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55800000004

第4章 点燃教育热情:做一名有激情的教师

教育绝不是饭碗,不是差事,甚至也不是职业,而应该是一种伟大事业。因此,教育需要梦想家和诗人来经营,需要信徒和殉道者来朝圣;需要肉体的投入、灵魂的参与、精神生命的支撑;教育需要乌托邦,需要田园牧歌式的价值追求;教育需要抗争疏远自然、脱离生活和缺乏诗意的种种弊端,才能引领儿童回归田园,融入生活,激活其野性思维和原始生命力量。

教育是基于信仰的事业

教师感悟

我们可以为生活的不幸而悲叹,我们可以为命运的不公而消沉,但我们绝不能在一个孩子的面前失去理想,更不能在孩子的心里播种失望的种子,让他在生活的面前失去信心。

教育是一项美丽的事业,因为只有教育才能把阳光种进孩子的心田,并且让它开出鲜艳的花朵。教育是一项浪漫的事业,因为只有教育才能让懵懂无知的孩子变成一个勇敢而执著的生活的强者。

——王琪 载《师道》

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为教育,只是教学技术而已。”有了教育信仰,我们才能够逐渐摆脱世俗和低级趣味对于人生的纠缠,志存高远;有了教育信仰,我们才能在深刻理解素质教育要义的基础上坚守我们共同的判断,提升我们为人师表的品位;有了教育信仰,我们才能把自己生命所有的力量集中在教育理想的追求之中,享受职业的尊严与快乐。

有一个流传大江南北的“大学村”的故事:

鲁西南深处有个姜村,整个村子只有一所学校,每个年级都只有一个班级,一个班也只有十几个孩子,但这些年几乎每一年都有几个人考上大学、硕士甚至博士,久而久之,“大学村”成了姜村的新村名。

在惊叹其奇迹的同时,人们都在打听、探讨,是姜村的风水好吗?是姜村的父母掌握了教孩子的秘诀吗?还是别的什么?姜村人自己也不知道。

在20多年前,姜村小学调来了一位50多岁的老教师,听人说这位老教师原是位大学教授。他来了不久,村子里就有了一个传说:这个老师能掐会算,能预测孩子的前程。原因是,有的孩子回家说,老师说我将来能当数学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作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为音乐家……

不久家长们发现,他们的孩子与以前大不一样了,他们变得懂事而好学,好像他们真是当数学家、作家、音乐家的料了。

就这样过了几年,奇迹发生了,这些孩子们参加高考,大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这个老师在姜村人眼里变得神乎其神起来,很多人请他看自己的宅基地、测算自己的命运。可他却说,他只会给学生测算,不会其他的。

后来,这个老师年龄大了,回了城市,但把预测的方法教给了新接任的老师,但嘱托他:不要将这个秘密告诉村子的任何人。

看完这个故事,一直被这位可敬的老师感动着。他用中国最传统的方式,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种了信念的种子,人世间还有什么力量能超过信念的力量?

学生的成长需要信仰支撑,教师的教育生涯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教师的教育信仰是教师在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教育活动促进个体和社会发展的价值的极度尊重和信服,并以之为教育行为准则的—种终极价值追求,是教育活动中教师对人自身和对教育信仰的统一。教师的教育信仰牵涉教师的职业认同、职业精神、职业情意与职业理想等。它是一种极其强烈而深沉的情感状态,它能把教育观念或理念转化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并贯彻始终,矢志不渝;它能使教师坚定地认同教师职业及与这一职业相关联的生活方式;它能为教师提供强大的心理力量,支持教师在万花筒般的世界中抗拒种种诱惑,从而不断走向职业的高处和深处;它能转化为一种强烈的教学能量,产生强大的教学效能感,使教师信心百倍地进行各种富有创意的教育实践活动,从而使职业生涯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有教育信仰的老师,他们的教学思想、教学实践、教学成效和所达到的教学境界是没有教育信仰的老师所无法企及的。提到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知名语文特级教师、苏州大学附中高万祥老师,耳畔便回响起他的“教育,我的宗教”、“给你一所学校,给你一份宗教般的教育情怀”的深情表白,想起他在《高万祥与人文教育》一书扉页赫然写着的“我的事业观:做中国最好的老师。我的学生观:大匠无弃材。我的人生观:爱出者爱返。我的教育观: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教育的过程。我的校长观:教育是一种做的哲学,是一种细节文化”的精彩语录,深深地震撼于他对教育的信仰与情怀!正是这种教育信仰与情怀成就了他非凡而幸福的事业。

