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1000000014

第14章

一家公司的玻璃被打破之后——凯恩斯乘数

一场狂风暴雨之后,一家百货公司的几块幕墙玻璃被吹破了。公司投资了5000元将幕墙玻璃重新修复好。那么是不是GDP也因此增加了5000元呢?不是!GDP的增加远不止5000元。

我们来看一看GDP将因此增加多少:

假设国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系数为0.8,边际储蓄倾向系数为0.2。就是说在国民新增加的收入中,有80%用于消费,20%用于储蓄。

装修公司在为百货公司安装幕墙玻璃的时候得到了5000元的收入,装修公司拿出4000元为公司添置了一台电脑,其余1000元作为流动资金存人了银行;电脑公司获得4000元收入之后,将3200元购买了一辆摩托车,将800元存人了银行;摩托车销售公司将3200元收入中的2650元购买了一套时装,将剩余的550元存人了银行……这个过程将一轮一轮地进行下去。最后,各个公司获得的收入之和将是一个远远大于5000元的数字。

这个最后的数字与最初的5000元相比而得到的比值,我们称其为“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投资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

按这个公式计算,一场暴风雨之后,由于百货公司的幕墙玻璃被吹坏,修复幕墙玻璃最初投入的5000元,由于乘数作用最后的总投资就增长到如下的数字:

5000×11(1-0.8)=25000元多出的20000元就是因乘数作用而增加的投资。

人们一直都将乘数理论的创立归功于凯恩斯,其实,在凯恩斯之前就有人提出过乘数原理的思想和概念,但是凯恩斯进一步完善了这个理论。凯恩斯的乘数理论为西方国家从“大萧条”走向新的成长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甚至有人将其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提并论,认为20世纪有两个重要公式,一个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基本公式:E=mc2(能量=质量×光速的平方);另~个就是上述列出的凯恩斯关于乘数理论的基本公式。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数学公式异常简单,但其链式关系却成为“热核爆炸”的理论基石;凯恩斯的数学公式也非常简单,但是投资的乘数作用却成为“经济拉动”的原动力。

凯恩斯曾经就学于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穿过剑桥大学的数学桥和王后学院就是国王学院,在国王学院一个富丽堂皇的一角,被称为“凯恩斯角”。凯恩斯在国王学院学习、生活期间,经常和爱好学术论争的同窗好友或学生、学者们就一些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辩论,他成为20世纪杰出的经济学家,正是得益于剑桥大学独特的学术氛围的熏陶。

凯恩斯的乘数原理就是他利用这一乘数理论公式,从定量的角度阐述了消费与投资,各部门之间经济的相互联系。例如,乘数公式认为:某一部门与企业的对外贸易出口或某一部门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带动与其相关部门或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而这种链式的经济关系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成倍数的增长。

但是,乘数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其中最主要的条件就是经济中各个部门必须都有相互匹配的生产潜力,能够满足乘数发挥作用的需要。仿佛一只用木板箍成的水桶,最短的一块板子决定木桶的容量。经济中乘数作用能够使GDP放大多少倍,是由整个经济中最薄弱的那节链条决定的。但是无论如何,在存在闲置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如果增加一次性投资,社会的有效需求必然也要相应地有所增加,而不管在哪个环节供给出现不足,国民收入的增加额都必然是投资增加额的一倍以上。

乘数原理在经济中的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的概念,在投资领域它被称为投资乘数,在财政领域它被称为财政乘数,在金融领域它被称为货币创造乘数,在外贸领域它被称为外贸乘数。但是,无论在哪个领域,乘数发挥作用的原理是相同的。

个性化车牌为什么搁浅?一社会成本

前些年,杭州、西安几个城市为了根治城市“牛皮癣”--乱张贴小广告的现象,启动了“呼死你”系统,对张贴广告上的电话号码持续呼叫,使他们的电话根本无法使用。这种治理手段的确使乱张贴的现象有所收敛,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城管和小广告张贴者的博弈过程中,一部分市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

乱贴小广告的人为了对这种“惩罚”进行报复,他们在一些小广告上纷纷胡乱地写了一些无辜市民的电话号码,导致整个城市通信系统的混乱,导致了一些市民的反感。良好市容的维护面临着以牺牲一些公民的合法权益为代价,使社会成本增加。

什么是社会成本?社会成本是指,一项经济活动全社会为它支付的全部费用,包括从事该项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包括这一活动给其他经济单位带来的成本。私人成本是指一个经济单位从事某次经济活动所需要支付的费用。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产生外部不经济,则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产生外部经济,则社会成本小于私人成本。同样地分析可以用于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外部经济带来的利益),外部经济影响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条件下,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大于社会最优产量;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条件下,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小于社会最优产量。

