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78300000001

第1章 毛泽东的日常生活

“嗬,你成了你家的大秀才了!可秀才就不止认五六百字哟。恐怕至少要认五六千字才行呀!”

主席打趣地说:“鼻孔换眼睛,何须骑马乘车咧!父母给了我们两条腿,不能让他失业呗!”

主席轻言细语地问:“你们总想我一个人吃饱,吃好,长个大胖子,一拳就能打败日本鬼子,是吗?”

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抗日战争全面开始。组织上为了照顾毛主席的身体,特意从中央警卫大队遴派一名战士,去主席身边做内务警卫。这任务交给了出生在四川大巴山区的李长培。李长培听到这一消息后,高兴得一夜醒来3次。战友们都非常羡慕,欢送会上,大伙千叮咛,万嘱咐:“到了主席身边,一定要特别经心,要时刻注意主席的安全和健康啊。”冬月11日那天,当东方微微露白,大地才睁开惺忪睡眼的时候,李长培就换上干干净净的军装,挎上背包,跟随保卫局的孙科长,高高兴兴地朝毛主席的住地走去。

那时候,毛主席已从保安迁入延安西山脚下的窑洞里,窑洞被土围子围着。从外观看,像个院子,院的北面并排四孔窑洞,主席住西边一孔,警卫班住东边。中间一孔通道,则是主席的会客室。主席的内务班长叫王能坤,江西瑞金人,他一直跟随毛主席长征到延安。班长见这位四川小个子来到,便热情地拉着他朝宿舍走去。快到主席的门口,班长低声地说:“脚步放轻点,主席还没起床。”李长培诧异地问:“主席怎么?”班长拍拍他的肩膀说:“没什么,主席有个习惯,一般是白天休息,晚上办公。”

午饭后,李长培急不可耐地问:“班长,主席可能起床了!”于是,王能坤又领着他去见毛主席。一进屋,毛主席却不见了。一问门卫,才知主席已去隔壁罗瑞卿局长(保卫局局长兼抗大副校长)那里了。

趁此机会,李长培就跟着班长在主席的卧室和办公地方仔细地看了一番。他没想到主席的住处,竟是这样简陋。这窑洞和警卫班住的宽窄一样,不同的是窑洞正中放有一张四方桌和几条木凳,一张陈旧的办公桌上,摆满了文件和厚部头书籍,当中放着一个盛满墨汁的大砚池,一张光溜溜的旧木椅子,放在办公桌前。主席的睡铺,也同样是一张木板子硬床,床上铺着一条灰色的旧军毯,盖的是一床很薄的棉被。床头挂件打着补丁的单衣。李长培边给主席叠被子,边捏了捏棉絮,发现有的地方已脱了棉花。这时,班长悄悄地对新来的战友说:“老表,这床被子,还是从井冈山带来的咧!”李长培一听,不禁感慨地问:“这能御寒吗?”他原以为,身为人民的领袖,毛主席在生活上,无论穿的住的睡的总该要舒服一点吧。然而,眼前的一切告诉他,毛主席与普通士兵一样。此时此刻,李长培赞叹:主席呀,主席!你也是一个普通战士呀!

下午4时许,王能坤再次领着李长培去见主席。恰好,主席刚从罗瑞卿局长家回来,坐在那只硬木椅上,敞开他那件补丁的灰色棉军装,挺直腰板正目不转睛地批阅文件。只是偶然间用左手按摩一下那又黑又浓的头发。李长培第一次见到主席,心里怦怦直跳,他拘谨地站在门口,盯着主席那宽阔的背影,不知如何是好。

“主席!保卫局给你介绍的警卫员同志,现在来了!”

“嗯,好!”主席听到班长的介绍,忙放下手中的笔,合拢文件,转过身来,点头微笑,指着椅子说:“坐吧,李长培同志!”

李长培大吃一惊:我还没见过主席,可主席连我的名字都叫得出来了。他连忙将双脚并拢,右手齐额向主席行了个军礼,并问候一声:“主席,您好啊……”

“好!好!好!连队的同志都好吗?”

“都很好!都想去前方杀鬼子!”

这时,毛主席一边点烟,一边笑眯眯地说:“快坐下!你眼睛怎么红润润的呢?”

李长培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只是傻笑着。班长一旁急忙插话:“他初次见到主席,心里很激动。同时,看到主席的被子太单薄,心里难受……”

“哈哈”主席爽朗一笑,“加上我这套棉衣,不就顶两床被子了吗?这比在雪山草地过夜强得多咧!”接着,主席问李长培:“听口音,你家离朱总司令的家乡不远吧?”

