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5000000042

第42章 失态的生活被定格之后--读《爱你两周半》

读徐坤的长篇新作《爱你两周半》(作家出版社2004年5月版),由热热闹闹的情恋进去,从冷冷清清的反思出来,感觉好像是一出闹剧看着看着就变成了悲剧,而到最后竟然有了正剧的某些意味。后来上网在“新浪,读书频道”的作品连载栏看读者网友的留言,其中一个网友很郑重地评价说,“这是一部严肃的作品,包裹了畅销书的外衣”。这个说法与我的感觉近似,我深以为然。

人到中年又事业有成的房地产大亨顾跃进与妻子梁丽茹长期分居后,把不断追逐年轻美貌的女性当成了家常便饭。刚分到某电视台的女大学生于姗姗即成为他最新俘获的一位女友,而他与她的夜半幽会,纯属酒足饭饱之后的心血来潮。而已做到了系主任职位的梁丽茹对青年教师高强打开自己的心扉并相约去云南旅游,一方面是无爱的婚姻需要情感的慰藉,一方面是与高强的关系由彼此怜悯发展到了相互依赖,并在心里为自己找好了理由:“散散心”,“调整调整自己”。然而,突如其来的“非典”及所带来的惊恐与“隔离”,却让一切常态的生活离了轨,失态的生活被定格,而且必须把失态的生活在一个时期里当成常态的日子过,一切问题便由此而来。

梁丽茹和高强在去往云南旅途之中,渐渐把好感升华为情感;梁丽茹在名存实亡的婚姻和逐渐升温的恋情中找到了失却已久的幸福感,她在久违了的爱的缠绵中知道了自己“还能这么好,身体还能这么好”;而高强“跟着一个比自己大的女人,却可以尽情撒娇,展现自己顽皮的一面”,也“倍感新鲜”。但“非典”由传言变成确定的事实并在生活中不断放大之后,他们不仅“心情忧郁”,而且顾不上了“亲热”,及至后来北京人成为“非典”嫌疑人的代名词之后,他们只有自顾自地奔向“未卜的前程”,以接近逃亡的方式结束了他们的浪漫之旅。比之梁丽茹和高强,顾跃进与于姗姗的幽会更其狼狈。顾跃进原本打算与于姗姗做完爱便离开回家,但无意之中睡了过去,醒来之后已走不成了:他们所处的小区因发现了“非典”疑似患者被严加隔离了,而且一隔离就是近20天。想要“快点逃离”的顾跃进,在“心里已做完了告别”的于姗姗,不能不继续凑在一块儿,待在一起。这种非正常状态的相处与厮守,使“两个人都着急上火”,“闷闷不乐”,更使“他们彼此也把最‘日常,的面孔在对方面前呈现”。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光是巨大的克制与忍耐还不够,还得有爱,有同情”;而这恰恰是他们所缺少的。因而,近20天的共居一室,两人各自把缺陷暴露无遗,互相也满怀怨尤,等到“隔离”解除那一天,顾跃进立即像“兔子一样跑掉,连声‘再见,都没扭回头来说”;而于姗姗表面上像个“会体贴人的小尤物,而在内心里还是盼望他早点出去”。

“非典”是一场灾难,也是一面“镜子”,还是一剂“凉药”。在“非典”这面澄形鉴影的“镜子”面前,一直道貌岸然的顾跃进难以掩饰地显出了邋遢、龌龊的一面,其“自恋、脆弱”的本相也暴露无遗;“年轻又痴顽”的于嫌姗则在领教够了顾跃进的“自恋和脆弱”后,由“兴奋和好玩”转人“憔悴和失眠”,袒露出自己“稚嫩、简单”的缺陷。而“非典”作为一剂“凉药”,它让那些依照生活惯性茫然前行的人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自省与自审,在得过且过又头绪纷乱的生活中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活着真好,自由真好”,于姗嫌如是感叹人生;“一定要从头再来,一定会做得更好”,顾跃进如此打定了主意。经历了“非典”的“生死场”,每个人都在重新感悟人生,再度洞明人性。“脑筋一热”走上了“非典”的报道前线的于栅姗,在“庄严异常的送别”中“变得严肃了”,“一切轻佻和戏谑都不复存在,只有庄严,肃穆,惊心动魄”;顾跃进在感冒发烧痊愈后大彻大悟,向“非典”医护人员捐款1000多万元。而梁丽茹舒缓了自己压抑的心性,对人生更有了自信,把自己的目标就定在了书房这“一方小小的乐土”,并毅然决然地向顾跃进递上了离婚协议书。人们仍然在忙碌,生活依然在继续,但事情已呈现出另外一种样子,人们都有了“一些说不出的变化”。我们在作者笔下看到,“非典”过后,“阳光如雨”,“天空灿烂”,那不仅是美好的自然景象的写真,而且也是人们带着美好心绪看天气的主观意向的表达。

