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5200000002

第2章 听大师讲佛(1)

佛家的精神是:以出世的姿态入世。佛家不从事世俗的工作,不追求世俗的名利,不享受世俗的生活,但他们却积极介入社会,并承担着一项特殊工作:抚慰人的心灵,引导人的善行,为人类寻找一个安顷身心的乐园。

一切都是佛法

大师语录

譬如我们日常行住坐卧,都是一件一件的事,每件事都有它在哲学上和科学上的道理。但是我们每个凡夫都自自然然晓得上厕所、穿衣服、吃饭,事事无碍,样样平常,根本不管那个理不理。因此,理的极致就是事,理事双亡,能所不立,才得证成佛。

经典回放

选自《金刚经》

【原文】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译文】

(佛说)“如来所说的一切法,都是佛法。须菩提啊,我所说的‘一切法’,都不是‘一切法’,所以才说是‘一切法’。须菩提啊,这个道理,好比说人身材高大一样。”

须菩提说:“至尊啊,我明白了,你说人身材高大,就是说身材不高大。佛法就像法身一样,无大亦无小。”

大师释义

须菩提:佛的十大弟子之一。“须菩提”是梵文音译,意为“善现”,也就是说须菩提的道德已臻至善的境界。据说这位须菩提不仅是老寿星,而且年高德劭,其道德修持、智慧、威仪气度都足以领导当时佛的弟子们。

世事难分明,何妨开口一笑

《金刚经》说“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法华经》说得更明白:“一切世间法,皆是佛法。”这也就是说,世上任何理论、观点、方法、行为,无论你是老庄那样高深的“道”,还是平时做事的一个小技巧,甚至只是下意识的一个举动,都是佛法。正如《法华经》说:“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对此,南怀瑾大师进一步解释说:“并不一定说脱离人世间,脱离家庭,跑到深山冷庙里专修,才是佛法。治生产业就是大家谋生!或做生意等,各种生活的方式,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同那个基本的形而上道,并没有违背,并没有两样。”

认为“一切世间法,皆是佛法”,正是佛教精神的博大之处。它正视一切、包容一切、以平等心态对待一切。而世界上的其他宗教则或多或少地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宗教的排他性,体现了人的排他性。执于门户之见,认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自己这门学问才是最高明的,其他人的意见、其他人的学问都不在话下。这正是人类固有的一种通病,用佛家的话来说,叫做“贡高我慢”。但佛家显然医好了这种毛病,对世间一切法都不存偏见。

当然,佛家具有包容一切的风度,不等于学佛的人都具有这种风度。佛教分成那么多门,那么多派,说明大家越学离佛越远了。这里有一个故事,足以说明后世学者们的可笑之处:

在一座庙里,安了三尊圣像,一个是释迦牟尼,一个是老子,一个是孔子。一天,庙里来了一个秀才,看见塑像,就说:“咱们儒家的学问是最高的,应该将孔圣先师放在中间。”他就将孔子的塑像摆到了正中。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个道士,他把老子的塑像搬到中间。道士刚走,来了一个和尚,他则将释迦牟尼的塑像摆到了中间。等这些人好不容易都走了,三圣相顾苦笑:“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要被这些人搬来弄去?”

无论哪派学者,都可能犯这种毛病:注重形式而远离精神。真正善于学习的人,必有包容之心,而不会囿于门户之见。南怀瑾大师就曾批评某些人“学了佛以后,非常小气,皈依佛,不拜邪魔外道”。真正学佛不是这样的,是不排他的。对此,南怀瑾大师举自己为例:“我有时候到乡下去,看到土地庙,那个土地公是用泥巴捏的,我也很恭敬地行个礼。人家说你学佛的人,何必呢!我说我不管那一套,活着做好人,死后还做个土地公,我还不一定是好人,死后土地公还可能管到我呢!我先结个善缘不是蛮好吗!”他又说:“我到了基督教堂一样的很恭敬,基督总是个好人嘛!总叫人家去做好事,也叫欧洲人、美国人、白种人,都要做好事。好人嘛,排排座,请上坐,吃果果,给他磕个头。基督年纪总比我们大多了,大了一千多年了!学佛的人第一个胸襟要大。所以学佛,第一要学这个人,学常开笑口、放大度量的菩萨,就是肚子要大一点,包容万象,什么都是好的,都对;一切法皆是佛法,先学他胸襟大,面孔对任何人都是慈悲笑容,这个就是佛法。”

