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84700000002

第2章 理想这路上,谁不曾孤独

通往理想生活的路上,谁都曾孤独

这个世界上有一条鲸鱼叫Alice,他从太平洋游了数千英里游到大西洋。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会游这么远,有人说,海洋这么大,他想去看看;也有人说,他跋涉千里,只是为了寻找一头能够听懂他的鲸鱼。

因为其他鲸的频率是15~25赫兹,而Alice的频率是52赫兹。

这意味着这些年来,在其他鲸鱼的眼里,他一直是个哑巴。没有亲属和朋友,唱歌的时候没有人听见,难过的时候也没有人理睬。

如果他遇到了自己喜欢的鲸鱼,鼓足勇气想和她打个招呼,他说“hey”,她还在旁边吐泡泡,他给她唱歌,鲸鱼听不到。她不开心的时候,Alice卖力地在海里表演肚皮舞、翻跟头,直到他筋疲力尽,重重地摔回海里,她还是看不到。

Alice只能在她身边默默地看着她,看着她结婚,看着她生了小鲸鱼,看着她一脸幸福地在海里和其他鲸鱼游来游去。

二十年来,没有人能听到Alice的声音,但是他一直歌唱,从太平洋唱到大西洋。

他还会一直唱下去,也许他能够遇到另外一只52赫兹的鲸鱼,也许他只能够孤独终老。

这是我听过的最孤独的故事。

我在看到这则故事的时候,正面临着高考。

凌晨,借着厕所里的灯研究怎么也研究不透的数学题。宿舍楼的对面是教学楼,美术室还亮着灯,只有美术生允许在教学楼留宿,因为不久他们就要参加艺考,好多人几夜都在反复画着同一张素描。

我躲在厕所里看书的时候经常会羡慕他们,晚上不用蹲在厕所里看书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那段时间我觉得有理想的人应该都是孤独的吧,不然为什么所有人除了吃饭、上课,都在低着头做着自己的事,没有人聚在一起聊八卦,也没有人相约下课打篮球。

没有一颗孤独的心,又怎么能够在几夜反复画着同一张画。

当时我一直坚信老师和我们说的一句话:耐住寂寞,静下心来,孤独才能成就伟大。

大概是孤独久了,到了大学,谈恋爱便成为大学的第一课。

好多人的恋爱标准从我喜欢的变为我不讨厌。只要长相得过去,并且对方同样需要一个男/女朋友,不到一周,就能共同出现在同一张餐桌前。

舍友和隔壁班的姑娘认识了半天就进入了恋爱状态。我问他,你喜欢那个姑娘吗?

舍友说,谈不上喜欢不喜欢,我只是想在吃饭的时候,身前有两套餐具,服务员不会收走一套。

至于感情,就不要再谈爱不爱,我们只聊聊需要不需要。

薇薇是我身边单身最久的朋友。书读得多,人长得美。一大批男子慕名而来,都被薇薇婉言拒绝。

薇薇的拒绝让身边的闺蜜看得一阵心疼。向她示好的有的是班草,有的家里有钱,闺蜜都说薇薇眼光高,恨不得自己就是薇薇,挑一个就赶紧投怀送抱。

薇薇不理睬,健身,做瑜伽,一个人看书旅行到处走走停停。

朋友们问薇薇:“一个人不孤独吗?”

薇薇说:“当然孤独,可是也不能因为孤独就和另一个孤独的人在一起啊。”

朋友们继续追问:“那你打算什么时候找男朋友?”

薇薇的回答很有趣:“动心的时候。”

在她眼里,没有应该恋爱的年纪,只有应该恋爱的感情。

朋友们一阵无语,看薇薇的眼神只写了四个字:莫名其妙。

爱情里有一个词,叫“宁缺毋滥”。

薇薇是觉得自己孤独了这么久,一定要遇到一个有趣、肯为她花尽心思的男朋友,才对得起自己这些年的孤独。

薇薇单身了两年,舍友们出去唱歌都带着各自的男朋友,只有薇薇自己一个人坐在角落。在电影院看到动情处,身边也没有人能借她个肩膀,给她递张纸巾。

第三年,薇薇在某个旅游城市的街头唱歌,不是原创,都是唱她喜欢的歌手的歌。

有一个男生,每天都会在薇薇收工前拿着叠得整整齐齐的零钱和一束花放在薇薇身前。

花应该是在清晨的时候从路边采的小花,怕枯得太早,每次他都会买一瓶矿泉水,将花插在瓶子里。

薇薇喜欢花。也没有一个女人不爱花。

薇薇也知道,他在城市里,要想摘到这种野花,一定要走出去好远。

有一天,薇薇收工早,不想回家,她就沿着反方向一直走。走出好远,她看到了他在路边唱歌。身前零零散散的有几张零钱,灯光不是很亮,薇薇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注意到了她。

她在原地站了好久,一直到他放下吉他看向薇薇。

薇薇心跳得厉害,把今天的钱胡乱地塞到他手里,快速逃离现场。

之后,在薇薇唱歌的地方就多了一位男生。再后来,就只有男生在唱歌,薇薇站在他旁边。

薇薇回来的时候,他去车站送她。

薇薇催他赶紧下车,说等放假,还会来找他。他一直在说,过一会儿,再过一会儿。

火车开了,他也没有下车。

Alice孤独地旅行了几千英里,只为了寻找一个同类,能够听到他,看到他。那么多为了高考挑灯夜战的凌晨,也需要有一颗孤独的心才能让自己咬牙走过来。薇薇单身了这么久,终于遇到了她喜欢的人,再多的等待也都变得值得。

仔细想想,按照自己的性子去过生活的路上,谁不曾孤独。

邻居家的一个姐姐,出来工作得早,卖过化妆品,卖过服装,十八岁那年一个人跑到北京批发衣服倒回老家卖。

后来挣了点钱,在县城租了一个小店面卖服装。

直到有一天,她觉得生活太平淡,她和父母说,她要考大学。

所有人都觉得她疯了,好好的工作不做,去考什么大学。

在我们老家,上学无用论的观念根深蒂固,大学毕业,工资三千,而在这里随便找个工厂上班,一个月也能拿到四五千的工资。

尤其是女孩子,接受教育更是无用。到了二十岁,嫁人生子,一辈子忙于柴米油盐,才是生活。

姐姐找了一堆教材自己学习,白天一边卖衣服,一边看书。然后报名参加了成人高考,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考了一所普通的大学。

她说要去读书,家族反对,父母不支持。

最后父母说,你想读就读吧,但我不会给你一分钱。

她在大学都是半工半读。

毕业后,她想留在当地城市,父母希望她回家工作。苦口婆心地劝了半天,如果再不回家,就真的变成了大龄剩女,嫁也嫁不出去了。

而她,却从没想过现在结婚。

电影里面,这类故事到最后,主人公一定会有所成就,父母逢人就夸自己的女儿有出息,邻居也是竖起大拇指,教育自己的儿女,这是别人家的女儿。

生活毕竟不是电影。

她后来在外企找了份工作,从最基层的职员做起。

工作三年,慢慢当上管理层。

后来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她的老公负责和他们公司对接。

再之后,她嫁到了新西兰。

故事到这里结束,电影里的场景没有出现,她也没有回小县城生活。

前不久她和老公去海边度假,拍了许多照片。

照片里完全看不出她已经三十几岁,每一张照片里的她都像二十岁的小姑娘。

我看到的时候觉得她一定很幸福。

我们都碰到过这样的经历:

朋友约跑步,跑了两天,朋友就放弃了,自己一个人,默默地跑了三年;

和朋友讲你的理想的时候,朋友听了好久,最后也get不到你讲的重点,你忽然就不想再说了;

想学习某项技能,或者追求某种生活的时候,父母说已经为你安排好另一条更平坦的路,你的坚持在他们眼里是犯傻,他们告诉你的是,小孩子才谈理想,大人什么都不会想。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有些话你说得再认真,也未必有人懂。

《生活大爆炸》中有一段关于孤独的描述:

“或许你在学校格格不入,或许你是学校里最矮小、最胖或最怪的孩子,或许你没有任何朋友。其实,这根本无所谓。但我的重点是,那些你独自一人度过的时间,比如组装电脑或练习大提琴,其实你真正在做的是,让自己变得有趣,等有一天别人终于注意到你时,他们会发现一个比他们想象中更酷的人。”

如果现在深受孤独,不被理解。没关系,努力去变得越来越好。

不要对抗孤独,也不要试图爱上它,因为它只是你生命中的过渡期,待到足够好时,终会摆脱孤独,遇到像你一样优秀的人。

而我们所需要做的是,从这段孤独的时期中汲取足够支撑你开花结果的力量。

毕竟,理想这条路,谁不曾孤独。

而度过孤独的常态,才能爱自己想爱的人,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和你聊理想,你什么也没想

有人说,这是一个羞于谈论梦想的年代。

前几届的中国好声音,汪峰会问及每一位参赛选手:“告诉我,你的梦想是什么?”

