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95800000004

第4章 球菌性皮肤病

第一节脓疱疮

【概述】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是一种最常见的化脓球菌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发生丘疹、水疱或脓疱,易破溃而结成脓痂,系接触传染,蔓延迅速,可在儿童中流行。

【临床表现】

1.好发于夏秋季节,多见于2~7岁儿童。

2.好发于颜面、口周(尤其是口角部位)、鼻孔周围、耳郭以及四肢露出部位。皮损初发为红斑或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疱疹、水疱,迅速变为脓疱,脓疱疱壁薄,易破溃,破溃后露出红色糜烂面,脓液干燥后形成脓痂。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重症者可有邻近淋巴结肿大、发热、畏寒等症状。

3.细菌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生长。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夏秋季,2~7岁儿童颜面、口周、鼻孔周围、耳郭以及四肢脓疱及脓痂即可诊断。

2.鉴别诊断

(1)丘疹性荨麻疹多见于春秋季,具有过敏性素质的人易发。好发于躯干、四肢,常成批出现;在风团样红斑上出现丘疹或水疱,反复发作。自觉奇痒,黏膜无皮损。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

(2)水痘多见于冬春季节,儿童多见,成年人亦可发病。呈向心性分布,多见于躯干、口腔、阴部等部位,黏膜、头皮可见皮损。皮疹较稀,小部分水疱有脐凹,位置表浅,无坚实感,同一部位可见红斑、丘疹、水疱、结痂各阶段的皮疹。常有瘙痒。口腔黏膜亦常受累。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

【治疗】

1.注意卫生,适当隔离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患者要适当隔离,患者接触过的衣服、毛巾及用具等,应予消毒。

2.全身治疗

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相应的抗生素,一般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新型青霉素或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如美洛西林舒巴坦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等。

3.局部治疗

(1)水疱或脓疱消毒针穿破,以无菌棉球吸取疱液,避免疱液溢到正常皮肤上,外搽1%甲紫溶液、0.5%新霉素溶液,硫黄软膏等。

(2)脓痂较厚者外搽红新霉素软膏或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或莫匹罗星(百多邦)软膏,每日用药2次。

4.中医治疗

(1)暑湿热型主证:发病多在夏末秋初,皮疹以水疱、脓疱为主,部分疱破、糜烂,舌红,苔黄微腻,脉弦滑;治则:清暑利湿,清热解毒;方药:清暑汤合芩连平胃汤加减,青蒿、金银花、地肤子、野菊花各15g,佩兰、荷叶、藿香、泽泻、焦山栀子、蒲公英各10g,炒黄芩、苦参、通草各6g,白茅根、赤小豆各30g。

(2)湿蕴染毒型主证:发病多盛秋、酷暑,皮损以脓疱、糜烂为主,可伴有发热、恶寒,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则:清热解毒,清暑化湿;方药:升麻消毒饮加减,当归尾、连翘、赤芍药、焦山栀子、淡竹叶各10g,大青叶、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各15g,通草、升麻、桔梗各6g,炒黄芩、炒黄连各3g,甘草4.5g。

(3)脾虚湿恋型主证:脓疱稀疏,色淡白或淡黄,疱周红晕明显,脓疱破后糜烂面淡红不鲜,常伴有面色白或萎黄,胃纳欠佳,大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缓;治则:健脾渗湿;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沙参、白扁豆、山药、生薏苡仁各12g,茯苓皮、陈皮、砂仁、金银花、玄参、莲子、连翘各10g,桔梗6g,甘草4.5g。

第二节细菌性毛囊炎

【概述】

细菌性毛囊炎系由细菌感染毛囊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毛囊口化脓性炎症。易发生于免疫力低下或糖尿病患者。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常在瘙痒性皮肤病基础上因不清洁、搔抓诱发。

【临床表现】

1.好发于头皮、颈部、胸背部及外阴或臀部。

2.损害为粟粒大的毛囊性丘疹,开始为毛囊口小脓疱,中间有毛发穿过,周围有炎性红晕,无脓栓,脓疱干涸或破溃后形成黄痂。

3.脓疱经5~7d可吸收,自觉痒痛。痂皮脱落后痊愈,不留瘢痕;有的亦可发展成疖、痈;但也有反复发作,多年不愈者。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为浅表毛囊性脓疱、轻度炎症浸润可诊断。

