主题生成:20世纪美国犹太成长小说研究(英文版)

    空间下的主题生成:20世纪美国犹太成长小说研究(英文版)

    美国犹太作家善于从表现空间规范的性别、族裔、阶级、伦理等审视自身存在或民族的空间生存状况,他们将自身的空间体验和犹太民族的空间变迁以小说叙事的形式参与到小说主人公空间身份的建构之中,揭示了犹太主人公在异族空间条件下从个体走向主体之成长的复杂与艰辛。本书主要借用梅洛-庞蒂的身体空间理论、列裴伏尔“空间三一”理论以及福柯的空间权力理论探讨美国犹太成长小说中犹太主人公在美国社会空间关系中从个体走向主体的空间生成过程和生成机制。
  • 品味的记忆

    品味的记忆

    香港著名教授,穿行欧美亚三大洲,在旅游和美食中寻找故乡。郑培凯在台湾生活了二十年,在美国生活了三十年,现在又在香港生活了十五年,何处是他乡,何处是故乡?对他而言,既暧昧又吊诡,既真实又虚幻。这将近一百篇文章,多半是作者过去十年到处游览的经历,以及品尝饮食佳肴,记载各地风土特色。在他乡与美食中,作者在有意无意间寻找着家乡的记忆。
热门推荐
  • 只是一农夫

    只是一农夫

    在城市里奋斗了多年,虽小有家资,纪峰却越来越厌烦城市里喧嚣和压力,车水马龙,高楼大厦,对他来说就是洪水猛兽和无尽樊笼。终于,他决定抛弃这一切,回到老家里的小山村,和家人团聚。抱着猫,遛着狗,后面还跟着一堆的萌宠。包地种菜,上山打猎,闻着田野的清香,吃着民间的美食,享受着山村带给自己的快乐。“喂,小峰,你的媳妇在家找你呢!”“啊?那我还是快回家吧!”“嘿!也是个怕老婆的。”……
  • 入侵者联盟

    入侵者联盟

    未来,虚拟世界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选择放弃现实中的一切,长期沉迷在虚拟世界里不愿退出,现实中沦为废人也在所不惜的玩家,被人们称之为迷失者。想要找回迷失者,必须深入他们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但是这种行为,在迷失者看来,并不是意味着拯救,而是一场关乎生死的战争!
  • 万兽仙皇

    万兽仙皇

    叶青本是隐村一枚小屌丝武者,从古沉船得到《万兽仙豢图》后,一跃成为万兽仙皇。他左手拥绝世妖女,桀骜的要死。右手抱天仙娇女,矫情的要命。痛,并快乐着。傲世的火凤、霸道的青蛟、狡黠的灵狐、翱翔九天的雷鳐,无数的上古仙兽,屁颠屁颠跟随在他身后,追随他将万界众族踩在脚下,成为万兽仙皇。
  • 程修真

    程修真

    学武修行,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为“修真”。修武之真。
  • 凌道剑神

    凌道剑神

    九州大陆,武道至上。万族林立,强者为尊!武王之子,天生绝脉,一朝开启逆天星魂,自此手持凌道剑破尘而出,鏖战天下。成就无上战神之位,让诛天万界都为之颤抖。
  • 信仰恶魔

    信仰恶魔

    一个地球上的普通青年,一个无所不能的系统。穿越到了深渊会在发生什么事呢?
  • 王永庆全传

    王永庆全传

    从米店老板到台湾经营之神(1916-2008)读透王永庆这个人,学做人做事做生意。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他从一家米店起家,创办了世界化工50强的台塑企业集团,他的投资遍布世界各地,涉及各行各业,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世人眼中成功者的代名词,被誉为“经营之神”。任何人只要从王永庆成功因素之中学到王永庆做事的理念、方法与毅力,也必定会有一番成就。
  • 快穿反派是股清流

    快穿反派是股清流

    系统:宿主你在干嘛?舒婳:弄死女主啊!系统:女主有主角光环。舒婳:←_←系统:宿主你又在干嘛?舒婳:和男主赏花赏月谈人生谈理想\^O^/系统:你的官配在那里默默的看着你。舒婳:哦(╯3╰)系统:我要祭出我五十米长的大刀抹杀宿主了。舒婳:微笑/威胁。系统:宿主有点可怕我还是关机冷静冷静。T_T系统【#如何拯救不良宿主?在线…还是下线等吧#】
  • 我的动漫无敌穿越

    我的动漫无敌穿越

    穿越的方法有很多,车祸,跳楼,跳河,雷劈,电脑爆炸……但是,我们毕竟没有办法验证。而凌钥,则是在连续几天的修仙之后猝死穿越。穿越+系统=人生巅峰?可是,这个智障系统坑死个人,一来就是高危世界,没有办法,凌钥只好苟出一条活路了。(更新随缘,一周一更)
  • 张伯苓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张伯苓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张伯苓谈教育(名家谈教育)》选取张伯苓谈教育文章48篇,集中体现了张伯苓的教育思想,一些在公众场合的演讲则体现了张伯苓对于教育价值和教育方向的认识。张伯苓(1876—1951),现代教育家。早年入北洋水师学堂,执教于家馆。1904年,赴日考察教育,回国后将家馆改建为私立中学,定名敬业学堂。1907年,在天津城区南部的开洼地,即民间所称“南开”,建成新校舍,遂改称南开中学堂。1917年赴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次年回国,着手筹办南开大学。1919年秋正式开学。先后担任校长四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