《爱你两周半》从现代都市中年男女的两桩恋情写起,乍一看来,像是要酣畅淋漓地写一回当下社会无处不在的婚外恋,那娓娓道来又兴味盎然的文笔,也几近文学语言的现场直播。但当你随着作者进入“现场”,并由种种“特写”镜头去观察事象时,那种以“爱”的名义所进行的热恋,其实并没有多少爱可言。顾跃进与于姗姗,纯属有闲阶层的逢场作戏;而梁丽茹和高强,则是矿男怨女的相互怜惜。爱在人们的相互关系中流失了,剩下的只有一个又一个的自恋。爱是人际关系的产物,爱是人类情感的表达,爱是人生理念的流露。因而,在爱的危机的背后,暴露出的是人的交往关系的危机,尤其是精神状况的危机。作者通过两桩恋情遭遇“非典”,使人在灾难面前回到人的生命存在的原点重新打量一切,各自找到了生活中浑然不察的盲点,更找到了人生中新的精神支点。这与其说是作者对可能会有的实情的真实描述,不如说是作者对作品人物合目的的成熟与成长的合理想象和深切呼唤。这是作品隐藏在闹剧形式里的正剧内核。有了这个内核,作品就让人觉得调保而不调谑,轻松而不轻飘。

在徐坤的叙事艺术里,人们能分明感觉到一种欲抑故扬的态度和亦庄亦谐的意味,尤其是有关顾跃进的部分。从作品一开首,跃人读者眼帘的顾跃进,商场上如鱼得水,踌躇满志,情场上游刃有余,春风得意;他自傲自大到一种不自知的程度,要不是那个网络小姐录下他异常的呼噜声,他连自己睡觉打呼噜都不知道。他善于隐藏自己的缺点,更善于放大自己的优点,任何场合都是儒雅中透着能干,潇洒中透着自信。怛他那过于自我放纵的习惯,又使他不断地露出“马脚”来。先是他那令人听而生畏的呼噜,让几位小姐看到了他丑陋的一面;“非典”时期被困于姗姗处,更让他撕破所有面纱,从不良的生活习俗到虚伪的内心世界都昭然若揭。这种欲邪故正的笔法,看起来是尽力地在为顾跃进遮丑溢美,实际上则以顺势借力的方式,向人们更为真实地又更为独到地揭示了一个明雅实俗的商贾形象,并让人以既熟悉又新鲜的印象过目难忘。

我一向认为,长篇小说因要进入图书市场和面向读者大众,一定要写得“好看”和“耐读”,也就是说从“外”到“内”都要有打上作者独特个人印记的引人魅力,而要做到这一点,以“俗”的外衣包裹“雅”的内里,当是必由之途。我以为徐坤的《爱你两周半》,正是在“雅意”“俗说”和“雅粮”“俗作”上,做出了自己的心得,营造出了自己的特色,因而说它是举重若轻又大智若愚的一部力作,当不为过。

同类推荐
  • 陈寅恪的1958年

    陈寅恪的1958年

    在陈寅恪一生中,1958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年代之一。那么,这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是如何应对的?这些事情对他的教学、科研与心理有何重大影响?本文勾稽当时的官方文件、报刊文章、档案材料、私人日记和回忆录,试图还原这段历史的真相。1958年3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曾任毛泽东秘书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陈伯达,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所做“厚今薄古 边学边干”长篇讲话的摘要,透露出毛泽东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看法。
  • 龟裂土

    龟裂土

    夜色早已浓稠,一支四十来骑的队伍,沿着河流方向,悄然行进在菲留扎谷地。这条凉幽幽的山谷——蜿蜒于波斯与土库曼人肆意驰骋的广阔平原间,四面为科佩特山脉环绕,山峦起伏,依稀连绵,森严地守卫在峡谷两侧。这条千年沧桑的伊朗古道,无尽的岁月中,见证了多少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在这里,人们的心灵,有过欢腾和喜悦,有过悲伤和流泪,也有过死亡和别离。长夜漫漫,已深入越发漆黑的后半夜,一线绵长的马队旁,有十四个身影,拖着步子蹒跚而行,一根绳索将他们前后相连。内中,有九名年轻女子和一个年纪尚小的女孩。那女孩倒没用绳子拴着,疲惫不堪地落在队伍后面。
  • 好看的背后

    好看的背后

    《好看的背后》是孙哲在担任时尚杂志《红秀GRAZIA》编辑总监期间,写就的时尚评论文章的结集。全书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评点了时尚行业背后的一些不为大众所知的“另一面”,是谓“好看的背后”,穿透表象反思行业本质,冷眼静观时尚这个喧嚣、繁华的圈子与其中的人;二是关于内心生活,有对禅道的体认、对生活的见解,也谈论文化、时事、当下社会风潮,屡见机锋,是一本带有哲学思辨的散文集。
  • 丁玲的历史问题

