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77700000004

第4章 志同道合的战友——任弼时与朱德

一走进任弼时家的客厅,迎面就是朱德的一张巨幅黑白生活照片。朱德开心地笑着,像是要从照片中走出来,走进这个家。

青塘初识

1931年3月4日,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由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3人组成中央代表团,立即动身去江西苏区。他们从上海出发,辗转香港、汕头等地进入中央苏区,4月17日赶到青塘,参加苏区中央局第一次扩大会议。对于中国工农红军创始人之一的朱德,任弼时早已从周恩来等人口中听到许许多多有关他的故事,只是一直没有见面的机会。在青塘,任弼时第一次见到朱德:一身红军制服,腰间束着皮带,胸前还挂着一个老式的长筒望远镜,体格结实魁梧,言谈举止中流露出一种农民式的朴实。任弼时饶有兴趣地倾听朱德讲述两次反“围剿”的情况。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一结束,任弼时便离开青塘去瑞金,任苏区中央局委员兼组织部长,直至1933年5月被中央派到湘赣苏区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朱德则一直担任红军总司令。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王明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遭到重大挫折。为调动和分散敌人对中央苏区的进攻,193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电令红6军团离开湘赣苏区,转移到湖南中部去发展游击战争,创建新的苏区,与贺龙领导的红3军建立联系。党中央指派任弼时为中央代表随军行动。并组成以任弼时为主席的军政委员会。8月7日,任弼时率军出发西征,跨越赣、湘、桂、黔4省,长驱5000余里,历时78天,于10月24日与贺龙率领的红3军在贵州印江木黄胜利会师,完成了为中央红军大转移先遣探路的任务。

10月10日,毛泽东、朱德率红军总司令部从瑞金出发,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的战略转移。

任弼时与贺龙会合后,红3军恢复红2军团番号,任弼时担任红2军团政治委员。随后与贺龙等同志共同开创湘鄂川黔根据地。

1935年11月,红2、6军团开始突围长征,北上抗日。这时,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红1、3军团已于10月19日抵陕北吴起镇。朱德则在四川阿坝一带同张国焘南下行动及另立中央的行为作艰苦斗争。

会师北上

1936年3月,红2、6军团已抵黔、滇边境。朱德得此消息,为加强同张国焘斗争的力量,促其早日北上,即与刘伯承商议,极力主张与2、6军团会合。1936年3月23日,任弼时等收到朱德、张国焘联名来电,要他们在“旧历3月中水涨之前设法渡金沙江,到雅安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大举北进”。一周后又收电报:“与我们会合一同北进。”任弼时、贺龙等率2、6军团遂于4月25日始渡金沙江、翻雪山进入藏民区,于7月2日齐集甘孜与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党中央得知他们的行踪后,便指令红2、6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

会师前,任弼时对张国焘对抗中央、反对北上、另立中央以及发布“大军南下令”攻击污蔑中央红军等完全不知,与毛、周联系中断亦因密码在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由张国焘带走,只在1935年9月收到过一次周恩来的明码电报。

此次相见,距青塘初识5年有余。当年文质彬彬的任弼时经过艰苦的军旅生活,浴血征战,变得更加成熟,进一步赢得了朱德的信任。

一见面,朱德就把从沙窝分兵以来张国焘反对中央搞分裂的阴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任弼时等。朱德愤愤地拿出一大叠文件给任弼时看,其中有中央政治局1935年6月28日“两河口会议”的决定,8月5日“毛尔盖会议”的补充决定,中央9月9日和9月11日严令张国焘率部北上的电报,9月12日中央在俄界做出的“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等。朱德介绍说:“看来,一场严重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了。我坚信,二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是能够站在正确的立场上,为维护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为加强党和红军的团结而斗争的。”为了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避免分裂,任弼时决心同朱德、贺龙、刘伯承、徐向前、关向应等一起,同心合力同张国焘的错误进行斗争。他郑重地表示:“总司令,你的意见是对的,谁敢反党反中央,我们坚决和他斗争到底!”

