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89100000001

第1章 冠心病

(一)概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多发于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居多。

冠心病症状表现为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颌、手臂、后背及胃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作的其他可能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战、恶心及昏厥。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血管阻塞程度和心肌供血不足的发展速度、范围和程度不同,分为以下五类:隐匿型冠心病、心绞痛型冠心病、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猝死型冠心病。本章侧重介绍心绞痛型和心肌梗死型。

1.心绞痛型: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5min,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时可累及这些部位而不影响心后区。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发作的称为劳力性心绞痛,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缓解。有时候心绞痛不典型,可表现为气紧,晕厥,虚弱,嗳气,尤其在老年人。根据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指的是发作一月以上的劳力性心绞痛,其发作部位,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诱使发作的劳力大小,能缓解疼痛的硝酸甘油用量等基本稳定。不稳定型心绞痛指的是原来的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增加,或者新发作的劳力型心绞痛(发生1个月以内),或静息时发作的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兆,所以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2.心肌梗死型:梗死发生前一周左右常有前驱症状,静息和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的心绞痛,伴有明显的不适和疲惫。梗死时表现为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部分病人可延左臂尺侧向下放射,引起左侧腕部,手掌和手指麻刺感,部分病人可放射至上肢、肩部、颈部、下颌,以左侧为主。疼痛部位与以前心绞痛部位一致,但持续更久,疼痛更重,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有时候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容易与腹部疾病混淆。伴有低热,烦躁不安,多汗和冷汗,恶心,呕吐,心悸,头晕,极度乏力,呼吸困难,濒死感,持续30min以上,常达数小时。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就诊。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脉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本病属于中医的“胸痹”、“胸痛”、“心悸”、“怔忡”等病范畴。一般属本虚标实证,以气虚血淤、痰淤阻络、心肾阴虚、阴阳两虚等证较为多见。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服用硝酸酯类制剂后消失。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饮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外,本病还可由主动脉瓣狭窄或梅毒性主动脉炎、肥厚型原发性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风湿性冠状动脉炎等引起。

此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如静息时心电图、心电图负荷试验、心电图连续监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监护中心发现ST-T改变和各种心律失常,放射性核素检查(如210TI心肌显像或兼作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心腔造影,常可显示缺血心前区的明确灌注损伤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及显示室壁局部运动障碍,冠状动脉造影可直接发现各支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部位并估计其程度。

心绞痛属中医学“厥心痛”、“真心痛”、“胸痹”等范畴,多因寒邪内侵、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痰浊阻闭等因素致心、脾、肾气血阴阳失调,进—步致寒凝心脉、气滞血淤、痰浊闭阻、血淤心络等而致胸阳不展为本病。本证属实证或本虚标实证,无纯虚证,本虚乃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乃寒凝、血淤、气滞、痰浊等。治疗时当分清标本缓急、发作时“急则治其标”,先予祛邪通脉;“缓则治其本”,缓解期予以扶正治标;必要时亦可寻标本兼治之法。

(二)名家要方(上)

1.郑惠伯加味四妙勇安汤

【方药】当归30g,玄参30g,金银花30g,丹参30g,甘草3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功效】活血化淤,解痉止痛。

【案例】李某,女,65岁,患冠心病10余年,近年又患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病。近日卒感胸闷、气短、心悸,脉结代,口腔溃疡,舌质光泽无苔。方用当归、玄参、金银花、太子参、玉竹、太阳草各20g,麦冬、五味子各15g,甘草10g。服上方6剂,脉结代好转,由3至1止,变为24至5止,继用上方。三诊:脉已不结代,但口渴眩晕,上方加花粉、石斛、天冬。经过四诊,心律基本正常,观察一年半,病情无反复。

【按语】本方系《验方新编》“四妙勇安汤”加丹参而成。四妙勇安汤为治脱疽验方,郑氏认为本方用治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属于淤血阻滞者,该方具有活血化淤、解痉止痛之功效,可以扩张血管,缓解血管痉挛。临床应用时可加毛冬青、太阳草以扩张血管;若兼气虚者,加黄芪、生脉散以补益心气;若心血淤阻甚者加冠心2号以活血化淤;若为病毒性心肌炎上方加郁金、板蓝根、草河车以清热解毒活血;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律失常,上方配合甘麦大枣汤或百合知母汤,以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2.乔保钧宣痹止痛散

【方药】红参50g,丹参100g,川芎100g,田三七100g,郁金100g,沉香50g,麻黄30g,附子50g,细辛30g,延胡索100g,炙甘草100g,冰片30g。

【用法】将前11味烘干,共为细末,再加入冰片,研匀,装瓶,封严备用。早晚饭前各服1次,温开水送服,每次1~3匙。

【功效】益气活血,宣痹止痛。

【案例】赵某,女,58岁1982年8月l5日就诊,高血压病史12年。两年来,心前区阵发性刺痛,劳累或情绪激动时易发作,含化硝酸甘油可暂缓一时,心电图多次检查均示心肌缺血。近因工作繁忙致病情加重,心前区疼痛频繁发作,甚则绞痛难忍,放射肩背,伴胸闷、气短、四肢厥冷、汗出如珠,急取宣痹止痛散,连服3日,疼痛渐减,5日后疼痛消失,又将此散改为胶囊,每日6粒,常年服用,至今6年,未大发作,心电图多次复查,均大致正常。

【按语】本方乃乔保钧秉承先父治“胸痹”重视益气,强调活血,善用芳香之经验,参崇《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方义,突出“温化”、“宣通”之特点,融活血化淤、芳香温通于一炉,具益气顾本,缓急止痛之功。方中人参、炙甘草益气强心,扶正顾本;丹参、川芎、三七、延胡索行气化淤止痛;郁金、沉香、冰片芳香化浊,理气止痛;更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者,其麻黄温阳宣肺,以利气机,调血脉;细辛通少阴之阳,化寒凝以止痛;附子温命门之火,以消阴翳。三药协同为主,温阳与活血化淤、芳化痰浊诸药并用,共奏芳香温通、化淤止痛之效。与该病“气滞血淤”、“痰浊凝滞”、“心阳痹阻”、“不通则痛”的发病机理相符合,故疗效确切。所以用散剂者,取其立可冲服,获效神速。

3.高辉远新定养心定志汤

【方药】太子参10g,茯苓10g,菖蒲8g,远志8g,丹参10g,川芎10g,延胡索10g,桂枝6g,炙甘草3g,浮小麦10g,大枣5枚,檀香5g。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min,再煎煮30min,每剂煎2次。每日1剂,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早晚各服1次。

【功效】益气养心,活血化淤。

【案例】武某,女,64岁,干部。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时有心绞痛发作。1985年1月心绞痛发作较剧,持续不缓解。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死。经某医院救治得安。1986年4月再次发作心绞痛,胸骨后呈压榨性疼痛,伴有大汗淋漓,立即卧床急救,稍见缓解。心电图示:急性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转我院住院。患者心率较慢,血压偏低,情绪波动则心悸,甚则心绞痛、室性早搏,自觉全身乏力,食欲极差,腹部胀满,双下肢浮肿,西医采用扩张心血管和调节心律药物。脉沉细而迟,时有结代,舌质色淡,舌苔薄白。脉证合参,属心气不足,心阳痹阻,兼脾胃失和。治宜益气养心,和胃健脾。以上方原药,重用厚朴、枳实、桂枝各10g,煎服12剂。全身乏力好转,腹胀减轻,心绞痛已止。坚持原法不变,病情日趋稳定,心功能亦渐恢复,半年后出院颐养,随诊未再发作。

【按语】新定养心定志汤,系《千金方》定志丸和《沈氏尊生书》定志汤衍化而成。二方原是主治心气虚,心悸或心虚夹痰等证。其中人参补心气;菖蒲通心窍;茯苓、远志交通心肾,并可清心中虚热,是补益心气,益心滋肾安神之良方,结合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围和“心主神明,主血脉,气行血气,气滞血淤”理论,故选用定志汤益气养心以治本,加丹参、川芎活血化淤;檀香理气止痛以治标。同时,精神因素对冠心病、心绞痛有重要的影响,病人往往烦躁不安,方内寓有甘麦大枣汤以缓肝急宁心志。纵观全方,收到标本兼顾,缓急定志的整体协同效果。长期临床实践,应用于心系疾病,均以此方为基本方,加减进退,辨证施治,颇为得心应手。

4.刘松庵心痛饮

【方药】紫丹参30g,三七粉2g(冲服),真降香5g,薤白10g,远志10g,琥珀粉2g(冲服),醋柴胡5g,杭白芍10g,五味子5g,青橘叶10g,全栝楼15g,卧蚕草10g,党参10g,炒枳壳5g,苦桔梗5g,炙甘草5g。

【用法】水煎分2次早、晚温服,晚间服药时以药汁冲服琥珀粉、三七粉,每日1剂。

【功效】活血理气,化淤通络,宽胸宁神。

【案例】韩某,男,52岁,1991年4月16日初诊,患者3年前在天津市胸科医院确诊有冠心病。半年前因持续性胸骨后疼痛、憋气、唇甲发紫,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胸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2个月余。出院后仍间断出现胸骨后疼痛,向左肩部放射,甚时每日3~4次,每次持续3~5min,伴自汗、心悸、心烦,恐惧心理,坐卧不宁,失眠多梦,大便秘结,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能缓解;经西药治疗月余症状无改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陈旧性心肌梗死。脉弦缓有力,舌质暗紫,舌苔薄白,舌下脉络紫暗无青色。血压150/90mmHg。中医诊断:厥心痛、胸痹。治则:活血行气,化淤通络,宽胸宁神。处方:以心痛饮加味。连服20剂后胸痛、憋气、焦虑消失,劳累后偶有憋气、心悸,复查心电图无变化,后改汤为丸,早晚各服1丸,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按语】此方为冠心病之胁肋及心前区疼痛或肩背间痛,兼心绪不宁、焦虑失眠而设,辨证时一定要抓住血淤痰凝、气机失和心神被扰三个病机要点。方中卧蚕草、丹参、降香、三七配伍能温通行滞,化淤通络,止胸胁疼痛,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药;栝楼、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党参补益中气,生津养血;枳壳破气消积,化痰除痞;桔梗开宣肺气;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七味药相伍,调理气机,有升有降,有散有敛,使一身之气顺畅无滞,栝楼、薤白相伍,为栝楼薤白剂,党参配五味子取生脉饮之复脉之意,可改善心肌供血而强心,栝楼利气宽胸、润肠通便,减少体力消耗;橘叶疏肝行气散结,止胁肋疼痛,共同起宽胸畅膈、疏利胸胁之气的作用;琥珀散淤活血,定惊安神;远志祛痰开窍,宁心安神;五味子生津敛汗,宁心安神;炙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共达活血理气、化淤通络、宣痹宁神之效而止心痛。如心绪不宁、焦虑失眠,去琥珀、五味子;多汗者加浮小麦、生牡蛎各30g;舌苔厚腻者,加法半夏8g;苔腻兼见食少而无味、纳呆者可去半夏,用半夏曲10g。

5.潘澄濂化淤宁心汤

【方药】旋覆花9g,桃仁10g,赤芍药9g,朱茯苓9g,丹参15g,红花6g,参三七粉1.8g(吞服)。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三七粉分2次吞服,每日1剂。

【功效】化淤活血,宁心调气。

【案例】王某某,男,56岁,教授。心痛每于早晨起床后即发,其痛放射至左臂及小指,且有麻木感,日发5~7次不等,发时头晕,夜寐不安,舌质紫,苔微黄腻,脉象弦细,西医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证属血淤阻滞,心营不足,以致“不通则痛”。拟活血化淤、调气宁心方加味治疗。共服30余剂,心绞痛基本缓解。停药后,心痛未再发作。

【按语】本方用治淤滞气机、心营不足之胸痹,症见心胸痹痛,多于劳动、兴奋、饱食或受寒后发作,其痛可波及大部分心前区,放射至肩背及左臂,甚则面色白,四肢厥冷,脉弦数,或兼见结代,舌红带紫,舌苔薄。如血压偏高,加夏枯草、茺蔚子、槐花;血脂偏高者,加制首乌或决明子;脉结代,加孩儿参、远志;痛时形寒肢冷、脉缓者,加桂枝;失眠惊悸者,加酸枣仁、琥珀粉、豨俭草。

6.郭士魁益气温通方

【方药】党参20g,桂枝12g,丹参18g,川芎15g,赤芍药18g,荜拨12g,细辛30g,良姜10g,陈皮10g,香附15g,红花3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温通,理气活血。

【案例】董某,男,46岁,干部。患者1974年患急性前壁及高侧壁心肌梗死,此后偶有胸骨后疼痛,用硝酸甘油可缓解,同时经常服潘生丁、烟酸、肌醇脂、冠心苏合丸等药物治疗。近一个月来因生气后心绞痛发作频繁,每日7~8次,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左右,并向左肩背及左上肢放射,伴有出汗、头晕、乏力,在门诊治疗效果不明显,于1978年8月3日住院治疗。其他症见:畏冷,睡眠欠佳,舌质淡,有淤斑,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细缓。心率72次/min,心律齐,血压100/70mmHg。辨证属心气亏虚、气滞血淤型胸痹心痛。治宜益气温通方加减。服用4剂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每日0~1次,持续0.5~1min,症状减轻,精神好转,睡眠改善,舌暗有齿痕,脉沉细。后坚持服药治疗,仍以上方调治。心绞痛发作多因劳累诱发,程度较轻,不需用药,可自行缓解,继续服药调理月余,病人未再发作心绞痛,其余症状均明显改善。

【按语】郭士魁认为心绞痛的直接原因是血脉不通,而形成血脉不通的原因,又有寒凝、气滞、气虚的不同,故投此方以调治。方中以党参、桂枝益气温阳;丹参、川芎、赤芍药、红花活血化淤;荜拨、细辛、良姜、陈皮、香附芳香温通,理气止痛。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7.李鸿祥养心宣痹汤

【方药】紫丹参25g,石菖蒲10g,远志10g,鸡血藤15g,夜交藤15g,郁金10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养心通窍,解郁宣痹。

