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84200000001

第1章 孤独是上天给你的礼物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风景,你会感到孤独,但却用不着难过,因为人生总有那么一段路要一个人走完。

文艺这件小事儿

1

文艺是件小事儿,而且是一件与其他人无关的小事。

就像你念念不忘的初恋一样,明明大家都觉得不怎么样的一个人,但在你眼里就是什么都完美,你用不着去跟大家解释、不停地唠叨,因为说久了反而显得你矫情,而且一件事情翻来覆去地讲,就算完美如初恋也会过期。

我上大学的时候,每天一回到宿舍就找文艺片看,一部片子左一遍右一遍能看十几遍,不仅自己看,看完了还一遍遍向身边的好友推荐。

好友不甘示弱,也找了一部片子推荐回来。

结果证明好友推荐的片子比较有趣。

至于我推荐给好友的片子,毕业后有一次我问他到底有没有看过,他直截了当地说没有。

想想也释然,那些又长又闷的文艺片我自己看的时候都差点睡着,台词经典有什么用,比不上一个恶俗的笑料提神。

那时候太固执,用自己的眼光去衡量别人,把对自己的要求蛮横地强加在别人身上。

其实,你喜欢穿脏球鞋是你自己的事情,何必不停标榜自己的品位,你觉得这样才舒服,也许在别人看来是你太懒。

你愿意每天花大把的时间看小说也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觉得书里写尽了悲欢离合人情冷暖,也许在别人眼里那都是作者为了骗钱编出来的鬼把戏。

至于你觉得那些枯燥漫长的文艺片里的台词炫酷而又意境深远更是与他人无关,也许人家就是觉得《古惑仔》《无间道》更刺激、更烧脑呢?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你觉得好的东西,也许对别人来说一文不值。所以别再强行“安利”了,你觉得好的东西就放在自己心里默默喜欢就好,没必要让其他人也觉得好。

你文艺是你自己的事情,其他人或许就是想安安分分地做个普通青年呢!

你得允许别人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生活,就算你看了很多书,学会了很多道理,你也无权成为别人的人生导师。

一人一个活法。别有事没事把你心里那盆鸡汤端出来给别人喝,也许人家更喜欢吃鸡肉。

高中时有个朋友,一开始是因为下课了在一起瞎胡闹才玩到一起的,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在一起污的时间久了感情就深了,然后我就开始深明大义地为他的未来担忧。

因为他的成绩在班上比较靠后,所以后来每次和他在一起玩,都是劝他要好好学习,不然以后怎么办之类的话。估计后来说的次数多他觉得烦了,和我玩的次数就少了。倒不是说关系不好了,关系还在,但就是不能像以前一样一起污一起笑了。

过了很久才发现别人还是原来的别人,是我换了配方变了味道。

2

大学毕业之后,心血来潮地联系到之前很久不联系的初中同学,一开始也是互相吹捧、一起污,时间久了就开始跟人家唠叨自己心里的想法,第一次说的时候权当污着污着突然正经了一回,后来又说了几次,人家受不了了,直接回复我说:有想法是好事,但是咱能别老说吗?说多了就不值钱了。

于是我就不说,每天还是两个人一起污,说些无聊但是有趣的事情。

再后来,我去支教,支教途中和出版社签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同时有三篇稿子在签约的杂志过初审,他突然又关心起来,经常会问我进度如何。

这当然不是虚伪,只是人家觉得到了关心你的时候了。

凡事都是一样的,必然是埋头苦干的时候多,只有成功之后才能接受鲜花和赞美。

就连我自己的父母都是如此,他们也是在我苦苦坚持了五年赚到第一笔稿费之后,才觉得喜欢写小说也不是什么坏事,在此之前他们每一次提起这件事都是劝我赶紧放弃。

即使现在,大多数时间里他们也不知道我在干什么。偶尔给家里打电话,时间久了,他们就会以各种理由要求挂断,我知道他们是觉得我一个人在外面生活不容易,想帮我省点话费。但是,每次我打电话的时候都是想找人聊聊,但相比精神生活,父母更在意的是我的物质生活,他们才不管我心里藏着什么小心思,他们只是希望我能找一份好工作,有一个看得见的未来,将来能生活得体面点。

3

我自己刚毕业的时候因为没钱问朋友借了几千块钱,后来为还钱给他们,我什么活都干,一边到处做兼职一边投简历找工作,好几个月不看书,不写字,后来一度差点放弃写小说。

所以文艺这件事儿真的不是很重要,如果要排名的话,最起码要排到吃喝拉撒睡后面。

以前认识一个姑娘,长发飘飘,平时拍照也是各种小清新的范儿,上课的时候还老爱拿着一本小说去教室,跟同学聚会的时候遇见过她几次,也是张口村上春树闭口海明威的,而且一直强调自己很爱写小说,为此还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

我寝室隔壁住着一哥们儿,是这姑娘的老乡,有一次和他聊起这姑娘,那个哥们儿拍着大腿告诉我,这姑娘的文艺也就自己嘴上说说而已,从他那儿借了一本书,两个月过去了,一页都没看呢!

我说人家不是加入文学社了吗?

这哥们儿说,她入的社团多了去了,从来没干过什么正经事,倒是每次组织出去玩都少不了她。至于文艺范儿的照片,学校里这么多树,随便挑个阳光充足的日子往树下一站,想拍多少张拍多少张。

我听了之后觉得挺假的,但是人家姑娘自己不介意啊!最近不是流行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吗?也许并不是为了要让别人相信,而是为了要让自己相信呢,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凭什么让别人相信。

但这都是自欺欺人,就像充满气的气球,华而不实,总有一天会被戳破的。

真正的文艺是渗透进骨子里的一种气质,看不见又摸不着,但是不需要声张,因为它一直都在。

你不需要向每一个过路人都展示一下,既耽误人赶路,同时又浪费自己的时间。

等你茶余饭后、酒足饭饱,坐下来与人闲聊的时候,自然出口成章,头头是道,并且令人信服。

毕竟腹有诗书气自华嘛。

所谓“情调”

1

所谓“情调”,绝对是文艺青年们在花父母血汗钱的时候意淫出来的一种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假象。

什么LOMO相机、田园风光、棉布衬衫或者裙子、帆布鞋,在火车上一定要看安妮宝贝或者村上春树,又或者夹着一本厚厚的《圣经》去咖啡店,塞着耳机走过每一个街角。

这就是文艺青年们心中的“情调”。

他们通常称自己为写字的人,虽然已经不是少男少女,但也绝不承认自己是成年人,还自以为机智地在性别后面加上一个“子”字,认为这样就能青春永驻。

想想都觉得可笑,一群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不过是看了几本书、听了几首歌、跟着几个内心偏执的作者学了几堂自以为fashion的穿搭课,就以为自己了解了世界。

品了几口咖啡之后,就敢口出狂言:其实生活很苦的,就像这杯咖啡一样。

生活是很苦,但跟你喝的咖啡是不一样的苦法。

咖啡的苦,是你自己花钱品尝,用来装腔作势、故作姿态的。

而生活的苦,是不管你是否愿意,都只能咬紧牙关,默默承受的。

于无声处,才是真苦。

2

要是生活都像那杯咖啡一样有多好,最起码我们可以选择不点或者加足够多的糖。

我刚工作的时候,在开发区找了一份工作,为了方便上下班,我搬出了和同学合租的三室一厅,住到开发区所在的那个小镇上。我工作的地方在镇上,我住的地方在几百米之外的乡下。不为别的,因为房租便宜。我那时候不仅身无分文,而且还欠了一屁股债。我租的房子一个月房租一百五十块,水费十块,电费抄表,总之加起来一共不超过两百块。

这样的住房条件你能想象吗?