李长培随即站起,又是一个军礼:“报告主席:我家住四川省巴中县江口场土地垭(今平昌县土兴乡),离朱总司令的家乡90华里。”

主席转过身子,摆头含笑:“嗯,随便一点嘛,你们四川爱说‘摆龙门阵’,我们不也是在‘摆龙门阵’吗?何须讲形式,呼报告咧,快坐下吧!”主席又将椅子靠拢和李长培面对面地摆谈。

“这么说,你跟朱总司令是小老乡啰,你这位小老乡多大的年纪啦?”

“刚满18岁。”

“哦,18周岁了。常言道:三岁黄牛十八汉,你就堪称一条好汉了!哈哈……”两位警卫员也一齐跟着笑了起来。主席又问起李长培家中几口人,是否有田地房屋,上过几年学……

李长培告诉主席,他全家6口人,一亩薄地,两间草房,6岁时娘就死了,靠父亲打长工为生。祖宗三代都没有上过学堂,只有他参加红军后才认识五六百字。

“嗬,你成了你家的大秀才了!可秀才就不止认五六百字哟。恐怕至少要认五六千字才行呀!”

“主席!正因为我文化水平低,就怕干不好这项工作。”

“嗯,红军是所大学校,只要你肯学,不需怕这怕那的!”

这时,主席又取出一支烟,李长培顺手划燃一根火柴,给主席点燃。主席又问:“你参军后打过多少次仗?负过伤没有?”

李长培犹豫一阵后,腼腆地说:“打仗的次数记不清了,只记得负过7次伤,其中4次是在红四方面军回师南下川康途中负的。”

主席听到李长培提到张国焘坚持南下的事,面色一沉,继而略露微笑地说:“道路总是曲折的嘛!革命必然要流血牺牲的呀!”

“主席,为着今后少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大家都希望你保重身体!”

主席和这位新来的警卫战士亲切而诚挚的交谈结束了。最后,主席站起身来,目光转向王能坤:“你是班长,他是新来的同志,今后要多多帮助他!”

“是!”两人满怀兴奋和喜悦的心情走出了主席的窑洞,主席的一席家常话,像清风一样早把李长培紧张、拘谨的心情吹得干干净净。这时,他的心中是那样舒坦、轻松。

为了指导全国军民抗战,1938年春,毛主席忙着写《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两本书。当时,警卫员们都不知道主席写的是什么,只看到主席日夜不停地写呀,写呀。实在写得太困了。就搁下笔,搓搓手,揉揉前额,叫警卫员给他打盆水洗洗脸,清醒清醒,或者用手捶捶腰,踢踢腿,到院子里转一转。要不然就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养一会儿神……写到最紧张的阶段,主席一连八九个晚上没睡过觉。就这样,主席持续写了两三个月时间,只见他发须渐渐增长,食量减少,那修长的身子显得十分清瘦。大伙都为主席担心,特别想到当时主席肺部不太健康,生怕他累病了。

一天,正好是李长培值班。后勤科科长(叶子龙)和警卫班王班长,事先提醒李长培:“你要特别留神,今晚主席再不休息,就是6个昼夜了!”李长培一听,满口答应:“你们放心,我保证今晚劝主席休息!”

天黑了,李长培照例走进主席房间,点燃两支蜡烛,插在两边。碰巧,这时主席咳了两声,趁此机会,李长培故作认真地说:“主席,今晚只剩下这两支蜡烛了,您照完就休息吧!”

话没落音,主席的面孔突然变得十分严肃:“那可不行咧,快叫给养科多准备一点。没钱吗?我这里有。”边说边掏出一把钱,又一口吹熄右边的一支烛。此时,李长培急了,连忙划燃火柴点燃那支烛,又顺手掏出藏在包里的一把蜡烛。边给主席看边说:“主席,您的双眼已布满红丝,大家都希望您早点休息!”

“啊,跟我撒谎可不行咧。事完之后,我一定好好休息!”

半夜光景,该是主席夜餐的时候了。李长培把热腾腾的饭菜端去,又一次恳切地说:“主席,该吃饭了,吃了睡会儿吧!”