2.鉴别诊断

马拉色菌毛囊炎:好发于胸背部、颈、肩、上臂、腰腹部。皮损呈半球状红色丘疹,有光泽;较密集但不融合,数十至数百个,可间杂有小脓疱或黑头粉刺。自觉瘙痒。镜下查见孢子,含油培养基上长出酵母样菌落可确诊。

【治疗】

1.一般治疗

注意皮肤清洁,防止外伤,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于全身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应尽量减量或停用。忌酒及辛辣刺激饮食。

2.局部治疗

(1)外用药物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或2%碘酊、林可霉素液外搽。

(2)物理疗法局部紫外线照射、超短波等治疗。

3.全身治疗

(1)抗生素根据病情轻重适当选用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或敏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和红霉素等。

(2)免疫药物转移因子,2mg,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5周为1个疗程。

4.中医治疗

(1)热毒型主证:颈项发际、胸背或四肢散在红色丘疹,有脓头,疼痛,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则:清热解毒除湿;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金银花30g、连翘10g、蒲公英15g、蚤休15g、黄芩10g、茯苓10g、生薏苡仁30g、白鲜皮30g、地丁15g、生甘草10g。

(2)气虚邪实型主证:反复发作,日久伤正,或素体虚弱,感受毒邪所致脓疱反复、缠绵不愈,或见小疮硬结,舌淡苔白,脉细;治则:益气养阴,托里解毒;方药:托里排脓汤加减,党参10g、生黄芪10g、当归10g、生地黄20g、玄参10g、金银花30g、连翘15g、茯苓12g、皂刺10g、花粉10g、生甘草10g。

第三节疖和疖病

【概述】

疖系一种急性化脓性毛囊和毛囊周围的感染;多发及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称为疖病。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多发于炎热夏季。皮肤不洁、高温、潮湿、皮肤擦伤均可诱发本病。身体虚弱、慢性肾炎、营养不良、糖尿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易并发此病。

【临床表现】

1.好发于头面颈及臀部,偶尔可发生于四肢,一般单发,亦可多发。皮损初起为毛囊炎性丘疹,增大形成红色坚硬结节,中心可化脓形成脓栓,脓栓脱去后可排出血性脓液。

2.自觉灼痛及压痛,邻近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可有发热等全身不适。

3.一般预后良好,部分患者易反复发作;面部疖肿,尤其鼻孔及上唇者,如挤压可导致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甚至脑脓肿。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毛囊性结节,继之化脓坏死,形成脓栓及局部疼痛等症状,易于诊断。

2.鉴别诊断

(1)汗腺炎仅发于大汗腺分布区域(腋窝、肛周、外阴及乳晕等)。初起为有触痛的红色皮下硬结,渐扩大,增多,表面发生破溃化脓,可形成瘘管;浸润比较局限,周围炎症也较轻,不形成脓栓。自觉疼痛,有时伴发热等全身症状。

(2)痈好发于颈项、背部、腰部、臀部及大腿等处。初起为弥漫性炎性斑块,紧张发亮,向四周深部发展,继而化脓坏死,表面出现多个脓栓,呈蜂窝状。患部浸润明显,境界不清,有多个脓栓。自觉剧痛,常伴局部淋巴结炎,可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可并发毒血症和败血症。

【治疗】

1.全身治疗

(1)抗生素

1)青霉素(首选),每日80万~240万U,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每日2~3次。

2)罗红霉素,0.15g,口服,每日2次;必要时结合脓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2)免疫药物转移因子,2mg,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5周为1个疗程。

2.局部治疗

(1)早期热敷,外搽3%碘酊,10%鱼石脂软膏,诺氟沙星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或金黄散水调外敷。

(2)晚期成熟损害可切开排脓,局部用凡士林纱条引流。

(3)面部疖肿局部热敷,切忌挤压针刺。

(4)物理疗法紫外线、红外线、超短波等对缓解炎症均有效。

3.中医治疗

(1)湿火蕴结型主证:好发于项后、背、臂等处,皮损呈圆形硬节,红肿热痛,后渐软化,现有黄色脓头,溃出黄脓,伴有发热口渴,身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濡数;治则:清热化湿,解毒散结;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野菊花、蒲公英、紫背天葵、赤芍药各12g,金银花、当归、地丁、甘草各10g,浙贝母、花粉各6g。

