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3300000293

第293章 兼职

若以潜龙在渊来形容某些伟人崛起前的状态,那北大图书馆就一潭深不见底的“渊”。

与普通人想象的不同,图书馆其实并非仅仅是藏书的地方,如果只是需要藏书之处的话,图书仓库的名词岂不是更恰当。图书馆的实际用途,其实是对书籍的分类整理,以及最重要的,对图书的分析和报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就是北大图书馆领衔的一项成果,就使用而言,《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SCI别无二致,都是对期刊价值的评价。

而从图书馆的角度来说,这其实是一项省钱的工作。因为天底下的期刊千千万,再大的图书馆也不能毫无选择的订购所有的期刊,既然如此,订购哪些期刊就需要一个评价体系了。

而在实际应用中,核心期刊就变成了中国期刊的一个评价标准,发表论文到核心期刊上被认为至少是有意义的,相对于普通人而言,无论是教师教授,或者是工程师艺术家,你要评职称,最起码得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

1983年,北大虽然还没有做出这个东西,但需求其实已经出现了。

而就外国论文来说,他们首先搜集的也是华人作者的论文。

订阅的期刊寄到,首先翻开目录页,将华人作者尤其是国内作者的工作单位、姓名以及论文等信息记录下来,接着逐月整理,从而形成面向全国的报告。

在计算机尚未介入以前,这项工作即使粗糙也能帮助良多。

唐集中到了以后,就喊了两个学生,在“yang”的条目下寻找。

三个人找的呲牙咧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

眼看着要吃饭了,一名学生小声道:“要是知道单位,说不定好找点。”

“他就是北大的……等等,谁知道他以前是哪个学校的?”唐集中自说自问。

两名学生面面相觑,他们哪知道ruiyang以前是哪个学校的。

唐集中摸摸下巴,写了个纸条,叫过一个学生,道:“你现在去行政楼问,找招生办或者档案处,让他们查一下。”

学生接到任务就飞奔而走。

再回来的时候,纸条上已经有了河东省南湖市溪县西堡中学的字样。

“先在南湖市的条目下查。”唐集中下了命令,两名学生就哼哧哼哧的去翻条目。

一个地级市,一年也出不了多少文章,唐集中担心的是杨锐根本没有标注所在单位,毕竟,他当年和现在都是学生,不特别标注学校似乎也是正常的。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杨锐以前没有发表过文章。不过,唐集中回忆自己看的那篇综述,觉得不太可能。别的且不说,光是行文风格,就能看出那篇综述已经非常成熟。

论文语言用不着千锤百炼,但是,没有一定的积累,想举重若轻的写出论文,还是非常困难的。

杨锐身为一名大一新生,又是在北大,没有哪个教授会闲得无聊的下大力气修改一名本科生的综述的。更明显的答案是,如果有哪个教授下了如此大的力气,也不可能不在论文上署名。

“找到了。”

一名学生如释重负的叫声,打断了唐集中的思绪,就好像是导演喊了卡,于是满屋子的激荡之声都消失殆尽了。

唐集中站了起来,问:“有几篇?”

“好像有十几篇呢。”学生将写着条目的两张拿给唐集中。

蝇头小楷,一水的书名号加ruiyang的标注,出现在唐集中面前。

“这是为捷利康的工作写的论文。”唐集中想起杨锐说过的话,暗想:他在捷利康的作用似乎不小。

按照时间线排列的论文条目在第一张有中文有英文的,唐集中一边读名字,一边抽开第一张,看向第二章卡片。

“ACS”三个字母跳过数行,直接映入唐集中的眼帘。

唐集中顾不得其它,立刻细看条目。

原来是《ACS化学生物学》……唐集中顿时轻松不少,心说:还好不是JACS和ACSNANO。

JACS是化学领域的顶级期刊,是唐集中自己都达不到的高度,如果杨锐能发表这样的文章,他也不好意思将之收入自己的科研组。

然而,唐集中转念一想,《ACS化学生物学》也是不错的期刊了。

四到五的影响因子,在美国学术界或许只是硕士毕业的标准,但在80年代的中国,这是许多本土教授都可能达不到的。

80年代的中国学术贫瘠,前代几乎没有延续下来什么有意义的学术基础,80年代人重起炉灶,差不多都是从SCI入门级期刊搞起,除了少数从国外回来的教授以外,中国本土能发表论文在顶级期刊上的少之又少。