表情严肃,语气认真,他一定要在每一位歌唱者的身上听到他们歌唱的意义。

不久,汪峰被封为“梦想专业户”,网上涌现一大批模仿汪峰语气的段子,或讽刺,或调侃。

还有人说,理想这东西说出来就会显得很矫情,不能吃,不能喝,你矫情再久,孩子的一声啼哭,还是要乖乖跑去挣那怎么挣也挣不够的奶粉钱,百无一用是理想。

我们目睹了香车宝马、高楼大厦,指着这栋城市的中心说,有一天,我也要搬进这里的写字楼。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眼睛里闪着光。

同事劝我打消念头,这是权贵人士才能办公的地方,我们还是想想就算了。他在和我们说这些话的时候,可能我们还没有过公司的实习期,甚至不清楚五险一金是哪几种保障性待遇。

我们和朋友在一起闲聊,谈到中国最宜居的城市的时候,我们欢欣雀跃、手舞足蹈地说,我以后要在某某城市定居,怎样怎样。

此刻竟没有一个朋友接话茬,用怪异的眼神看过你之后,最后给了你一个不知道是鼓励还是否定的回答,“哦。”

近几年,理想被玩坏,人们不敢说话,不敢做梦,在说自己是一个有梦想的人的时候都会被划为有色人群。

谈起理想的时候请仔细听,一定有人在发笑。

后来汪峰接受采访,汪峰不解,“为何观众对于梦想的话题持有贬义或是嘲讽的态度?咱们现代人最没劲、最比不得过去人的,就是缺少梦想。梦想到一千年以后都应该值得荣耀。我再说一千遍也很正常。它对于年轻人来讲更加重要。”

汪峰的话很直接,这不是一个羞于谈论梦想的年代,这是一个不敢做梦的年代。

没有梦想的人要比有着坚定梦想的人多很多,安于现状的人永远占据大多数。

可是,人活着不能只为了吃饭,不然和一条能吃的咸鱼又有什么区别?

我有一段时间,日子过得很颓,重复地往返在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不迟到,完成学校的作业,周末休息一天,这一天,我只用来睡觉。

颓唐的日子总会让人记住,现在回想起来都会觉得那段时间真的是苦,这种苦和你吃什么东西,挤公交车无关。它是一种你对当前生活状态的厌恶,想改变又无从下手的无力感。时间久了也会麻木,安慰自己,你看,大家不都是这样生活吗?你也没有什么特别啊。

有的时候也会觉得自己矫情,衣食饱暖,不愁吃穿,借用赵本山老师的小品来说,要多少是多啊,要啥自行车啊?

可是,心里就是怪怪的,觉得自己的生活少了点什么。

后来,我辞职了,因为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份我想做的工作。

辞职当天,心情舒畅,走在路上都觉得路过的姑娘在向我问好,我碗里的馄饨都要比别人碗里的胖很多。

当时心里唯一的想法是,哪怕这条路不好走,但是你看,有理想的人多快乐。

表弟高中毕业,前两天向我咨询什么专业毕业之后能找一份好工作。

曾经,好像我在报专业的时候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对未来有些焦灼,想着一本万利。

但是后来,上了大学之后才发现,也许学的专业与自己的工作会有联系,但是,却不代表着自己学的专业和自己的工作有着百分之一百的联系。

所以啊,最后促使我们能够找到一本万利选择的好像还应该是喜欢什么,肯在哪一方面下功夫。

记得有一次和一哥们儿喝酒,聊起毕业之后的事情,那个哥们儿很感慨,多喝了两杯酒后,开始回忆往事。

他在高中的时候就没想过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有什么理想。当时所有人的状态好像都一样,对理想的认知就是考一所好的大学,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没有人去想自己想做什么职业,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到了大学,还是没有清晰的目标,每天和大多数学生一样,上课,下课,数着假期过日子。

面试了几份工作,做过策划,跑过销售,但没有一份工作是他真正喜爱的。

后来成了家,工作也变得稳定,就更和理想无关了。

这样的日子,想想真的挺没意思的。

他见过许多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有的人为了理想可以连续吃几个月的泡面;正在创业的年轻人深夜还在办公室加班,完成某项成果的时候兴奋起来可以几天几夜睡不着觉。

可是,他从没有过这种状态。

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大写的“俗”字。

后来聊嗨了,他说,他哪里是没有理想啊,曾经还组过乐队呢,想成为下一个Beyond。

然后非得登上桌子给我们唱一首,临走的时候,坐上了出租车还在和我们说,明天他就去唱歌,不上班了!

那天喝酒回来之后,我就在想,等这顿酒醒了之后,我们都会自动性忘记他说的话,而他自己,想起来也会笑笑,哼两句小曲继续上班。

后来,接到表弟的电话。表弟不顾家里的反对报了机械设计制造,表弟和我说,制作机器人一直是他的梦想。

我们身边有很多到了而立之年放弃梦想的人,也有太多如表弟,年少时也曾想过做最真的自己。我们一直都坚信的是,努力就能成功,坚持就能胜利,但是当你在城市打拼几年,在社会走上一遭之后,你发现你还是买不起喜欢的东西,偶尔的犒劳自己也会让你心疼不已,我们又会得出结论,理想是世界上最廉价的东西。

如此,我们还需要理想吗?

正因如此,我们才更需要理想。

曾经看到一则新闻,在贵阳市花溪区的一个小河谷里,一位七十岁的老人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建造了一座奇幻城堡——花溪夜郎谷。

是怎样的动力才能让老人在河谷里坚持二十年?

老人讲,夜郎谷是他心中的梦,建这座古堡就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我们也许经历过太多坚持却得不到,也喝过太多成功学的鸡汤。可是,如果我们连理想都不再相信,我们该如何撑过这漫漫黑夜,我们如果连理想都不再相信,为什么还有人坚持二十年建造古堡,为什么还有人一直在深信着理想?

这座古堡就是老人的夜郎梦,这座古堡就是坚持理想最好的证明。

有消息称,因为政策原因,古堡可能会被拆。

记者问老人,如果古堡被拆了,他该怎么办?

老人答,他还年轻,如果古堡被拆了他就再花二十年建造另一座古堡。

新世相(微信公众号)的《我买好了30张机票在机场等你:4小时后逃离北上广》曾一度霸屏朋友圈,应召者云集,无论是营销也好,炒作也罢,这都反映了在你决定消失人海碌碌无为,总有人还在努力改变生活的现状。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春节的时候见到一位老同学。高中的时候一起学过编导,高考发挥失常,去了一所三流的学校。

我和他谈起高中一起学编导的时光。他给我看了他近期的几个宣传片。

他告诉我,虽然现在还不能拍出一些像样的东西。但是他很享受现在的工作,他相信,慢慢练技术,应该会好的。

他和我聊理想的时候,眼睛是发光的。

我也相信着。

理想这东西吧,想一想,重实践,慢慢来,还有几分实现的可能的。

别太悲观。

热爱这个词,在实现梦想上很无敌

年少的时候,喜欢和朋友探讨一些形而上的问题,例如,梦想对人生的意义,如何坚持梦想。当年很认真,思考这些问题时就像在思考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一样一丝不苟。读书,查阅资料,研究成功人士的故事。当然,这些脱离实际的讨论都以失败而告终。

我一直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虔诚的理想践行者,虽然断断续续,一直在坚持做自己,但是相比于其他人对梦想的努力,自己还是付出太少,自然得到不多。

说起梦想,丁香绝对是为了梦想不遗余力的姑娘。

她喜欢美术,想做一名服装设计师,而父母是英语老师,希望她未来可以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工作。

父母态度强硬,一句“我们是为了你好”,把她送进外国语大学。

丁香闷闷不乐,社团、集体、新鲜、会跳舞的汉子,统统不能让她开心起来。

室友宽慰她,既来之,则安之,还是要向前看。

丁香听不进劝,一想到未来与服装再无缘,顿感人生渺茫,毫无希望。

身处大学城,她发现了附近有所服装学院。

之后,早出晚归,伪装成服装学院的学生,混进各种课堂蹭课,成了她的日常。

这一专业需要基本功,她又给自己报了周末培训班,和一帮初中生一起学美术,从画几何石膏学起。

无故旷课太多,学校给了她警告处分。

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说半小时,丁香愧疚,但又不甘心就此放弃,终于,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退学,学美术,重新参加高考。

丁香先斩后奏,父母无计可施,长叹口气,劝诫丁香好自为之。

所有人都觉得她疯了,从211的高校退学,再经历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重点是她只有半年的时间去学自己一无所知的专业。

丁香的确疯了,办好手续,背着画袋,也不住宿舍,直接将行李丢到画室。都说,不疯魔,不成活,她不知疲倦,动力全开,她每天都要画到深夜才和衣睡下。

天分不够就用勤奋来补,没有基础就用时间来磨。半年,她终于为自己正名。

收到录取通知时,我们恰好在吃饭。我们举杯庆祝丁香再次被名校录取,让丁香讲下实现当前梦想的心得。

她这么刻苦,我们都以为她会心酸地诉说她的坚持和努力,丁香却只说了一句话,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才会觉得自己是活着的。

有一段时间我沉迷于打游戏,除了打游戏的时间,也一定是在看电子竞技比赛,阅读相关资讯。

也是在那段时间,我知道了“人皇SKY”。

SKY从小对游戏痴迷,初中时把早饭钱省下来买两块币,玩那种摇杆式的游戏机。父亲知道后,时不时去游戏厅堵他,一旦发现,必是一顿毒打。

后来,表弟向他介绍了一款游戏——《星际争霸》。SKY初接触,就迷上了这款世界游戏历史上的经典大作。

他的游戏打得好,是当时全国著名战队的主力。2001年,听说这款游戏有一个全国性的线下争霸赛,坐标西安,SKY热血沸腾,瞒着父母,买了张火车票便偷偷地来到西安,参加这场高手云集的比赛。

