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6500000060

第60章 论语通检(18)

以俟君子/11·24//

原壤夷俟/14·45//

六十而耳顺/2·4//

名不正则言不顺/13·3//

言不顺则事不成/13·3//

敢昭告于皇皇后帝/20·2//

慎终追远/1·8//

来者犹可追也/18·5//

舜禹有天下而不与焉/8·18//

禹吾无间然矣/8·22//

禹吾无间然矣/8·22//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14·6//

舜亦以命禹/20·1//

非其鬼而祭之/2·24//

祭鬼如鬼在/3·12//

敬鬼神而远之/6·22//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8·22//

季路问事鬼神/11·11//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11·11//

我待价者也/9·13//

卫君待子而为政/13·3//

齐景公待孔子曰/18·3//

以季孟之间待之/18·3//

冉有子贡衎衎如也/11·12//

小人哉樊须也/13·4//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15·1//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1·13//

食先生馂/2·8//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4·5//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4·9//

一箪食/6·11//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7·9//

饭疏食饮水/7·16//

发愤忘食/7·19//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8·22//

斋必变食/10·7//

食不厌精/10·8//

食饐而餲/10·8//

鱼馁而肉败不食/10·8//

色恶不食/10·8//

臭恶不食/10·8//

失饪不食/10·8//

不时不食/10·8//

割不正不食/10·8//

不得其酱不食/10·8//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10·8//

沽酒市脯不食/10·8//

不徹姜不多食/10·8//

出三日不食之矣/10·9//

食不语/10·10//

虽疏食菜羹瓜祭/10·11//

君赐食/10·18//

侍食于君/10·19//

足食足兵/12·7//

去食/12·7//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2·11//

饭疏食没齿无怨言/14·10//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15·31//

君子谋道不谋食/15·32//

敬其事而后其食/15·38//

焉能系而不食/17·6//

食夫稻/17·20//

食旨不甘/17·20//

饱食终日/17·21//

杀鸡为黍而食之/18·7//

如日月之食焉/19·21//

所重民食丧祭/20·7//

我独亡/12·5//

尝独立/16·13//

他日又独立/16·13//

片言可以折狱者/12·12//

质胜文则野/6·18//

文胜质则史/6·18//

如不胜/10·5//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10·8//

亦可以胜残去杀矣/13·11//

以杖叩其胫/14·44//

君子周急不继富/6·4//

放于利而行多怨/4·12//

劳而不怨/4·18//

怨是用希/5·23//

匿怨而友其人/5·25//

曰怨乎/7·15//

又何怨/7·15//

在邦无怨/12·2//

在家无怨/12·12//

克伐怨欲不行焉/14·2//

没齿无怨言/14·10//

贫而无怨难/14·11//

以德报怨何如/14·36//

以直报怨/14·36//

不怨天不尤人/14·37//

则远怨矣/15·15//

可以怨/17·8//

远之则怨/17·24//

不使大臣怨乎不以/18·10//

劳而不怨/20·9//

又谁怨/20·9//

丧事不敢不勉/9·16//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3·24//

将入门/6·15//

吾将问之/7·15//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7·19//

鸟之将死/8·5//

人之将死/8·5//

天之将丧斯文也/9·5//

固天纵之将圣/9·6//

子将奚先/13·3//

道之将行也欤/14·38//

道之将废也欤/14·38//

阙党童子将命/14·46//

季氏将伐颛臾/16·1//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16·1//

则将焉用彼相矣/16·1//

吾将仕矣/17·1//

将命者出户/17·19//

人将拒我/19·3//

施于有政/2·21//

无施劳/5·26//

如博施于民而能济众/6·30//

勿施于人/12·2//

勿施于人/15·24//

哀而不伤/3·20//

临丧不哀/3·26//

其鸣也哀/8·5//

丧思哀/19·1//

丧致乎哀而止/19·14//

则哀矜而勿喜/19·19//

其死也哀/19·25//

哀公

哀公问曰/2·19//

哀公问主于宰我/3·21//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6·3//

哀公问于有若曰/12·9//

告于哀公曰/14·22//

敢昭告于皇皇后帝/20·2//

帝臣不蔽/20·2//

简在帝心/20·2//

泛爱众而亲人/1·5//

因不失其亲/1·12//

君子笃于亲/8·3//

不亲指/10·31//

以及其亲/12·21//

亲于其身为不善者/17·6//

君子不弛其亲/18·10//

亲丧乎/19·17//

虽有周亲/20·4//

尧曰咨/20·1//

不有博弈者乎/17·21//

审法度/20·5//

八佾舞于庭/3·1//

鲤趋而过庭/16·13//

鲤趋而过庭/16·13//

不践迹/11·18//

必闻其政/1·9//

多闻阙疑/2·18//

子闻之曰/3·15//

子闻之曰/3·21//

朝闻道夕死可矣/4·8//

子路闻之喜/5·7//

回也闻一以知十/5·9//