ACS化学生物学这种期刊,放在中文期刊里,也可以说是顶级了,要不是在北大这样的学府,其他学校有这么一个学生,已经可以大张旗鼓的炫耀了。

唐集中在北大属于普通牛,但也发表过影响因子超过10的论文,此时心思立刻向招揽杨锐的方向琢磨起来。

让杨锐离开捷利康的实验室,看起来是不太现实,唐集中知道,现在的大学生都想去外企工作,深圳为什么那么多人抢着去,因为深圳一家外企玩具厂的工人工资都有三四百块,许多内地人宁愿放弃优渥的政府工作或者大学教职,宁愿跑去深圳当工人,就能说明两者之间的吸引力差距。

给捷利康的实验室工作,毕业以后进入捷利康,看起来似乎也是很顺当的事。

这样的外企实验室工作可遇而不可求,国内高校实验室与之相比,吸引力弱的不是一星半点。

另一方面,杨锐的几篇论文的研发成本都在数万元以上,仪器的成本最少也要几十万,唐集中这样一算,自然可以判断出杨锐在捷利康的受重视程度。

可以说,北大的资深讲师,也没有杨锐这样的实验条件,水平差点的副教授,也同样争取不到如此规模的经费。

唐集中的实验室有些积累,再加上今年申请了百万元的经费,倒是能撑起一个看似比杨锐进入的还好的实验室,但是,唐集中的实验室是为唐集中本人以及多名科研组成员服务的,他不能让给杨锐的。

何况,研究方向也是不同的。

无论是辅酶Q10,或者植物提取法,或者茄尼醇的精制,那与唐集中的蛋白质研究的关系都不大,杨锐最近的这篇综述亦是如此。

想来想去,唐集中不禁暗道:难道只能让他兼职了?就怕兼职也不愿意。

虽然带着这种疑惑,唐集中仍然决定试一试。

第二天一早,唐集中就打电话叫来了杨锐,而且直接将他约在了自己的实验室。

就实验室的行政等级来说,国内第一序列的应当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第二序列是省级重点实验室,第三序列是部门或校级实验室,比如省农业厅这样。

对于比第三序列还低级的实验室,基本就只是实验室而已,已经很难称得上有所研究,而就第一序列实验室而言,它是上不封顶的,有强有弱,强悍的有院士有长江学者,弱的甚至只有副教授。

不过,80年代初刚刚开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此时能通过申请的,放在30年以后,也都是第一序列中的第一序列。

唐集中的实验室申请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不过,就目前的设备来说,要通过还有难度。

倒是北大出于支持他的考虑,今年帮忙弄到了较多的经费,算是得到了一些实惠。

杨锐在实验室转了一圈,默默与自己的实验室对比,发现还是有所不足。

以个人资金建设实验室,对于社会人来说,至少也得是福布斯上榜富豪的水平才够,杨锐现在的钱是不少,和国家投入相比,还是太微不足道了。

即使唐集中的实验室只是一般水平,他也尤有不足。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杨锐念叨了一句。

在实验室里的两名研究生好奇的目光下,唐集中问:“这个实验室,你觉得怎么样?”