结果不如人意,他在淘汰赛上两次遇到了当时最出名的选手,两次的失败将他挡在三十二强外。

在此之前,他已将当地大大小小的奖杯拿了个遍,这次的失败,对他的职业电竞梦造成一万点真实伤害。

第二年的争霸赛分赛区在武汉,他想报名参加,父亲不同意。在父亲眼中,SKY不思进取,两个人的关系由此进入白热化。

最后SKY对父亲说,如果这次拿不到好的名次就从此再也不玩游戏,老老实实地回家上班。

为了守护自己的梦想,SKY冲向WCG的武汉区。结果,到达武汉之后水土不服,顶着高烧参加比赛,只拿到了季军的名次,而只有每个赛区的前两名,才有去北京参加决赛的机会。

SKY遵守承诺,父亲安排他去医院实习,他只有白天上班,晚上趁父母睡着,再爬起来偷偷打几局游戏。

2003年,郑州的某网吧为了培养几个电子竞技选手参加电信组织的比赛,将他们几个较有名的人找来,网吧提供训练的机器和场所。网吧白天营业,训练只能安排在晚上,当时几人住宿的地方只有一个小仓库,SKY和另一个体型很大的胖子挤在一张小床;没有收入,每天只能吃一顿饭,条件很苦。三个月的时间,他们在暴雪公司的BN平台上冲到了国服第一。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北京Hunter俱乐部正在招聘职业电子竞技选手,每月一千块,包吃住。为了获得进一步的成长,决定来北京试一试。

俱乐部有组织的管理和训练给他打开了新大门。SKY很珍惜这次机会,每天练习十四小时以上,游戏的每一个细节都会练习上千遍。终于,拿到了这款游戏在北京赛区的冠军。

他并不满足于此,依旧保持高强度的训练。

2005、2006年,两次卫冕魔兽争霸的世界冠军,SKY成为WCG魔兽争霸项目的世界第一人。

其实仔细看看,我们所接触的那些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实现了梦想的人,都挺癫狂的。之前我听说类似故事还会觉得不可思议。可是我发现其实若真的热爱一件事情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

因为对某种食物的偏执热爱跑到千里之外的城市尝鲜,因为热爱唱歌有机会就哼两句无论是在洗澡还是走路,因为热爱读书,闲暇时间看半个小时……

久而久之,热爱尝鲜的人在食物上确实比普通吃货有独特的见解;热爱唱歌的人,唱歌似乎练习多了都不至于很难听;那个看书的人,成了一个有趣且有料的人。

其实,哪有什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的必备法则,不过是热爱加那么一点风雨无阻的坚持。

火辣辣才叫理想,平淡是麻酱

记得之前有一次,和军哥在外地拍片,拍到十一点,大家都饿了。

连着赶了三天的大夜,我倒还好,因为是朋友介绍过来帮忙的,平时就打打杂,没事的时候就找个地方睡一会儿,不是很累。其他人是真的忙到凌晨两三点,三天下来,看起来有点乏。正好拍完一场戏,我打算出去找点吃的,和军哥打了声招呼,军哥想了一下,说:“成,你等我十分钟,我请大家出去吃个夜宵。”

山脚下的小县城,十一点,刚下过小雨,街边的店都是关着的,路上也没有行人。大家从东头走到西头,终于看到了一家小火锅店还在营业。火锅店面积不大,装修得也很简陋,听老板娘的口音是个四川人,军哥说,是重庆的。同一种方言,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语言差别外乡人很难听出来,我在心里只说了两个字,“厉害!”

我问他是怎么听出来的?军哥说:“我第一次拍片的时候在这儿吃过饭,问的老板娘。”

呃……我的脑袋里一团黑线。

可能是刚下过雨的原因,温度有点低,从片场出来,大家穿得都不多,冻得有点难受。

军哥说:“好办,我给大伙驱驱寒。”

叫了几个特辣的小火锅,又叫了瓶五十二度的白酒,几片羊肉下肚,大家吃开了,倒也不再觉得冷了。

吃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现象,军哥吃火锅不点麻酱,辣出了汗,辣得嘴巴通红,就着火锅翻滚的红油,吃得热气腾腾。我就不行,没有麻酱吃不了两口,太辣。虽说过了麻酱火锅的味道就平淡了,但在我以往的观念里,火锅还是得配麻酱。

吃饭的过程中,大伙聊起了自己入行之后的经历,唯独军哥没有说。我让军哥讲几句。他做这一行四五年了,肯定有故事。军哥看了我一眼,“这就说来话长了。”

我说:“说来话长就慢慢说。”军哥说:“慢慢说你得把麻酱撤了。”

我把麻酱放到了一边,军哥又往嘴里夹了两片羊肉,讲了他的故事。

五年前,他还是一名想做导演却学了物理的大学生。大学四年,看了不少电影,也自学过一些和电影相关的课程。暑假,别的同学都回了家,他先打一个月的工,之后拿打工的钱报了一个培训班。同学笑他太疯癫,一个理工科的男生,却整天想着和镜头打交道,不靠谱。临近毕业,父母想让他回家开个超市,在小县城里,一年能挣十来万,挺好。

他和父母说:“我不想回家,我要留在这里做导演。”父母很生气,觉得他是翅膀硬了,管不了,再浪荡几年,回家连媳妇都娶不上。他也固执,一直在强调,做导演是他的梦想。

当时没有一个人支持他,同学的嘲笑,父母的不理解,就连他自己都还不是很清楚导演需要做什么。和父母具体的抗争他已经记不清,只还记得和父母冷战了几个月,最后父母断了他的生活费,逼他毕业回家。

大四的毕业晚会,每个专业可以报三个节目。他导演了他的第一部话剧。

准备了近一个月,租服装,找演员。自己又当导演,又做服装,又做道具……整天拉着一帮人排练,给他们提供午餐,当时他已经被父母断了生活费,自己打了一个月的工挣的钱,全都投到了这部话剧。

他也会觉得自己很辛苦,但是他更希望这部话剧能够成功。

演出当晚,第一次做导演,紧张,再加上没有经验,他在后台忙得不可开交。不过幸好,他听到前面雷鸣般的掌声,他知道,这部话剧成功了。当时的心里各种酸楚,别人的不理解,忙碌的这一个月。他去台前谢幕,聚光灯打下来,那一刻,他忽然觉得自己做的这一切都值得了。

说到这儿,他喝口酒,五十二度的白酒直钻眼睛,辣红了眼眶。他说:“之前我也怀疑过自己适不适合做导演,工作了两年后才不再怀疑,自己果然是接触的所有导演中最笨的一个。拍片子这种事是真的需要天赋,如果一个人在自己喜欢的事上面努力了这么久却还是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该有多绝望?”

毕业之后他进了一家小的影视公司,每个月都能跟着剧组去外面拍片,最开始的时候公司做原创,拍一些微电影,结果原创不挣钱,公司开始大量地接宣传片,宣传片都是宣传产品,介绍企业文化,没意思,干了一年,他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和几个朋友辞了职,组了个工作室,自己出来单干。

他们只想做原创,原创是讲故事,将自己导演的作品放到播放平台上,他觉得这才是导演向观众介绍自己的方式。像他们这种小的团队,拍原创很难拉到投资,一些愿意给他们植入广告的给的价也不高。几个人把自己的积蓄全砸在了里面,也只坚持了三个月,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他又借了点钱,也砸进去了。

后来,实在活不下去了,团队不能散,就也开始接宣传片,用接宣传片挣的钱养原创故事。最难的时候,他付不起房租只好搬来住工作室,每天一块面分两顿吃。

坚持了两年,也导演了几部网络大电影,但始终不温不火,也没挣到钱。当初同一批毕业的同学,混得好的已经全款买了房,差一点的也交了首付,该成家的成家,有着稳定的工作。而他,还在每天为生活奔波,结婚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见一个投资人经常连夜赶火车。

我们现在拍的这部片,也是他从北京拉到的投资。军哥说,这个剧组里只有他没有工资,如果卖得不好,亏的钱需要他打工来填上。

我不知真假,觉得这么惨的约定一定是他开玩笑。

讲到这儿,故事告一段落。我也不知道再说点什么好,要说他坚持理想吧,看看当初的同学再看看自己,这几年,确实也蛮心酸的。我脑子里还回想着他刚刚说过的话,如果一个人在自己喜欢的事上面努力了这么久却还是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该有多绝望?生活扇了他一个又一个巴掌,火辣辣的感觉。不过仔细想想,他的这种生活其实还是蛮带劲的。

那晚的火锅我没有再吃麻酱,就着火锅翻滚的红油,嗯,也是火辣辣的感觉。

之后我就没有再跟过剧组了,不过我们偶尔会在一起吃饭。前几天又见到他,他看起来特别兴奋。他说:“我考了三年终于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我要去学电影了。”

我问他那这段时间还会拍东西吗?