赐也闻一以知二/5·9//

可得而闻也/5·13//

不可得而闻也/5·13//

子路有闻/5·14//

唯恐又闻/5·14//

子闻之/5·20//

愿闻子之志/5·26//

今也则未闻好学者也/6·3//

吾闻之也/6·4//

闻义不能从/7·3//

子在齐闻韶/7·14//

多闻/7·29//

吾闻君子不党/7·32//

子闻之/9·2//

子闻之/9·6//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9·22//

子路问闻斯行诸/11·20//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11·20//

闻斯行诸/11·20//

闻斯行之/11·20//

由也问闻斯行诸/11·20//

求也问闻斯行诸/11·20//

子曰闻斯行之/11·20//

商闻之矣/12·5//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12·20//

是闻也/12·20//

夫闻也者/12·20//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12·20//

吾其与闻之/13·14//

子闻之曰/14·19//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15·1//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16·1//

友直友谅友多闻/16·4//

吾闻其语矣/16·11//

吾闻其语矣/16·11//

子亦有异闻乎/16·13//

闻斯二者/16·13//

闻诗闻礼/16·13//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16·13//

闻弦歌之声/17·3//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17·3//

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17·6//

汝闻六言六蔽矣乎/17·7//

使之闻之/17·19//

闻乐不乐/17·20//

异乎吾所闻/19·3//

子夏闻之曰/19·12//

吾闻诸夫子/19·17//

吾闻诸夫子/19·18//

瞻之在前/9·11//

衣前后襜如也/10·3//

立则见其参于前也/15·6//

前言戏之耳/17·3//

东首/10·20//

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16·12//

文不在兹乎/9·5//

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14·42//

先王之道斯为美/1·11//

美目盼兮/3·8//

子谓韶尽美矣/3·25//

谓武尽美矣/3·25//

子曰里仁为美/4·1//

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

/6·16//

如周公之才之美/8·12//

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8·22//

有美玉于斯/9·13//

君子成人之美/12·16//

曰苟美矣/13·8//

不见宗庙之美/19·23//

尊五美屏四恶/20·9//

何谓五美/20·9//

不徹姜不多食/10·8//

有教无类/15·39//

再拜而送之/10·15//

怀其宝而迷其邦/17·1//

不逆诈/14·33//

是谓能养/2·7//

皆能有养/2·7//

其养民也惠/5·16//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17·24//

人洁己以进/7·30//

与其洁也/7·30//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18·7//

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19·12//

如博施于民而能济众/6·30//

使子路问津焉/18·6//

是知津矣/18·6//

子哭之恸/11·9//

子恸矣/11·9//

有恸乎/11·9//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恸/11·9//

得见有恒者斯可矣/7·27//

难乎有恒矣/7·27//

人而无恒/13·22//

不恒其德/13·22//

陈恒弑其君/14·22//

恂恂如也/10·1//

洋洋乎盈耳哉/8·15//

千室之邑/5·8//

十室之邑/5·28//

未尝至于偃之室也/6·14//

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8·22//

室是远而/9·30//

未入于室也/11·14//

亦不入于室/11·18//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13·8//

禄之去公室五世矣/16·3//

窥见室家之好/19·23//

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8·22//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14·6//

南宫适出/14·6//

譬之宫墙/19·23//

宪问第十四/14·//

宪问耻/14·1//

可使与宾客言也/5·8//

仲叔圉治宾客/14·20//

抑亦先觉者/14·33//

仲突仲忽/18·11//

窃比我于老彭/7·1//

虽赏之不窃/12·18//

臧文仲其窃位者欤/15·14//

穿

其犹穿窬之盗也欤/17·11//

举直措诸枉则民服/2·19//

举枉措诸直则民不服/2·19//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2·20//

举一隅而示之不以三隅反/7·8//

色斯举矣/10·32//

举直措诸枉/12·22//

举直措诸枉/12·22//

举皋陶/12·22//

举伊尹/12·22//

举贤才/13·2//

焉知贤才而举之/13·2//

举尔所知/13·2//

君子不以言举人/15·23//

举逸民/20·6//

君子之道焉可诬也/19·12//

子语鲁太师乐曰/3·23//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6·21//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6·21//