【案例】郭某,男,74岁。患者经常胸闷气憋,左胸际时痛,后背痛,心悸,烦躁不安,病程约有2年,曾在某医院住院治疗。经查心电图有改变,确诊为“冠心病,动脉硬化症,高血脂”于1993年9月12来诊,症见胸闷气憋,胸痛彻背,心悸而烦,头晕,上肢顽麻不仁,脉象弦紧而涩,三五不调,舌赤苔薄。证系肝郁不解,形成胸痹。治宜养心宣痹,佐以育阴潜阳法。拟以养心宣痹汤加珍珠母、生牡蛎、川楝子、延胡索、旋覆花、降香。1月后诸症悉减,胸痛已止,胸闷气憋亦除,头晕肢麻消失。又以上法调治3个月,症状均消失,改汤为丸以善后。

【按语】此方用治胸痹,症见心痛、气短、胸闷、气憋,或胸中隐痛,或胸痛彻背,或心悸怔仲,身倦乏力,脉象弦紧而涩,或三五不调而结代,舌赤苔少。证属肝郁气滞,气滞血淤血,久郁生热,兼有痰阻。方中重用丹参,功同四物,是为君药,鸡血藤通脉而不伤正,夜交藤安神定志而通经络,共以为辅;石菖蒲、远志为佐,开心窍以宣痹;郁金为使,平肝解郁而化淤药。仅6味,随证加减,起扶正养阴、化淤宣痹之功。取其扶正而不使中满,化淤血而不破血,既养阴又扶正,既化淤血又解郁,使气血和经络通,开窍豁痰而具养心宣痹之意。若胸痹气滞者,加旋覆花,清半夏,降香;胸痹痰阻者,加全栝楼、薤白;胸痹时痛,加金铃子、延胡索;心悸失眠者,加北沙参、五味子、麦冬;胸痹怔忡者,加桂枝、炙甘草;肝热头痛者,加珍珠母、钩藤;惊悸不安、烦躁者,加生牡蛎、生龙骨;呃逆不止,加生代赭石、旋覆花。用此方忌服黄芪、党参、五味子等益气雍滞、酸收敛阴之品。

8.胡焕章养阴清心饮

【方药】生地黄25g,麦门冬15g,元参15g,赤芍药15g,川楝子10g,青木香10g,牛膝15g,珍珠母25g。

【用法】先把药用水浸泡30min,再放火上煎30min,每剂煎2次,将2煎药液混合,浓缩成膏,分早、中、晚3次,用开水化服。

【功效】滋阴降火,泄肝宁心,理气活血。

【案例】孙某,女,58岁,3年来心电图长期不正常。服本方V5ST下降0.15mV,V1ST下降0.1mV,aVLT波倒置,V5T波双向。中度心绞痛,每周发作2~3次;伴有慢性肝炎,经常胁痛,焦躁不安,舌质嫩降、少苔,脉弦细滑。1975年2月开始服养阴清心饮,8个月后心绞痛减轻,心电图好转,坚持服药16个月,自觉症状全部消失,精神体力增长,心电图已恢复正常。

【按语】冠心病以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为主症,临床多倾向于活血化淤、宽胸豁痰、芳香温通、益气通脉诸法。然而痰血淤久化热或心肝火旺伤及阴血者,亦不少见。本方系自拟方,方中生地黄、元参、麦门冬养阴增液;赤芍药、牛膝活血;珍珠母平肝潜阳;川楝子、青木香理气舒肝。全方滋阴降火治本,泄肝宁心、理气活血以治标,标本兼顾,对阴虚火旺之冠心病、心绞痛确有效果,并有持久的降压作用,故亦可应用于高血压病。临床曾观察72例,总有效率为87.5%。临床运用本方时,凡有血淤表现者可加桃仁、红花、丹参;属肝火偏旺或肝阳偏亢者,可加夏枯草、菊花、钩藤、石决明。服用本方应忌烟酒、辛辣、肥腻。

9.骆安邦通冠宣痹汤

【方药】栝楼实15g,薤白15g,半夏15g,丹参30g,檀香15g,砂仁15g,川芎15g,赤芍药15g,细辛3g,荜拨10g,田三七10g(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通阳宣痹,活血化淤,泄浊化痰,降逆和胃。

【案例】洪某,男,55岁,干部,1990年10月5日入院。反复心痛、心悸、胸闷、短气2年余,近1个月来因工作劳累,胸脘呈阵发性疼痛,每次约10min,痛时彻背,放射至左肩胛部,呼吸时疼痛加剧,短气太息,痛时含服硝酸甘油片后可缓解或消失,食欲不振,咳逆痰涎较多,胃脘部痞满,恶心欲呕,昨晚突发心前区剧痛,胸闷短气,呼吸不利,大汗淋漓,四肢厥冷,急诊入院。给氧及亚硝酸异戊酯吸入后心痛缓解,收住院观察。体检:体温正常,血压180/100mmHg,双肺(-),肝脾肋下未触及,心浊音界稍向左下扩大,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S-T段下移,T波双相,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劳损”。中医辨证:患者精神疲惫、颜面萎黄,心悸胸闷,胃脘疼痛,喘息咳唾不得卧,短气不足以息,纳差,二便正常,舌苔厚白,脉弦细沉缓。辨证为心阳不足,胸阳不振,心脉痹阻,导致水饮痰浊阻滞胃脘,痰浊水湿互结而致喘息、项背牵引疼痛之胸痹证。治法:通阳宣痹,活血化淤,和胃降逆。方以通冠宣痹汤。服4剂后心胸闷痛缓解,胃脘痞满减轻,咳逆痰少,食欲稍增,脉弦细,舌淡红,舌苔白。上方加减服用10剂时,诸症基本消失,心电图明显好转。又以上方加减出入调治2个月后临床痊愈,心电图完全恢复正常。随防1年,心痛无复发。

【按语】此方有栝楼薤白半夏汤、丹参饮加味而成,用治冠心病心绞痛,症见胸痹胸闷,心悸心痛,痛彻胸背,短气喘促,不足以息,咳痰唾浊,呕逆烦满,脉缓或沉细,舌淡紫,舌苔薄白,辨证属气滞血淤,痰浊痹阻,心阳不足,本虚标实者,疗效显着,屡试不爽。本方用栝楼开胸宣痹以通心阳,薤白通心阳以宣痹。胸痹多由胃浊上逆,取半夏和胃降逆化痰,降胃逆可以扶心阳。丹参活血化淤,檀香、砂仁、细辛、荜拨芳香化浊,温通散寒以止痛,川芎、赤芍、红花行血活血化淤;田三七强心止痛。心悸不得眠加枣仁、柏子仁;惊悸、心慌、多梦加龙齿、磁石;胃脘痞胀加化橘红、枳实;心律失常,脉结代加太子参、苦参。

10.张赞臣柔肝养心汤

【方药】全栝楼18g,薤白头9g,紫丹参9g,当归9g,桃仁10g,远志肉9g,木瓜9g,络石藤9g,茯苓神9g,潼沙苑9g,珠儿参12g,广郁金9g,延胡索4.5g,熟女贞子9g,炙甘草3g,五味子2.5g,炒枳壳4.5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柔肝养心,活血通络。

【案例】张某,男55岁,干部,1972年3月16日初诊,有心绞痛及高血压病史。近来时感胸部闷塞绞痛,两目模糊,胃呆纳少,脉弦,舌黄浊腻。辨证属心阴亏虚,肝郁化火,淤血阻滞。故治以柔肝养心、活血通络之法。以上方加减,服用10个月余,未再发作心绞痛。

【按语】本方是为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属心阴亏虚,肝气郁结化火,气滞血淤,阴乘阳位之胸痹而设。治从心肝,以扶正祛邪。临证应用时,应视邪正缓急,或先扶正,或先祛邪,或补中寓消,而选用药物。

11.张伯臾利气活血汤

【方药】熟附子6g(先煎),太子参12g,炒当归18g,薤白6g,沉香末1.8g(分吞),猪苓12g,煅牡蛎30g(先煎)。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其中沉香末分2次吞服,每日1剂。

【功效】宽胸理气,温中通阳,补气活血。

【案例】关某某,男,60岁,门诊号74/99060,初诊1994年12月9日。素有冠心病,左胸闷痛,入夜痛甚,妨碍睡眠,畏寒口干,大便不实,脉虚弦迟,舌淡红,面色萎黄,头晕乏力,气短。辨证属劳伤心气,浊阴上占清阳之位,气血流行失畅。治以强心利气活血之法,处以上方加减。连服27剂,左胸闷痛大为减轻,大便转干,心电图已恢复正常,脉迟缓,无结代,舌淡红,舌苔薄腻。又以原方调理以善后。

【按语】此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属心气不足,心脾两虚,而血行失畅,治以宽胸理气,活血化淤,兼以温补心脾,属心脾同治法。

12.曹惕寅清宫汤

【方药】上大黄1.5g,竹沥10g,栝楼皮12g,枳壳4.5g,郁金4.5g,竹茹10,石决明15g,杭甘菊6g,煨天麻2.5g,连翘心10g,竹叶卷心10g,黛灯心1.5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清泄郁火,疏导痰气。

【案例】孔某,女,49岁,1961年3月2日初诊。左膺作痛,连及左臂外侧,背佝偻,腰俯屈,呼吸气短,言语低微,头晕汗出,胸闷咳嗽,痰浓稠,口干淡,大便2~3日一行,小便尚利,脉弦滑。辨证属心肝之火交并,挟痰气冲逆为患。治宜清泄心肝之郁火,疏导壅滞之痰气,处以清宫汤加减。服用20余剂后,心绞痛已未再发作,其余症状均消失,再以原方加减而巩固疗效。

【按语】此方是为胸痹因肝火挟痰气冲逆,客于心经,气壅血滞,经气不行,厥而猝痛者而设立,实为宣和汤、致中汤、泄热调气饮化裁而得。对冠心病人,素体肥胖,痰湿甚多,加之性情暴躁,或五志化火,肝郁气滞所致者,缓解心绞痛,卓有成效。心腹绞痛,可加服失笑散6~10g;心痹痛极,可服拈痛散(延胡索、五灵脂、草果、没药各等份),酒调6~10g;胸痛不已,可服姜附散(酒炒良姜、酒炒香附各等份),每服6~10g;胃脘当心而痛,可服荔香散(荔枝核炒焦3g,木香2g,共研细末),白开水或黄酒调服。

13.赵冠英温肾益气汤

【方药】附子10g,川芎15g,延胡索10g,仙灵脾10g,黄芪15g,白术15g,补骨脂15g,丹参15g,党参15g,石菖蒲15g,红花10g,干姜6g,三七片6片(冲服)。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温阳益气,活血通脉。

【案例】江某,男,60岁。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12年,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2年余。胸闷憋气,气短自汗,心绞痛时时发作,尤以天阴或晚间为着。每次发作需吸氧,含服硝酸甘油。近半月来心绞痛发作频繁。检查:血压130/90mmHg,心界不大,第一心音低钝。心电图示: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脑血流图示:轻度血管阻力增大,弹性减退。胆固醇5.64mmol/L,甘油三酯2.07mmol/L。临床先后用硝酸甘油、潘生丁及烟酸肌醇片、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1个疗程,症状有所改善,但仍易于反复,心绞痛发作日达4~5次,伴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形寒怕冷,肢凉乏力,大便干,唇紫,舌胖淡暗,苔薄白,脉沉细。辨证属阳气不足,心脉淤阻之候。治当温阳益气,活血通脉之法。予以上方,服药半月余,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查心电图示:T波倒置转为低平,低平的恢复为正常,降低的S-T段恢复电位线,心脏供血不足较前明显改善。继在原方基础上变通,服药月余,病情稳定出院。随访1年,未再发作。

【按语】此方用治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属心脾肾阳虚,气滞、痰阻、血淤,脉道不通,症见胸闷憋气,胸背彻痛,伴见腰酸腿软,耳鸣耳聋,脱发健忘,遗精阳痿,畏寒肢冷,便溏溲清,自汗气短,失眠盗汗,脉迟弱等症状者。

14.沈炎南加味五味异功散

【方药】党参15g,茯苓15g,白术9g,白芍9g,麦冬9g,陈皮6g,五味子6g,佛手12g,郁金12g,草决明12g,山楂12g,甘草6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健脾益气。

【案例】周某某,女,47岁,干部,1983年3月10日初诊。自诉3年前自觉心悸、心慌,心中常有抽掣样感,稍事活动则气促,胸闷痛。至本市某医院检查,血脂偏高,血压偏高,诊为冠心病,一直服用中西药治疗。近年来症状加重,时见左前胸阵发性刺痛,并放射到左肩部。查:血清甘油三酯2.18mmol/L,血清总胆固醇8.07mmol/L,血清脂蛋白5.86g/L,血压154/94mmHg。诊见形体肥胖,面色红润,舌淡红而胖,边有齿印,舌苔薄白滑,脉细涩。中医诊断:胸痹。证以心脾气虚为本,气郁、血滞、食滞为标,兼有肝阳上亢之象。治宜通补兼施。拟益心气、健脾胃为主,佐以行气血,消食滞,平肝柔肝。用上方加味治疗,前后共服药3个月余,胸痛消失,精神转佳,自觉症状大为减轻。复查血脂:血清甘油三酯1.24mmL/L,血清总胆固醇5.64mmL/L,血清脂蛋白3.62g/L,血压140/90mmHg。

【按语】此方适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胶痛,中医辨证属于胸痹心脾气虚之证。由于脾气虚弱,宗气生化乏源,故见气短、气促、体倦乏力;脾虚不运,故见纳少、便塘;水湿失于运化,湿浊留滞胸中,故见胸脘痞闷、作痛等。治疗应以健脾益气为主,兼以运湿。脾胃健运,水谷生化有源,则宗气充足,气道通利,而痰湿易去。方中可加北黄芪、怀山药、大枣之类以益气,薏苡仁、白豆蔻、神曲以行湿化湿。也可用归脾汤加减。

15.张琪益气活血汤

【方药】人参15g,黄芪40g,当归20g,赤芍20g,川芎15g,红花15g,丹参15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养心,活血化淤。

