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9700000015

第15章 刚柔鉴附录(14)

“您在家里干的好事呀!”刘备觉得脸上的肉都僵了,两条腿直发抖,吓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幸好曹操长叹了一口气后,又冒出一句:种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刘备这才知道曹操所说的“好事”不是指谋反,提到嗓子眼的那颗心才暂时放了下来。曹操拉着刘备的手,一直走到后花园。曹操指着园中尚未成熟的青梅果子,对刘备讲起前不久征讨张绣时发生的“望梅止渴”的故事来:“征途中酷暑难忍,将士们口于舌燥,我就用马鞭遥指着前方一片树林说,前边有一片海林,梅果青青,可以止渴了。将士们一听‘梅果青青’,不觉人人牙酸流涎,嗓子一时竟不渴。今天,我看到这后园的青梅,不由得想起旧事,特地请您来赏梅饮酒。”刘备此时仍是惊魂未定,虽是心不在焉,却还是故作认真地听着。

六月的天,孩儿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大晴的大空,现在却涌起团团乌云,急风吹得梅树刷刷地响,常言“风是雨的头,曹操忙拉上刘备躲到小亭子里。刘备这才发现,亭中巳经备好一盘青青梅果,一壶刚刚煮好的酒,知道是曹操早有准备。二人对面坐下,开怀畅饮,天南地北闲聊起天来。

曹操为什么单单要请刘备来喝酒呢?原来他也是想趁酒后话多的时候,探测刘备的真心,看他是不是也像自己一样,有不甘人下、称王称霸的雄心。当酒喝得正来‘的时候,曹操发话了:“玄德,您久历四方,见多识广,请问,谁称得上是当今的英雄?”刘备没有提防曹操突然谈这个主题,一时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搪塞道:我哪配谈论英雄呢件可是曹操抓住这个话题不放,又补充一句;即便不认识,也听别人说过吧?”刘备见曹操全定要自己说个究竟,心里已对曹操的用意猜出八九分。于是开始装糊涂了,他略一思索说:“淮南的袁术,已经称帝,可以算作英雄吧!”曹操一笑说:“他呀,不过是坟中印枯骨,我这就要消灭他!”刘备又说:“河北的袁绍,出身高贵,门生故吏满天下现在盘踞四个州,谋士多,武将勇,可以作英雄吧卜曹操又笑了笑说:“袁绍夕表很厉害,胆子却很小;虽然善于谋划,关键时刻却犹豫不决。这种干大事怕危险、见小利不要命的人,可算不得英雄。”刘备又说:“刘表坐镇荆州,被列于‘八俊’之首,可以算作英雄吗?”曹操不屑地说:“刘表徒有虚名而已,也不能隼英雄!”刘备接着说:“孙策血气方刚、巳经成为江东领袖,是英雄吧?”曹操摇摇头说:“孙策是凭借他父亲孙坚的名望,算不得英雄。”刘备又说:“那益州的刘璋能算英雄吗?”曹操摆摆手说:“刘璋只仗着自己是汉家宗室,不过是个看雪狗罢了,怎么配称英雄呢?”刘备见这些割据一方的大军阀都不在曹操眼里,只得说:“那么像汉中张鲁西凉韩遂、马腾这些人呢?”曹操一听刘备说出的尽是一的二流的名字,禁不住拍乎大笑说:

这些碌碌的小辈,何足挂齿呀!刘备只得摇摇头说:

“除了这些人,刘备我孤陋寡闻,可实在不知道还有准配称英越了。”

曹操停住笑声,盯着刘备说:“英雄,就是要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所谓大志,志在吞吐天地;所谓良谋,谋能包藏宇宙。”说罢,他仔细观察刘备的反应刘备佯装不知,故意问道;“请问,谁能当得起这样的英雄呢?”曹操用手指指刘备,又点点自己,神秘地说:“现在天下称得起英雄的,只有你和我呀!”一听这话,刘备不由得心中一震,吓得手一松,筷子掉到了地下。此时,恰巧闪电一亮牵出一串震耳欲聋的霹雳,轰隆隆炸得天都要裂了。刘备弯腰拾起筷子,缓缓地说:“天威真是厉害,这响雷几乎把我吓坏了!”曹操通过对世之英雄的一番议论,观察到刘备闻雷时丢掉筷子的情景,曹操还真以为刘备不但是个目光不够远大之人,而目是让惊雷震掉了筷子的胆小鬼,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自此,对刘备的戒备也就松弛了许多,最终使刘备寻得脱身到徐州的机会。