(2)阴虚血热型主证:疖肿在身体各部位散在发生,或固在一处,此伏彼起,连绵不断,脓成迟缓,其色暗红,伴口干,消谷善饥,心烦难寐,小便黄赤,舌质红,苔少,脉虚数。治则:滋阴清热、扶正托毒;方药:滋膵汤加减,生地黄、黄芪、南北沙参、蒲公英、金银花各15g,山药、山萸肉、玄参、石斛、天麦冬各12g,竹叶、莲子心各6g。

4.疖病的预防预防疖病的复发最主要是防止自家接种。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内衣经常换洗及常洗手。

第四节痈

【概述】

痈系由多个相邻毛囊的深部感染或由数个疖肿相互融合形成的聚集性疖肿。临床表现为深红色炎性硬块,表面有多数脓头及多房性脓肿,伴疼痛。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易发生于身体虚弱、营养不良、患糖尿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临床表现】

1.多发生于成人,好发于颈项、背部、腰部、臀部及大腿等处。

2.皮损初起为弥漫性炎性浸润的斑块,呈紫红色,紧张发亮,向四周深部发展,继而化脓坏死,表面出现多个脓头,呈蜂窝状。自觉剧痛,常伴局部淋巴结炎,可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继发毒血症和败血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患部有明显浸润,表面有多个脓头,自觉剧痛及全身症状明显等可以诊断。

2.鉴别诊断

(1)疖好发于头面颈及臀部。皮损初起为毛囊炎性丘疹,继之增大形成红色坚硬结节、化脓。自觉灼痛及压痛,邻近淋巴结肿大。

(2)蜂窝织炎好发于四肢、颜面、外阴、肛周等部位。皮损呈弥漫性斑块,红斑表面显着凹陷性水肿,严重者可发生水疱和深在性脓肿;浸润、境界不清,表面无多个脓头。自觉疼痛及压痛,常伴有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急性期常伴高热、寒战和全身不适。

(3)丹毒好发于小腿、颜面部。皮损为边界较清楚,略高出皮面的水肿性红斑,表面紧张发亮,皮温高,严重者可发生水疱、脓疱、皮肤坏疽、游走性丹毒。自觉压痛明显,局部淋巴结肿大,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治疗】

1.全身治疗

(1)抗生素早期应用足量的抗生素,必要时结合脓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一般首选半合成的新青霉素,如美洛西林钠2g,静脉滴注,每日2次;若青霉素过敏或耐药,可予夫西地酸钠0.5g,静脉滴注,每日2次。

(2)免疫药物转移因子,2mg,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5周为1个疗程。

2.局部治疗

(1)外用药物50%硫酸镁溶液或75%乙醇湿敷,外涂10%鱼石脂软膏、诺氟沙星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芙蓉叶软膏,金黄散水调外敷。

(2)切开引流对范围大而炎症扩散者,应作十字切开引流。

(3)物理疗法紫外线、红外线、超短波等对缓解炎症均有效。

3.中医治疗

(1)热毒炽盛型

1)初期主证:患部起一肿块,上有粟粒样脓头,随即肿焮高大,脓头增多,皮色潮红,疼痛加剧,伴发热恶寒、头痛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则:清热解毒,和营化湿;方药:仙方活命饮酌加生大黄、芒硝、牡丹皮、蒲公英等。

2)中期主证:疮面逐渐腐烂,状如蜂窝,脓出黄稠,伴壮热、恶寒、口渴、便秘、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则:清热凉血,解毒托里;方药: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酌加牡丹皮、生地黄、赤芍药。

3)后期主证:溃后脓液畅泄,腐肉脱落,全身症状随之减轻或消失,继则腐尽肌生,皮长疮敛;治则:健脾益气,和营解毒;方药:六君子汤酌加连翘、花粉等。

(2)阴虚火炽型

1)初期主证:肿块上虽有脓头,但疮形平塌,皮色黯滞,微热,压痛轻微,不易酿脓,全身症状不明显,或反见发热,口干唇燥,溲短便秘,苔少或无苔,舌红,脉细数;治则:滋阴降火,和营解毒;方药:五味消毒饮酌加生地黄、玄参、知母、黄柏、牡丹皮、白芍药、麦冬、花粉、栝楼仁、桃仁等。

