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7800000103

第103章 乡下的树和城里的树(2)

不过,在城里待得久了,把城里的树观察得久了,我还是觉得,城里树所经受的苦痛,不知要比乡间树大多少倍!乡间树虽然面临火烧雷劈之险,可真正因此而死掉的,从比例上说,远远低于城里树。人类的祖先留下一句名言:树挪死,人挪活。这话的前半句,明明白白地指出了树的特性。树是不习惯动窝的,树选定了一个家,就希望在那个家里一直住到老死。在树的世界里,并不存在我们人类那么多五花八门的欲望,城市再繁华,可与一棵树有什么关系?脚下的土地养育了它们,它们就对这片土地忠诚,头顶的星空照拂了它们,它们就倾尽毕生精力,对那片星空抬头仰视。树就是在这种恒定的坚守中,成就了生命的全过程。城里树每搬迁一次,就把自己的根须切割一次,它们的身体被搬走了,却把一部分血管留在了原地,这其中的苦楚,不管是谁,只要将心比心就能有一个大致的体会。而且,我们永远也不要怀疑一棵树的智力,不要以为它们没有情感和思想,也就是说,不要以为树的苦楚仅仅出自骨骼体肤。要不然,我们就无法解释这样一个现象:而今,人类的知识培养出了那么多高明的园艺师,培养出了植物学博士,然而,当移栽一棵脾性禀赋基本定型的成树时,为什么显得那么不自信?为什么要让一部分树死掉?这实在不该责怪园艺师或植物学博士,他们对树种所需的土壤和气候研究得那么透彻,按道理是不会出差错的,许多时候,树的确也不是因为这个而死。它们是怀念故土的气息,是由于过度的思念而造成心死。心死了,身体也就跟着死了。

这类事情随处可见。我就常常在小区外面的花园里看到因为移栽而死去的树。最让我触目惊心的,是一棵小叶榕。它移栽到这里来时,园艺师怕养料一时无法输送到冠顶,将树冠锯掉了,将他们认为多余的枝丫也锯掉了。他们以为这样就万无一失。谁知十天半月过去,叶片干枯了,树皮脱落了,然后,树死了!整整半年过去,它就以死亡的姿态一直站立在草地中央,那被锯掉的地方,看上去很像一只昂首向天的山羊。羊是上帝选中的牺牲品,是这世间最柔弱最悲苦的生物,我每次从那棵小叶榕身边路过,都如同看到一只走向屠场的羊。

据说,由于城市夜间光线太亮(即所谓的“光彩工程”),每年都要使上百万只候鸟死亡,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对树的生存环境做过这样的关注和统计。树是大自然最显明的标志之一,它的一切运动规律,都以大自然的律动为最高准则。晚上,它们也需要在沉寂的夜色中安然入睡——人类只要把自己看低一些,就会惊奇地发现,连水也需要沉睡,何况一棵树。城里的树为我们站了整整一个白天的岗,晚上还不愿意给它一个安宁的环境,让各种颜色的灯光逼射着它们。有的城市,还直接把灯泡挂在树枝上。到了节日,比如春节,以及近些年越来越走俏的圣诞节,我们都喜欢让树披挂上密密麻麻的彩灯,通宵达旦地明亮着。人在灯景下玩累了,白天可以睡觉,树却不能,一些体质较弱的,就在灯光的照射下累死了。树有自己的职责:它们需要在日光里吸收二氧化碳(同时还要吸收灰尘),再释放人们需要的氧气。树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职责,职责既是它们的本能,也是堪称高尚的品性。可是我们总是不太习惯于严肃的事情,总是把树们干出的那些事完全归纳到本能当中。如果是这样,那么,人的本能是什么?难道人们所行的一切善事,全都是教化的结果?事实上,恶习和美德一旦养成,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本能。本能和德行,往往杂糅在一起,不可分辨。

