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9000000027

第27章 纯粹的艺术情怀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是一部极为抒情的艺术札记,对中国的艺术家有深刻的影响;而中国的文艺青年则把它作为艺术的圣经膜拜不止。如果你跟文学青年聊天,他们会把书中的精彩章节丝毫不差地给你背出来。我正是受了这些赤子的感染,才阅读这部著名的著作的。读后感到,与其说该书论述了什么是艺术、怎么从事艺术的问题,不如说是论述了如何艺术地看待生活的问题。生活的灰暗只要用艺术的眼光来欣赏,便有了亮色,一切就变得可以容忍了。所以,从事艺术活动,当艺术家,其实是一件极为幸福的事。关键的是,既然你进入了艺术的行当,就要甘于承受,心无旁骛,葆有纯粹的艺术情怀;否则就会误人误己,落人痛苦和失落的渊薮。怎么葆有纯粹的艺术情怀呢?《金蔷薇》的确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发——

在回忆童年的时候,我们都有很多温暖与幸福的记忆,以为童年是人生最幸福的阶段。那么,童年就没有痛苦,甚至苦难吗?有,而且与其他的人生阶段相比,一点也不少,甚至更多。之所以感受到童年是幸福的,其一,人的记忆具有天然的淡化苦难、美化生活的功能;其二,童年具有诗意地理解生活的本能。

所以,康·帕乌斯托夫斯基说:“诗意地理解生活、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是我们从儿童时代得到的最可贵的礼物。”成年人,为什么常常感到生活得不幸福、不如意,系丢掉了这一“最可贵的礼物”之故。所以,海德格尔呼吁人们要“诗意地栖止”,亦透出他极良苦的用心。

艺术家与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艺术家在成年之后的漫长的冷静的岁月中,没有丢掉那“最可贵的礼物”。因此,形成了特殊的认识品格: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在不平凡中找到平凡;抑或,在痛苦中找到快乐,在不幸中找到幸福。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语说:“几乎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鼓舞者,自己的守护神,后者一般也都是作家。”这是经验之谈,我毫不保留地接受它。因为在自己的写作生涯中,只消将自己喜爱的作家的作品读上两行,自己立即就想写作,写出能与之比肩的作品来。比如读萨特,立即就想到要构筑自己的哲学体系或思想体系;读鲁迅,立即就想把鲁迅写过的题目也写上一遍。还比如,一个专门写与思想大量“对话”的作家,当冲撞的文思弄得他头绪纷繁无从下笔的时候,他总是希望与我谈上一会儿。我的谈话,一下子就深入到他冥思苦想的那个认知层面,帮他拨开缭绕他思绪的那团迷雾,他豁然开朗,进入了极为清晰的思想路径。他情不自禁地恳求道:“你要呵护我呀!”

所以,作家与作家之间的呵护,就是心灵与精神上的呵护;你可以不帮助他以物质,但不可以不支持他以精神。

梭罗说:伟大诗人的作品,只有伟大的诗人才能读通。这一方面是说,思想者只能追寻思想者,思想者是思想者的友人与知音;另一方面是说,思想者不要寄希望予以市井人物,亦不要寄厚望予以世俗评判,夏虫不可与之言冰也。

左拉在一次同朋友的聚会时指出,想象对于作家来说,是完全不需要的;作家的写作只应当根据精确的观察,就像他左拉一样。

在场的莫泊桑问道:“那么您常常根据报上的一条简讯就写出一大部长篇小说,而且一连好几个月足不出户,那又该怎么解释呢?”

左拉无言。

左拉的话可能别有用意,但莫泊桑却真的动了心。其实,他们都太知道想象之于艺术之于生活的重要意义了。

想象乃艺术生命力的发端,是艺术“永恒的太阳和上帝”。

想象力乃是大自然的伟大赐予,它蕴藏于人的天性之中,亦即:想象,是人的本能之一。人运用他对生活的观察和思想感情的积累,创造出与现实并存的虚构的生活、虚构的人物及虚构的事件。现实的缺憾,人通过想象予以补充。

所以,想象一方面不能脱离现实而生存,它靠现实来滋养;另一方面,想象又经常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生活的流程与走向,影响我们对人对事的看法。想象是一种心灵的力量:现实生活的冰冷,可以在想象中感受到温暖;现实生活的残缺,可以在想象中修补得圆满……想象在这个层面上,比现实更重要,它是精神蕴藉之途,是心灵安妥之径。因着人对想象的信任,促使人到生活中去寻找他所想象的东西,并为其最终的实现而奋斗不息。