他说:“拍呀,我还要接几个宣传片呢,我得挣学费啊。”

写本的时候打算写一个和足球有关的故事,当时,采访了好多球迷。球迷告诉我,在体育馆附近有一个休闲吧,老板也是球迷,休闲吧内都是和足球相关的文化。

体育馆不在市里,在一个挺偏僻的地儿。我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才找到这个休闲吧。

老板人很好,给我讲了一下午的足球,我被老板的热情感染,听着有劲,当时还加了老板的微信,他时不时还会给我分享一些关于足球的文章。

因为位置偏僻,来他这儿喝东西的人不多。每个月只有有足球比赛的时候才会忙一些,来他这儿喝东西的都是一些球迷,他最喜欢的就是和他们交流足球,聊得高兴,动不动就给人免单,本来就赚不到什么钱,再加上总给人免单,小店始终处于关张的边缘。

我问过他,这儿的生意也不好,为什么不换个地方。

他说,这儿看球方便,也方便给大老远跑过来看球的兄弟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地方。

我是打心眼里喜欢这个老板,也不想看着这个有着浓厚足球气息的小店因为经济原因关了张,每周我都会去他那里坐一坐,有的时候也会多叫上几个朋友去捧场,每次去老板都会送我们一桶爆米花,讲两个故事,我是一个爱听故事的人,听他讲得多了,也越来越对足球感兴趣。

后来,我再去的时候,休闲吧关门了。有比赛的时候去,依然关着门。去了几次,都是这样,我问旁边的老板,旁边的老板说他回了老家。

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一阵感慨,坚持了这么久的小店最终还是妥协了。不过他能回老家也挺好的,至少能过得好一点,毕竟这个小店不赚钱,收入不好的时候,都挣不够它的房租。

理想这事对于现实来说,还是有些飘。

没事的时候,我还是喜欢来这附近转一转。有的时候是来看球,有的时候就想看一看这个地方会改成一个什么店。

后来我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他发了条动态,晒得全是他的结婚照。我才知道,原来他是回老家结婚了。我坐车去了小店,他不在,换了个老板。

点了杯饮料坐着聊天,我问新老板接这个店花了多少钱。

他很诧异,我不是这儿的老板啊。

往下问,原来这个新老板是他雇的一个服务员,小店不盈利,他找了份工作,打工养店。

大多时候我们都觉得坚持理想挺难的,看着身边向生活妥协的小伙伴过得都不错,平平淡淡的生活,朝九晚五的工作,反倒是那些坚持了理想的人,也付出了,也努力了,却被生活一次又一次地扇了巴掌。

生活的选择都没有好坏之分,坚持理想的人不一定会活得自由,向生活妥协的也未必不是为了更好的战斗。

我们只需要认清了,火辣辣的才是理想,至于选择怎样的人生,还是要多问问自己。

如果在最困窘的情况下还在坚持理想,每一个选择理想的人都值得敬佩。如果生活太难坚持不下去,也不用遗憾,至少当初为了理想努力过。

我经常会在吃火锅的时候,想起来这些火辣辣的故事,然后把麻酱撤了。

那些积极生活的人都去哪了?

父母在家休息了半个月,忙的时候我妈总说等闲下来组织一次家庭旅游,真正闲下来了,她又各种不想动,只想躺在家里看电视,以及吐槽我懒。

她是一个不喜欢出远门的人,爸爸心态年轻,总想爬爬山,看看水,或者去草原骑马,但他又舍不得把我妈一个人丢家里,这么多年,老两口哪也没去成。

我和姐姐私下里策划过几次家庭旅行,但都因为父母忙着工作,也没成功过。正好赶上姐姐这段时间休息,父母都有时间,我和姐姐策划了一个爬山方案,连哄带骗,才让我妈妈勉强同意。

自驾游,一路上走走停停,看到好风景我妈就让我停下来她要下去拍照,在车上的时候她就给我们唱歌,看她的状态玩得还挺开心,我猜她其实也不是讨厌出门,就是在家待惯了,也就丧失了出去玩的欲望。

不是节假日,景区的人不多。到了山脚的时候,我和我妈说要比赛,看谁最先爬上去。话是这样说,父母都五十来岁了,我不会真的和她比赛,再加上山高路陡,我当时的想法是先往上爬,等她爬不动了,找个亭子歇一会儿就带她下山。

爬山其实是一个你追我赶的过程,几个一同上路、素不相识的游客,你追上我,我超过你,遇到一起的时候相视一笑,歇着的人也站起来,鼓着劲往上爬。我们在半山腰休息的时候旁边有两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也爬到了半山腰,拿着登山杖,精气神十足。我妈说:“你看这些人多好啊,年纪这么大了还来爬山。”

我看到他们的时候也很惊讶,在我狭隘的观念里,这个年纪的老人应该在广场跟着节奏跳广场舞,想不到还会有人来爬山。我问她,“那咱们还爬吗?”说实话,爬到半山腰我的小腿已经酸了,我妈应该更累,我准备带她下山,剩下的路就不爬了。结果我妈说:“爬呀,你看他们都在爬,我可比他俩年轻多了。”

一路上爬一会儿歇一会儿,也遇到好多颠覆我以往认知的登山人。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有带着两三岁孩子的夫妻,还有穿着带跟凉鞋来爬山的女生,在我遇到他们的时候都觉得他们很厉害,在这种条件下,走了这么远,我想他们应该会停在这儿了吧,毕竟剩下的路更陡,一眼望下去,还看不到头。我和我妈在亭子里休息的时候,半山腰遇到的老大爷追了上来,老大爷没停下,冲着我笑了笑,和老伴一前一后,又开始往上爬。

我们剩下的路又爬了足足一个半小时,遇到下山的人会问问还有多远,他们说:“前面就是山顶,再坚持一下。”

穿了溶洞,过了一线天,向上能看到山顶,向下也能看到积云。我和妈妈停下来拍照,也是准备休息一下,一鼓作气地到山顶。我问我妈感觉怎么样,她说:“累。”

但是我看她高兴的样子,自己私以为她一定觉得比在家里看电视有趣。

等我们到山顶的时候遇到很多熟人,那对老人、带孩子的夫妻,还有踩着带跟凉鞋的女生,他们也是刚爬上来不久。

我特别庆幸中途没有放弃,不然我根本不会知道他们也到了山顶。

我在山顶和老大爷聊天,竖起大拇指,夸他体力好。老大爷哈哈一笑,和我说:“小伙子,爬山最重要的不是体力,是毅力。”

半个月前一个朋友在朋友圈发了条动态,原文是这样的,“今早去单位上班,偶然发现保安小哥在看策论,在做题,书页上画满圈圈叉叉,以及各种标注。聊天后才得知他正在准备考狱警。我当时大脑真的是嗡的一下,羞愧难当。突生感慨,躺着的人永远不会看到别人奔跑的身影,直到连背影都看不见。”

我当时在看到这条状态的时候在想,如果是我的话,我应该是属于那种踩点上班、从未迟到的人。每天早晨见到保安小哥的时候他都在勤劳地站岗,觉得世界里,大家的状态应该都差不多,努力工作、积极生活的人大概只存在于成功学和励志书里,生活中大家都是一样的,偷偷懒,刷刷夜,平平淡淡地活着,同时也盼着某天运气好,领导发一个大红包。直到有一天这个保安小哥不在这儿上班了,自己可能会想,他辞职去了另一个地方当保安,或者他被老板炒了鱿鱼。我绝对想不到保安小哥去做了狱警,他正在为了目标一步一步地奋斗。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睡懒觉的人永远看不到有人在早起;如果朋友不说,没有健过身的你也不会知道朋友在健身;从未去过自习室,就不会知道去自习室还要占座;一直踩点上班,就不会知道有的同事已经在办公室忙了一个小时。我们还天真地觉得,大家都在睡懒觉,大家都是同样地吃吃喝喝,大家都不去自习室,大家都是一样地踩点上班,同事的升职加薪也是运气太好。

偶尔会觉得自己堕落,难过的时候也会想,要不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可是放眼看去,认识的朋友都一样,网吧里打着游戏,宿舍里睡着觉,自己这样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妥。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那些积极生活的人都去哪了?

刚来大学的时候,我对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失望透了。一个喜欢写写东西、看看电影的小青年,选了一个经管类的专业,身边也没有兴趣相投的朋友,自己常做的就是和舍友们打打游戏,侃侃大山,研究研究哪个班的女生最漂亮。

我不是一个习惯出入社交场所,和别人见面自来熟的性格,其实挺羡慕他们的,这种人一定活得很开朗。我更偏向于自然而然的社交,因为某种机会,遇到聊得来的朋友多聊了几句,一来二去,聊得多了发现兴趣越来越一致,大家才能成为朋友。这也导致我朋友很少,一个不能接受孤独的人又常常觉得孤独。

孤独的时候就会和舍友出去打游戏,没有伙伴,再喜欢的电影也不会去电影院看,想去看国际4D美术展,算算从学校坐车到市里需要两个多小时,自己一个人,也就没了兴致。

那段时间对生活很失望,整天熬夜,白天不起床,想改变这种生活的方式,找个伴多去参加点有意思的活动,找来找去,认识的小伙伴都在网吧打游戏。

后来在豆瓣上看到一个同城一起拍电影的活动,距离我这边大约三个小时的车程,纠结了好久,一狠心,还是给自己报了个名。

在站牌等公交的时候,正好看到班里的一个女同学也在等车,我和她不熟,过去打了个招呼就再没有什么话说。可能她和我一样,都不是一个善于找话题的人,气氛有点尴尬,公交车这时候来了,我赶紧坐到最后一排,她在前面找了个座。之后,没想到在倒第二班车的时候,我俩还是一辆车。

我们都是从中间的站点坐到终点站,活动的地儿离终点站不远,下车后她问我要去哪,我和她说了我参加活动的地点,她特别惊讶,她说她也是。一细聊才知道,她和我参加的是同一个活动。

我之前一直以为,在这个学校的经管类学院里,不会有人喜欢参加电影啊,文学啊,美术啊之类相关的活动,没想到在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同学。这使我和她的好感度大增,在活动结束,回去的路上也聊了一路。她还拉我进了学院里的一个兴趣小组,我才知道,经管里还有这么多和我兴趣一致的同学。

她和我说,只要豆瓣上有相关的活动她都会去参加,她之前怎么没有见到过我?