但是,人们是否有包容心,不仅是一个观念问题,主要还是一个智慧问题,一个悟性问题。比如,你看见一个强盗,你能不能从他身上看见佛法?看不见你就会痛恨他,巴不得他早死早了。但如果你能看见佛法,你就会生出悲悯之心。

有人会问:“难道对强盗应该心慈手软,纵容他坏事干尽吗?”当然不是。这里讲的不是一个做法问题,而是一个佛法问题。这个人为什么当了强盗?为什么把刀子架在你脖子上?这里面难道没有一个因果吗?比如,你平时看见自己的小孩打人、抢小朋友的东西,是否非但不制止,还觉得好玩?你看见一个人发财了,且不管他如何发财,你是否就佩服他、亲近他?你对那些品行高尚而贫穷的人,是否不放在心上?你是否轻视弱势者?你买卖商品时,是否认为价格对自己越有利越好,而不管对方有没有吃亏?你是否为了一时之利,把规则抛诸脑后?生活中,此种现象比比皆是,在这种大环境下,肯定会出强盗嘛!

有人又会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个强盗,他成为强盗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真的没有吗?佛会悲悯地告诉你:这叫“共业”。据济群法师说:“共业取决于共同的行为,或者叫相似的行为,或是利益相关的行为。譬如同在杀猪场工作,不是说每一个人都杀猪,有的人杀猪,有的人是财会人员,财会人员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杀猪的行为,认为杀猪的罪孳,肯定与他没有关系。其实,他也有一份。为什么呢?因为,他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杀猪的行动,但每月开工资的时候,他也照样拿一份。”说白了,就是你害我,我害他,大家害大家。以此看来,虽然你跟这个强盗“往日无怨,今日无仇”,当他将刀架在你脖子上时,你领受的仍然是自己应得的一份。

总而言之,一切都是佛法。很多得道高僧就是从很寻常的事情中顿悟的。

古时有一位宝积禅师,在市场上行走,看见一位客人买猪肉,对屠夫说:“精的割一片来。”屠夫放下刀,叉着手问:“先生,请问哪片肉不是精的?”

宝积禅师心里一动,有所感悟。

又有一次,宝积禅师出门,看见一队送丧的人。歌郎摇着铃唱道:“红轮决定沉西去,未审魂灵往哪方?”他唱一句,孝子就哭着接一声:“哀啊!哀啊!”

宝积禅师心里一震,顿时大彻大悟。后来,他成了一代高僧。

还有一位智通禅师,他悟道的经历更是离奇。他起初随归宗学佛,有一天晚上,众僧正在入梦,忽然听见他大叫:“我大悟了!我大悟了!”大家都被吵醒,十分惊异。第二天,归宗问他:“你悟到了什么道理,就敢大言不惭地说什么‘大悟了’?你说说看!”智通禅师说:“尼姑原来是女人做的。”后来,智通成了高僧,执掌五台山法华寺。

孝子说“哀啊”,不是很平常吗?尼姑当然是女人做的,要不就叫和尚了。这两位高僧却从中悟道,他们悟出了什么?这个问题恐怕没人说得清,说得清就很肤浅了。

对我们这些不想出家的人来说,只要了解“一切皆是佛法”这个道理就行了。平时看见一个不喜欢的人,看见一件不喜欢的事,不妨提醒自己一句:这也是佛法呢!如此,心境必然为之一开;久之,自然而然心境阔大,笑口常开。

生活智慧一点通

1.不要想“他(她)没理由这样对我”。

某些人会莫名其妙地伤你的心、损害你的利益,其中必有一个理由,只是你不知道罢了。不知道就算了,愤愤不平地探寻原因,徒然影响心情,在蒙受损失的基础上再受损失。

2.把不开心的事归结于“一切都是佛法”。

失利、失意、失败,通常不会大到难以承受,你耿耿于怀的原因也许是认为它本不该属于你。那就把它归结于“一切都是佛法”好了。当你打算接受它时,心结便解开了。

佛法只是一颗真心

大师语录

有些人皈依了佛法,其他神就不拜了,不过,我照拜不误,这是对有德者一种纯乎自然的尊敬,为什么呢?聪明正直死而为神,这可不容易,我还不一定做得到。并且对一般凡夫,我们做人都还要尊重他,合乎礼,如果我们一皈依了三宝之后,突然间自己就伟大了起来,那小神拜他做什么?这都是贡高我慢的心理,皈依佛,我们要懂得自尊自重,而不是反过来贬低别人。