回望来时的路,想象的历史,恰是今日的现实。于是,想象是一种永恒的内驱力,亦是永远的生产力。

物质的挤压与冰冷,消费的疯狂与迷乱,内心的疲顿与不安,正是人的想象力衰退与匮乏的征兆。而没想象力的人群,正是没有创造力的人群,是没有希望与未来的人群。所以,诗意的生活与美好的未来,呼唤想象力的复生与勃发。

面对一束橱窗里的花,男人说,花是装饰品;女人却说,花是生灵。

装饰晶,是缺乏想象力的冰冷的物质世界;生灵,才是在想象力召唤之下,饱含生命激情,充满活力,温暖快乐的人类生活。

女人之所以美丽,亦正在于此。

一场柔雨,青草更青。这是自然境界。

一双眼睛,当更好的思想注入头脑,它便会明亮起来。这是心灵的境界。

青草承认最小一滴雨水给它的影响,它努力报以春天的颜色;眼睛承认每一缕思绪对它的影响,它努力发现世间的美好。春天已经来到了,植物不会再停留于冬天的枯黄;阳光如此温暖,恶人也会回头。

自然给心灵以昭示,人类陶醉于自然的法则,因而给心灵找到出路。

梭罗是尊崇自然法则的八。他恬静地生活在瓦尔登湖畔。自然界有序的律动,使他恢复了自己的纯洁,因而也发现了“邻人”的纯洁。

普里什文亦是尊崇自然法则的人,他以农艺师的身份,在林中感受每一片落叶;发现每一片落叶都可以写成一首长诗,都是一种思想的具形,人只须忠实地记录大自然,作家则正是大自然的“记录员”。他正是忠实地观察了,记录了,传达了,所以他自己把自己造就成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当现实生活的浮躁使你感到世界是那么苍白、单调和枯槁的时候,你要自觉地走人一片莽林:你会发现,一切是那么的青葱、丰富与神奇;你会发现,除了钱币的破碎之音外,还有风声与虫鸣;你还会发现,林中的广阔与幽深,使你来不及驻足回望,前面的瑰丽与神秘是一重又一重的吸引,便感到以往的境界是一叶障目,未盲而自盲。

所以,一个健康的人类社会,不能远离自然与艺术。艺术是什么?艺术是艺术家用心灵感受了大自然的万千风光之后,创造出的“第二世界”。这个世界,使大自然的美性情化、思想化。它提炼、凝聚了自然的意志与法则,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与心灵。那么,什么是艺术家?艺术家就是摆脱了环境强加于他的一切非固有的人为的东西,而尊从自然的启示与召唤,只“按心灵的意志”生活的人。

这种生种方式,即体现了大自然的意志,又体现了最健全的理智。一个“按心灵”、按内心呼唤而生活的人,永远是创造者,是造福于人类的人。

我听到了一个声音,毫不保留地转达给你——

快把你的视线转向内心,

你将发现你心中有一千处,

地区未曾发现。

那么去旅行,

成为家庭(心曼)宇宙志的地理专家。

(威廉·哈平顿:《致友人》)

作家的头衔已失去了原有的灵光。虽然有时势的因素,但根本的是作家使命感的消失。

这种使命感的消失,其外在的表现,是作家把自己的写作当成一门手艺,一个行当;写作不是为了神圣的精神召唤,而是为了谋生。于是,作家已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是世俗生活的一个役徒。

作家的世俗化,是一种根本性的堕落。

在人类的精神史上,伟大而不朽的作家,正在于他们内心的强大,即具有无与伦比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荷兰作家爱德华·德比,出生于航海世家,曾被任命为爪哇岛的行政官员,具有锦绣的前程。但荷兰对爪哇的殖民统治,使爪哇人穷困潦倒,痛苦不堪。强烈的正义感,使他视自己的前程为粪土,他写文章抨击和揭露殖民统治的罪恶,以争取爪哇的解放与独立为己任,不屈不挠,英勇斗争,承受了巨大的自我牺牲。然而他那用心血写就的作品,却永远流传于爪哇人和荷兰人的心中。

在忠实于自己的事业这一点上,爱德华·德比有一位同道——他的荷兰同乡文森特·凡·高。凡·高一生坎坷,饱尝艰辛。他本可以安享于成功画家优裕的生活,但他认为画家的事业就是用自己的全部天才竭尽全力地对抗苦难,从而为人类创造欢乐,这是他的天职,别无选择。于是,服务于人类的凡·高在时间的深入,大放光芒。

从这两个例子来看,伟大的艺术家都是为人类正义和社会良知服务的人。使命感和内在的动力激励着他们兀自经受苦难,创造出入间的精神奇迹。这种精神奇迹,就是人类的灵魂,它使人们坚定了生活的信念,对未来充满了欢乐的期待,人间因此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人类因此而祥和与进步。

出海人的生活是风险、苦难与牺牲相加的生活。他们时时感受到死亡,便在崖礁上刻下一行铭文:

