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57400000005

第5章 科举旧闻

宋真宗赵恒有诗云道:“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赵官家告诉天下学子,读书考取功名乃人生最佳出路。宋代采用“强干弱枝、重文轻武”制度,文化异常发达。唐朝时,科举考试不被重视,宋朝时定为士人出头的必由之路。十年寒窗苦,富贵险中求,为了能够飞黄腾达,莘莘学子含辛茹苦,考场上,几人欢喜几人忧。

【微宋@】赵匡胤篡权夺位建立北宋后,采取“兴文教,抑武事”,即重文轻武制度。赵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意思说,自从五代以来,地方割据军阀打来打去,人民被祸害惨了。今天采取重文轻武制度,选儒臣若干人治理天下,即便他们贪污受贿,危害也不及一个武臣作乱。重文轻武制度一直延续两宋三百一十九年。教育事业十分发达,“学校之设遍天下,而海内文治彬彬”。到北宋仁宗朝,全国各个机关单位大领导全是文士,包括军队。这就导致全国人民“抱籍缀辞”的社会文化风气。

【微宋@】赵匡胤一次主持考试,出现了个难题。考生王嗣宗与陈识齐在御前争状元,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各不相让。赵甚感为难,两人文章写得都不错,难分上下。看看左右大臣,意见也不统一。想了良久,赵武人本色使然,于是说:“要不你俩打一仗吧!谁赢了谁就是状元。”众人大感惊诧,没见过这么点状元的。赵匡胤话音刚落,只见反应快的王上去一巴掌把陈帽子打掉在地,急忙跪在皇帝面前道:“臣胜之。”赵龙颜大悦:“行,你就是状元了。”遂王为状元,陈为榜眼[13]。

【微宋@】宋代当官有大致四种途径:荫袭、国子监(太学)、举荐、科举考试。荫袭很好理解,老子干得好譬如为国做出重大贡献,封某某爵,儿子直接以父荫当官;国子监,国立中央学校,给官二代开设的学校,所有入国子监的监生,出来就是公务员。为大宋主要仕途途径;举荐,朝中大员觉得谁行,举荐给赵官家,皇帝觉得行,便授予官职。通过举荐当官的,有真才实学的毕竟是少数,容易结党。譬如你举荐我儿子,我举荐你女婿。所以宋代有规定大臣举荐人员不得超过五人;最后一条士人的终南快捷方式那就是科举考试,选官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微宋@】四川眉山人苏洵即是被举荐做的官。苏年少时不知道学习,长大了也不看书,一天佑没考上。老苏一生气,把自己曾经作的文章、诗词歌赋付之一炬。闭关读书五六年,经史子集被他研究个遍,再出山时,文章别具风格。宋仁宗嘉年间,身负盛名的老苏带着二十一岁的长子苏轼、十九岁的次子苏洵进京赶考。文坛领袖欧阳修拿着老苏的文章献于朝野,士大夫争先抢着看。大家一致认为老苏乃不世出文学天才,仁宗直接下诏授官[14]。这时又传来令所有惊诧的消息,苏轼、苏辙皆考中进士。三苏名震京师,独步天下。唐宋八大家,从唐朝到北宋五百年间里,后人选出了八位散文大家,三苏名列其中。

【微宋@】国子监,在宋朝是非常重要的仕途途径,明朝时国子监的监生名存实亡,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渐与科举合并。宋代国子监下设广文馆、太学馆、律学馆,后熙宁变法曾设武学馆、医学馆,中央官学实行三舍考选法。设置不同,学得东西也不一样。譬如广文馆,教授策论,专门考进士科的;太学馆,教授儒家经典,非常受重视;律学馆,主要学习司法断案,分三科,“律令科”学习国家司法、“断案科”学习处理案件、“综合科”即兼顾前两科;武学馆,就是军校,培养职业军官的地方。譬如学习阵法的学生,派给一定数量的士兵,供其排兵布阵使用。练三年,然后考核授官;医学馆,教授方脉科、针科、伤科,即国立中医药大学。

