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53600000004

第4章 希望退休的时候,华西人能叫我一声“老书记” 吴协恩

◎1964年出生,江苏江阴人。现任华西村党委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江苏华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82年参军入伍,1985年入党,1986年退伍回村,先后从事企业管理、“华西村”品牌运营等工作。1995年赴黑龙江肇东扶贫,主持建设“省外华西村”。2002年11月,担任华西集团总经理。2003年7月,以全票当选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2012年,当选中共十八大代表,2017年,当选中共十九大代表,受到习近平等多位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现为中共江苏省委委员、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江阴市委委员,兼任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会长、全国“村长”论坛执委会主任等职。

我出生于1964年4月,从2003年当选村书记,连头带尾至今已是第十六个年头。

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父亲吴仁宝给我们四兄弟起名——协东、协德、协平、协恩,分别纪念中国的四位伟人——毛泽东、朱德、邓小平、周恩来。

我还记得,1975年的夏天,村民孙良庆12岁的独生子下河游泳不幸溺亡,全村人都陪着孙家流泪。我父亲上门劝慰,可在农村,独生子没了就意味着天塌了。孙家人的悲痛怎么也止不住,我父亲也劝不住,当即做了个决定,他对孙良庆夫妇说:“人死不能复生,别哭啦,我有四个儿子,送一个给你们,为你们养老送终。”

几天后,我就被父亲送到了孙家。孙家欢喜不尽,给我吃红蛋,塞到嘴里我吐掉;给我压岁钱,塞进口袋,我掏出扔地上。那年我11岁,从小受妈妈溺爱,淘气任性。可胳膊扭不过大腿,我拗不过父亲的决定,过继给了孙家,从此两边住。

1981年,养父孙良庆因病去世,养母吴士娥改了主意,不要我当儿子了,希望我当上门女婿,真正成为一家人。

对于这个想法,我开始并不愿意。但父亲告诉我:“阿四,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以后你会明白的!”

直到参军到了部队,我才逐渐理解了父亲。他的心胸不是一般的宽广,他早已把华西村的村民都当作了自己的家人。把儿子送给孙家,是父亲当年能给出的最大帮助。

80年代,苏南乡镇企业遍地开花,欣欣向荣。父亲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华西村才逐渐富裕起来。我在部队也知晓家乡的巨大变化。我对改革开放充满期待和信心,想尽快返乡大展身手。当时我一心想要为华西村挣足5000万元,为父亲减轻负担。

初闯商海

1986年,我退伍回到华西村。第一份工作是在机修厂当供销员,整日奔波在外,为华西村办企业推销产品。

那一年,华西村办起了铝制品厂,需要在太原重型机械厂订购一台矫直机。刚好那年“太重”承接的国家重点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华西订购的设备一直安排不上。为完成任务,我在太原一待就是两年,天天泡在车间里,陪着工人加班。后来,“太重”的工人们都成了我的好兄弟。

我就是这样开始搞经济的,但那时还是村里叫我干啥就干啥。

80年代中期,华西村飞速发展。依托和上海“横向联营”的政策,每到礼拜天我就把上海的工程师请到华西来,把上海的技术移植到华西的乡镇企业。最多的时候能来100多人。这些“礼拜天工程师”不仅为华西创造了财富,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华西年轻人的综合素质,打下了华西今后工业大发展的基础。

当时,苏南很多乡镇企业都是贴牌生产,贴上海的商标,产品卖到全国。我由此想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它蕴藏着无形的资产价值。90年代初的华西村,已经是全国人民心中的一个响亮品牌,可华西这个品牌在市场上到底值多少钱呢?

1992、1993年,我经常出去看市场、找市场。当时青岛海尔的品牌战略对我的触动最大。我逐渐明白,无形资产必须经过转化,使其实体化、资本化、产业化,才能由“无形”变“有形”,产生实际效益。

从1993年起,我找到已经亏损两个多亿的淮阴卷烟厂合作,允许对方使用华西的品牌,但华西不投钱,还要收取一定的品牌使用费。双方一拍即合,第一年的效益就超过千万。随后,我们又与五粮液酒厂合作,联合推出“华西牌”酒。

到了1994年,“华西村”系列产品陆续面世,效益非常好,我逐步实现了赚5000万元的目标,我在部队立下的要为家乡出一份力的理想终于实现了。

主动扶贫

90年代的华西村,在老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下,全村集体经济红红火火,村民们住进别墅,开起汽车。富裕了的华西人并没有忘记还在贫困线下挣扎的农民弟兄们。

