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8000000054

第54章 决战万源(7)

反攻青龙观

自发动“六路围攻”,尤其是发动对万源的攻击以来,面对红军收紧阵地,节节抗击,刘湘、唐式遵对这场浩大的战役设想了各种可能,但他们就是没有想到一条:红军的反攻。正是因为没有想到这一条,对此也没有任何精神和物资准备,当这一天来到时,在红军雷霆万钧的反击下,刘湘的六路大军如同决堤之水,一溃千里。

万源,红四方面军指挥所。浓密的树荫下,一处重兵守护的办公室,室内工作人员头戴耳机,神情专注地手击电键,抄写电码,不断地有人手拿电文急匆匆地进进出出,嘀嘀嗒嗒的无线电收发报声,传递着大战前的紧张与神秘气氛。

8月8日,万源城内,红四方面军指挥所。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以及各军、师首长十几人正在召开军事会议。本次会议的议题就是一个:反攻。

与会者分析了敌我力量的消长,决定立即展开反攻,反攻从敌人兵力最集中的东线开始,集中主要力量首先击破敌主力唐式遵第五路,然后再挥师向西,横扫第一、二、三、四路敌人。根据红四方面军总部电台提供的敌人部署情报,反攻的突破口选在青龙观。

万源城西南七十里处,一座海拔二千五百米南北走向的大山,蜿蜒三百余里状若巨龙,龙首昂起,两只前爪,左插罐坝场河,右下青花溪口,龙尾连达县之凤凰山,龙身上无数道山梁如同鱼刺状自上而下延伸。这座山名为青龙山,东起玄祖殿,西至老鹰嘴,绵亘二十里,北面为悬崖峭壁。山顶有一道观名叫青龙观。

青龙观正处于敌第五路主力四师范绍增部和右翼第一、二、三师之间,如果在此处突破,反攻红军将如同一把利刃,插进敌接合部,既可将敌第五路主力左右分割,动摇敌人整个阵线,又便于向纵深穿插、迂回,断敌退路,达到歼灭刘湘主力的目的。

青龙山地势集险、雄、奇为一身,堪称造化之功。青龙观所在的主峰海拔二千五百米,三面绝壁,深达百丈。东面是清花溪,山高崖陡,无路可上;山北碗柜崖、天鹅抱蛋一带,山势陡峭,怪石林立,由于山高林密,阳光罕至,山石上长满青苔,悬崖上挂满了密如蛛网的葛藤,这些葛藤有粗有细,长长短短,互相牵扯。几乎所有的山石如利刃刺天,形成大大小小的峡口和风洞,峡口和风洞掩隐在浓密的荆棘和树丛中,虽然是夏天,但山风吹过,峡口和风洞里怪声呼啸,阴森恐怖。青龙观正面一条宽不足一米的小路,顺着被称为“牛背梁”的山脊,从山脚下蜿蜒而上。山脊两侧是万仞壁立的悬崖峭壁,要上青龙观,只能走这条正面的小路,只要一挺机枪或十几支步枪组成交叉火力,就没有人能通过这条不足一米宽的山间小路上来。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攻打青龙观绝非易事。徐向前认为:

这个最险要的地方,正是敌人守备最薄弱的地方,战斗力最差的地方,是想不到红军会进攻的地方。我们就把反攻的突破口选定在这里。

面对如此险要的地形,怎样拿下青龙观?徐向前对此也颇感为难。作为红四方面军最高军事领导,徐向前亲自来到南天门、青龙观一带勘察地形了解敌情。侦察部队在当地找到了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药农。这位老药农告诉徐向前,在外人眼里,青龙观地势险要,但在他们眼里,没有到不了的地方。他告诉徐向前,这里虽然山高路险,但采药人在山里采药时穿上脚码子,带上铁钩长绳,依靠大树和长藤,可以攀越最为险要的绝壁从背面爬上青龙观。老药农的话让徐向前眼前一亮。综合多方面情况,徐向前决定,选派一支小部队作为全军反击的刀尖,从山北攀崖而上,从背面实行突破,然后迅速向敌纵深发展,配合主力部队将敌截为两段,以此动摇敌人整个防线,而后迅速穿插,迂回包抄敌人。

据情报,青龙观到青花溪一线,守敌为川军二十三军汪铸龙师之刘育英、周建辰两旅,青龙观守敌为周建辰旅的两个团,山上碉堡、工事完备。汪铸龙部屡遭红军痛击,已是惊弓之鸟,加之给养补充困难,该部士气低落,军容不整,就连敌军内部也瞧不起这样一支“常败军”。1933年10月,原第五路总指挥王陵基从开江过来时,被红军击溃的刘存厚部第一师师长刘邦俊曾主动赶到双河场向王陵基请战。王陵基就没正眼瞧他,把手一甩:“我们有的是队伍。”说罢,扬长而去。让刘邦俊好生难受。