“好,你先睡吧!这一节写完了我就睡。”主席说着,手中的笔,仍像战马在万里疆场驰骋,而李长培只好焦急地站在一边。

大概主席发现警卫员还站在那里,便扭过头,微笑着说:“好吧,我一会儿就睡。”

李长培不好再往下说了,便退了出去,轻轻地关上门……

过了约半个时辰,李长培估计主席已吃过饭了,便去收拾碗筷。谁知他推开门一看,主席还在聚精会神地写,桌上的饭菜早就没热气了。这真叫李长培失望,他把饭菜端回厨房蒸热后,又一次请求主席:“这下快吃吧,不然又会凉了!”

“嗬,我还没有吃饭?”毛主席看了看桌上的饭菜,又朝窗外望了望那宁静的夜空,对李长培说:“好,吃就吃吧!”刚刚吃了一半,主席好像突然又想起了什么,搁下饭碗,依然低头写起来。李长培还能说什么呢?他折身退出窑洞,默默地望着主席窗前那辉映夜空的明灯,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脱稿后,毛主席接着又写《论持久战》。

又轮到李长培值夜班了。这天晚上骤然降温,西北风刮得窗纸和屋外树枝“哗哗”直响。李长培怕主席冷,把炭火生得旺旺的,搁在主席脚边。一个多小时后,他又给主席加了木炭,换了蜡烛,直到12点过,李长培才将周师傅用炒干菜包的小笼包子给主席端去。

一进屋,忽然闻到一股烧破布的臭味,李长培忙把一盘包子放在主席面前,弯身一看,主席的棉鞋帮和棉裤边都冒烟了。他连忙一把捏熄裤脚边的火。主席这才一边脱鞋一边说:“这是怎么搞的?唉!棉鞋又烧了一个窟窿,太可惜啦!”

“烧了鞋是小事,该没有烧伤脚吧?”李长培边说边找只单鞋让主席穿上。果然,炭火烧痛了主席的脚趾。主席用手紧紧捏住脚趾,索性又伸到炭火上烤。李长培吓了一跳,主席却笑着说:“这就叫以毒攻毒咧!”李长培也笑着说:“你看连火神爷都在劝主席休息啦!”

“好,我吃罢饭休息吧!”主席说着,顺手递给李长培一个包子。李长培不肯要,说是早已吃过了。主席生气地说:“年轻人,多吃一点儿,怕什么的?”李长培只好接过包子,退出门外。

过一会儿,李长培进屋收碗筷,见主席拿起那只破棉鞋,喃喃自语:“太对不起老乡,又要难为他们帮我补啊!”

李长培不禁发笑,说:“主席啊,你这双棉鞋已穿了3个冬春,补都补了3次早就该换啦。连那补鞋的大娘都埋怨咱们主席干啥这样节省,衣服鞋袜补了又补,一个人能省出多少呢?”

主席点燃了香烟,斜靠在椅子上,笑着问:“那你怎么回答她呢?”

李长培说:“我说大娘,咱们毛主席常讲,要想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不节省不行呀!一人节约一个铜板,全国就可节约4万万5千万个呀……”

主席点了点头,笑眯眯地说:“对,要多给群众宣传节约的意义,而我们共产党员,八路军战士更要带头节约,才能减轻群众的负担。”

在延安时,毛主席常找林伯渠、吴玉章等几位老同志商谈工作。但是,这几位老同志又不与主席住在一起,每次要商谈什么事,主席都是亲自登门拜访。

1938年冬的一个晚上,刚吃过晚饭,主席兴致勃勃地叫喊:“王能坤,李长培,走,我们去看看林老的新居吧!”

“主席,天色已晚,又在刮风,是骑马乘车还是改日……”没等警卫员说完,主席打趣地说:“鼻孔换眼睛,何须骑马乘车咧!父母给了我们两条腿,不能让他失业呗!”

于是,几名警卫员只好跟着主席上路。

当时,林伯渠同志是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边区政府刚搬进延安城南西山上新挖的一排窑洞。地方很偏僻,窑洞前山脚下尽是乱坟堆,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路可以通上山的窑洞。当天夜里,寒风刺骨,漆黑一团,几个人只带了一只光亮微弱的手电筒。主席和警卫员们高一脚低一脚地走着。刚走到西山脚下,突然听到“哇……哇”地几声怪叫,一个什么东西“噗”地从李长培身边窜过,他禁不住打了个寒战,惊慌地朝前跑了几步。这时,主席回过头来,“呵呵”地笑出了声:“你们怕鬼啦。”主席一步退到大家后边,接过手电筒说:“有人传说这里出鬼,今晚我倒想看看鬼像什么样子!”大家顺着主席的手电光望去,只见一只野兔惊断了魂似的,一溜烟地朝坟堆草丛里钻。主席跟踪追去,差点儿一脚踩到了。主席转身走近大家跟前,又风趣地说:“太可惜了,今晚我们差点儿吃到鬼肉咧!”大家这才松了口气。一路上说说笑笑,穿过坟堆,又走过一条荒无人烟的山沟,东拐西转,沿着那条小路,到了边区政府。