1995年,老书记决定在宁夏、黑龙江两地建立“省外华西村”,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会上,老书记让大家自己报名。我赶紧站起来第一个报了名,我想,做儿子的这时就应该带头支持父亲的工作。

后来才知道,我们去的是祖国北端的黑龙江省绥化地区(今绥化市)肇东市的五站镇南小山屯村。那个村,不仅小,而且穷,只有58户人家,258口人,来自全国9省18个县,大多是各个年代闯关东落户到此的。全村共有800亩耕地,产量低,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

刚去的时候,村里百姓睡火炕,我们只能睡地铺,铺下垫些稻草,吃的是生菜蘸酱。村里没有多余的钱、粮,连种子、农药都要去赊来。我自己也是农民,对他们充满了感情。经过一番考察,我决定首先帮助他们开垦土地。村里有一大片盐碱地,我带领当地村民发扬华西“造田”精神,挖沟引水治碱,用两年时间平整出了3500亩良田,筑就了10多公里引水沟,在改良过的土地上种植水稻。同时,带领村民们养鸡养鸭发展养殖业,盘活了一个濒临倒闭的电缆厂……

几年下来,这个全县“最穷村”变成“富裕村”。当地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原先的不足1000元增加到4500元。

挑起重担

进入新世纪,父亲已经70多岁了,他开始考虑交班的问题。2002年,他找我谈了一次话,希望我接班。

我一听就急了,抗拒心理非常重,不想干,真不想干!我觉得当书记的压力特别大。我就嚷嚷,我不合适,我不要干,村里有的是比我干得好的人,真要我当,我明天就离开华西!老书记说,好了好了,不跟你谈了。

后来,村党委班子开会,老书记一落座,就让大家谈谁适合当华西集团董事长。我一听,就觉得不对了,我抢着第一个发言,推荐了一位同志。谁知其他人一致推荐我,我猜老书记私下里跟哥哥们、村里的老人们都沟通过了,就我一人蒙在鼓里。

虽然是被“逼上梁山”,但作为华西人,要有大局观念,到了这个份上,刀山火海也要上了。令我开心的是,这十几年来,家里人、村民、社会各界都很支持我,我感到很幸福。

2003年7月5日,华西村党代会投票选举村党委书记。我全票当选,自己也投了自己一票。

那一年,我年龄39岁,党龄18年。

为什么要投自己?谁叫我是吴仁宝的儿子呢?父亲对我的器重,也是党委和民众对我的器重,我不能辜负父亲,更不能辜负组织和华西村民。所以,我投了自己一票。我一定勉力而为。

担任村党委书记第一天,我就当众宣誓:“我们新一届党委要按照‘美丽的华西村,幸福的华西人’的标准,为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而努力奋斗!”

随后,我花了半年时间,带着班子成员北上东北,南下深圳,考察学习,调查研究。只有对瞬息万变的商海风涛有清醒务实的研判,才能找到最切合实际、最正确的发展方向。归来后,我们决心推动华西产业战略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

转型不是我的独创,老书记从创业伊始就一直在转,从农业到工业,再到三产服务业,转型始终没有停滞过。新世纪开始,人工和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经营企业。我们从实际出发,果断决策:开拓发展金融等服务业,实现华西转型升级。

与老书记不同,我对投资工厂不是特别感兴趣。老一辈喜欢“看得见、摸得着”。做了一辈子实业的老书记,摸到机器他就踏实、高兴;而我喜欢做资本运营,对资本市场、智力劳动很感兴趣。我比较“懒”,喜欢以最小的代价、最省事的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利润。

我认为,专业的事就要让专业人士去做,有风险,但风险肯定比自己做要小。如果没有合适的人才,宁可不做也要等。为了发展金融业,我看好一位在国有银行工作的朋友,但这位朋友当时做得风生水起。我耐心等待,一等就是三年。

起初,老书记不同意我搞金融。我就学老书记搞“地下工厂”的方法,悄悄地开起了“地下公司”,成立了一家只有十几人的投资担保公司。到2006年年终盘点时,这家公司实现利润3000万元,老书记发现财务报表中多了这部分盈利,才放心让我们去干。

