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0000000022

第22章 书生情色(3)

韩石山说电脑是赚钱的机器,他是指打字稿可以一稿多投。名作家一稿多投没人敢生气,因为你非要人家的稿子装门面。但一般作者就有些心虚,怕惹怒了编辑断了发表的门路。我等也心虚,因为编辑大多是哥们,一稿多投有些对不起人。也想多发几处,便提前向编辑哥们声明,如果他不介意,方可多投它处。真有些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味道。所以,电脑在方便人类的同时,也提出了难以界定,很棘手的道德问题。应该建立一门“电脑道德学”。

6.故乡诠

故乡的黄瓜是一种孤寂的果实。

或在玉米地里间作,或在沟坡崖畔闭植;玉米秆便是它的架,崖石紫荆亦是它藤之所依。农人撒下籽种之后,便把它们相忘;待炊问菜蔬稀疏之时,才有不经意的问寻。只要问寻,果然有累累的果实,无言地等在藤间。请你摘去吧,果实的梦,才终于得圆。

故乡的黄瓜是一种农家品种。所谓农家品种,已非植物学的概念,系租上的一种遗产。时光使其与故乡的人、故乡的地有了一种命脉关系,只有在故乡的土地上,才可以结出果实,在他乡肥厚的土壤上,却只长藤蔓。

它的果实,短而圆,只有青白两种。青是山青,白是月白,无中间杂色。它的皮很厚,汁液亦不丰沛;但耐得住咀嚼,且嚼出满口清香,可以爽沁污浊的肺腑。

那天,它出现在城市的市场之上,摊边蹲着一个乡下的姐姐。它特有的外形和特有的颜色很撩人眼日。但摊边极冷清。姐姐说,城里人不认,说它皮厚。

我感到很不公平,说:“与其受人冷落,不如留下自己吃。”

“不,每天总有几个老主顾,他们都是从乡下进城的。”

我明白了她的心思:她与其是在做买卖,不如是在照顾乡情。因此,她永远也发不了大财;却亦不会没日子可过,那几个老主顾总会光顾她的摊位。对他们来说,她的摊位不是市场的一隅,而是故乡的一块土。故乡的颜色,故乡的滋味,滋润着他们业已枯涩起来的生活。

父亲是个很仁厚的人。

父亲当村支部书记那年,一个村民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被处罚,便对父亲耿耿于怀。父亲领人出工,晚上收工时,顺便从山上打了一捆木柴;但那个村民就是不让父亲背上肩去,父亲搁在肩上,他给扒下来,反复有三。旁人为父亲叫不平,鼓励父亲把他捆起来。父亲没有吱声,索性把柴捆扔在山上--你不让背,我干脆不背,你还要如何?那个人哈哈大笑,很得意,似乎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村支部一班人很不理解,认为父亲助长恶人气焰。父亲却很平和:“这个事应区别来看,他超生超育,违反公家政策,处罚他,我绝不手软;背不背一捆柴禾,是我私人的事,私人的事,可以放他一马,他终究还是咱的一个乡亲。”

父亲虽是支书,却不挟隙报复,树个人威严,可见其仁厚之处。

仁厚的人,并非没有自尊,而是有极端的自尊。

1994年,父亲得了绝症。他要我把他接到县城中我的家,说离大医院近一些,好接受治疗。我理解他,他是怕癌症晚期塌了架的身形惹亲朋好伤心;也怕乡亲们来看望他,怎么也要花儿个,但乡亲们还不富裕,他于心不忍。

临终时,他把我叫到身边:“我在县城里死了,你可以放心把我烧了,不会落埋怨。”我恍然大悟:按国家对山区的殡葬政策,他可以入棺土葬;但他考虑到自己是支部书记,不遗后患给儿女,给村人,他至死不是想到权力,而是想到自已的尊严,不愿污损了身后的声名。

他攥着我的手,轻轻地叹一声:“可惜啊,到底是身死异乡了。”这一声叹,像一副重锤锤得我身心俱痛,我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他虽然是山里的一名领头人,但首先还是一介山民啊!山里人的传统观念,还是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最后的一丝不安。