青龙观易守难攻本为优势,但山势高,山路陡,也给给养运输带来困难。周、刘两敌的部队素质差,在敌人内部被人瞧不起,部队给养也最差。别人的部队都吃新米,他们的部队吃的粮食都是放置数年,已经霉烂结块的陈年烂谷子,拿起来一闻,霉味直冲脑门。就是这种米,还经常断顿。如此待遇,军心如何能稳?当兵的情绪不稳,当官的更是心虚气短。一次战斗行军,刘育英带队走到青花溪和玄祖殿间的小垭子阵地上,刘育英问左右,“此地何名?”

左右答道:“杀牛坪。”

四川话“刘”谐音“牛”,刘育英听了心里咯噔一下,身子一晃,差点滚下马来。他二话不说急令退军,并打电话要求与守青龙观的周建辰旅换防。周建辰不解,问他何故。刘育英说:“我姓刘,牛(刘)到了杀牛坪,凶多吉少。”

周建辰外号“周大炮”,他一听刘育英的话,心里老大不高兴,你怕杀牛,我难道就不怕?他一句话挡回去:“老兄,不要怕,有我的大炮来保护你。”

青龙观东面为刘湘第五路主力一、二、三师,西面是范绍增的第四师。

了解敌情后,总部制定了反攻部署:由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四军第十、十一师及九军第二十五、二十六师共十四个团组成第一梯队,担任突破敌人防线的任务;由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九十师和三十三军第九十九师组成第二梯队协同第一梯队向敌纵深发展,迂回歼敌;其余部队继续坚守阵地,相机转入反攻。徐向前点名由擅长近战、夜战的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四团担任奇袭青龙观的“杀牛”尖刀。

奇袭青龙观是全军大反攻的关键,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为了确保夜袭青龙观的成功,徐向前带三十一军军长孙玉清、九十三师师长叶道志和参谋杜义徳来到二七四团,亲自部署、动员、检查夜袭准备,决定二七四团二营从山北攀崖,实行山顶开花,一、三营从东西两侧夹击,一举歼敌。成功后,举火为号。

反“六路围攻”以来,红军紧缩阵地,节节后退,数万主力红军在后方蓄精养锐,现在这些部队将卷起万丈狂飙。

8月9日下午五时,夕阳西下,远山挂上一抹红霞,各路反攻部队从各地向青龙观周边集结。张家湾、饶家山、松柏坪,从青龙观山下到牛背梁间的翁柏寺前,各路大军静观信号,坐待枪声。

8月9日晚八时左右,二七四团二营副营长陈金钰率队出发。

陈金钰,湖北广济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入党。1955年授少将衔,曾任北京军区副参谋长。陈金钰回忆:

团首长经过认真研究决定由我们二营来打头阵……营里迅速组织了两个精干的侦察小组,分别由五连长张金臣和该连一排长庞振国带领,夜间悄悄地摸到青龙观下,进行潜伏侦察。有时烈日当头,草丛里闷得像个蒸笼;有时风雨交加,个个都泡在泥水里;黄昏以后,蚊虫又来袭击,咬得人刺痒难忍。但他们为了完成任务,一潜伏就是两三天……经过连续周密的侦察,我们掌握了青龙观敌人的兵力部署,活动规律和阵地设置情况,熟悉了地形、道路。比如:敌人每到晚上爱瞎咋唬,半夜打一阵枪,为其壮胆;换哨的时候,老远就对口令……

与此同时,全营在青龙观以北二十几里的一个隐蔽的半山坡上,展开了紧张的夜摸训练……不分昼夜地在深山密林中练静肃行进,练跨越攀登,练擒拿格斗,练摸哨本领,练独立作战的胆量和本领。