在人类的词汇中,有一个词让思想者沉醉。这个词就是“天籁”。所谓天籁,就是自然界的风声鸟声流水声,而风本来无声,风依托树木和岩洞传达它的歌唱,因此,树是大自然中美妙动人的乐器,同时也是安详达观的倾听者,它哪里习惯被各种欲望充斥着的嘈杂音响?但人是不理会这一套的,我们为自己划定了一个能够承受的噪音范围,却没想到树。树在尖厉的敲击声和汽车喇叭声中破坏了听觉,从而走向疲惫和麻木,再也不会创造天籁了。城里人之所以很难想到天籁这个词,并不是城里没有风声,也不仅仅由于城里的鸟鸣声和流水声难得一闻,而是因为,城里的声音缺乏像蓝天和大地一样广阔的背景,无法唤起听者宁静的,带着淡淡忧思的感恩情怀。责任不在树,而在人,我们有那么多世俗的、急功近利的想法,即使没有别的声音,我们内心的噪声也会压倒天籁。

人类的“文明”一旦施加于树,就很可能造成灾难。我相信,在全国各地的公园里,都可以看到被扭曲的树,我们依照自己的审美观,将树塑造成宝塔形、圆柱形、凉亭形、球形、拱形以及各种动物的形状。人们把这样的行为称为艺术。而科学已经证明,树具备喜悦和恐惧等复杂情绪,拿着一把剪刀靠近树身,树叶会发抖,这么说来,当我们以人的标准、以艺术的名义去制造虬枝怪态时,树一定会吓得全身痉挛,因为它们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的,不只是身体的痛苦,还要付出作为一棵树的全部尊严。

比较起来,乡间的树就完全是另一种命运了。它们的生长和成熟,基本上都听从大自然的安排。宇宙之神在给世间光明的同时又创造了夜晚,那就是让活着的万物注意节制,注意开采有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夜晚才显得那么深沉而慈祥。当暮色从大地上涌起,林莽便紧紧地抱成一团,成为最壮丽的剪影,那些单棵的树,与山林遥相呼应,共同成为夜色的一部分,成为整个严肃沉着的意境中的一部分。然后,人睡了,牲口睡了,树也跟着睡去。这时候,如果你借着些微的月光独自走进林子,就能清晰地听到树的呼吸——这正是夜晚的天籁。一切都是那么宁静!打破这宁静的,是一片飘飞的树叶,是鸟母亲安抚孩子的呓语,当这些声音过去,树就像翻了个身,重新进入更深的睡眠。无须设防,彻底放松。正是有了这种放松,清晨的树才像新娘一样光彩照人。至于处在季节变换中的乡间树,简直就是季节的心跳,它们的每一个表情都让人想起远古,也想到未来。对此,城里树是无法提供的,城里树是在人类欲望中沉浮的工具,很难有一个时刻为自己活过。没有自我的生命,是不可能丰富的。

其实,这样的对比都太表面化了,城里树和乡间树最重要的不同,乃是活力。树被哲人看作是大地的一种力量,甚或是我们的本能和宇宙意识的主要源泉,它历经岁月沧桑却老而弥坚、青枝勃发的昂扬和坚毅,经受风风雨雨却从容应对的气度与智慧,是人类生存和幸福的基石,也是人生的安宁之谷。

要想获得这样的印象,只能去看乡间的树——晨曦初现,乡间树便和农人一道,从睡梦中醒过来了。它们苏醒的姿势格外奇特。人的苏醒是睁开眼睛,而树的苏醒则是全身都动,密集的叶片是它们活跃的神经,当叶片轻轻抖落附着其上的露珠,新的一天就开始了。树们对朝阳的欢迎,从来都不是平庸的:它们要联合栖身在枝叶中的鸟,举行宏大的仪式。你听说过“雀鸟闹林”吗?这感人而壮观的景象,出现在清晨和黄昏:你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突然来了那么多鸟,它们密密麻麻地挂在弯成弧形的枝条上,仿佛累累的果实,你也不知道是谁发布了命令,鸟就一起叫了起来,一个“闹”字,恰到好处地点出了当时的盛况。鸟为什么这么整齐地集合到一棵或者几棵树上?它们叽叽喳喳地到底在说些什么?再聪明的人也不懂鸟语(孔子的学生懂鸟语,但只是传说),因此我们恐怕永远也不会知道了。我们只能揣度,它们是在感谢上苍,感谢大地。我相信只能作如此解释。