故乡的夏日,有瓜棚豆架;它搭在每家的庭院里,或叫天井,或叫天亭。

叫天亭,更贴近瓜棚豆架下的情趣:或围坐啖夜饭,或斜倚对家常;鸡拥猫簇,人声物声,杂丝相谐,是个有生气的地方。

男人在瓜棚豆架下喝酒,即便是酷夏,喝的也是白酒;女人在架下,纳鞋底,脸相再俊俏,也敢胸乳裸裎--无非是熟人过熟日子,即要过,便要过得爽快些。

先富起的人,花钱打了有合金骨架的遮阳凉棚,但在瓜棚豆架的绿海之中,显得花哨逊色,不待人说,自己便悄悄地撤下去了。自然的生活自然地消蚀着人工雅饰的成色。

依然清贫的人,从瓜棚上剪下一颗嫩瓜,也可以烹出一碟熨贴的话题--没有焦虑,哪得心忧。不懂得安贫乐道,只讲求心神安泰。妻还是那妻,子还是那个子;无所失,便是有所得。该说的话儿,再拙的嘴,亦说得令人动情;不该说的话,再巧的舌,亦恓惶打结。是你的鸡,长着翅膀,也不会飞远;不是你的金,揣在深怀着,亦会掉在人眼前。没有人给瓜棚豆架下的人讲哲学,但他们却过得很有哲学。

所谓天道人心,是不是就这般情状?

瓜棚豆架下的人不骂官,官离他们远,便只有敬畏。

至于一个升了,一个降了,他们认为都差不多。但瓜棚豆架下的人,义愤填膺地恨骂小偷小摸,小奸小诈。这些都是发生在身边的恶行,虽小亦大:小隙可以败大节,小恶可以污大善……他们不能容忍,骂之,恶之,痛之,恨之。

在故乡,一个被亲朋好友所唾弃的人,往往亦是一个善良的好人,只不过在某一方面,小节有亏也。

故乡人放在城市的话语里,会给他们四个字的评判,便是:小题大作。

小题大作,几乎就是故乡人生活处世的基本准则。用小题大作造个句子,便是:故乡人小题大作的生活,结出了一颗很美丽的果实--乡风淳朴。

7.胎记

那日,陪南方友人游完十渡,友人说:陪我们去看看北方的土炕吧。

土炕?土炕也是可供观赏的风景么?我惊奇地问。

是,是稀有的民俗风景。友人说。并说,土炕是北方特产,南方人感到稀罕;但随世事变迁,即便在北方,土炕也是很难以得见了,我们是颇作了一番寻觅的,但均无所得。

友人所说,我是理解的,因为北方的平原多已被城市化了,土炕被驱赶到偏僻的乡下和幽闭的山区了。而南方人都是从城市的天空和沿着铁路线北上的,工业文明的猎猎幡帷,把人本来就短视的目光给整个地遮蔽了。

事实上,土炕不仅依然存在着,而且铺天盖地地存在着;土炕远远未被雅化为民俗风景,而是北方农民无从选择的受用。

十渡正处于京西的腹地,耶条著名的河流--拒马河,正是被巍巍群山环绕着,而那山民的居所里,土炕就如照明的灯盏,很日用地“盘”在那里。

于是,很快就给友人找到了一爿土炕。

友人们的兴味便浓得像进情场:或问询,或抚摸,或勾画,或摄影……因为我本身就是一颗被土炕煨熟了的果实,是土豆,红薯,花生,大豆,黑小豆,鬼子姜,地萝卜,抑或是,玉米,高粱,黄黍,荞麦……总之是与土炕息息相关的那一类果实。所以,友人的兴味,勾起了我对土炕的回忆与沉思--母亲是在土炕上生我的。她的产床,是身下垫的一层厚厚的绵绵土。母亲说,虽然我是她的头生子,却没感到疼痛:因为土炕被烧热了,那奔窜的热力因身下绵绵土均匀而持久的传播,让她感到了彻骨的温暖,她把自己全部展开了;同时,绵绵土电把恣肆而出的血无声地吸收了,没让她看到骇人的血光,所以,其心也静。诗人牛汉为绵绵土专门写了一篇大文,说他一见到乡下的绵绵土,便会情不自禁地拘起来抚在脸上,然后再情不自禁地流些感恩的泪水--绵绵土是乡人的根脉啊!所以,我虽然一直未曾见过牛汉先生,但我对他的感情是近的,以为他是早年离乡的我的一个异姓的大伯。他锁定了乡人的“典型情感”,使后人无话可说。