一间窄小的大概十平方米左右的屋子里放着一张双人床,一个立柜,一张简易的四条腿的桌子,没有椅子或者凳子,除此之外,还有房顶上吊着的一盏昏黄的灯泡。洗脸刷牙要出去,外面有一个公用的水龙头。洗澡也要到外面的那个狭窄的公共浴室里去洗,开水要自己提前烧好拎过去。每天晚上关灯之后要么听到白天睡够了晚上开始活动的邻居屋子里传出来的电视声,要么听老鼠在顶棚上跑来跑去开运动会。有时候老鼠也会心血来潮顺着顶棚上的窟窿爬下来参观我的房间,有好几次我发现放在桌子上的塑料袋被咬出了小口子。

有一次我关灯之后迷迷糊糊地刚要睡着,就听见柜子后面发出扑棱扑棱的声音,我一开灯声音就停了,一关灯就又开始响。于是我穿上拖鞋去踢柜子,接着就听见扑棱扑棱的声音一路向上,最后我看到顶棚的窟窿上还露在外面一截又黑又粗的老鼠尾巴,看得人直反胃。

从那天以后,我每天晚上睡觉都不敢张嘴,生怕老鼠爬下来钻进嘴巴里。

最难过的还是洗衣服,冬天的时候衣服吸了水变得又大又重,好不容易洗完了,两只手冻得像红萝卜似的,夏天的时候就要忍受蚊子的叮咬,南方的蚊子又多又大,常常是搓几下衣服就要朝身上发痒的地方拍几下,因为蚊子正趴在身上吸血呢!

等衣服洗完了,自己简直就像是从沙场上浴血而归,身上都是自己的血,地上满是蚊子士兵的尸体。

这地方只有一个好处:就是有文艺青年们向往的田园风光,我每天上班的时候都要穿过一大片翠绿的稻田,晚上回来的时候还会有虫鸣和蛙声伴奏。

但是总会在某个早晨看见路上有一条横穿马路被压扁的蛇,每次看见的时候总是庆幸,幸亏不是我下班的时候踩到它,而是汽车轮子碾压了它。

汽车轮子碾压,死的是它,如果我不小心踩到它,除非我有幸能够踩到七寸,否则一定是我倒霉。

你看,原来稻田周围隐藏着这么多危机。

根本就不是文青们每天在朋友圈和空间里发自拍的样子。

他们相机里的自拍永远都是挽起的裤脚、唯美的余晖,以及他们身后一望无际的碧绿的麦田。我只是想问一句:难道你们真的不怕蚊虫叮咬,或者身后冷不防爬出来一条蛇吗?

就算没有这些,身后突然蹿出来一只癞蛤蟆也够吓人了吧!

3

文艺青年总是说城市生活很枯燥,没情调,受够了污染视神经的商业化气息,想要去没有广告、没有噪音,睁眼就是青山绿水,出门就有鸟语花香的地方。

这样的地方也不是没有。

我支教的时候就在这样一个地方。那是一个纯天然无污染的小山村,村子里的人们善良而且淳朴。我刚开始的时候也深深地为这些美好的事物着迷,但是很快,我就不这么想了。

有多快呢?

不到一个星期。

最差的是饮食方面,因为那里地处西北,人们习惯于吃面条。我当然也能吃面条,但是我没办法一天三顿饭都吃面条。后来校长从学校食堂里拿了几斤大米给我,让我做米饭吃,但是我没有电饭锅,结果还是只能每天煮面吃。吃了几天面条之后,我去学校门口的小卖部买了几根火腿肠,吃到嘴的时候我觉得这简直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火腿肠,比肉还好吃。

周末的时候我抽空出去买了个电饭锅,回来自己做饭吃。

饭做上了,菜又没了着落,第四堂课没课的时候我会自己做个土豆片或者咸菜炒土豆丝,但更多的时候都是第四堂有课,只能匆匆忙忙地在电饭锅上层的小蒸笼上放一碗鸡蛋羹,下课之后凑合吃一口就算了。偶尔去学生家里家访,有热情的学生家长留我吃饭,但其实他们的生活水平比我的生活水平还要差,很多时候都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面疙瘩,没有菜,就放点盐进去,连酱油都没有。

这样长期没有营养地过下来,不到两个月我就瘦了很多,体重基本上是一星期一个变化,一直在下降。

但最可笑的是,在外面的朋友总是问我:那边的空气应该不错吧?

这边的空气是不错,但是我在山里的时候真的没空去注意这些。因为这里的物质条件太差了,差到让我害怕,我已经没心情去注意那些精神层面的东西了。

空气真的很好又怎么样?

出门就是鸟语花香又怎么样?

要是伙食的油水能多一点,我情愿去吸雾霾,在都市里每天朝九晚五地上下班,挤公交,做单调而又重复的工作。

人都是讨厌自己拥有的,想要得到那些不曾拥有的事物。

因为你所拥有的东西,时间长了,它的好处都变成了理所当然的,而坏处却会越发地凸显出来,让人忍不住心生厌倦,想要离开。

那些不曾拥有的,我们只看到了它的好处,至于它的坏处,要等我们得到之后才会发觉。

情调也就是这么回事,我们花着父母的钱,不愁吃不愁穿,自然以为四海之内皆我妈。可惜事实不是这个样子的。

但愿每天做梦的文艺青年们能早日清醒过来,因为有时候路一旦走错了就很难回头了。

听话,和王导说再见

1

用拒绝制造孤独,用孤独突出个体的感受,然后一个人穿过一片金灿灿的沙漠,走进一个未知的角落。

作为文艺教父,王家卫很擅长用这种方式助长文艺青年胸腔里那些烧得正旺但又无的放矢的小情绪。当这种情绪达到顶峰,世界就会令人感到绝望。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忘了,绝望是由于我们钻牛角尖造成的。

电影会制造出一种错觉,让我们误以为只要走进导演精心布置的世界里就可以不食人间烟火。

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电影主角的代入感,看过《旺角卡门》后你会觉得自己是刘德华;看过《阿飞正传》后你又觉得自己是张国荣;看过《花样年华》后你开始想要一个张曼玉似的女朋友;看过《东邪西毒》后你觉得自己是欧阳锋,你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沙漠;看过《2046》,你一定觉得世界上又多了一座城市。

因为主角身上总会有些令我们向往的长处,他们或义气或叛逆或失意,就连卑鄙——都卑鄙得充满诗意。

他们身上的这些长处足以令我们忽略掉我们并不是他们,甚至让我们觉得自己在人生的某一刻就是他们。

看到这些精神偶像的时候,我们都忘记了一条规律:人都讨厌和自己同类型的人,越是向往成为的人,恰恰证明了你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2

虽然王导的片子荼毒了很大一票文艺青年,但是有一句话他说得没错,在《东邪西毒》里张国荣饰演的欧阳锋对张学友饰演的洪七公说:你坐在那里既不动,也不讲话,看起来又不像生病,我猜你一定是饿了。我有一份工作,你考虑下要不要做,不过要快哦,你知道肚子很快就会饿的。

那副卑鄙的表情简直让人想抽他,但是没有人会动手,因为我们都知道他说的是真的。

那一刻,他代表的是生活。

肚子很快就会饿的,这是每个人生命里最大的桎梏,我们要为了一日三餐日复一日、朝九晚五地去工作。

工作这东西,最能消磨人的意志,不论是什么样的工作,做上三个月都会索然无味,但是因为要吃饭,只得继续做下去。

这种单调重复而又匮乏的生活加剧了我们精神层面的需求,我们需要电影里梁朝伟和张曼玉上楼下楼的邂逅;想要像阿飞一样离去,坚决不回头;想要像《东邪西毒》里的张国荣一样,守着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做杀手经纪人。

如果说电影里真的有一个角色是导演为我们量身定做的话,一定是那些不停地重复同一件事情的角色。

比如,《阿飞正传》里的和张国荣分手后走出情伤的张曼玉,大半夜还要在空地上摆酒瓶。

这才是生活原本的样子,电影里的美好属于意淫,或者说受限于各种条件之下,就像要看彩虹就要等下过雨一样。

在现实里,想要宿醉我们通常要等到周末;就算前一天和女朋友分手,第二天也得忍着难过去上班;兄弟犯事了,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开枪打死抓他的警察,而是想:这事和我没关系吧?