“悼念所有死于海上和将要死于海上的人。”

这样的铭文给一般人的感觉,是绝望与忧伤。但一位拉脱维亚作家却说:恰恰相反,这是一行极有英雄气概的铭文。它说明人是永远不会屈服的,不管风险有多大,也仍要继续自己的事业。我倒想把这行铭文作为卷首语,题在每一本描写人类生活和不屈不挠精神的书本上去。对我来说,这个铭文可以读作:悼念所有曾经征服和将要征服大海的人。

所以,真正的作家,正是这样一种解读“铭文”的人。他们内心坚定,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他们背负的使命,便是丰富人们的内心,提升人们的精神,使人类生活得崇高而尊严。

所以,作家从来不应该是世俗生活的役徒,而是一种肩负天职的人。这种天职,便是召唤人类的心灵从现实步人理想,从物质步人精神,从自私步入忘我,从世俗步入天伦……

除此之外,作家的称谓,便无所附着。

同类推荐
  • 发现小说

    发现小说

    本书见证了阎连科自己的文学观,但同时又超出他个人文学观的阐释,重新界定了现实主义的内涵、边界和层次,也重新为文学的优劣作了独特的富有启发性的判断。利用他的理论可以非常现成地把世界文学、中国文学进行清晰的归类、判断,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可操作性,这一点是非常了不起的创新。
  • 戴望舒作品集(六)

    戴望舒作品集(六)

    一九二八年,戴望舒从法译本《西班牙的爱与死的故事》中选译十二篇小说(另有《良夜幽情曲》和《夏娃的四个儿子》二篇为杜衡所译),分别于当年九月和十二月,以《良夜幽情曲》(收入小说七篇)和《醉男醉女》(收入小说七篇)为题,分作上下两集在上海光华书局出版。上集有译者的《题词》,下集收录孙春霆所作《伊巴涅思评传》。一九五六年七月,上海文艺出版社根据译者遗留的改正稿,并作了一些必要的修润,以《伊巴涅思短篇小说选》(共十二篇)为题印行。本辑收入的十二篇小说和译者《后记》,即依据这个版本。
  • 灯下西窗:美国文学和美国文化

    灯下西窗:美国文学和美国文化

    本书共分四部分:1.从美国文学总体介绍到侧重20世纪不同时期美国文学的特色,尤其是当代发展较快的计歌和女性文学进行分析;2.讨论具体的作家作品。如最先译成中文的斯托夫人及《汤姆叔叔的小屋》在中国的接受,海明威、福克纳的作品等;3.侧重于美国文化的特点,如《飘》、《麦迪逊具的桥》(即《廊桥遗梦》)为什么会畅销及围绕戏仿《飘》的《风已飘去》的官司,从不同侧面看美国社会的一些文化现象;4.重点探讨加拿大文学(同属北美文学)和一些具体的作家与诗人。本书既有对美国文学总体介绍到侧重20世纪不同时期美国文学的特色,又有对具体作家及具体作品的深入分析,更有对美国社会文化的介绍。是一本了解美国文学与美国文化的参考书。无论对普通读者还是英语专业的学生都有可读性及参考作用。
  • 变奏

    变奏

    语言在生活中就像是寻求光的一种形式,使暗处闪亮或者使刺目的光变成柔光。诗在我这里,它对生活是一种矫正、一种修补、一种抚慰;同时,生活对诗歌,不仅是装着诗歌原材料的一种器物、一些媒质,也是一种引导、一种启示。我所说的生活既是生活的,又是诗歌的;而诗歌,既是诗歌的,又是生活的。我把这视作生活本身。形式上似乎是一种生活启发另一种生活,一种生活安慰另一种生活,实际上是两种生活融为一种生活。这就是我说的诗生活。
  • 延安记忆

    延安记忆

    作为散文集,《延安记忆》可以说是容量巨大。洋洋洒洒百多篇文章,基本上概括了人世间的全景:从官员到诗人,从普通百姓到亲人邻居,从中国内陆到世界各地,善与恶,爱与憎,理想与现实,梦幻与人生,生与死的感慨,灵与肉的较量,生活的厚重与追求的执著,都浓缩在他时而深刻朴素时而空灵清妙的文字中,让人在惊心、嗟叹、颔首、解颐之余,感到大气恢宏,气象万千。但一个不能忽略的情况是:由于忽培元从政的阅历和“为官”的视角,使得他的文字时常显现着一种深刻的认识水准和思想高度,我以为这是他散文的极为重要的特色。
热门推荐
  • 迪尔伯特的未来:下个世纪战胜白痴的生存之道