2)中期主证:疮面腐烂较慢。治则:托里解毒,凉血消肿;方药:托里消毒散酌加石斛、竹叶、花粉。

3)后期主证:脓水稀少或带血水,不易脱落,新肌生长亦慢,愈合迟缓;治则:增液养阴,调理脾胃;方药:六味地黄丸酌加黄精、黄芪、玉竹、太子参等。

(3)气血两虚型

1)初期主证:局部微肿,隐约可见脓头,疮面平塌,融之皮肤微热,压痛不甚,肿势缓慢,成脓亦慢;可伴低热,精神不振,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偏数而无力;治则:扶正补虚,托毒外出;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2)中期主证:疮面逐渐作腐,出脓不畅;治则:行气活血,托脓外出;方药:四妙汤酌加鳖甲、皂角刺等。

3)后期主证:脓稀似水,腐肉难脱,新肉生长缓慢,疮面难敛;治则:双补气血,兼调脾胃;方药:八珍汤酌加陈皮、炒谷芽等。

第五节丹毒

【概述】

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或黏膜、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俗称“流火”。病原菌为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偶尔有C型或G型链球菌所致。多由皮肤或黏膜破损处侵入。抠鼻孔、掏耳致黏膜细小破损或患足癣、足跟皲裂等是丹毒发生的常见诱因。复发性丹毒系细菌潜伏于淋巴管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即可复发。

【临床表现】

1.发病前常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

2.好发于小腿、颜面部,婴儿常好发于腹部。皮损为略高出皮面的大片水肿性红斑,表面紧张发亮,边界较清楚,局部皮温高,严重者损害上可发生水疱、脓疱、皮肤坏疽、游走性丹毒。自觉灼热疼痛、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复发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肿,下肢反复发作可致象皮肿。

3.白细胞总数增高,以嗜中性白细胞增高为主。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发病急骤,境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以及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可以诊断。

2.鉴别诊断

(1)蜂窝织炎

好发于四肢、颜面、外阴、肛周等部位。皮损呈弥漫性斑块,红斑表面显着凹陷性水肿,严重者可发生水疱和深在性脓肿;浸润深、境界不清;化脓现象明显。自觉疼痛及压痛,常伴有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急性期常伴高热、寒战和全身不适。

(2)接触性皮炎

有明确接触史,主要发生在接触部位,多见于面、手等暴露部位。皮损呈红斑、肿胀、水疱、糜烂渗液,形态单一,表面无紧张发亮感;边界清楚,一般无化脓。自觉瘙痒、灼热或疼痛。

(3)类丹毒

多有接触畜、禽及鱼类等,并有外伤史。多局限于手部。初为红斑,以后扩大为暗红色水肿性斑块,不破溃,偶尔可发生水疱;边界清楚,无化脓。局部症状轻,痒痛感。

【治疗】

1.全身治疗

(1)抗生素一般疗程为10~14d,在皮损消退后应维持一段时间。青霉素(首选),480万~800万U,静脉滴注,每日分2次。红霉素,每日1~1.5g,静脉滴注,每日2次。头孢唑啉,每日2~6g,静脉滴注,每日分2~4次。

(2)支持疗法对高热、全身症状明显者应加强营养,酌情给予各种维生素和对症处理。

2.局部治疗

(1)外用药物用1∶2000小檗碱溶液或0.1%的雷佛尔液湿敷,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诺氟沙星软膏等。

(2)物理疗法紫外线照射、音频电疗、超声波、红外线等均有一定疗效。

(3)局部病灶积极治疗足癣、鼻炎等,下肢损害应抬高患肢。

3.中医治疗

(1)风热型主证:病变主要发生在头面部或上半身,皮肤焮赤肿胀,边界清楚,表面紧张光亮,自觉灼热疼痛,发热,畏寒,头痛和呕吐等,舌质红赤,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治则:清热解毒,散风消肿;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炒牛蒡子、赤芍药、桑叶、炒枯芩各10g,炒黄连、焦山栀子各3g,金银花、野菊花、连翘、板蓝根各12g,炒牡丹皮、蝉蜕各6g。

(2)肝火型主证:病变通常发生在肋下腰胯之间,肤色焮红,状如云片,自觉刺痛、灼热,口苦且干,小便短黄,舌质红,苔少或薄黄;治则:清肝泻火,凉血退斑;方药:柴胡清肝饮加减,柴胡、炒牡丹皮、炒胆草、炒黄连各4.5g,炒黄芩、焦山栀子、连翘、炒知母各6g,金银花、绿豆衣各15g,生地黄、生石膏各12g,生薏苡仁、赤小豆各30g。

