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8900000043

第43章 郑和的悖论(2)

中国虽不是一个以海洋为主要活动场所的国家,但毕竟是一个濒临海洋的大国;虽不是航海民族,却是航海技术的伟大发明者:国人在周朝时就将风细致地分为12类型,对风向、风力进行研究,掌握并利用季风航行;在海流、潮汐的认识与利用方面,中国也遥居世界领先地位;到了宋元时期,航海者已进入“定量航海”阶段,掌握了测深、用锚、使舵等技术,对海洋气象、水文变化规律及信风的运用都已十分纯熟,可以在各种风向下操纵风帆;而指南针、船尾舵、密封舱等航海技术更是出类拔萃,给航海者带来极大便利;中国造船业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其船型之多,据有关资料统计,仅木船类型就达1000种左右……

郑和远航便很好地继承了古人千百年来留下的丰厚航海遗产,将航海针法、地文航图、天文牵星、水文流变、季风运用、航海气象预测等方面的航海技术及系统运用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七下西洋可以视为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一次集大成、总检阅与总发挥。

然而,我们虽然长期拥有先进的航海技术,却少有著名的航海家。将目光投向遥远而漫长的历史极力搜寻,扳着指头数来数去,也仅有汪大渊、鉴真、法显、周去非等寥寥数人。即使他们,也无法与郑和比肩,这不能不说是华夏民族的一大遗憾!

郑和,作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伟大航海家,如果将他与西方那些名副其实的航海家比较,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形呢?

论及郑和航海的领先地位,我们总是引用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一文中的句子:“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今译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那么,我们不妨将郑和与哥伦布、达!伽马进行一番比较。

首先,哥伦布远航有着极大的主动性,他能够实现远航理想,很大程度是他坚忍不拔意志的体现。他闯入西班牙、葡萄牙王宫,兜售自己的环球航行计划,以三寸不烂之舌打动西班牙国王及王后,最终得以成行。

郑和下西洋则显得相当被动,不过是奉皇帝之令出海罢了,体现的是皇帝的意志。也就是说,如果不是郑和,朱棣也会选择另外的人替代他以逞一己之欲,只是我们今日所知道的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航海壮举,就会换上一个符号,成为张和下西洋或李和下西洋了。明成祖之所以选中郑和,一是忠心,二是能力。郑和十来岁就作为明军俘虏受阉割,随侍朱棣左右并深得他的信任。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忠心耿耿,明成祖能放心将一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海上武装力量交付给他吗?而郑和的卓越才能更是在出云南、进北京、转战塞北及靖难之役中表现无遗,深得朱棣赏识。郑和本姓马,改姓郑乃因他在一个名叫郑村的地方立下显赫战功而为朱棣所赐。

明成祖选中郑和,有着极大的偶然性。即使因忠心和能力作为下西洋的最佳人选,还得接受一项今人看来十分可笑的“考验”——相面。为此,朱棣专门征求了当时最为著名的面相家袁忠彻的意见,直到袁忠彻认为郑和身长九尺,腰大十围,眉目分明,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若朗钟,是领队远行的绝佳人选,明成祖这才最后定下“盘子”。

被明成祖钦定为出使西洋的“首席”正使,自然是一种荣幸,可在内心深处,郑和又何尝没有一种无奈之感呢?毕竟,以他早期的人生经历而言,熟悉与擅长的舞台与空间,还是陆地。要经略一个新的未知领域,其中该是充满多少不定因素与莫测风险呵!然而,知遇之恩是那样浩荡,容不得郑和半点异议与犹豫,就得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与郑和经历迥异的是,哥伦布14岁就成了一名水手,有时驾驶热那亚的商船出海,有时替加泰罗尼亚的船队效命,据说还当过一段时间的海盗。哥伦布远航之前,早就习惯了海风的咸涩、海水的浸泡、巨浪的颠簸与冒险的航行,有着23年的航海经验。航海是他的职业,是他的生命之所系,他是置身大海,从海洋的角度经略海洋,寻找殖民地,发现新大陆。郑和虽然出身航海世家,也略懂一些航海术,但离职业航海家则相去甚远,他是以大陆为依托,从陆地的角度熟悉海洋,认识海洋,经营海洋,扬朱明王朝之权威,传中华文明之火种。