教育信仰既是教师主体活动的内驱力,也是其主体活动的外张力。有无教育信仰,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状态、工作效能,甚至预测他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的重要尺度。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姚铁意老师的这篇《教育信仰,师之脊梁》的文章:

当今这个时代,知识经济、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裹挟而来的多重压力都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面对多元的世态、琐碎的事务、工作的压力,以及付出与回报的心理落差往往感到人微言轻,感到被放逐、被抛弃、被掏空的空虚与恐惧,无法从职业中感受到一种充盈高尚的实现自我的自由和愉悦。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真的只是因为现实生活的压力,应试教育的挤压或生存竞争的激烈?难道真的是时势、外部环境的缘故?答案就是我们缺少了一种宗教情怀似的教育信仰。因为缺少教育信仰,我们无法感受到自己对教育的虔诚和用心是可以造就充满爱意的、和谐的世界的直接动因;因为缺少教育信仰,我们无法固守物质生活的清贫和社会地位的平凡,在教学岗位上尽情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因而也无法自觉地以实际行动对抗鄙俗和浅陋而满腔热情地去追求平凡而有所作为的人生。

那么,我们该确立怎样的教育信仰呢?

我想我们首先要信仰生命教育。

信仰生命教育就是始终关注生命的差异,努力成全所有生命各自不同的发展目标,对所有的生命都表现出一种真正的善意,让学生能自由地生活在自信、宽松、和谐、快乐的氛围中。信仰生命教育既能成全学生,也能成全老师。诚如张文质先生所言:“生命教育对于教师就是要让教师回到真实地对人的理解、期待和成全,就是要让他把自己直接关联到教育的理念上去,并从中获得一种尊严,这种尊严不需要靠权威获得,这是他的天职,是每个人自己赋予自己的”。

信仰生命教育的教师生活是优雅而从容的,他们感悟着生命,感悟着教育。他们的教育理念不是外在的权威所赋予的,而是出于对人生的理解和对教育的切身性感悟,这样的理念不会轻易动摇,不会再有对上级政策和升学压力的诚惶诚恐,有的只是对生命个体的敬畏和发自内心的责任意识。在这种真正发乎人心的理念中,教师的存在才真正彰显了一种为师的尊严和价值。

其次,我们要信仰仁爱教育。

明确教育的目标是“育人”,是“点化和润泽生命”而非“制造攫取高分的机器”之后,有着教育信仰的老师自然就会爱满心田,就会无私地、孜孜不倦地为学生创造和奉献,使自我和学生都成长为一个“人”,使师生生命意义得到共同实现。

教师信仰爱就会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聪明的火花,都是可造之材,都值得自己花费心血去培养。教师信仰爱,就会无条件地去爱每一个学生,既爱学优生也爱学困生,既爱道德高尚的学生也爱有这样那样过失的学生。爱一切的学生,爱学生的一切,没有学生可以放弃。这种全身心的爱进而激发他的全部热情和智慧,从而体会到付出和给予的幸福。

再次,我认为我们还要有学科教育的信仰。

因为教师对学科教育的信仰决定着其处理教学过程的方式。如果教师认为学科教学只是一堆死知识的传授,我们又怎么能够期望他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如果教师没有对他所教学科的热爱,他又如何能够投入地去花时间来理解学科的本质和发展?如果教师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看待,我们又怎么能够期望他花心思在课堂情境的设置上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者是期望他放弃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而使学生对学科怀有好奇心和信心?