刘备正是一味装呆作痴,隐真示假,行韬晦之计,给曹操一种朦胧,使自己的利益在朦胧中得以保护。

凡是重大事情的策划之际,它的秘密性就更加重要。战略与政策谋略获胜的秘诀,全在于出奇制胜。而出奇制胜的法宝,一在于计策的周全详备,二在于严守机密。所以《易经·爻节》中说:“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孔子说:“祸乱所产生的原由,就是以语言作为阶梯,做君主的不慎密就会失去大臣,做大臣的不能保守机密就会丧身,重大的事情不能保守机密就难以成功,所以君子缜密,而不轻易说出话来。”

老子说:“鱼不能脱离深渊,这样才能受到保全,国家的精良的先进武器不能随便展示给人们。”

因此,凡是谋略,务必是绝对保持秘密以至于神鬼莫测,所有行为都是玄妙神奇。不仅是出乎意料之外,而巳是出乎天下后人的意料之外。这样才可以说是“神秘”了。

鬼谷子在《谋篇》中说:“圣人的方法在于隐蔽与匿藏。”又在《摩篇》中说:“圣人的谋略在于暗处所以说神妙,成就于明处所以说神明。

在事业上,我们的原则是,尽量探求他人的秘密,而全力隐藏自己的秘密,尤其在筹划大谋略、大计划时,更加如此,所以姜太公在他的兵法中着有《阴符》、《阴书》的篇章,并且明白揭示“神机鬼薮,是阴阳相胜的道术。”这不能说他是没有根据的说法。揭子在《兵经·秘篇·二十》中说:“一个计谋的成功在于能严守秘密,失败就在于泄密。所以军事上最要的事情,就是要严守机密。用一人做的事,不能让两人知道;明天的行动,不能在今天就泄露出去。仔细地推敲计谋中每一细节,谨慎得不能有丝毫的疏忽。所作所为都能保密还要防止在言谈中泄密;在容貌上要做到不露声色,还要小心表情上泄密;表情上做到了隐藏不露,还要当心在说梦话时泄密。部队在行动前一定要隐蔽企图,用谁执行任务先不告诉他。如果某些可以说的,也不妨先说,以表示对他的信任,常常与他开诚相见,袓露一些秘密是为了更好的保麻”

历史上,因稍一疏忽,泄露了机密,而前功尽弃的事实比比皆是。所以鬼谷子在《摩篇》中说:“掩盖隐匿起来,逃脱在情理以外,使人不知、鬼不觉,这样的人成就事业而无祸患。”

《淮南子·铨言训》中说:“圣人不为名而丧身,不为谋而外露,不被智慧主宰。藏在无形之中,行动也无踪迹,邀游无自我。所以圣人掩藏起聪明不露痕迹,把足迹藏于无为之中。”

在《兵略训》中又说:“用兵贵在谋略不能使人测定,把兵力隐匿起来,出于人们的意料之外,使敌人知道就受制于敌。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上能隐瞒天,下能隐瞒地,中间能隐瞒人。”

重要的军事计划、政治谋略,没有不是以隐藏为上策的,做人是同样的道理。可以隐瞒的一定要隐瞒,与人无关就不对他说,不必告诉人的就隐瞒住不告诉他。自己的长短都隐藏住,要想有所作为,就得更加如此,隐藏在不露形迹之中,就是最好方法。

老子说:“善于领兵作战的将领,不逞其勇武;善于作战的人,不容易激怒,善于取胜的人,讲究战略战术,一般不与敌方正面交锋而取胜;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而忍让。”

宋代苏洵在《审敌》中写道:“为一身谋则愚,而为天下谋则智。”为个人谋利益则思维狭隘,为天下谋利益则思维开阔。它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一己私利考虑得多,就必然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许多人的利益之上,思维基础的变化必须导致思维结局的变化。所以,只有思维开阔,不受私利的狭隘思维所限制,才能使一个人的思维清醒、正确、明智。