林老听说主席来了,赶忙提着马灯走来迎接:“哎呀!主席同志,咋不事先打个招呼呢?黑天半夜的多辛苦您啦!”

毛主席一把紧紧握住林伯渠同志的手,诙谐地说:“林老,今晚我们差点儿捉条鬼来慰劳你咧!哈哈……”

当晚,毛主席和林伯渠同志一直谈到后半夜两点多钟……

生活上,毛主席同普通士兵一样,毫无特殊。李长培见主席一日三餐,老是干菜下小米饭,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难过,且又好生奇怪。一天,李长培气冲冲地跑进厨房指责周师傅:“你为啥不给主席做点可口的东西吃呢?老是小米加干菜汤。”嗬,这下可把那位川北矮胖子周师傅惹火了,他双眼一瞪,大声武气地说:“难道只有你小子才疼我们毛主席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说摘点好东西去,你能保证主席吃下肚吗……”

“我保证,保证主席能痛痛快快地吃下去。”李长培满有把握地回答。

周师傅顺手掏出一把钱,甩在李长培面前,说:“好,你逞能,就请你马上买只鸡回来吧!”李长培跑了10多里路,好不容易才从城南外吴大妈家里买了只母鸡。正准备烧水杀鸡时,主席的另一名警卫员贺清华闯进厨房来,劈头一句:“是谁买的鸡?准会挨批评的。”

“照价买鸡,谁敢批评!”李长培拍了一掌胸膛,理直气壮地质问贺清华。

贺清华亮开嗓子说:“你小子莫倔,你刚来不了解情况。主席住保安时,一家人挤在一个破旧的窑洞里,没有厨房,更没有炊事员,只在窑洞外面搭起3块石头支口锅,我们4个警卫员凑合着轮流给主席烧水、做饭,每餐只许一菜一汤,外加一小碟辣椒,多一个菜也不要。后来,他身体消瘦了,我才托老乡去外地买回两只鸡给主席吃。可主席先查问我付老乡多少钱,又要我去请来周副主席和同院住的所有首长,满满坐了一席,他才喊请。事后,主席严厉地批评我:‘下次不许再买了。大家的生活都很艰苦嘛,我应该和大家一样。’”

正说之间,没料那只鸡生了个蛋,“咯咯咯咯”地叫开了。

没有想到惊动了主席,他快步走过来问道:“哪来的鸡叫咧?”

“主席!刚从老乡那里买来的。”李长培爽快地回答。

“快提来我看看。”主席双手接过鸡一看说:“这是只生蛋子鸡,才生了蛋是吧?”

“是,生个绿色的蛋,今天我可碰好运了。”李长培满脸堆笑地说。

主席眉毛一竖,说:“哼,你倒逢上好运,可人家倒了霉。快把蛋和鸡都还给那位老乡。”

“主席……”

“别多说了,快去吧。”主席回过头来,又十分严肃地说:“这是帮老乡挣油盐钱的好帮手。你怎么能如此狠心,买来杀了吃肉呢?”说完,主席扬长而去。

这时,李长培一手抱住那只母鸡,一手握着那只绿色蛋,呆呆地站在那里。

周师傅与贺清华“扑哧”地笑了说:“还不赶快给大妈送去,赔个不是!”

如果说母鸡是为老乡挣油盐钱的好帮手,主席不忍心吃。火腿肉呢,是周副主席从重庆捎来的,主席也硬是不吃。

那是1939年春节前夕,周恩来副主席从重庆给毛主席捎来百来斤四川火腿肉。老周师傅赶快蒸了一碗,满怀心喜地给主席送去。主席用饭时,发现多了一盘火腿肉,便要李长培叫来周师傅,问是怎么回事。

“主席,这是周副主席特意从重庆给你捎来的呀!”老周站在一旁笑嘻嘻地回答。

“嗬,周副主席事先给你老周同志打了电话的呀,只许毛泽东吃,不准其他人尝?”主席将火腿肉推到一边,叫老周端走。

老周着急地说:“主席,还有呢,您先尝一点我们四川的火腿肉,多香哇!”