根据老药农指点的道路,在荆棘丛生的山谷里行进了三个多小时,陈金钰带队来到青龙观西侧一处被称为“碗柜崖”和“天鹅抱蛋”的地方。从这里到山顶有三百多米高,全是近乎九十度直上直下的陡壁,有的地方还向里凹进,尖刀排要从这里爬到山顶偷袭敌人。陈金钰让战士们再一次检查了装备后,低声命令:“开始行动。”战士们三四人一组,紧紧抓住密如蛛网的葛藤,脚蹬溜滑的崖壁,如同壁虎一般,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地向上攀越。两山之间的峡口,山风呼啸,吹得人站立不稳。陈金钰随五连一排——尖刀排攀爬在最前面。山间的葛藤看起来绵密细长,但在几个人的重力下,原来弯弯曲曲的藤子一下伸直,陈金钰和两名战士刚爬到半截,手抓的葛藤一绷直,几个人的脚一下蹬空,一起摔了下来。崖壁上除了浓密的葛藤和荆棘外,崖缝里还生长着一些大树,这些大树枝干茂密,如同大手将落下的陈金钰和两个战士托住,树杈将他们的脸上、身上划出道道血痕。陈金钰在树杈上挣扎着站起身,指挥战士们继续向上攀爬。山壁上有几处小的台阶,战士们爬到这些小台阶上,用事先准备好的带铁钩的竹竿紧紧地挂住上方的崖壁,冒着摔下绝壁深涧的危险,搭起人梯向上爬。先上去的人将绳索紧紧地拴在崖缝的大树上,下面的人再抓住绳索,脚蹬崖壁向上爬。陡峭的崖壁长满青苔,人根本无法立足,全靠双手使劲。夜里视线差,又不能发出声响,更给攀爬带来了困难。尖刀排的战士们平日里都练得一身“壁虎功”,虽然一路上险情不断,但他们硬是靠着葛藤和竹竿、绳索艰难地攀登到了绝顶。

排长庞振国第一个登顶,他先在山崖边悄悄露出头观察,朦胧的夜色里,崖壁顶上空空荡荡的,除了呼啸的山风外,一个人也没有,他轻轻招呼下面的战士们一个一个地攀上崖顶。几十个人全部上顶后,端着枪,弯着腰,轻轻地向前运动。突然,陈金钰听到前方有人打鼾,他指挥战士们迅速蹲下,再仔细观察,原来两个敌兵抱着枪,背靠背在睡觉。这是敌人在山顶放的一个“复哨”。庞振国用刺刀尖顶住敌人哨兵的前胸,用脚将他踢醒。这个家伙睁眼一看,几乎没吓死,庞振国低声喝道:“不许叫!再叫就捅死你。”另一个敌兵也被惊醒,两人吓得全身发软,浑身哆嗦,半晌说不出话。庞振国低声问:“这里有几个人?”

“就我们俩。”长官叫他们在这里放哨,看到这里的绝壁,他们相信就是天神下降也无法从山脚下爬上来,两人于是放心地睡了,谁想到,红军竟然真的来了。

敌人哨兵交代了山顶的部署和当晚的口令,陈金钰带领二营根据敌人提供的口令,消灭了驻扎在山顶的敌人,迅速控制了山顶。

为配合夜袭,防守玄祖殿的红十二师突然向敌人发起两路进攻。一路从阵地右侧茨竹沟,沿河直下青花溪,猛击青花场背后之敌旅部;一路出小垭子,过八庙垭、插三洞溪,猛击青花山下之牛背梁。

青花溪驻军就是那个怕“杀牛”的刘育英部,这些日子,各路敌军已经被打得一塌糊涂,刘育英部剩下不足一半。在红军突然打击下,刘部立刻陷入混乱。刘育英急电周建辰求援,周建辰集中全力向牛背梁、三洞溪、八庙垭方向用兵。就在这边打得一塌糊涂之时,汪铸龙得到报告:青龙观被红军占领。

同类推荐
  • 追忆张逸生

    追忆张逸生

    张逸生是冀东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军人,忠诚的共产党员,1973年任柏各庄农场党委书记。2016年是柏各庄农场建场60周年,张逸生诞辰100周年。本书收入20多篇富有真情实感的追忆文章,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见证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人民公仆不平凡的人格和精神。此书既是对他的纪念和缅怀,也是以史鉴今的重要文史资料。
  • 每一种成长都曾与寒冷为邻

    每一种成长都曾与寒冷为邻

    有关时光、岁月、友谊、风景的感悟。作者从多变的视角写出自己对于人生不同阶段、不同阶层的深入体会。文章以散文为主,夹杂议论与叙事,文字富于朝气与诗意。
  • 红舞台上的那些主角们

    红舞台上的那些主角们

    由著名作家顾保孜撰写的纪实作品《中南海人物春秋》,详实地记录了特殊年代中国政坛风云人物沉沉浮浮的人生。本刊从中节选出一段文字,以飨读者。这段文字,真实地描述了当年红透中国文化界的三位红主角,他们是如何在江青的“赏识”下,走向了一条不归之路……于会泳:戏剧般的荣辱人生江青召见于会泳时,握着他的手,喜悦地说:“你的文章我看过,我们应该早就认识了。”在得知于会泳是山东人时,江青热情地称他为“老乡”。于会泳不居功,无论是“三突出”理论,还是其他“样板戏”成果,他都无偿地归功于江青。
  • 族徽上的污点

