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97900000001

第1章 回头几度风花

这是一个落红成阵的傍晚。

一丛丛金英翠萼的迎春花,正开得满眼鹅黄,装点出枝枝新巧,小桃红也忙不迭地吐出了相思豆一般的颗颗苞蕾;而堤畔的杏林花事已经过了芳时,绯桃也片片花飞,在淡淡的轻风中,划出美丽的弧线,飘飞在行人的眼前,漫洒在绿幽幽的草坪上,坠落到清波荡漾的河渠里。

面对着这种残红万点的景色已经不知多少次了。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到姨母家去,时光不比现在晚多少,我却已经换了单衫了,是月白色的土布做的。路过一处桃园时,空中没有一丝风,缤纷的花瓣飘落在布衫上,一片叠着一片,乍一看,像是绣上去的细碎的花朵。妈妈在前面几次三番催我快走。我说,走不得,往外一走,我的绣花衫就又变成白布了。最后,索性站在桃林深处,一动不动,享受着大自然的美的赐予。

可是,等我们几天后回家,再度经过这里,已经是繁英落尽,绿叶蒙茸了。果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当时,暗诵着王安石的“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荫”的诗句,觉得大野芳菲如此幻化无穷,确是满新鲜的,一时竟抑制不住心头的兴奋。当时实在不能理解,那些文人骚客对着绿暗红稀,居然愁绪茫茫,究竟所为何来。

还有一次,是“文化大革命”后期,我已经开始体悟到中年情味了,其时被抽调到偏远的山区去参加“改造落后队”的实践,当然,落脚点还是要改造我们这些“臭老九”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时间是一年,种地之前农闲时期进村,到次年的大忙季节返回。

任是再困难、再“落后”的荒村僻野,春风也照样吹开了冻土,我们便挥起镐头,刨那些秸秆割掉后留下的茬子,或者一担担地往地里挑粪,晚上还要顶着星星月亮,开那滚滚滔滔、无休无尽的会。一天过后,累得连炕都爬不上去。尽管这里水媚山娇,风情万种,人们却没有半点儿赏花玩景的心思,每天连脑袋都懒得抬一下。

可是,突然有那么一天,早晨出工时,我不经意地发现路旁的杏花残瓣正在随风飘落,不禁心神为之一振。这倒不是由于清景撩人,逗发了什么诗兴;只是想到杏花落了,表明春天已经来过多时,眼看就要开犁种地了,我们也即将脱离改造身心的环境,告别这种繁重的体力劳动了。

有人说,花朵是沟通大自然与人的心灵的一种不需要翻译的语言。借助花朵的昭示,人们能够体察到天地造化中的灵性,感知自己灵海的波澜、心旌的摇荡。也许果真是这样,但我自己的体会不深。只觉得年华老大之后,面对着残红委地、落英缤纷的衰凉景色,总有些“春归如过翼”、“流年暗中偷换”的丝丝怅惋。

在这方面,我们不能不佩服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感受力的敏锐与表现力的高超。她在一首调寄《清平乐》的词里,通过她在梅花面前的表现,刻画出自己青少年、中年、晚年心态的变化: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此时她在汴京,正处于待字闺中的花季,每当雪飘飞絮、梅吐清芬之时,她总要满含着盈盈笑意,如醉如痴地把那独占春先的梅朵插在青丝秀发上。一个“醉”字,就把小儿女春闺嬉戏的情景刻画得活灵活现。

待到哀乐杂陈的中年时节,她这个情感极为丰富的才女,更由于被丈夫疏远而无亲生子嗣,变得郁郁寡欢,了无意绪了,“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一边揉搓着寒梅的花朵,一边想着心事,不觉清泪沾裳。

下片写她在汴京沦陷、丈夫病逝之后的晚年心境:“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在这里,人与花的命运是相互照应的,花犹如此,人何以堪!“看取晚来风势”,也正是词人审视自己晚年颠沛流离的处境和国亡家破的形势。

