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5000000062

第62章 史志意蕴,史诗风格--读《白鹿原》(2)

小娥由追求真情真性的爱恋而走向人尽可夫的堕落,当然有她自己破罐子破摔的主观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白鹿原的男人所逼就的。她爱黑娃不能,洁身自好也不能。为人直正又守成的白嘉轩压制她,为人伪善又歹毒的鹿子霖威诱她,她在场面上要忍负正人君子的唾骂,在背地里又要承受偷香窃玉的人的蹂躏,还要兼及拉人下水、诱人起性,试问面对这一切,她作为一个孤立无援的弱女子又能怎么办呢?她别无选择,只能按照白鹿原的道德与需要,在随波逐流中走向自戕又戕人的悲剧结局。这难道仅仅是小娥个人的命运悲剧么?

有意味的是,小娥死后闹起了鬼,白鹿原的人们又在白嘉轩的主持下建造了砖塔专以对付小娥的鬼魂,从而使小娥以物体的形式重又站立在白鹿原上,那说是镇妖塔,又何尝不是纪念碑。人们看到砖塔不能不想起小娥,而小娥则以她不屈的身影,诉说着自己的坎坷与不幸,指控着白鹿原性文化的虚伪与戕人,从而把隐匿在她的遭际中的个人的和民族的畸态性史昭示给人们,引动人们去思索,反刍其中所包含的诸多意味。

如果说白嘉轩的性行为、性观念是以对封建主义的认同与皈依的形式走向僵滞的话,那么,小娥的性追求和性心理,则是在同封建理性的盲目对抗和无奈顺从中走向了非人。使不同的人殊途同归,封建的道德文化显示出了它多么巨大的力量。人们在面临着社会生活的无情颠簸的同时,又被置于婚姻生活中的诸种误区,还能到哪里去寻求正常的人生和健康的心性呢?在这里,作者通过白鹿原两类形式的畸态性史,更进一步地从人性、人本的角度,把作品的意蕴大大深化了。

《白鹿原》作为一部有积累、有准备的长篇杰构,不仅表现在内蕴一方面,而还表现在形式一方面。可以说,与它的丰厚隽永的史志意蕴相得益彰,它在艺术形式上气宇轩昂,具有鲜明的史诗风格。它以一个村镇、两个家庭为载体,把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作了缩微式的反映;在这一反映过程中,它又以显层次的运动、斗争的勾勒和隐层次的人心与人性的揭示,立体交叉式地全部揭示了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历史变动。作品既立足于历史,又超越了历史。读着这样的小说,我很想借用狄德罗赞扬理查生的话对作者说:“往往历史是一部坏的小说;而小说,像你写的那样,是一篇好的历史。”

作者在获取史诗风格的写法上追求颇多,我以为比较重要的主要有两点。

其一,又“入”又“出”,“宏”“微”相间。《白鹿原》中,主要人物即有白嘉轩、鹿子霖、朱先生、冷先生、田福贤、鹿三、黑娃、小娥、白孝文、鹿兆鹂、白灵等十数人。除却个别人外,其他人或分属于白、鹿两大家族,或分属于国、共两大力量;人人各具共性,在个性之中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家族和政治的意识倾向。对于作品中的人物和他们的行状,作者采取一种十分客观的态度,既人乎其内,从对象主体的角度探幽烛微,设身处地地写他们的行为处事的内在缘由;又超然物狄德罗:《理查生赞》,见《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5辑,第135外,从外在旁观的角度高瞻远瞩,不动声色地写他们身在其中的迷离与偏失。触及个人是这样,涉笔族事、政事也是这样。这就使作品既以一种又“入”又“出”的双重视角,具有现实感与历史观相结合的真实性;又使作品以一种有“细”有“粗”的两种笔墨,具有微观透视与宏观鸟瞰相融合的深刻性。这样的写法,还同时以造成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在内涵上的某种不确定性,带来感觉上的多义性,使得作品具有可从多种角度和多个侧面去读解和评析的可能。

其二,有“清”有“浑”,虚实相致。历史常常如一位英国作家约翰逊在《小说形式与手段》中所描述的那样,“是混乱的,易变的,任意的,它遗留下成千上万解开来的头绪,参差不齐?因之,作家以历史生活为题材和素材,势必要进行梳理,且这种梳理,应该达到一种更集中、更形象的历史真实,而不是相反。因此,梳理当有一个合理的度。《白鹿原》反映历史生活之所以相当成功,正在于作者对历史素材的爬梳剔抉合理而适度。