郑和七下西洋,不仅从未考虑获取经济利益,反以耗费大量钱财为代价换来短暂而虚幻的政治、外交荣光,以维护明成祖的最高统治地位,扩大明王朝的国际声威,满足上层贵族追求异域珍奇的享受欲望。郑和带去无数的金银财宝、丝绸瓷器,据有关资料记载,七下西洋仅白银就带了700多万两,而换回的却是大量的胡椒、苏木、葡萄、石榴、竹杖及珍禽异兽等。明朝财政衰敝,后来不得不以“充溢库市”的胡椒、苏木折成文武官员、军士人等的俸禄,此种情形一直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成为中国封建朝廷俸禄史上的一道独特“奇观”。

而哥伦布四次赴美探险发现新大陆,达!伽马两次航海发现印度新航路,其内在动力与主要目的就是经济刺激,大发海上贸易之财。这也是西方航海民族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初期的共同经济心理,当一艘艘满载金银与香料的海船远洋归来之时,那种世俗的欢呼与瞩目,甚至超过国王的驾临。哥伦布与达!伽马的航海探险刺激了西班牙、葡萄牙国民前所未有的航海热情,加速了欧洲向海外征服殖民的进军与步伐。

哥伦布出海前做得最多的可能就是发财梦,在与国王签署的合同中规定,每发现一片新的土地,国王不仅封他为副王、总督,还可享有该地10%的财富,后代并可永世承袭。于是,哥伦布每到一地,就宣布该地为西班牙殖民地,并以西班牙式的名字命名。当地民众稍有反抗,即用武力坚决镇压。

如果让郑和与明成祖签订类似哥伦布与西班牙国王的合同,以中国封建专制政体而言,将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海军”,总是与当地官员百姓和睦共处,绝少示威动武,以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为生产单位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及固有的农业文明、小农经济,决定了中国不可能成为残忍掠夺的殖民主义者。如果说哥伦布是用铁与剑、血与火、霸道与殖民构筑世界秩序,那么郑和则是以怀柔远人、礼尚往来甚至是厚往薄来的方式建立天下太平。明成祖所构想并推崇的理想社会,是“君临万邦,四海如一,敬天道,抚人民,共享太平之福”。

就航海规模、时间次数等计量数字来看,哥伦布与达!伽马自然不能与郑和船队相比较。郑和航行7次历时28年,每次船舶200多艘,其中大船60多艘,最大的巨型宝船为1500吨级,随员多达27000多人;哥伦布4次航海历时13年,船只最多17只,最少仅有3艘,人员最多在1200至1500之间,船舶吨位仅100至200吨;而达!伽马航行只有2次,历时6年,第一次船只4艘,第二次20艘,吨位皆在50至120吨之间,每次航海人员仅150左右。仅从以上数字比较,哥伦布与达!伽马的航海似乎不足为道,但我们不得不看到中西航海技术的不同及船员身体素质的差别,在没有机械动力的古代,船形、船帆及人的体力对航行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西方船为长船,底部尖形,巨风吹到45度角时可以保持平衡,而这时中国船舶则会倾覆;西方船的船帆为三角形,中国船的船帆为长方形或梯形,西洋帆可充分利用风力,一艘50吨位的船舶即可横渡大西洋,而中国船则需千吨级吨位,方可横渡大西洋。造成这一情形的原因,并非中国人不懂得使用三角帆,而是受着身体素质的制约,中国人难以操纵体力强度极大的三角帆,不得不采用长方形或梯形的方帆。而用方帆,船就必须造得很大,水手也需相应增多。据史籍记载,郑和乘坐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十八丈”,可容一千人。换算成今天的计量单位,该船长约130米,宽为50多米。因此,宝船显得“体势巍然,巨无与敌”,也就不足为怪了。而哥伦布、达!伽马的远洋船队人虽少,吨位也小,却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哥伦布、达!伽马远航皆属探险范畴,他们所经航路,大多都是新开辟的航线,充满了难以预测的风浪与险恶。郑和航海自然危机四伏、危险重重,但船队基本上是沿近海航行,没有脱离以陆地为标志的地文导航体系。所行航线及所到国家和地区,是对宋元以来航路的继承与发展,90%以上都是前人航海所到过的,带有重走的味道,只有不到10%的线路和地区为郑和开发。

在哥伦布远航的宏伟蓝图中,自始至终存在着一个需经证实的理论,那就是地圆说。其时,托密勒写于公元2世纪的《地理学》被译成拉丁文在西欧各国广为流传,《马可!波罗游记》更是激发了人们的热情与兴趣,哥伦布相信,地球是圆的,东方各国就在大洋彼岸。先进的罗盘导航术、威力巨大的火炮装备与地圆说结合在一起,使得哥伦布与达!伽马如虎添翼。哥伦布由东向西,达!伽马由西而东,尽管方向不同,但目标一致,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西方航海家终于在南中国海相遇并发生碰撞。1519年至1521年,西班牙麦哲伦船队将哥伦布与达!伽马开辟的航路联为一线,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大航行,标志并开启了一个新的伟大时代,世界经由蔚蓝而辽阔的海洋逐渐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近代史即肇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西方航海活动。