    族徽上的污点

    本书为哈佛经典丛书第十八卷——“现代英国戏剧”中的一部。这里所指“现代”为本书编著者所处年代的时代划分方式。现称“古典主义”。《族徽上的污点》是英国诗人罗伯特·勃朗宁一部颇负盛名的戏剧作品,作于1842年,次年被搬上舞台。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贵族之家的悲剧故事,一对青年男女之间的真挚爱情却导致家族名誉受损,而这块“族徽上的污点”,必须由鲜血来洗刷……罗伯特·勃朗宁(1812-1889),维多利亚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戏剧抒情诗》、《剧中人物》、《指环与书》等,与丁尼生齐名,是维多利亚时代两大诗人之一。他以精细入微的心理探索而独步诗坛,对20世纪的英美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 改变人生的一杯水

    改变人生的一杯水

    《改变人生的一杯水》精心选辑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故事精品,书中的故事,多为励志故事、真情故事、传闻逸事等。这些故事,情节生动,引人人胜,让大家在轻松阅读的同时,感受到读故事的快乐,并能从中体悟故事作品中人物乐观、向上的情感。这是一本励志、有趣的故事书籍,十分适合青少年朋友阅读。
热门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利文斯敦

    名人传记丛书:利文斯敦

    名人传记丛书——利文斯敦——沟通非洲与世界的桥梁:“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热辣鲜妻:总裁老公,别玩火

    热辣鲜妻:总裁老公,别玩火

    她生性冷漠却偏要假装热情奔放,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取悦于他。外面都在传厉少不喜欢女人,可是谁又能想到他人前人后判若两人。他们在一起各自为了自己的目的,却由最初的利用换得日后的不离不弃。他爱她如空气,不是视而不见,而是离开她可能会死。他宠她,爱她,可以给她全世界。她爱他如食粮,不是解决温饱,而是……真的很好吃……因为有情饮水饱!【本文幽默搞笑,绝对宠文,拒绝套路,欢迎入坑。】
  • 辜鸿铭:东西之中 (文化怪杰)

    辜鸿铭:东西之中 (文化怪杰)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 修真除妖录

    修真除妖录

    这是一本看腻了身背血仇,被人欺辱,然后打怪升级最终干掉弱智反派的套路文后,可以慢慢品尝的书。有日常,有斗法,有逻辑,保智商。总之适合老白观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民主法制与人的发展研究(耕砚窗稿)

    民主法制与人的发展研究(耕砚窗稿)

    戴宏才博士将他的文集《耕砚窗稿——民主法制与人的发展研究》(以下简称《窗稿》)的文稿早就寄给我了,并嘱咐为其作序,我却迟迟未能动笔。这不仅仅是因为需要花一点时间对这本跨学科的文集进行全面阅读,还因为有些文章的观点引起了我特别的兴趣和更深刻的思考。更主要的原因还有两点:一是我尚缺乏“与时俱进”的良心;二是对政治、哲学、法律、教育多种学科的“跨越性”研究也不熟悉,加上对法律这门学科又不太感兴趣(这又是不与时俱进的劣根性)等。这些原因使我视为其作序为畏途,延时至今,勉为其难。不过作为读后感而已,实难为序,故请见。
  • 万界至强仙魔狐帝

    万界至强仙魔狐帝

    食尽万界美食,阅尽万界风光,泡尽万界美女。狐妖中,他灭域外,摧王权斗破中,他斩萧炎,灭萧家,泡云韵薰儿。王者中,他泡妲己,一夜推倒貂蝉,收主宰暴击为骑。“你们是啥东西?兵王?修仙者?轮回者?重生大佬?系统主人?呵呵……我只想说你们都是辣子鸡!”“红红!这就是我们的女儿,叫昭红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唯帝独尊!
  • 银河相会:七夕节(文化之美)

    银河相会:七夕节(文化之美)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 The Scarlet Car

    The Scarlet Ca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熬鹰

    熬鹰

    到庙西镇报到那天,还在金榜题名亢奋中的郑小毛,被兜头浇了一瓢凉水。主管人事的副书记老胡,让他马上去白狼河源头的金花山村,挂职村委会副主任。金花山?一年?郑小毛倒吸一口凉气。一个全镇最偏最远的穷地方,连个公共汽车都不通,有急事想出来一趟只能干着急。“我考的公务员岗不是财政所吗,怎么当村官了?”郑小毛嘟哝着。声不大,老胡显然听到了。老胡端茶杯的动作停在半路,瞪着一双金鱼眼问:“什么?”郑小毛知道自己失言了,咬住下唇不再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