【案例】李某,男,62岁,干部。患冠心病一年余,病情加重2月。用潘生丁、低分子右旋糖酐,以及中药栝楼薤白汤类、活血化淤之剂均无效。症见心前区憋闷,绞痛频繁发作,持续时间较长,有时达2~3小时,面色青暗,全身淤倦无力,心烦懒言,厌食少眠,舌紫暗苔薄,脉弱而短促。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辨证为心气虚衰,淤血阻络。治以益气为主,佐以活血化淤。以上方加减,共服用50余剂,心电图恢复正常,诸症消失。

【按语】此方是为胸痹属心气亏虚、气虚血淤者而设,临床观察此类证型,单纯用活血化淤药治疗,初时虽可见功,然久服有损伤正气之弊,症状反而加重。故治疗时以益气活血为法,益气以人参、黄芪为主。人参,《本草纲目》谓有补气宁神、益智养心作用,尚可通血脉。黄芪,可补诸虚不足,也是补气之要药。参芪配全,补气作用尤强。辅以红花、川芎、丹参等活血化淤之品,气旺血行,其痛可止。如疼痛发作频繁,多出现口干舌燥,阴分不足之症,可加麦冬、葛根、五味子以养阴生津。

16.田乃庚丹参温胆汤

【方药】陈皮12g,半夏12g,茯苓12g,枳壳10g,竹茹10g,栝楼15g,菖蒲10g,郁金10g,丹参15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化痰,行血通脉。

【案例】王某某,男,50岁,1982年诊。患冠心病心绞痛2年,在当地治疗不愈,近1个月加重,前来就诊。诊时主症:胸中窒闷,胸痛阵作,伴呕恶口苦,纳呆眠差,舌暗红,苔黄腻。此属胆热内扰,心脉失和,治以清化痰热,行血通脉,处以上方加减。服药5剂后,胸闷胸痛减轻,仍感口苦心烦,又以上方调整,服用20余剂,心绞痛未再发作,诸症也消失。

【按语】上方是由温胆汤方化裁而来,是冠心病心绞痛从胆论治的方法,提出对此病的又一新思路,认识及治疗方面有所深化。田乃庚认为:胆附于肝,偏右胁下,其脉布胸胁,为气机之枢。胆寄相火,常宜清净。若失于清肃退降,则胆火上逆,挟痰热扰心神,阻滞心脉,所以治宜利胆降逆,清化痰热,而用温胆汤加丹参。

17.路志正调理心脾汤

【方药】黄芪20g,党参15g,当归12g,白芍12g,龙眼肉10g,枣仁12g,茯苓15g,枳壳10g,生姜3片,大枣5枚。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健脾益气,养血安神。

【案例】赵某某,女,47岁,1986年11月10日初诊。胸闷心悸,阵发性胸部隐痛2个月,经西医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房颤。虽经治疗,但诸症不减。现症:左侧胸部隐痛阵作,每日2~3次,胸闷心悸气短,周身乏力,腹部胀满,下午尤甚,纳呆食少,面色萎黄,精神萎顿,头晕,易恐惧,舌暗淡,苔薄白,脉沉细数。辨证属气血不足、心失所养,治宜健脾益气,养血安神。药用上方加减。服用5剂后,胸闷、气短、心悸等症好转,胸痛次数减少,腹胀减,纳食增,精神见振,舌暗淡,苔薄白,脉沉细略数。遂又以上方调整,服用14剂,诉胸痛未作,胸闷、气短、心悸和恐惧感消失,余症亦消失。

【按语】本方是为胸痹属营血亏虚,脉道不充,血行滞涩,症见胸部隐隐刺痛,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头晕目眩,夜来失眠,唇甲色淡,舌淡红或淡暗,苔薄白,脉细弱涩滞,或结代者而设。通过健脾益气生血,以达营血充、脉道畅而心得所养,故以调理心脾汤治疗。此方是由归脾汤化裁得来。如舌有淤点,脉沉涩,淤血证较明显者,可佐入川芎、丹参以活血养血;如血亏日久而至阴血俱虚,症见口干、盗汗、夜间烦热者,前方去黄芪,加麦冬、地骨皮;肾阴不足者,加旱莲草、制首乌、枸杞子等药物。

18.奚凤霖建中通痹汤

【方药】老红参10g,川椒5g,干姜5g,饴糖2匙,吴茱萸5g,草蔻10g,生姜5g,丹参30g,降香5g,甘松10g,公丁香5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饴糖分2次冲服,每日1剂。

【功效】温中补虚,宣痹止痛。

【案例】孙某,男,66岁。冠心病已3年。近2月多来,频繁发作心胸闷窒而痛,痛连胃脘,发甚时额汗肢冷。胸闷,短气,呕恶,不能食,得温按减轻,嗳气稍停,舌质暗红,舌苔白腻,脉濡而涩。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钡餐胃透未见异常。历经宣痹开胸、祛痰化浊、活血祛淤等法无效,乃重作辨证,认为上述诸症,由于中阳衰弱,阴寒内盛,脾胃气虚,宗气不行,血脉凝滞而痛,现时冬寒频发,更可作为佐证。治以温中补虚,降逆止痛,处以上方加减。服药8剂后,心胃痛即缓解,苔腻不化。又以原方调整,服用1周,诸症消失,复查心电图ST-T部分压低。

【按语】本方是由大建中汤化裁而得,用治胸痹,辨证属中阳衰溃、阴寒内盛之候。症见心胸中大寒痛,连及脘腹,上下攻冲,呕不能食,兼手足逆冷,或脉象沉伏。方中椒姜大辛大热,驱阴消寒,佐以人参、饴糖甘温缓急补中,四药相协,可挽回中阳虚寒重症;又加用丹参、降香、草豆蔻等,以温通活血,宣痹止痛。

19.吴圣农温阳通脉汤

【方药】桂枝9g,降香6g,广木香6g,枳壳9g,栝楼皮15g,红花4.5g,当归12g,川芎9g,丹参15g,茯苓12g,泽泻15g。

【用法】先把药用水浸泡30min,再放火上煎30min,每剂水煎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温心阳通脉痹,化淤浊利水湿。

【案例】刘某某,男,48岁,住院号24613。心前区重压闷痛,下肢浮肿,有高血压病史已3年,形体肥胖,面浮色苍,平卧气促,血压170/110mmHg,脉沉细而不均,舌胖边有齿印及淤斑,舌苔腻。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左前半支传导阻滞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眼底动脉硬化1~3级。辨证属痰浊淤积,心阳不振,脉络不利,而致血于气滞,湿郁痹阻,诊断为胸痹。治当以温心阳以通脉痹,化淤浊而利水湿。遂以上方加减治疗。第4周时,心前区闷痛减轻,面足浮肿消失,但头胀痛不减,苔薄黄,脉细弦。原方加平肝清热之品,共治疗2个月,患者症状消失,血压、血脂降至正常,心向量检查左前半支阻滞消失。5年后随访,病情稳定,可从事一般劳动。

【按语】此方为自拟方,用治冠心病,辨证属心阳不振,痰淤痹阻者。症见心悸气短,脉沉细或滞迟,舌胖苔厚腻而灰白。方中以桂枝、栝楼温阳宣痹,红花、丹参、川芎、当归活血养血,茯苓、泽泻化痰利湿,降香、广木香、枳壳以理气温通。阳虚甚者,加用附子、干姜,佐以白术、山药、甘草以健脾化湿,杜绝痰湿之本。如自汗气短,脉细数,有心阳欲脱表现者,可加人参15g另煎服;胸痛剧烈者可加失笑散12g(包);怔忡不寐者加紫石英30g,琥珀粉1.5g(分吞);烦热、口干、大便难者加黄连4.5g,生首乌30g,服药期间应卧床休息,禁忌烟酒和肥腻厚味,肢肿者低盐。

20.史方奇二参汤

【方药】党参20g,丹参20g。

【用法】先把药用水浸泡30min,再放火上煎20~30min,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上、下午分服。

【功效】养心活血。

【案例】尹某,男,66岁,1983年12月7日初诊。心绞痛反复发作,伴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已半年,曾晕厥4次,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室性早搏。诊见舌红、苔黄腻,脉细。即以本方加枣仁、赤芍、白芍、降香。服药10剂,诸症悉除,再服半月停药。尔后胸部稍感不适即服本方,随访至今,心痛、晕厥均未复发。

【按语】古有二参丹,由人参和丹参组成,以人参养心,丹参活血,共奏养心活血之功,可用于心气、心阴不足,心血淤阻引起的心悸、胸闷、胸痛诸症。本方之二参汤以党参代人参,其作用仍为养心活血。因其价廉易得,故可广泛应用。临床应用时,气虚甚者,党参应易红参,或加大党参用量,并酌加黄芪、太子参;气阴两虚者党参易西洋参,并酌加麦门冬、玉竹;血淤为主者,可加大丹参用量,并酌加当归、三七粉;血淤气滞者,加降香、川芎;气滞郁热者,加黄连、竹茹;血虚者,加枣仁、白芍、枸杞子;阴虚阳亢,化风上扰者,加白芍、石决明、生牡蛎、菊花;肝肾不足者,加桑葚、黑芝麻、枸杞子;痰湿滞络者,加陈皮、半夏、茯苓、薏苡仁。

21.李玉奇羊藿叶饮子

【方药】淫羊藿叶10g,何首乌20g,玉竹10g,当归20g,栝楼皮20g,薤白15g,附子10g,肉桂15g,生地15g,寸冬15g,降香10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回阳。

【案例】王某某,男,52岁,初诊日期:1985年1月12日。心前区刺痛,时作时止已2个月余。近2天加重,伴胸闷气短,心烦不寐,食少纳呆。经某大医院确诊为“冠心病”。心电图示房颤,伴S-T段压低和T波改变。诊见形体肥胖,面色萎黄,灰垢少华,四肢指趾厥冷。舌体胖,舌质淡,少苔,脉沉微间歇结代。结合四诊所见,诊为真心痛,辨证属阳虚厥逆证,治以益气回阳法,处以上方加减。服6剂后,心前区刺痛减者,面色微露红润,脉转沉细,但食少纳呆。又以原方加减,调理3月余,诸症均愈,复查心电图,房颤消除,心肌缺血明显改善。

【按语】本方用治冠心病,辨证属心阳虚,血脉淤滞,而见胸痛、气短,肢冷,脉沉微者。治疗时宜用当归、白芍、川芎,不宜用活血化淤,用和血代替活血,用理气代替化淤,重用薤白、栝楼皮。心阳虚重用桂附通脉回阳;心阴虚重用生脉散以益气养阴;气滞怫郁佐以归芍以和血柔肝;痰阻血脉而致肺气不宣,加二陈汤以祛痰宣肺;心阳虚与心阴虚交替出现,加莲子心、五味子以并调阴阳。本方尚需因人化裁:肥人加用二陈汤;瘦人重用何首乌、黄精;酗酒者加葛根、乌梅;嗜烟者加莲子心、黄柏。

22.郑荪谋通痹活血汤

【方药】栝楼15g,薤白12g,制半夏10g,檀香6g(亦可用真降香代替),丹参15g,川芎10g,归尾12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服时加白酒10mL冲服,每日1剂。

【功效】温通胸阳,活血化淤

【案例】阮某某,男,62岁,干部,1986年12月22日初诊。患者胸闷憋气,善太息,右胁疼痛已10余年,曾经省某医院确诊为冠心病、胆囊炎、胆石症。近日来,入夜则发胸痛,痛如针刺并放射背部,每次约持续3~5min,伴胸闷紧束感,痰涕黄稠,咽干喜饮,大便不成形,日行2~3次,小便正常,舌淡边红有齿痕,苔薄白,脉涩结代辨证属胸阳痹阻、气血淤滞。治宜温通胸阳、活血祛淤。以上方加味,服用3剂,胸痛已除,仍有胸闷,气短,痰涕多,苔白厚,脉涩。仍以上方服用,药后随访月余,胸痛、胸闷未再犯。

【按语】本方由栝楼薤白半夏汤、丹参饮化裁而得,方中栝楼、薤白、半夏通阳宽胸,行气止痛,消痰散结;丹参、檀香调气化淤,去砂仁易川芎、归尾,旨在归尾养血活血,川芎养血行气,可增本方活血祛痰之功,白酒一味,借熟谷之气行药,助诸药通经活络,共奏温通之功。若见心痛甚,脉细,肢冷汁出者,可加熟附子、生牡蛎;若见神淤乏力,呵欠频频,口干不欲饮者,可加人参或党参、麦冬、生地;伴有脘腹胀满不适者,可加苏梗;心悸,脉来不均,加桂枝、炙甘草。

23.赵锡武温阳通痹汤

【方药】黄芪30g,党参30g,全栝楼30g,薤白15g,制半夏15g,橘皮15g,桂枝10g,白术9g,炙甘草9g,干姜6g,枳壳12g,生姜12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温通心阳,益气和胃。

【案例】桦某,男,56岁。心胸疼痛不适已5年余,今年8月始加重,心绞痛日发2~3次,含服硝酸甘油片可以缓解。某医院心电图检查示ST-T改变。诊为冠心病、心绞痛。西药疗效不显。现心绞痛经常发作,1周约3~4次,多因劳累或寒冷刺激所诱发,伴有心慌,气短乏力,便溏,食欲减退等症,寸脉弱,关尺弦,舌质略淡,苔薄白。辨证属心阳气虚兼脾虚。治拟温补心阳,佐以健脾。予上方加减服20余剂后自觉症状基本缓解。一个月后复查心电图已转正常。

【按语】本方是由栝楼薤白半夏汤合橘枳姜汤化裁而来,适用于冠心病因虚致实,本虚标实,因“上焦阳微”导致血运失常和血脉痹阻而致胸痛诸症,属心胃同治法。以栝楼薤白半夏汤为主方,加黄芪、党参补益心气,配桂枝以鼓舞心阳,唯增白术一味,以气为血帅,以疏通血脉,兼有胃气不和,佐以橘枳姜汤。心悸脉数者,加生脉散、炒枣仁、生龙骨、牡蛎、当归;胸胀,胁下逆满,肢凉者,加枳实薤白桂枝汤;阳虚痛甚者,加乌头、赤石脂、蜀椒、干姜;体虚便溏,心下痞满者,加人参汤。