经典回放

选自《圆觉经》

【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

【译文】

当时,我听到的就是这样:婆伽婆!进入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是一切诸佛光明庄严永恒不变的境界。假如众生一念清净,也可进入此境界。如此身心俱空,一切众生平等,十方圆满无缺,自然随顺佛性。在此不二境界中,所在皆是净土,种种烦恼俱灭。

《圆觉经》:全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是佛为文殊、普贤等十二位菩萨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方法。该经说理透彻,文字优美,譬喻精当,为佛门瑰宝。

婆伽婆:梵文音译。此语含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等六义。

神通大光明藏:“神通”含有变化莫测、自由自在,没有障碍的意思;“大光明藏”就是圆满的心智。此语指真正证道后自然进入的“自性境界、大光明定境界”。

三昧正受:即真正得大定,正定的境界。

光严住持:光严即光明庄严,住持即永恒不变地保持正法。故后世多称寺庙方丈为“住持”。

身心寂灭:身心都证成空境,即了脱一切身心之累,灭尽一切烦恼妄想。

不二随顺:不二即唯一,随顺即随顺佛性。指圣者的圆满心智能随着外在条件而显现不同的作用。

佛法一讲就错。佛法不讲更错

俗谓:佛法无边。大可填满宇宙,小可纳于一尘,以至于元。但佛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说就错。

既然佛法一说就错,为什么要说呢?因为不说更错。好比看见一个人陷身于黑暗迷宫,四面碰壁,心已绝望,准备放弃了。这时候,无论告诉他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都不是出路所在,但还是要劝说他向左走或向右走。只要他不停地行进,碰坏几面墙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渐渐接近出口。看见一线亮光,便豁然眼明心亮,于是成功脱离迷宫,走进一片新天地。

因此,当一个人沉沦于迷宫,深感绝望时,你知道说什么都是错,于是什么也不说,眼看着他自暴自弃,那岂不是更错吗?如果告诉他:“放弃吧!你完蛋了!”那就错得更厉害了!

真正的佛法也许像走出迷宫的方法一样简单——向前走,别趴下!而佛法的精神就是善心引导。佛法不一定是真的,一颗善心却如假包换。那么,佛法到底是不是佛法呢?大概就像佛祖所说:非法非非法。

其实,不仅佛法是如此,天下学问,都是一讲就错而又不得不讲。好比望子成龙的父母给孩子传授成功之道,可能没有一句话指出了成功之道,但只要能让孩子不自甘堕落、积极行动,目的就达到了。如果什么也不讲,就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如果对孩子说:“傻瓜,你认命吧!安心过你的穷苦日子吧!”这就更不像话了。

所以说,佛祖讲的不一定是佛法,又不得不讲;南怀瑾大师讲的不一定是佛法,也不得不讲。

要把“非法非非法”讲得让人深信不疑,却是真功夫,其中包含了对人性人情的透彻了解以及俗世的一切谋略和技巧,所以学佛法的人即使学不到佛法,学到这门功夫,就已是非同小可。

《圆觉经》也是“非法非非法”,千古以来,却让无数人为之着迷。一是文字美,读来朗朗上口,当歌词唱出来,更是动人心扉的梵音。二是意境美,其所宣示的清净真如的圆觉境界让人神往。三是内容含蓄广大,让人在似懂非懂、有得无得之间,越是细细参悟,越是意味深长。

《圆觉经》起首这段文字,不足百字,却包含了佛家精神的全部。只要悟透它,就足以成佛。当然这并非易事。学习这段文字的第一步是把文字的字面意思搞懂,至于悟到何种程度,尚需假以时日。

