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59400000001

第1章 安纳西[1],1982年9月

我一直在等一位访客。或许,是多年来的第一位。我早已记不清了。鉴于这么重要的场合,我来了一场大扫除——丢掉旧报纸,本该几周前,要么就是几个月前早该扔了的;刷厕所;推着吸尘器四处吸一吸。一点零五分,门铃响了。他迟到了五分钟。并不是我要责怪他——在毗邻瑞士的边界线,在穷乡僻壤的法国小镇上,要想找到这样一个地方绝非易事。而且他是远道而来——从五百公里外的巴黎一路风尘仆仆。

几天前他给我打过电话。他叫亨利·鲍恩,一个有着英国人名字的法国人,供职于某家全国发行的报社的记者,至于哪家我现在忘了。他说他在写一篇文章,是关于那些在60年代曾轰动一时,而后却逐渐销声匿迹的人们。大致就是那种“他们去哪了?”风格的报道。我当时有些犹豫,告诉他我会考虑之后给他回电话。我确实思考了——事实上,我整天满脑子都是这事。我的兴趣被勾起来了,那是肯定的;它契合了我的虚荣心,我以为多年前早已被压抑下去的那种感觉。显然并没有。因为我曾经是一个十分爱慕虚荣的人。不过自我感觉还好——一个人在自己的行业中成为标杆性的人物,一定程度的虚荣心是必要的。但是自从我许多年前开始走下坡路,不,还是称之为退休吧,我便甘于这种隐居状态。我希望被人们记起吗?我当然想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转天,我就拿起电话打给这位鲍恩先生,我就知道我会的,我告诉他可以,很高兴能够接受采访。他听上去也心情不错。

而现在他就在这儿,坐在我的客厅里,闻上去尽是空气清新剂的味儿。这家伙外形不错,背头,惹眼,高大,肤白,身着笔挺的米色西装,握手力度不重不轻。“很高兴见到您,大师。”

“哦拜托,鲍恩先生,已经不是什么大师了。我现在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头,并且欣然如此。”

他婉拒了我提议的茶点,在我的邀请下,他坐在了我家那条长沙发上,一屁股陷了进去,样子多少有些滑稽。他四周打量了一下,而我也不得不承认,尽管努力打扫过了,但我仍旧感到一阵羞愧的刺痛。没什么好否认的——我就是住在这样一个接地气的地方。印花地毯,蓝绿色窗帘,软趴趴的沙发,老式收音机——这些没什么不对,然而在像亨利·鲍恩这样有冲劲儿的年轻人看来的确太普通了。基于我之前的名气,基于我曾经受到的尊重,他一定有着远比这更多的期待。我看得出他的心里话全写在脸上——“巨石是如何陨落的”。他竭尽全力掩饰内心的尴尬。“我父母收藏了您所有的唱片,”他近乎迫不及待地说道,“每一张他们都喜欢。我想那张理查德·施特劳斯是他们的最爱。”

我在他对面坐下,跷起腿。“你父母很有品位,鲍恩先生。”

他礼貌地笑了笑。“对他们来说,只要唱片上有您的名字,他们便认为好。”如此一来,什么情况?他没有直说——但从他的神情来看,不言而喻。“您收藏自己的唱片吗?”

“没有。”他的反应迫使我继续解释,“一个人的音乐方向始终在变化。二十年前我认为对的东西,于如今的我而言会有些畏缩。随着年华老去,我回首当初自己的目空一切和鲁莽冒失,啊,这感觉若称不上窘迫,也至少有些许羞愧。我恐怕年轻时的自己是自信心爆棚,自以为比他正试图阐释的作曲家更懂音乐。”

“您现在还经常听音乐吗?”

“不,不经常听了。如今我更偏爱摩洛哥音乐。”

“这我可没想到。您介意我做个记录吗?”

“你随意。不过鲍恩先生,我虽不介意,但仍想知道这次采访要进行多久?只是每天下午三点钟,我习惯出去拜访一位年长的邻居。我总是喜欢确认他们一切安好。”

“时间很充裕。”

他一边在公文包里翻来找去,备好纸笔,一边提起了一位摄影师。“只需要几分钟的工夫,”他说道,“她很靠谱,就住在本地。我会让她给您打个电话。”

“过去我一天要拍很多次照片。这次会是近些年来的第一次。”我不确定自己内心的感受。一部分的我,当然是欣喜若狂的,然而让全国人民看到我,作为现如今的模样,一个落寞的自己,这个想法使我心神不宁。

“您本人和照片上看起来不太一样。”

“我们都会老的,鲍恩先生。”

“不,不是那个意思——我觉得您的鼻子不太一样。抱歉,这话有些鲁莽了。”

“说来话长。”

“您介意我吸烟吗?”