关于白鹿原的历史,作者写清楚了它的家庭争斗的根根蔓蔓,以及后来的政治斗争的恩恩怨怨;但还有一些人物,一些事件,仍让人觉得不那么清晰,不那么明朗。如朱先生何以如孔明一般神机妙箅,白嘉轩到底在坡地发现了什么以为是“白鹿显灵”,小娥死后怎能魂附鹿三之体闹起了鬼。还有白鹿原本身的历史的种种似是而非的传说,作者并未就其深浅、虚实与正误去一一追根究底,使得它们以一种隐晦不明的状态一同汇入了白鹿原的文化和白鹿原的历史。而这反倒既达到了一种真实,又构成了一种丰繁,使人们看到了一个独特的白鹿原世界和氤氲的白鹿原文化。作品因写得既“清”又“浑”,亦实亦虚,格外地丰厚和凝重了,也耐得起人们的咀嚼和回味了。

其他还如在历史性的事件结构中以人物命运为单元的故事性情节推进,由关中方言和书面语言相杂糅而形成的有滋有味而又铿锵作响的语言表达,都在完成着史诗风格的营造的同时,使作品充溢着一种历史与文学相融合的艺术魅力。使得阅读作品本身成为一种艺术的享受和情感的愉悦,徜徉其中甚至让人难以觉察到作品后三分之一笔墨的松疏以及个别人物的描写失却分寸的某些疵点。

一部好的作品总是引动人们超越作品本身去寻思些什么,读陈忠实的《白鹿原》,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法国哲人爱尔维修在回答“人应当怎么办”的提问时说的一句话:“人应当躲避痛苦,寻求快乐。”这大概既是人最基本、最生生不息的追求,又是人最难得、最可望不可即的追求。我以为,陈忠实创作《白鹿原》,大半是带着这样一种信念,而他想通过作品传达给人们的,也大抵是这样一个信念。

《白鹿原》的作者和读者朋友们,以为然否?

1993年5月19一20日于北京朝内

三读《废都》

《废都》被“炒”到火暴京城的程度,颇令作者贾平凹感到不安。他几次给人说,希望读者静下心来慢慢去读。作为平凹的朋友和最早读到《废都》书稿的读者,我经由自己三读《废都》的体味,很能理解平凹再三劝告读者的苦心所在。

今年3月,我因事去西安公出,到户县看望了在那里养病的平凹。正巧平凹刚完成了《废都》的定稿,托我把书稿带给北京出版社。乘在西安小住的两个晚上,我翻阅了《废都》的手稿。当时,有两个印象给我最为深刻:一个是庄之蝶总是阴差阳错的坎坷际遇和事事违愿的失落心态,让人看到了名人在失去自我之后无以安置身心的深深的悲凉;我感到这是以前的当代文学作品中所没有见到过的一个独特形象;另一个是作品中许多处打了方框的性爱描写,无拘无束地率直又有声有色地炫目,似乎是凡能涉笔写性的地方,作者都没有轻易放过:这种写法在当代小说创作中也未曾有过。对这些既多且露的性描写,我确心存疑虑,甚至怀疑平凹那不够正常的生活状态是否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小说创作。诸种感受交织在一起,使我对《废都》的看法在说不清、道不明中,不得不抱取一种低调态度。

因评论工作的需要,我在《废都》成书之前,有幸得到了一份校样,又第二次阅读了《废都》。这次静下心来从头再读,我发现《废都》在文人生活情态的状描和文人内心世界的剖解上,以素朴显本真,以细琐见微妙,桩桩件件都诉述着名人在被“捧”中被“炒”、被“炒”中被“吃”的幸与不幸,作品颇显沉郁而凝重。细细读来,在那日常生活场景的如实白描中,也包孕着作者冷峻而蕴藉的哲理反思,那就是在名人之“累”的内中时隐时显的文化与时代的错位,理想与现实的悖逆。可以说,正是这种繁复难解的矛盾造成了庄之蝶等人的“泼烦”、惶惑与悲剧。从这样一个全局去看作品中的性描写,那实际七是庄之蝶想要摆脱烦恼与痛苦刻意寻觅的一块“绿洲”,但实际上,却又在另一个层面上陷入不幸,并连累了牛月清、唐宛儿、柳月等诸多女性。由此,作品里的性描写让人在热烈的表象之中读出了内在的凄凉。第二次阅读《废都》,我多少掂出了这部不同凡响的作品的内在的分量。