市场经济社会里,任何一种政策的最优态都是以最小的社会成本达到社会管理的目的。正如孟德斯鸠在《波斯人的信札》中说的那样:“最完善的政府,是能以较少的代价达到统治目的的政府”。对于交通事故的私了政策,城市的“呼死你”系统,个性化车牌的使用等,对于这些政策运行所带来的其他社会成本的增加,都缺少必要的考虑。制定一项政策的时候,首先就要预防社会成本的增加,而不是在这些社会成本已经增加时来反思我们的制度设计。

说到这里我想起前些时候推出的“个性化车牌”事件。这一政策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美国的车牌就是执行的这种政策,它的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地利用数字资源,可以充分地避免腐败。为什么在我们这里就搁浅了呢?难道是“橘生淮南”吗?其实关键还是对这项政策实施过程的一些细节缺乏必要的考虑。比如由于随便选择车牌的字母组合问题,它导致了社会标识系统的识别混乱,但是如果我们制定政策的时候对此作出规定,将一些字母组合排斥在选择范围之外不就可以了吗?商标法不就有这样的规定吗?每一个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重要的是法律规章的制定者、制度的设计者考虑的是不是周全。如果政策漏洞百出,没有综合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没有全面考虑到实行以后产生的各种新的因素,社会成本增加是必然的。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都应当综合考虑社会成本,不能为了一种显而易见的利益而牺牲了其他的社会合法权益。

社会成本问题是由经济学家科斯在1960年最早提出的。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率先提出了社会成本的概念,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了“交易成本”的存在。在他的著作中,社会成本就是私人成本加上交易成本,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私人成本会等于社会成本,但没有交易成本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

科尔内则从整个国民经济系统出发,把社会成本定义为“一切涉及社会个别成员和集团的负担、损失、痛苦、牺牲或辛苦的现象”。这些现象一部分可以用货币来度量,但也有一部分涉及心里的感受,是无法用货币来度量的。

他认为对社会成本的考察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

首先是生产内部的实物投入,即生产成本;其次是外部成本,它并不直接以货币的形式反映在企业或非营利机构的账目上,如随着生产能力利用的提高,事故可能增加,工人健康可能恶化,对环境的破坏可能加剧等,为防止这种状况对生产的影响,要有一些“预防性”的开支,这就是外部成本的内部化;第三是社会成本的分摊,如政府机构的经费支出等;最后,反映大量经济现象的人们的意向、满意度和普遍感觉。一种是边际递减的社会成本,如与生产能力利用低水平相关的失业以及可能伴随的犯罪、暴力和自杀;另一种是边际递增的社会成本,如与生产能力高利用度相联系的其他领域的“瓶颈”、“短缺”以及对社会消费的负面影响。科尔内所要说明的是:“不应该总是不惜一切代价去达到社会生产能力的最大利用。如果当趋近于生产能力完全利用时,边际社会成本已经超过边际社会效益,达到这一点就是不值得。”我们国家频繁出现的“矿难”,动辄死亡上百人,不就充分证明了科内尔的英明预见吗?

社会成本的理论告诉我们,社会成本的准确测度是很困难的,但这种探索问题的方法却是非常有启发性的。我们可以设想,拥有同样的技术并生产同样产品的两个不同的企业,其生产成本应该是一个给定的数,而在现实中这两个企业的成本又可能有很大差异,这就是社会成本的差异。正是社会成本的差异决定了竞争力的差别。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的社会关系之中,因为这种不同,它们所承担的义务、责任和负担也不同,付出的社会成本就有很大差别。

比如中国的国有企业,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单位组织”。作为单位组织的中国国有企业不但承担经济功能,也承担社会和政治功能。国有企业为实现其非经济功能所付出的成本,我们在此也权且称之为社会成本。这是对于社会成本概念的一种比较狭窄的定义,与已有经济文献中的其他定义有所不同。但是借助这个概念能使我们考虑到企业经济活动或非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外部性问题,也能够借此考虑到将外部性问题内部化之后的成本支出问题。

倘若将社会收益的“一部分”当做国有企业的成本支出,那么,这部分社会收益的多少,便取决于国有企业在我们所说的社会成本方面支出的多少。在市场经济的逻辑中,对于企业内部职工来说,私人收益的获得,可能是眼下最重要的预期利益获得,这就与国有企业的整体运行逻辑相矛盾。仅仅靠道德规范来保证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利益的一致,或者企业职工利益与整个国家利益的一致,在现实中是比较困难的。对于国家来说,企业利润率的上升与税金的如期缴纳,是最好的选择;对于国有企业自身来说,能够将有限的销售收入转化为显性福利或潜在福利支出,就可以使企业内部职工的货币收益或非货币收益最大化;另外,国有企业还得顾及其内部所办集体企业职工的生活问题,否则,来自企业内部的压力集团会施加无形的影响;尽管国有企业要步入市场或已经顽强地步入市场了,但其与社区之间的那种命运共同体结构,也使其不得不关注某些社会问题,使社会成本变成了企业成本。所以,在国有企业所面临的这一制度化利益结构中,能够促使自己收益最大化的最好选择,就是将国有企业利润的一部分以企业社会成本的形式转化为企业内部的福利,这既符合企业内部职工的福利需求,也有利于企业稳定和国有企业领导层的“合理消费”。

