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69100000001

第1章 序—小品文泛言

王兴德

北岳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2016年小品文选粹》,令我这个《小品文选刊》总编十分感动,也十分激动。

中国文学史,一向没有“小品文”的位置。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种版本的中国文学史,大都以朝代更替为经,以作品和作家为纬。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杂剧直到明清小说,大致就是这么走来。《中国现代文学史》出现了小说、诗歌、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的章节,也没有把小品文列于其中。中国作家协会每年发布的《中国文学发展状况》报告,也只涉及小说与网络文学、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五个方面,并没有给予小品文应有的席位。

“小品”一词本属佛教用语,最早现于南北朝,指佛经缩写本。在佛学界,“小品”一词始见于鸠摩罗什翻译的《般若经》。鸠摩罗什原籍印度,精通汉语,是后秦时期著名的佛教学者。他翻译的《般若经》,将较详的二十七卷本称作《大品般若经》,较略的十卷本称作《小品般若经》。《世说新语》刘孝标的注释是这样的:“释氏《辨空经》有详者焉,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可见,当时的“小品”与“大品”相对,专指佛经的节本。明代晚期,人们为了逃避政治迫害,嗜佛成风,但只是逃于禅,隐于禅,大多数人并未真的遁入空门,所以他们根本没有耐心钻研深奥玄秘、卷帙浩繁的佛典,但对“小品”却情有独钟。随着“禅悦”之风的兴盛,文士们将“小品”概念移植到了文学中。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王纳谏编成《苏长公小品》,最早将“小品”视作文学概念。陈继儒《〈苏长公小品〉叙》云:“如欲选长公之集,宜拈其短而隽异者置前,其论、策、封事,多至数万言,为经生之所恒诵习者稍后之。如读佛藏者,先读‘阿含小品’,而后徐及于五千四十八卷,未晚也。此读长公集法也。”(《眉公先生晚香堂小品》卷十一)陈继儒提出“短而隽异”为“小品”的特征,并比之为“阿含小品”。可见“小品”概念是由佛经移植来的。这是晚明人最初的“小品”观。陈继儒是晚明文坛“山人”一族的领袖人物,经他一号召,“小品”一词不胫而走,一时人人竞相写小品,选小品,论小品,蔚然成为风气。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本没有散文、小品文这回事。最初的散文、小品文叫“随感录”,周作人对随感录不是很满意,他说要提倡一种文体,叫“美文”。1921年,周作人在《晨报》副刊发表《美文》一文,他说外国文学里有一种所谓“论文”,一种是学术性的,另外一种是记述的、艺术性的,就是“美文”。周作人说“读好的论文,如读散文诗”。他规定这种美文应该是“抒情叙事”的,只要“真实简明”就好。他认为:有许多思想,既不能做小说,又不适于做诗歌,便可以用美文去表述。在美文的范畴里主要有叙述和抒情两种文章,也有两者杂夹一道的。而郁达夫则认为:中国的文体与西方的文体,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话虽如此,散文往往是总称,随笔、小品隶属其下。

周作人在《美文》中提出的散文理论纲领,后来成了中国现代散文的理论经典,进而阴差阳错,成了现代散文的出发点。但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首先,它是“论文”,还是“散文”?性质上含混不清。一个是文学体裁,一个是非文学体裁。其次,规定了这种体裁,只要“抒情叙事”“真实简明”就好。这显然和“论文”是矛盾的,而且和西方的随笔也是矛盾的。因为随笔并不以抒情叙事为主。这个规定,一方面很狭窄,只能抒情叙事;一方面又很宽,只要真实简明就好。这好像不成一个文体。不论从中国传统散文,还是从西方文学历史来说,散文除了抒情叙事,还有更重要的智性议论和理论思考。也就是说,除了情趣,还有智趣。再次,真实简明并不是散文的特点,而是许多文学形式的基本要求。除个别(如汉赋和英国巴洛克风格的散文)外,有什么文学体裁不追求真实简明,而追求虚假芜杂呢?周作人此文虽然很短,只一千多字,但却因其权威性造成了现代散文后来矛盾的奇观:近百年的发展成就和种种曲折,甚至数度的文体危机都和这篇文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带有个性解放性质的理论,至少在最初的一二十年里,产生了冲决罗网的效果,最突出的是,大大解放了中国散文的创造力。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长期忽略智性、理性,给中国现代散文留下了无穷的后患。周作人把“桐城派”散文的糟粕和精华一并抛弃了,造成了现代散文长期智性贫弱的后果。