子不语怪力乱神/7·21//

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欤/9·19//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9·23//

食不语/10·10//

言语宰我子贡/11·2//

请事斯语矣/12·1//

请事斯语矣/12·2//

叶公语孔子曰/13·18//

吾闻其语矣/16·11//

吾闻其语矣/16·11//

吾语汝/17·7//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19·23//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9·11//

诲汝知乎/2·17//

诲人不倦/7·2//

吾未尝无诲焉/7·7//

诲人不倦/7·35//

忠焉能勿诲乎/14·8//

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3·11//

成事不说/3·21//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12·8//

子路终身诵之/9·26//

诵诗三百/13·5//

祭神如神在/3·12//

敬鬼神而远之/6·22//

子不语怪力乱神/7·21//

祷尔于上下神祇/7·36//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8·22//

季路问事鬼神/11·11//

不有祝鮀之佞/6·16//

祝鮀治宗庙/14·20//

亦祗以异/16·12//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14·18//

短右袂/10·6//

羔裘玄冠不以吊/10·6//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11·24//

君子正其衣冠/20·9//

禘自既灌而往者/3·10//

既往不咎/3·21//

文王既没/9·5//

既竭吾才/9·11//

春服既成/11·24//

既欲其生/12·10//

既庶矣/13·9//

既富矣/13·9//

既而/14·41//

既来之则安之/16·1//

血气既衰/16·7//

既得之/17·14//

旧谷既没/17·20//

新谷既升/17·20//

宰予昼寝/5·10//

不舍昼夜/9·17//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6·9//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11·23//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6·1//

公山不扰以费畔/17·4//

君子惠而不费/20·9//

何谓惠而不费/20·9//

斯不亦惠而不费乎/20·9//

屏气似不息者/10·4//

屏四恶/20·9//

退

退而省其私/2·9//

不与其退也/7·30//

孔子退/7·32//

宾退/10·3//

子退朝/10·17//

避求也退/11·20//

故退之/11·20//

樊迟退/12·22//

冉有退朝/13·14//

鲤退而学诗/16·13//

鲤退而学礼/16·13//

陈亢退而喜曰/16·13//

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19·12//

虚而为盈/7·27//

洋洋乎盈耳哉/8·15//

不迁怒不贰过/6·3//

贺(见“阳贺”)

君子矜而不争/15·22//

古之矜也廉/17·15//

今之矜也忿戾/17·15//

嘉善而矜不能/19·3//

则哀矜而勿喜/19·19//

思而不学则怠/2·15//

无勇也/2·24//

由也好勇过我/5·7//

勇而无礼则乱/8·2//

好勇疾贫/8·11//

勇者不惧/9·28//

可使有勇/11·24//

仁者必有勇/14·5//

有勇者不必仁/14·5//

卞庄子之勇/14·13//

勇者不惧/14·30//

好勇不好学/17·7//

君子尚勇乎/17·22//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17·22//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17·22//