两颗赤诚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了。他们共同分析斗争形势和策略,直到东方发白。

张国焘不死心,想拉2、6军团到自己方面,在朱德面前表示要向二方面军宣传中央的“错误”。朱德对张国焘说:“不要宣传,任弼时是不会听你的宣传的。”

7月2日,二、四方面军召开会师庆祝会,朱德、任弼时、贺龙、刘伯承纷纷讲话,一再强调团结北上。朱德说:“这里不是我们的目的地,我们要继续北上,要团结一致,战胜北上的一切困难,到陕北同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的红一方面军会合。”任弼时讲话说:“目前形势很好,中央已经到了陕北,根据地有了发展,中央红军东渡黄河也取得了胜利。现在,中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提出争取东北军、西北军的问题,我们唯一的道路是北上与中央会合。”

由于朱德、任弼时以及其他同志的坚决斗争,加之四方面军越来越多的同志觉悟,在各种压力下,张国焘终于被迫北上。

离开甘孜,两大主力红军踏上了北上的艰苦历程。

茫茫草地,一片泽国。脚下是腐草、锈水遍布其间的瘆人泥淖,举目四野,浓雾迷濛,不见天日,难以辨明方向,天空中时而细雨清风,时而雪花飘飞,时而大雨滂沱。这是长征中气候最恶劣、道路最艰难、食物最缺乏的一段路。

这时,任弼时遵照朱德、刘伯承的意见,随红军总部和朱、张一起行动。

出发时,每人只携带了七八天的粮食,预计十天可以到达阿坝。结果走了二十多天才到。过了噶曲河,又走了四五天草地,到达班佑。由于沿途得不到粮食补给,开始每人每天只有三四两粮食,不久粮食便吃光了。战士们打狗、打鸟,最后,凡是牛皮、羊皮制作的东西,甚至皮带、皮包都成了食物。

正值这艰苦的时刻,一天,露营处传来了一阵富于生命力的婴儿的啼哭声,陈琮英生了一个女孩。望着草天一处的漫漫征途,任弼时给孩子取了一个富有历史意义的名字——远征。朱德来到陈琮英身边,抱起尚未睁眼的婴儿,笑着说:“哭得还蛮有气派哩!”说罢放下嗷嗷待哺的孩子,扛起鱼竿邀任弼时到附近水塘去钓鱼。

当地的藏民是不吃鱼的。因为他们历来奉行水葬,认为鱼是祖先,而人吃鱼就是对祖先的不恭,会冒犯神灵。草地的鱼也不怕人,因此,一阵工夫就钓来了好几条。朱德特别关照炊事员,好好做碗鲜鱼汤给生了孩子的陈琮英吃……

终于,任弼时和朱德、贺龙等带着红二、四方面军走出了草地,走过了天险腊子口……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境内会师,红二、四方面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

在抗战前线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日军不断增强兵力并大举进攻,华北战局危急。八路军不待改编就绪,即誓师出征,开赴华北抗战前线。9月4日,八路军总部由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东进。黑夜沉沉,高原静寂。韩城芝川镇黄河渡口,部队在紧张地渡河,同一条船载着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和政治部主任任弼时,送他们东行。在山西侯马,他们转乘火车北上,开始了率八路军总部转战太行的历程。他们并肩策划战役,共同签署训令,他们吃住生活在一起,形影相随。

朱德平易近人,忠厚而温和;任弼时表面严肃,内里活跃。紧张的工作间隙,他俩喜欢和战士一起闲谈、娱乐。青年人喜欢打篮球,总部机关人员组织了篮球队,任弼时也参加了,并指示无论走到哪,一定带着篮球。每到一处驻地休息时,就随便找块平地,借老乡一块木板,上面钉个铁圈便一切就绪了。朱德也是球场“常客”,一点不像50多岁的人,有时吃过晚饭,就穿着单裤、胶鞋到球场上来了。

最富戏剧性的是朱、任同时上场,每到这时,人们定会挤得水泄不通,观众比运动员还激动。比赛时,任、朱各踞一方,为的是让战士们消除拘束。他俩各自叮嘱自己的人,打球如打仗,不能讲客气,球场上没有总指挥和总政委,谁也不能轻易丢球!有了这个底,战士们放开了手脚,球场顿时活跃起来。弼时依仗年轻,动作灵活;朱德身大力不亏,也不示弱。高潮就是朱、任两人抢球,两人那专注、认真、毫不相让的一举一动,常常引发观众阵阵欢笑,所有的观众既是朱德总指挥的,也是任弼时政委的,人们忙不过来地喊着:“朱总司令加油,加油!”“任政委加油,加油!”