这才是生活的本质,没有那么多一往情深,没有那么多义薄云天,更没有那么多坚持到底。

所有令我们难过的事情都叫伤口,我们会一点点地等着它愈合,然后小心翼翼地继续过平淡的生活。

3

我朋友青松刚走上文青道路的时候,曾经半夜在网吧看《重庆森林》,破碎的镜头以及沉闷的镜头让他昏昏欲睡,半睡半醒间听着王家卫那些堪称经典的台词。

此后的几年时间,青松对王导的崇敬一发不可收拾,看遍了王导的所有电影,每次去网吧包夜,到了后半夜都会看见他的电脑屏幕上出现一片金黄色的沙漠。

据说他看了不下三十遍《东邪西毒》,还把王家卫的台词在签名档用了个遍。最丧心病狂的是,他还模仿《东邪西毒》写过一部同人小说。

可以说,王家卫的电影曾经一度构成了青松的整个精神世界,看过王家卫的电影,其他的电影就可以不用看了。

这种状况直到大学毕业后才有所改观,突如其来的社会生活让他很不适应,直到这时候青松公子才发现,原来文艺片都是在你无知并且又闲得蛋疼的情况下才会看的。

如果你一个月只拿两千块的工资,每天上班都要一边想着这个月房租的着落一边要和喜欢找茬的客户纠缠,还要在公司里忍气吞声看老板的脸色,这个时候你绝对没有心情去欣赏王家卫的电影。你满脑子想的肯定都是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这种狗都不吃的生活。

到这个时候你才会发现电影的另一层奥义:导演制造出你想要的环境,演员来成就你梦中的英雄,最后呈现出一个你想要的故事。

这是平淡无奇的生活里的一支兴奋剂,告诉你世界上还有另一种生活。但永远不会告诉你怎样过上这种生活,因为答案无人知晓。

看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的另一面是什么,过去了也许会觉得这边更好。

当我们还年轻,我们看到一座山,总是想看到山的另一边有什么,如果有一天我们觉得这边更好,这说明我们长大了,不再矫情了。

翻过这座山的意义是发现我们在这座山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如果我们不翻过去,我们也只能隔山兴叹,而且永远也不会发现这座山比那座山更好。

4

每个文青都会经历这个阶段,看到王导的片子,以为内容分毫不差地讲述了整个世界,然而当他真正地去看过世界后,就会发现原来王导电影都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这个世界是由文艺片、爱情片、警匪片、战争片以及其他所有错综复杂的电影组成的。

也许你现在还是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频率调在王导的频道上,接受那些斯文中透着颓废的小情绪,但是你一定要知道,那只是你的个人意愿,跟这个世界没有一毛钱关系。

另外,好心提醒一句,如果你是一个文艺青年,最好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因为去了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和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所以,听话,和王导说再见!

孤独是上天给你的礼物

1

对于任何人来说,孤独都是一件难以忍受的事情。

对于一些刚刚修炼成的文艺青年来说,孤独简直就是一剂毒药,能活生生地把他们毒成三级残废。

明明阅过万卷书,当然很多人其实没有达到这个数量,但是跟那些只知道火影和日漫的同龄人比起来已经算是海量阅读了。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做一个演说家,到处宣扬一些似是而非的大道理,收获别人的大把的称赞,用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呢?

明明有着超人的品位,虽然不能欣赏昏昏欲睡的音乐会,但是在KTV里随手也能点出邓丽君王菲的靡靡之音来体现自己的不俗,有什么理由不去呢,张一张嘴,唱一句“还记得当天旅馆的门牌”,格调比身旁那些只知道扯着嗓子吼“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的傻缺高了几层楼,多么遗世独立!

明明可以自己出口成章,三言两语就能把身边的小妹子哄得巧笑倩兮,花前月下时也能吟出几句生僻的句子引得妹子狂呼“‘欧巴’好有才华啊”,有什么理由不去呢!

之前辛辛苦苦修炼出来的“格调”不就是为了此时此刻能装一把吗?

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一些自以为有一点小见识、小才情就到处装×的人,言必及村上春树,眼必观岩井俊二,手必拿安妮宝贝,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胸腔里跳动着一颗文艺的心脏似的。

如果你也是这样的人,我现在告诉你,这样真的很恶心。

大学时有那么一段时间为了考试,每天早起去图书馆复习,同寝室有个哥们儿不能早起,所以经常是我早晨起来去占座位,等午时三刻一过,那哥们儿才慢悠悠地晃过来。有一天早晨他来的时候气急败坏的,我就问他怎么了。

他说刚刚去吃早饭的时候和别人吵了一架。

我问他为什么?

他说本来都好好的,结果前面一个男的为了跟他身边的妹子装×,不停地说自己看过谁谁的书,谁谁的书写得怎么样,去过些什么什么地方,那地方怎么怎么样,还以此刻意凸显自己很有品位,标准的文艺青年!

说得那姑娘脸都白了,但又不好发作,只能一个劲儿地点头附和。

我那朋友坐在后面被恶心得连吃馄饨的心情都没了,就用脚踢那男的的凳子,让他安静一下。

结果那男的挑衅道:你管老子?

我朋友一听火气就上来了,直接上去踹了他一脚,说:有本事再说一句我听听!

那男的当时就蔫了,放下一大堆晚上约架的话,领着那妹子走了。

虽然我朋友打人不对,但是这种事真的挺恶心的,你一大早心情好好的下楼吃饭,结果旁边一个人不停地在装×,对食欲的影响堪比饭里吃出一条虫子。更何况我朋友还是个学霸级的文艺青年,英语六级一刷就过,还自学了日语,外国名著属于可以直接看原文书的人。你说他看到一个半吊子文青在那装×他能受得了!

现在文艺青年也算不上一个好词了,人们一提起文青,脑子里最先出现的两个字就是:装×!

都让那些看了几本书听了几首歌就出来装×的半吊子给闹腾的。凡事都挂在嘴边上,唯恐天下不乱,任你再高的格调也得变成人人嘲笑的祥林嫂。

2

一个真正有见识、有理想的文艺青年,应该学会享受孤独。

他们会在深夜为了看书而拒绝室友提出的去网吧包夜开黑的建议;他们会在周末早早起床去湖边漫步,而不是没课就不起床,睡到日上三竿;他们会在假期码字或者旅行或者为旅行而去打工存钱,而不是没日没夜地在宿舍炸金花掼蛋。

纵然身边太多的事情都比看书、早起、码字和打工有趣得多,可是为了心底的那点小想法,为了早日实现它,你不得不放弃那些有乐子的事情,辛辛苦苦地看书,勤勤恳恳地码字,夜以继日地提升自己。

这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而且一路上很少有人与你同行,一路走下来,面对最多的就是孤独。

刚上大学的时候,仅仅是通过一次辩论赛我就认识了两个文艺青年,而且都是水准颇高,聊两句就能聊出深度的那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位文青最后都放弃了。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反正这条路走着走着就走不下去了。

身边缺少同伴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很多时候你也不知道自己走的路是对是错。那个时候身边很多人包括我父母都劝我放弃,他们觉得你文艺一点多看点书没什么,但是你要是继续走下去,说要自己写书、出书,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而我那个时候写作方面也没什么成绩,只是想要一直走下去,但是走得又不顺利,加上不被人理解,算得上是腹背受敌,难受得很,辛酸得很,孤独得很。

也曾经想过就这样算了,像其他人一样,做个务实的人,大学毕业看什么能赚钱就去做什么,同样是在社会上混口饭吃,大家都是为了生活,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每次这样想过之后,我总是想:能不能再坚持一下,现在还没到绝望的时候,更何况,这条路我已经走了这么远,放弃了重新再选一条路还要从头开始。