尽管社会成本的计算可能是比较困难的,但社会成本也不是根本无法计算。中国科学院于2005年推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指出: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大量减少农民的数量,而要实现这一点,唯有靠实现城市化战略才能最终完成。报告计算了中国城市化必须支付的社会成本:预测到2050年,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将达到10亿~11亿,每进入城市1个人,需要“个人支付成本”1.45万元,“公共支付成本”1.05万元,总计2.5万元(按2000年不变价格)。未来50年中国城市化所需的社会总成本将达15万亿~16万亿元人民币,为2000年GDP总量的2倍,平均每年支付约3000亿~3500亿元。

从西班牙焚烧事件说起一外贸依存度

2004年9月16日,西班牙的东部城市埃尔切发生了一起纵火焚烧中国鞋商仓库的事件,他们声称中国商人抢了他们的生意,声称中国的廉价商品使他们的工厂纷纷倒闭。更早些时候,印尼还发生了哄抢中国侨民财产、砸毁华侨商店、焚烧华侨汽车的恶性事件,俄罗斯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在欧洲、美国也接连发生反倾销调查之类的贸易摩擦。是不是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贸易摩擦多发期的时代?

2008年我国的出口额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14285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2009年中国出口额达到12016亿美元。德国作为欧洲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从2003年后就一直稳居出口额全球第一的宝座,2009年德国年出口总额却只有11213亿美元,比上年减少了18.4%,中国的年出口额首次赶超德国,这些数据背后无疑有金融危机的原因。

看来这个数据也并不是那样令人乐观的啊!为什么呢?因为你喜了,就一定有人忧了,摩擦也就不可避免。

曾经听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美国人过圣诞节,一家三口彼此赠送礼物,礼物打开之后令三个人大跌眼镜,三件礼物上面都赫然印着:“MADEINCHINA”。儿子把礼物一扔说:“我们美国人都干什么去了?”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中国的商品的确已经走入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对外贸易就进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2004年我们在全球贸易的排位已经升至第三,对外贸易总量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在此期间,我国外贸依存度也经历了一个迅速上升时期,据商务部统计:2002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为51%,2003年为60.2%,2004年伴随外贸进出口总值的大幅度攀升,外贸依存度达到了80%的程度。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水准,中国由此成为目前世界上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国家。

同类推荐
  • 创新解码:理论、实践与政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创新解码:理论、实践与政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综合了创新管理学、经济学的思想和理论,提炼出创新的十大原理,发掘创新实践的重要纬度,构建创新的生态体系。
  • 经济学诡计:彻底揭开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

    经济学诡计:彻底揭开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

    本书通过各种富于哲理、生动有趣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经济学的世界。经济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作为这个社会中的成员,要理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及其背后的经济学含义,就应该花点时间来学习经济学。通过对《经济学诡计:彻底揭开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的阅读和学习,读者会从中获得经济学的思维训练,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看透经济现象的本质,为你的生活增添无限精彩。
  • 转型发展与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哲学思考

    转型发展与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哲学思考

    本书从多方面联系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对如何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问题进行了深讨。主要包括从辩证法角度对幸福感及其类型进行了哲学分析,联系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了国民幸福感欠缺的原因,指出了论述了转型发展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幸福观,并以大量故事生动阐述了诚信、忧患、知足、敬业、感恩等追求幸福应有的价值观和心态,还结合我国企业实际论述了如何提升员工幸福感,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论述了如何提升人民的绿色幸福感等问题。
  •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性研究:基于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比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性研究:基于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比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围绕中东欧和独联体16个转型国家国际资本流动的现状、影响因素、在银行体系中的作用机制和资本流动逆转与金融稳定性关系四个主要方面,为同处于经济转型和金融开放中的中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 国富论(超值金版)

    国富论(超值金版)

    一国国民每年消费的全部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包括本国的直接产物,或是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得的物品),都来源于国民的劳动。国民生活供给情况的好坏,取决于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与消费者人数的比例大小。这一比例对任何一国国民来说,都受制于两个因素:第一,本国国民运用劳动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判断力;第二,本国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的比例大小。不论该国的土壤、气候和面积状况如何,国民生活供给情况的好坏都由这两个因素来决定。
热门推荐
  • 充满怪诞的世界