1938年2月,任弱时离开山西前线回延安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不久即受中央委派去莫斯科,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向各国共产党介绍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和政策。此去,直至1940年3月,任弼时才返回延安,参加中央书记处工作。1940年5月26日,朱德也从前方返抵延安。分别两年,两人又并肩战斗了。

为总司令做生日

解放战争中,陕北战役结束后,中央机关到了西柏坡。这时,任弼时和朱德时常在一起,他们都喜欢运动,都喜欢打猎,但更多的是在紧张指挥三大战役的日子里,两人到室外散步。朱老总是厚道的,他很尊重弼时,弼时更是从心底里愿意和朱老总在一起。每次散步,他俩总是时而手握着手,谈笑风生,时而手搭着肩倾心交谈。朱德总是把任弼时叫“被子”,足见两人关系的密切、感情的真挚。

1948年12月6日上午10点左右,总参二局局长戴镜元忽然接到任弼时亲自打来的电话:“我和总司令下午3点到你们那里看看你们。”下午3点半左右,他们来到二局。因为任弼时主管二局工作,以往也常和朱德来视察,在艰苦的年代,他们一年至少几次去二局驻地,和同志们同吃同住,一起研究工作。所以这次他们来二局,大家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异常。同往常一样,朱老总、任弼时一到,先听工作汇报,然后到基层各部门驻地办公室一一看望工作人员,询问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一直忙到晚上7点多,才回来吃晚饭。

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快吃饭了,从来都和同志们吃一样饭食的任弼时,这次却忽然问戴镜元:“有面条没有?有挂面没有?”戴回答:“有。”只想可能任弼时身体不好,也没多想什么就让伙房煮了几碗面条。面条端来了,任弼时才说:“今天是朱总司令生日,特别到二局来和大家一起度过。”

同志们这才恍然。当晚二局的同志马上组织联欢会。在桑家湾最后一期训练班培训地,一座旧的天主教堂里,联欢会直开到下夜3点。会上有唱歌的,有跳舞的,还有人扭起了陕北的秧歌,好不热闹!这就是朱德62岁的寿辰,这就是他亲密战友为他设计的简朴得不能再简朴、隆重得不能再隆重的共产党人的寿辰纪念。

最后的握手

1949年3月,任弼时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领导人一起,在万众欢呼声中进了北京城。

不料,参加完西郊机场的阅兵式后,回到驻地任弼时便病倒了。这次发病比以往任何一次都严重,血压(低压)高达150毫米水银柱,心脏每分钟跳动110次以上。

党中央连夜开会决定:弼时必须立即全休静养,直到康复。

服从党的决定。任弼时放下手中的工作,来到西郊寂静而清幽的玉泉山。

玉泉山的夏季,凉风习习,泉水汩汩,除了松枝上不时传来几声鸟雀的啁啾外,再也听不到任何别的声音。无公务缠身,无嘈声干扰,经一段静养,任弼时饮食与睡眠比过去好多了,血压开始正常。同志们和家人都为他感到高兴。

中央领导同志常来看他,特别是朱德来的次数更多。每次来,朱德都要带些任弼时最爱吃的东西。两位情同手足的老战友一见面,照例是要先下几盘围棋,而后散步、聊天,说说笑笑,不无舒心惬意。弼时和朱德,一个生在湖南,一个长在四川,经历大不相同,年龄又有距离,但他们的性格爱好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性格内向却又豁达大度的人,除此而外,他俩对散步、打猎、下棋、照相、打球、篆刻、吟诗、作画、弹琴、唱歌……几乎都有同样浓厚的兴趣。人们称他们是“如火如花的老少年”。

一天,朱德又来到玉泉山,任弼时兴致很高,他自己弹钢琴,让远志拉小提琴,朱德、陈琮英、远征、远远合唱。“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这是一曲别开生面的男女老少混声大合唱,是同时用汉语和俄语唱出的《国际歌》。他们还在一起唱“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前进的方向……”歌声,飞出窗棂,飞向沃野蓝天……