由于周作人、林语堂等人对闲适小品文的大力提倡,新文化运动后的几十年间,中国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小品文。但由于当时日寇入侵,民族危难当头,鲁迅与林语堂、梁实秋、周作人展开论战,对小品文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鲁迅先生认为:“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然而这并不是‘小摆设’,更不是抚慰和麻痹,它给人的愉快是修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而梁实秋对鲁迅先生主张以“挣扎和战斗”为小品文的生存理由的见解并不认同。他在《小品文》一文中说:“文章是不能清一色的。鲁迅先生的几卷杂感,固然‘有不平,有讽刺,有破坏’,然而中国又有几个鲁迅呢?不擅讽刺的硬要讽刺,不擅幽默的硬要幽默,其丑有不堪言者。文无定律,还是随着各人性情为是。并且,文章里之能否容得讽刺,也要看题目的性情而定。譬如吊亡的短文,写景的短文,内中便很难插进讽刺去。”林语堂在《看见碧姬芭杜的头发谈小品文》中说:“碧姬芭杜这乱发妆,像小品文。小品文,也应有家居闲谈意味,与登台演讲不同,声音应该低微的,向房中熟友娓娓而谈,上下古今,山川人物,思想载籍,都可以谈。有时语无伦次,有时庄谐并出,好在谈者有此闲情,而听者也有此逸致,不然就难了。在中文所谓小品文,在英文似乎就是Familiar Essay。其义指熟友闲谈。”他说:“小品文如流水,或为清涧,或为碧潭,或为急流怒滩,视山川溪谷之形势而定,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得不止,如此是了。”他进一步指出:“小品文所以不同于平常论文,不过声调低一点,不在那边代天行教,宣扬圣道。一在有动于衷,有可谈的事,而能谈得出天趣物趣来。二在尊敬读者,是可与谈的人。所谓熟友谈天,是说知趣而值得对谈的朋友,不然便流为街谈巷议。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要析疑义,你一句,他一句,便谈出道理来了。”

日本作家厨川白村对小品文的定义曾有过生动的描述:“如果是冬天,便坐在暖炉旁边的安乐椅子上;倘在夏天,则披浴衣,啜香茗,随随便便,和好友任心闲话,将这些话照样地移在纸上的东西,就是Essay。兴之所至,也说些以不至于头痛为度的道理。也有冷嘲,也有警句吧。既有Humor(滑稽),也有Pathos(感愤)。所谈的题目,天下国家的大事不待言,还有市井的琐事,书籍的批评,相识者的消息,以及自己过去的追怀,想到什么就纵谈什么,而托于即兴之笔者,是这一类的文章。”“兴之所至”的一义,充分地说出了小品文抒写时的自由与毫无顾忌的自我表现。冷嘲、警句、滑稽、感愤,是表现方法上的自由;自己生活的记录以至天下国家的大事,这是内容材料选择的自由。

小品文大家冯唐认为,小品文没有定式,天姿烂漫,无法无天。他说:“小品文从来不登堂入室。小品文不是满汉全席,不是金钟大吕,不是目不斜视的正室夫人。小品文是东直门的香辣蟹麻辣小龙虾。……文人们不可能靠小品文当一品大员或是进作家协会,但是他们靠小品文被后人记住。当他们的尸骨早已经成灰,他们的性情附在他们的小品文上,千古阴魂不散。”