24.陈树森疏肝通痹汤

【方药】柴胡10g;广郁金10g,枳壳10g,紫苏10g,川厚朴10g,丹参15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

【用药】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理气解郁,化淤通痹。

【案例】徐某,女,60岁,1986年4月7日初诊,胸闷疼痛3年余。3年前曾因胸前憋闷疼痛,时而放散肩背及两胁,常有嗳气,情绪波动加重。某医院诊为“冠心病”。经用潘生丁、硝酸甘油等药物治疗,时止时发,病情不稳。近来自觉阵发性喉间窒闷不适,似气管狭窄,生气后尤甚。曾经耳鼻喉科及消化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特邀陈老诊治。查舌边有淤斑、舌苔薄白,脉弦细。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陈老认为此为胸痹,属肝气郁滞,血淤脉阻之证。治宜理气解郁,化淤通痹之法,处以上方加减。服药6剂,自觉气顺神爽,喉间窒闷消失,胸闷刺痛明显减轻,唯纳食欠香,时有嗳气。再以原方调服,10余剂后,诸症悉除。

【按语】此方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血淤脉阻者,由四逆散方加味而得。临证时如见心悸怔忡者,加炒枣仁、珍珠母;肝郁气滞明显者,加香附、青皮等。

25.祝庆堂消通痹汤

【方药】三棱15g,莪术15g,赤芍15g,当归15g,荜拨10g,黄芪20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逐淤化痰,软坚散结消积。

【案例】张某某,男,62岁,洛阳市教委离休干部。门诊号30856,1990年10月5日就诊。患陈旧性心肌梗死10个月,近一个月来阵发性心悸、胸闷,每日发作数次,伴有少气乏力,大便干结,脉涩,舌紫暗无苔。辨证为痰淤互阻,病属胸痹。以上方加味治疗,共服30余剂,发作渐少至逐渐消除,体力增加,大便通畅,饮食倍常,随访至今病情一直稳定。

【按语】祝庆堂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从中医角度分析与中医学的“症积”相似,故拟此方治疗胸痹。三棱、莪术化淤软坚消积,佐以黄芪益气活血,当归、赤芍活血通络,荜拨辛香温通。用此方治疗20余例冠心病患者,效果良好。特别在提高远期疗效、稳定病情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用补气活血、化痰开痹等法。

26.庞贵三脑心痛II号

【方药】生黄芪60~120g,鸡血藤60g,丹参、何首乌、枸杞子、枣仁、白术各30g,红花、川芎、郁金各20g,淫羊藿、天麻各40g,蜈蚣10条,地龙30~60g,焦三仙各60g,炙甘草10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过筛,每日3次,每服6g,温开水冲服。

【功效】益气温阳,活血化淤。

【案例】孙某,男,62岁,干部,1987年3月16日初诊。自诉6年前始自感胸闷、憋气、背沉紧发凉,被诊为冠心病,经治好转。近1年来每因劳累或情绪变化而致心绞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律;②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③室性早搏呈三联律;④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曾服中西药皆未能缓解。现见患者心胸憋闷,心悸气短,喜出长气,动则气喘,畏寒肢冷,面色青而虚泻,心前区疼痛剧烈而汗出,口唇紫绀,每发心绞痛时大便干结。舌质紫暗,舌体淡胖、有齿痕,脉象沉伏欲绝,兼见结代而不匀。据患者主症、体征辨证为:阳气虚弱,血淤脉络,治宜益气温阳、活血止痛。处以上方加减,水煎服,服5剂后,自觉力增,心前区疼痛悉减,余症变化不明显,且病人感烦躁,心中郁闷,又以上方加减,服5剂后,心绞痛次数明显减少,余症悉减,脉沉有力,结代已除。遂以上方变化,连服20剂,诸症消失,随访2年,病情稳定,心绞痛未见复发。

【按语】此方用治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辨证属气虚为本,气滞血淤肝阳上亢为标者,疗效确实。临证应用如见心烦胸闷,心中郁闷者加郁金10g,柴胡10g,脉结代者加苦参30g。

27.陈道隆柔肝化淤汤

【方药】鲜石斛30g,北沙参15g,炙黑甘草3g,麦门冬12g,白芍药9g,五灵脂9g,乳香3g,丝瓜络9g,片姜黄9g,甘松3g,玫瑰花曲9g,沉香曲9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柔肝养阴,补摄心阳。

【案例】施某某,男,55岁,干部。阵发性胸闷、胸痛4个月。患者1972年5月开始发生阵发性胸闷,7月开始发生阵发性心前区刺痛,一般在夜间发作,白天劳累或饱食时也易发作,每次发作约持续数秒至4~5min,放射至胸背部,含服硝酸甘油片能缓解。过去有高血压病史。1972年8月作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速,双倍运动试验可疑阳性。血清胆固醇为7.33mmol/L。某医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连续给服潘生丁等,效果不显,胸痹发作日益加剧,每天半夜均发心前区剧痛,日间心悸气急,头晕心烦,脉搏持续在100次/min以上。现症见胸腔痞闷疼痛彻背,头晕心烦,手心灼热,面带浮火之象,舌边尖红绛,舌苔薄,六脉俱弦细而数,辨证属阴亏肝亢,心气不足,气聚血滞,络道失和,治宜理气疏淤、柔肝和络之法,方以柔肝化淤汤加减。前后共服40余剂,诸症悉除,以后未再复发。

【按语】此方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属阴虚阳亢、气机阻遏,淤血痹着之证。方中用鲜石斛、北沙参、麦冬、白芍、炙黑甘草柔养肝阴,又不腻滞;五灵脂、乳香、攻瑰花曲、甘松、片姜黄、丝瓜络、沉香曲疏气和血,又不助火。共起补摄心阳,柔肝养阴,兼以疏气和血之功。对于使用单纯活血化淤药物效果不好的,辨证如上者,治疗效果显着。

28.姜春华温阳通痹汤

【方药】全栝楼15g,薤白9g,姜半夏9g,桂枝6g,丹参15g,川椒1.5g,吴茱萸6g,细辛3g。

【用法】水煎取汁,温服,每日1剂。

【功效】通阳散结。

【案例】贾某,男,53岁。心绞痛发作频繁,痛向背部放射,感寒痛甚,胸闷,喘息,短气,舌苔白腻,脉沉迟。证属寒邪壅盛,胸阳不运。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血供应不足,遂以上方合四逆汤加减,服药7剂后,胸闷大减,后续服7剂,诸症均轻;续方调理2个月,心绞痛未发作,心电图恢复正常。

【按语】本方为栝楼薤白桂枝汤、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减而来,栝楼、薤白、桂枝、半夏通阳散结,丹参活血祛淤,川椒、吴茱萸、细辛散寒止痛,合为通阳宣痹之剂。疼痛较剧者,选加檀香9g,降香9g,乳香9g,沉香末1.5g,郁金9g,或加麝香少许;阳虚肢冷、脉细,加附子9g,干姜6g;阴虚者酌减辛温之品,选加生地15g,麦冬9g,石斛9g,天花粉15g;气虚气短者,加党参15g,黄芪15g;舌上有紫斑或全舌呈淡紫蓝色者,加丹参15g,桃仁9g,红花9g,赤芍9g。

29.盛国荣参七散

【方药】西洋参、川三七、鸡内金各等份。

【用法】将上3味药共研细末,装瓶内备用。每日3次,每次2g,空腹温开水送下。

【功效】益气活血。

【案例】林某,男,64岁。1987年8月15日诊。患冠心病4年,5天前因情绪激动,喝酒抽烟,诱发胸闷气短,精神疲倦,心前区刺痛,出冷汗,舌质红,舌边有淤斑,苔薄黄,脉弦细。心电图检查: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方用栝楼薤白汤加减:党参30g,黄芪30g,降香7g,丹参30g,栝楼皮15g,薤白15g,冲服参七散2g,日服3次。服20余剂,诸症悉除。

【按语】本方系多年临床经验方研制而成,功能益气活血,对冠心病、肝硬化、高血压、高血脂有一定疗效,应用于临床已有数百例,常服无副作用。西洋参补益气阴,三七活血化淤,鸡内金消食助运。本方所主之症候,大抵是气阴两虚、痰浊留滞者。

30.金梦贤活血定心汤

【方药】当归10g,丹参20g,桃仁10g,红花10g,延胡索10g,柴胡10g,牛膝6g,桔梗10g,栝楼10g,薤白10g,沉香8g,白蔻10g,茯神10g,远志10g,白人参10g,麦门冬10g,五味子10g,羚羊角0.5g(冲),甘草6g,米醋100g。

【用法】先把药用水浸泡30min,再放火上煎30min,每剂药煎3次。每日1剂,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日服2次。

【功能】养心防脱,活血化淤,宽胸豁痰。

【案例】寇某,男,50岁。近几年胸闷,胸痛,失眠多梦,头晕时轻时重,血压忽高忽低。曾多次昏倒,经心电图检查,诊为“心肌梗死”。急送医院抢救,症情缓解出院。诊见语音低微,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紧。给予本方加减,断续治疗3个月余,诸症全消,体力恢复,后依此方配丸药常服之。观察半年余,心电图基本正常,身体恢复后工作,情况一直良好。

【按语】本方由血府逐淤汤、栝楼薤白白酒汤和生脉散化裁而成。以生脉散养心防脱;血府逐淤汤活血化淤;栝楼、薤白宽胸豁痰。考虑到本病多由肝郁日久,郁久化热,故加沉香以理气;羚羊角平肝热以镇痉;心气不足,心神不宁,故加获神、远志定志安神;另用白蔻既可开胃进食,又能借辛开之气以舒通气机。临床应用时随症情的变化而加减,如心悸明显者加朱砂、琥珀,减牛膝、沉香;脉结代者加火麻仁重用甘草;失眠严重者加枣仁、龙骨、牡蛎;头晕重者加旋覆花、代赭石;消化不良加鸡内金、砂仁、白术,减麦门冬。此方适用于冠心病的稳定期和缓解期,数年来用此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均收到满意的效果。

31.陈树森生脉化淤汤

【方药】太子参10g,沙参10g,麦冬10g,玉竹10g,百合10g,生地15g,五味子10g,当归15g,赤芍10g,丹参15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养阴,化淤通络。

【案例】张某某,男,56岁,1989年3月10日初诊。发作性心前区剧痛19天。春节期间即感心前区隐隐不适,于1月21日,突然出现心前区剧痛,憋闷伴出汗、头晕。查血压83/53mmHg,心电图示:ST-T段抬高,逐渐出现Q波(V2~V5),确诊为前间壁心肌梗死。经就地抢救病情趋于稳定而入院进一步治疗。现病程已进入第3周,仍感心前区刺痛,神疲乏力,舌质红暗,苔薄欠津,脉弱细数(92次/min)。陈老辨证为心虚血淤,处以上方加减。服药6剂,病情逐渐稳定。又以上方加减,连服10余剂,活动后无明显不适,精神纳食好转,大便通调,予带药服用巩固疗效。

【按语】上方用于治疗心肌梗死,病情渐渐趋稳定时,中医辨证属气阴不足,心脉淤阻者。症状见:胸闷而痛,或肩背疼痛,五心烦热,心悸怔忡,或肢麻不仁;舌质红少苔或无苔少津,脉细数等症。伴见血压偏低,加生晒参9g,另煎兑服;气短乏力者,加生黄芪20g,炙甘草10g。

(三)名家要方(下)

32.潘澄镰回阳救心汤

【方药】别直参6~9g,葱白4条,桃仁9g,附片9g,红花6g,炙甘草6g,苏合香丸1~2粒(分2次化冲)。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温阳救逆,益气活血。

【案例】钱某某,男,62岁,退休工人。有冠心病病史,半夜心胸剧痛,至晨未止,面唇苍白,肢冷,咳嗽气急,脉象沉细不匀,舌苔白腻,质带紫灰。西医诊断为“冠心病心肌梗死”。辨证属痰凝气滞,心阳不运。急投回阳救逆,通气通络之剂,以上方加减。服用1剂后,心痛减轻,胸痹未舒,以觉烦躁、发热,体温38.6℃,病情转变为血淤化热,伤阴耗气,又改以益气养阴之法调理治疗,经1周治疗,病情稳定。

【按语】此方由参附汤、四逆汤化裁而来,主治真心痛之心阳衰竭、淤凝络塞者。用附片、直参回阳救逆,桃仁、红花、理气活血,佐以炙草、葱白通阳和中。加用苏合香丸,辛窜定痛,僻秽开窍,以助参附之功。待阳气渐复,阴伤血淤显露,又以活血养阴投入而获效。心阳衰竭、痰淤凝络者,症见:心痛持续在数小时至1~2日许,面唇苍白,四肢厥冷,自汗,胸痞,气急,泛呕,腹胀,舌质青紫,苔白腻,脉象沉细,血压可正常或降低,宜温阳救逆,益气活淤可用本方。血淤化热,伤阴耗气时则见烦躁,发热,心胸憋闷不适,舌干少津,质仍带紫,脉象弦细或细数,宜益气养阴为法。

33.王灿晖舒心消痛汤

【方药】栝楼仁10g,郁金10g,苏罗子10g,延胡索10g,细辛5g,丹参15g,川芎10g,失笑散12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行气豁痰,活血通淤。

【案例】冯某某,男,65岁,1990年2月4日初诊。患者患冠心病3年余,经常胸闷气窒,间或胸部绞痛,心悸阵作,多年来一直以西药治疗为主。3天前开始心前区绞痛明显加剧,发作频繁,程度较以前严重,缓解时间短,疼痛持续时间长,昨晚因胸痛剧烈而入某医院急诊,经检查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以西药救治,几天来病情无明显好转。当时症见:心痛时作,痛势频剧,肢冷唇紫,脉象微弱。综合脉症分析,辨证属心阳不运,阴寒凝滞,心脉痹阻,有亡阳厥脱之虞。急拟温阳散寒、活血化痰通脉之法,以舒心消痛汤加减。服用3剂后胸痛即止,肢冷转温,脉有起色,精神亦转安宁。继以养阴益气之法调理2周,心痛未再发作。