《废都》在《十月》发表和正式出书之后,从出版社和平凹处得到了一刊一书,恰巧一家报纸约我写篇《废都》的故事梗概,我又第三遍阅读了《废都》。因这次阅读不同往常,我不得不认真梳理人物的相互关系、细切把握人物心态的发展演变。下过这样的一番功夫后,我对《废都》有了较前更为深切的体味。我感到作品实际上是写庄之蝶在幸运表象中裹隐的人生之大不幸的,而且经由这种不幸,作者严厉拷问了包括自身在内的众多文人的灵魂,也对桎梏庄之蝶们的社会文化氛围进行了含而不露的鞭笞。庄之蝶们(包括汪希眠、龚靖元、阮知非)从内在心态到生活形态都乱了章法,其因在于他们赖以存身的环境和氛围“出了毛病”。这便是与改革潮流所并存的一些地方和阶层所流行的附骥攀鸿、帮闲钻懒的惰散时尚和念古怀旧、坐享其成的“废都”意识。置身其中的庄之蝶,无法避免被人利用,无法潜心本职创作,无法获得真正的爱情,在官场、文场、情场接踵失意,由名人变成“闲人”,又由“闲人”变成“废人”临了身心淘虚得连出走都没有了可能,这样的悲剧难道不令人触目惊心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废都》是惊人、醒人之作,而绝非魅人、惑人之作。

当然,对于一部白纸黑字的作品来讲,俊就是俊,丑就是丑,既毋庸讳言也无法讳言。《废都》里的性描写,虽然大部分为塑造人物和揭示人物关系所必需,但也不是没有冗赘的笔墨。尤其是在领悟了全书沉重异常的主旨之后,再回过头来看某些地方的性描写,确有逾游题旨、颇显多余之感,尽管这仍属大瑜之小疵。

三读《废都》,我在步步深入的领悟中,深感这部作品题旨之繁复、内容之深沉、描写之大胆、语言之朴茂,绝非平凹以前的作品和当代小说的一般作品所能比拟。看来,平凹在四十岁之后的文学反思中所表白的,写“天地早有了的”、“少机巧”、“不雕琢”的作品,绝非一时戏言。摆在人们面前的《废都》就是这样一部饱带自我作古、自然天成意味的探索之作。显而易见,平凹并没有顾忌《废都》写出来后,家人们会怎么看,朋友们会怎么看,领导们会怎么看,评委们会怎么看,他只是无遮无拦、不管不顾地开怀敞扉、推襟送抱,把自己看到、感到和想到的明与暗、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一古脑儿地抛倒在光天化日之下,任人笑骂评说。对这样赤诚相见的作家和作品,人们理当用同样的态度去回报,那就是在认真的阅读中去仔细品味内中的深意和厚味,而不要匆匆忙忙地浏览,轻轻易易地否定。这也正是贾平凹和他的《废都》所寄于广大读者的热切愿望。

说不尽的《废都》

与陈骏涛、王绯谈“如何评价《废都》”

陈骏涛(以下简称“陈”):《废都》出版以来,社会反响很大,有的说发行了几十万册,有的说发行了上百万册,大有“洛阳纸贵”的气象。对这样一部大反响的作品,采取完全回避的办法,恐怕并不可取。今天我们三个人聚在一起,对《废都》评头论足,说长道短,意见可能会很不一致。但在《废都》是一部有说头的作品这一点上我们统一起来了,如果《废都》是没有说头的作品,我们又何必聚在一起谈它呢?我觉得,有说头就说明了它的价值。现在社会上和文坛上对《废都》的看法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好得不得了,有的认为糟得不得了。这跟《金瓶梅》和《红楼梦》出世时的情景有些相像一当然,我在这里不是拿它与《金瓶梅》和《红楼梦》做简单的类比,我只是说,对《废都》意见分歧之大,与当年对《金瓶梅》和《红楼梦》意见分歧之大是很相像的。譬如对《金瓶梅》,至今对它持否定意见者,也并非个别。美籍学者夏志清先生对《金瓶梅》就是持激烈否定态度的。对文学作品评价上的分歧,是很正常的现象。对《废都》这样的作品,现在很难有定论,将来可能也难以有定论,只能是各说各的。

今天我们是不是还是大体按照五个方面的问题来谈?可以有交叉,但还是大体有个顺序好,显得有条理,也便于整理。五个问题是:一、《废都》的总体评价;二、关于庄之蝶的形象;三、关于性和性描写;四、《废都》的文化意蕴;五、结构、语言、形式……下边就幵谈第一个问题。白烨,是不是由你来开个头?