对于权利和财势,不接近不受其污染当然清白,接近了而不受其污染就更清白,才算是具有最高洁人格的圣贤;权谋诡诈,不知道的人算高明,知道了却不使用就更高明。有道是;“男儿膝下有黄金,大丈夫一屈值千金”。李渊膝下一屈,何止“千金”?李渊膝下一屈,揭开了大唐帝国三百年的基业。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李渊被任命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奉命讨捕群盗。对于一般的盗寇如毋端儿、敬盘陀等,都能手到擒来,毫不费力:但对于北邻突厥,因突厥自恃有铁骑,民众又善干骑射,却是大伤脑筋。经多次交战,李渊败多胜少,突厥兵更是肆无忌惮,李渊视之为不共戴天之敌。

公元616年,李渊被诏封为太原留守,突厥竟用数万兵马多次冲击太原城地,李渊遣部将王康达率千余人出战,几乎全军覆灭。后来巧使疑兵之计,才勉强吓跑了突厥兵。更可恶的是,盗寇刘武周,突然进据归李渊专管的汾阳宫隋炀帝的离宫之一),掠取宫中妇女,献给突厥。突厥即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另外,在突厥的支持和庇护下,郭子和、薛举等纷纷起兵闹事,李渊防不胜防,随时都有被隋炀帝借口失责而杀头的危险。

人们都以为李渊怀着刻骨仇恨,会与突厥决一死战。不料李渊竟派遣谋士刘文静为特使,向突厥屈节称臣,并愿把“美女玉财’统统送给始毕可汗!

李渊的这种属节让步行为,就连他的儿子都深感耻辱。李世民在继承皇位之后还念念不忘:“突厥强梁,太上皇(即李渊)一称臣于颉利(指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

李渊却“众人皆醉我独醒”,他有他自己的盘算,屈节让步虽然样子上难看一点,但意识到能屈能伸方可成为大丈夫。

原来李渊根据天下大势,已断然决定起兵反隋。

要起兵成大气候,太原虽是一个军事重镇,但不是理想的发家基地,必须西人关中,方能号令天下。西人关中,太原又是李唐大军万万不可丢失的根据地。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供住太原,顺利西进呢?

当时李渊手下兵将不过三四万人马,即使全部屯住太原,应付突厥的随时出没,同时又要追剿有突厥撑腰的四周盗寇,巳是捉襟见肘。而现在要进伐关中,显然不能留下重兵把守。唯一的办法是采取和亲政策,让突厥“坐受宝货。所以李渊不惜屈节让步,俯首称臣,且亲写手书:“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贵国和亲,如文帝时故例。大汗肯发兵相应,助我南行,幸如侵暴百姓。若但欲和亲,坐受金帛,亦唯大汗是命。”与突厥约定,共定京师,则土地归我唐公,美女玉帛则统统献给可汗。

退一步,海阔天空。唯利是图的始毕可汗果然与李渊修好。在李渊最为艰难的从太原进人长安这段时间里,李渊仅留下第三子李元吉率领少数人马驻扎太原,却从未遭过突厥的侵犯,依附突厥的刘武周等也收敛了不少。李元吉于是有能力从太原源源不断地为前线输送人员和粮草。等到公元619年,刘武周攻克晋阳时,李渊早已在关中建立了唐王朝,而此时的唐士不仅在关中站稳了脚跟,拥有了新的幅员辽阔的根据地,而且此时的刘武周再也不是李渊的对手。李渊派李世民出马,不费多大力气便收复了太原。

再一重要原因,由于李渊甘于屈节让步,还得到了突厥的不少资助。始毕可汗一路上送给李渊不少马匹及十兵,李渊又乘机购来许多马匹,这不仅为李渊拥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骑兵奠定了基础,而且因为汉人素惧突厥兵英勇善战,李渊军中有突厥骑兵,自然平空增加了声势。

李渊屈节让步的行为,虽为不少人所不齿,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策略,它使弱小的李家军既平安地保住后方根据地,又顺利地西行打进了关中。如果再把眼光放远一点看,突厥在后来又不得不向唐求和称臣,突厥可汗还在李渊的使唤下顺从地翩翩起舞哩!”