我当时还是有点惭愧,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豆瓣的同城活动。一直都在抱怨当初的生活不适合自己,却还一直在不适合自己的生活里得过且过。

如果自己早点参加活动,那一定会遇到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学校和专业并不能成为我对生活失望的理由,真正值得失望的,只有我自己。

只有当你在爬山登顶的时候你才会遇到登顶的人,你在半山腰处放弃,在你眼里的其他人也和你一样,没有一个胜利者。

当一个人在消极的时候,他不会知道身边一直有人在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好。就像如果我不去爬山,就不会知道原来有那么多身体条件不如我的人也能登到山顶;如果朋友不早起上班,也不会看到单位的保安小哥为了梦想在学习;如果我不去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也不会遇到和我爱好一致的朋友。

那些积极生活的人都去哪了?

你不积极,你永远不会知道身边的人其实一直生活得都很积极。

而只有你积极起来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身边好像都是积极生活的人。

我的未来还会好吗?

祥子是我的高中死党,在一所专科院校里读汽车制造。

从没认真上过专业课,大学除了吃喝恋爱,也没做什么特别有意义的事。

每个假期我们都会小聚一次,祥子带着他高中的时候就在一起的女朋友,吃完饭后会去打几局桌球,唱唱歌——小县城,没有太多娱乐。三年里他没什么变化,聚会也没什么变化。

临近毕业,面试了几份和专业相关的工作,他想做一些有技术含量、未来能有不错发展的工作,面试的几家公司在看过他的简历后都告诉他,只有车间还有空缺的工作。他不甘心,继续问,以后能不能调到技术部,面试官摇摇头,你的简历也不够技术部的要求。他在车间实习过,知道里面是一种怎样的情况,这是一个不需要学历,只看力气的工作。

他和我说,生活真是糟糕。

更糟糕的是,他才和恋爱了六年的女朋友分手不久。从高中的时候起,两个人就在学校秀尽了恩爱,我们几年来几十次的小团体聚会,她一直都以祥子夫人的身份参加。我从没想过他们会分手,毕竟祥子对她千万般好,大学留在这个城市的原因还是因为女朋友要在这个城市读书。

我问祥子,是不是在吵架。他很坚定地和我说是真的分手,因为女朋友觉得他整天打游戏,一点不上进。

感情失败,工作不顺,祥子的人生简直跌入了低谷。

当时,我记得祥子说,他也感觉自己是一个没有未来的人。别说自己的女朋友会放弃自己,连带着他自己都想放弃自己。

关于未来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很多遍,想过很多种可能。

怀疑,就更多了。

也不知道为什么,好像生活忽然之间就被我过偏了。

五年前,我还在读高中,一所普通高中的重点班,重点班里的普通学生。

高中三年,我一直英语不好,但是语文突出。成绩中上,也是经常怀着理想的少年。

高二的时候,我在杂志上发表过几篇文章,我记得当时的稿费还不错,上一篇稿大约能有二三百的样子。我的第一笔稿费买了一支钢笔,花了一百多块。我当时写过的几篇文章风靡了整个校园,语文老师夸我写得不错,英语老师让我多用点心思学英语,我还是会在自习的时候写字投稿,和朋友谈起理想时两眼闪闪发光。

高三的时候学习很紧张,所有人都在为高考做准备,我也一样。不过我还是抽时间学了自己喜欢的电影,参加考试。

当时一直觉得自己是走在理想路上的好青年,觉得未来大概就是这样。

后来高考发挥失常,英语考得意外的差,学电影只能上一所二流的普通院校。父母说,算了吧,学艺术太费钱,还是学一个普通的专业。

虽然我百般不情愿,但是想想要在一所师范类二流学校学电影,多少又心有不甘。

我第一次感受到来自世界的恶意,我感觉我的未来好像会有些远。

大一的时候我说要保持初心,坚持写字、看电影、投稿。初升大学,很快就被各种纷繁的社团淹没,被大学多彩的生活淹没,整天奔波在各种活动,夜深人静的时候,偶尔也会想起当初的爱好,记下点只言片语。

大二和搭档一起申请了一个创业项目,入驻的是创业孵化中心最好的位置。每天我们忙着做活动,想创意,也有一个自己的发展蓝图,做过几场轰动学校的活动。忙的时候两天挣了三千,第一次在短时间挣这么多钱,两个人都有点不知所措,觉得自己要走上人生巅峰了。

好景不长,坚持了半年,学校改了政策,我们的项目再也做不下去。我说再坚持一下,也许会好呢。搭档劝我再坚持就要砸在自己手里了。

无奈之下,又把项目转给了另一个团队。

之后,我就再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也曾在迷茫中挣扎过,也曾在深夜买醉过,也想过会有人在我的人生低谷中拉我一把,和我说站起来,我给你指条明路。

然而我身边的同学,也和我一样,都是无解的年轻人,日复一日地重复,向现实妥协。

和朋友在路边撸串喝啤酒,一杯一瓶的大扎啤杯,碰在一起,一箱啤酒一饮而尽。喝开了会一起压马路,大晚上的,路上又没有姑娘。老王大声叫着,生活没意思,小白扶着我问我,他毕业能做什么。

我以为也就这样了,人生总是如此痛苦,自己总是如此糟糕。

那个时候,我好像已经忘记了在高考毕业的时候,我问过自己的,未来会怎样。

但是舍友在十二点的马路上大跑大叫,呼呼的风夹杂着他的咆哮吹过来,他也不知道他现在在做什么。

那天晚上,我看着舍友的时候,忽然之间有些想哭。

我觉得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没有未来,生活的真相应该就是妥协吧。

后来我打了很长时间游戏之后,一次机缘巧合又开始坚持写东西,祥子去了一家4S店卖车,其他的小伙伴也都各忙各的,每年也只有春节回家才能聚在一起。

春节的时候在一起吃饭,我第一次感觉到祥子和之前不一样了。之前聚会他一直都扮演着吐槽的角色,抱怨抱怨学校垃圾,也会说说生活无聊,感慨大环境不好,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也会发愁在哪买房子,想来想去,发现他在哪都买不起房子。这次聚会他话少了很多,几次说话也都是在和我们聊以后的工作,给我的感觉是他再也没有了当初的颓废感和迷茫,有人抱怨了几句生活多艰,他也没再接着往下说。

暑假我去他们店里给车做保养,墙上挂着一个他们公司的销售情况,他是这个季度的销售之星。等车的时候,他和我说,其实他还蛮感谢前女友的,如果不是因为分手,他也不会这么努力工作,而现在他很喜欢这种忙碌的工作状态,他说偶尔也会迷茫,但是能够感觉到生活在慢慢变好。

而我,其实很少考虑未来的问题了,只想在当下努力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我的未来会好吗?

在最难过的时候,我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

李宗盛在一个短片中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大二时的创业项目失败以后,我颓了一段时间。

几年以来又开始写东西,虽然断断续续,也算坚持了下来。

之前一起学电影的小伙伴,今年暑假去了爱奇艺实习,另一个在高中时就认识的作者,现在也还在坚持着写作。半年前他做了一个公众号,每天都会在公号上写东西,时至今日,他也涨到了十万粉丝。

未来会不会变好好像是个虚无缥缈的问题。

我们喜欢在夜深人静,或者喝酒喝多了的时候,想一想,却不一定会有答案。

如果一定要一个答案,未来会变好。

但它不是一下子就让你看到希望的光环,它需要你在日复一日的坚持目标中慢慢感受,生活在越来越好。

一步步走到失业,到底是哪一步错了?