这时,主席轻言细语地问:“你们总想我一个人吃饱,吃好,长个大胖子,一拳就能打败日本鬼子,是吗?”

这话把老周问住了,不知如何对答。

主席拿起筷子,老周一笑,满以为主席开通了,连忙将那盘火腿肉推到主席面前。不料主席又问:“你在川陕苏区参加过打土豪没有?”

“参加过!”

“是大伙儿齐心协力打垮土豪的,还是你老周单枪匹马打垮的呢?”

“主席,那当然是大伙儿齐心协力打垮的呀!”老周顺口答出。

“那打土豪时,收来的火腿肉是大家分着吃呢,还是一个人享受呢?”主席两眼炯炯有神地望着老周。

老周一手捏揉围裙,一手摸摸后颈窝,一股热流冲向面颊和脑门儿,烧乎乎的。他只好端走那碗火腿肉退了出来,半噘着嘴嘟哝着:“又不是什么特别名贵的菜,先吃一点都不行,我看拖垮了身子咋办?”

主席看出老周脸上露出的不满情绪,饭后又叫李长培去喊来周师傅。老周一跨进门,主席就递给他一支烟,叫他坐下。然后,主席饱含热情地说:“老周同志,我很感谢你,你做的饭菜,我每顿都吃得很香,这就不必再给我搞特殊了。我领了你的一番心意,好吗?”

“好,主席。只是您工作繁重,身子……”

主席打断老周的话:“我们都不要忘记,大家在长征中吃的是草根树皮,喝的是雪水。我请你快去告诉给养科,将这批火腿分给伤病员,以后我再叫周副主席想法子搞点回来,再分给中央和前方的领导同志们都尝尝你们四川的火腿肉。”

老周听后,“唰”地一个军礼,高高兴兴地朝给养科跑去。

从此以后,事务员、警卫员再也不敢给主席搞点什么特殊了。

无论怎么繁忙,毛主席总爱到警卫班战士的窑洞里去看看,坐坐,像严慈的老师关心自己的学生一样,问长问短。比如,读书看报没有?这两天政治课讲的什么?有没有不懂的地方?等等。只要警卫员们一提出什么问题,主席马上就给他们耐心地讲解。

仲夏的一个傍晚,李长培坐在院子里一棵小柳树下的石头上,手里捧着主席给他的那本《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正埋头读着,疙疙瘩瘩地念得满头大汗。不知不觉,主席来到了他的身边,亲切地问:“你读的什么哇?”

李长培赶紧站起来回答:“是主席您写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你能读懂吗?”

“别人朗读起来听得乐滋滋的,可自己一读,不是有的字认不得,便是有的句子的意思不懂!”

“那你指给我看看!”

这下把李长培难住了,实在不好直说出口,他只是指着自己用铅笔打了符号的地方,羞愧地说:“画圈圈和打杠杠的都认不得,也讲不来。”话一出口,李长培心里又很后悔,因为一页中,圈圈和杠杠勾得太多了,都要靠主席讲,这得耽误他多少时间啊!

可主席一点不在意,他把魁梧的身子靠近李长培,从第一章开始,不快不慢,一字一句地讲了起来。由于李长培心情紧张,一遍讲完,主席问他,他还是稀里糊涂的,什么也回答不上来。主席却说:“一遍听不懂不要紧,我再给你讲一遍吧!”于是,主席又给他讲起来,他一边做手势,一边打着有趣易懂的比喻。比如说,“之”字像把犁头,从一数到一百年为一“世纪”,步兵的工事是“盾”,枪弹是“矛”,等等。每讲一阵子,主席又停下来,问李长培听懂了没有,圈了的字认得了吗……

李长培连连点头,说:“这回全听懂了,也认得了。”

“那明日有空再继续讲第二章、第三章吧!最好你还是先预习一下,有认不得的字,照例画个圈圈来问我这个老师吧!”