就是靠着这样的念头,我看完了一本又一本的书,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瓶颈,写出一篇又一篇的新故事,最后终于等到第一次发稿,等到杂志社寄过来的合同,等到出版社的第一个选题。

现在时常想,如果那时候意志不坚定,受不了那样孤独的环境而放弃了,又怎么会有今天的结果。但也恰恰是那时的孤独锤炼了我,使我更快地成长,更加努力地前进,内心更加坚定地顺着这条路一直走了下来。

所以,此时此刻,我要感谢孤独。

一个文艺青年,如果你能忍受孤独,坚持不懈地走自己的路,你一定不仅仅是一个文艺青年,你将会获得更多。反之,如果你无法忍受孤独,做事情半途而废,那么很抱歉,一路走下来,到最后,你连个文艺青年都算不上。

论小清新的起源

1

小清新起源于英国独立流行乐,在日本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得到极大发展,并迅速覆盖文学、穿着、设计等各个领域。

而小资小清新则是女文青和小清新的变种,遇到他们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因为他们一张口就会暴露自己的小清新属性。

之前在网络上搜罗了一下,大部分小清新都会做这样的自我介绍:我是×小×。×月生。××星座。喜欢棉布裙子、帆布鞋。素颜。安静。执拗。暴戾。乖僻。执着于文字、绘画、电影。热衷于独自旅行。

这种超然物外的自我介绍一度让我没话接,小清新的人都这么牛×,世界上牛×的事都让他们做了,世界上所有的坏脾气他们都有了,而且他们还特坦然地告诉你,好像你必须谅解他们一样。

根据网络上的定义,小清新们以女生居多,当然这不代表其中没有男生,我(性别:男)本人学生时代也曾做过一段时间的小清新,但是真的不好意思拎出来跟同学们讲,好好一大老爷们儿成小清新了,那吃喝玩乐怎么办?

小清新大多爱上豆瓣,因为豆瓣就是在一个很“小清新”的环境中诞生的,2005年,穿着帆布鞋的“阿北”(豆瓣上这样称呼他)在星巴克写下了豆瓣最初的几行代码,他在豆瓣的自我介绍是:我不但喜欢读书、旅行和音乐电影,还曾经是一个乐此不疲的实践者。

如此清奇的自我介绍,豆瓣怎么能不成为小清新们扎堆的地方。

据不完全统计,65%的小清新曾经喜欢或者正在痴迷安妮宝贝或者郭敬明,以及郭敬明的周边写手们,剩下的35%则痴迷于杜拉斯或者村上春树还有张爱玲。

这不是最大的问题,问题是对于这类作家的作品,他们知道书名或者简介,也就是说小清新们并不了解他们和他们的作品,却需要靠他们装×,以他们作为小清新的标志。

2

95%的小清新喜欢岩井俊二,会收藏《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和《四月物语》,同时又追逐台湾的青春片以及同志片,比如《盛夏光年》《蓝色大门》等。

其实这些电影的内容对于小清新来说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电影带来的质感,这些电影的场景一般都是蓝天啊,白云啊,一望无际的草地啊,而且以长镜头为标志,极其符合小清新们的审美。

一般来讲,小清新们喜欢听陈绮贞、范晓萱或者凯伦·安的歌,并且极其讨厌商业化,他们认为只有独立厂牌做出来的音乐才是精品,才有灵魂,才配得上他们的品位,并且以此标榜自己的不俗。

其实,喜欢一件事情并不会成为被别人打击和诟病的理由,一个群体之所以被打击是因为招摇和炫耀。小清新每每标榜自己喜欢某些事物,总是以一种高人一等的姿态表现出来,好像自己的品位真的比其他人高级了一些似的。而且小清新内部也有严重的论资排辈的风气,先喜欢陈绮贞的就是元老,后喜欢的就是新丁,新丁就要无条件地听元老装×兮兮地说:我可是喜欢她十年之久了呢!

这就是所谓的小清新,他们活生生地制造出一套小清新模板,完美地复制出越来越多的小清新。他们把张爱玲、村上春树、单反、帆布鞋都当成小清新的符号,刻意标榜,这也使得那些鲜活的作家、平常的物件都丧失了生命,沦为工具。从某种程度上说,小清新才是“重口味”。就是这种模式化,毁掉了原本的“清新”二字。其实清新美好的东西每个人都喜欢,并不是小清新的专利。

3

甚至有很多人觉得,现在网络上那些反小清新的人才是真正的小清新。就连豆瓣这么清新的地方都出现了一个“金链汉子”小组。金链汉子是什么?是钱,是暴发户。金链汉子们言之凿凿:所有小清新都逃不过金链汉子。

说白了就是小清新们最后无论如何都会向金钱低头,这也从侧面证明所谓的“小清新”只是小清新们用来将自己与他人区分开来的标志,并不是他们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信仰怎么可能被区区的几个金链汉子收买?

其实,人们反对的并不是真正的骨子里是小清新的人,而是那些伪小清新,因为他们并不是真的小清新,只不过是假装迷恋小清新的事物而以此显示自己的不俗。

而真正的小清新们都在默默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听自己喜欢听的音乐。大家都觉得台湾女星桂纶镁是小清新的典范,可是桂纶镁却从没以此来标榜过自己,而且近年来也力求转型。可见桂纶镁之所以小清新,是胜在个人气质符合了小清新们的口味,至于人家自己内心里到底是不是小清新,这里不妄加评论。

而且这些伪小清新们也是毁人不倦,喜欢就喜欢嘛,到处张扬就不对了。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某些事物被小清新喜欢并拿来自我标榜之后,其他人再去看这件事物,怎么看怎么都觉得怪怪的。

作家叶三曾经说:“小资小清新至少毁了两个牛掰作家,一个村上春树,一个张爱玲。每次想到这个,杀心四起。小资小清新至少毁了两个家居用品店,一个宜家,一个无印良品。每次想到这个,老怀大慰。小资小清新至少毁了两位女歌手,一个陈绮贞,一个曹方。每次想到这个,不屑一顾。……小资小清新至少毁了两件物什,一个单反,一个帆布鞋,每次想到这个,幸灾乐祸。……小资小清新至少毁了两个咖啡甜品店,一个星巴克,一个哈根达斯,每次想到这个,欲哭无泪。”

由此可见,在现在的语境里,小清新几乎等于喜欢上述事物的人,以至于那些真正热衷于这些“清新”事物的人反倒不好意思说自己喜欢了,这也就是叶三“杀心四起”的原因,也是大家“杀心四起”的原因。

现在好了,我每次看到这些东西都会莫名其妙地想要避开。

该死的“小清新”!

眼前的苟且以及诗和远方的田野

1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不管你是不是文艺青年,相信你都听过这句话。这句话里有情怀、有情调、有理想,同时还远离都市、商业、竞争这些高压名词,所以人人都趋之若鹜。

那么,诗和远方的田野到底是什么?

其实,诗和远方的田野不过是一剂精神鸦片,配上合适的作料,熬成一碗浓浓的心灵鸡汤。

而且生活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以后的苟且,就算离开这里,真的去了远方的田野,对不起,在远方的田野里你一样要苟且。只要你活着,肩上挑着属于你的担子,你就要一直苟且下去。

当我们在城市中,我们需要早起上班,出门要挤公交,到公司里要讨好领导,回到家要么应付房东要么为房贷奔命,有了孩子之后会更可怕——从吃什么奶粉到穿什么衣服再到上什么学校,这些统统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让我们顾不上自己,我们甚至在机械化的都市生活中渐渐失去自我。在很多人眼里这不仅仅是苟且,而且还苟且得不怎么样。

诗和远方的田野就不一样了,听起来就十足的清新,十足的自在,让人心神为之一荡,然后整个人放松下来。

但真的是这样吗?