恶勇而无礼者/17·23//

恶不逊以为勇者/17·23//

友善柔/16·4//

羿

羿善射/14·6//

富而无骄/1·14//

使骄且吝/8·12//

君子泰而不骄/13·26//

小人骄而不泰/13·26//

富而无骄易/14·11//

乐骄乐/16·5//

泰而不骄/20·9//

斯不亦泰而不骄乎/20·9//

夺伯氏骈邑三百/14·10//

绘事后素/3·8//

御人以口给/5·5//

素以为绚兮/3·8//

子绝四/9·4//

在陈绝粮/15·2//

人虽欲自绝/19·24//

兴灭国继绝世/20·6//

直而无礼则绞/8·2//

其蔽也绞/17·7//

恶绞以为智者/17·23//

奢则不逊/7·37//

与其不逊也宁固/7·37//

危行言逊/14·4//

幼而不逊悌/14·45//

逊以出之/15·18//

恶不逊以为勇者/17·23//

近之则不逊/17·24//

十画十画

耕也馁在其中矣/15·32//

长沮桀溺耦而耕/18·6//

置其杖而耘/18·7//

素以为绚兮/3·8//

绘事后素/3·8//

素衣麛裘/10·6//

四板缺适秦/18·9//

季氏旅于泰山/3·6//

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3·6//

约而为泰/7·27//

泰伯第八/8·//

泰伯其可谓至德也矣/8·1//

泰/9·3//

君子泰而不骄/13·26//

小人骄而不泰/13·26//

泰而不骄/20·9//

斯不亦泰而不骄乎/20·9//

匿怨而友其人/5·25//

桓魋其如予何/7·23//

齐桓公正而不谲/14·16//

桓公杀公子纠/14·17//

桓公九合诸侯/14·17//

桓公杀公子纠/14·18//

管仲相桓公/14·18//

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16·3//

季桓子受之/18·4//

丘何为是栖栖者欤/14·34//

有耻且格/2·3//

犯而不校/8·6//

远耻辱也/1·12//

民免而无耻/2·3//

有耻且格/2·3//

而耻恶衣恶食者/4·9//

耻躬之不逮也/4·22//

不耻下问/5·15//

左丘明耻之/5·25//

丘亦耻之/5·25//

左丘明耻之/5·25//

丘亦耻之/5·25//

耻也/8·14//

耻也/8·14//

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9·26//

行己有耻/13·20//

宪问耻/14·1//

耻也/14·1//

君子耻其言之过其行/14·29//

小车无軏/2·22//

不患莫己知/4·14//

何莫由斯道也/6·17//

莫吾犹人也/7·34//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13·4//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13·4//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13·4//

唯其言而莫予违也/13·15//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13·15//

如不善而莫之违也/13·15//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8//

莫我知也夫/14·37//

何为其莫知子也/14·37//

莫己知也/14·41//

莫能兴/15·2//

吾莫如之何也矣/15·16//

小子何莫学诗/17·8//

莫不有文武之道焉/19·22//

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14·41//

遇丈人以杖荷蓧/18·7//

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15·33//

庄以莅之/15·33//

获罪于天/3·13//

先难而后获/6·22//

夫子莞尔而笑/17·3//

盍各言尔志/5·26//

盍彻乎/12·9//

唯恐又闻/5·14//

犹恐失之/8·17//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16·1//

致远恐泥/19·4//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1·9//

恭近于礼/1·12//

其行己也恭/5·16//

巧言令色足恭/5·25//

恭而安/7·39//

恭而无礼则劳/8·2//

与人恭而有礼/12·5//

居处恭/13·19//

恭己正南面而已矣/15·5//

貌思恭/16·10//

恭宽信敏惠/17·5//

恭则不侮/17·5//

子为恭也/19·25//

晋文公谲而不正/14·16//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4·3//

无恶也/4·4//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4·5//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4·5//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4·6//

恶不仁者/4·6//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4·9//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5·23//

伯牛有恶疾/6·10//

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8·22//

色恶不食/10·8//

臭恶不食/10·8//

是故恶夫佞者/11·23//

恶之欲其死/12·10//

不成人之恶/12·16//

攻其恶/12·21//

无攻人之恶/12·21//

乡人皆恶之/13·24//

其不善者恶之/13·24//

众恶之必察焉/15·28//

恶紫之夺朱/17·17//

恶郑声之乱雅乐/17·17//

恶利口之覆邦家者/17·17//

君子有恶乎/17·23//

有恶/17·23//

恶称人之恶者/17·23//

恶居下而讪上者/17·23//

恶勇而无礼者/17·23//

恶果敢而窒者/17·23//

赐也亦有恶也/17·23//

恶绞以为智者/17·23//

同类推荐
  • 史记·列传

    史记·列传

    《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成功的传记文学名著。其中“列传”达七十篇之多,从文学角度审视,“列传”是《史记》的精华所在。
  • 中华家训4

    中华家训4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扬州画舫录

    扬州画舫录

    《扬州画舫录》的许多版本会省去工段营造录这一章,本版本以原貌全部保留,是全本的权威珍藏本。《扬州画舫录》是李斗历时30年写就的扬州奇书,被尊为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全面的扬州百科全书。朱自清先生最推崇的明清笔记体奇书。朱自清说: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有念过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象蜃楼海市一般美丽;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一类书,那更了不得了。
  • 袁天罡与推背图

    袁天罡与推背图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袁天罡略传;袁天罡墓地之说;袁天罡与李淳风;袁天罡叔父袁守诚;初出茅庐;拜师孙思邈;给武则天算命等。
  •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本书介绍了选题缘由、《后汉书》的研究概况、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热门推荐
  • 经学历史