在玉泉山休养半年多,任弼时病情虽有好转,但并没有根本性改善。党中央决定送弼时去苏联治疗。1950年春,他从莫斯科回到北京。6月,他又向中央申请恢复工作,名义上每天4小时,实际上又何止!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他白天看电报、批文件,晚上还要参加中央召开的会议。

病魔再次向他袭来。

1950年10月27日上午,于两个月前突发脑溢血的弼时,病情更加恶化。连日来,毛泽东、周恩来及其他在京的政治局委员们,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先后来看望任弼时。但是他已半身瘫痪,不能言语,只凭一只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握握同志们的手,眨眨眼,对同志们的关切表示感谢。

12时,又一辆汽车停在门外,正在忙于组织抗美援朝战争的朱德,大步流星地来到床边,握住任弼时的手,大声呼唤:“弼时,弼时同志,我来了,我在这里!”

任弼时努力握了握朱德的手,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微笑,他凝视着老战友,从容地安详地吁了一口气……那只手仍旧被朱德紧紧握着。朱德,这位身经百战的钢铁元帅,不禁热泪盈眶。

在隆重的追悼仪式上,朱德沉痛地举起右手,向并肩战斗了20多年的老战友任弼时致军礼告别。

(韩昕)

同类推荐
  • 安徒生(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安徒生(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中外名人传记:安徒生(1805-1875·青少版)》内容简介:安徒生认为:他自己的一生堪称是一部美丽动人的童话,情节曲折变幻,引入入胜。他永远怀着对远方的渴望,有着一颗永不停歇的驿动的心。他在广袤的大地上行走,踏歌人生。贫穷和孤独,繁华和绚丽.痛苦与泪水,收获与喜悦,误解与抛弃,接纳与回归,所有人生的酸甜苦辣,他都一一品尝。他留下的每一串脚印,他走过的每一个驿站,都值得人们久久回味。他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取之不尽的宝藏。他耀眼的光芒,时刻照亮前行的人们。他留下的不仅是童话,更是他的理想,以及对理想的执着,他留下了闯劲,留下了勇敢,留下了毅力。他百折不回的坚毅脚步声,仍然在世界各地响起。
  •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纵观女王与12位首相的相处之道,不难发现,她颇得英国政治传统的精髓。自君主立宪制确立以来,英王一直秉承游离于政治的原则,同时通过很隐晦的方式保持影响力。这与英国曾长期在外交上实行的光荣孤立政策有着本质上的相似之处:远离纷争,但能把握住微妙的平衡,在若即若离中,保证自身的话语权。”张炜说。
  • 呐喊:大屠杀回忆录

    呐喊:大屠杀回忆录

    本书是一位前后经历辗转四个纳粹集中营,侥幸活下的少年直白而感人的记录。不得不受遭受折磨被驱逐的同时,有两个问题挥之不去,深深刺痛着他:“为什么是犹太人”以及“世界怎么会放任不管”?时至今日,这两个问题仍然很难回答。Manny讲述了集中营里供应人肉,他还被迫给女尸剃头发还得把她们的牙齿拔下来。他在自己的木鞋里藏了一张深爱的妈妈的照片。他和哥哥、父亲在经历了波兰的恐怖和德国集中营之后,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写作这本自传完成了Manny在重获自由第一天时对自己的承诺。
  • 与万物对话:霍金传

    与万物对话:霍金传

    这是一本关于霍金的传记,不仅仅写了他的童年和少年以及在大学的日子,还写了他的婚姻生活。
  • 何时回首谢红尘:董浩云传

    何时回首谢红尘:董浩云传

    内容介绍:董浩云(1912—1982),浙江定海人。年仅16岁即投身航运,从此他的一生便与远洋航运事业结下不解之缘。他曾先后创办中国航运公司、金山轮船公司、复兴航业公司及东方海外货柜公司,开创中国远洋货轮及客轮横渡大西洋、太平洋之先河。20世纪50年代后董氏集团业务开始以香港为中心,并积极向海外发展,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重要商埠码头。与此同时,董氏与时俱进,不断在海外购买和建造新型巨轮,致力拓展全球航运业务,并采用先进的造船技术,实施科学的管理方法,终于建立起一个拥有各类巨轮百多艘的航运王国,成为举世闻名的国际船王。
热门推荐
  • 特摄大师