【按语】此方用于治冠心病心肌梗死,辨证属心阳衰微、阴寒凝滞者。症见:心胸憋闷作痛,痛甚则连及上肢肩背,心悸息促,日久不愈,反复发作,舌质紫暗或有淤斑淤点,舌苔腻,脉弦紧或细涩。方中栝楼仁、郁金、苏罗子利气开郁,豁痰宣痹;丹参、川芎活血化淤,去滞生新;细辛辛香走窜,善通经络;延胡索、失笑散功擅止痛,川芎、丹参得郁金、苏罗子、栝楼之配,祛淤之中更兼化痰畅气之力;得细辛之配,则活血通络之功更速;得延胡索、失笑散之配,则祛淤之时心痛立消,止痛之时淤血俱化。栝楼仁涤痰而解郁滞,配细辛之香窜通络,则除痰之时得断生痰之根。诸药有机配合成方,共奏理气豁痰、祛痰止痛、畅脉舒心之功。气虚明显,气短息促,胸闷心悸甚者,加党参、黄芪、黄精、五味子;阴虚较甚,症见口干、舌红、脉细数者,去细辛、川芎,加赤芍、葛根、生地、首乌、玉竹;心肾阳虚,寒凝胸中而见心胸冷痛,遇寒即发,形寒肢冷,腰酸尿频,舌淡脉迟者,加桂枝、荜拨、仙灵脾、补骨脂。

34.张伯臾通痹止痛汤

【方药】熟附片6g(先煎),太子参12g,炒当归18g,薤白头6g,炒栝楼皮9g,桂枝3g,炙甘草6g,红花6g,沉香末1.8g(分吞),猪苓12g,煅牡蛎30g(先煎)。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温阳通痹,活络止痛。

【案例】陈某某,男,61岁,住院号74/46811974年2月7日初诊。胸骨后刀割样痛频发4天。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收入病房。症见胸痛引臂彻背,胸闷气促,得饮则作恶欲吐,大便3日未解,苔白腻,脉小滑。辨证为:阴乘阳位,清阳失旷,气滞血淤,不通则痛,处以上方加减。服用6剂后,胸痹5日未发,胸闷亦好转,面部仍有灰滞之色,大便4日未通,苔薄腻,微黄中剥,脉小滑,示痰淤渐化,心阳亦见宣豁之机,遂又以前方调整服用9剂。药后胸闷胸痛已罢,便可,苔腻已化,舌红,脉弦小。复查心电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恢复期。视症状为病后心阴耗伤,又以生脉散方加味以益气养阴而巩固治疗。

【按语】此方由栝楼薤白桂枝汤加味而来,用治心肌梗死,辨证为痰湿交阻,气滞血淤。胸痛越是剧烈,气滞、血淤寒凝都更加严重,即邪实较着。所以治疗中祛邪与扶正应据病情缓急而定。若阳气虚衰,症见胸痛彻肩引臂,身寒肢逆,喘息不能卧,或见脉沉者,可用参附汤、参附龙牡汤、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等;若阴虚有热者,可予生脉散加生地;汗多可重用山萸肉、黄精之类固涩;对于痛甚者,止痛乃当务之急,否则必致厥逆,可用乳香、没药、失笑散,乌头、细辛也可考虑应用。

35.姚正平芪桂生脉散

【方药】人参9g(或党参15~30g),麦冬9g,五味子15g,桂枝12g,丹参15g,黄芪15g,三棱12g,莪术12g,姜黄15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温通心阳,固护心阴。

【案例】李某某,男,66岁,以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入院。入院不久又并发心跳骤停,复苏后昏迷,血压不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诊视时病人处半昏迷状态,潮式呼吸,口秽便结,苔黄腻,脉细无力。辨证属湿浊内蕴,痰热交结,阳气阻遏,元气将脱,正衰邪盛。如扶正则碍邪,如攻涤恐伤正,颇为棘手。后处以芪桂生脉散,以通心阳、护心阴而防其脱,又用加减涤痰汤清化痰热湿浊,做到了补泻兼顾。

【按语】此方由生脉散加黄芪、桂枝而来,用治心痹,属心气虚脱者。在治疗时首先要护卫心气,调整心阴心阳之平衡。生脉散为主要方药,以酸甘化阴。其中人参、麦冬保心液,五味子敛心气。心气不足重用人参;汗出伤阴,重用麦冬;心慌脉快或浮,重用五味子,从而使心气得充,心阳不致外脱。加用黄芪、桂枝,有助增强益气固脱,通阳活血之力,更有利于心肌梗死区的修补和休克的预防。偏心阴虚,舌红,脉数者,加生地15g,白芍15g,生龙骨、牡蛎各15g;偏心阳虚见苔薄白脉缓者加附子6g,麻黄6g;见心绞痛隐隐不断者,加延胡索9g,细辛4.5g,或苏合香丸1丸。

36.张云鹏固本化淤汤

【方药】制首乌30g,仙灵脾10g,桑寄生15g,灵芝10g,黄芪15g,吉林红参10g(另煎兑服),黄精15g,玉竹15g,丹参20g,砂仁6g(后下),郁金10g,乳香10g,延胡索10g,佛手10g,川芎10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固本化淤,益气养阴。

【案例】黄某,男,44岁,干部。住院号833224。患者主诉心前区疼痛间歇发作9小时,无明显诱因引发,伴胸闷烦躁,口干汗出,恶寒,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心率59次/min,律齐。3月15日心电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辨证:心脉痹阻,心气暴脱。治疗原则:益气固脱。先以吉林红参20g,浓煎分服,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3月22日,心前区疼痛消失,汗出、恶寒亦除,脉仍沉细,舌质红有所好转。心电图提示:心肌梗死较前好转,心气暴脱之危象得到挽救。治以固本化淤,益气养阴。处以上方,加减服用32剂后,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率,低电压,心率76次/min,基本治愈出院。

【按语】本方用于治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辨证属心气虚弱,心阴不足,血脉淤滞者,属标本兼顾之法。方中用制首乌、仙灵脾、桑寄生、灵芝、黄芪、吉林红参、黄精、玉竹以扶正固本,益气养阴;丹参、郁金、乳香、延胡索、川芎以活血化淤;佛手、砂仁以理气治标。

37.马援通阳化淤汤

【方药】栝楼30g,高丽参6g,薤白9g,半夏9g,赤芍9g,桔梗9g,川芎9g,红花9g,枳壳9g,桃仁9g,丹参12g,补骨脂10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回阳,活血化淤。

【案例】杨某,男,45岁,因心前区剧烈疼痛伴大汗淋漓4个小时入院。入院时查体:四肢冰冷,面色苍白,血压70/50mmHg,心电图示:下壁及前壁心肌梗死。治疗经过:经吸氧等抢救后,经中医辨证属心痛之阳气虚脱证,治宜益气回阳救逆,兼活血化淤,处以上方加减。服用4剂,病情缓解,出汗止,四肢温,血压恢复正常,仍有阵发性胸闷痛,下肢轻度浮肿,舌质胖有淤斑,苔白腻。续以上方加减,配合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3支,每日1次。3天后,心绞痛未再发作,ST段已正常。治疗仍用前方,并加用冠心苏合香丸。2月余,诸症消失,心电图示:下壁心肌梗死恢复期。又继续治疗3个月,1年后随访未曾发作。

【按语】马援认为:冠心病心肌梗死发作时多见大汗淋漓,四肢不温,面色苍白等阳脱症候,属中医“真心痛”之阳脱型,治疗大法多采用回阳救逆之法。但是,该病虽属阳脱证,却以胸痛为主,“不通则痛”为其基本病理变化之一,其余诸症均与“不通”有关。而不通之枢在于心血痹阻于胸中,导致阴阳隔拒之阳脱证。所以治疗时,他主张在益气回阳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活血化淤,自拟通阳化淤汤治疗。方中高丽参益气固脱;赤芍、丹参、桃仁、红花、川芎等活血化淤;栝楼、薤白、半夏宣痹通阳;桔梗、枳壳理气;补骨脂温肾。如气虚甚者,加黄芪、炙甘草;阳气虚脱者,加附子以温阳固脱。

38.李玉奇丹参川芎饮

【方药】丹参20g,沉香10g,虎杖15g,王不留行15g,路路通10g,丝瓜络15g,防己15g,川芎15g,穿山甲15g,通草10g。

【用法】先把药用水浸泡30min,再放火上煎30min,每剂煎2次,合液约200mL,每日服1剂,日服2次,每次100mL。

【功效】化淤通脉。

【案例】王某,男,53岁。有冠心病史3年,心绞痛发作频繁,经常服“心痛定”等,可缓解疼痛。3天前因精神刺激突发胸部疼痛,持续不止,汗出肢冷,急诊入院。经心电图检查诊为“心肌梗死”,即服本方,每次100mL,6小时服1次。胸痛逐渐缓解,心电图亦渐善,继服20余剂,症状消失,出院。

【按语】本方系李氏自拟验方。以丹参为主药,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丹参有扩张心脏冠状动脉,抑制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减慢心律,缩小梗死范围等作用;川芎能增强活血通络功能;通草、防己除湿;虎杖解毒止痛;沉香理气。全方化淤通脉。治疗气血淤滞型心肌梗死10余例,效果良好。服用本方应卧床不动,保持大便通畅。

39.张琪养荣生脉汤

【方药】人参15g,五味子15g,沙参15g,玉竹20g,麦冬20g,生地25g,花粉15g,丹皮15g,丹参20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养阴,通络止痛。

【案例】华某某,男,65岁,干部,1975年8月15日初诊。8月7日工作中发生心前区紧束感,随后心绞痛频繁发作,伴有呼吸困难,住某院。经心电图诊断:前间壁心肌梗死。中西医抢救8天,病情仍不稳定,心电图ST段抬高,血压90/60mmHg。初诊时病人神志清,心前区憋闷,气短促,口干喜饮,五心烦热,睡眠欠佳,食欲不振,舌暗红,光净无苔,脉沉涩。辨证属气阴两亏,脉络淤阻,处以上方加减。8月31日复诊,心前区舒畅,其他症状明显减轻。继以益气养阴之法,上方调整后服用,以巩固。

【按语】此方以生脉散加味而得,用治胸痹、真心痛,因久服活血化淤药,伤气耗阴;或素体阴虚,而见气阴两虚之证,其根本病机为“不通则痛”。所以方中以益气养阴之人参、五味子、沙参、玉竹、麦冬、生地、花粉为主,少佐丹皮、丹参以活血通络。

40.郭士魁抗心梗合剂

【方药】生黄芪30g,党参15g,黄精15g,丹参30g,赤芍15g,郁金15g,陈皮10g。

【用法】将以上药制成合剂,每日口服2次,每次25mL。

【功效】益气活血。

【案例】赵某某,男性,33岁,住院号18951。因心窝部持续性闷痛,伴头晕、恶心、汗出、心慌、气短,心电图证实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于1980年3月12日急诊入院。血压120/80mmHg,心律齐,心率80次/min,心尖部未闻杂音,两肺(-),肝脾未触及,脉细滑,舌苔薄质暗。乃气阴两虚夹血淤痰浊,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采用生脉注射液20mL加活血注射液1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中药给予抗心梗合剂。经以上治疗,入院后第3天疼痛已消失,心慌气短减轻。第7天头晕、恶心、气憋均消失,仅感腹部作胀,嗳气吞酸,但住院7天未解大便。心电图ST,II、III,avF,V1~V5较前回升,T波较前加深。经用双醋酚汀仍未解大便,排气较多,食量减少,脉细滑,苔黄腻,为湿热未去,阻遏中焦,遂致腑气不通,宜佐以泻热化浊之品,加用香黄膏。服后1小时即感腹部隐隐作痛,尔后解下干结大便,24小时内共解大便6次,解后腹部舒服,余无不适。脉细弦,舌苔转薄。此后减去藿香、大黄,大便又不能通畅,故又加上香黄膏,大便又复通畅,病情稳定。

【按语】郭士魁认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一般以气虚血淤方面症状为主,所以制抗心梗合剂以益气活血为主,起标本同治之用。将药制成浓缩煎剂,对急性病人更为合适。如兼见五心烦热,口干明显,舌红少津,可加沙参、麦冬、五味子、生地、元参等养阴药;如恶心呕吐腹胀明显,加用陈皮、半夏、竹茹、藿香,和胃止呕健脾;烦躁不安失眠,加枣仁、柏子仁、远志、夜交藤煎服;若便秘加番泻叶,或香黄膏(大黄、藿香)。

41.顾王荣温阳救逆汤

【方药】生晒参6~9g,附片6~15g,丹参15~30g,桃仁9g,红花6g,栝楼15~18g,薤白9g,王不留行9g,毛冬青30g,川芎6~9g,炒赤芍9g,云南白药保险珠1~2粒(吞服)。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温阳强心,化淤止痛。

【案例】杨某,男,61岁。1个月前感心前区疼痛,活动后加重,无放射痛,能自行缓解。1978年3月4日心前区疼痛发作持续1个半小时,未给药而自行缓解。3月5日凌晨一时许胸前区突发疼痛,持续7小时许,来院急诊。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窦性心动过速,而收治入院。经西医常规处理后,病情曾一度稳定。但3月9日中午起病人胸痛加剧,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心电图复查示心肌梗死范围扩大,邀中医会诊。初诊1978年3月9日心区疼痛,心脉不通,不通则痛,四肢厥冷,舌暗淡,苔白腻,脉弦,心阳衰微,病情危笃。堪虑心阳外脱,急拟温阳强心,化淤止痛之法。处以上方加减,服用1剂后,心前区疼痛缓解,四肢渐温,但腹部胀满,血压偏低,舌质淡苔厚腻,脉细弦。药症合拍。再予前方,略小其剂。又服1剂,心前区疼痛显着改善,腹胀已减,肢末渐温,胸仍闷,时有腹痛,舌质暗,苔浊腻。此心脉渐通,痰浊尚盛,再以前方出入。服2剂后,心区微痛,但胸中郁闷,舌质暗,苔薄腻,脉细略滑,矢气则舒。再议原方而小其剂。服药2剂,病情稳定,回劳保医院调理。