教师如果对学科教育有着一种信仰,那么他肯定会努力把这种信仰、把自己对本学科教学的那份爱传递给学生,并且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研究者,自觉地帮助学生、服务学生,使他们成为掌握知识的主人,而不是一个被动接受教师传输知识的容器。

建立对教育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师感悟

作为女儿,能够孝敬父母,被父母需要,是一种幸福;作为妻子,能够扶持夫君,被丈夫需要,是一种快乐;作为母亲,能够照顾子女,被孩子需要是一种享受;作为教师,能够传播知识,被学生需要,是一种满足。

正是这种被需要的感觉,让我们产生一份责任,让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扮演好生活中每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

——连爱芹 邢艳 载《班主任之友》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他的雇主自己不想再盖房子了,想与自己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虽然很留恋这份报酬,但他该退休了。雇主看到自己的好工人要走感到非常惋惜,便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木匠答应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显而易见的是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木匠完工后,雇主来看房子。他把前门的钥匙交给木匠。“房子归你了,”他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感到很震惊!太丢人了!要是木匠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建房子,他做事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了。

人生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你今天做事的态度和所做的选择,筑成你明天要住的“房子”。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每个人的态度与境界是不相同的。朱永新教授把教师的职业态度分为三种境界。一是仅把教师作为职业,这种教师,把职业视为付出劳动交换薪酬养家糊口的谋生之所。既然是谋生之所,便少不了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二是把教师作为事业,这种教师,把职业视为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他们渴望来自他人尤其是学生的肯定,工作往往会成为他们生活的核心,关系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成就感。三是把教师作为志业,这种教师,把职业视为宗教,为意义之旨归,职业与生命、职业与使命融为一体,对于教师职业的深刻理解和执著信念,会驱使他们通过学生的卓越发展,使自己的生命得以丰富扩充。

普通教师和好教师的主要差别在于普通教师把工作当任务去完成,好教师则把工作当成一种事业、一种境界去追求。一个好教师,一定是心中长存事业心;一个好的教师,一定是一个优秀的责任承担者、勇挑重担的实干者、不甘平庸的追求者和不计得失的奉献者。让生命与使命同行,是教师人生的最高境界!

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其事业。”换句话说,敬业就是敬重自己的事业,专心致力于事业,千方百计将事情做好。真正认识到工作的社会意义基础上的敬业,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这种追求是鼓舞人们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工作的动力之源。敬业精神更多地体现在人们对工作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中。

强烈的责任心对工作和个人成长进步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几年前,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艾尔森对世界100名各个领域中杰出人士做了问卷调查,结果让他十分惊讶——其中61名杰出人士承认,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并不是他们内心最喜欢做的,至少不是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这些杰出人士竟然在自己并非喜欢的领域里取得了那样辉煌的业绩。除了聪颖和勤奋之外,究竟靠的是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艾尔森博士又走访了多位商界英才。其中纽约证券公司的金领苏珊的经历,为他寻找满意的答案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苏珊出身于中国台北的一个音乐世家,她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音乐启蒙教育,非常喜欢音乐,期望自己的一生能够驰骋在音乐的广阔天地,但她阴差阳错地进了大学的工商管理系。一向认真的她,尽管不喜欢这一专业,可还是学得格外刻苦,每学期各科成绩均是优异。毕业时被保送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当时许多学生可望而不可即的MBA。后来,她又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如今已是美国证券业界风云人物的苏珊,在被调查时依然心存遗憾地说:“老实说,至今为止,我仍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如果能够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假如’了,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艾尔森博士直截了当地问她:“既然不喜欢你的专业,为何你学得那么棒?既然不喜欢眼下的工作,为何你又做得那么优秀?”苏珊的眼里闪着自信,十分明确地回答:“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职责,我必须认真对待。”“不管喜欢不喜欢,那都是我自己必须面对的。都是没有理由草草应付,都必须尽心尽力,尽职尽责,那不仅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有责任感可以创造奇迹。”