(3)湿热型主证:病变主要发生于下肢,局部皮疹呈水肿性红斑,光滑紧张,偶尔发生水疱、血疱或坏死,部分反复发作,或劳累后加重,伴有肢体倦怠,纳谷不香,舌质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滑或沉濡;治则:清热化湿,和血通络;方药:萆薢渗湿汤加减,萆薢、连翘、当归、马鞭草、赤芍药各10g,炒牡丹皮4.5g,炒黄柏、苍术、川牛膝、青皮各6g,赤小豆、忍冬藤各15g,生薏苡仁30g。

(4)寒湿型主证: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致使患处漫肿或木硬坚实,行走不便,舌质淡红微胖,苔薄白,脉沉紧;治则:散寒除湿,和营消肿;方药:三妙丸加味,炒黄柏、槟榔、青皮、甲珠各6g,苍术、汉防己、泽泻、广木香、川牛膝各10g。

(5)胎热型主证:患者多为小儿,皮肤焮赤肿胀,摸之灼热烫手,甚则红斑向四周扩展,伴有发热,烦躁哭闹不宁,重者还会出现惊厥,舌质红,苔少,脉数,指纹色紫;治则:清火解毒,凉血退斑;方药:清火消丹汤加减,生地黄10g,炒牡丹皮、玄参、赤芍药各6g,绿豆衣15g,连翘、甘草、花粉、川牛膝各4.5g。

(6)毒攻型主证:皮疹焮赤,波及范围较大,伴有壮热,烦躁,神昏,谵语,头痛,呕吐等,舌质红绛,苔薄黄,脉洪大无力;治则:清营凉血,护心安神;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生地黄炭、金银花炭、绿豆衣各30g,炒牡丹皮、紫草、炒黄连、连翘各6g,赤芍药、生甘草、蝉蜕各6g,水牛角15g(先煎),紫雪丹3g(分2次吞服)。

第六节化脓性甲沟炎

【概述】

化脓性甲沟炎是甲周围皮肤皱襞的一种炎症。急性甲沟炎多为葡萄球菌感染,常发生于局部外伤后。慢性甲沟炎常因潮湿浸渍,致使皱襞浸软,使之易与甲廓分离而受到病原菌感染。

【临床表现】

1.常因局部外伤以及经常受浸渍引起,好发指(趾)甲周围皮肤皱襞处,常单甲发病。

2.急性甲沟炎初起甲沟轻度红肿、疼痛,有的自行消退,有的化脓。

3.慢性甲沟炎甲小皮剥脱,少量脓液由甲沟流出,甲边缘和甲沟处变黑,可产生炎性肉芽组织,甲变形缩小甚至松动、脱落;自觉疼痛。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局部外伤史或局部潮湿浸渍、甲沟红肿、疼痛、化脓可以诊断。

2.鉴别诊断

(1)甲癣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引起的甲改变。常单个甲起病,渐累及其他甲,鲜有10个指(趾)甲全部累及者。表现为甲变色、无光泽、增厚或变薄、破损直至全甲毁坏殆尽。病甲真菌镜检、培养阳性。

(2)其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甲改变许多皮肤病及全身性疾病如银屑病、先天性厚甲症、先天性白甲症、湿疹、硬皮病等均可引起甲的改变。多同时累及多数或全部甲,并呈对称分布;甲板多仍有光泽。

【治疗】

1.局部治疗

(1)无脓液以三角巾托高患肢,可外用杀真菌剂及杀菌剂如联苯苄唑乳膏(美克)、联苯苄唑软膏、舍他康唑软膏与新霉素软膏、诺氟沙星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等交替使用。

(2)甲沟化脓可沿甲沟做一纵行切开,排出脓液。

(3)甲下积脓拔除病甲。

(4)有过多肉芽组织手术切除甲缘过多的肉芽组织,在手术过程中应避免损伤甲床。

2.全身治疗

全身可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必要时结合脓液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第七节蜂窝织炎

【概述】

蜂窝织炎是由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广泛的皮肤和皮下软组织弥漫性炎症。大部分皮损是原发的,细菌通过皮肤小的创伤而侵入皮内;也可继发,由其他局部化脓性感染直接扩散或由淋巴及血行感染所致。