的确,李长培等警卫员经常画着圈圈去请教这位老师,而这位老师也总是耐心地给他们讲解、教诲。应该说,他们有这样一位老师,感到十分荣幸了。然而,强烈的求知欲在他们心中升起,很羡慕正规的学校教育。

1939年4月,中央党校招收新学员,李长培和翟作军很想去学习,但又很难向主席启齿。两人反反复复思忖几天,最后还是决定鼓足勇气跟主席汇报自己的想法。

一天,趁主席休息的时候,翟作军笑嘻嘻地说:“主席,我和李长培想去学校学习,不能老是让您给我们辅导,耽误您的时间和精力!”

主席若有所思地问:“去什么学校?”

“去党校。”

“去学习,好嘛。你们去请叶科长打电话和组织部商量一下。”主席说。

“但是,我们去了,您……”

“呃,那不要紧嘛,组织上会另外派同志来的。”主席笑眯眯地说。

当晚,他们便向叶科长传达了主席的吩咐,叶科长及时与中央党校联系好了,并报告了主席。主席对叶科长说:“他俩要去学习,你看他们需要些什么东西,替他们准备准备。”

第二天下午,李长培和翟作军每人领到一套新军衣,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两支不同颜色的铅笔。晚上,主席又叫叶科长跟炊事员老周商量多搞几个菜,叫李长培和翟作军一起到他屋里吃饭。

在席上,主席请他俩喝了汾酒,并一再勉励他们说:“你们二位在我这里很久了,也很辛苦,帮我做了很多事情。到学校后,一定要好好学习,有了文化知识,将来才能更好地为人民工作。星期天没事,就到我这里来玩。”主席端起酒杯再次一饮而尽,满脸笑容地说:“三杯通大道!祝你们在革命大道上奋勇前进!”

主席的教诲,点燃了两位警卫战士的思想和希望的火种。但他们的心情又显得沉重起来,他们是多么依恋不舍呀!主席看出了他们的心思,便只顾朝他俩的碗里夹菜:“快吃吧,学习是好事,不要因离别伤感!革命的事业总是把我们联结在一起的。”

后来,主席曾多次到党校视察,亲自问过两名警卫员的学习情况。

离开延安,告别主席半个世纪了,李长培、翟作军、王能坤、贺清华等几位老人,追忆起他们和主席在一起生活的那段往事,依然激动不已,感慨万千。往昔的生活交响曲还在老人的脑海里演奏;主席的音容笑貌总是在老人眼前浮现;主席的脚步声还在老人耳际回荡……多么难忘的旋律,多么难忘的形象,多么难忘的声音!让人追觅、回味,使人深思遐想。给人以新的启迪和教育。

(白明高)

同类推荐
  • 卡帕传

    卡帕传

    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奠定了世界近现代的行为规则。不仅四大文明古国都有大英帝国灵机一动划分出的奇怪疆界,孕育的年轻国家,就连如今横行世界的英语语法,交往规则也大多出自大英帝国之手。现在好多人都批评美国世界警察,其实英国才是给警察制订法规布置任务的幕后人物。
  • 刘更新传奇

    刘更新传奇

    他就是村里的首富——东家刘继基。刘继基恪守耕读传家的古训,小时上过私塾,不但背诵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启蒙书籍,且读过成担子的经史子集,年少时考过两次,未能进学,也就死了读书求仕的心。从此一门心思下田劳作,犁耙锄刨,扬场放磙样样在行。他深谙“创业好比针挑土,败业如同水推沙”的至理名言,节衣缩食,不畏艰辛。家业日盛,仍不丢农事,经常下田劳动。衣着打扮,也和种田人没有两样。他精打细算,辛勤俭朴,不沾吃喝嫖赌抽的恶习,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终于使父辈留下的殷实家业,在他手上日益发达,成为有好田二百亩,房舍数十间,五六头驴骡的大户人家......
  • 曾国藩为官50年

    曾国藩为官50年

    曾国藩与三代君王打交道颇费心机,有时奴颜媚骨,有时抗旨犯上,有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因为对方是一言九鼎的皇上。封建社会,皇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一旦落入昏君或无能之帝的手中,很多人就要遭殃。曾国藩所侍奉的三代君王虽不是昏君,却是无能之帝,事实上皇上可以无能,但是他却不愿意别人说自己无能。曾国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三代君王打交道的!本书叙述了曾国藩的50年官场生涯。
  • 毛泽东历史瞬间

    毛泽东历史瞬间

    本书是以人生历程关键瞬间为结点对伟大领袖的一身进行系统全新的解读,以一个篇章、一个线索、一段历史,来展现时代风云的来龙去脉;以独特的视角,客观、翔实的史料,再现伟大领袖的心灵轨迹和贯穿其中的作用。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诸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 松下用人之道