“热爱是最好的教师”,“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些话已经是耳熟能详的名言。但是,“责任感可以创造奇迹”,却容易被人忽视。从上面讲的故事中,我们应该能够悟出,只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即使在自己并非最喜欢和最理想的工作岗位上,也可以创造出奇迹。

责任心是教师心头的哨岗,是催征的战鼓,是顺帆的劲风。扛起重荷,掮着辛劳,伴着心灵永无休止的自省,使心灵不断地得到净化和升华。责任心是一个好教师最不能缺失的东西。忠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再普通的工作也会因此而变得伟大起来。

全国知名特级教师韩军老师在回顾他的成长经历时,用“埋头攀登不问高”来概括他赋予教育的可贵责任心。他说:

“尽管做教师,本不是我的第一选择,亦非我情愿。像一头笨拙的奶牛,强行‘按’在槽上,吃草,下奶。不认同这个职业,一点也不表明我不敬业,恰恰相反,我同样像一头更踏实的耕牛,不倦劳作;如一架充足了电的机器,不敢休闲。我任劳任怨地为这个职业而努力,为孩子们付出,踏踏实实卖力苦干,心无旁骛,几乎把所有心思都耗在了学习上和学生身上。”

教师敬业首先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教师敬业精神的突出表现是认真执教,体现在教学工作的点点滴滴与每一个细节中,比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用心批改每一次作业,精心组织每一次测试,用心辅导每一个学生……

做有理想梦的教师

教师感悟

作为一项为孩子“打底”的工程,教育天然地需要我们有一种虔诚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格的精神。我们首先能做到的,就是留守心中那盏信念的灯,成为一个有追求的理想主义者。

——魏星 载《教师之友》

有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贞观年间,在长安的一间磨坊里,住着一匹马和一头驴,它们彼此是好朋友,马外出拉货,驴在磨坊推磨。贞观三年,玄奘法师选定这匹马一起去西天取经。17年后,跟随唐僧取经的白龙马驮着佛经与法师回到了长安,风光无限的马回到磨坊会见他的朋友。老马兴致勃勃地向拉磨驴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它与玄奘共同走过了浩瀚无边的沙漠,爬越了耸入云端的山岭,穿越了终年积雪的冰川,爬过了传说中的火焰山。驴听了极为惊异,叹道:“你有那么多丰富的见闻啊!那么遥远的路我想都不敢想。”老马说:“其实这些年我们走过的距离是相等的,只是我本着一个更为远大的目标前进,你却将自己困在这狭窄的磨盘前重复地转圈。”

故事发人深省。我们队伍中是否也有“拉磨驴”式的教师呢?或者我们自己是否也曾经或现在仍然有“拉磨驴”的嫌疑呢?实话实说,我们中绝大部分老师并没有明晰的职业理想,缺乏对自我专业发展的规划,每天沉溺于琐碎繁杂的日常教学事务与班级管理工作,把自己深藏于教材、备课本与学生作业本之中,终日忙忙碌碌,却始终没有时间或没有意识去想“我是谁”,弄不清楚“我在哪里”,“我应该朝哪个方向走、怎么走”。或只是从基本觉悟出发,认为应该勤勤恳恳工作;或习惯性地按指令办事,学校领导安排我做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或习惯性地凭经验工作,昨天怎么做今天就怎么做;或唯权威是从,权威说什么就是什么、社会上流行什么就跟紧什么。没有成长规划,没有理想目标,每天重复着“埋头拉磨”的辛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极易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丧失工作的原动力与内驱力,丧失教师的自我意识,消磨工作的锐气与激情,坠入“职业倦怠”中,沦落为一头精神贫瘠、没有故事、没有阅历、更没有理想的只会重复的“拉磨驴”。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职业未来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它蕴涵着思想,蕴涵着价值,蕴涵着动力,蕴涵着自我期待与憧憬,是人们心中的罗盘,是人们实现职业愿景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推动人生进步的动力。

教育的理想不会让你一日暴富或一夜成名,但是它会在长年累月的坚持中不断升华你的精神,提升你的价值。从许多名优教师的成长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唯有怀抱着教育的理想,才能收获理想的教育;唯有充满着教育理想的教师,才能最终成就为理想的教师。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们的心底就应该抛弃各种杂念,一心一意地去追求做一个好老师——热情而不轻狂,严谨而不刻板,随和而不迁就,深厚而不高慢,自尊而不孤傲……

人生因有理想而精彩,职业因有目标而生辉。一个人的职业理想能否实现,关键取决于能否理性地规划其职业生涯。

那么,教师应该怎么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呢?