无独有偶,异曲同工。大约过了七十年,南宋另一位著名词人蒋捷写了一首《虞美人》词。说不清楚是妙手偶得,不谋而合,还是吸收、借鉴,探骊得珠,达到同鸣共振,反正除了他是以听雨为线索,与李清照以梅花为线索略有差异外,在整个谋篇布局、意蕴提摄方面如出一辙,甚至句式、段落也完全一致,都是上片写青壮年,下片写晚年,各为四句。他们都是以高度简洁、概括的手法,通过一种眼前的意象,刻画出曲折的人生经历,以及随着时空变换而呈现出的三个阶段、三种心态: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绣帏低掩,烛影摇红,绮罗芗泽,写尽了少年时代恣情游冶,逐笑追欢,无忧无虑的放浪生活。迨至壮年,就在客舟中听雨了,“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笔端极度渲染了西风雁唳之中,风雨兼程、漂游江海的悲凉心境。与少年时代昏卧温柔乡中、红罗帐里,恰成鲜明的对比。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老去情怀本多孤寂,又兼息影僧庐,羁人偏逢夜雨,自然是备感凄清、愁苦。“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人生悲喜无常,离合难定,哪里有心绪去听那淅淅沥沥,通宵不止,仿佛点点滴滴都敲在心上的雨声,索性由它去罢。

道是无情还有情。说是不听,实际上心思并没有真正放下,甚至是牵肠挂肚,彻夜不眠。若不然,怎么会知道雨声“点滴到天明”呢?象征性地描绘出了国事蜩螗,生涯愁苦,萦萦难以去怀的故园心眼。语似解脱,实际上却是沉痛至极。

同是落英缤纷的春晚,同是漫步在“桃花乱落如红雨”的芳林里,一样的飞花片片,此刻,我的心境却与少年时节迥然不同。仿佛行进在霏霏细雨之中,耳畔听得见那似近似远,疑幻疑真的时间的淅沥,像是丝丝缕缕、点点滴滴都飘落在寂寥的心版上,切实地体验到一种流光似水、逝者如斯的感觉。我相信了,细雨真的是一种撩拨思绪的弦索,雨丝织出来的“情绣”常常是对于往昔的追思。何况,而今人过中年,正处在对于“韶华不再”最为敏感的年纪。

一般地说,伴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人们心目中的宇宙似乎在不断地向外扩张开去,而从个体生命的角度看,人生的风景却在这种扩张中相对地缩微、收敛。从前曾经喧啸灵海的汐潮,在时序的迁流中,已如浅水浮花,波澜不兴了;许多生活的图像,或则了无踪影,或则漫漶模糊,在心灵的长期浸染下,它的釉彩也会变得斑驳不清,成为一种前尘梦影,旧时月色。

岁月无情,它每时每刻都在销蚀着生命;自然,它也必不可免地要接受记忆力的对抗,——往事总要竭力挣脱流光的裹挟,让自己沉淀下来,留存些许痕迹,使已逝的云烟在现实的屏幕上重现婆娑的光影。而所谓解读生命真实,描绘人生风景,也就是要捕捉这些光影,设法将淹没于岁月烟尘中的般般情事勾勒下来。

回忆是缠绵在中老年人身上的一种痼疾,说得好听一点,它是这个人群特有的专利。它常常是重新感受年轻,追忆逝水年华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灵履约,是对于昔日芳华的斜阳系缆,对于遥远的童心的痴情呼唤,当然,也是对于眼前的衰颓老病所造成的心灵创伤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调适与抚慰。

普通的人们毕竟还都天机太浅,既不具备佛禅的顿悟,也没有道家坐忘的功夫,总是像《世说新语》中说的“未免有情”。因此,在回首前尘,也就是重新展现飞逝的生命的过程中,在感受几丝甜美,几许温馨的同时,难免会带上一些淡淡的留连,悠悠的怅惋;而且,由于想象中的完美和过于热切的期待终竟代替不了实际上的近乎无情的变换,所以,回忆常常带有感伤的味道,“于我心有戚戚焉”。

当然,回忆终竟是有价值,有必要的。心灵慰藉之外,回忆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可以通过平静而真切地回忆,去解读那多彩多姿的生命流程,揭示已不复存在的事物本相,汲取宝贵的人生经验。如果再进一步,能够把它写在纸上,形诸文字,那就无异于重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真实,描绘出种种生灭流转的人生风景,这对他人、对来者都是很有意义的。

不过,事情常常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早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玉谿生就在《锦瑟》诗中慨乎言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当时就已惘然,何谈事后追忆!况且,追忆终竟属于想象的领域,它是在时空变换条件下的一种新的综合,新的加工。许多飘逝了的过眼云烟,通过回忆,获得一种以新的形态再次亮相的机缘,包括有些当时并不具备,而是由追忆者赋予它的新的意蕴,新的感受。