【按语】此方用治急性心肌梗死,辨证属心肾阳衰,寒凝血淤,恐有厥脱之变者。方中用参附汤回阳救逆,栝楼薤白以通阳豁痰,重用丹参、桃仁、红花、赤芍、王不留行、毛冬青以祛淤通脉;云南白药保险珠有较强的祛淤止痛作用,取其救急之用。

42.焦树德通痹化淤汤

【方药】全栝楼30g,薤白12g,桂枝3g,枳实15g,厚朴15g,五灵脂10g,丹参20g,山楂10g,延胡索10g,莪术10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宽胸开痹,活血通脉。

【案例】王某,女,68岁。初诊日期:1990年4月26日,原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糖尿病史10余年,冠心病史2年。本次因反复发作心前疼痛1天,持续加重4小时,伴胸闷、胸部发紧、恶心欲吐、大出汗,多次服硝酸甘油显效而收入监护室治疗。经行心电图、心肌酶谱等项检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原发性高血压病II期、糖尿病II型。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及心痛定、消心痛、潘生丁等口服,然疼痛无缓解。焦老查看病人,舌质暗,苔白中着,脉沉紧。辨证为:年迈体弱,阴津耗损,气血不足,胸阳不振,发为心痹之虚证。治法:助阳开痹,活血通脉,养阴益气。处以上方加减。服药2剂后,心前区疼痛,胸闷均减轻,汗出明显减少。继服上方3剂后,未再发生心前区疼痛。予上方加减,服用12剂,未出现心前区疼痛,复查心肌酶谱已恢复正常。心电图示:ST-T改变基本恢复正常,仍存在病理性Q波。以后继守原方稍事出入,坚持服用40余剂,未再发生心前区闷痛,主诉无明显不适。分别于3个月、半年、1年后3次追访,心痹未再复发。

【按语】上方由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变化而成,用治心痹实证,因寒盛、热盛、痰盛、气滞、血淤、食滞而引起心脉痹阻者。本方具宽胸开痹,活血通脉之功,治从心肺,以起心肺并调,气血同治之用。重用枳实、厚朴泻其痞满,行其留结,降其亢逆之气;桂枝、薤白通阳宣痹;栝楼开胸化痰,降气散结;五灵脂、丹参、山楂、延胡索、莪术等活血通脉。诸药同用,则痞结之气可开,淤浊之邪可去,心胸之阳可复。

43.张镜人冠通汤

【方药】丹参9g,炒赤芍4g,桃仁4.5~9g,降香3g,炙草3g,生香附9~15g,广郁金15g,全栝楼15g,延胡索9g,远志3g,生甘草9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化痰,活血通络,理气宽胸。

【案例】何某,男,51岁,1973年6月1日初诊。素有高血压病史,1971年2月2日凌晨,突然心前区绞痛,大汗淋漓,当即住院,心电图示“急性后壁心肌梗死。”经抢救脱险,但两年来仍胸闷气窒,时伴隐痛,脉细弦数,舌苔薄黄,舌质红。辨证为痰热里盛,心气痹阻。治拟和营祛淤,理气宽胸,化痰清热,以冠通汤加减。服药1个月余,至1973年3月,心前区闷痛均平,症情稳定。

【按语】上方由栝楼薤白半夏汤、人参汤、丹参饮、颠倒木金散加减变化而来,用治胸痹心痛、痰淤血滞者。他认为江南气候温和,阴寒厥冷的症候较少,乌附椒姜必须审慎。方中以丹参、赤芍、桃仁、广郁金活血散淤止痛,降香、生香附、延胡索理气开郁止痛,全栝楼、远志、炙甘草以清热化痰。临症时,如气虚加党参9g;脉结代者加川桂枝3g;阴虚加生地12g;兼脉结代亦可加党参9g,麦冬9g,五味子3g;痰湿加制半夏6g,炒陈皮6g;痰热加川贝粉3g(冲),炒竹茹6g;胸膺闷窒较甚者加砂仁3g(后下),佛手片6g,或檀香15g,薤白头9g;心前区疼痛较甚者加川楝子9g,炙乳香、炙没药各4.5g;刺痛或绞痛加红花1.5g,失笑散4.5~9g(包);胸膺闷窒及心前区疼痛者,还可加服三七粉1.5g,或冠心苏合香丸每日2~3次,每次半丸或1丸,含化或温开水化服;心悸加炒枣仁15g,茯苓12g,茶树根15g,麦芽12g;属肝肾阴虚者加桑寄生15g,制首乌9g,制黄精9g;血压高加梧桐根30g,桑树根15g,枸杞根15g或桃树根30g,决明子9g。

44.陈镜合加味陈夏六君汤

【方药】陈皮6g,炙甘草6g,法半夏10g,白术10g,茯苓10g,薤白15g,栝楼15g,党参15g,川芎9g,丹参30g,枳壳10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健脾化痰,宣通胸阳,活血化淤。

【案例】张某某,女,60岁,住院号:2898。患者几天来患“牙痛”,在口腔科诊治,检查未发现口腔疾患。1982年3月13日因“牙痛”又作,步行来医院途中,突然心前区呈现持续性剧烈疼痛,伴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呕吐一次(胃内容物)。即由过路人帮助抬来急诊。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偶发室性早搏。几天来不欲食,大便时溏泄,气短懒言。查血压110/70mmHg,心音钝,心律不整,偶发早搏,A2>P2血沉29mm/h,乳酸脱氢酶132U/L,谷草转氨酶230U/L。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细弱。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偶发室性早搏,心功能II级。因脾虚痰浊所致,治以健脾化痰,宣通胸阳兼活血祛淤。3月13日,始用陈皮、炙甘草各6g,法半夏、白术、茯苓各10g,全栝楼、党参各15g,川芎9g,丹参30g,煎服,另吞服田三七,1次3g,午、晚各1次。3天后胸痛基本消失,食欲稍增,大便3天未解。16日用党参、黄芪、当归尾各15g,白术10g,炙甘草、升麻、柴胡各6g,火麻仁6g,田三七末3g(冲),药后大便通,诸症续减。17日照12日法处理,另加补中益气丸1处,每日3次,连用20天,复查乳酸脱氢酶、转氨酶、血沉等正常。心电图示下壁心肌梗死急性期过后。舌苔薄白,脉缓。于4月7日出院,并用陈夏六君丸调服,隔天针灸足三里。3个月内未复发。

【按语】此方由陈夏六君丸加薤白、枳壳、栝楼、川芎、丹参而得,用治心肌梗死辨证属脾虚痰浊者。症见:素体虚胖,咳嗽痰多,突感心悸,胸闷痛、眩晕甚则晕厥,汗出肢冷,面色苍白伴恶心呕吐,气短懒言,纳呆疲乏,舌质淡白,边有齿痕或淤点,苔白腻,脉濡缓等,多用于心肌梗死恢复阶段。心前痛者合失笑散,便秘者可加火麻仁。病情稳定,无痰热实证的可灸足三里(双侧),每日1次,并服陈夏六君丸,每口3次,每次10g。

45.赵棣华心脑活血丸

【方药】生黄芪60g,丹参30g,川芎15g,赤芍15g,桃仁12g,红花15g,生蒲黄12g,参三七10g,血竭12g,栝楼15g,茯苓15g,麝香0.15g,酒军12g。

【用法】将上药(除参三七、血竭、麝香3药单研过箩外)混合磨粉过筛,共混合拌匀,加入等量之蜂蜜做蜜丸,每丸6g。消毒,玻璃纸包装密封,20丸为1包,待用。每月3次,每次3丸,饭后白开水送服。3个月为1个疗程,停药1个月。视病情服第2个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如病情急性发作,可立即服用4~5丸,以应急需。

【功效】化淤止痛,宽胸宁心,散结化痰,补益肝肾,滋养肺胃。

【案例】黄某,男,61岁,教师。患冠心病多年,经常心前区紧压感3~4年。近年发作频繁,血压有时偏高,胆固醇略高,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脉弦,苔白微黄,二便尚可。经服心脑活血丸3个月,于服药期间只发病2次,停药1个月,又继服3个月,诸症消失。复查运动试验心电图等均转为正常,随访3年未复发。

【按语】本方是由血府逐淤汤、通窍活血汤、补阳还五汤等方筛选而成。方中黄芪、丹参、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益气活血,化淤止痛;栝楼宽胸散结,清热化痰;茯苓宁心安神,利水渗湿;血竭、三七化淤止痛、止血;生蒲黄祛淤止痛;酒军活血化淤,凉血止血;麝香开窍醒神,活血散结。共奏益气活血,化淤止痛,宽胸宁心,散结化痰,补益肝肾,滋养肺胃之功。气不滞、血不淤,气机通利,气行血行,痛楚自消。现代药理实验证实,麝香对生命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能提高心搏动、肺呼吸、升血压、抗休克;玉竹含有强心苷,可改善心肌缺血之血循环,还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麦冬有升血糖作用,提高耐缺氧能力,还可防止血管内斑痕之形成。方中活血化淤之品,大多能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改善血循环,减少心脑组织氧的消耗量,改善红细胞的聚集成团,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作用。20年来,运用本方治疗心脑血管硬化症124例,有效率为99%。此外,临床实践证明,对血栓性动脉脉管炎,亦有较好的效果。本方活血药较强较多,一般以3个月为1个疗程,不宜太长,每疗程后必须停药1个月,以免引起出血倾向。凡有溃疡病出血、月经期及平时有出血倾向者,均应暂停用药,待出血倾向纠正后再用。

46.胡焕章养阴清心饮

【方药】生地25g,麦门冬15g,元参15g,赤芍15g,川楝子10g,青木香10g,牛膝15g,珍珠母25g。

【用法】先把药用水浸泡30min,再放火上煎30min,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浓缩成膏。以上为1:1:1量,分早、中、晚3次,用开水化服。

【功效】滋阴降火,泄肝宁心,理气活血。

【案例】孙某,女,58岁。3年来心电图长期不正常。心绞痛每周发作2~3次,并伴有慢性肝炎,经常胁痛,焦躁不安,舌质嫩绛,少苔,脉弦细滑。1975年2月始服养阴清心饮,8个月后心绞痛减轻,心电图好转。坚持服药16个月,自觉症状全部消失,精神体力增长,心电图已恢复正常。

【按语】冠心病以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为主症。临床多倾向于活血化淤,宽胸豁痰,芳香温通,益气通脉诸法。然而痰血淤久化热或心肝火旺伤及阴血者,亦不少见。本方系自拟方,方中生地、元参、麦门养阴增液;赤芍、牛膝活血;珍珠母平肝潜阳;川楝子、青木香理气舒肝。全方滋阴降火以治本,泄肝宁心,理气活血以治标,标本兼顾,对阴虚火旺之冠心病,心绞痛确有效果。临床曾观察72例,总有效率为87.5%,并有持久的降压作用。凡有血淤表现者可加桃仁、红花、丹参;属肝火偏旺或肝阳偏亢者,可加夏枯草、菊花、钩藤、石决明。服用本方应忌烟酒、辛辣、肥腻。

47.张镜人理中活血汤

【方药】生晒参6g(另煎冲服),淡干姜3g,甘草3g,生白术4g,丹参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补气温阳,养营化淤。

【案例】陆某某,男,62岁,1980年5月6日初诊。症见胸部痞闷,左胸骨后为显,时或隐痛,神疲乏力,脉细弱,舌苔薄腻,质紫暗。辨证为:高年元气亏损,宗气不足,心失所养,脉络淤滞,不通则痛,法当补气温阳,养营化淤,处以上方加味。服上剂后胸闷隐痛渐见缓解。持续服药3周后,精神见振,纳谷亦增,胸闷绞痛已除,唯活动后仍有气短,再予加重益气养阴补肾之品以巩固疗效。

【按语】本方为人参汤加丹参所组成,人参汤方用人参培补元气,以养心脉,干姜辛热,温养阳气,助人参补益宗气而贯心,气行则血行,务使痹阻之心脉周流,通则不痛,白术、甘草健脾助运。此补气温阳之法为气虚鼓动乏力,血涩不能周流而设,予以治疗心气衰竭的胸痹病,正合病机;加丹参以加强养血活血、化淤通脉的力量,使气行血畅,周流全身。胸前闷塞,加全栝楼9g;浮肿,加炒枳壳9g;痰浊内阻,心痛彻背,加制半夏9g,薤白头9g,炒延胡索9g;小便不利,加白茯苓15g,大地龙9g;脘腹胀满,食纳少而无味者,加生香附9g,砂仁3g(后下),香谷芽12g;心动悸,脉结代,加重甘草用量至6g,炙桂枝6g;气短,口唇紫,舌有淤点,加桃仁9g,川芎6g,五味子3g,川石斛9g。

48.蒲辅周两和散

【方药】人参90g,丹参30g,鸡血藤15g,血竭或藏红花15g,琥珀15g,石菖蒲60g,炒没药15g,香附60g,远志肉15g,茯神30g。

【用法】上10味药研细未,调匀,每服1.5~3g,日服3次。

【功效】补益心气,调和营卫。

【案例】金某,男,52岁,1963年10月9日初诊。1962年曾发生心绞痛,往某医院治疗7个月,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直在家休息,心绞痛发作无规律。近来发作频繁,胸痛彻背,胸闷、心慌,入睡困难,须服安眠药方可睡眠,饮食二便正常,面色灰暗舌淡无苔,脉右沉濡左沉弦细,辨证属心气不足,营气不调,治宜调和营卫,补益心气。处以上方,少量为汤剂,隔日1剂,水煎服。服7剂后心慌大见减轻,心绞痛未发,睡眠亦好转,仍不能劳累。遂以上方加味,为膏缓服,或为粗末水煎服,约半年渐至病情稳定而好转。

【按语】本方以人参为主药(也可以党参代替,党参不如人参),目的是“助心气”,丹参性偏凉,必要时可改用当归;鸡血藤养血活血,血竭活血而不伤正气,也可以郁金代替;石菖蒲具有“止痛、动中、强心”作用,茎细味香,据蒲老经验,此药不能用水菖蒲代替。用此方治疗心绞痛较好,无副作用,如需长期服用者,可变通剂型,是通补兼施的好方。