优秀小品文应当是思想内涵、艺术品位和作者智慧的综合体现。我认为,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有风骨。风骨是人的气质、品性。延伸到文学作品,则说的是表现在作品气质之上的一种骨气。作品如果缺少了风骨,就如同人得了软骨病。小品文作为散文的一个分支,不仅要有品位,更应当有风骨。风骨是小品文的灵魂,是支撑小品文创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读一篇好的小品文,读者往往并不满足于其知识的丰富,不止步于其语言的华丽彩饰,不流连于其情感的充塞流溢,他们更为看重的是它的思考的分量和题旨的深挚。人们从盎然诗意中看到人文精神,从鲜活的纪实场景中看到文学源流的磅礴气象,从人物故事中看到生命精神的传承蕴涵,从游走行旅中看到自然与人生的牵连融汇,进而得到形而上的精神滋润,得到精神指向上的感悟。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这就是文章的精神气度和思考的分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品文的高下,首先是在思考内涵上,在品位和风骨上,见出特色和斤两。即便是写凡人的生活琐事、市井风物,甚至于青春记忆、童年往事等,也应该从整体面貌和精神向度上表现出丰厚的灵魂和俊朗的风骨。只有注入了人文精神的元素,注意人的精神世界的揭示,对所写内容不虚夸,不矫情,不炫耀,这样的小品文才有品位,才有风骨。

二是守真。小品文是一种非常别致的文体,它的精神内核只是一个字:真。真是小品文的命脉。以真为本,美文书写,形神兼备,笔带感情,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小品文。小品文是“非虚构文学”,贵在一个“真”字,其感世、醒世、存世、传世的价值也在一个“真”字。“真”是指小品文所记之人之事,是真人真事;所抒之情之意,是真情实意。小品文的语言,自然应是艺术的语言。艺术的语言,应是饱含作者的真灵魂真性情,是作者才情迸发时的灵光与喷泉,是有感染力、浸透力、影响力的,是可以鉴赏、品评、默诵、玩味的。艺术的语言,是可视可听可感知可联想的,更是可会于心可动于情,心应虫鸟情感林泉的。小品文之风格,或闲适冲淡,如三五友人,茅屋品茗,月出东斗,好风相从;或淡雅婉丽,如芙蓉初发,自然可爱,窈窕深谷,时见美人;或雄奇瑰丽,荡思八极,振衣千仞,气韵苍润;或戟刺时事,兼披中怀,笔墨驰骋,神思一贯;或笑谈掌故,剖析旧闻,见微知著,从容含玩。小品文是作者最能释放精神思想、展现才情智慧的平台。

三是简约。小品文虽说短小,但是要写好却并非易事。因为它在短小的篇幅里包含着丰富而扎实的内容,包含着作者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力,更是作者圆熟写作技巧的表现。小品文写作,需要铺陈,更需要缩略;需要丰满,更需要删削;需要感情奔放,更需要字斟句酌。如果你写的人物和故事过于简单化,就会给人一种单薄空洞之感;如果你写得冗长而松散,又会像彻夜不停的梅雨,让人厌倦;倘若你写得短而空,又恰似一池无鱼的清水,令人失望扫兴。郭沫若先生说:“黄金只有一点点,但还是有它的分量;牛粪虽然一大堆,分量却不见得有多重。”少可以胜多,小可以抵大,篇幅上的短小固然重要,但内容上的精美却是居于首位的。小品文要做到短而精,文字上必须简约,有如压缩饼干,而不是水泡的木耳,要把思想的火花凝聚于方寸之中,篇幅短而寓意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是有真情。小品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这二字可以分开来说:真,就是真实,不能像小说那样生编硬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即使是叙事文,也有点抒情的意味。一个作者,情与境遇,真情发乎内心,汹涌回荡,必抒之以文字而后已。这样写出来的东西,能提高读者的精神境界,陶冶读者的性灵,使读者得到美的享受。