【微宋@】进入国子监有限制,规定凡七品以上的在京官员皆可入学,称为监生,制定学籍(监牒)。在国立中央大学混几年,即可授官入仕。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984年),规定所有在京官员子弟皆可入学,进一步扩大公务员补充队伍。另,规定“不必附监听读”,可以不用去上学,挂个名就行了。宋真宗景德年间又规定,文、武官员、地方官员嫡亲子弟皆可入学。在京师流浪的举人,经过地方长官出示证明也可以入学,再次扩大了招生范围。这就看出了一条真理,无论哪朝哪代都是拼爹的年代。

【微宋@】宋代科举考试面向全社会,范围很广很开放。宋初规定每位考生须有准考证,十人联保,填写考生档案。如果档案有弄虚作假行为,十人连坐。三种人不允许科举,第一罪犯。从考生他爷爷那辈查履历,直系家族里如有重刑者,如杀人的、造反的,取消考试资格;第二,不孝子。中国自古以来以孝治天下,百善孝为先,一个人的品德放在首位,如果考生对长辈不孝那么无法保证他能对国家忠心;第三,还俗僧道。出家人六根清净看破红尘,又来考试,说不过去。后,又加了两条倡优子弟、残疾人不能考试外,其余均可。科举实为广大寒士的出身途径。北宋中后期,只剩下罪犯、娼妓子弟不允许考试。《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如果到了宋朝,他就不能参加科举。

【微宋@】宋代科举是两级考试,即取解试、省试(后有了殿试,明清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宋代科举继承唐制,在唐朝科举跟玩是一样的,基本内定,然后考试走下形式而已。宋代有所改善,但并未达到顶峰。先是各州举行取解试,类似地方学校选拔考生,代表地方的教育水平,总不能谁都去考省试,与明清时期的第一级乡试相比,门槛比较低。宋第二级考试的省试有很多科,例如进士科、诸科、武举科等。进士科最难考,也最令人称道,但凡考上进士的都有真才实学。进士科主要考策论,根据材料作文,类似今天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申论。临场作文,对文学造诣、思维水平、政治见解都是一种极高的考验;诸科,明经那一套,类似填空题,没啥技术含量,不被重视,即便考中,官职也不高;武举,类似文举,国家正规军事考试,主要考骑马射箭、举重跳远、翻跟头、铁人三项啥的,外带军事文章等。以上三科称之为常科,相对的是制科、童子举等。

【微宋@】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中书舍人李昉担任主考官,进士科、诸科录取共计38名。及第者其中不乏李的同乡好友等。歪瓜裂枣的全端了上来,赵匡胤当场对问,有几人没答上来。赵遂下诏,在讲武殿重新考试,他本人主持。李原录取的38人中,有十人落第。赵说:“各级登科,多为有权有势人家所取,致使贫寒子弟失去了入仕的机会。今天我亲自主持考试,便是要尽革前弊。”打那以后,出现了第三级的殿试。北宋初年殿试落榜者不计其数,后发生了“张元叛国”事件,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三月下诏,规定所有在省试考中的举人,皆不落第。后世元、明、清沿袭了这条规定。

【微宋@】宋代科举为防止作弊,施行弥封、誊录制度。弥封也就是把考生的名字糊上,但是即便名字看不到,字体还是认识的。所以,又有了誊录,由馆阁抄写员将考生的考卷重新抄写一遍,最后呈送到主考官(权知贡举)面前的卷子,字体相同,规避了作弊的可能。同时,在主考官身上做工作,科举时主考官一名,副考官(权同知贡举)若干名,以分散主考官的权力。主考官是一种临时差遣,被选中当考官的要“锁宿”,即完全隔离,断绝一切对外联系。黄庭坚在宋哲宗元佑年间曾当过主考官,被“锁宿”了四十四天,还有更长的。各种制度目的是为了达到“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的最佳公平状态。公平不是绝对的,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实行,经过唐朝糊弄了近三百年,到了宋代开始认真重视,虽有很多弊端,但宋政府已然做到了相对公平。如果没有科举,试问穷二代拿什么与官二代、富二代去拼?