49.岳美中清暑益气生津汤

【方药】黄芪3g,炙甘草1g,白术1.5g,升麻3g,陈皮1.5g,当归1g,苍术3g,泽泻1.5g,炒神曲1.5g,麦冬1g,青皮1g,黄柏1g,葛根1g,五味子9g,生姜2片,大枣2枚。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益气养津。

【案例】某女,患心悸动脉结代症,一到夏季,不耐暑热,症见心慌气短,胸部作痛,汗出体倦,不能工作。诊为胸痹,辨证为暑热津伤,心气不足。以上方服用数剂诸症即减。次年在入夏之始,即服上方预防,胸痹隐痛发作程度较历年为轻。

【按语】此方由李东垣清暑益气汤变化而来,实际也是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葛根合生脉散而成,另加用黄柏、苍术、神曲合方。治疗冠心病逢夏即发或加重,对暑热夺气伤津,心气不足,津液亏虚的病证,疗效确实。

50.邓铁涛化痰愈心汤

【方药】法半夏9g,云苓12g,橘红4.5g,枳壳4.5g,甘草4.5g,竹茹6g,党参15g,丹参12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祛痰化淤,理气活血。

【案例】宋某某,男,59岁,干部,住院号131550。8年前开始头晕眼花,并发现高血压,血压波动在170~200/110~136mmHg,伴心悸、气短、胸闷、肢麻、乏力,近两周来症状加重而住院治疗。3年前患者在某医学院普查心电图二级梯双倍运动试验阳性,诊为“冠心病”。入院前检查,神清,一般情况可,体形肥胖高大,血压(230/136mmHg),心律规则,A2>P2,舌嫩红稍暗,苔腻,脉弦滑。X射线胸部透视:主动脉段增宽、伸长、扭曲。心电图检查:心肌劳损,左室电压稍高。二级梯双倍运动试验阳性。眼底动脉硬化,诊断为高压病。中医诊为:胸痹、眩晕。辨证为心气不足,痰淤阻滞,肝阳偏盛所致。治疗以补气化痰,活血化淤,平肝潜阳之法,以上方加减。共治疗8天,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出院后继续门诊治疗,病情稳定,复查心电图正常,二级梯运动试验阴性,血压稳定在160~170/100~110mmHg。

【按语】本方是由温胆汤化裁而来。方中党参补气扶正,丹参活血化淤,温胆汤除痰利气,条达气机,用枳壳而不用枳实,是取其宽中下气,枳壳力缓而避免枳实之过分耗气破结。如气虚明显,加用黄芪、五爪龙或吉林参6g另炖,或嚼服人参1.5g,效果均可。党参不宜重用,一般不超过15~18g,因本病虚实夹杂,多用反致壅滞,不利于豁痰通淤。如心痛明显可加用失笑散或田七末冲服;如脾气虚弱,加用四君子汤;血压高者加草决明、珍珠母;高脂血症者加山楂、首乌、麦芽;兼有肾虚者,加淫羊霍;兼有血虚者,加黄精、桑寄生。

51.孟百三宁心汤

【方药】孩儿参9g,丹参9g,当归6g,川芎3g,生地9g,赤白芍各9g,桃仁9g,红花5g,茯苓9g,广木香5g,陈皮3g,炙甘草6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化淤。

【案例】黄某某,女,63岁,退休工人。1989年6月在中山医院就诊,诊断为“病窦综合征”,已登记安装起搏器。来院冠心病专科治疗。诊时胸痛如针刺,日3~4次,伴胸闷、心慌、气短,不能做一般家务,下肢浮肿,脉迟,38次/min。用宁心汤如法加减,治疗3周后胸痛消失,心率较前增快至50~60次/min,偶有胸闷、头晕,能做一般家务。后以宁心汤制成糖浆,常服以巩固疗效。

【按语】本文中孩儿参、生地、白芍益气养阴,丹参、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淤,配以广木香、陈皮、茯苓、甘草以调畅气机,既有培元固本之力,又无耗气伤阴之弊。临证如见阳虚者,加桂枝4.5g;伴有浮肿者,加熟附片4.5g;阴虚明显者,加玄参9g,麦冬9g;痰浊明显者,去生地、当归,加炒苍术9g,制半夏9g,焦楂曲各9g,泽泻9g。

52.金梦贤活血定心汤

【方药】党参15g,寸冬10g,五味子10g,当归10g,生地12g,桔梗10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8g,赤芍8g,柴胡8g,桂枝10g,牛膝10g,川芎10g,钩藤30g,栝楼10g,薤白10g,甘草3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宁心,益气平肝。

【案例】张某某,女,50岁,机关干部,1970年秋季来诊。近半年来心前区剧烈疼痛,自汗,呼吸困难,血压不正常,时高时低,断续发作4~5次。经某医院确诊为冠状动脉供血不全、心痛。虽经几次抢救脱险,但心电图一直未恢复正常,有时轻度发作,自含硝酸甘油则缓解,已逾半年,此时突发剧痛,诊左脉结而弦紧,右脉时隐时现,舌红苔薄白,急性病容,言语清。含硝酸甘油病情逐渐缓解。患者自诉因近几日工作紧张,思想压力大,劳累过度而疾病复发。诊为心虚肝旺,气滞血淤,治以活血益气、平肝定心之法,以活血定心汤方加味治疗,共服药30余剂,心电图正常,症状消失。后以上方为丸剂以善后。

【按语】此方由生脉散、血府逐淤汤、栝楼薤白系列方剂化裁而来,治疗冠心病木虚标实,心虚肝旺、心肾不交证者,疗效较好。方中以生脉散以益气生脉,血府逐淤汤祛淤,栝楼薤白类以豁痰通阳宣痹,起标本同治,心肝肾同调之功。

53.李斯炽补心丹

【方药】党参9g,柏子仁9g,炒枣仁9g,茯神9g,远志肉9g,天冬9g,当归9g,元参9g,丹参12g,五味子6g,甘草9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补气养阴,安神镇静。

【案例】罗某某,男,40岁,军人,1971年2月1日初诊。久患心痛,尤以下半夜发作较剧,并发心悸、心慌,发作时牵引背部,左肩亦痛,全身有缩紧样疼痛感觉,关节疼痛,足部微肿,形寒畏冷,胸中窒闷,咳嗽吐痰,虚赢乏力,食少腹胀,大便时溏时秘,头昏晕,睡眠甚差,夜间盗汗,舌干红,心脉浮弱。患者虚赢少气,形寒畏冷显系阳气不足之证;脾阳不振,则食少腹胀。脾不行水,水饮内聚,或成痰而生咳嗽,或下流而发足肿。胸阳不宣则胸中窒闷。其睡眠甚差,夜间盗汗,舌干红,又为阴血不足之见症。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两者不足,交互影响,而成此阴阳气血俱虚症候,其头昏晕,大便时溏时秘,应属阴阳俱虚之象。气主煦之,血主濡之,关节疼痛,为气血不能煦濡所致,气血不能护养心脉,故见脉浮弱。综合以上分析,本例心中痛悸,以阴阳气血俱虚为主,而致心脉失于通畅,复加痰饮内聚,使心脉更加痞塞,其发作在下半夜更甚者,以阴寒太盛之故。左肩是手少阴心经所过部位,故其疼痛亦向左肩放射。故本例应以真心痛名之,治法应以温阳开痹,行水化痰,补益气血,养阴安神为主。以补心丹加豁痰开痹温阳之品治疗,服用汤剂10剂后,心中悸痛大减,眠食均有改善,余症亦相应好转,后以本方为丸,缓调4个月余,心痛、心悸、心慌等症已完全消除,随访到1977年2月,心痛一直未发。

【按语】李斯炽认为临床所见心痛患者多表现为阴阳气血亏虚,故治疗应以扶正为主,在扶正基础上,再加祛邪之品。若痰浊、淤血阻滞较甚,心痛较剧,不攻逐不足以缓解其剧痛者亦应用祛邪之法。然祛邪亦当顾正,适可而止,否则会造成正愈虚而邪愈实。祛痰不宜用峻剂,如温胆汤、栝楼薤白半夏汤之类即可,逐淤不宜用猛剂,如丹参、当归、郁金、鸡血藤、琥珀之类即可。

54.马俊田健脾益心汤

【方药】太子参、丹参各30g,白术、茯苓各15g,陈皮、赤芍、麦冬各12g,制半夏、五味子各9g,甘草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健脾益心。

【案例】李某,女,56岁。患冠心病6月,近日频发心前区疼痛,胸闷,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西医诊断为冠心病。患者自诉心区刺痛,一般在夜间发作,白天疲劳或饱食时也易发作,同时伴无自汗、神疲、乏力、食少。中医诊断为胸痹(气虚血淤痰阻为患),拟上方加减服用40余剂,诸症悉除,心电图亦明显好转。

【按语】针对冠心病与脾胃的病理联系及症候表现,作者立健脾益气、袪痰化淤之治则,自定健脾养心汤,其方药以六君子汤为主,加麦冬、五味子、丹参、赤芍而成。方中六君子甘温益气,健脾和胃,理气袪痰为主;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为辅;佐以活血化淤之丹参、赤芍等,攻补兼施,共奏健脾益气养心,和胃化痰通络之效。

55.沙星垣通阳化病汤

【方药】丹参10~15g,桂枝10~15g,柴胡5~10g,赤芍10~15g,川芎5~10g,延胡索5~10g,红花3~10g,郁金5~10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温经通络,活血化淤。

【案例】孙某,男,42岁,某医院外科医师。1年前在外科手术后突感胸前一阵疼痛,约5min自行缓解,嗣后半个月内同样发作2次,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用硝酸甘油含服可以缓解,但未能阻止发作,虽经休息,西药治疗亦未改善症状。症见胸痛发作不定,痛时肢端不温,舌苔薄白,尖绛刺有紫点,脉沉细。辨证为胸痹血淤证,处以上方加味,服用5剂后胸痛减轻,25剂后即未发作,后以上方调理3个月,复查心电图正常。一年后随访,病未复发。

【按语】本方适用于治疗胸痹证属血淤型者,症见胸前区疼痛,发作不定,疼痛轻重不一,舌苔或白或黄,舌质绛紫或青紫,舌边尖与舌底部有斑点,脉见寸部微弦。痛甚者加制附子5~10g,薏苡仁5~30g;手足厥冷者,加干姜5~10g,当归10~15g。临床常见痰浊型、血淤型两者兼见,胸闷、气短与胸痛症状并见,为混合型,确诊时主要依据舌诊,舌质绛紫,或舌苔薄白,舌体胖淡,舌质发青。治疗时以通浊汤与通阳化淤汤合方同治。

56.张子义通脉宁心汤

【方药】细木通10g,路路通10g,生地15g,全栝楼15g,丹参15g,川郁金10g,茯神10g,炙甘草10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降火通脉,活血宁心。

【案例】刘某,男,48岁,1991年5月16日就诊。时有心悸,气短,头晕,汗出乏力,烦躁不安,夜间尤甚,溲黄。经心电图检查示:I、III,aVF,V2至V6导联ST段及T波均有明显改变,诊断为“急性心肌缺血”,服西药效不着。查舌质红,脉沉涩。辨证属气火凝滞,血脉淤阻,法当降火通脉,活血宁心。投以通脉宁心汤3剂,服后脉症大减,遂予原方加减续服10余剂,6月6日查心电图已恢复正常,又予上方服用10余剂,症状消失,疾病痊愈。

【按语】本方主要适用于心火升降失调,致使心血运行不畅而心脉淤阻者。方中木通降心火而肺金不伤,源清流自洁,且能宣通血脉,再合路路通,行气宽中,活血通窍,以其通利之性逐经脉之郁滞。两通相合,相得益彰。生地甘寒长于滋阴清热,通逐血痹而祛淤。栝楼亦为甘寒之品,然开胸散结之功为治冠心病之擅长。丹参、郁金解郁而清心,二者常相配伍,每每取效。茯神能通血脉、安心神、止惊悸。炙甘草入十二经,以其益气复脉之力,可救“壮火食气”之弊;以其温中之功,可使甘寒之品缓其寒。纵观此方,清降通补悉备。其清降而不伤正,导滞而不伤阴,活血而不留滞。寓补于通,升中求降,出入表里,神定心安。看似平淡,实为以清降之法治疗冠心病,是又一种思路。如心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心血虚者加当归、何首乌;不寐者加枣仁、远志;胸痛加延胡索、川芎。

57.高省身参蒌薤桂汤

【方药】台党参12g,全当归12g,全栝楼15g,薤白9g,桂枝6g,苦杏仁10g,桑白皮10g,桔梗6g,焦枳壳10g,云茯苓15g,焦白术12g,丹参15g,广陈皮12g,粉甘草6g。

【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补益气血,温阳宣痹,舒胸健中,理滞化淤。

【案例】彭某某,女,46岁,1981年11月初诊。主诉胸痛、胸闷10余年,间断发作。最近又剧发,胸痛彻背,恶寒,烦闷,嗳气频作,常有上下肢关节疼痛与酸胀痛,纳谷不香,停经4个月,二便睡眠尚可。原有风湿性关节炎病史。诊查:脉弦缓,舌淡红,苔薄腻,面色白,夭然不泽。诊断:胸痹兼风湿痹证,西医诊断“风心病”。辨证为胸阳不振,痹塞不通,风湿郁阻,经脉失调。治以通阳活络,理气舒胸之法,方以参蒌薤桂汤加减。服用上方10余剂后,前症均无。1个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按语】此方以党参、当归补其气血,栝楼、薤白开胸散结,宣心阳,桂枝温化,术苓健中,再以丹参化淤通脉,促进循环,桑、杏、陈、枳理气行滞,桔梗为使,甘草通脉。用治胸痹,肺司治节而气畅,心主脉络而血通,循环往复,诸症缓解。脉浮无力者,栝楼、枳壳、桑白皮减量;脉促而滑者减党参;脉缓结者加五味子;脉数舌绛减桂枝、党参加二冬、沙参;便溏者减栝楼、杏仁;便结者减术、苓加柏子仁;胸痛甚,舌有淤点(斑)者加蒲黄,重用丹参;胸闷者加檀香,增枳壳用量;关节痛者加秦艽、威灵仙等。