我常听人说一句话,生活太难了。

这句话听在老家蹉跎了半辈子的表哥说;听刚刚毕业,面试了几家公司也没有满意工作的朋友说;甚至连才恋爱不久,暧昧期还没过的小艾也这么说。

我问小艾,才交了一个疼你的男朋友,在这儿跟着瞎感慨什么?小艾说,生活就是难啊,我和男朋友见一次面要坐十几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如果坐高铁或者飞机吧,这个月就得伸手向父母要钱了。说着,她还重重地叹了口气。

我有个朋友快失业了。

大学毕业,她在一家设计公司做设计,一做就是两年。公司之前的福利还不错,每个月都会组织旅游,每周双休,工作的时间也不多,公司的其他同事都会在工作之余接点私活。

她没接过,一是觉得自己的工资足够自己吃喝玩乐,二是觉得接私活这种事太麻烦,不值得。

今年公司不景气,已经连续几个月都开不出工资了,她花光了自己这两年的积蓄,想出去找个工作。

面试了几家公司发现,她应聘的工作不是比现在的工作时间长,就是比现在的工作工资低,找工作这件事,简直陷入了僵局。

朋友很苦恼,不知道自己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其实,她现在的工作工资也一般,在同行业里不算高,按理说,两年的工作经验,再加上她科班出身,之前的底子不错,随便跳槽到一个小公司,都能找个主管之类的工作。

如果她想继续做设计,在这个二线城市里也有专门的设计公司,待遇挺好的,工资不翻倍,至少也能涨上不少,再不济去一个和之前差不多的公司,也不至于失业。

朋友一脸无奈地说,这些工作好是好,我也试了试,但是好的工作应聘不上,差的工作我又看不上,人生真是艰难啊。

朋友的工作我多少了解一点,之前一起吃饭的时候总听她炫耀工作多么多么轻松。

这两年的时间,自己几乎没有动手设计过,领导分配的工作,拖到最后才马马虎虎地随便交上。如果催得紧的活,她就会套模版,也不管质量好坏,秉承着完成的工作就是好工作的原则,赶紧逛逛淘宝,看看韩剧来安慰一下自己。

所以两年下来,她并没有太大的能力方面的提升。

在私企里,工作变动之类的事情好像每年都会有,当初同一批工作的同事,薪资一样,能力差不多,有些人慢慢地水涨船高,时不时还会被别的公司过来挖角,有些人却面临失业的危险,再找一份工作比刚毕业时好像还艰难。

我这个朋友和我说,现在大市场不好,公司都不太景气,所以工作不好找。

听她这么说,好像找不到工作也在情理之中,赚钱这种事听起来还是蛮难的。

我有一个工作室,写软文、文案之类的,来我这儿接兼职的基本上都是天南海北的姑娘,平时接触不多,聊的东西也大多都是和工作相关的事,但从合作过的几次文案来看,她们都有几个特点:聪明、肯学、靠谱、敬业。

有一个写手的本职是设计师,是做路桥设计的。这种设计师忙起来的时候没日没夜,各种通宵熬夜,而且马虎不得。因为她们设计的每一张设计图都要签上自己的名字,终身制,出了问题自己要负责,所以工作项目的压力还是挺大的。

还有一个写手是做运营的,带着一个初创团队,起步阶段都不容易,一切事情都得手把手地教,各种混乱,时不时就开会到十二点,一言不合就加班,加班到凌晨也是常有的事。

两个人都是姑娘,姑娘细心,合作这么久,她们给我写的东西都会按时按量地交稿,且有什么问题也会提前沟通,如果有些长期的项目,每天要做的话哪天出了问题也会提前和我打好招呼,合作起来非常省心。

从没有出过大问题,且我给修过稿子之后,她们下一次交稿就会有明显的进步。我开始以为她们是大学生,时间多,学习能力强,可以每天只专心地写写文案,不用考虑其他的事情。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两个人的主职工作压力都挺大的,工作强度又高。

说实话,我挺佩服她们的,工作这么忙还能挤出时间来接兼职。

合作得久了,彼此私下里也熟悉了。我问过她们的工资,原来两个人的本职工作都月入过万。写写文案之类的兼职都是用来买包和日常开销的零花钱。

听了她们的收入后更是敬佩,私下里我都叫两个人偶像。

之前的时候,我也给我那个找工作的朋友提过意见,劝她平时没事的时候做个兼职,或者好好学个本领。毕竟她的工作也不忙,学到手的,才是自己的,日后无论是再找工作或者自己做点喜欢的事,也都用得到。

朋友很倔,她说兼职不好找,本领懒得学,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我和那个兼职文案的桥梁设计师聊天,聊到她为什么要这么拼,她和我说了一句话,现在刚毕业就想苦点累点,没事的时候多学点东西,等过几年之后,人生能多点选择。

同样的时间,有人把每一分每一秒都利用在开拓进取上,有人却把每一分都浪费在原地踏步上。这两种人在短时间内也许看不出有什么差距,差别无非是一个人多吃了包薯片,胖了一点点,一个人加班到深夜,瘦了小半斤。

几年以后,当同样的机会再摆到面前时,原地踏步的人还在原地踏步,而开拓进取的人早已经成为身经百战的将军,一身都是好本领。

那些抱怨生活太难的人不是在无病呻吟,他们的生活是真的难。

可再仔细想一想,谁的生活又不难呢?

所有人都是在人生的马拉松竞跑的人,有的人跑着跑着提了速,有的人跑着跑着就去看路边的小野花。

有人在学习的时间玩手机,工作的时候刷韩剧,也有人在暑假的时候留在学校准备考研,整夜整夜地加班赶进度,工作之余,都还在拼命学习,给自己充电。

抱怨生活的人都是生活中的弱者,郁郁不得志,只会更不得。

真正自强的人没时间抱怨,他们只会在别人抱怨的时间里多写一份文案,多想两个创意。

有些人慌慌张张,人生却越走越窄。

有些人看似不慌不忙,其实所有的计划都有条不紊,反倒成了人生的赢家。

差距在哪里,我们都知道。

一步步走到这般境地,其实,我们都明白为什么。

那些早起教会我的事

我之前通过豆瓣的同城小组加了一个群,叫作大家一起泡图书馆。

第一次参加活动,开始信心满满,一实践才发现假期泡图书馆这件事太凶残。

通常我都是十点钟才出发,等我到了图书馆,已经没了座,几天下来,都是这样。

但是,每天早晨,这个群里总有一群人在群主的组织下,组团去泡图书馆。

我都不知道,他们是几点起的。

我冒死早起了一次,赶在图书馆开门的时候进了图书馆,有座。馆里稀稀疏疏的几个人都是小组中的小伙伴,也是在这次,顺便认识了群主。

群主是一位姑娘,每天五点半起床,跑步半小时,然后自己做点早餐,看一小会儿书,之后再来图书馆,她有一辆自行车,每天都是骑车过来。相比之下我的生活就显得堕落许多,冒死的一次早起,于别人来讲都是日常。

这次早起,本来以为会很艰难,也确实,早晨起床是一件考验人意志的事。但是我发现,这一天下来,看书的效率确实很高,而且感觉时间也比平时多了不少。

中午吃饭,大家在一起闲聊,我又听了群主另外的一个故事。

不愿意过朝九晚五的生活,觉得上班就这么困着没前途,辞了工作,买了张办公桌,打算做自己喜欢的事,在家写点文章,顺便接个软文。

开始的时候钱赚得很少,也不稳定,每个月减去房租和水电费,剩下的钱就只够她去楼下吃面,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都在吃面中度过。吃出了心理阴影,路边听到叫卖烤面筋的声音,都得快走两步。

因为不上班的原因,她的作息特别不规律,经常晚上写东西,白天浑浑噩噩。

生活所迫,日子穷得实在过不下去,但是她又不想放弃理想,就找了个兼职,贴补生活。

之前学的编导,在艺考培训学校面试成功做兼职编导老师,收入还可以,上一上午的课可以有一百五左右,一周大概有三节课的样子。但是上课的地方距离市区很远,顺畅的话需要坐一个半小时的车。

因为学校的学生课程安排的原因,艺术课都在上午,下午上文化课,所以她每天如果八点去上课,保证不迟到的话,她每天五点多就要起床。

刚开始还好,一腔热血,猛地一起也能起来。结果连着三天早起去上课,第二天、第三天就各种不想动,各种睡不醒,不想起。

上了一周课就入冬了,天气越来越冷,北方冬天里的被子,也最是迷人,她越来越起不来,走到公交站牌的路上,天都还黑着,连卖早点的都还没出摊,只能到了学校再去吃早餐,越来越心疼自己。

有的时候,前一天晚上接了软文,写到十二点多交稿,再备课,备完课的时候就一点多,接近两点。刚躺下没多久就又要起床,整个身体在起床的时候像针扎一样疼,全身的细胞都在抗议。

辞职前的工作就在住的地方附近,而且早晨不打卡,所以她经常早上十点才慢悠悠去公司。

这次,她这么硬扛了一个月,心里很不愿意,但是又没别的办法,觉得生活太艰难,自己太辛苦。

但是,每次不管起床的时候、等公交的路上她有多么不开心,等她上了公交车心情都会好一些。因为公交车上人虽然不多,却总有十几个和她一样早起的人。

倒第二班公交车的时候,就到了上班的时间,车上一般就没座了。这个车上的人都是和她一样,需要坐车出了市区去上班的人,她每次都会坐在后排靠窗的位置,和她经常一起坐在后排的还有两个姑娘。

有一次她听旁边的两个姑娘聊天,才知道,她们原来和她差不多,都是五点多起床,不一样的是,她们是一周六天都要这样,而她只有三天需要早起。

瞬间她就不觉得自己辛苦了。

后来生活好转,她辞了兼职。

因为之前养成的吃早餐的习惯,每天到了点都会不由自主地被饿醒。

她每天都会早起,晚上也很少再熬夜,结果发现,白天写稿的效率比之前高多了,整个人都换了一种新的精神面貌。

讲故事的人问她这两年来早起的感受,她说最大的感觉就是,会觉得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自己每天也是活力满满。