母亲又给我生了两个弟弟,使本已贫穷的日子更加清寒:弟兄三个合盖一床棉被,至于褥子铺垫之类更无从说起,身下只铺着光光的一领篾席。但却未曾受过一次夜寒。这缘于土炕的温暖。北方的土炕,炕体里有一个网状的火道,与炕畔的地炉子紧紧地连在一起。无论是烧柴,还是燃煤,均能在提高室温的同时,把土炕烘热了。而绵密的土层具有极强的保温件,室内的温度已经降下去了,土炕上却仍然如火如荼。三个少年赤条条地躺在土炕上,或拥,或嬉,温暖着,也快乐着。早起,见同被的两个弟弟身上印满了席花,绵密而规整,好看得让人大笑不止。

正笑得忘情,弟弟们同声说,哥,你还笑我们呢,你的更多呢,你的后脊梁大啊。这时贪睡的父母也被吵得坐起身来,哥仨就笑成了一团--父母的光脊梁更大呢,席花印得不仅阔大,且饱满而肥为什么北方人特别重情义重孝道呢?一条大炕睡的。

为什么传统的部落和民族特别垂青刺青和文身艺术呢?土炕式的天启使然。这种感叹,或许有些武断,但仔细想一想,还是有几分道理的雪花飘飞的季节,断了农人的活计,人们不得不蹲在家里“猫冬”。便是偎在火炕上,喝烧酒。炕热攻心,酒热也攻心,不久就喝得浑身通泰了,便吼出一些不酸不咸的调子,感到自己虽贫贱,却比神仙还自在。父亲是读过几年书的,每喝到心酣耳热的时候,他总是站到旷野里去,面对纷飞的雪花说:这苍茫大地真干净。还说:这老天真是会安排,他用雪把你堵在屋里,让你懒得理直气壮--天暖而劳,天冷而歇,乃自然律也。

就是说,大自然给了农人像猫一样偎在土炕卜的道理。

土炕持久而沁人骨肉的温暖,会穿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隔膜。五婶是不愿嫁给五叔的,以至新婚之夜不愿与五叔合房。但后来二人的感情出奇的好,不到三年就生了三个孩子。五婶变得很乐天,有人问她,你不是很不心甘么,为什么还跟他过得这么情愿?她竟说,都是土炕闹的。他们家的土炕烧得楞热,坐在炕上,热气从尾巴骨一直窜到头发梢,骨头都酥了,心性都软了,贱得直想跟他亲热。一次亲热了,还想再亲热,后来就挂了崽,就心甘情愿了。五婶所说也是一种“典型感觉”--农人的婚姻是极少自我选择的,婚姻之初是很难谈到爱情的;但却越来越爱情,便很少离异,大多都从一而终。为什么呢?情感总是和温暖相伴而生的。所以,有人说农村的情感状态是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使然,便显得过于理性,非当境之说。

也有当境之说。比如刘恒说土炕使农人的孩子性早熟之类。刘恒是我的老乡,老家只隔了一座山,便是著名的百花山。他在山之北,我在山之南,山顶的一棵古柏的根须,一半牵着他,一半连着我。所以体味是相通的。家人三代同着一条土炕,夜晚的棉被下,大人的睡相也是赤裸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土炕之热容不得半丝衣缕;二是“穷长虱子,富长疥”,穷人的棉裤只有一条,经冬而穿,衣服的皱褶里就住满了一粒一粒异常饱满的虱子。它们是不请自来的房客。于是,农人的父母是很容易给自己的子女上人体课的。而于炕上的温暖,使年轻的父母几乎夜夜缠绵,即便是十二分地周到,也终有消息外泄的时候。于是北方农人的孩子大都婚育得早,对情色有异常敏锐的感觉。为什么刘恒能写出《伏羲伏羲》那样的作品,他是从土炕里爬出来的。

同样,十二岁的我就也有无眠之夜了。躺在滚烫的土炕上,血液里竞游走着一种蠢蠢的欲望。这种欲望,折磨得我多愁善感,莫名地就患在纸上表达些什么。便在炕头上放下一张小饭桌,点起油灯,胡乱地书写。即便父母激烈地反对,甚至恶语加以拳脚,仍阻挡不住少年的激情。

那年学校流行“反潮流”,我就是在这爿土炕上,在油灯的噼啪声中写下了颇为成熟的句子:

反潮流,意义深,大家都要来关心;阶级斗争年年有,路线斗争也长存;你不反他他反你,和平观念最害人,最害人!