不要说凡是追忆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夹杂着本人对于过往情事的重新诠释;即使是当时,由于各个当事人诸多方面的差别,也往往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记其所见,而略其所未见。即如朱自清与俞平伯两位文学大师,原是同时同地,同在桨声灯影里畅游秦淮河,可是,他们所感知、所记述的,却是或抒诗怀,或重“主心主物的哲思”,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无论回忆也好,捕捉光影、勾勒情怀也好,充其量只是粗略的素描,或者带有主观色彩的感悟,而绝非摄影机下原原本本的照相,更不可能是那种记录三维空间整体信息的全息影片。

当然,就算是原原本本的摄像或者全息影片,又怎么样?年光已经飞鸟般地飘逝了,留下来的只是一个个空巢,挂在那里任由后人去指认,评说。有人说得更为形象:照片这东西不过是生命的碎壳,纷纷的岁月已经过去,瓜子仁一粒粒咽了下去,滋味各人自己知道,留给大家看的唯有那满地狼藉的黑白瓜子壳。

(2000年)

同类推荐
  • 采薇集

    采薇集

    用简练的文笔描摹了北中原特别是家乡的风土人情,以及作者所思所想所记所看,以真情写真心,用真心去领略品味,则红尘烟火有了别样的美丽与诗情。文笔灵动,情思丰盈,平淡生活也因此而妙趣生辉。
  • 无人送行

    无人送行

    我跟石杭生反目是在那个如火如荼的夏天。作为烈士子女,他被推举为中学红卫兵的小头目。起初我想他也是身不由己,后来发现不对了,他爱上了这种一呼百诺的快意日子。抄京剧大师盖叫天家时我没有说他,抄电器行小开子荣家时我也没有说他。前者我不了解;后者童年时经常在我们面前摆阔,我想让他家在红色风暴中吃点苦头也没啥大不了。没想到他们株连到了子荣的娘舅周克,这是我们童年的开蒙先生,我就不得不去找他交涉了。让人触目惊心的标语和大字报覆盖了所有街道的墙面,报馆门口人头攒动,迷惘的苍蝇在男女老少头上旋转飞舞,嗡嗡地闹成一片。喇叭在响。
  • 她走向永恒

    她走向永恒

    本书记述了张培英的身世、革命经历和牺牲前的感人事迹。马泰泉,男,1958年生。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现任总后勤部创作室副主任,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国防部长浮沉记》《铁打的营盘》《中国大地震》,长篇小说《龛镇弟兄》《己丑年祭》等十余部。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中国图书奖、人民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奖、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等。
  • 情定法意瑞

    情定法意瑞

    本书是一部电影文学作品集,收入作者近年创作发表的文学剧本4篇。内容包括《情定法意瑞》、《寻找世界密码》、《节振国》、《青山绿水进小区》。4篇文学剧本故事生动,可读性强,对广大文学爱好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拾忆

    拾忆

    这么些年,写写停停,停停写写。QQ空间,博客、微博、微信,写了不少的文字,几乎没有间断,各级报纸刊物也发表了不少,并贴到网上,渐渐引起一些网友的注意,得到了一些前辈的指导和认可。可是信息传递方式更新有些迅速,一些文字的载体换了,电脑硬盘也崩溃过,很多作品的原文底稿都找不到了,内心曾经有略过一丝想法就是把文字用纸质媒体保持下来。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这就是《拾忆》。
热门推荐
  • 嫦娥揽月

    嫦娥揽月

    这首诗名叫《月亮》,是阿根廷著名诗人、小说家博尔赫斯写给比他小47岁的妻子玛丽亚·儿玉的。玛丽亚·儿玉是日裔阿根廷人,12岁时认识博尔赫斯,大学毕业后,常常和博尔赫斯在一起研究盎格鲁-撒克逊文学,耳鬓厮磨,情愫渐生。1986年,玛丽亚·儿玉带博尔赫斯去日内瓦治疗肝癌,见博尔赫斯孤苦伶仃,由于相悦已久,40岁的玛丽亚·儿玉,嫁给了87岁高龄的博尔赫斯。然而这段惊世骇俗的爱情,却终止于上帝的嫉妒,就在他们婚后刚8周,博尔赫斯便去了天堂。令人艳羡的婚姻戛然而止,博尔赫斯写给小娇妻的这首《月亮》,却传遍了全世界。
  • CS英雄本色