    丁玲的历史问题

    1933年5月,丁玲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与当时的丈夫冯达一起软禁在南京,直到1936年9月离开南京。丁玲的“历史问题”,就是指丁玲这三年软禁期间的气节问题。丁玲的历史问题,从1940年到1984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历了六次审查,产生了六个结论。1940年,丁玲历史问题的第一次审查1936年5月,丁玲从南京到北平寻找党组织,未果,又回到南京。1936年6月,上海当时的中共负责人冯雪峰派张天翼在南京联络丁玲,之后,丁玲来到上海。丁玲说:“两三天后冯雪峰来,他很简短地问了我几句南京情况。我没有向他交代我在南京的错误。”
  • 艺术是生命的支撑

    艺术是生命的支撑

    本书稿收录了作者多年来的所作文章、评论文章以及为他人所作之序等65篇,这些文章曾在省内外多家报刊登载,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此书的出版必将对初学写作人员及文学爱好者有一定的帮助。
热门推荐
  • 逍遥医仙在都市

    逍遥医仙在都市

    刚回国就被安排相亲,为了不再被安排,他决定躲的远远的。原以为当个小医生可以乐逍遥,却没想到,各种美女接踵而来……
  • 碧海穹弓缘

    碧海穹弓缘

    公元1141年,宋金签订“议和”之后,江湖上曾一度流传着一把“穹弓剑”,这把宝剑曾多次打退金兵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但打退金兵的进攻之后,江湖只见......究竟是“鹿”死谁手?而在此时少林武学秘籍唯恐被金人夺取,少林召开武林大会力保武学经典,大宋武林人士义不容辞.......
  • 日月再临

    日月再临

    三料博士朱海涛穿越到了1780年的南洋,面对着这个工业革命的前夜,他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吞并南洋,消灭满清,将华夏文明照耀于坤舆万国之间
  • 西点责任课

    西点责任课

    在西点军校200多年的历程中,她培养了众多的军事人才,其中有3800多人成为将军。仅1915届的164名学员中,就有59名成为准将以上军官,其中3位四星上将,2位五星上将和陆军参谋长,1名当了美国总统。从此,西点成了成功教育的代名词。本书将告诉你西点如何培养你的责任感。
  • 湖牛岭与伏牛岭

    湖牛岭与伏牛岭

    一张藏宝图,一群倭寇,一群官兵,打破了湖牛岭和伏牛岭两个村子以往的太平。一段往事,一段感情,一群蝼蚁,演绎了人世不知名的历史。
  • 孽海帝王:中国历代专制帝王罪恶纪实(上册)

    孽海帝王:中国历代专制帝王罪恶纪实(上册)

    本书透过斑斑史籍,剥去层层伪装,从历代孽海帝王中选取一百几十个最有代表性的帝王,略略予以曝光,好让大家看看从前那些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秦皇汉武”们,都是些什么东西,以便醒醒脑子,免得被人蒙在鼓里,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封建帝王是什么德行。
  • 爱锁魂归

    爱锁魂归

    一个人最大的缺点不是自私、多情、野蛮、任性,而是偏执地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可对我来说,这不是缺点,却是无药可救的病,病入骨髓,侵入灵魂。遇到双方倾心的爱情,是幸福,更是幸运;可如果爱上了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固执如我,是不幸还是宿命?又或者无比信任了一个说会爱我一生一世的人,而现实却是另一番景象。作为一个只能在人世间游荡的孤魂,我能怎样?死后许久,我才明白,原来,我一直都只是沦陷在一个人的爱情里,无法自拔。我费劲心力经营的爱情、婚姻,却只是我一个人的,而我一个人的爱情,最终,也只感动了我自己……
  • 神医高尚先生

    神医高尚先生

    正午,毒毒的日头下,一支长长的出殡队伍缓缓行进在河间府城的大街上。白幡高挂,哀乐长鸣,那口硕大厚重的黑色柏木棺材格外刺目。忽然,一位须发皆白的骑驴老者阻住了去路。只见他轻巧地翻下驴背,平伸双臂,挡在了队伍前面。众人大惊。总兵府家人上前正要打问,老者已经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开口了:“快回禀你家主人,棺中之人尚有生机,请他速速开棺,容老夫施救。”
  • 重生毒医:霁爷宠妻成瘾

    重生毒医:霁爷宠妻成瘾

    重生之后某女才醒悟过来,上一世她眼里到底是糊了多少层猪油才无视了这位势力滔天夜大人,看上了林海生那个渣男?既然上帝眷顾重生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