并不是这样。你之所以会觉得诗和远方的田野很美好,无非是因为那是你脱离原本属于你的生活之后进入的一种状态,一种局外人的状态。

对,就是局外人!

那是一种放松的状态,因为眼前的一切与你无关,你到达远方,看见田野,诗兴大发,完全是因为这些东西与你无关。

你所到达的远方,因为靠金钱替代了一切,所以你看见的都是别人的苟且!

你看到别人的苟且自然诗兴大发,因为你是局外人,你站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来寻找久违的自己。

一个人丢了东西,不在原地寻找,却偏偏要到一个自己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寻找,这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

可是很多人都会这样做,他们要靠去过远方获得的短暂的清醒和愉悦来继续原本属于自己的苟且。而且这是一个圆圈,需要不断地循环,否则没办法生活!

2

我曾不远千里地跑到西北去支教,算是去过了远方,但是由于停留的时间过于长久,诗和远方的田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最终沦为在远方的苟且。

在那里住下之后,我一样要为生活而忙碌,但是由于收入变少,不得不降低生活标准,当然,那地方也没什么好吃和好用的,每周出去买一次菜,要徒步从学校走到几公里以外的集市去,买并不怎么新鲜的蔬菜带回学校里吃一个星期,然后下周再去买。

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在我所在的那个“远方”都是合理的,因为有人正在这么做,你没法反驳。同来的几个人里面只有一个姑娘觉得这是真正的诗和远方,因为每次出去吃饭都是男生负责埋单,她只负责吃;她也从没去过车站的那个可恶的收费厕所,因为她所在的学校的校长每周都会去接她。

所以她看到的都是这里的好处,或者说是那些她想看见的远方的田野,是那些能激起她诗性的东西。

3

支教中途有一次为了参加考试,我曾经短暂地离开过那里,那次带给我的冲击特别大。我回到原本属于自己的生活里,简直如鱼得水,开心得不得了。

想吃什么打电话叫外卖就可以了,想去哪里坐公交就可以了,不坐公交打的也行,外面不管多晚都有东西可以吃,而且跟我教书的地方比起来简直是物美价廉。

我当时有了一种新的想法,在城市里苟活,最起码你所有的想法都能得到满足,只要你足够努力,你想要的东西你都能够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取。

考试结束之后,我甚至不想再回去了。那里是很清静,出门就是田野,连天空都要比城市里的蓝一些,可是我知道我对这些东西的渴求真的已经没有那么强烈。

与都市的商业竞争相比,我更加害怕贫穷和闭塞,在那里有些东西根本就没有,你就算肯付出再大的代价也没法获得。更可怕的是,有些时候当地人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个东西存在。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一直想要逃离的眼前的苟且是无处不在的,我千辛万苦地来到远方,才发现,原来远方的苟且更加艰难。

当你在大城市里抱怨老板每天压榨你的剩余价值时,请你想一下远方的那种更加艰难的付出与收获的不对等,他们辛辛苦苦地工作一天,甚至还不能养活一家老小,要靠政府和外界的接济才能度日。

当你出门挤公交的时候或者下班顺路去超市买菜的时候,请你想一下远方有人正在徒步花很长的时间走很远的路,目的也不过是为了买点菜,可能还不如你买的新鲜。

所以,无论你是不是文艺青年,都别在心里想着逃离眼前的苟且,寻找诗和远方的田野了。那只不过是你茶余饭后对自己原本生活的一个牢骚而已。

若是真的论起苟且二字,还是都市里苟且会更好一些。

经历过高压的城市生活之后,你也许会需要一次短暂的旅行来放松一下自己,至于诗和远方的田野——呵呵,还是算了吧!

你只是看了安妮宝贝的书而已

1

阳光、水、空气,我走在街上,遇见你,纠缠你,最后离开你,一个人,住进绿色的森林里。

——是的,我就是这样的男子/女子!

每个文青都有一颗小资的心,可以在工作时披头散发地做报表,可以下班后傻了吧唧地在雨中漫步,可以用LV搭配Kappa,可以在五一期间直飞西藏。

这一切都和安妮宝贝有关。

安妮宝贝的小说其实和王家卫的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你闲得蛋疼的时候可以看看,真忙起来的时候恐怕连名字都想不起来。

不过两个人表达的内容不同,一个是小资的内心独白,一个是小资的世外桃源。

安妮属于后者,她描绘出一个个理想国度,薄利多销,贱卖给每个小资或者走在小资路上的文青。

这其实多少有些欺骗无知少年的成分,但是因为印刷成册,所以变得理所当然。

百分之八十的人在高中时期开始看安妮宝贝的书,等到高中毕业的时候用坐火车去千里之外的大学来实现书中坐火车去旅行的指示,然后用整个无所事事的大学生活来把球鞋弄脏,穿棉布衬衫并且做着一个以后去西藏、丽江这些文艺殿堂小住,或者去那些地广人稀、遗世独立的地方支教的梦。

很多时候之所以想,恰恰是因为没去过。有一天真的去了就会想,我真是有病,竟然花钱到这种鬼地方找罪受。

我没去过西藏,但是我去过甘肃。当时是头脑发热跑到甘肃去支教,一开始本来准备支教一年,但是公益组织只能做半年的申请,结束后可以申请下半年。

去之前我还天真地想着结束后可以申请下半年,但去了之后,要不是因为签了协议,真是恨不得立马撒丫子就跑。

你能想象到才洗好的衣服刚穿上不到一个小时就被弄脏了吗?

你能想象汽车司机开着二十几年前就淘汰的汽车走在盘山公路上颠簸你的肠胃,还一边在车里抽烟刺激你的感官的感觉吗?

你能想象到车站的公厕上一次要收五毛钱的尴尬吗?

你能想象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地方存在“要想富,多生孩子多种树”这种观念吗?

我知道,我这样说肯定有人会说我矫情,因为到这种地方本来就是要吃苦的。

我不想反驳,我只想说回去后我要更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

这些地方和安妮宝贝书中写的是不一样的,我是没到西藏,但是我在海拔两千米的地方可以想象出海拔两千米以上的地方条件怎么样,无非是条件更差,生活更难过。

别跟我说什么你只要清水和米饭就够了,这地方的水里碱含量过多,烧开了上面会有一层白色的糊糊,喝起来又咸又苦。

你可以反驳我说西藏是不一样的,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西藏是有些不一样,去那里更容易“狗带”,狗带懂不懂?就是死亡!

我在兰州培训的时候有个老师告诉我们,有一个大学美术老师带着一群学生去西藏写生,走到一半时一个学生突然产生高原反应,老师赶紧连夜找人把他送往最近的医院,可惜的是,还没到医院的时候,那个学生就停止了呼吸。

我听了之后很震惊,觉得在那种特殊的地理条件下,死亡降临的速度超过了人类的常识范围,饮食之间它就有可能降临。

想象中的死亡或许是诗意和美好的,可是现实中的死亡带来的除了悲痛还是悲痛。

那个美术老师因此受到了学校非常严格的处分,那个学生的家长整日沉浸在丧子之痛里不能自拔。

这些,安妮宝贝都没有告诉你吧!

因为她书中写的人物是自由的、不受束缚的,她在自己的书中扮演的是上帝的角色,因为死亡会给家人带来悲伤,所以主人公的父母极其不负责任,从小就对孩子不闻不问。

但是,你不是,你的白衬衫、脏球鞋,甚至手里的《彼岸花》都来自你的父母,如果你过早地感受到生活的压力,怎么会有空去读那些晦涩而又空洞的句子?