    松下用人之道

    组织固然重要,但相比之下,健全的硬体组织则更重要。有实力者兴起,无实力者消没,所以人也需要有真才实学,才能拥有实力。这是自由主义的好处,它能促使人们不断充实自己,培养实力。如果没有经营产品的实力,或不称职,就不得不败下阵来。那么公司要经营得当,应采取什么样的做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本书,一起阅读吧!
热门推荐
  • 极品全能狂少

    极品全能狂少

    家族弃子周辰重回都市,立誓拿回自己的一切,踩纨绔,收徒弟;偶得邪神魔血,为活命,修法术、悟天道,踏上逆天改命之路。狂少至尊,魔血附体,一代邪神,法宝全收。家族秘法,身份之谜,踏入修仙,逆天改命。
  • 擎天大陆1双剑流派

    擎天大陆1双剑流派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擎天大陆天下第一宗门,双剑宗。由于宗主的失踪而日益衰落。所创的双剑流剑法纵横擎天大陆。剑十一郎能否重振双剑宗?能否将双剑流派重新纵横天下?本作品的爽点会比较多。每一章节我会花大量时间来写作。私人原因,我想当一名职业作家。ps:作品不是系统问,无系统,而是传统玄幻小说,我们的传统不能丢,传统依旧是主流市场,本书热血、爱情、不小白。
  • 怎样当好基层管理者

    怎样当好基层管理者

    作为基层管理的一线管理者,除了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外,还需要有领导的胆识、肚量,指挥的艺术和上司相处的技巧,善待自己的下属,协调好人际关系,把员工拧成一股绳。本书针对基层管理的重要地位和基层管理者的工作特点,详细介绍了基层管理者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供了具有很强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工作方法。
  • 小废材的远古穿越之旅

    小废材的远古穿越之旅

    她不是身怀绝技的特工也不是医术超群的医生更不是厨艺精湛的厨师所有穿越女主常有的技能她都没有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90后小女生却穿越到这鸟不拉屎的远古时代开启了远古重生之旅……
  • 拆迁人

    拆迁人

    拆迁,20年来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拆迁构建了一座既非城市更不是乡村的舞台,舞台上,有人比惨还惨,有人比圆满还圆满。对于拆迁,大城市和小城市,城镇和乡村,富庶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认识和期盼。有人的生活因为拆迁而改变,有人庆幸自己还未遭遇拆迁,有人则盼着拆迁落到自己脑袋上。本书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洞察力,用白描的笔法展现了拆迁之后,五户普通人家发生的巨大变化。有一夜暴富后又散尽千金的,有失去土地而觉得生活无所适从的,有依靠拆迁带来的财富一举改变人生轨迹的……雷声隐隐的故事,背后是人性的闪光和阴暗。
  • 首席挚爱:让顾先生久等了

    首席挚爱:让顾先生久等了

    在别人眼里那个男人权势滔天,只手遮天,富可敌国,可是到了她这里,却是只是一个凡人,什么招数到了她这里都不攻自破。“你欠我的可还不清了,得用一辈子来还。”在婚礼上,她说道。他勾了勾唇,笑道:“我下辈子,下下辈子都要用来赎罪的”
  • 大家诡秀

    大家诡秀

    梁尔尔一生都在痴恋小侯爷,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最后,她落了个葬身鱼腹的悲惨下场。梁尔尔本以为,死后,尘归尘土归土。可是,她竟然重生了。一切悲剧都还没有发生……梁尔尔清楚身边每一个人的开始与结束,她要复仇,绝对手到擒来!可是梁尔尔表示:这辈子我就想找个爱我的,牵牵小手,生个小娃,平安喜乐一辈子。……………………请支持新文《我要这重生何用》前世今生,花式追妻,双双重生,糖刀并济。戏精男主vs耿直女主瞅一眼呗(*^▽^*)
  • 夜与燕

    夜与燕

    日记随笔,主要是生命里的一些思考感悟,以及和燕子的故事。Enchanters.(?????)
  • 众魔主宰

    众魔主宰

    当剑与魔法的世界走到现代,黑暗中的存在一如既往窥视人间。魔鬼、恶魔、邪神、亡灵,游荡在阴暗的小巷,崛起于偏僻的乡村,侵占人们的躯体,玩弄人们的灵魂。魔法,斗气,遗物,魔动科技!这是一段现代剑与魔法的传说。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