【微宋@】太祖朝,主考官宋白未考试之前拟定了一份名单,内定成员,想拿皇帝的圣旨做靠山,让皇帝批准签字。赵匡胤登时怒了:“你以为还像唐朝似的,科举走过场吗?派你去主持考试,录取谁应该由你来决定。再者说我都没看到卷子,凭什么录取这些人?如果发榜,招人非议,那就砍了你,以平息众怒。”宋吓得浑身冒冷汗,连忙重新改一遍录取名单,符合大众意愿。至太宗朝,宋又当了主考官,省试录取二十八人。发榜当日,舆论哗然,怎么想的呢?众怒难平,又录取了九十九人。有个叫叶齐的考生不服,带领一众考生击鼓鸣冤。宋大人压不住阵脚,再举行一次考试录取三十一人,这是朝廷的底线,若再考不中,有不怕死的尽管敲鼓去。没想到,叶考中,还考了第一名。

【微宋@】宋代科举原来是两年一次,或者皇帝高兴了考一次,甚至有十年考一次的。宋英宗时期确定科举制度的地位,规定三年一次。录取名额逐年递增,太祖朝进士科最少时录取31人,太宗朝放宽到500人。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进士科录取409人,诸科1129人,总数1638人。全国有多少人参加科举呢?太宗淳化三年(992年)进京赶考的举子达17000余人,录取比例很小。导致了很多社会现象,比如落第的考生没钱回家,流浪在京,准备下一次考试。下次又没考中,继续流浪,名副其实的北漂生活,最长的达三十多年。

【微宋@】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举子一旦考中进士,标志着即刻飞黄腾达。有一考生考中进士,小伙子长得挺帅,士大夫争相抢他做女婿。进士在旅馆待着,忽然来了十多名仆人伺候他,邀请他去某大人府邸进餐。进士欣然前往,当时观者如堵,挨肩接踵,可见进士在宋人老百姓心目中的崇高地位。须臾,出来紫衣高官,说:“小伙子,我有一姑娘长得还行,许你为妻,行不行?”众人齐刷刷看着进士,只听新科进士答道:“行是行,但我得回家问问我媳妇。”

【微宋@】宋代科举进士科分为五等,明清分为三等,一二三甲,差不多,大同小异。第一等,学识深厚,文章有独特见解;第二等,才思敏捷,文采斐然;第三等,文理通畅就行;第四等,文理一般;第五等,文理粗浅。第一二等赐进士及第,第三等赐进士出身,第四五等赐同进士出身。状元、榜眼、探花授国子监监丞(中央党校干部)、大理寺评事(司法部门科员),这是在京城,去地方的话则授通判诸州,去哪个州叫通判某州(知州、知府的副手,权力很大),官阶都不高,七品左右。二三等的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国家图书馆校对老师)、去地方则授知县事(县长);其他等级进士授主簿(秘书)、县尉(县公安局局长)等。

【微宋@】公平永远是相对的,在近乎变态的宋代防止舞弊制度面前,主考官还是能钻空子,譬如整考生。仁宗朝,国子监监生郑獬,自负才高八斗,省试考了第五名。郑非常郁闷,写诗言志:“李广事业,自谓无双。杜牧文章,止得第五。骐骥已老,甘驽马以先之。巨鳌不灵,因顽石之在上。”郑自比李广、杜牧,把主考官骂成老马顽石,考官谢气得七窍生烟。殿试时,正好又是那名主考官监考。虽然有弥封、誊录制度,但对于郑的文章路数主考官研究得很透彻,果然发现极为相似郑的文,于是没取。发榜当日,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进士一甲第一名,状元郑獬[15]。没两下子敢自比杜牧吗?

【微宋@】大学士苏东坡也曾担任主考官,苏对自己的学生李鹿非常赏识,对他文章路数了如指掌。殿试时,苏是主考官,相中了一篇文章,风格与李的极为相似。苏对副考官黄庭坚说:“此人必是李鹿。”苏徇私舞弊,照顾了下李,录取。发榜后,苏傻眼了,他看好的那份卷子是章持的,李反而落第。李母亲闻听此消息,痛哭失声:“苏学士当主考官,我儿子啥时候能考上?”苏乃大文豪对文章审核水平非常高,李临场发挥不佳,导致了悲剧,更悲剧的是李母自缢身亡,而后李鹿终生不第。