可以说,树是这场感恩仪式的总导演,但它却庄严而充盈地静默着。它似乎深深地懂得,鸟(包括鸟窝在内)是上帝撒到树上的花瓣,是上帝颁发给它的奖章。如果一棵树上没有鸟,就像一个人没有歌声和笑靥。对此,树是多么珍惜,你只要看一看它们那哺乳期女人一样恬静的神态,就知道它们是多么珍惜。当然,它们的神态是恬静的,内心却蕴藏着非凡的热情,正是这不可比拟的热情,彻底消除了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界线,消除了各种生命之间的界线。树似乎比我们人类更加明白一个道理:既然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底下,沐浴在辉煌盛大的阳光之中,就应该和各种生命一道——不管这生命多么卑微——尽心尽力地共同缔造大地的繁荣。

任何一种活力,从本质上说都来源于生长的力量。乡间的树挤得那么紧,乡间的树有那么多喜欢和不喜欢的邻居,才促使了它们拼命地上长,拼命地去争取阳光。那种争高直指的情景让人感佩。也正是这种集体的奋发,造就了森林的繁茂,成就了树的高度。所谓参天大树,无一例外都出自乡间!即便是同一个树种,从乡间移到城市以后,在相当的土质和气候条件下,其生长速度也会明显下降,其绝对高度最多只能长到在乡间时的三分之二,这是因为它没有竞争对手,它不需要长那么快,不需要长那么高,就能获得充足的阳光。

城里的树很少有鸟的身影和鸟的歌唱,再加上懒洋洋地生长,还有什么活力可言?

闲下无事的时候,我也会想一想来生最好变成什么。因为喜欢那种单纯简朴不事张扬的格调,我想最好还是变成一棵树吧。但我一定要做乡间的树。

尽管乡间树的生活距离幸福还有那么遥远。

同类推荐
  • 依依柳岸

    依依柳岸

    未名湖是镶嵌在燕园中的一颗绿宝石。环湖垂柳,柳荫小径,塔影婆娑,波光潋滟。月下观湖,静若惺忪着睡眼的处子,微风花影,则是一杯轻漾的春醪。
  • 温暖的门边

    温暖的门边

    这部散文集记录了作者对生活方方面面的观察与思考,涵盖了日常生活中丰富而常见的诸多的小小图景,并以小见大,衍生出不同层面上的思想火花的碰撞,或多或少,给人带来种种有益的启迪与思考。面对喧嚣躁动的都市生活,她用自己的眼光审视着世态人情的演绎与嬗变,有质疑,有批评,有认同,也有感动与欢喜。
  • 一念之间,美好恰到好处

    一念之间,美好恰到好处

    此书通过优美的文字对经典古诗词进行了新颖且透彻的解读,将古诗词中传递出的人生哲理、人生态度与古典文学和历史故事融会贯通。古时的君子把人生的美好、愿望、理想与抱负都融进了自己的诗词之中,他们的诗词是一道点亮夜色的灯盏,指引着我们追逐的方向。这就是我们心中呼唤的君子情怀,以诗为剑让人间正道成为一座永恒的雕像。
  • 普希金诗集

    普希金诗集

    本诗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普希金传略,介绍普希金的生平事迹;第二部分为普希金的抒情诗,共50首;第三部分为童话故事诗,共5首,都是普希金的名作。本诗集译文准确,图文并茂,别具匠心。
  • 缪崇群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缪崇群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蔚蓝静穆的空中,高高地飘着一两个稳定不动的风筝,从不知道远近的地方,时时传过几声响亮的爆竹,——在夜晚,它的回音是越发地撩人了。
热门推荐
  • 德云社秦霄贤大院的花开了