一、《废都》的总体评价

白烨(以下简称“白”、好,我先提个话头。《废都》这部书发表以来,的确反响大,争议大。就我们周围读了《废都》的同志来说,看法之不同观点相当对立。平凹前不久来信,也说西安的许多读者“说好的特好,说不好的骂流氓”。我最早看过原稿,后来又看过校样和发表出来的作品,三次的感觉都不一样。

王绯(以下简称“王”):好像你在《人民政协报》上发了篇《三读(废都)》,就讲了你三次阅读的感受。

白:是这样。开始读的时候,感觉并不太好,读过两遍之后,才品出了一些味道。我觉得,对这部书要慢慢读,尤其要超越作品里既炫人耳目又不大精彩的性描写,去从全局、整体上理解这个作品。用我现在的眼光来看,我以为《废都》是一部写世态、人性、心迹的文人小说,这无论是从它所反映的内容上看,还是从它采取的表现形式上看,都是这样。它不仅撩开面纱写了城市的角角落落,而且敞开心扉写了自己的忧忧怨怨,这在贾平凹的创作中是第一次,在当代长篇小说的创作中也不多见。

贾平凹曾在一篇答问中说他在《废都》中主要“追求状态的鲜活”。这状态包括了生存的状态,也包括了生命的状态和意识的状态。应当说,他的这样一个追求在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实现。我们在作品行云流水般的叙述所展示的生活画卷中,看到了社会生活的纷繁涌动,也看到了民俗文化的交融杂陈,更看到了文人心态的微妙剖露;尤其是作品通过庄之蝶这个人物,把当代文人在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的纠葛与冲撞中的尴尬处境和“泼烦”心境,表现得真切实在,淋漓尽致,令人时有入木三分感,触目惊心感。文人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往往被无端地卷入各种纷争,无力也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这种现状揭示里头,显然包孕着主体反省、文化反思和社会批判的多种内涵,很值得人们咀嚼和玩味。

作品在写法上,基本上是一种有感悟、无判断,有梳理、无雕琢的方式,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顺着体悟走”,差不多是由着庄之蝶的兴致顺流而下,碰到什么写什么,写到哪里箅哪里。真实而又顺兴,便使得《废都》在意蕴上呈显一种“混沌”状态。从这一点上说,《废都》是反史诗的。这种小说作法在当代的小说创作中可说是独树一帜的。

平凹在创作上从不囿守什么,在这一方面他大概是最容易见异思迁的一个。我觉得,《废都》诞生了,同时也把他过去的创作超越了。

同类推荐
  • 端木蕻良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

    端木蕻良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

    本书的主体部分择取端木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几个重要的联结点,展开具体的考察、论析。首先关注两者之间精神上的联系,探讨端木小说浓烈的忧患意识、大地情怀、爱国品格与中国文学爱国主义传统的联系;然后考察作为独特的叙事艺术的小说与中国史传文学传统的联系,及其在叙事模式上的推陈出新;再探讨端木小说的“情”“志”交融、意象化抒情特色与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联系。在宏观比较的基础上,再选择端木小说与中国古代、现代两大文学传统中的一些经典文本作对位比较,具体探讨两者之间联系的特点。
  • 孤独的行脚

    孤独的行脚

    一年多以前的一个冬天,夜幕降临,伦敦的上空开始飘雪。我独自一人,误打误撞走到了圣保罗大教堂门前。被眼前的景象震惊。圣保罗大教堂门前所在的主要街道上,密密麻麻摆满了五颜六色的帐篷,帐篷上扯满大大小小的字条,像布达拉宫前的帷幔。孤独的行脚,那些我的生活经历……
  • 北宋名家词选讲

    北宋名家词选讲

    当代词学宗师叶嘉莹女士力作。在风格多样的北宋名家词中,有人喜欢晏、欧的旷达,有人喜欢柳永的旖旎,有人喜欢秦观的柔婉,有人喜欢苏轼的豪放,有人喜欢周邦彦的功力。但是,你可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种不同的风格?你可知道如何去欣赏这种种不同的风格?叶嘉莹教授带领我们穿越时代走近作者的心灵,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领会他们藏在内心深处不肯说出来的幽约怨悱。而当我们近距离欣赏了这么多北宋名家词作之后,对词体那种难以言说的不同于诗的特色,恐怕已经有些心领神会了吧?
  • 三人同行