从2005年起,华西村先后成立了两家投资担保公司和一家典当公司。2009年又成立了集团财务公司和咨询公司。

我们的原则,能拿到牌照的,我们就自己做;拿不到的,我们可以参股做。2015年,一个260多人的金融团队,就创造了超过10个亿的净利润。

在开拓新领域的同时,华西关掉了染料化工厂、带钢厂等9家能耗高、效率低的企业。这些企业虽然还能赚钱,但还是要关掉。由此,在村民当中也产生了一些议论。但我不争论,而是加快对传统企业的技改升级。从2013年到现在,用于冶金、化纤、棉纺以及海运、海工等企业的技改资金,累计已达17.9亿元,实现环保能耗指标全部优于国家相关标准。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一般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只有10~12岁,像柯达、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家喻户晓的跨国公司,如今不是倒闭了就是被收购了。美国的雷曼兄弟、安然公司,也是一夜之间就没了。它们这么大的公司,华西跟它们比才多大?所以,我们做企业一定要时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华西开始实行集团多元化、下属企业专业化的发展战略:2003年投资仓储物流,2005年进军金融领域,2008年投资海运海工,2011年涉足矿产资源,2012年做农产品批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借着“一带一路”机遇,华西放眼世界,确立了“走出去”的投资方向。

“走出去”不是简单在国外开个厂,关键是要有全球化思维。比如海洋勘探开发需求出现上升势头,华西海洋工程业务就拓展到马来西亚、中东;黄金、天然气、石油投资成本上涨,华西就另辟蹊径到莫桑比克开采石材,现在那里已有220平方公里矿山,开采出来的黑花岗岩在日本是抢手货。

我感到,发展的能力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的,所以要善于思考,有些点子今天看可能脱离实际,明天说不定就能做了。老书记就是个不断创新的人,他总能比别人快一步,除了天赋之外,就是学习,他每天必看新闻,我现在也在这么做。长期积累,保持敏锐性,就能够对国家的政策有一定的预期,就比别人快了一拍。

传承精神

父亲在弥留之际,始终在说要贯彻好“两会”精神,落实好十八大精神,要“小华西”帮“大华西”建设好。家里的事,他一句也没交代。父亲走得很安详……

呼吸停止不等于生命终止,高尚精神的延续才是最重要的。老书记用毕生奋斗锻造出的“吴仁宝精神”永远不会结束,为党、为国、为人民的奉献精神永远不会结束,对亲、对友、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永远不会结束。这种精神和要求已经像血液一样,流淌在和我一样的每一个华西人的血脉里。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在我退休时,华西人能叫我一声“老书记”。

从2013年起,我每月只拿3500元的基本工资,还把这些年上级批给我的1亿多元奖金全部留给集体。我虽然可以理直气壮地接受上级的巨额奖励,可我思来想去,权衡利弊,还是把它都留给了集体。

我是华西村的“一把手”,又是老书记的儿子。老书记在时,我是大树底下好乘凉;老书记不在了,我只能给他老人家增光而不能抹黑。我的一举一动,全村人都在看着。我们常对群众讲:号召群众做的,干部首先做;不让群众做的,干部首先不要做。我不拿这个钱,就是用行动践行这一理念,也只有这样,我才能对群众说,富脑袋比富口袋更重要。

多少事例告诉我们,干部出问题,很多都是从家属身上引起的。几十年来,我母亲有一个“两问两不问”原则:只过问老书记穿暖了没有,吃饱了没有,不问政务,不问村务。无论是谁托人、托情办事情,她总说“我管不着,有事找老书记当面说”。我母亲的这一做法,已成为我们家的家训在传承。

我也让我爱人向我母亲学习。其实,我挺感谢我爱人,这几十年来,她真的没对我开过口。若开了口,我虽然不会去办,但我会很纠结,很为难。我早就约法三章,工作在办公室谈,厂长、经理,包括村里人从不到我家里来。

我们家还有一个氛围,就是敬老。我们婚后,岳母一直跟我们住。岳母还有个弟弟住隔壁村,小时候得过病,是五保户。我也把他接过来跟我们一起过。平时在家我最喜欢和岳母说话,每年也尽量让妻子带岳母出去走走。

敬老的氛围不仅存在于吴家,整个华西村都是如此。华西村的“敬老奖”远近闻名。但凡有80、90、100岁的老人,村里都要给他的直系亲属颁奖,鼓励人人敬老爱老。此奖由老书记设立。