    德云社秦霄贤大院的花开了

    #切勿上升正主##纯架空#好看的皮囊千篇一侓老秦的脑袋傻啦吧唧如果十几岁那年,在老树的秋千下没有看你搬家,也许之后的一切都不会发生#切勿上升正主##切勿上升正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

    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

    本书在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和舍勒的感受现象学的背景下,将其新创的道德意识现象学与佛教唯识学和儒家心学特别是孟子的良知学说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对道德意识的三种来源即内心的、外在的和超越的起源,也即对道德本能、社会伦理和神学伦理进行了区分和描述,尤其对道德本能之所以是自然本能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分析,以回答“我们为何以及如何意识到善?”的问题。
  • 吃玻璃的女人

    吃玻璃的女人

    2014年6月搬进新住所的第三天下午,提着袋啤酒回家时,我碰到了一个女人。不知从哪里来的,大热天穿着一身冬衣,在我家楼外那块空地上翻着垃圾箱,翻得肆无忌惮,把原本干净整洁一块地弄得一片狼藉。挺过分的不是么,所以我立刻过去拍了拍她,试图阻止她:“不要翻了好吗,地上一塌糊涂了,是不是找吃的?我给你点钱?”她听后抬头看了我一眼。
  • 羽翼十三月

    羽翼十三月

    传说中的第十三月的时空之门,会被有着一半白色羽翼和黑色羽翼的双生审判者打开。当天空交织着白色和黑色的羽毛,蓝色的瞳孔和紫色的瞳孔的交汇,湛蓝的天空形成了一道漩涡,一片白亮到刺眼的光芒,就是第十三个月的大门……“布兰琪,不论你逃到哪里,我都会再次找到你的。”“哥哥,你放心大胆的去吧,我会在下一个世界,仍然选择守护你。”你有身上流淌着罪恶的血液,你本不该存活在这个世上,既然她选择让你重生,那么你就忘掉前世的全部记忆,作为一个寻常的魔法师生活在永恒的国度吧,切忌,一定不要用你布满鲜血的手,打开第十三个月的大门……还有那位银发血眸的少年,正在熊熊的烈火中,等待着你的归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万界独尊

    万界独尊

    你丹药多?我丹方无尽。你身怀秘术?及我九牛一毛?你武功盖世?三尺长剑,教你做人!顶尖功法无数,生活职业无双,热血的对决,犀利的打脸,一寸剑光,万里直驱,破碎虚空,成就圣位!你是天才?不好意思,连给我提鞋,你都不配!
  • 成尸录

    成尸录

    世间的劫难出现,神秘的武者开始显露于世人眼中。这一刻,李幕笑了笑。“食物链要开始重新排序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皇上臣妾很低调

    皇上臣妾很低调

    作为一个“我爹是丞相”的官二代,苏舞觉得自己一直很低调!低调的和某位王爷传着绯闻,低调的殴打了皇帝陛下,低调的,咳咳做了反贼的首领!慕容信:小舞,这辈子,荣王妃的位置会永远为你保留。陌千寻:无论朕是什么身份,你永远是朕的苏舞老大。——苏舞从没有想过二选一会这么的难,她更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登上皇城最高处,手中会掌握着一个皇朝的命运——你妹啊!咱只想低调的生活,找个差不多的帅哥嫁了就好了,为什么人生要如此的大起大落……
  • 快刀和水果

    快刀和水果

    一开始,余全新并没有把方能武家拆迁的事放在心上,大不了多花两个钱就是了,这些年这样那样的麻缠事他也见得多了,最后,不要他说话,只要钱说话,事情就一二三摆平了。他没想到,后来的事会是那样一个走法。当然后来的事是后来才发生的。所以,当他听了在他手下负责前期工程的侄子余金明的汇报后,说还是那个方能武啊,这家伙,像茅缸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他肯定是要找点麻烦的,这我早就料到了,你先做别的人家工作,他的事先摆一摆,到最后只剩他一家了,把他孤立起来,我看他还犟不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