58.张学文通脉疏经汤

【方药】黄芪3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桃仁10g,山楂15g,红花10g,地龙10g,丹参12g,炙甘草6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活血。

【案例】李某某,男,60岁,干部。间断性心前区憋闷疼痛4年余,每因劳累而诱发。发作时胸闷、胸痛、呼吸气短,历时数分钟后缓解。曾就诊于各大医院,均明确诊断为“冠心病”。近日因劳累,胸闷气短复现且逐渐加重,伴心慌,咳嗽,咳少量稀白痰,纳食不佳,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细。辨证属心气虚弱。血行不畅,治当益气除痹,畅通血行。即以上方服用,6剂后,胸闷气短诸症明显好转。后续以上方加减,共服用20余剂,临床症状消失,随访未发。

【按语】此方是从补阳还五汤化裁而来。张学文认为,补阳还五汤为补气活血的代表方剂,虽为中风而设,然心脑同类。胸痹的病理过程中出现气虚血淤的病理,用本方治疗可获良效。他强调在使用本方时注意:祛淤药和补气药的比例,祛淤药不宜重,黄芪用量不宜轻,黄芪量至少应用30g。此方往往初期效果明显,后期进展减慢,仍宜守方继续服用,此时不必再增加黄芪的用量。现代动物实验证明:补阳还五汤无论是灌胃,还是静脉给药,都对心血管有明显作用,特别对心脏微循环的改善更具有重要作用,对心率无明显影响,但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衰竭心脏的心输出量,并对心肌缺血缺氧有保护作用。在使用此方时,可酌加丹参、山楂。丹参一味,味苦入血归心,祛淤生新,行而不破;山楂既有活血消食、降脂之力,又具有防过补而腻胃滞脾之功。还可加入滋阴养血安神之品,如酸枣仁、柏子仁、麦冬、夜交藤、鹿衔草等。

59.柯雪帆冠心通痹汤

【方药】全栝楼30g,桂枝18g,炙甘草10g,枳壳10g,川厚朴10g,熟附块10g,川贝母、象贝母各6g,法半夏10g,党参18g,生牡蛎30g。

【用法】水煎分2~3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温通阳气,开胸顺气,散结聚,化痰浊。

【案例】章某,男,50岁,北京市政工程公司工程师。1988年8月在北京阜外医院住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二联律。自觉心悸,胸闷,胸痛经常发作,劳累后更为频繁,头晕,神疲乏力,短气,面色淡白,脉弦来盛去衰,80次/min,停搏2次/min,舌质正常,苔厚白腻。有慢性支气管病史及溃疡病史。服用冠心通痹汤7个月后,早搏减少,证情减轻。3个月后,胸闷、胸痛消失,早搏基本消失,心悸安静时偶见。冬季支气管炎亦未发作。继续服药半年,复查心电图基本正常。

【按语】本方以《金匮要略》栝楼薤白桂枝汤为基础加减变化而成,可分温阳与化痰两个部分。温阳部分用附子、桂枝配伍甘草,辛与甘合,既能温振阳气,又能温通阳气,酌加甘平之党参以助甘草,气虚严重者需用人参。化痰部分是本方的重点,化痰、散结、顺气以开通胸中之痹阻。栝楼兼有化痰、散结、开胸顺气之功,为化痰部分之要药,用量最重。贝母化痰散结,半夏化痰降气,牡蛎软坚散结,枳壳、厚朴顺气降浊,作为配伍。短气明显者加人参;胸闷甚者加沉香粉;痰多加天竺黄、菖蒲;有淤血者加川芎或桃仁;有热象者加黄连或莲子心;停搏明显者,加牡蛎、龙骨;眠不安加枣仁或琥珀。

60.沙星垣通浊汤

【方药】桂枝5~10g,薤白头10~20g,栝楼仁10~15g,枳实5~10g,茯苓10~15g,郁金5~10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通阳泄浊。

【案例】许某,男,48岁,干部。体质肥胖,血脂偏高,血压正常,并未介意。唯近年来时觉胸闷,常欲太息似感舒畅,自以为办公伏案久坐所致。后经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诊为“冠心病”,用硝酸甘油片未见改善,转由中医诊治。诊得寸部脉象沉细,关上微弦,舌苔白,舌质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辨证属胸痹痰浊型,处以上方加味,每周服药5剂,停药2天为1个疗程,服药12周后,胸闷气短消失,复查心电图正常,随访2年未发。

【按语】本方用于治疗胸痹属痰浊型,症见胸闷有压迫感及气短、憋闷、太息等,舌多薄苔或薄白苔,苔滑,舌质淡而胖,时见边有齿痕。寸脉微弱,关上弦细或带滑。痰多者加菖蒲3~5g,陈皮5~10g;胸闷甚者,加桔梗3~5g,紫苑5~10g。

(四)述评

心绞痛是由于一过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性的缺血缺氧,而引起发作性胸骨后疼痛。本病早在《内经》时代就有记载,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曰:“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脚闷痛,两臂内痛”。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心中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年老体虚,加之气候突变,骤温寒冷,酷暑炎热,暴饮暴食,或忧愁恼怒、惊恐内伤,劳倦过度而诱发本病。以脏气亏损为本,痰浊、淤血邪实为标,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诸脏皆有关。治宜扶正祛邪,调整阴阳。

综上述各家治要,对本病的认识有以下几点:

1.邪实论:冠心病的发病机理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致冠状血管管壁狭窄,影响心肌的供血和代谢引起,动脉粥样斑块属于“痰淤”所结聚的有形之物,治疗时祝氏主张用活血逐淤化痰、软坚散结消徵之三棱、莪术组方,以起温通化淤、软坚散结作用。曹惕寅氏认为心绞痛的发生是因厥气冲逆,气水逼迫,痰热交结,扰乱心宫而致。治疗时当疏导心经厥道之气,治以清热化痰,行气和络,活血化淤,宣窍宁心,方用致中汤等治疗。

2.因实致虚论:周次清认为,心绞痛的发生,多表现为气滞、痰浊、寒凝、血淤实证,其虚者多因实证日久,损及脏腑气血阴阳而出现阳气虚、阴血虚。治疗时应分清主次,抓住实质,分别治以调畅气机,行气止痛;化痰泄浊,活血止痛;温经散寒,活络止痛,活血祛淤,通脉止痛,对于气血阴阳亏虚者辅以补益之法。

3.因虚致实论:史氏认为心绞痛的发生虽因痰浊、淤血痹阻所致,但其痹阻之因,多气虚、阳虚或年高脏亏所致,故治当益气活淤,方选二参汤治疗。

4.五脏皆有心痛论:此沦认为,胸痹心痛虽然病位在心,但多因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于心而致病。《难经·六十一难》有:“五脏气相干,各厥心痛”;《灵枢·厥病》载有:肝心痛、肾心痛、肺心痛、脾心痛等之说;所以治疗时应依据脏腑相关的理论,通过调整其他脏腑功能而达到治疗心痛的目的。如曹惕寅认为当从“肺”论治,治以清肺化痰为要,药用轻灵,多选宣肺解郁理气之品,如丝瓜络、生紫苑、白果仁、桔梗、枇杷叶、桑叶、郁金、干菖蒲等,取其轻可去实之意。若重用滋腻之味,则恐心气受阻;如偏于香开,又有化燥伤阴之势。曹永康认为心绞痛以“胸痛、胸闷”为多见,当治心肺,临床用生脉散加升降气机、清香和血之品,组方解郁舒心汤,使心气舒展,气畅血行则胸闷可除。田乃庚氏认为,心主血脉,肝主藏血,条达气机,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如肝郁气滞,气机失畅,则血液凝滞,心脉痹阻而发胸憋心痛,治宜疏肝解郁,行气和血,用柴胡疏肝散合丹参饮加减;若气郁化火可用丹桅逍遥散加减。亦有人主张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地使用柔肝、疏肝、和肝、养肝等法,用药以柔肝养肝而不滋腻,疏气和血不助火耗液,温而不燥,行而不泄之原则。路志正认为:胸痹病证表现主要在肺,但其“阳微阴弦”的病机与脾肾病理有关,治疗时,除从心肺着手外,还应从导致胸阳痹阻的根本即脾胃功能失调入手。沈炎南认为对于气虚不运者,治当健脾胃、补中气,中气盛则宗气自旺,方用五味异功散加减。赵冠英氏从冠心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此类患者多在40岁后发病,以50~60岁为高峰期,此时正处在人之肾气渐虚之时,且临床观察及冠心病病因调查中发现许多冠心病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肾虚症状。肾阳不能温煦心阳,心阳不足,血流失宣,不能温煦脾阳,脾运失司,痰浊内生,阻塞血脉,即可发为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当从温肾益气法以治其本,可收到显着疗效。

上述诸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善辨证,各具特色,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宝贵资料。

同类推荐
  • 农村卫生保健

    农村卫生保健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章介绍了影响农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第二章介绍了老年人、妇女和儿童的保健措施;第三章介绍了农村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传染病基础知识,农村卫生室的功能与建设。
  • 陈卫川中回医发微

    陈卫川中回医发微

    本书分为中医篇、回医篇两部分,主要包括:行医之路、中医“五方”“五药”谈、陈卫川老师辨证论治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的体会、陈卫川辨治糖尿病经验撷要、陈卫川学术经验拾零、陈卫川医案等。
  • 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

    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不死药”起源以及神秘的炼丹术,还讲述了丹炉之外的故事。
  • 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
  • 专家诊治血脂异常

    专家诊治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专家诊治血脂异常》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分别从血脂异常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仪器检查、并发症、诊断、药物治疗、饮食、运动和预防等相关方面作了较为全面、详细的介绍。《专家诊治血脂异常》是医学专家写就的医学科普书,内容新颖,通俗易懂,科学性强。通过阅读《专家诊治血脂异常》能使患者及家属正确对待疾病,增强信心,及早战胜病魔,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热门推荐
  • 推销员的证道之旅

    推销员的证道之旅

    修行者需天资绝世,道心坚定,要有与天争命之心,方能证无上大道。“狗屁,统统都是狗屁。”地段,房子,才决定一切。这位刚证道成帝的兄台,如果想娶这位仙王之女的话,请你还是先买套房子为好。
  • 国际艺术品贸易

    国际艺术品贸易

    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深化加速了艺术品的跨国流通,艺术品贸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领域,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艺术品市场。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欧美等国掀起的艺术品投资潮,促进了对艺术品贸易中法律问题的研究。本书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及实证分析的方法,绕以美国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国家和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艺术品贸易中的法律问题,诸如进出口的法律规制、所有权问题、艺术品评估鉴定中的法律问题及国际艺术品贸易中的法律冲突与协调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一个国际艺术品贸易法律制度的研究框架。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

    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

    这是一本可读性很强、很有针对性的实务管理书,他的特点是将那些每天发生在管理者身边的“平凡琐事”、“日常烦恼”提炼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用作者自己的感悟与读者交流,提供解决之道。
  • 做事要懂心计

    做事要懂心计

    做事懂“心计”,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做事懂“心计”,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尽情挥洒,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做事懂心计,才能做到“长袖善舞,多财善贾”,成为驰骋商海的成功人士。“心计”成就事业,“心计”成就人生,“心计”也会成就你的理想。做事要学会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做事要懂心计》所讲的做事“心计”,将会为你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为你迈人这个社会舞台的中心助上一臂之力。
  • 佛说金刚场庄严般若波罗蜜多教中一分

    佛说金刚场庄严般若波罗蜜多教中一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攻心36计:男神只宠你

    攻心36计:男神只宠你

    那一年,他是军人,救下了她。这一年,她是心理医生,一心只想救下他。而他,貌似是想拿下她?“炎总,你有病。”“炎总,该吃药了。”“炎总,你脑子……”“女人,我的病,只有你能治!”
  • 城邦与灵魂:费拉里《理想国》论集(人文与社会译丛)

    城邦与灵魂:费拉里《理想国》论集(人文与社会译丛)

    《城邦与灵魂》追寻着一条柏拉图留下的明显线索,即在城邦结构与灵魂结构之间的比较,重新反思了《理想国》的核心主题,以及上述线索的本质和目的。同时,作者还提出了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理解柏拉图在城邦与灵魂之间进行的比较如何运作,要点何在;并将城邦与灵魂之间的比较置于两个更大的背景之中:一个是古代的修辞理论,另一个是当时的思想竞争,特别是柏拉图与伊索克拉底之间的竞争。作者以其令人钦佩的洞察力与见识,通过挑战利奥·施特劳斯、伯纳德·威廉斯、乔纳森·李尔关于柏拉图的著作,向读者们揭示了城邦与灵魂的关系,以及僭主政治与哲学家的选择。
  • 彼岸双华:孪生殿下

    彼岸双华:孪生殿下

    残艳刻毒的厉鬼王爷;悲悯宽容的皇族弃子;浪漫雍容的贵公子;隐忍沉静的神秘人,以她为中心,一个个卓然不群的人物相继登场,昔日的恩怨情仇一点点被揭露。两个一模一样的孪生兄弟,截然相反的脾气,当一切真相大白,原来他们竟是……她,守望千万年,只为寻找最初的爱。而她的守望,也终会得到他的守护。
  • 神话禁区

    神话禁区

    作为一个优秀的进化者,我们所需要的,不是锻炼,修炼,而是先把这碗鸡汤炖好。“嗯,多放点蘑菇,这是有名的小鸡炖蘑菇,我们干了这碗鸡汤,就能进化了。”何凡郑重地道。“你确定你这五颜六色的蘑菇能吃?你不知道这蘑菇有毒,还是剧毒?”柳清缘脸色煞白。“嗯……那就是活下来就能进化了,来,你先干敬我!”何凡思索片刻,一脸郑重地道:“你先进化。”“……告辞!”看着凶兽霸主,何凡挥舞着菜刀:“说吧,你想被吃成几级保护动物?”神话书友群:570128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