第一,理性地认识自我,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锚”。我们不妨进行一下自我画像:(1)背景描述:我的优势、专长、爱好、个性特征、现实起点各是什么?(2)专业描述:我是一个怎样的教师?(3)专业动机:我从事教师职业的动机是什么?(4)专业心态:自身工作境况的满意度怎样?(5)专业前景:专业生涯与未来发展的期望如何?结合描述结果和已取得的成绩,想想下一步怎么走,往哪走。也即思考“我”将是什么样,自己的落脚点在哪里。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和符合自己条件的发展方向。教师“职业锚”可以分为三类:业务型职业锚(教学型、教研型、辅导型、教育型)、管理型职业锚、综合型职业锚。

第二,进行教师专业精神形象设计。教师专业精神形象的核心是教师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教师的职业规划要回答自己将要确立以及如何确立自己认为可以确认并为之孜孜以求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职业规划不仅仅要设想自己要达成哪些目标,获得什么职称、什么荣誉称号,更应该澄清自己的教育理念与信仰。理念的规划,决定着一个教师的专业气质与专业品位,也决定着一个教师发展的宽度与高度。

第三,进行教师专业生存方式设计。教师专业生存方式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或教育教学场景中的活动方式。教师在做规划时要回答将要形成以及如何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与个性。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认为,教师理想的生存方式有三种:研究型存在,即符合研究型教师的要求;学习型存在,即符合“教师即终身学习者”的要求;合作型存在,即符合“教师即伙伴”的要求。

第四,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设计。包括年度目标、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

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中小学教师,要说不想当好教师、名优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应该有自己最基本的专业追求与梦想。

当然,每位教师的起点不同,环境不同,成长的速度与高度也不相同,但只要心中有理想,眼中有目标,长有规划,短有安排,保持读书和教研的激情,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勤于总结,就一定能宁静致远,不断超越,走向卓越。

留住心中那盏信念的灯

教师感悟

一个人灵魂深处的东西,诸如公平正义、诚实信用、民族精神等人类文明的美好,都是在教师的影响下实现着传承和构建。教师这个职业,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和信念,不论你是有意还是无意。因此,教师追求自己的信念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张卓玉 载《德育报》

做一个有坚定教育信念的教师,首先要明白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的价值,对教学怀有敬畏之心。教学永远是一个教师安身立命之根本,课堂是师生智慧生长、精神发育的生命舞台。每一个45分钟都是师生生命的构成,当每一节课结束时,这45分钟就永远定格在生命的记忆之中,成为我们生命一个不可抹去的驿站。学生也许会因为你的存在,感到这45分钟是最充实的,最有意义的,也许会因为你的存在而使学生感到沮丧,感到无聊。一个教师要真正教好书,首先要修炼对教学的敬畏之心,对每一节课以尊重生命的情感去对待,去展开,这是我们向好教师迈出的第一步。