而郑和所率船队不论驶出多远,因为没有地圆说的理论作先导,怎么也不会出现类似的航海大发现。以国人当时对世界地理的认识水平而言,郑和远航抵达阿拉伯及东非等遥远国家,似乎已是“际天极地”了。郑和航海走出了南洋,并未真正走向世界,不仅没有开启一个新的伟大时代,没有带来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反因无法避免的负面影响而使封建社会的发展陷入困境——以郑和航海为转折,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封闭与衰落,而西方社会的发展则因航海大发现呈直线上升趋势。中国主动退出南洋、印度洋,所经营的航线、海域为西方殖民者填充、侵占,欧洲的科学、经济、军事在此后三个多世纪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正是这一进一退造成的西方扩张与中国内敛,带来了中西之间文明与愚昧、先进与落后的强烈反差。因此,当东、西方于19世纪正面相遇并交锋时,中国封建社会那暴露无遗的腐朽、无可挽回的衰落、不堪一击的脆弱,才打破了“天朝大国”的虚幻,惊醒了“唯我独尊”的迷梦。

宣德五年(1430年),明宣宗朱瞻基命令郑和第七次出使西洋。

前六次下西洋皆受明成祖朱棣派遣,星移斗转间,皇帝已换了两任,郑和也是年值花甲、白发苍苍的老人了。朱棣病逝前五年,紫禁城新完工的三大殿因雷电袭击引发一场大火,烧毁250间房子,皇帝的木雕龙椅也在冲天火焰中化为灰烬,加之全国各地频频发生的水灾、旱灾、蝗灾,朱棣既为财政所困,又惶惧于上天的惩罚,不得不暂停船队远航。明成祖病逝,儿子朱高炽明仁宗刚一即位,就颁布了他的第一道圣旨:“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皆停止。”如果说朱棣是暂停下西洋,那么朱高炽则是正式下诏中止有关远航的一切活动,停泊在福建太仓等处的船舶“俱回南京”,带去的货物交付内府,“各处修造下番海船,皆停止。”明仁宗还解除了郑和的宝船船队总兵之职,任命他为南京守备,主要负责修理整饰南京的宫殿。

朱高炽46岁才继位登基,他身材肥胖,好静,不仅缺乏父亲朱棣应有的活力,个人性格及执政理念也似乎截然相反。刚一上台,他就释放了所有因触怒父亲朱棣而遭囚禁的官员。照此看来,明仁宗是不可能耗费巨资、兴师动众地再下西洋了。郑和奉侍新君,换了一个新的岗位与角色,仍忠心耿耿地履行着一个臣子应尽的职责。他的心中,似乎已不再有远航的希望,只是谈及或回忆搏击风浪、梯航万国的往事时,那略显浑浊的眸子,突然变得灵动圆润、炯炯有神,犹如穿透浓雾的灼灼闪电。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朱高炽苦等苦熬,登上皇帝宝座仅九个月,就突然驾崩了。朱高炽儿子朱瞻基继位,与祖父朱棣关系密切的他,不仅继承了明成祖朱棣递传下来的皇位,更继承了祖父朱棣的勃勃雄心与执政理想。据传爷孙俩曾因西洋贡使来朝,留下一则“对对子”的趣闻。朱棣出了一句上联“万方玉帛风云会”,要求孙子联缀。不过一瞬,朱瞻基就口占格律严谨的下联道:“一统山河日月明”。

明宣宗朱瞻基执政不久,就将国家治理得有条不紊,迎来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黄金时代。面对日渐混乱的东南亚局势及明政府在海外不断下降的威望,朱瞻基决心重振旗鼓,再造“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

置身南京的郑和,遥望北都新皇明宣宗,一颗衰老而疲惫的心灵,不禁燃起了希望的火苗。大海虽然充满了风浪、颠簸与险恶,但也给了他权力、自信与荣光,他深切地感到,海洋才是他建功立业、自由挥洒的广阔天地。

当明宣宗决定再次组织一支庞大的船队出使西洋时,领队人物自然非郑和莫属。

距上次远航,已有近十年时间了,船舶必须重新修理打造,货物有待征集装载,人员也一时难以到位,因此,郑和及副手王景弘等人几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准备第七次远航西洋。