2010年2月,我在村民大会上给百岁老人李满金全家颁敬老奖。年满100岁的李满金老人,有儿女辈、孙子辈、曾孙辈、玄孙辈共五代37人,共领奖金37万元,每人1万元。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连着村风,身为村书记,家风好了,就会带好村风;村风好了,民风就好了;一个个家庭好了,一个村子也好了;全国的村子都好了,那我们国家也就好了。

我们用好家风带动好村风、好民风,还创造性地建立党员联户“1+10”制度。由1名骨干党员联系10户左右村民,全村共有95名党员组长为970户村民家庭服务,每周入户,每月集中传达、学习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的相关精神,并以“拉拉家常、谈谈家事”的方式,倾听、讨论村民诉求,从而拉近干群距离,促进邻里和睦。这样一来,一个个党员联户小组把所有的华西人联结起来,大家手牵手,组成一个大家庭,彼此间的联系就更紧密了。

百年梦想

在老书记口中,改革开放前的华西村历史浓缩成了三个字——“穷够了”,他说:“我是穷过来的,看到有人穷我就心疼,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

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

为了带动周边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共同富裕,老书记建议建立大华西村,这一想法不但得到了上级政府的赞赏和支持,更得到周边村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

老书记将此事交给我主持,华西村先后六次通过实施“一分五统”(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就业,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的新机制,使原先只有0.96平方公里、千余人的华西村,成为一个占地35平方公里、人口3.5万的“大华西”。

为了使周边村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小华西每年要拿出大约9600万元,为周边村农民发放粮食补贴、福利、养老金、老房拆迁补贴等。同时,还接纳安排4000多个村民到华西集团工作,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有上万人。到2016年底,周边村人均年收入已由原来的7000多元提高到了3万多元,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优教不忘小,生活环境好,三守促勤劳,小康步步高”的幸福生活。

如今走进大华西,老书记的规划蓝图已成现实:山北是“粮仓”,麦苗青青稻花黄;山南是“钱庄”,间间工厂运输忙;中间是“天堂”,别墅成片树成行。

为了把华西共同富裕的疆域延展得更远、更广,让全国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共享华西发展成果,我们提出并采用了“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的新思路与新办法。

有时,我们到一些贫困地区去实施帮扶,当地领导和我说的大都是“作为贫困县,国家财政每年拨给我们多少款项”,但他们没讲,或者没有更多地讲“我们这个县的优势在哪儿”“我们如何发挥这种优势,让老百姓走向共同富裕”。老是等着国家输血,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把培训当作帮扶的主要模式之一,培训来自全国贫困地区的村干部,他们将是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华西已经与新疆达西村、西藏曲水村、宁夏华西村、陕西梁家河村等结成对子村。在山东、江西、陕西、云南等省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华西也已与它们签订合作协议,稳步推进项目开发。

华西人不仅要建设好华西,更要为全国做出贡献。华西的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帮扶,到2020年让更多的人受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共同富裕这条道路,我们华西永远不会改变。虽然方式、方法可能变化,但根基、底线永远不会改变!

同类推荐
  • 我愿为你摆渡红尘

    我愿为你摆渡红尘

    不要怕与过去告别,时隔多年,你会发现,错的人还是那个丝毫没有进步的他,而你的眼界、你的气度、你的举止,早已远远不是他能企及。让他无法再影响你,无论是你的生活还是你的心情。
  • 狄金森全集

    狄金森全集

    本套狄金森全集乃是译者蒲隆先生倾注二十载心血的结晶,此前蒲教授在1994-95年间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在哈佛大学和狄金森故乡专门从事过为期一年的狄金森研究工作,归国后继续潜心钻研多个狄金森诗集版本与国外学术资料,许多诗歌译文反复修改,数易其稿。本套全集完整编译了约翰逊主编与富兰克林主编的两个版本的狄金森诗全集,两版的差异之处都有注释说明,此外蒲先生还详尽考证了每一首诗的写作背景并附于对应的诗文之后。第四卷为约翰逊主编的狄金森书信选集译文,收录了女诗人整个创作生涯中最有价值的书信,此外蒲先生同样在每一篇译文后附有背景考证。不论是对于诗歌文学爱好者还是对于有意研究狄金森的学者来说,这套狄金森全集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宝。
  • 成语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成语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一本好书,一生的财富。从远古的回顾到今天的眺望,经典的国学依旧熠熠闪光。《成语故事》这本书不但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殿堂里绚丽夺目的瑰宝,几千年来广为流传。深刻的思想情感与内涵,让你在不知不觉间增长智慧,净化心灵。在这里,一篇篇精美的文字娓娓道来。回望经典,让昨天、今天与明天衔接成一条光滑的弧线,记录我们成长的足迹。
  • 红色禁卫军(二)