其实,除诗歌外,小品文是最长于抒情的文体。小品文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无论写人物,写事件,或写带有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其目的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见解,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正如高尔基说的,是“作者心灵的歌声”。其次小品文有自己特殊的笔调,它语言凝练、优美,富于文采;笔法灵活疏放,挥洒自如。作者在生活中由某些人物、事件、景物引起情绪激动,有了自己真切的感受,于是以富于个性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笔法来表现,写成深情似酒、行文如水的美文,这样的作品就是情文并茂的小品文。

借编辑本年度《小品文选粹》的机会,谈一点对小品文的认识,是以为序。

同类推荐
  • 砥柱:爱民模范宋文博

    砥柱:爱民模范宋文博

    宋文博同志,先后6次受嘉奖,3次荣立三等功,2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次被评为“邵阳市十大优秀青年”。他所带领的大、中队,曾被公安部、湖南省公安消防总队评为“全国公安机关奥运消防保卫攻坚战先进集体”、“全面建设先进大队”、“湖南省执法质量考评先进大队”、“湖南省青年文明号”、“湖南省消防部队正规化管理五星级单位”、“全省十七大保卫先进单位”。
  • 旅途撷英

    旅途撷英

    这是我的第一部散文集,内容较为宽泛,既有写亲情的,也有写小人物的,还有写文学家、演员和解读诗人爱情和诗歌的……虽然庞杂,但这正是我追求的效果,因为我想尽量满足不同读者的审美需求,最大限度地做到让读者朋友能够在我的散文集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篇章!
  • 在这坚硬的世界里,修得一颗柔软心

    在这坚硬的世界里,修得一颗柔软心

    台湾散文大家林清玄亲自甄选的心灵美文,收录了他创作时期的经典作品《人间有味是清欢》《用欢喜心过生活》《生命的化妆》《白雪少年》等,同时也收录了《红心番薯》《咸也好,淡也好》等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看心灵大师林清玄的诗意人生,在面对这个坚硬的世界时,如他一般修得一颗柔软心。
  •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带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也蕴涵着人类文学活动的某些普遍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它的现代意义日益显示出来。本书第一次将中华古代文论放置于现代学术视野中进行观照,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问题,并就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做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尝试,这对处在现代立场的人们理解、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论,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诗学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 蒋廷黻回忆录·增补版

    蒋廷黻回忆录·增补版

    蒋廷黻作为一个有着特殊经历和身份的“重要人物”,其回忆录有着较为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本书系作者退休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自传的中文译本,1979年由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曾引起海内外学界广泛关注。蒋廷黻一生经历复杂,亲历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他以学者的眼光与头脑进行观察思考,有人所未道之处。加之长期身处高位,回忆录中披露的大量鲜为人知的史事,更是研究近现代历史的珍贵资料。这是该书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是我们出版该书的着眼点。
热门推荐
  • 打捞激情

    打捞激情

    你想偷窥大海裙下风光吗?除了色彩斑斓的珊瑚,还有意想不到的沉船珠宝。还是
  • 不懂财务就当不好房地产企业经理

    不懂财务就当不好房地产企业经理

    不论何种行业,优秀的经理人必定是一位财务高手,教你轻松驾御房地产企业必备的财务方法与技巧。通过《不懂财务就当不好房地产企业经理》的阅读,你将学到:全面掌握三大财务报表,读懂财务报告,非财务人员与财务部门在统一的平台上达成有效沟通,建立起清晰的成本控制意识与内部控制方法,强化财务管理意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学会使用预算等财务工具加强内部管理,运用财务思维视角运作企业,找到提升运营绩效的方法。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半劫不渡