由此看来,暂时的屈节让步,往往是羸取对手的支助,最后不断走向强盛,再反过来使对手屈节的一条有用的妙计。

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单靠自己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在力量不强大时,就要善于借助他方的力量,扛起有名望或有实力一方的大旗,寄人篱下,寻找大靠山。在他方的大树下面开辟一片新天地,这不仅仅是谋略,也是一种成功经验的智慧产物。

上天运用智慧的神力,创造了人类,创造了万物,这是天地宇宙的奇观人类运用自己智慧的神力,改造人类,改造万物,改造自然,这也是天地宇宙的奇观;上天把智慧赋予人类,使人类充分运用智慧来完善人生,光辉人生,这些都是智慧的奇观。

数千年的人类历史文化,是人类祖先运用智慧的产物;未来无穷年度的历史文化,要靠我们后辈运用他们的智慧去开创。我们不能以“完成自我而满足,而应以完成人类完成天地为目的。神奇的智慧,可以经纶宇宙,经纶天下,经纶国家。智者善于使用它,就能无所不成,使人生光芒万丈,与天地同存;愚者不善于使用它,从而一事无成,使人生暗然无光,而与草木同朽。所以说:“我们最稳当的保证人,是我们自己心中的智慧。

公元617年5月,一直处在韬光养晦中的隋朝大原留守李渊,见时机成熟,毅然起兵反隋。

当时东、西突厥再度强盛,太原又地处突厥骑兵经常出没袭扰的地方,为解除后顾之忧,李渊亲自用十分卑恭的口气给突厥写信求和,又以厚礼相赠希望得到援助。突厥始毕可汗却回答说,李渊必须自立为天子,突厥才会派兵援助。

眼看强大的突厥希望李渊成为天子,李渊属下将士包括文臣谋士,无不欢呼雀跃,纷纷劝谏李渊赶快做把龙椅,登上皇位。李渊当然也在做称帝的美梦。

但此时,他却异常冷静,考虑得很多、很远。

根据当时的局势来看,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们大多打着明确的推翻隋王朝的政治旗帜,使饱受隋炀帝横征暴敛的穷闲自姓趋之若骛,农民军声势迅速壮大。李渊当然也想取代隋炀帝,但他考虑自己还不是农民起义军,因为他所要依靠的对象主要是新兴的贵族、官僚和豪强势力。这股势力中的人与农民不一样,他们具有浓厚的“忠君意识,他们只反对某一个皇帝,只想用一个‘明主贤君”去代替当朝的‘暴君昏君而已,绝不容许有人推翻整个政治制度。目睹当今隋王朝行将没落,中央集权名存实亡,而地方贵族、官吏则拥兵自重,具有很大的实力,他们为确保自己割据一方的地位而控制着武装力量,无论在武器装备还是在战斗方面,并不亚于朝廷的正规部队,手持锄头、竹竿而又分散的农民力量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与其相比的。

再者,从隋场帝前不久镇压杨玄感反兵之迅速、果断和残忍来看,杨广对于贵族阶层的叛乱更为深恶痛绝。隋朝虽行将就木,但它毕竟是一国之政权所在,如果隋炀帝集中力量来剿灭李渊,那么此时此刻恐怕有十个李渊也是难逃灭顶之灾。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李渊否决了部下的建议,不仅没有自立,反而打出了“尊隋”的旗号,尊隋炀帝为太上皇,立留守关中的杨广之孙代王杨伯为新皇帝,并移檄郡县,改变旗帜。这样,在突厥方面看来,李渊声势浩大,马上便要自立,自己的建议已被采纳,也就不再随意侵扰,并有条件地给予支持。而在隋朝当权者看来,当然怀疑李渊身藏野心,但他竟打着尊隋的旗号。现在明目张胆要推翻隋朝政权的农民军比比皆是,这些都无力对付,哪还能专力去攻李渊?因此,除了作一些少量的防御布置外,一时从未对李渊发起过主动的攻击围剿,李渊便乘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壮大起来。

同类推荐
  •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是范曾先生负笈欧洲、闲居巴黎时与老庄进行的心灵对话;范曾先生或文、或史、或哲、或艺进行多学科的磨砺互证,对老庄最本原的思想命题展开了深度的阐释和解读。要言不烦,清新隽永;刹那神思,直抵灵府。
  •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帕斯卡的哲思语录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帕斯卡的哲思语录

    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帕斯卡的经典作品选编。全书由思考入题,讲述道德、信仰、思维等人生主题。解答了许多哲学回答不了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帕斯卡洞悉了宇宙的真相,窥见了人类的奥秘。在他看来,人就像芦苇一样脆弱,但因有思想而伟大。翻开本书,直抵人生的终极秘密。
  • 政治学