【临床表现】

1.好发于四肢、颜面、外阴、肛周等部位。

2.皮损初起为境界不清的弥漫浸润性斑块,红斑表面显着凹陷性水肿,严重者可发生水疱和深在性脓肿;有自发疼痛及压痛,常伴有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急性期常伴高热和全身症状;可并发坏疽、转移性脓肿及败血症。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白细胞均增高。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境界不清的红肿,有自发痛、压痛,中心可软化、波动及破溃等即可诊断。

2.鉴别诊断与丹毒鉴别参见本章第四节痈鉴别诊断部分。

【治疗】

1.全身治疗

(1)早期应用抗生素给予高效、足量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唑啉钠、左氧氟沙星等(具体用法用量参见本章“丹毒”的治疗)。有时应根据脓液培养和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2)维生素维生素C,0.2g,口服,每日3次;复合维生素B,1~3片,口服,每日3次。

(3)对症治疗酌情给予解热止痛药。

2.局部治疗

(1)外用药物局部用50%硫酸镁和生理盐水热敷,然后外敷10%鱼石脂软膏包扎。

(2)手术治疗已化脓者应行手术切开排脓。

(3)物理疗法局部紫外线或超短波等物理疗法。

3.中医治疗

(1)热毒蕴结型(初起)主证:局部红肿热痛,皮色焮红,边界不清,逐渐扩大,红肿高突,可伴有发热、恶寒、头痛、纳差、口渴,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洪数;治则:清热解毒,行淤活血;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野菊花、金银花、夏枯草各12g,紫花地丁、白芷、防风、当归各10g,黄连、陈皮、白芍药、贝母、花粉、皂角刺、甘草各6g。

(2)热盛肉腐型(酿脓期)主证:疮形高突,疼痛加剧,痛如鸡啄,按之应指,中软,有波动感,可伴有壮热、口渴、便秘、溲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则:益气托毒;方药:透脓散加减,黄芪、金银花、山药各15g,蒲公英、云苓、党参各12g,当归10g,鳖甲、川芎、皂角刺、浙贝、花粉、甘草各6g。

(3)毒去正复或正虚毒恋(溃后)主证:一般脓出黄稠,引流通畅,则肿消痛减,全身症状随之消失,疮口渐渐愈合,或脓水清稀、引流不畅、疮底色淡,疮口愈合缓慢,舌淡、苔薄白,脉细;治则:补益气血,促进新生;方药:八珍汤加减,黄芪、山药、生地黄各15g,金银花、炒谷芽、党参、云苓各12g,当归、白术各10g,陈皮、白芍药、川芎、炙甘草各6g。

同类推荐
  • 名医推荐家庭必备偏方(珍藏本)

    名医推荐家庭必备偏方(珍藏本)

    《名医推荐家庭必备偏方(珍藏本)》以病为纲,以方为目,在浩如烟海的中医文献中,收集治疗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的400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必备偏方,优中选优,每病精选1~6方,可谓集偏方大成之精萃。每方按组成、主治、用法进行编写,读者一目了然,且易于取材,易于制作;特别是每病均载有“名医指导”,从生活起居、饮食宜忌、心理调节等诸多方面进行指导,可谓授诸病调养秘籍之大成。
  • 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儿科疾病

    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儿科疾病

    本书介绍了新生儿小便不通、新生儿脐患、新生儿皮脂硬化症、新生儿破伤风、小儿白喉、百日咳、小儿结核病、小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小儿脊髓灰质炎、小儿麻诊、水痘门、猩红热等内容。
  • 实用基层医生外科诊疗手册

    实用基层医生外科诊疗手册

    本书分为6篇74章,包括外科总论、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外科。
  • 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
  • 农村常用诊疗护理技术

    农村常用诊疗护理技术

    本书主要包括问诊、常见症状、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影像学基本知识、心电图、诊断的方法与病历书写和常用诊疗护理技术操作。
热门推荐
  • 极品女符