可是,书里的人生是不全面的。我们都是不自由的,我们上有老,将来也会下有小,我们最自由的时光是大学时期,大学毕业了我们要像牛一样辛苦地工作。

在这个经不起失败的社会里,我相信很多人都会给自己上个双保险:如果不能出人头地,最起码也要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太过普通了,为了使自己变得与其他人有些许的不同,才会相信安妮宝贝笔下一个人海外旅行的白日梦。

3

很早以前在网上看到有人扒安妮宝贝的黑料,当然真假难辨,意思无非就是安妮宝贝去越南的旅行并非是她一个人独自前往,而是跟团过去旅游的,因为她自己搞不定海关,不会说越南语。

可是等她回来之后故事就走样了,变成她一个人拖着行李箱穿过人头涌动的安检,独自走在河内的街上,从容不迫地和当地人交流,悠闲自在地看日出日落。

虽然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这并没有起到什么好的作用,对于安妮的信奉者起到的更是一种戕害的作用。

你能想象一大群手里抱着安妮宝贝的书,搞不定海关,不会说越南话的文青独自去越南的场景吗?

想想都觉得后怕!

也许你会问,人家为什么可以过得如此的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因为她的书确实薄利多销啊,赚到你的钱了嘛。

于我而言,安妮宝贝的书是有时效性的,高中起,大学止,大学毕业后我再没看过安妮宝贝的书,也不敢再苟同她书里传达的价值观。

当然,我的球鞋一直是脏的,因为我懒。

同理,因为懒,我从来没穿过白色棉布衬衣。

文青爱情故事

1

文艺青年虽然有品位,装得了×、卖得了萌,而且有些文艺青年也是有真本事的,可是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千万别和文艺青年谈恋爱!

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文艺青年经常以为只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完全不理会另一个人的感受。甚至有的文艺青年并不是在找另一半,而是在找一个观众。

张爱玲说过一句经典的情话:你是医我的药。

但是对于大部分文艺青年来说,虽然你是医别人的药,但你却不知道别人生的什么病。

很多时候都是如此,只不过有些人用力过猛,去了旧病添新病,只好急急忙忙换药,总是新鲜感十足;有些则是剂量不足,但时间一久,也能药到病除。

最可怕的是半路放手,一个半生不熟的药罐子和一个半死不活的病秧子分道扬镳——她的胃想着他的药,他的药也惦着她的病,生出无数情愫,剪不断,理还乱。

这是好听的,说得难听点这就是不负责任。不负就不负呗,你干净利落地从人家的生活里退出也就算了,可是偏偏不能,看到人家发个伤春悲秋的说说,你赶紧上去嘘寒问暖,她有事找你的时候你还是屁颠屁颠去,分个手人家是高贵冷艳了,而你呢?

——抱着村上春树的文艺青年,你直接从标配降成了备胎,而且是一个再没有机会转正的备胎。

2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没事看看东野圭吾,上街了知道塞上耳机听陈奕迅,夜深人静时会有感而发地写两首诗。最重要的是做事周到,懂得察言观色,这在文艺青年中是少有的加分技能。

这样的一个人看起来挺清醒、挺理智的吧!

大学的时候他跟一妹子谈恋爱,俩人好了一年,然后分了。毕业后因为一栋房子,这段感情才有了一个像模像样的结尾。

故事要从大学最后一年说起:那一年,我朋友和几个朋友在学校旁边租了一套三室一厅。

毕业后,几个朋友相继搬走,只有我朋友留了下来。

我朋友不可能一个人租那么大一套房子,于是就招租。

刚好那时候他女朋友,哦不,是前女友从学校里搬出来四处找房子,于是没几天他们就合租了。这个消息足够让人浮想联翩了吧!很难说夜深人静时,会不会有人上完厕所出来迷迷糊糊地进错了房间。

然而,他前女友现在是有男朋友的。

所以,我朋友和他前女友虽然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却绝对没有复合的可能,反倒多了些狗血的意味。

不过我朋友还算理智,一直和他前女友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距离最近的时候也不过是星期天我朋友起床晚了刚好赶上他前女友在家做午饭,两个人围着桌子面对面不声不响地吃一顿饭,然后作鸟兽散。

也许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也许是落花无意流水有情,又或者是落花无意流水也无情,反正我朋友和他前女友就这么清清白白、不尴不尬地同住在一个屋檐下。

3

分手后,我朋友不止一次跟我们讲起他前女友的坏脾气。

我朋友和他前女友在一起的时候,他前女友经常不分时间、地点、场合,莫名其妙地就和我朋友吵架,吵完之后一个人风轻云淡地离开,留下我朋友一个人在原地发呆。

最严重的一次是大一下学期的班级聚会,那个时候我朋友是副班长,他负责安排聚会的座次。

他前女友是文艺委员,她认为自己既然是班干部就理应和班主任被安排在同一桌吃饭,但是我朋友偏偏把他前女友安排在了另外一桌。

他前女友立马就恼了,她当即对身旁另一个女班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班级如何如何不重视她们,这样不公平,她们应该离席以示抗议。

女班干被他前女友说动了,于是两个人一起愤然离席。

最后,无可奈何的我朋友追出去,好话说了一箩筐,然后又赔礼又道歉又调了座位,才把他前女友和女班干劝回来。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可是没想到暑假过后我朋友就向他前女友提出了分手,理由是暑假的时候我朋友的母亲看过了他前女友的照片,看完之后对我朋友说:这个女孩子不是我们家的儿媳妇!这句话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我朋友终于狠下心来和他前女友分手。

分手后,我朋友就开始玩失踪,不上课,也不回寝室,一头钻进网吧里不出来,任他前女友天天站在男生宿舍楼下晒太阳。

最后他前女友急了,拉住我朋友寝室一哥们儿苦苦哀求:求求你了,就让他来见见我吧!就算要和我分手,也要讲清楚啊!

其实很多事是讲不清楚的,我朋友玩失踪,无非是心里还有他前女友,怕见到她心里不忍,最后两个人又在一起。

他这样躲着拖着,心想等到他前女友累了,也就不想再问为什么了。

我朋友始终没有出现,之后他前女友也消失了一阵,等她再次出现时,身边已经有了新男朋友。他前女友的新男友是个标准的好好先生,最起码他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场合容忍她的坏脾气。

每个人都看得出我朋友后悔了,因为每次他看到他前女友和好好先生走在一起都会绕路,有时候实在躲不开狭路相逢之后,脸色都青得吓人。

最关键的是他和他前女友并没有形同陌路,两个人还是会时常来往,好好先生不在的时候他前女友经常会约我朋友出去,而我朋友也有约必赴,成了他前女友名副其实的备胎。

但是他前女友和我朋友两个人就像变成了两个绝缘体,再也擦不出一点火花。

一开始很多人都认为他前女友和好好先生在一起,有对我朋友进行报复的成分,但日久见人心,现在看来,他们是真心相爱的。

4

后来有一次我们几个聚在一起吃饭。

聊着聊着就聊到我朋友的前女友,我朋友端起杯子喝了一大口,嘴里开始冒话:“我最近才知道,她妈妈在她八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她父亲工作忙又加上一直没有再婚,就把她寄养在亲戚家里,小时候她经常在这个亲戚家住几天之后再搬到另一个亲戚家里去,像个皮球一样在大人之间被踢来踢去,一年也见不了她父亲几次。”

气氛突然安静下来,每个人都不讲话,也不夹菜,等着我朋友继续说下去。

我朋友喝了一大口啤酒继续说:“所以我直到现在才知道,为什么她的脾气会那么坏。我真的很后悔,为什么当初在一起的时候没能多理解多包容她一下。那种寄人篱下的日子一定很难过,很没有安全感,所以她才会经常乱发脾气。我真的好后悔,如果能够重来一次,我一定会对她好一点,最起码要比上一次好。”

我朋友语气里满是愧疚和诚恳。也许他不再喜欢她,但是此时此刻他真真切切地在为自己没有好好对待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姑娘而后悔。

但是,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

张爱玲说过,如果你了解过去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两个人在一起时,我朋友没有好好去了解他前女友过去的生活。如今,当他们俩已经成为过去,了解了前女友过往的我朋友却要开始厌恶甚至痛恨过去的自己。