    经学历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沈岩船政文化讲稿精选

    沈岩船政文化讲稿精选

    船政是非常之举,是三千年大变革的历史产物。1866年,清廷在福州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在中国近代海军史、工业史、教育史、思想文化史上都留下深深的印迹。船政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典范,是社会转型的先行先试者,其历史地位是不可磨灭或替代的。沈葆桢是首任船政大臣,认真研究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与事迹,是很有意义的。本书选取船政研究专家沈岩关于船政系列讲座和沈葆桢专题的部分讲稿结集出版,以飨读者。
  • 一生一世,唯你是宝

    一生一世,唯你是宝

    徐欣欣和安星辰是一对欢喜冤家,这人人皆知。却不知道有一天,这两个人也会成为彼此的恋人。也不知道,他们还会走很远很远的路……徐欣欣她也许不是最好的,但在安星辰眼里,她是最好的。万级风景,都不如她的一个笑容。
  • 祸心

    祸心

    《祸心》是沉峻的言情小说作品。灯光暗淡,光影流离,恍恍惚惚,想到她,突然觉得好孤独。这婚姻,如背负千钧,赤脚踩在泥泞,可我愿用所有手段,哪怕不齿,也只为把你留在身边,哪怕,你恨我入骨!他说,何桑,你这辈子都别想离开我!她恨恨地说,陆彦回,我恨你!
  • 九天封神录

    九天封神录

    讲述在上古时期、神魔时代的武林轶事与爱恨情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道不兴,举苍生如蚍蜉。”如果神灵真的代表真理,那么为何世道如此不公,卑劣的人为所欲为,让真正善良纯洁的人受到侮辱和伤害。如果大荒生灵终其一生都只能注定成为神魔的棋子,那么这神灵的存在又意义何在?如果连这最初的愿望也无法实现,那么,就逆天吧。
  • 阑山阙

    阑山阙

    温岚封后这天,祝福没等到,却等来了入狱诏和江琷的死讯。再睁眼,她还是尊贵的荣亲王妃……
  • 新二郎宝卷

    新二郎宝卷

    杨戬缓缓睁开额间的第三只眼,面对眼前威风凛凛的百万天兵,轻轻擦拭锋利的三尖两刃刀,微风吹的战袍猎猎作响。“谁能为我致麟凤?欲起平之恨无力。”
  • 夫人你别跑啦

    夫人你别跑啦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一名女生身上正在大量往外流着血“哈哈,为什么?当然是你最爱的墨哥哥指使的”另一名女子痛快大笑着,“墨哥哥……”只见女子断气的那一瞬间,一名另天地失色的男子飞来过来“我恨你”这是女子说的最后一句话“翎儿”男子悲痛喊了一声…………千年之后“唔,好痛”女子醒来,“梦里那个人究竟是谁?”另一边,一名男子睁开了眼……………………
  • 重生:嫡女绝色

    重生:嫡女绝色

    北晋,郑国公位列三公,位高权重。郑国公嫡子之女,因为郑寻和郑阮母亲婚事被迫流落汴京。--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缘来是天意

    缘来是天意

    陌潇潇是个失去自我的家庭主妇,天意,她重生了。“吾乃灵魂渡使者,汝之缘系异世,吾全汝再世为人,全汝旷古情缘,汝需顺其自然,解百年魔障,渡万民安乐。”……他,凌落辰,本该是金尊玉贵的凤玺王朝太子,却因一支卦象而被父母圈禁边地,小小年纪却要承受他人无尽的欺凌冷眼,终于,一双双罪恶之手把他推进了地狱,沦落魔鬼……却遇到了她……他说:“女人,几百年来你是第一个敢踢我的人!你不怕死?”她莫名其妙的看着他,道:“你一个死人还怕踢么?”她话音刚落,一阵冷风飘过,他突然出现在她身后,清冷的声音响起:“我不是死人!”……他,云姬,本是天帝之子太阳神,却因历的一场情劫而千年执着,等千年,只为再续前缘…为了那个傻瓜…“夫君啊,我又不听话先走了,跟你认识以来,好像从来没有听过你的话,我再任性这最后一次,下一世,我们还要在一起啊,下一世,我一定听话…”。“你知不知道我为什么那么爱你?”“为什么?”她笑着说:“因为你傻啊!”他笑道:“你比我还傻啊!傻瓜…”与魔鬼殿下的爱恋,与天帝之子的纠缠。她该何去何从?他们自以为掌控的选择,缘来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