郑和深知此次远航的机会来之不易,这些年来,他总是站在荣耀与毁谤的风口浪尖,下西洋在给他带来声望与荣誉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来自或明或暗的攻击与责难。最让郑和伤心的,还是那些曾经支持他的人,后来成了顽固的反对派。如户部尚书夏原吉,曾是那样地费尽心机寻求财源,助他出使西洋,前六次远航获得巨大成功,无不凝聚着夏尚书的心血与汗水。可是,当郑和第六次出使西洋归来,夏原吉竟站在了他的对立面,以空耗国家资财为由,坚决反对郑和再下西洋。明宣宗早有下西洋之意,可他不得不等到夏原吉病逝,登基五年之后才降旨下令。如果夏原吉依然活着,尽管他只是一名不得不听命于皇帝的大臣,可在他背后,却有着一个坚决反对的庞大官僚集团,朱瞻基虽为一言九鼎的皇帝,也不得不考虑不同集团之间利益的协调与平衡。

同类推荐
  •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在去顺化的火车上,我刚举起相机,迎面一个黑瘦的老妇走过来问我:“你是中国人吗?”她说的是汉语。她说隔着几排座看到我的样子,就猜到我应该是中国人,因为越南人无疑不会拍这么普通的车厢,她兴奋地说:“太好了,我已经好久没遇到中国人了,都没机会说中国话。”但若不是她开口,我第一眼也吃不准她是哪里人——她的衣着打扮看上去好像和车厢里的某个越南老妇没多大差别;她问我“去寮国怎么走”,以及她那随身带的标着诸如“西贡”、“永珍”之类地名的地图,使我一度还误以为她来自台湾地区,后来才知道那是她在胡志明市跟华侨学的——她甚至不知道“寮国”在国内叫“老挝”。
  • 红舞台上的那些主角们

    红舞台上的那些主角们

    由著名作家顾保孜撰写的纪实作品《中南海人物春秋》,详实地记录了特殊年代中国政坛风云人物沉沉浮浮的人生。本刊从中节选出一段文字,以飨读者。这段文字,真实地描述了当年红透中国文化界的三位红主角,他们是如何在江青的“赏识”下,走向了一条不归之路……于会泳:戏剧般的荣辱人生江青召见于会泳时,握着他的手,喜悦地说:“你的文章我看过,我们应该早就认识了。”在得知于会泳是山东人时,江青热情地称他为“老乡”。于会泳不居功,无论是“三突出”理论,还是其他“样板戏”成果,他都无偿地归功于江青。
  • 文乾义作品选(诗歌卷)

    文乾义作品选(诗歌卷)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内与外:心灵的视镜、回忆中的叙述、遗忘、诱惑、结束、消失、梦境、栖居、幸福、距离、静思、寓言、沉寂等。
  • 和你一起看星星

    和你一起看星星

    青春美文系列丛书已出版五本,精选五位中高考热点作家的美文佳作,每本书内附阅读试题详析详解。本书是作者的经典作品集,以思辨性之智与观赏性之美相统一,以思想深度与文学魅力相结合,反映了作者一以贯之的美学追求。阅读此书,潜心思考,融会贯通,对于读者开启心智,增长知识,必大有裨益。本书以“看星星”为题,看浩瀚宇宙之群星灿烂,看茫茫人海之星光璀璨,大处着眼,小处着笔,引经据典,史料翔实。细读此书,践而行之,可开阔胸襟,心骛八极;可高瞻远瞩,眼界宽广;可立志奋斗,建功立业;可充实生活,青春无悔。
  • 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精品,有种民间活泼泼的味道。1934年,沈从文返回故里,眼见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悲从中来,一路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书中,作者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其间散落数十封才子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往来情书。该书文笔自然淳朴,有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质朴的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热门推荐
  • 回家(中篇小说)

    回家(中篇小说)

    晴空万里。台北桃园机场。旅客们相继登上一架巨型客机。一对老年夫妻从容走来。女的穿天蓝色旗袍,红色毛线外套;男的穿着普通夹克衫。他们手牵着手,轻声谈笑着。健步登上舷梯。男的叫姚铭道,82岁;女的叫周淑娟,77岁。客机腾空而起,冲向蓝天。这对老夫妻的眼眶里闪着泪光……女的说,终于可以回家了。男的说,这一天,等了整整六十年呀!两人对视了—下,幸福地微笑。机舱外云海滚滚,机翼下波涛汹涌……客机经过一个多小时飞行,飞抵杭州上空。周淑娟激动起来,高声叫,西湖……西湖……铭哥。
  • 君引九重