还好在场有位女士端起酒杯及时出来圆场:“大家干了这杯酒,但愿此后他前女友能被这世界温柔对待。”

他前女友的事情只是这顿饭的一个小插曲,毕竟她和我朋友已经分开很久了。我朋友就算心中愧疚也只能留到深夜里一寸一寸地消磨了。

这算不上一个悲伤的故事,我朋友和他前女友之于对方,都是生命中一个小小的过客。

时过境迁,再来评论谁对谁错已然没有意义,只能说我朋友和他前女友两个人相互之间缺乏了解。

我朋友看过很多书,听过很多歌,在深夜里写过很多诗,也曾经有很多次,他无条件地退让、容忍他前女友的坏脾气,但是他从来没有试着去了解她的过去。

他一直以为自己八面玲珑,能够很好地掌控局面,能够从容地为每一次尴尬圆场。

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每一次的尴尬之所以能顺利地化解,是在座的每一位都做出了退让。

我朋友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他代表了很多人:那些在爱情里自以为做得很周到的人。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问题需要别人包容、体谅,所以爱一个人不仅仅是爱他的现在和将来,更是爱他的过去。

你是医我的药,但是首先你要知道我得的什么病。那些难以启齿的不安和缺憾,早已被晒干褪色,变成一片片细小的茶叶,需要你烧开水,静静地煮上,等它舒展脉络,沁入水中,随着热气氤氲,才会真相大白。

再次奉劝所有的文青一句,爱情这东西,不是你一个人做得够好就可以的。它需要两个人一起努力才能开花结果。如果你提前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别急着奔向下一站,要记得转身去帮助落在你身后不远处的另一半。

从独立厂牌对大众音乐的偏见看文青

1

文艺青年是一个相对比较小众的群体,因为凡事参与者一旦多了就会变得大众起来,一变得大众,装×就有困难了,因为大家都在装×,岂不是没观众欣赏表演者了。

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有些文艺青年其实也不怎么喜欢那些小众的东西,但是他们料定普通青年一定受不了小众消费品的枯燥、沉闷和无趣,所以就逼着自己去看,坚持看完,或者最起码要了解故事的梗概,知道经典台词,因为只有看过了、听过了的人才有资格装×,没看过的只好看着别人装×。

这是一种偏见,一种小众自以为高品位高格调而对大众的偏见,并且这种小众曾一度试着反扑,比如某某宝贝就曾被人评价为“小众文学被大众接受!”

其实这是一个完美的伪命题,既然你以为被大众所接受,你就不再是小众了,小众是什么样子的呢?小众是主流之外的非主流,是文化中的亚文化,有影响力不假,有死忠也不假,但是覆盖面绝对没有那么广泛,如果某一天某个号称小众的作者或者音乐人被大众所接受,那么绝对不是小众对大众的反扑,而是他口中所谓的“小众”终于get到了大众的精神需求,也许是有意为之,也许是不谋而合,但是一旦被大众所接受,你就不能再说自己是小众。

2

文艺青年喜欢听陈绮贞多过蔡依林,喜欢曹方多过陈奕迅,不见得是他们的歌有多好听,是因为他们的气质相似、行为接近,他们都是独立厂牌做出来的小众音乐。在文艺青年们看来,这简直就是他们的专属天使啊!必然会甘之如饴,大肆宣扬。

试想一下,一个人坐上火车去旅行,耳朵里塞着耳机,窗外是一掠而过的风景,别人问他此时耳机里在放什么,要是回答人家是《大艺术家》或者《双截棍》总感觉拉低了旅途的格调,而换成《旅行的意义》呢?

多么的不谋而合,多么适合远方的一首歌啊!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特意去听了一下《旅行的意义》,其实我没听出来旅行到底有什么意义,旅行到底是什么意义,去过了才知道嘛。唱有什么用,我说的比唱的都好听,有什么用!

3

不过,话说回来,文艺青年如此崇尚小众的音乐,难道你就真的没有听过大众的音乐吗?难道世界上的一切都被这么几首小众音乐道尽了?

难道文艺青年看到的世界就这么小吗?难道你在看到不能忍的事情时就不想大声地喊出来:我呸,都呸,都play吗?

有人曾说,如果曹方每次出现都带着一个娃娃,那么文青们就会觉得拿着一个娃娃出现是合法的,可见文青心中渴望标新立异,渴望一眼看去就能从人群中被分辨出来,否则谁上街会一直带着一个娃娃呢?不会某天赶时间出门忘记吗?不会累吗?手里拿着娃娃那包包怎么办?难道文青的每天都是一个频道一个表情一种心态吗?

当然,你旅行的时候可以听《旅行的意义》,可是胆怯的时候呢,愤怒的时候呢,不想思考的时候呢,看见自己讨厌的人的时候呢?

你不可能一直听那种阳光充足、超然物外的歌曲吧!我觉得不管你是普通青年还是文艺青年,都应该在恰当的时候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上班迟到了就得飞奔下楼,做错事情要被领导骂了就该听几首Lady Gaga的歌为自己壮胆,碰到看不过去的事情时就应该像痞子阿姆一样脏话连篇,想要感受躁动的荷尔蒙的时候就应该去看贾老板的视频。

别说你看透了一切,知晓了生命的意义,对一切都无所谓了,如果你真的对一切都无所谓了,那么你为什么要执着于那些小众的东西呢?

你就是想借着这些小众的东西把自己同大众区分开来,更有甚者,纯粹就是为了出去装×,当然不得不夸你一句,装×都能做这么久的功课也是难为你了,此处应该点赞。

4

我不相信文艺青年真的那么痴迷于王家卫式沉闷小文艺片或者在一两周之内无限循环想要把《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看懂,看看国内诸多有营养、有内涵、有气质的文艺片上映时的票房就知道了,文艺青年们都没去捧场吧!

说到底那是小众的,连你自己可能都觉得花几十块钱去看一部看不懂的电影是不值得的事情。换句话说,文艺青年这么执着的一个群体遇见好的东西,即使一遍看不懂,可以去影院二刷三刷啊,要是真的每个文青都去刷上几遍也不至于百分之九十的文艺片票房都惨败吧!

但是就因为小众,所以有时候文青也不愿意为它们埋单吧!去电影院看一场看不懂的电影多尴尬啊,是该说自己浅薄还是说影片太难懂呢?貌似都不太好,还是好莱坞的商业大片好一些吧,视听震撼,环环相扣,走出影院的那一刻都觉得余音在耳,而一部文艺片呢,可能看着看着影院里就鼾声四起了。

说到底文青再喜欢小众的东西,他们本身也还是大众的一部分。很多时候你的价值观会和大众不谋而合,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蔡依林、周杰伦、陈奕迅的号召力那么强了,演唱会场场爆满,因为人家会玩——劲歌热舞、气氛热烈,嗨爆你耳朵!

如果是文艺歌星诸如陈绮贞、曹方的演唱会呢,相信从买票开始你就觉得别扭了,怎么会谈到钱呢,不应该啊!等你顶着一张万年不变的文青脸进去听她们清汤寡水地弹两个小时吉他之后,恐怕内心早已忍不住大呼骗人了吧!

任何一种东西的存在都是合理的,不管是大众消费品还是小众消费品,只要是消费品都会有人买,有人喜欢,但没必要喜欢大众消费品的挤压喜欢小众的,也没必要喜欢小众消费品的觉得大众消费品低俗,因为任何一种东西的价值都不是你能片面衡量得出来的!