所以,土炕之于友人,是“旁观者”的风景;之于我,则是出身的胎记,记载着我的来路。

因为这样的来路,我深深理解我的同路人--北方人虽然豪爽忠义,却也谦卑驯顺;因为,土炕的温暖虽然煨热了情义,却也惰化了血性。“三十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对温暖的厮守,软化了飞翔的翅膀,只要不被逼得背井离乡,北方人是不会主动出走的,他们很少作愤然抗争的,更缺少在得失面前的义无反顾。

所以,北方人虽然高大,却大多是一些保守忠厚的汉子,而小体格的南方人,竟敢于造反,竟多出豪杰、领袖和枭雄,或许就缘于此。

因此,北方弟兄习惯于欣赏细腻的世情喜剧,却惊惧于壮烈的人间悲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和“不以得失论英雄”这样的句子在他们这里律往会没有感觉。

他们感到项羽的不肯过江东,真是迂腐不堪,所以,他们一般乐意做江中摆渡英雄的那条船,却不愿做同首长啸的那匹义马。

同样,土炕的稳定性存在,使北方的青年虽有坚韧的毅力,却无变通的机巧--他们适合听差,却不便经商;可以做厚重的长篇小说,却做不来灵动的抒情文;可以进入时问深处很沧桑很古典,却不能站立潮头很现代很时尚;他们笃信吃亏是福,却不知勇于竞争才能获得最大人生效益。举一个生活小节,南方人有了钱,大多是用于投资;而北方人若有了多余的收益,一定会在银行存起来。因为土炕的温暖,正是持久积蓄着的--氤氲着,也封闭着。

所以,看到同乡人的尴尬与败像,我并不报以嘲讽和指责,而是充满了悲悯与祝愿;看到他们的得意与成功,我也并不报以盛赞与夸炫,而是保持清醒与自警。因为我知道他们的来路,也知道他们的未来将面临着什么。我之所以这样做,不是因为我已成了局外人,而恰恰是我永远是他们中的一个。

所以,土炕之于我和友人其意义不同:之于我,是生命的烙印,即胎记;之于友人,是愉悦眼眸的异像,即风景。一个是牛命之重,一个是生命之轻。

即便现代文明的席梦思真的把土炕送到民俗博物馆里去了,土炕在我的心中也是个永恒的存在,正如民族的文化传统;因为胎记是除不掉的。

8.被骗的滋味

我是个善良的人,总以善的视角待人待物。我在评述汪曾祺的一篇文章中,曾鲜明地阐述了这样做的内心依据:己心妩媚,则世间妩媚;己心温暖,则世间温暖。

我要求自己以妩媚和温暖的心境看待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是由普通人组成的,普通人最需要的两样东西,无非妩媚与温暖;能够自觉地给予世间这两样东西,会感受到幸福,会感受到高尚,感到自己是一个不错的人。

然而,你善待别人的时候,却未必得到善的回报;你真诚地帮助别人的时候,落人的却往往是预谋好了的圈套……这一切,在我们的周围屡屡发生,我们已见怪不怪。

当一个行善者受到恶的伤害后,我们也会感叹,也会安慰被伤害者说:“不要悲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说的都是让受害者爱听的漂亮话。但这都是没有切肤之痛者才能说出来的漂亮话。当你本身就是一个受害者的时候,那种难以述说的痛苦的滋味,只能使你陷入尴尬与无言。

同类推荐
  • 手术刀下的墨香

    手术刀下的墨香

    《手术刀下的墨香》是一位美容外科医生的散文集,全书以作者与网友互动形式呈现给读者。作者作为一位整形医生,表达出与喧嚣保持距离,守住一方天地的安静释然。文字从技到艺创造一种灵修,一种价值。
  • 古籍序跋集

    古籍序跋集

    本书收入1912年至1935年间鲁迅为自己辑录或校勘的古籍而写的三十五篇序跋。
  • 当代文坛点将录5

    当代文坛点将录5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流逝的春天

    流逝的春天

    《流逝的春天》作者漫兮的散文集。漫兮,本名付金华,屈原故里秭归人。性情安然沉静,喜好读书写字。相信文字是心灵很忠实的朋友,愿与文字之手相待一生,愿以淡定从容的心态,静静地坚守潜流与文字之间的芬芳,且把这些当成人生很美的向往。有诗歌、散文、书(影)评、小说等文字散发于各类报刊杂志。
  • 背影·匆匆:朱自清散文精选集