    迪尔伯特的未来:下个世纪战胜白痴的生存之道

    本书中,有一点会变得日益明显,即你的竞争对手同你一样一脑子浆糊。轻信的顾客比比皆是,不管产品多么毫无价值,多么愚蠢透顶,他们照买不误。简而言之,该是诺查丹玛斯靠边站的时候了。作者披上他的预言家长袍,以极具穿透力的眼光洞察一切,从技术到工作间,从选举到两性大战,从宠物保护到其他星球上有无智慧生命的可能性。书中融笑料和事实于一体,它弹奏出我们社会的热门音符,令读者忍俊不禁,惊诧不已。
  • 点亮幸福“心”生活:讲述我的EAP故事(第一辑)

    点亮幸福“心”生活:讲述我的EAP故事(第一辑)

    本书是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的内部自用图书。员工帮助计划(EAP)在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的有效实施,推动了“人文环境”的持续优化和柔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员工心理资本和组织整体效能的提升,推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本书收录了自员工帮助计划(EAP)启动以来,天津市电力公司员工真实心理感知内容,全方位展现出员工帮助计划对员工带来的积极影响。
  • 入浮石山

    入浮石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美存在

    最美存在

    “我吗?”环顾四周“嗯”“林兴兴”也许在我们相遇的那一刻就已经是注定好了的。
  • 顺权方便经

    顺权方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学霸很傲娇

    学霸很傲娇

    三年前文天颖对他说“毕业了,终于不用和你一个学校了。”还在犹豫中的刘少南决心出国留学。三年后刘少南违背父亲要求毅然回国念高中却没想到恶劣的关系得以缓和。高中毕业的大家道路各不相同,面临分别刘少南只说了三个字。从幼年到少年至青年,又是四年时光我的人生还是你。青春是你、初念是你、余生还是你!
  • 猎凶记

    猎凶记

    雨夜飞驰的列车上,一具神秘女尸被抛下,是谁众目睽睽下,上演杀人戏码?原本躺在A市的女尸,为何突然奇迹般出现在B市?深夜街头发生多起“咬人”案件,多人声称自己看见一张血盆大口袭来,随即鼻子、耳朵被咬掉,难道真的有“吃人僵尸”?此后,城区接连发生5起凶杀案,难道又是“僵尸”阴魂不散?深夜,他两次欲望偷窥,却频频闻到死亡气息,是命运使然,还是误入死局?明明已经死亡的凶手,十天后却在异地重新作案,是绝妙的诡计,还是另有隐情?疾驰的出租车上,司机突然暴毙,期间所有乘客都不是凶手,除了他们,难道车里还有一个看不见的人?
  • 三角龙之阵(儿童美绘版)

    三角龙之阵(儿童美绘版)

    白垩纪晚期,在广阔的北美大平原上生活着许多的三角龙家族。当小三角龙长大成年后,老一代首领即会退位,从儿子辈中选择一个接任首领职位,新首领获得三角龙家族继承权。世代交替往往发生在旱季迁徙时,温斯彻三角龙家族的首领长角老了,它的儿子黑盾、蓝盾、灰盾各有所长,在它们三个当中,谁能担任首领之职呢?三角龙家族迁徙的故事也是一个家族的亲情故事,是浓浓的父母之爱,也是悲壮的生命之歌。
  • 重生之爵爷请厚爱

    重生之爵爷请厚爱

    司少爵,帝都无人不晓的名字,身家上千亿,帝都三分之一的产业是他的,最大的公司是他的SJ集团,长相、年龄、身高、体重、行踪、婚否等皆是迷。夜顷儿,帝都五大世家之一顷家最受宠的千金,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她漂亮任性、可爱迷人、可妖可纯、无人敢欺。可无人知道她上一世经历了什么,这一世她为何活的如此,上一世懦弱无能美貌又招惹祸患,死亡让她明白人心最为可怕,那几个人还等着她亲手解决……五大世家的五年一次聚会,司少爵终于对这个小时候就注意的小甜心下手了……
  • 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揭开误读的面纱,抚摸历史的真相从颠倒的黑白中,从隐藏的真相中,从褐色的画面中,从纷乱交错的事实中,从被尘封地记忆中追踪历史原貌的蛛丝马迹。洗去铅华,剥掉粉饰,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深层考证,客观评价,给世人一面真实的镜子。《被误读的中国历史》的目的在于让人们真实地了解人类的过去,同时本着新生史实的精神,对其进行科学的探究,从而拨开层层迷雾,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在于使读者辨清哪些是道听途说,哪些被颠倒混淆,形成对历史真相客观、公正的认识与判断。要想真实地了解人类的过去,在流传至今的浩渺史书中,空间有多少历史真相被隐藏了?又有多少是非黑白被颠倒混淆呢?请走进被误读的中国历史去看个空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