我在学校上课的时候,身边也有几个早起的同学,有人早起跑步,有人早起看书。

早起跑步的和我说,他能听到虫鸣鸟叫、万物生长,这和平时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早起看书的朋友告诉我,早起带给他最大的好处是,你再也不用踩点上课和担心迟到,上课的时候你也不会想睡觉,而且早晨的记忆力最好。

很早之前,我不是一个习惯早起的人,如果前天晚上睡得晚,第二天没有什么要紧事,我常会拖到十点钟起床。

可是我发现,我无论是十点钟起床还是十一点起,我都会在半睡半醒间劝自己再睡一会儿,起得晚并不会提高睡眠质量,而且在起床后一定会腰酸背痛,一整天都处于一种睡不醒的状态,生活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相反,我早起的时候,生活又是另一幅面貌。可以利用早起的这段时间看会儿书,吃一顿自己喜欢的早餐,感觉这一天的时间都会被拉长,之后无论是去自习室或者做一些其他的事都会觉得很满足。

大三学校安排实习进了一家电商公司,部门领导说过一句话,每天早起十五分钟,你的生活会变得很从容。

我之前的状态是能多睡一会儿,绝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睡觉的时间,直到最后一个闹钟响起,自己还在睡眠的状态中不想醒来。极不情愿地简单洗漱,连早餐都来不及吃就赶紧去挤公交。

我当时感受到的都是生活对我的恶意,路上比往日堵得久了一点,上班就会迟到。每到十点一定会饿,饿得难受心里就只剩了一个念头,快点下班,上午应该完成的工作也只能推到下午再做,而下午的工作却总要加班来完成。

时间久了,整个人越来越糟糕,总觉得一天很忙,应该做好的事总也做不好。

当时的领导每天六点起床,逛公园,吃早餐,八点上班,他都会提前十分钟到公司,每天的工作他都处理得有条不紊,从没有见过他因为某项工作完不成很着急。

下班之后他还会去健身,自己做饭,之后看一个小时的书,十点钟准时睡觉。

听说,他是同期入职的职工中的业绩第一、升职最快的人。

某一次吃饭,我和他聊起他说过的早起十五分钟的那句话,我说我觉得生活并不会有太大改变,他鼓励我试试看。

我没有早起十五分钟,我比平常早起了半个小时。

那是我工作半个月以来第一次吃早餐,公交车虽然还是和平时一样挤,但我却没了平时的紧迫感,根本不不用担心时间来不来得及,路上堵不堵车。

那是我第一次提前五分钟到公司,擦了擦桌子,给前两天买的植物浇了浇水,之前一直都没有给它浇过水的缘故,它看起来有点蔫,当时还有点小自责,好好的盆栽跟着我受了这么大的苦。

这也是我半个月以来第一次没有在上午的时候饿肚子,也是我第一次没有加班。该完成的工作都提前了半个小时完成,在下班的时候我就在想,晚上要不要去看个电影。

果然,早起之后的生活不一样了。

唯一难的就是坚持,我后来有过想懈怠的时候,但是还是到了点就挣扎挣扎最后还是起床了。

实习结束,我仍然坚持着每天早起。

后来我发现其实早起不是一种行为,它是一种你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还是以拖延的姿势来对待。

我实习结束不久,就听说当初的领导升职了,被调到了北京总部。时不时地还会看到他在朋友圈晒书单和计划。很早之前我一直都很好奇每天这么忙,他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健身、看书,自从早起之后我逐渐明白,只要能够在规划的时间内完成应该完成的事,生活自然就会越来越从容。

早起的人更自律,能够早起的人通常都会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会对自身的发展和个人的生活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生活,用多久的时间给自己充电,提升自我。这样的人,才更能享受到生活中的乐趣。而如果因为起得晚生活总是一团乱麻,这样的我们一定不快乐。

习惯了早起是一个很难的过程,但是一旦习惯了,就会觉得,还好吧。到了早起的时间还没有起床反而会觉得浑身不自在,没有了之前的起床气,也不会觉得起床是一件痛苦的事。

之前有人问过我早起的收获。

我觉得,能从容地吃早餐真的是人生莫大的幸福。

致坚定不移前行的人

之前的一个读者分享过一个故事。

她是一个南方姑娘,在北方读书,因为考研的原因,假期没有回家,留在大学所在的城市学习。

她一般都会早晨七点起床去跑步,泡图书馆,到了晚上吃过晚饭再去健身房。

那天她从健身房出来,外面刚下过大雪,从健身房到她住的地方有一段距离,可是那天她忽然不想坐车了,想自己走回家。刚下完雪的天不算冷,但时不时会吹一小阵风,夹杂着小雪花吹进衣服里,吹得身上凉飕飕的。迎面走来一对情侣,两个人都戴着厚手套却还牵着手,她当时在想,这样牵手根本就感觉不到对方的温度吧,但牵着个人也还是会让自己更踏实。

她和男朋友是异地恋,到今天两个人已经坚持了三年。她当时的两个目标,第一个是等男朋友毕业,来这座城市找她,第二个就是考研。衣服没有口袋,手在外面冻得通红,她还是拿出手机录了一段小视频给男朋友发过去,她说这里下雪了,有点冷。男朋友催她赶快回家。那一刻她特别想他,想家人,但是她要留在这里准备考研。她忽然不想走了,在路边站了好久,才叫到一辆车。

有的时候她也会觉得自己很辛苦,每到这时候她就会自嘲地笑一笑,对自己说你要活得像一棵树,站在生活的风雨里,每天长高一点,长壮一点,直到有一天,风雨再吹不动你。

她每天都会早起,包括周末。一个人上课、学习、锻炼以及去图书馆占座。讲到这儿,她说,其实一个人也有好处,例如更好找位子,自己看书想看到什么时候就看到什么时候,也不用考虑小伙伴的感受。

我不知道这时候应该说点什么。顿了一下,她继续说:“其实生活中有好多人比我努力多了,例如我去健身的时候,有的人已经在健身房锻炼了好久;图书馆里有一个姑娘中午经常不回家,只在附近简单吃点午饭就继续回图书馆看书。每当我看到她们的时候就不觉得自己辛苦和孤独了,因为在你觉得自己累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总有比你更累的人还在坚持前行。”

她在和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已经在读研究生,男朋友也来到她读书的城市工作。

她最后和我说:“其实你只要坚定着信念走下去,走着走着,你就能发现眼前一大片光明。”

我记得我曾看过一篇关于张一山的报导。

2005年,年仅十二岁的张一山因出演《家有儿女》一夜成名,成为备受大众关注的童星。后来他考到北京电影学院,也出演过几部军旅作品,却一直反响平平,甚至一度被观众吐槽为“长残的童星”。

他不懂圈粉,也不知道包装自己,有人问过他对自己的定位,张一山说自己不是偶像,就是一爱演戏的纯爷们儿。《余罪》在播出前,还因缺乏惹眼的阵容而悄无声息,在开播的前一天,张一山发了一条宣传的微博,整整一天只有寥寥的一百多条转发量。人们对他的印象还都停留在《家有儿女》中的刘星,至于后来做了什么,又有哪些发展却鲜有人再关注。按照道理说,像他这种少年成名的人只要用点心,经营经营自己,吃个明星饭不成问题,他没心思将时间花在这些表面功夫上,他只想好好演戏,学好本领,用《喜剧之王》中的一句台词来讲,我是一个演员。

不温不火那些年,他一直在锤炼自己的演技。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的时候,其他的同学都在迫不及待地推销自己,而他却主动从公众视野里销声匿迹,几乎只有寒暑假的时候才会出去接戏。

拍《余罪》的时候,他要求经纪人把剧本印成单页,前一页看剧本,后一页做备注。他在之前做了很多笔记和功课的前提之下,每晚最少还要两个小时研究人物才能睡觉。

在出演《家有儿女》至今,他一直有拉片的习惯,一格一格地看电影,每一个镜头都要解读和分析,私下里更是刻苦,一直研究怎么更好地演戏。

他几乎没有出演过偶像剧,也拒绝向公众分享自己的私生活。经纪人说:“艺人是需要运作的,要有话题,要炒作,而不只是说我要努力去怎样怎样。”

张一山觉得这些是旁支左脉,他不想有的没的,就想把戏演好,做一个好演员。

厚积薄发。

他在《老炮儿》中友情客串五分钟的北京小痞子,观众直呼演技爆棚。饰演《余罪》中的男一号,他的演技更是征服了所有观众。

人们常说艺人就吃几年的青春饭。我觉得像张一山这种靠演技吃饭的人,想吃几年就吃几年。

接受采访中,张一山这样描述演员:“对于演员来讲,主动权是掌握在别人手里的。这个就要看演员的运气,人家把这么好的角色交给你,有的时候就是因为对上眼了,感觉不错,愿意把重任交给你。”

演员这条路,谁也不知道会经历怎样的曲折,也许他还会经历像他之前的几年不温不火。但无论如何,自己能够把握的只有锤炼好自身,然后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汤唯是我很喜欢的女艺人。

喜欢表演,为了考中戏只身来到北京,在中戏旁租了间小平房备考复习却不太顺,一考就是三年。大学期间学了表演、播音、美术,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向前走。