    君引九重

    上古时期陨落的君池帝尊十五万年后重归六合九州,苏醒后只致力两件事,一则是寻找出现在梦中的红颜知己,一则是抢了祖神的无忧府做聘礼——他的沉睡造就了她的苏醒,他再醒来之时,却是注定要阴阳相隔。他等了她十三万年,未得一果,他执掌九重锁妖塔,众妖闻风丧胆,因她而沉睡,因她而苏醒。忘川上的第一株彼岸花,原本是君池帝尊放在手心中的宝贝,彼岸花开,她自花中来,但不见当年爱花人。七月十五,中元月圆。他踏云而来,入她幽梦。“本帝以天下为聘,四海为礼,换的伊人,入我相思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云雨幻影

    云雨幻影

    天地初开,分为六界,人界与魔界为抢夺地盘而展开战争,魔者身高三尺,力大无穷,人类节节败退。有远古最后一位神,怜悯众生,以一己之力把魔人赶到荒芜九幽,以身躯幻化地心五行珠,封印魔界与人界的最后一条通道。他回归混沌之时,留下五滴精血点化为人,这五人便是金族、木族、水族、火族、土族的创始人,他们五族之间相生相克,世代守护人类。
  • 第九尸

    第九尸

    蔚蓝大陆,一个渺小的大陆。。有一天一个棺材降临在了这里,一切都改变了。不在沉寂了。任他炼体,筑基,聚鼎,淬体,修灵,御空,神游……谁能挡我九尸。
  • 指引人生的成功智慧(指引人生丛书)

    指引人生的成功智慧(指引人生丛书)

    《指引人生丛书:指引人生的成功智慧》中的每一则小故事都发人自省、启人深思。不但有助于我们处理日常生活中偶发的困难情况,而且许多故事和寓言具有的伟大的智慧理念,将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自我及人类的本质,由此领悟更多的人生哲理。许多故事已经过数百年的世代传承,历经时间的锤炼也沉淀了时代的智慧。在每一则故事或寓言中,我们附以精彩的格言,这些都是最贴切的提示,有画龙点睛之妙。《指引人生丛书:指引人生的成功智慧》部分的解读至情至理、丝丝人扣,是对故事或寓言的完美诠释。
  • 我的驱魔师男友

    我的驱魔师男友

    人有人世,鬼有鬼界,魔有魔道。拥有‘阴缘伞’就可以在人界、冥界、魔界等不同时空穿梭。“你说你不是僵尸,可你却喝人血。你说你不是鬼,可你却能和鬼沟通……”她差点做了孤魂野鬼,他不惜天价,替她续命。她进了冥界,差点出不来,他不惜用自己的命跟冥王签下不平等合约……她拥有着世界无敌帅、无所不能的男友。生活中遇见的人渣,难题,他都可以为她解决、为她铲除,他就是她的哆啦A梦。
  • 水深火热在美国:真妮的北美生活故事

    水深火热在美国:真妮的北美生活故事

    说起北美,你会有什么印象?华尔街、“9·11”事件?还是美国总统布什、奥巴马?你知道美国普通人是怎么生活的吗?旅美作家蔡真妮,用幽默亲切的文字向我们描述了她和周围的中国人在北美生活的逸闻趣事、她亲身经历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撞击,展现了北美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许多故事读来令人莞尔之余,让人对美国、美国人、美国文化有了具体的了解。
  •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

    还原生活细节的规律,寻找现实背后的真相。本书通过简洁明了、幽默风趣的方式将那些高深的经济学道理用平白易懂的解释娓娓道出,让你摆脱啃大部头经济学著作时的费力和烦躁,随时随地在享受阅读的乐趣中学会有用的经济学知识。
  • 帝凰之道

    帝凰之道

    前世,她成全了他的君临天下,却换来了苏氏的满门抄斩。这一世,她誓要报仇雪恨,斗白莲,踩渣男,步步为营,玩弄乾坤。天真烂漫的外表下,藏着的是一颗腹黑狠辣、玩世不恭的心。只是,她前世怎么不知道还有这么个难缠的世子爷?“雪岚妹妹,装的不错。”“呵呵,你装的也挺像……”
  • 初夏暖冬阳

    初夏暖冬阳

    对于阮初夏来说,傅冬阳应该是一个不可湮灭的存在。而对于傅冬阳来说呢?那个小时侯总是和他抢糖的小丫头,放学都会迷路的小丫头,那个让他惦记了整整三年的小丫头。还好还好你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