【微宋@】宋代科举对有官职的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有详细规定,按理说都有工作的人再去考试有与广大考生抢饭碗之嫌。万一考中了,占一个名额,就得有一名考生落榜。反过来看,有官职的当然不满足于现状,希望通过进士科考试获得更佳官职。有官职应举者,与其他考生区分,另设考场,称之为“锁厅试”,防止他们作弊。从锁厅试出来的,不能录取为状元,成绩再好顶多是个第二名。到了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进一步规定:凡是锁厅试没考上的,一律处罚。不罚款,罚铜十斤。金属在中国一直是稀缺物质,宋时的铜明显是奢侈品。这还不算完,还有一条致命的规定,落第的终生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这回有官职在身的,再要考试那就得掂量掂量了。宋仁宗嘉佑三年(1058年)废除了只许考一次的条款。

【微宋@】宋代科举有一潜规则,以先交卷的为第一名。假如说两人都考中,文采不相上下,先交卷的则占优势。殿试那么多举子考试,皇帝经过长时间等待,第一个交卷的自然受青睐。举子们积累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专门练就所谓的“才思敏捷”。宋太宗赵光义亲临殿试,有上言者说:“举子轻薄,并不认真作文,一味地攀比追求速度。”赵清楚这个潜规则,科举沉屙弊端。当时名士李庶几、孙何皆在殿试。又有人对皇帝说了:“考生李庶几曾在煎饼店与人玩文字游戏,看谁能在一个饼烙好的时间里作诗词歌赋。”赵听到后,怒火中烧,堂堂宋帝国的科举考试在某些士人眼里如同儿戏般。这次殿试,恰好是李第一个先交卷的,于是,李撞枪口了。赵痛骂李一顿,状元改为作文迟缓的孙何,锐意扫荡举子轻薄之风气。

【微宋@】靖康之变后,南宋小朝廷几经辗转,终于在江南立足。战乱过后,朝廷对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巨大,是以开科考试。特殊环境下,科举松懈程度可想而知。南宋人民关于科举舞弊,总结出了五条可行性方法。第一,通过某种途径传送答案,多用明经诸科考试;第二,调换考生考卷,即是在誊录环境做手脚。看哪位考生文章好直接改头换面,重新弥封,等同于今天的冒名顶替;第三,涂改试卷编号,排名次环境做手脚;第四,代笔。从考场把试卷传出去,请高手写篇文章;第五,虚报名额。南宋理宗时期考场制度松弛,出现了这种虚报的情况。科举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明朝时期有时间限制,白天答不完到晚上给考生三根蜡烛,蜡烛燃尽,不管答完没答完,直接收卷。宋朝时时间非常宽松,这就又出现了一个漏洞。思维敏捷者可多答几分卷子,例如第一份自己的张老三、第二份写张老四、第三份张老五。如果他本人落第,第二份卷子录取,则找同族兄弟冒认或者高价卖给富人。

【微宋@】南宋初建,各种典籍散失,科举也变得非常简单,两科,进士科、明经科,直到南宋灭亡未曾改变。战争对文化有着毁灭性打击。金军南下,中华大地一片涂炭,学校自然不能顺利上课,科举的条件和录取标准有所下降。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南宋首次科举考试,仅考一科。战争年代,士人有死于战火的、有逃避战争隐居的,总之文化水平下降了一大截儿。南宋第一次科举那就是白给的官,你会作诗就作诗,能写赋就写赋,能弄出一篇国家政治形势的策论来那更好了。绍兴三十一年(1161)规定为两科。

【微宋@】士人落第,有能耐的再考,屡考不中的狠人那就揭竿而起造反了。历史上有很多例子,诸如唐朝王仙芝起义,宋朝张元叛国、清朝人类第一畜牲洪秀全等等,皆因科举没考上,煽惑造反,以示泄愤。宋朝政府为笼络天下士人,设有“特奏名”,把那些七老八十的,在社会有名望因发挥失常考不中的,放低要求再考一次,或者直接授官。太宗朝有个叫赵昌国的老儒,要求一天之内写二十首诗,结果写成不到十首,水平还不咋地。太宗特赐及第,以此激励其他考生。宋神宗元丰年间,还有个老儒在卷子上写道:“臣老矣,不能写文章了。伏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竟然考上了,特赐食禄终身的优待。