    三人同行

    在这本书中,当年在泰晤士河上“同舟共济”的三位主人公,在德国开始了一场自行车之旅。书中仍是以幽默的笔调记述了这段Bummel的旅程。因为书中对当时德国风土人情有趣的介绍,此书还常年被用作德国学校的教材。本书出版于1900年,当时自行车流行于伦敦中产阶级中。书中介绍了当时自行车品牌竞争、广告宣传,还有自行车爱好者对于设备的热衷,今日读来,仍有共鸣。
  • 恩重如山

    恩重如山

    四聋子过去听人说鼓书时,总是想入非非,指望哪一天也有一个螺蛳或狐狸精变成女人,来替他洗衣做饭作老婆,今天一早,这愿望眼看就要实现了,却在转眼间变成了花棉袄,又变成了婴儿。——《恩重如山》
热门推荐
  • 火影忍者之主宰路

    火影忍者之主宰路

    此时,漆黑如墨的黑夜下,宇智波千夜正静静的矗立着。噙着嘴角,轻笑问道:“自来也大人,何事如此忧愁?”
  • 也曾心悸

    也曾心悸

    夜里温热的柏油,黏住所有星星,星星孵化开的时候,是两颗心脏的距离。
  • 第十五禁区

    第十五禁区

    《进化演论》《时间论序》《空间结论》《神学论述》突如其来的四大论派刺激着人类对高级文明宇宙起源的极度渴望从此人类不再局限于科学世界各地出现一群有一群一批又一批打着终极旗号的疯子探索论证演化揣测挑衅在无数可能的学术中找寻进化的终极宇宙的源头人类终于触摸到了媒介殊不知天罚随之而来终于给予人类的真相是令人胆寒的《阴谋论》第十五处禁区开始≠结束?结束≠开始?……
  • 金子

    金子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紫薇情劫:逆天特工妃

    紫薇情劫:逆天特工妃

    M国嗜血女特工的爆强穿越。出生之时,她双眸赤红如欲滴血。天地异象,七杀星主,命犯紫薇。家族视她不详欲除之,却得母亲拼死守护,得以幸存。然,谁人可知,金鳞岂是池中之物,十四年后再度归来,艳才难当,她一鸣惊人。“曾经伤我者,如今必杀之!”一语落下,从此一步步崛起。她铁情内敛:“我在意的人,拿命守护。”她喋血猖狂:“宁我负天下人,绝不许天下人负我!”凤破九霄,傲立天地,动荡乱世,谁会陪她一主沉浮!
  • 精灵之武术家

    精灵之武术家

    昨日的对手是今日的伙伴,今天的朋友是永远的朋友,一起旅行吧,精灵宝可梦!
  • 大神归来:网游第一女盗贼

    大神归来:网游第一女盗贼

    当大神归来,昔日的一切,是否还是原样?当大神归来,身畔的你,是否依然荣光?我有一群视死如归的兄弟!我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我们在繁华之中谱写盛世豪歌!睁开眼,我便可与天斗!闭上眼,我便能让魔哭!这便是我。我便是——第一女盗贼!
  • 奇岩城

    奇岩城

    讲述了罗宾寻找法兰西皇室宝藏的故事,其中穿插冒险经历以及与一位高中侦探迷斗智的情节。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富于悬念,令人不忍释卷。
  • English Stories France

    English Stories Fra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喝对茶酒治百病

    喝对茶酒治百病

    自古以来,就有“茶为万病之药”,“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用茶饮、药酒保健养生、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几千年实践所获得的宝贵财富。时至今日,生活在压力中的现代人,更加需要茶酒来帮助自己防治疾病、远离亚健康,女性朋友更是将茶酒运用到美容塑型中来。本书搜集了古今大量茶、酒防治疾病的资料,筛选出茶饮、药酒方剂百余则,按类编排成册,范围涉及茶酒养生治病常识、体质养生、四季养生、亚健康调养、美容塑型、常见病治疗等方面。编者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向读者传授着简便易行的养生、治病方法。可以说,获得本书就相当于拥有了最专业可靠的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