“如是我闻,一时”这几个字,每部佛经的篇首都会出现。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知道,佛祖释迦牟尼宣讲佛法,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他圆寂后,弟子们担心后学者无所依凭,决定将佛祖所讲佛法集成经文。当时证成阿罗汉境界的弟子共有500余人,其中阿难“多闻第一”,记忆力极佳,所以由他如实记录佛祖所讲内容及说法时的场景,由其他师兄弟共同参证认可后便写成经文。由于集合了大家的智慧,所以佛经绝少差讹。后世的译经者也继承了集合众智的好传统,例如大唐玄奘法师译经时,集中了全国最有智慧、学识的学者共三千多人,其中有出家的,也有居士。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宏大、高层次的翻译经典的工作是十分罕见的,把佛经喻为智慧的结晶,一点也不夸张。

阿难在每部佛经前写上“如是我闻,一时”几个字,是表明佛经的原创者是佛祖,而自己只是当时的听讲者和后来的记录者。

“婆伽婆”三字含意丰富,所以无论古今中外的译经工作者都只是译音而不译意,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表达。如果要表达的话,就是一段长文:已经证道成佛,身心一切自在;功德智慧炽盛,佛光普照四方;外相端正庄严,令人神驰心折;一切吉祥圆满,无烦无恼无灾;一切众生崇敬,地位尊贵无比。

但是,用了这么多文字,还是无法尽述“婆伽婆”之意,因为文字是为世俗而设,而“婆伽婆”却非世俗之义。打个比方,“无烦无恼无灾”,在凡人眼里,即生活美满幸福,没有病痛、灾害、失败等造成烦恼的事情发生。但在证成佛道的人心里,世俗的烦恼、灾害根本不成其为烦恼、灾害。发生了灾害,怎么能说不成其为灾害呢?这个道理解释不清,只好各人去悟。

“神通大光明藏”也是一种无法描述的境界,据南怀瑾大师说:“此神通不是变幻魔术,而是大智慧大般若。此神通更不是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因为这五通是小神通,鬼神都有。另外第六通——漏尽通,鬼神所无,唯有大阿罗汉才有。佛当然六通具足,然而此六通尚非佛境界,佛之大神通比此六通更为广大。”这是个什么境界呢?是个“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的境界,进入此境,则“光严住持”,“八风吹不动”了。

“是诸众生清净觉地”的意思,就是说只要众生一念清净,心如真空,也自然进入到神通大光明庄严境界中。因为这种境界是众生本来就有的,只是被外物迷乱了。好比真空之中,原本空无一物,把氧气、二氧化碳、水分、尘土等种种外物填进去,就不是真空了。

众生难以达到清净光明境界,就是因为贪求外物,沉没在“散乱”与“昏沉”中。就如南怀瑾大师所说:“我们一天到晚胡思乱想,都在散乱中,所谓散乱包括善念、恶念、无记(不善不恶),普通谓之妄想。不散乱的时候便落人昏沉,晚上睡觉是大昏沉,打瞌睡是细昏沉。人生就在此两个境界中,不是散乱,就是昏沉;不是昏沉,就是散乱。散乱与昏沉合起来谓之妄念。有此妄念,所以不能清净,自性光明就被障碍了。”

同类推荐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 世界佛教通史·第九卷:日本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世界佛教通史·第九卷:日本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世界佛教通史》是一部佛教的世界通史,论述佛教从起源到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兴衰演变的主要过程,由十四卷十五册构成。第一卷和第二卷是对印度佛教的贯通性叙述。第三卷至第八卷是对中国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的全面论述。第九卷至第十一卷依次是日本、韩国和越南的佛教通史。第十二卷阐述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佛教的历史。第十三卷是对亚洲之外佛教的全景式描述。第十四卷是世界佛教大事年表。
  • 新时期宗教工作与管理

    新时期宗教工作与管理

    面对新时期我国宗教状况的新形势、新变化和宗教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切实提高做好宗教工作的能力,本书从学习党的宗教理论政策知识和做好宗教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宗教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处理复杂宗教问题的有效途径。本书还强调要做好农村宗教工作和城镇化进程中的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宣传教育,依法打击邪教和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热门推荐
  • 倾世谋权

    倾世谋权

    【南越有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生的貌美,善权术,通人心,能文能武,年方正好,天生丽质,喜甜食,沉着,寡言,不喜热闹,只独爱荼蘼。】“我害怕爱上一个人,我怕变成为跟父皇一样的人,流连花丛,处处留情。”“我更怕成为跟母后一样的人,为了所谓的爱不择手段。”“我还怕未来孩子变成另一个自己。”“这天下所有美好的事情,我只在别人身上见过……”“不怕,以后有我……”(ps:女主不是好人,严格意义上说是从反派的视角写的,她做事狠绝,心思重,擅心机,理智自持,慢热文。)
  • 况且况且况(李长声自选集)