同类推荐
  • 一本书读完特种作战的历史

    一本书读完特种作战的历史

    出其不意、大胆穿插、断其后路、分进合围、贴身近战、速战速决……这是一个个威震敌胆的战术手段;口袋阵、掏心战、奇袭战、运动战、心理战……这又是一个个刁钻狠辣的战斗类型……所有这一切,都是出自特种作战的一个个经典战例。
  • 黯淡的中世纪

    黯淡的中世纪

    从现代回到了中世纪,当然有很多东西都想一睹真容。传说中的圣女贞德?十字军东征?狮心王理查德?甜不辣骑士团?但是某人现在完全没有这个想法了。“太阳呢?”希什曼望着漆黑的天空,怒吼道:“老子的太阳呢?这么大一个刚刚还在这的!”
  • 知宋:从水浒看宋朝的犄角旮旯

    知宋:从水浒看宋朝的犄角旮旯

    《水浒传》中的宋朝是真实的宋朝吗?在《知宋》中,《水浒传》不仅仅是一部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更是反应北宋时期社会面貌的一面镜子。作者结合《水浒传》中的描写,并分析了大量宋人及后人的文学作品、诗词等,生动再现了宋朝的社会面貌,体现了严谨的文史互证的研究精神。作者探究了水浒中人物原型、地名、绰号来历和含义,并从这些细微处进一步深入下去,分门别类地探讨了宋朝的官制、兵制、行政区划和管理、司法和诉讼、货币和经济面貌、饮食文化和流行时尚等问题,徐徐道来,引人入胜。
  • 唐宋演义

    唐宋演义

    群阀割据,中原战火纷飞不绝,历史不断推演,一代代豪杰并起,波澜壮阔的史诗长卷,生死在乎一念之间,如何立足,如何生存,如何崛起?
  • 人类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

    人类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

    考古本身是对真相的负责,没有天马行空的幻想,没有逃避现实的揣测。当你翻开这本书,接受一个个来自远古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震撼时,一定会感慨历史迷人的魅力和生命的神奇。它们跨越了时空,在千万年后的今天出现在我们眼前,却丝毫没有阻隔感,而让距离消失的正是人类文明共同的生命温度。
热门推荐
  • 养疴漫笔

    养疴漫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痞妻来袭:傲娇学神揽入怀

    痞妻来袭:傲娇学神揽入怀

    沈家有女名小沫,天生散漫随心爱闯祸。要说谁最胆子大,上天下地沈小沫。这不,从小到大坏事数起来能有一箩筐:周岁的时候,二话不说直接尿湿了隔壁小哥哥崭新的儿童床;幼儿园的时候,趁人不备瞬间吧唧夺走了同班小男生的初吻;转学第一天,勾唇一笑随即就摸了帅气同桌的小白脸。这天下只有你想不到的事,就没有沈小沫不敢做的事……季家有子名辰煜,天生冷言少语难勾搭。偏偏命里不幸遇到了个冤家,从此鸡飞狗跳难停下。听闻季大神最难搞,沈小沫立刻磨拳霍霍,朝着季大神伸出了魔爪:小子,来啊,咱俩试试吧。从此,季大神的屁股后面就多了一个小跟班。他上学,她跟着;他吃饭,她看着;就连上个厕所,她也想溜进去瞧一瞧……季大神很无奈:你到底喜欢我哪点,我改还不行吗?沈小沫撑着下巴,神色认真,双眼陶醉:我喜欢你肤白貌美大长腿,抱起来必定舒服又完美。季大神扶额,你说这话的时候能不能先把嘴角的口水擦一擦。后来的后来,在沈小沫无敌厚脸皮的顽强攻坚之下,季大神终于一头栽倒。有好事者采访季大神其中缘由,大神两眼望天:许是那年阳光正好,她却在树下对我咧嘴傻笑。其实这就是一个厚脸皮女痞子看上了傲娇小白脸最后抱得美男归的故事,文风轻松搞笑还有点小刺激。
  • The Perfect Block (A Jessie Hunt Psychological Sus
  • 犬韬