    极品女符

    千年之前的顶级符师重回千年之后,再现符师荣光,符师就是符师,她不是站在剑师背后的辅助,她是可以一人横扫千军的符师。愿山河常在,愿荣光永存。
  • 皇后本为丞

    皇后本为丞

    她一味的脓包一味忍让却换来被除之而后快,看她如何断案如神,重审旧案,除乱党,安后宫,搅动天下风云,一步步坐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位,以前她被称阴司女判官是因她无才无能,胡乱判案。后来她被称阴司女判官那是她为死者洗刷冤屈,让逆臣贼子闻风丧胆。他猩红着双眼狠狠的盯着她,“天下众人追捧,让你忘了做朕女人的本分!那朕就让你刻在心里永不忘记!”不久,丞相叛乱被赐斩腰之邢,众人哗然。她笑的不可一世,一头华发,随风而舞,她言:“得不到便将其毁灭,这才是真正的你,我却一直不肯承认。”行刑当天,她被推至午门,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那个风云六国,智谋过人的丞相被残忍斩腰。却不想当她醒来依旧处在深宫之中,他掐着她细致的下颌道:“风云六国的丞相已死,现在你记清楚,你是朕的女人!”皇上终于封后,皇后为一小国公主。皇后体弱多病,鲜少有人见过,但却深得皇上宠爱,传言美貌更胜第一美人。平阳国抓去了她,他表面镇定,但看着被铁索吊在城门上的她时,却因害怕那微微颤动的眼角,泄露了他的心思,她第一次看懂了这个时刻警惕防备别人,权势滔天的男人。他竟然在害怕,是因为什么,难道是因为她?
  • 扛个汤盆逛世园会

    扛个汤盆逛世园会

    看真花真草还是需要一点力气的,这里给你吹口气:去吧。
  • 乱世妖妃不承欢

    乱世妖妃不承欢

    他是冷漠邪魅的大秦少主,后宫佳丽三千,却视女人为工具。她是文武双全的将门千金,却叛国私奔,身负血海深仇。一场利益的交换,她成了他的夫人。她心甘情愿被他利用,只愿能够亲手报仇。他对她眷宠偏爱,温柔的脸庞之下却是另有隐情。这一场,身与心的斗智斗勇,究竟是谁输谁赢?那日,他为她踏平千军万马,只求接她回家。她却抱着另一个男人的尸体,一脸决绝。暮景曦,我不会恨你。但是,我再也不想见到你!
  • 黄金渔村

    黄金渔村

    PS:开了新书,《妖魔哪里走》,请大家移步去看看。****在大城市打工多年的敖沐阳回到养育他的家乡小渔村,归途中遇袭落海,揭开了一段草鱼跳龙门的传奇……??深洋千珍、浅海万鱼,神奇的海洋,绚丽的生命;??渔家捕捞、山涧耕种,悠然的田园,简单的乡野;??萌宠机灵、天水共色,多彩的自然,壮美的河山。??精彩人生,就此徐徐拉开帷幕!??《黄金渔场》姊妹篇,全新演绎一段经历更有趣、内容更丰富、见识更多广的海洋种田生活!
  • 序列为一

    序列为一

    在平行世界里只需要保持一颗不会熄灭的好奇心就够了
  • 小楼秘影

    小楼秘影

    重庆是军统最后的老巢。小说主人公马奇涛在军统出生入死,潜伏回到大陆之后,他在一个夜晚与少年殷绍雄偶然相识。从此,少年殷少雄从小向往的飞檐走壁功,在陌生人马奇涛那里实现了。然而,马奇涛的目标不是在这里,他从台湾回到大陆之后,寻找的女人是含羞草这个曾经的军统女特工。二人终于见到了,在一个夜晚二人紧紧相拥。不久,大陆发生了“文革”,二人再次分离,各自为战。与此同时,另一个军统人物董央也粉墨登场,回到大陆不但没有起到追杀马奇涛的作用,相反二人还携手共同发展。台湾想弄到所谓AK47的资料,在董央等人的潜伏中,成为笑话。小说开始引用一段古擂台的武林豪杰来借鉴今人,从这里拉开了小说奇异诡谲的篇章。
  • 木叶之五代火影

    木叶之五代火影

    被人陷害,穿越成婴儿,降临到初代火影和宇智波斑决斗的战场,被初代收养。为报千手养育之恩,成为火影保护木叶。
  • 随身带着蟠桃园

    随身带着蟠桃园

    一场病,让林木森看清了他真正想要的生活,只不过是那悠然自得的田园光景。种种树,养养鹿,生活其实也可以很简单。
  • 战国之长平传奇

    战国之长平传奇

    在千变万化的战场上,首先要活下去,然后再战胜对手,从而赢得最终的战争,战国七雄,风起云涌,诸子百家,各家争夺较量,在战国争霸的年代,弱肉强食,群雄相争,实力为尊,长平之战则是一个体现,把战国的种种传奇给一一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