敬畏应该首先缘于对教育崇高和神圣的认同。普法战争结束后,德国元帅毛奇有句名言:“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这句话足以让我们看到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教育的崇高和神圣。然而,教育之崇高和神圣还不仅限于此。对于被教育者而言,教育能使其成为真正的人;对于教育者而言,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能感到使人成为真正的人的精神体验,这种体验应该能使教师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教师真正敲开学生灵魂大门的时候,其崇高与神圣感即在其中了。另外,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自己或许能找到心灵归宿。只有把自己的灵魂大门向教育敞开时,教师才可能开启学生灵魂之门和智慧之门。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自己的灵魂也不断得到升华。这又是何等的崇高和神圣!然而,当教师为职称而折腰时,当教师为房为车而逐利时,当教师的爱心不再给予学生时,教育的崇高和神圣不仅荡然无存,甚至连教师自己也斯文尽失了。如果教师对教育有一分敬畏感,自然会有神圣的责任感。教育者应该把教育学生看成培育生命一般,教育的过程甚至是对生命的礼赞;教师若对教育有一分敬畏感,则会把教育的过程也视为自己灵魂超越的过程;对教育的敬畏感还能使教师真正地“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看成教育的主体,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做一个有坚定教育信念的教师,要敢于向自己的教育人生宣誓。教师的职业誓言,是教师从事职业工作的准则,更是好教师对教育的庄严承诺。教师的职业誓言承载着教师教育行为的准则与规范,承载着教师对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责任与使命、真诚与情趣。

我们不妨来看看美国教师教育联合会的教师誓言:

我在此宣誓,我将把我的一生贡献给教育事业。我将履行作为教育者的全部义务,不断改善这一公共福利事业,增进人类的理解和能力,并向一切为教育和学习作出努力的作为和人表示敬意。我将这些义务当作我自己的事业,并时刻准备着、责无旁贷地鼓励我的同事们做到这一点。

我将时刻注意到我的责任——通过严格的对知识的追求来提高学生的智力。即使非常辛苦,即使受到放弃这一责任的外界的诱惑,即使遇到失败等等障碍而使更加困难,我也将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一许诺。我还将坚持不懈地维护这一信念——鼓励并尊重终身学习和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

我将抱定宗旨,履行教师义务。志远行近,博文约礼,砥砺德行,为人师表。以高尚人格感化学生,以博爱之心对待学生,以博学之才服务学生,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们既然已经选择了教育,便决心勇往直前,用现代的理念武装自己,用自己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甘愿为学生奉献我们的一切!

我们将永存从教之心,以弘扬传播真善美为己任,高扬理想的风帆,让自己的价值体现在学生们沉甸甸的收获里,让我们的成就熔铸在学生们人生的辉煌中!

【智慧心语】

建基于信仰的教育

肖川

作为工作多年的大学教师,从世俗的眼光来看,我不仅衣食无忧,甚至可以说生活几近完美。但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惶惑,一种挥之不去的怅惘,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感受日益强烈。每当夜深人静,流放于尘世之间的自我回到家中的时刻,就会有一个问题悄悄地爬上心头:人为什么活着?我相信,那些摆脱了生存危机而又关注自我内心生活的人都会有同样的困惑,会遭遇同样的拷问。

可在今天这样一个真诚逃亡和良知隐逸的时代,一个由效益(率)、功能、技术、模式、经济原则所支配的社会,以从容的心态谈谈无限与永恒、谈谈信仰与孤独、谈谈神秘与本体、谈谈灵魂安顿与终极关怀,这些看起来不染嚣尘的形而上概念,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是难以追怀的往事与神话了。生命最本真的问题被膨胀的物欲所遮蔽。

因而在今天,我们思考教育问题,如果没有一种使命感,一种深沉的痛楚和战栗的恐惧,如果不能渲染一种民间思想和自由知识分子的操守,我们的思想就必定是苍白和无力的,就不可能有感召力和感染力;这种痛楚和恐惧,就源于我们对于日渐消逝的人的焦虑,源于对物欲与技术统治下人的呻吟的谛听与同情,源于我们对于灵魂安顿与终极关怀的诉求;而这种操守是只能建立在我们的信仰之上的。

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我们都是莫名其妙地生与无可奈何地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自己主动要求出生的,但既然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我们就必须严肃地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究竟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灵魂的问题,它不可能依靠理性和逻辑来求得确解,而只能诉诸于信仰。