同类推荐
  • 马云的正面与侧面

    马云的正面与侧面

    在内容上,本书分为两个大的篇章,分别是正面:超级CEO的“神逻辑”和侧面:传奇人生的正能量。先从创业、融资、团队、管理、经营、战略等几个方面清晰地分析了马云成功的管理经验,然后从互联网大佬的青涩岁月、有责任敢担当的企业家、胸中有丘壑的真男人、铁嘴行天下的口才帝等几个方面跟大家分享马云在为人处世方面的智慧。从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阿里巴巴一步一步的成长历程,同时也可以看到其成长背后,马云和他的团队付出的辛苦努力。在形式上,本书以“语录+观点分析+马云的方法论”的形式,对每个主题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全面解析了马云作为一个商界奇才的管理秘诀,将马云人生智慧呈现在读者面前,希望能够给正在奋斗的年轻人提供榜样式的引导。
  • 高效能青年人的七项修炼

    高效能青年人的七项修炼

    横跨商界与学界的中国传奇女性陈春花教授的力作!陈春花,中国著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山东六和集团总裁,并担任多家企业独立董事或管理顾问。本书是陈春花老师写给青年学子的一本启迪性著作。对于今天的青年人来说,这个现代社会意味着变化、竞争和发展;意味着学习、进取和超越;意味着为现在付出汗水,为明天奠定基础;意味着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自己;意味着个体人格的不断完善;更意味着能够融入社会并贡献价值。所有的成功都源于你如何设计自己的生活,而大学时光是人生活中最特别的时间段。因为当你拥有这段时光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具有知识的培育和知识的营养,具有开始人生征程的厚实的知识基础,因此大学时期所达成的高度,就决定着人生的高度,而这个高度就是你对社会、对人生价值的一个标志。
  • 假装心理学

    假装心理学

    在现实世界里,谁敢说自己从未装过假?每个人都有一种趋利避害的心理倾向,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人们会用谎言或装假的形式来保护自己。这类心理会一直潜藏在一个人的生活和交往中,没有人能够逃脱。本书是一本深刻解读自己和世人的书籍,教你如何一眼看穿对方的心理,并将假装心理发挥得淋漓尽致,获取最大的成功!掌握好假装心理,就等于拿到了交往中的金钥匙,打开了通往成功的大门,对你,对你的人脉,无疑是最大的助力。
  • 不那么拼,去过一种更有趣的生活

    不那么拼,去过一种更有趣的生活

    世界再大,你唯一始终拥有的也只是自己,你即是原点,也是终点。因此,我们所需要的,并不是换一个地方,而是换一种更适合自己的有趣的活法。心屋先生认为,之所以有的人会活得那么累,陷入付出与回报不对等的困境,不是因为不够“拼”,反而是因为“太拼”。当你充分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时,“不拼”也能得到最匹配的回报。现在,一点点读完这本书,从发现未知的自己开始,肯定自己,自然表达自己,学习13种“不拼生活法”,不要那么完美主义,不要让自己生活在枷锁之中,不要那么拼,偶尔偷懒懈怠、随心所欲,拒绝别人包括上司,辜负别人的期待,求助于他人……对于一直太拼的你,这些“不拼”反而能让你得到更多。
  • 励志人生·阳光卷

    励志人生·阳光卷

    励志改变人生轨迹,科学睿智的创业思路,让您的人生从此告别平庸。励志令人脱颖而出,成功人士的终南捷径,让您把握每一个成功机遇。励志让人事半功倍,前贤圣哲的教子结晶,让励志引爆您的成功潜能。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愿你优雅淡定,无需取悦这世界

    愿你优雅淡定,无需取悦这世界

    没有一味的说教,没有沉闷鸡汤,这里的每一篇能量暖文,都是你的朋友。朋友能做什么?听你诉苦、陪你哭泣、喂你吃药、给你温暖。给饱经磨砺却仍想硬着头皮走下去的你加把劲,给不知如何过好这一生的你提供友情提示。它想告诉你,伤痛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必修课,有些坑你注定会栽下去,但你还可以爬出来。你会在这里发现许多和你一样彷徨受伤的人,在这里找到一条适合你走出迷茫的路,在这里寻到一个治愈自己的方法,在这里拾起丢失的勇气。
  • 道中有感

    道中有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奇餐馆

    神奇餐馆

    这是一个神奇的餐馆,这里有风趣逗比的厨师兼老板的厨师!这里有让你排队给你拿号的猫咪!还有每个季度出现的神秘来客!慕白:这次会是谁了?会不会是奥特曼?或者哆啦A梦?美国队长?哈利波特?
  • 太上魔道

    太上魔道

    自创功法,不走前人之路。正邪不容,魔起始源,蛮族引上古祭祀之光,逐鹿大地,邪人肆虐,揭开上古之谜。幽禁在绝死之地的生灵,哭泣在黑海之上的怨灵,究竟一切是为了什么?苏臻能否走出这里,他的路又是否成功。
  • 云鲸记(一)

    云鲸记(一)

    飞船进入比蒙星大气层时,正是深夜。我被播报声吵醒,拉开遮光板,清朗朗的月光立刻照进来,睡在邻座的中年女人晃了下头,又继续沉睡。我凑近窗子向下望,鱼鳞一样的云层在飞船下铺展开来,延伸到视野尽头。一头白色的鲸在云层里游弋,巨大而优美的身躯翻舞出来,划出一道弧线,又一头扎进云里,再也看不见。窗外,是三万英尺的高空,气温零下五十多度。不知这些在温暖的金色海里生长起来的生物,会不会感觉到寒冷。我额头抵着窗,只看了几秒,便产生了眩晕感,手脚都抖了起来。为了阿叶,我鼓起勇气,咬着牙,穿越星海来到这颗位于黄金航线末端的星球,但这并不代表我克服了航行恐惧症。
  • 我在新西兰等你

    我在新西兰等你

    人生的间隔年,有一个女孩决定过不同的人生,流浪到老,决不妥协。新西兰工作度假签证面向30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没有充足的旅游资金的情况下,可工作度假一年。每年只有1000个幸运儿,她是其中一个。在奥克兰国际机场,林摇滚接到满身故事的女孩卓尔,始料未及这个安静的女孩生命力竟然如此顽强,一步一步让他心动而心痛,她在青旅换宿,在牧场打工,明明惧怕着感情却依然能从天空塔192米蹦极跳下,勇敢喊出对他的爱。
  • 超光速运行

    超光速运行

    美国国防部技术发展局下属一个公司:该公司资深工程师华裔科学家傅冬民在试验发明一种速度超过光速最少100倍的武器。这种武器将使美国所有的研究全部白做,因为你想攻击目标,你刚摁下电钮,你自己就灭亡了;你用光速攻击,他用超光速反击,你根本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然而傅冬民却以间谍泄密罪被捕了。拿探员库克的话来说:因为他是中国人。
  • 班长孙悟空

    班长孙悟空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班长!“没有最渣、只有更渣”的初三(4)班一定要全班逆袭!什么?咱班老师都受不了了、集体罢课了?没关系,班长给你们找老师!语文老师:苏轼体育老师:项羽化学老师:陶弘景物理兼数学老师:牛顿英语老师:莎士比亚配置豪华不?什么?这帮老师又跑了?再换一批:“我以齐天大圣之名,三界之中,诚聘代课老师,工资高到你连神仙都不想做!”
  • 高清海哲学思想讲座

    高清海哲学思想讲座

    本书依据作者开设的本科生课程《高清海哲学思想讲座》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高清海教授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有创见、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也是吉林大学哲学学科的主要奠基者。他的理论创新的勇气和学术思想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哲学研究的风气和研究范式的改变,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也产生了广泛影响。本书主要依托高清海教授几个重要学术阶段的代表性论文,围绕这些论文,作者在比较广阔的理论背景下阐述高清海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力求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本书主体分为六部分。序言从总体上介绍了高清海教授学术思想的特点、原则以及学习高清海哲学思想的意义。第一讲主要介绍高清海教授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改革的工作。第二讲主要讲解高清海教授实践观点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变革。第三讲主要解读高清海教授的类生命与类哲学思想。第四讲详细解读了高清海教授的哲学遗嘱。附录部分为作者介绍和评述高清海教授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