“好是挺好,但我在捷利康有了实验室的工作……”杨锐再次简略解释了一遍,他也不知道唐集中为什么喊自己来实验室,按道理来说,唐集中是没有理由再要求他加入研究组了。

以杨锐目前的状况,还能拿出有诱惑力条件的,要么是大犇级人物,名下资金充沛,甚至拥有多个实验室,要么就是普通的教授,对杨锐不做限制。

唐集中思考过后,却是颇有自信的道:“你看这样如何,我在实验室里,给你留一个独立的位置,你平时帮同学们做一些实验,自己也可以用实验室的设备,我还可以替你向学校申请实验材料。你的论文也可以由你独立署名,不过,我希望你能添上我的研究组的名字。最后,我不干涉你在捷利康的工作。”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允许杨锐在唐集中的实验组内兼职,除了名头挂实验组的以外,只需要杨锐帮忙辅导和训练其他学生。

同时,杨锐还可以通过唐集中的研究组,向政府和学校申请经费,这一点尤其难得,因为无论是杨锐还是捷利康,都没有办法从国家获得经费。

唐集中的提案,与杨锐当年给予魏振学的差不多,都是相对独立的关系。不过,杨锐是学生但有实验室,魏振学是研究员但缺钱,唐集中却是又有钱又有地位,能如此提案,的确是难能可贵。

杨锐把推辞的话都咽了回去,想想道:“捷利康方面肯定会要求写出专门的合同的,也就是区分两个实验室享受的权利和义务,您能同意吗?”

“当然可以。不过,你只能在这两个实验室工作,不能加入其他实验室了。”唐集中希望杨锐能帮他培训和管理学生,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做小老板。

现在的人才太稀缺了,唐集中下面只有年轻的讲师和助教,如果杨锐能撑起培训和管理科研狗的工作,哪怕撑起一半,也能解放一名助教出来,帮唐集中干活,与之相比,杨锐只是使用实验室的设备,还要挂实验室的名头,对他来说没什么损失,等于是将实验室的行政价值给变现了。

这是互取所需的合作,杨锐没有理由反对,很快做出决定,说:“承蒙唐教授看重,这样的话,我希望能申请加入您的科研组。”

“好好好。”唐集中为麾下多了一名干将而高兴,并鼓舞士气道:“我正在申请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如果申请成功,你也是实验室的元老,做的好的话,以后是有机会留校的……”

杨锐则为挂靠到了实验室而开心,如此一来,至少能恢复21世纪大学生的自由度了。相比之下,给实验室学生辅导只不过是手下多几条科研狗罢了,杨锐做过科研狗,也当过头犬,根本不将之当回事。

……

同类推荐
  • 我成了一条锦鲤

    我成了一条锦鲤

    (娱乐明星)季铭成了一条锦鲤。在自己身上,实现了别人所有的愿望!你想抖音涨粉百万?我有了!你想出演国字号A咖巨制?我演了!你要跟我争夺角色?我本来只想当你的表演老师,现在也只好勉为其难!朋友羡慕,敌人气炸,skr,skr……高订1W5精品完本《恶人大明星》!群号:460719545
  • 我的毕业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

    我的毕业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

    青春,就是不可名状之物,我想每个人的青春都有自己追寻之物,都有无法割舍感动之物,都有与人一起期待之物,我和雪之下,从不是一起追寻的人,可是在那个毕业的季节,我和她之间,有什么东西改变了,一种我说不清楚的东西改变了,这样的东西,肯定是我之间都在追寻的。是联系我和雪之下及由比滨之间重要的事物。在这个虚伪的青春的实物,我和她们的故事还在后青春中继续着。
  • 妙手心医

    妙手心医

    新书《广告界天王》已发布!“林杰先生,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请谈一下您的感想?”林杰看着眼前不时亮起的闪光灯,缅怀道:“在十九岁之前,我只是一个数着日子等死的少年,改变我命运的是那一例手术。”“那例手术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新生……”老书《超人类进化》已经完本,欢迎点阅!
  • 重生我要做首富

    重生我要做首富

    首富有三好,钱多活好烦恼少。重生2008,沈言决定了:就做个首富!
  • 最强天武

    最强天武

    陈舟得到神华之助,进入武大,在校期间办公司获利,带着他的八个兄弟姐妹,一同走向巅峰。而真正的考验在夹缝世界,那里才是未来……
热门推荐
  • 末世重生之注定为王