    红色禁卫军(二)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一些原来不归中央办公厅管理的场所,由于中共中央的领导人经常莅临和使用,例如人民大会堂,从便于管理和警卫考虑,还是由中央办公厅接管比较合适。于是,接管这些场所的事宜,提上了日程。在人民大会堂交由中央办公厅管理后,1966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召集中办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开会,又具体部署了钓鱼台国宾馆的管理和警卫工作的交接。
  • 外国经典浪漫诗歌译丛(套装共6册)

    外国经典浪漫诗歌译丛(套装共6册)

    本套经典译文包含《密茨凯维奇诗选》、《塔杜施先生》、《先人祭》、《现实与欲望——塞尔努达流亡前诗全集(1924—1938)》、《哈代诗选》、《大天使昂热丽克及其他诗》共6本国外名家作品,译者均为国内知名译者,其中《密茨凯维奇诗选》荣获2018年《出版人》翻译奖,是波兰伟大诗人亚当·密茨凯维奇目前国内仅有的完备汉译。
热门推荐
  • 今朝往日

    今朝往日

    许多年来,我问过无数人的故乡何在,大多数都不知所云。故乡于很多人来说,是必须要扔掉的裹脚布;仿佛不遗忘,他们便难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而我若干年来却像一个遗老,总是沉浸在往事的泥淖中,在诗酒猖狂之余,常常失魂落魄地站成了一段乡愁。——野夫《乡关何处》
  • 太上老君说救生真经

    太上老君说救生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净土绀珠

    净土绀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幻鸦

    幻鸦

    幻历时代,最好的时代,也是最残酷的时代。我叫奕渊,你们也可以叫我幻鸦! (简介无力,想不出来了……)
  • 这个厂公没毛病

    这个厂公没毛病

    沈毕之觉得,作为西厂厂公也是应该有自我修养的。首先,你就不能做个忠臣,皇上既然希望你将朝野搅乱,你就得越奸臣越好,什么贪污受贿啊,什么争权夺利啊,什么陷害忠良啊,都得来一遍。其次,你得有个妻子,强抢来的最好,就是那种枕边人都恨不得杀了你的感觉才叫成功。最后,你得扶持一个人上位吧,只有立起来一个皇帝才叫大奸臣吧。这是一个西厂厂公为了保守秘密,女扮太监、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故事……
  • 此刻你就是唯一

    此刻你就是唯一

    你相信一见钟情吗?很不巧,他因机场的相遇,而一见钟情,苦苦追求,费劲心思,终于追到手从此开启了第一次恋爱旅程……
  • 太子妃升职记2:公主上嫁记(下)

    太子妃升职记2:公主上嫁记(下)

    芃芃和齐晟终于过上了幸福的退休生活,但是万万没想到,他们最得母亲真传的三女儿竟然也有一段荡气回肠的“奇葩”经历!齐晟芃芃想为最宠爱的公主择一个贤婿,却未曾想姻缘天定,自有造化……这位公主也是从未料到,她见到她未来夫君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老天爷啊,真丑!
  • 风灵传记之转世

    风灵传记之转世

    风影,他的前世是一位战神,今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在高中时期,他觉醒了前世的记忆。颖灵,风影前世的红颜知己,今世与他在同一所学校中,二人先后觉醒记忆,恢复实力,然后踏上复仇与冒险的道路……
  • 星宇之浩事尘劫

    星宇之浩事尘劫

    这是一段来自久远的故事……邪恶肆虐大地,佣兵是救赎的黎明。黑潮的背后,是勇者向往之翼。秩序崩坏破灭,天空上的奇迹。还有…令人敬畏之翼……
  •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中国文化常识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中国文化常识

    文化一词,常挂在我们的嘴边,诸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再如文化素质、文化品位、文化遗产,等等。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呢?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资源异常庞杂丰富,博大精深。为弘扬民族文化,激起广大青少年对中国文化了解甚至探究的兴趣,《青少年不可不知的中国文化常识》力求选取中国文化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