    况且况且况(李长声自选集)

    李长声著的《况且况且况(李长声自选集)》系旅日华人作家李长声的三卷本自选集中的文化与历史篇。“知日”渐成潮流,然而大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几乎只从一个位置、一种角度去品评这个邻居的种种,作者则建议我们动动步子,调适距离。此书汇集了作者关于日本文化众多切近又深远的描摹,从幽玄的枯山水到别具一格的赏花姿态,从能乐的变迁到日本人的审美与自我反思,将文化与历史熔于一炉,同时阐释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繁复的历史勾连,也澄清了诸多误会。文字之间,作者自身的文化史观也恍然可见。
  • 亡命暴徒(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亡命暴徒(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阵营中的臭名昭著的战犯。包括:德国的戈林;日本的冈村宁茨 ,坂垣征四郎等。讲述了他们罪行累累的一生。
  • 哑学霸的别样爱恋

    哑学霸的别样爱恋

    【校园到婚纱,绝宠1v1,女主伪哑巴】江城一中高二年级来了个转学生。是个美人学霸。但在同学眼中她是个怪咖,因她从不说话。别人都以为她是哑巴。——柏璟第一次注意到水芊芊,是在高二段月考的光荣榜上。常年霸居榜首的他,头一次看到有人排在他前面,比他多两分。当时他想,可能是运气?柏璟第二次注意到水芊芊,仍是在高二段的光荣榜上。这次是期中考,她比他多一分。这下他知道了,不是运气。柏璟第三次注意到水芊芊,是在学校的篮球场上。他在打球,女孩坐在篮球场旁的树下看书。分明大家穿着一样的校服,她却特别扎眼。柏璟第四次注意到水芊芊。和她表白的男生被她一个眼神吓-跑-了!柏璟第五次注意到水芊芊,是在学校外的小巷子里。围着她的一群小混混被她打得落花流水。当时他想,人不可貌相。柏璟第六次注意到水芊芊,是在图书馆。她坐他旁边,拿笔记本写下一行字:我叫水芊芊,很高兴认识你。当时他觉得她笑得像坠入凡尘的天使。他听说,她从不主动与人搭话。——柏璟:“明明会说话,为什么交流都用写?”水芊芊:“……习惯。”他刚要开口,她一本正经抢先:“只喜欢和你说。”柏璟:“……”猝不及防被撩,心里还甜滋滋是怎么回事?
  •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是由全球久负盛名的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集聚全美杰出新闻记者和非虚构作者,分享他们独到的创作经验。涵盖各个方面,从寻找一个好的主题、搭建故事的叙事结构、塑造作品品质,到撰写和出版你的第一本书,是新闻、电视、广播、纪录片等从业人员,以及自由撰稿人的必读参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凰尊

    凰尊

    【凰尊第一部】她,与挚爱陨落在末世,自己却重生于异世。曾经,她是末世至强者,现在,却是一只娇弱的兔妖。即使如此,又如何?她必逆仙破苍穹,踏遍千洲万河,只为寻觅尔踪,与之相见!
  • 荒原的战争

    荒原的战争

    自先代王朝因陨石坠落覆灭后,中州大地上幸存的人们携带三件王朝神兵,逃离被神所遗弃的故土,纷纷南迁,历经五百年的浮沉,在中州大地的南部又兴盛起来,最终,以神兵为战略核心,形成三分天下之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高热代码

    高热代码

    《移动迷宫:高热代码》讲述世界的末日降临,地球被烤焦了,闪焰病毒肆虐人间。在一片混乱之中,包括托马斯和特蕾莎在内的一些对病毒具有免疫力的孩子,在他们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被带到阿拉斯加一个名为“灾难总部”的秘密机构。为了研究不同的刺激物如何影响免疫者的大脑,灾难总部的科学家设计了一个迷宫实验,托马斯和特蕾莎从众多实验对象中脱颖而出,成为精英候选人,并协助建造移动迷宫。可是随着实验的进一步推进,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朋友的离去和死亡,托马斯内心充满困惑,他绝不甘心做一个任人摆布的棋子。为了拯救他的朋友,托马斯还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