    末世重生之注定为王

    前世,她是月家尊贵的大小姐,受尽宠爱。一朝末世,她拼命守护的家人却利用她的信任把她送入了研究所,五年折磨,她的天真终究不再。重回末世前,今世她却是注定的王者。cp:月纤羽×楼非本文1v1,复仇,爽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无渊花落

    无渊花落

    已经死亡的躯体,每五百年便会重新出现在这世上一次,灵魂也一样。如果能将记忆封存在灵魂深处不随着轮回抹消,那便是永生。机器隆隆作响,向天空喷洒出血雾。盼望着开放的花朵现在却要亲手打落;依靠自己的动物把自己啃食殆尽;细枝迷失于时间乱流;蝴蝶起;飞鸟落;万物终会复苏。
  • 毒妻归来:BOSS束手就寝

    毒妻归来:BOSS束手就寝

    姐姐惨死,她成为父亲手中的复仇工具!她潜伏到“负心渣男”的地盘,与他极致周旋!咦!帝王般的男人会这么好骗?宠她,护她,凡事都依她,复仇的心渐渐动摇……一杯迷情红酒,让她不顾一切,可是,他的目光透过她,似乎在看向别人,喃喃低语传入耳中,“不对,怎么会没有胎记……”
  • 灵魂出窍

    灵魂出窍

    在我十三岁那年原本打算去给老师偷一匹马作为生日礼物。遇到东斯大军攻击斯特林城。急于回加麦城通报敌情迷失在丛林中,后来我看见有东西从天而降,是个奇怪的圆盘怪物在空中盘旋。
  • 刀如雪

    刀如雪

    此乃烛龙教三部曲第一部—《刀如雪》。故事讲的是一个孤独的侠客张道纪,他轻功独步江湖,手里的飞镖百发百中,腰间的那把快刀更是让江湖人闻风丧胆。据说逼的他出手的人,都被带去见了阎王,故江湖的朋友称他为梦魇神刀。“刀光一至,梦魇跟随!”是他武功的写照。这《刀如雪》乃烛龙教三部曲第一部,另外还有后续两部正在创作中
  • 拳皇梦之蛇灾

    拳皇梦之蛇灾

    故事将从拳皇世界1994年的kof格斗大赛开始......
  • 原振侠18:黑暗天使

    原振侠18:黑暗天使

    传奇人物年轻人的妻子三年前遇上雪崩,从此失踪。年轻人伤心悲痛,生无可恋,三年来一直在酗酒。此时,竟遇到一位浑身冰冷的女人,自称来自幽灵星座,专职收取人类的灵魂,而那场雪崩也是由她造成……年轻人为救公主,决定从容赴死,使灵魂能到达幽灵星座。究竟这个幽冥使者,是勾魂恶魔,还是为爱情牺牲一切的天使?生生死死,人的生命历程,甚是无可奈何,故事中所出现的情形,自然只是设想,但,也有可能是事实──谁能预料以后的事呢?──倪匡
  • 诸天最强岛主

    诸天最强岛主

    开局一座岛。阳光、沙滩、游艇、城堡、美酒、派对……还能穿越诸天,成就最强岛主。
  • 中日相互报道的难点与误区

    中日相互报道的难点与误区

    中日两国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在新闻报道中难免产生摩擦,遭遇难点与误区。卓南生教授从日本媒体对大众进行舆论诱导的三大常用手段入手,指出日本大众在国际问题上容易达成高度共识的原因。同时指出日媒报道的国际新闻实质上反映出其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与大国意识。在以上两方面的铺垫下,卓南生集中分析了奥运时期日本媒体在西藏问题、毒水饺问题的操作以及钓鱼岛事件中日媒的姿态与角色。最后,卓南生指出了中国对日报道的三大误区:简化日本人士对华态度、不恰当使用“反日”、“排日”等易引起民族对立问题的词语,以及报喜不报忧的片面报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