    政治学

    《政治学》被公认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也是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杂家著作,系统地反映了吕不韦的政治思想主张,但在秦王政统治时期,和崇尚法家的赢政有所冲突,遭罢相而不被重用。但其主张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启发了汉代的统治者,在汉初的几十年里,由于施行“无为”政治,保证了民众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平和稳定。可以说,汉帝国正是吕不韦施政纲领的执行者。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给予了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以很高的评价,将其视为在逆境中诞生的不朽之作。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深邃博大的思想,《吕氏春秋》配了注释和译文,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想。
  • 与善同行:当代科技前沿的伦理问题与价值抉择

    与善同行:当代科技前沿的伦理问题与价值抉择

    本书主要围绕具有重大影响的前沿科技所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展开研究。由于纳米科技、信息科技、生命科技和认知神经科技被称为对当代社会最有影响的四大领域,每个领域都发展迅速,每个领域都潜力巨大,而其中任何技术的两两融合、三种会聚或者四者集成,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效能。因此,在本书中,主要关注当代科技的这四大领域的研究前沿可能面临的伦理挑战问题。
热门推荐
  • 局道中的历史博弈

    局道中的历史博弈

    本书撷取了57个最著名的历史片段,依据局中所反映出的核心要素,分类探查其中所包含的“规则”,认知其中所体现的"局道"。不只是历史故事,也是我们现代生活的典范。
  •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

    本书以纪实的笔法,真实形象地描述了1932年至1935年间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建立川陕苏区、发展壮大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最后迎接中央红军并进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的全过程,满怀深情地颂扬了红四方面军的丰功伟绩,生动有力地刻画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伟大红军精神。
  • 森罗生

    森罗生

    直到有一天,我才开始醒悟,剩下的路我要和你一起走下去,就算要杀上九天,我也要和你一起回家……
  • 无字宝箧经

    无字宝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配排位赛

    女配排位赛

    没什么目的,我只是为了集邮而已。盲目在一个固定的圈子里选择任务者,这样多次之后可以得出惨烈的经验。系统:我家宿主安安稳稳的,虽然任务完成的成绩在没有出现在榜单里,但是她安稳啊!实际宿主心里只有:啊啊啊啊!忍得好辛苦,这位哥哥似乎在梦里见过,好适合进入我的名册啊!这边这个弟弟再看我又要心动了,再次警告你。 预警:男主不是同一个人,每个世界和同一个人谈恋爱做游戏我真的不行。过程也许会出现N.P.提前预警下。想到什么写什么,总结就是其实作者本人不会写文,但是有些时候就是想写。
  • 朱红色的沉思

    朱红色的沉思

    “你想成为诗人吗?到你的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中去寻找吧”。读着这集子“乡土梦魂”最初的篇章,我便想起俄罗斯诗人叶赛宁曾经说的这句话。因为我感到,作者冯艺在他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中也获得了他的灵感。他仍然依恋那片他早已离开的曾留下他童年脚印的树林,他所《依恋的小树林》的绿波,至今依然抚摸着他的心;他依然不能忘怀很早很早以前的《大山梦》,永远是那般澄澈纯净的儿童时代的梦;他在《村头,那条清清的小河》的怀抱中,孕育了他最初的诗行。也许,叶赛宁这句话并非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我所知道的不少诗人的歌吟,总或多或少与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有所牵连。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妖姬封神录

    妖姬封神录

    白领女孩苏诺被一只八尾狐妖送到了千年前的大商朝,成为祸国殃民的一代妖姬苏妲己.....宿命天道难违,小命朝夕不保,作为一只没有后台的妖精,“扭转乾坤”是道深不可测的奥数题!哎.....前面那位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大神,求抱大腿啊!
  • 一个天才的平凡人生

    一个天才的平凡人生

    一个少年得遇高人传授,进入社会后却并不想呼风唤雨,只是慢慢的使自己成长,成熟.虽取得亿万财富,但并没有美女如云,没有YY,没有修真,只想过着平凡普通的生活.
  • 有一种明白叫糊涂

    有一种明白叫糊涂

    古往今来无数圣贤智者在参悟人生后,都发现了糊涂的影子。孔子发现了,取名“中庸”,老子发现了,取名“无为”,庄子发现了,取名“逍遥”,墨子看见了,取名为“非攻”;东晋诗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时也发现了,但他提起笔时却忘记了!他也真够糊涂的,只好语焉不详地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直到清代,才由郑板桥振臂一呼,呼啦啦地擎起一面“糊涂”大旗,高声地宣称:难得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