教育的最高境界当是灵魂的感召。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与信仰有着内在的关联,甚至可以说,信仰是真正教育的天然要素。因为,真正的教育不仅有着现实的关怀,还会有着终极的关怀。而终极关怀只能用信仰来承载。因为人之为人就在于人是一种精神的存在,生命的存在唯有灵魂,作为精神存在的最核心的要素就在于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领悟。领悟来源于启示,来源于仰望。

没有信仰就没有灵魂,而没有灵魂,一切都将成为没有结局的开始,成为权宜之计,成为得过且过、苟且偷生;没有灵魂,所谓的道德就会沦落为一种伎俩,一种逃避责罚和获取奖赏的伎俩。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可见到那些在藐视道德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不道德的动机、将道德作为敲门砖以最大可能地捞取好处的伪君子,这就是因为缺乏信仰所致。

在中国文化的设计中,人们关注的中心问题是“人应该怎样活着”——如何在一个由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对等关系(而不是平等关系)所构成的社会中尽自己的本分:怎样做到君敬臣忠、父慈子孝、夫和妇顺、兄友弟恭、朋谊友信。而对于比“人应该怎样活着”更高的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缺乏丰富的、富于深度的思考,因而中国的伦理道德都带有功利的色彩,并不可避免地沦落为一种处世伎俩。

教育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信仰与哲学的问题。信仰问题首先是一个文化问题,其次才是一个人生的问题。对世界和人生的某种最高真理的寻求乃是灵魂的需要。

如果一个文化中缺乏对于灵魂安顿的设计,存在于这个文化中的个体,要么麻木不仁、浑浑噩噩,要么唯利是图、巧取豪夺,要么苦苦探寻、无所适从。在我们的文化建设中,着眼于信仰,是何等必要。文化、信仰、教育,三位一体,才能构成一个完整人的成全的精神生态。所谓信仰就是我们的生命支点、生命之根赖以驻扎的土壤,没有信仰生命就会遭遇难以承受之轻,就只能有类似于动物本能的生存,而不会有真正人的生活,更不会有生命价值的弘扬与实现。

建基于信仰的教育必定有着这样四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必须守护的核心价值、使命感、终极关怀和仪式境界。而反思一下我们今天的教育,充其量只能算是宣传加规训,它的确可以塑造某一种满足一定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难以成全立于天地之间大写的人。

建基于信仰的教育是一种源于内心的召唤,这种召唤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温柔的冲撞;它使得内在于教育情境的每一个人都会无比真诚地谛听来自生命最本真的悸动和低语,教育过程真正成为一个没有耳提面命的疲惫、温暖而百感交集的精神之旅,在日渐清晰的人生目的的探寻中,心灵变得纯净、充实、澄明和温润。

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

——苏霍姆林斯基(俄罗斯)

同类推荐
  •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一些大事,从年初的冰雪灾害,到拉萨“3·14”事件,奥运圣火传递,到“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世界各国甚为关注,也引起世界传媒广泛而强烈的复杂反应。从众多而繁杂的媒体声音中,我国民众识别了友好、善意的朋友,也看到了西方仇华、反华舆论的猖獗;识别了西方某些媒体虚假报道后面的反华心态,看到了我国面临的外部舆论形势的严峻,领悟到媒介教育的刻不容缓。
  • 新型合成毒品滥用实证调查与治理对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新型合成毒品滥用实证调查与治理对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以云南省新型合成毒品滥用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学的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个案深度访谈为辅,兼以参与式观察及座谈等多种方法,结合基层实战经验,对云南省新型合成毒品滥用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滥用人群特点及发现方法等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治理对策。
  • 经典导读与案例精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学读本

    经典导读与案例精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学读本

    本书是对目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行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四门课程的一本补充性教材,主要内容包括与四门课程相关性较强的经典著作的研读与历史现实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分析。
  • 尊重儿童权利·译言古登堡计划