    犬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白狐情史

    白狐情史

    我,一只懵懂的小白狐,玩弄宫廷朝野,权臣名士,终在女娲的翻手云雨中,从商朝末年穿越到夏朝晚期的风云争斗中。重返故地,旧情难续。从此,我带上了一个娇艳的面具,生杀予夺。
  • 魔具空间

    魔具空间

    面具下的世界,神魔间的赌注少年吴欤如何掌控自己的命运,获得拯救世界的力量?获得金手指中的金手指,承载恶魔和天使力量的面具来到人世,进入异世界打怪升级爆装备,获得的东西还可以带到现实?当贪婪地灵魂获得强大的力量,当心怀正义的人们获得拯救世界的力量。在你的专属恶魔和天使的帮助下,走出一条属于你自己的成神之路!(注:主角是一个具有妄想症的人,再加上作者能力一般,所以场景切换有的时候很容易出戏……可喷~)
  • 独宠邪萌小蛋妃

    独宠邪萌小蛋妃

    她,一朝穿越居然是颗蛋!有没有搞错!草泥马的贼老天,不带这么玩人的!某女百般憋屈后准备认命时,没想到她居然破壳而出了,看着眼前美如谪仙的某男,某女果断的毅然的抱上了他的大腿,爹啊!以后女儿跟你混了!他,难得好心的收留了一颗蛋,本想将它当暖炉罢,谁知却破壳而出一小人儿,愕然之际便见她指着自己趾高气扬道:“我是你孵出来的,你得负责,爹!”某男瞬间凌乱又凌乱,不带这么坑爹的!于是某男从此便踏上了超级奶爸的苦逼不归路!敢欺负他女儿者,杀!敢觊觎他女儿者,杀!敢勾引他女儿者,老子灭你全家!【片段一】对于有个不爱洗澡又邋遢的女儿,有轻微洁癖的某爹很是头疼,于是打算……夜晚,某爹衣衫半解,妖娆妩媚的走向了某蛋,一把将其抱在了怀中,温柔道:“蛋儿,去沐浴可好?”“爹啊!今天不是我洗澡的日子。”某蛋啃着鸡腿含糊不清,委婉的拒绝着。“可是蛋儿,爹爹一个人沐浴总是孤独寂寞了一些,蛋儿就陪陪爹爹吧!”某爹莞尔一笑,眨巴着一双清眸,打算用自己的风华绝代来魅惑自家女儿。某蛋不雅的冲他翻了个白眼,鄙夷:“爹啊!你居然想无耻的色诱你女儿,你敢再禽兽一点么!”【片段二】“爷,不好了不好了,小爷,小爷她……”某婢女慌慌张张的跑进了书房。某爹练着字头也不抬的说道:“又闯什么祸了?去解决便是!”闻言,某婢女视死如归的将手中的休爹书递了上去,“爷,这次的事只有你能解决。”某爹接过,脸色大变,却是莞尔一笑,“去查查小爷抱过哪些人的大腿?都给爷全砍了!”话落,房中的三人颤抖着一双腿,他们都被小爷抱过大腿啊!
  • 斗龙战士之星火重燃

    斗龙战士之星火重燃

    不坚定,满脑子复仇,无情。一手策划了计谋,一切都是假的,曾经的都是假装的,她伤害了他们,次又一次的伤害,无情的语言比刀还锋利,当她醒悟的时候,已经是万劫不复了。她后悔,她原谅不了自己,既然重来一次,她绝对不会再允许那样的事再发生,即使从此消失,被遗忘,也心甘情愿,只要他们安好,便足以.....
  • 把阳光加入想象

    把阳光加入想象

    也许一群蚂蚁,就诠释了生命和团结的伟大;也许一个微笑,就包含着自信和善良的力量;也许一抹云彩,就彰显着生活与自由的美好……
  • 隐婚谋爱:老公,手下留情

    隐婚谋爱:老公,手下留情

    慕清和一直以为,江简是个正直坦诚的人。可最后才发现,他满口谎言、阴险狡诈,把她当猴一样耍。有一日,江先生身负重伤,抓着她的手不肯放开。“从始至终,爱你之心不曾有假,可以命起誓,天地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