    半劫不渡

    她是祖桃树费劲心血养育的一朵黑色小桃花,生来懵懂,不识人性。祖桃说:“替我灭了这六界,让着生灵涂炭,让六界再无生灵!”“好。”对小桃花而言,这就是她生来的使命,她存在的意义,南辞,经脉堵塞,不得寸进。只得如那凡人一般,蹉跎百年。她不甘心平凡,她想成就那无上的大道!“若想接受莫雁老祖的传承,必须复活莫雁老祖。”这是她的交易。她欣然接受。对小桃花来说,世间重要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桃媚,一个是南辞。“若论世间,最最不会伤害欺骗你的,只有小桃花。”她睁着黑色的大眼睛,精致的小脸满是严肃。而对南辞来说,心中最无法割舍的,一个是小桃花,还有那无上的大道。“就论前古至今,小桃花,你知道,情是什么吗?”她盘膝而坐,目光深邃,望向远方。“不知,不想,不沾。”小桃花回到。墨色的长发微微扬起,她站立在那儿,黑色长袖随风而摆,只是定定的站着。然...她却没说。若情而起,不知何以,牵一发而沾其身......————————不百合,cp看情况。
  • 小文学成长物语系列:换双翅膀飞翔

    小文学成长物语系列:换双翅膀飞翔

    在一次旅行中,都市公子哥儿裴嘉元遇到了深山里的采药娃儿张务工,两张几乎一模一样的面庞相遇,一段新奇大胆的人生故事就此展开。张务工在裴嘉元的极力怂恿下,答应两人互换身份,假扮对方。可是当他来到大都市,体验到了城市的繁华和“爸妈”的溺爱后,不愿再回山坳坳里受苦,设法阻断了与裴嘉元的联络……另一方面,裴嘉元在封闭落后的村子里饱受折磨,沉重的生活重担压在他身上,让他几乎支撑不下去。在他诅咒这穷山恶水的鬼地方时,一双瘦骨嶙峋的手伸向了他……无论在都市还是深山,总有一汪潭水倒影出他们的灵魂。互换身份的两个男孩各自经历了什么?他们能否突破心的樊笼,开始全新的人生?最终他们能否各归其位?
  • 知了知了瑾风来到

    知了知了瑾风来到

    回国后的林知了面对苏瑾风的穷追不舍,才幡然醒悟,青春时脑子一热撩的人,犯的错,得用一辈子还。(男主不算高岭之花那一挂,偶尔能跟女主一起逗比那种)
  • 爱你的路我走了好长

    爱你的路我走了好长

    去年的秋天,当第一片落叶飘零,我走入了你的世界,从此沉醉在你温柔多情的怀抱。每一次灵感的突袭,每一次失落的宣泄,每一次意气的风发,使我已然悄悄的融汇到了你灵魂的深处,虽然你总是默默无言,但我知道,和你接触的刹那,我们都已在心中建立了永恒的友谊,辗转了多个日夜的相知相遇,无须用言语来表白什么,因为那无边的大网早已将你和我紧紧的套牢,我只需乘一叶轻舟,便可在你宽广的海域中自由的潜航,你只需荡一粼碧波,便可送我一去千里,即使在旅程中漂染了岁月的霜痕,我依旧会执手那片挚情,和你相约,共同去欣赏云开雾散时天边的那一轮晨阳。
  • 天仙子,踏莎行

    天仙子,踏莎行

    就是很想写这样一群人,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理想和追求。
  • 末世之冥月君王

    末世之冥月君王

    公元2055年——地球附近一艘断了半截的飞行物在沉浮。一颗陨石从远方飞来撞上飞行物,剧烈爆炸后,一颗散发着妖异红光的球体从废墟中浮现,依附在陨石上冲向了一颗蔚蓝的星球……
  • 天庭招聘群

    天庭招聘群

    嫦娥:“急聘老公一枚!”仙姑:“租个临时男友!”妲己:“长期求一男票!”老君:“招聘业务员一名!”【推荐我的小号新书《无敌从演艺大神开始》一本装逼新高度的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