后来她出演了李安执导的《色戒》,大红大紫,直接将她送到金马奖的颁奖台。当时人们对她的评价是“上天眷顾的幸运儿”,没有人看到她曾经的坚持和努力。一脱成名,床戏成名,《色戒》成就了她,但之后她面临的结果却是被封杀。

封杀后的艺人完了,她不会再火了,她不可能在表演这条路再有什么前途了。

转型吧,换个职业,汤唯说,不。

她去了英国,带着全部身家。本打算找个学校读书,去了之后才发现,她的英语水准达不到英国大学的水平。另一个原因是,英国大学的学费高,她掂量了一下自己的钱袋,也就放弃了自费就读的打算。

之后她报了个语言培训班,专攻英语。她的目标是以最好的成绩拿到伦敦大学的最高等级奖学金,有了这笔奖学金,她就能免费上学。

其实在到了英国之后她就放下自己曾经大红大紫的身份,既然跌倒了,那就重新再来。

她在街头做另类时装秀,用油彩在脸上画出京剧脸谱,替路过的人画肖像,靠自己赚得的收入,让生活过得不那么拮据。

后来她在街头表演行为艺术的时候遇到韦恩斯坦兄弟电影公司总裁Bey Logan,她那天很开心,倒不是因为Bey Logan称赞她有创意和美感,而是因为她可以用英语很流利地跟他沟通。

通过Bey Logan的引荐,她认识了英国本土影视界的资深人士,之后她又认识了伦敦时装设计周的著名设计师加雷。她成功了,2008年终于走上了“伦敦时装设计周”,她成了加雷的“御用模特”,做了一周的模特,拿到的薪水是两万欧元。

后来汤唯再回国,2010年出演小成本电影《月满轩尼诗》,在中国内地上映,成功“解禁”并捧回了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再之后出演《晚秋》,主演《北京遇上西雅图》,她又再次出现在公众的面前。

几年以来谈起汤唯都是全裸、被封杀、幸运。不被理解和生活对她百般刁难,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也在大红之后,为了生存,在生活的泥潭里挣扎过。大多数人在经历这些后都是消沉,一蹶不振,东山再起的人不多,而她,做到了。

她不是一个幸运的人,但坚持下去,总能看到希望。

我从来没想过夸大坚持或者努力的意义,虚无缥缈的命运无法把握,买饮料都不会中“再来一瓶”的我们更与幸运无关,既然命运从未善待过我们,除了坚持下去,我想不到还能再做什么。

至于坚定不移走下去最坏的结果,最坏不过大器晚成。

同类推荐
  • 别跟自己过不去(升级版)

    别跟自己过不去(升级版)

    人生路漫漫,一个人快乐与否,主要取决于什么呢?主要取决于一种心态,特别是如何善待自己的一种心态。别跟自己过不去,正是一种精神的解脱,它会促使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从容地走自己的路。
  • 工作重在到位

    工作重在到位

    由墨墨编著的《工作重在到位》一书的特色之一,就是对工作到位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纵向、横向比较,正反面比照。一书在手,囊括企业工作中的诸多重要版块,既适合员工品读,也可供管理者参考。《工作重在到位》在阐述道理的同时,还精选了大量著名企事业单位、商界领袖以及生活中具有警醒意义的经典案例,成功的、失败的、到位的、不到位的、概述型的、深度分析型的,甚至还有同一个案例的反向拓展等,让人闭目深思、豁然开朗。
  • 我最想要的口才交际书

    我最想要的口才交际书

    对于女性而言,若想在这个社会生存,并且生活得很好,就必须让自己拥有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为人处世的技巧。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如何做一个不让须眉的巾帼、红颜,如何能让自己的生活工作更顺心,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一一找出决定性因素后,你会发现,交际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因素之一。而口才又是交际链条中极为关键的一环。所以,女人要想实现自己的追求,就不可忽视对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更不能忽略自身交际能力的提升。本书就是要告诉各位女性读者,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去经营自己的人脉,如何运用绝妙的语言技巧去织造完美的人际关系网,从而成为社交场上最受欢迎的人。
  • 受益一生的心计学

    受益一生的心计学

    从古至今,人们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婚姻、交际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某一层面的心计活动。《受益一生的心计学》分别从职场、处世、办事、生活、恋爱、家庭、销售、谈判、管理、说话、社交等方面详细讲解了不同领域中不同心计学的使用方法,立足于现实,取材于生活,用实例佐证“心计学”,内容丰富,语言轻松,相信你可以在随意的阅读中,学到严肃的生活哲学。
  • 说话水平培训手册

    说话水平培训手册

    《说话水平培训手册》一书,从提高说话水平的重要性入手,对衡量说话水平的诸项标准、语言技巧、辅助技巧,直至不同场合的说话实战技巧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其中引用了大量的实例,并列举了很多名人的演讲篇章,力求将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愿广大读者读了本书后,能够迅速成为“说话有水平、举止有修养”的高质量人才。
热门推荐
  • 煌迹

    煌迹

    在无神时代崛起,在黑暗边缘升华,他的光辉将永世闪耀。——《亚当记》
  • 孙子算经

    孙子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皆江湖

    皆江湖

    一个用鲜血浸出的“侠”字,一块扑朔迷离的玉佩,一本举世疯狂的《银瞒谱》,推着佟羡之踏足江湖,深入庙堂。人心叵测,正邪难辨,是非功过,后人评说。何为侠,何谓江湖?且看佟羡之如何以自己所见所闻一笔笔画出这个侠江义湖。
  • 鬼医凰权

    鬼医凰权

    一代鬼医,横空出世,搅动无尽风云,且看她如何一步步,以鬼医之身,铸造无上凰权!
  • 我和反派绑定了

    我和反派绑定了

    扶双穿书了,是玄幻男主逆袭后宫文,穿越前商量好了,送到反派的身边,然后……她竟然成了反派脑海中的一堆意识体??那么她该怎么攻略反派?精神慰藉吗?!正准备安慰如今尚是少年的小反派,抚慰他受伤的心灵,结果发现……特喵的她的反派重生了?!看着那个眉眼稚气未脱,眼神却阴狠淬毒的少年,扶双颤巍巍的捂住心口,卧槽这叫她怎么搞?!仇寂——“有的人生来属于黑暗,只有你是我向往的光明,执手扶双,三生有幸。”“我给过你机会离开,你放弃了,那么就永远别想逃走,即便是死。”“如果有一天我要死了,那么我倾尽全力也会先杀了你,因为,我不想离开你啊。”扶双——“我跨过时间,越过空间,赌上性命救你于世间,只因字里行间,命运多舛,触动了心弦。”“多谢神灵让我遇见你,否则我怎会知晓,原来那十八年才是一场梦,真真假假,皆是虚妄,而你,才是唯一的光。”“因为你叫仇寂,所以我叫扶双,你看,我们是命中注定要在一起的。”【男主是重生的偏执小病娇,女主是穿越的外挂小怂包,女主前期意识体,不喜勿入】
  • 总裁的私宠宝贝

    总裁的私宠宝贝

    在京城谁不知道沈逸城的大名,只要他一生气整个京城都要抖一抖,却栽在了一个小丫头片子手里。在沈安安的眼里,他只是自己的舅舅,也是自己的天。当男人说出那三个字时,就算没有血缘的羁绊,仍然让她落荒而逃
  • 哈伦阿尔山的记忆

    哈伦阿尔山的记忆

    昔日的阿尔山,人迹罕至,荒无人烟,千山万岭覆盖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史料称之为“天地为之暗淡",是飞禽走兽主宰的自然王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长达十四年的东北沦陷中,侵华日寇把铁路修筑到这里,青山罹难,生灵涂炭,难以计数的木材被大肆采伐输送到海外。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这场民族与森林的灾难才宣告结束新中国成立后,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岭南岭北五岔沟、白狼、阿尔山林业生产企业虽然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无从谈起,贫穷落后的阴影几十年来无情地笼罩着这片秀美的山川,这里有很多传奇的历史、人物、山川、故事耐人回味源远流长。
  • 《芝加哥规划》与美国城市的再造

    《芝加哥规划》与美国城市的再造

    出版于1909年的《芝加哥规划》是现代城市规划领域的奠基之作。本书讲述了《芝加哥规划》的时代背景、创制经历和推行效果,揭示了《芝加哥规划》如何影响了人们看待城市景观以及城市生活自身的方式,并且指出,《芝加哥规划》在出版一个世纪以后,依然持续引发着人们对于“怎样才能创造出充满生机而又宜居的城市环境”的讨论。
  • 千亿暖婚:二嫁夺心首席

    千亿暖婚:二嫁夺心首席

    婚礼即将开始,新郎和闺蜜跑了?芝麻开门,新郎天降!她冲进男洗手间,捉了个酷男继续婚礼!偶滴神!替身新郎居然是财团首席!惹了笑面虎,心里怕慌慌,她冷汗涔涔想要跑路,却被首席大人拦腰抱起,“老婆,哪里跑!”【婚后争宠大作战】“老婆,臭狗抢了我的床位!”“汪汪汪!”“赐你沙发一张!”“老婆,别遛狗了,遛遛我吧!”“汪汪汪!”“恩准你当小跟班!”
  • 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

    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

    本书所收论文运用历史、考古、民族等多种学科对炎帝故里、炎帝与中国文明、姜炎文化·周秦文化与和谐社会等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