    背影·匆匆:朱自清散文精选集

    本书囊括朱自清先生精华的散文名篇,有踪迹、匆匆、歌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绿、白水祭、荷塘月色、我所见的叶圣陶等,还有朱自清少见的诗歌和文论名作等,特点就是全面和精粹,读者可以通过本书找到先生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布局方面,主要以先生的创作时间为主线,对其各时期创作的作品进行了归纳划分。这样不仅展现了先生的作品魅力,同时也可以通过作品风格的转变,解读先生的创作经历和创作心路。
热门推荐
  • 神力龙王

    神力龙王

    我,神力龙王!锤爆一切!稚嫩的高中生在这个灵气复苏的大世里觉醒了超强的天赋,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
  • 大陆新儒学评论·2017卷

    大陆新儒学评论·2017卷

    《大陆新儒学评论》(第一、二辑)出版以来,受到了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和认可,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近年来,大陆新儒家又有了新的发展,学术界对大陆新儒学的研究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为了对大陆新儒家的思想做出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及走向做出准确判断和科学定位,我们编辑了《大陆新儒学评论》(第三辑),重点收入2010年至2017年相关领域学者评论大陆新儒家的学术论文、访谈、讲座稿等近30篇。作者主要是方克立、陈先达等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学者。这些文章或从宏观上对大陆新儒家展开回顾与反思,或对儒学复兴、政治儒学、大陆新儒家与马克思主义关系加以专题研讨,客观全面地呈现了学术界近年来有关大陆新儒家的研究状况,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代中国文化思潮的客观现状及基本走向。
  • 七月的鞭炮声

    七月的鞭炮声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重生甜心萌萌哒

    重生甜心萌萌哒

    抽烟喝酒,打架斗殴,喻欢情作天作地,终于作死老公也作死了自己。眼睛一闭一睁,嘿,赶上潮流重生一回!这一世,问题少女智商上线,踢狐朋狗友,虐渣男贱女,冷二爷的粗大腿。有二爷护体,喻欢情的人生一路开挂。“二爷,我要做演员。”“来人,所有剧本夫人先挑。”“老公,我要做全民的女神。”“嗯,我叫全民,你是我女神。”为了弥补二爷前世受的委屈,喻欢情深情相许:“此生,唯你不负。”(宠文,男女主角身心干净)
  • 总统大人,我是狐妖

    总统大人,我是狐妖

    她是狐妖之王,妖界的最强者。掌管着狐妖一族,她和她的两个妹妹有着人人羡慕的九条狐尾,性格冷淡,绝色容貌。他是帝国总统,商业帝王,手段狠戾,冷酷无情,神秘,权势滔天!当两个人相遇会擦出什么火花呢?身份也被一层层揭开……他化身为宠妻狂魔…
  • 魔法时代传奇

    魔法时代传奇

    奥元大陆,魔法为尊!强大的魔法师,可以呼风唤雨,移山填海,无所不能,是奥元大陆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蒙韬,携带五行珠,穿越到奥元大陆,他的人生,也就此拉开新的篇章!魔法将临,万法争锋,谁才是魔法时代的传奇?
  • 古国春秋

    古国春秋

    在一个名叫中洲的大陆上发生的故事,天下人一起推动着的历史贯穿了一代人的一生,伴随着权力与欲望、贪婪和卑鄙...人们用他们自己的一生写下了一个个关于爱恨情仇的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邪王追妻:专宠毒后

    邪王追妻:专宠毒后

    别人穿越是如何意气风发,可她穿越呢?嫁给了一个小屁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星使

    星使

    正在为设计星语而苦恼的鲁文基被一位走投无路的珠宝商找到,珠宝商讲述了前几天陷入的一起“珠宝怪案”,并将珍珠交给了鲁文基教授帮其进行验证。鲁文基观察过后发现这不只是一颗珍珠这么简单,它还是一颗绘有行星语的“星使”。这个发现既解决了珠宝商的困境,也帮教授找到了最合适的“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