    特摄大师

    什么?你说《哥斯拉》《奥特曼》这种巨大怪兽的电影电视剧没人看?不够高雅没有内涵?算了,我拍出来给你证明一下吧。什么?你说《假面骑士》这样的等身怪物片没人看?不够刺激缺少激情?算了,我拍出来给你证明一下吧。什么?有人欺负我们公会的人?算了,等我变成哥斯拉、奥特曼和假面骑士揍他一顿就好了。“特摄之神?不不不,我还配不上这个称号。如果非要起一个的话,叫我特摄大师好了。”这是在魔法的世界里,一个人类和一个木盒子为了变得更强而努力拍摄特摄片的故事
  • 花的寿命有多长

    花的寿命有多长

    "这是我国第一部“问答寓言集”。全书题目均以问话形式出现,然后以有趣的故事来揭开问题的谜底。以问话做题目,不仅激发起读者的好奇心,也强化了寓言题目的引人入胜之功能,让每一个题目看起来不再平淡如水、相互重复。给问答寓言插上科学的翅膀,把复杂的科学问题故事化、简明化,让读者在简明的故事中,明了轻松地领会科学奥妙。使每一篇寓言除了哲理、教训和讽喻以外,还有新的知识看点。收入全书的192篇问答寓言,新颖独特,精彩纷呈。"
  • 从狐妖开始无限乱入

    从狐妖开始无限乱入

    本作会在狐妖小红娘世界的各个故事中来回穿梭,汇聚各种强大的武力乱入,部分情景取材于《王者荣耀》、《火影》、《龙珠》QQ群:783905881相思树下等你来续缘!推荐群友好书《万界之最强哥斯拉》
  • 环城1

    环城1

    一个世纪,铸就一个虚无缥缈的故事。或许真实,或许虚构。但,这只是一个故事。在这个狼烟四起的年代,少年们有一腔热血。五岳之争、八大院试、五邑大会、鹅湖之会…群英角逐,拨弄一番风雨。青城三仙、八君子、左侍右卫、各山人…辗转是非,不明所以。塞外御敌、环城斩鬼、狼人入城、宫廷之变…扑朔迷离,谁主浮沉?三大幽刀、四大佩剑、广漠图…孰人能获,动山河?……環城里的恩怨,爱恨情仇,此刻便呈现于此。
  • 中二魔王摸鱼记

    中二魔王摸鱼记

    穿越了?我居然不是主角?而是反派大魔王?这不科学?
  • 烟火魔法师

    烟火魔法师

    在花火大会上被烟花炸死的吴利达,侥幸穿越到盛行斗气魔法的埃米尔大陆,并意外拥有制作烟火的能力。出身低下受尽欺凌的他,不禁下定决心出人头地,并对那些人还以颜色!『刺溜花』为流萤火翼,『魔术棒』作对空魔导兵器,三两七尺硫磺,即可撼动大地!烟花爆竹——未尝不可征服世界!如诗如画异世冒险奇谭就此拉开序幕~
  • 巅峰道术系统

    巅峰道术系统

    叶天仇携巅峰道术系统,穿越到一个只有道术的世界,在这个有玄力世界,道术繁衍到了巅峰,飞天、遁地、引雷、下咒、加持、召唤、占卜、起死回生无所不用其极。而叶天仇,我这个注定与世界为敌的人,怎么办我的脑子里全是禁术。
  • 九兽令

    九兽令

    江湖传说,唐末流传有九兽令,传闻九兽出而天下定,九兽得其一则可独步一方,遗憾的是,传说终究是传说,武林中人听过的不少,却无人见过,直到大明朝洪武年间,一位少年从南疆而来,步入江湖是非地……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理想主义光芒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以生动而又富于生活气息的语言、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展现了保尔·柯察金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成为了激励中国几代青年人的文学经典。
  • 斩仙寻魔

    斩仙寻魔

    神卫,乃是站在了世间巅峰的存在,传说中他们是神的护卫,又传闻他们乃是弑神者,斩杀神灵庇护苍生,而每一个神卫的诞生,都是经历了无尽的岁月,得到了苍生与神灵的认可,林寻,一个被寄予厚望的生命,谈前世,论今生,他都会为自己的选择,而付出自己一生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