    尊重儿童权利·译言古登堡计划

    科扎克以人的基本权利作为论据,认为:“世上没有小孩,他们都是人”,并且呼吁人们尊重儿童的每一天,尊重儿童的无知和认知世界的努力,尊重他们的失败和泪水,以及他们的财物和物质需求。孩子有权保持他原本的样子。雅努什·科扎克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引发我们对于科扎克三个理念的思索——儿童的尊严、权利以及其公民地位。“老医生”希望孩子能够被客观公正地对待。他认为,我们要和孩子沟通交流,聆听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而最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时间。在雅努什·科扎克年里,让我们认真思考,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让他们拥有快乐的童年,成长为富有创造力、幸福的人。
  •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的创办旨在为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学者提供学术讨论的平台,倡导具有科学性和创新价值的传播研究,彰显网络传播研究对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促进传播学者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国网络传播研究》鼓励以经验性方法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基本问题,倡导多学科、全球化视野的传播学术研究,亦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相关科学认知。本书是2010年第4辑。
热门推荐
  • 圣王执事

    圣王执事

    拾荒贾剑横遭变故,被关影院只得退学;学院天才自毁体系,心服口服拜师贾剑;狩猎团长夜遇贾剑,作茧自缚自挂枝头;强势少女深夜追凶,遭遇贾剑钱财被夺;怪象频出的背后不是道德的沦丧,一切要从贾剑和他的三轮车翻进绿化带说起……
  • 心理奇境

    心理奇境

    屠格涅夫说:“人的心灵是一座幽暗的森林。”本书的这些小故事,带领您走进神奇的心灵小径,让您轻松认识种种心理现象,从这些哲思般的故事中得到精彩且经典的启示,跟着本书的内容走进您的内心深处,让您更清晰地认识自己。请在一个个故事中涤荡您的心灵,保持心理的健康,发掘内心的潜能,为成功做好充分的准备。
  • 恶魔贩卖机

    恶魔贩卖机

    心之魔眼的心灵感知……苍骱(jie)骨魔的骨殖魔铠……炽焰炎魔的不竭红莲……赵宏手握恶魔贩卖机,无数恶魔融于己身……我才是最终的魔!
  • 新世界:求生之路

    新世界:求生之路

    在未来的新世界,一款真实的游戏悄然问世……财富、权利、力量……等等你想要的,在这游戏异世都能将之追求。活在游戏中的网瘾少年,为寻求自己的生存之道,在这异世展开了一场不一样的冒险。
  • 荒神令

    荒神令

    这个大陆上,没有强者,没有弱者,只有超越强者的!欢迎来到!荒神大陆!
  • 风起千丝暮

    风起千丝暮

    【1v1】男主强大,女主娇软(不喜慎入)据说白翊尊上是仙界出了名的冷神仙千羽泠撅嘴看着撸起袖子做菜的白翊尊上……恐怕大家对白翊尊上有什么误解“尊上,你吃过翡翠彩蔬卷吗?”“没有。”“那你吃过百合如意糕吗?”“没有。”“那你吃过什么?”“兔子。”超级像兔子的千羽泠(?;︵;`)
  • 终极奶爸在都市

    终极奶爸在都市

    五年前,叶青风因为跟前女友分手,酗酒之下邂逅了一名刚出道小歌星。小歌星是大家族的子嗣,大家族震怒,陷害叶青风,致其身穿异界。地球五年,异界千年,千年(五年)后。他带着强悍的本领,回来了。当初的小歌星已然成为了大明星,还给他生了个女儿……
  • Urban Sketches

    Urban Sketch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转生的精灵

    转生的精灵

    又双叒叕有人穿越了,又双叒叕他喵的是综漫穿越的小说,无力吐槽的世界,以及被强迫的主角
  •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蔡康永说: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是一本人生成长路上的指导书,它纠正了你的安于现状,让你勇往直前;它重塑了你的犹豫不决,教你披荆斩棘。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这个世界永远都在改变,也许明天的社会,不再是你我熟悉的生存法则,如果我们继续固步自封,仍然用原来的知识和经验,去适应全新的竞争格局,那会死得很难看。我们能做的,就是去适应这种变化,以变应变,用全新的自己,去拥抱不确定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