    CS英雄本色

    陆飞是一个具备超一流水平的CS选手,只可惜运势不济,奋斗八年终不得志。然而因为一次意外,他竟莫名其妙回到了2001年,这时候中国CS刚刚处于起步时代,CS闭关锁国、体制落后,中国巨龙又屡屡兵败弹丸小国,CS世界格局却是群雄争霸、诸神并起。天王巨星闪耀的年代,谁是真心英雄,谁能开创新的英雄纪元?怀着对CS永远的爱,且看我们的英雄怎样用一把AK杀他个天翻地覆日月无光,用中国心打出一个精彩未来。
  • 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

    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

    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2007年重点课题。通过对清代最初的几位讲求今文经学经学家经学思想的分析,力图对今文经学的兴起作出较为准确的分析,说明清代今文经学不是一开始就完全只讲公羊学,也不是仅讲今文经学,而是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今文经学逐步被重视,《公羊》学的地位越来越凸显,三科九旨日益为人们所关切。
  • 极武圣道

    极武圣道

    公元二零三九年,奥尔特云地带的大量陨石受到外力因素的影响,携带着恐怖的威能,撞击向了地球!地球的生物,再一次面临灭顶之灾!只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些陨石所携带的巨大能量,竟然促成了地球灵气的复苏,从而导致地球上的生灵,开始了新一轮的进化!人类也因此进入了极武时代!
  • 盛夏

    盛夏

    身处这个时代,我们的内心就像“盛夏”这相季节,充满了焦虑、不安和无名躁动,当所有的真实扑面而来时,人性的幽微纤毫毕现,我们无处可逃。身处这个时代,我们的内心就像“盛夏”这相季节,充满了焦虑、不安和无名躁动,当所有的真实扑面而来时,人性的幽微纤毫毕现,我们无处可逃。
  • 恶魔老公,晚上见!

    恶魔老公,晚上见!

    从她被他收养那天开始,顾颜书就对他生出一种一日为父终身为夫的想法。于是,从遇见他开始,她对他的心动就没有停止过。外人眼中的他,高贵,冷漠,疏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她眼中的他腹黑,傲娇,小气,幼稚,而且还是个名副其实的大醋坛子。某日,某只傲娇一脸心虚的问“媳妇,如果哪天我要是惹你生气了怎么办?”顾颜书想也没想的说“那就跪着给我唱征服。”于是第二天,顾颜书看着某男人登上娱乐头条,被指包养小三,贴出的照片却是模糊不清的她这个正室席太太时,她怒了。然而下一秒,她却看到男人出现在电视里,指名道姓的为她点唱了一首“征服”
  • 神奇炼丹炉

    神奇炼丹炉

    2030年号称第二世界的游戏天下正式公测。主角居然带着自家传承的炼丹炉进入游戏。任意三样物品居然能随机合成技能,装备。一头黑线----
  • 江湖群豪传

    江湖群豪传

    世间攘攘,皆为利往。无论是这朝野中人,还江湖人中,都难逃名与利,可展望这天下,英雄遍地豪杰四起,可最后又有几人能笑看天下风云,名流千古。
  • 大道天威

    大道天威

    若人非万灵之长,这世界又当如何?两界融合,妖、人之战起,却有鬼、魔、怪暗流涌动!
  • 断肠草

    断肠草

    桂五认识三黄子,是因为吃了三黄子的两个烧饼。烧饼只是普通的烧饼,沾有一层已经烙得焦黄的白芝麻。宁州人烙烧饼很讲究卖相,放了黑芝麻不好看,像掉到了地上,有些脏,所以只用干净的白芝麻。桂五在那个早晨原本是要去西城门外的柳家湾给官宅送药。所谓官宅,并不是真正官宦人家的宅子,就像宁河对岸乌家庄的衙门也不是宁州衙府一样。当年这官宅里出了一个文举人,河对岸乌家庄的衙门宅子里出了一个武举人,于是人们就把文举人家的宅子称为官宅,武举人家的宅子称为衙门,都有敬畏的意思。在那个早晨,桂五去给官宅送药。官宅的老太太前一天晚上多吃了几口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