    充满怪诞的世界

    “嘿,听我说,我没疯,我真的没疯。”“你们到底想要干什么???”“你们这样是犯法的知道吗?”“嘿,你们要把我带到哪里去?”“你们不能这样。”“这……到底是什么地方???”
  • 首席的独宠娇妻

    首席的独宠娇妻

    时光回到慕容语嫣还在慕容妈妈的肚中的18年前,慕容振邦也就是慕容爸爸,他的公司还只是个经营稍见起色的小食品工厂,慕容氏夫妻俩还正为工厂忙的焦头烂额呢,却发生了一件改变了那个还未出世的慕容语嫣小朋友一辈子人生大事的的事情,人生逆转竟在此刻了。
  • 医女手札

    医女手札

    前一刻她还在大秦替父亲挡剑,再睁开眼就来到这个古里古怪的时代,并且被人用匕首抵在喉间……听说澹台先生被人劫持时七少很不屑,果然百无一用是书生。结果见歹徒手里是个娇滴滴的小姑娘,七少咂咂嘴觉得这小姑娘真是惹人怜爱啊!从此,堂堂都督府的七少就差成了澹台家的倒插门女婿!(如果你喜欢飞飞的小说请收藏一下,谢谢啦!另外我那些可爱的书友们,谢谢你们不离不弃!)
  • 我的混沌城

    我的混沌城

    建造各式各样的防御塔,收集千奇百怪的功能建筑,抵抗一波又一波凶悍的怪物攻城。已完本,新书【灵感证道】,求支持!扣扣群:523131241。
  • 为客江湖

    为客江湖

    为什么总是将自己置于两难的境地,什么都难于抉择,难道你是张无忌!
  •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

    “主体性”是哲学中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主体性”观念在中国当代哲学的进程中产生了十分特殊的作用,对于推动思想解放、观念变革居功至伟。今天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和评估“主体性”原则?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在哲学史上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究竟是什么?对我们今天重新阐释“主体性”思想有什么价值?本书正是试图围绕上述问题,在当代哲学的历史语境中对“主体性”观念进行专门研究和当代阐释。
  • 穿越之幸孕生活

    穿越之幸孕生活

    仁杞应该算比较幸运的换了穿越这种方式让自己逃过了空难,并且又嫩了一回,不过穿越大神好像并没有给她太多的好运,没钱没势的进入钟情自己原配夫人的将军府里做小妾,不过这接二连三的双胎是怎么回事!仁杞只能从儿子们身上获得部分尊严,让自己更好的生活下去……没有男人,儿子也很好啊!
  • 我的老公是王子

    我的老公是王子

    她是穷苦人家出生的善良灰姑娘;他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家大少爷,风靡全校的冰山王子。两条完全不相交的平行线,却因为一场偶然的变故紧紧的缠绕在一起。“只要你嫁给我孙子,我就替你们家还债,供你上大学,让你衣食无忧。两年的时间,如果他不能爱上你,我就放你走,但你得保密。”“这。。。”她为难了。“只要你娶她,我这辈子就什么遗憾都没有了。”“这。。。”为了‘孝’字,他妥协了。说好不理她的,可为什么在学校里看见她和其他男生在一起,心里会不舒服?为什么误会她心里会这么痛?为什么偏偏忍不住要帮助她?为什么。。。。。。没有感情的婚姻,真的可以培养吗?
  • 墨少的丑医妻

    墨少的丑医妻

    传闻,墨府大公子墨染常年都是泡于药缸之中,墨家为给他冲喜前后给他迎娶了三位新娘。可婚后不久,新娘子都陆续逃离墨家,并还称说墨染不仅仅是个病秧子,性格还异常的暴躁易怒。不久后,墨染病发险些丧命。有人称说他那是着了魔道,于是墨家四处寻找驱魔人为他驱魔。后来,驱魔人说墨染是着了魔,注定不得与美貌女子成婚并要求娶一奇丑无比的女子为妻,方可去除身上的魔。在关西一带,冷家二小姐冷夕岑是出了名的丑。相传她出生那日由于长相奇丑无比,吓得接生婆晕厥了过去。同那日,关西下了一整天的大雪,宋母在月子内就去世了。日后不久,冷家并接到墨家上门提亲的消息,嫁入墨家的冷夕岑一一去挖掘墨家的秘密…
  • 没有灵魂的我踏上弑己之旅

    没有灵魂的我踏上弑己之旅

    这是一个我找寻自我,杀死自我的故事。本就悲惨的我,在回家的路上被甚至“自己”夺去了存在,也因此分崩离析。为了把被夺取的一切拿回来,我走上了这条奔向死亡的路。青梅竹马,死党,妹妹,“自己”,崩坏的我,到底该相信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