“我会介意的。”

这个小插曲丝毫没有妨碍他继续。“我在报纸上读到过关于您的报道。我知道在您成为出色的指挥家之前,您曾是抵抗运动[2]中的一名英雄。”

“英雄?我当初多少有些夸大其词了。”我一边在膝盖上敲击着手指,一边尽力解释道,“‘抵抗运动’和‘英雄’这两个词经常被混为一谈,就好像只要你参与了抵抗运动,自然而然就成了英雄。没错,我当初是参加了抵抗运动,正如你所知,但是我根本没有任何英勇事迹可言。”鲍恩想要接话。我一挥手打断了他。“是啊,如果我当初被捕了,那就会很不幸,可我是个,现在你们怎么说来着,小人物。我不在任何名单上;我什么也不知道。偶尔我会接到一项跑腿的差事,或许有点儿危险系数,但仅此而已。我完成我的任务,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然后回家。”

“是的,您说的我都看过。话虽如此,也一定有比较艰难的时期。”

“哦,是啊。那时人们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一直以来我都想从事乐队指挥的工作。战前,我已经被一所音乐院校录取了,然而还没等我入校,德国人就入侵了。那之后……唉。”我双手在空中一挥,他便懂了。“取而代之地,我被迫只能对着空气指挥想象出来的管弦乐团,用我父亲的留声机播放着维瓦尔第[3]、埃尔加[4],或是随便什么‘一周最爱’之类的。开战前,我们全家一起收听广播里的音乐会,可后来德国人接管了我们的地盘,广播就被明令禁止了。”

“防止你们收听BBC,或是其他类似的电台。”

“一点没错。我们被迫交出收音机。那天对我来说糟透了。不过,说真的,鲍恩先生,打仗那几年,我还真说不出什么你感兴趣的。除了,或许……”

他身体前倾,手中的笔在纸上时刻准备着。“接着说。”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女士。”他扬起一边的眉毛,那种男人间的心照不宣。“不,不,不是那样的。”我暗自窃笑,心想,要是那么简单就好了。然而并非如此,这个女人随后给我生活带来的影响远非一位妻子或情妇所能及。

“啊,对了,是火车上的那位女士吧。当然,这就是我们的读者想要了解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您现在的感受如何?”

“多不可思议啊,不是吗,一次无关痛痒的邂逅,在时隔多年后的今天,在这种情况下,居然带来了如此的结局。有一点,她比我大很多。那是1942年的夏天,我当时只有20岁。虽然在年龄上还只是个大男孩,可那时我已经以男子汉自居了。”我停顿了一下。

“您还好吗,先生?”

“没事。给我点儿时间就好。”

他向后靠在了沙发上,注视着我装裱在墙上的那些风景画,佯装出一副感兴趣的样子。都是些过了气的画家不值钱的廉价货。我将手指肚按在太阳穴上,努力思考着。我真心想要分享这个故事吗,这可是一份全国发行的报纸,拥有海量读者,当真?我已经失去了一切,仅存的就剩这点儿骄傲了,而如今似乎也要守不住了。我知道对于许多我这一辈的人来说,我就是那种“无论遇到什么事……”的性格。维持原样不好吗?让我之前的种种成就依然算数?我会后悔的,我知道我会的,可那爱慕虚荣的本性难以抗拒。我早已经历过聚光灯下的生活,而后又有更多默默无闻的日子。我以为自己够老了,够成熟了,内心不会再因“名”的诱惑而泛起涟漪了。我能抵挡住这最后一次转瞬即逝的机会吗?让我站在风口浪尖上,让自己的名字时刻挂在人们的嘴边?不,遗憾的是我不能;这是我最后一次饮鸩止渴了。

“鲍恩先生?”

“大师?”他坐直身子,没能掩饰住兴奋。

“你说的没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的一生就那样被她改变了,就是你口中的她,那个火车上的女人……”

同类推荐
  • 阎连科长篇小说全集

    阎连科长篇小说全集

    阎连科,中国著名作家,被誉为“荒诞现实主义大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作品已经被翻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 故乡

    故乡

    《故乡》是作家余松的长篇小说,借助米村这个微如一粟之地,展现了中国东北乡村三十余年来的变迁。作品着笔于代、陈、张、段四家,涵盖了中国几乎所有样貌的村民人物,有着近乎白描般的真实、细微、熨帖。日常生活的简单、松弛与时代变化的恢弘相交织,碰撞出最为真切的矛盾纠葛,所有人物的命运都被表现得如此精致,又如此震撼人心。作者如同在米粒上雕刻中国当代乡村的灵魂,雕就一幅腾着生活热气的、带着痛感与温情的万里长卷,无愧被称为“一部厚重的乡村编年史”“中国乡土社会的《清明上河图》”。
  • “四川屠户”赵尔丰

    “四川屠户”赵尔丰

    “大帅,成都武侯祠到了。”清宣统三年闰六月十一日,在康藏经边转战七年、功勋赫赫的原川边经略使、新任四川省总督赵尔丰一路上迢迢千里,跋山涉水,从崇山峻岭的康地回到了川西坝子深处—素称温柔富贵之乡的成都。他是在川康间的分水岭,也是第一要镇——雨城雅安下马换乘八人抬绿呢大轿的。
  • 一亩三分地

    一亩三分地

    快过年了。外出的人们开始陆陆续续地回到了丁家庄。这个时候,走在丁家庄的路上,随便遇见谁,脸上都是挂着笑意。有钱无钱,回家过年。过年总归都是开心的。这是丁家庄人的老传统,自古就是这样,如今还是这样。现在,回来过年的人,很少有人空手而归了,在外面做事的人,怎么都会带着自己的收获回家过年。有的人回来过年,不光带了钱,甚至还带回了崭新的小汽车,或者是带回了崭新的面孔。那是谁家的小伙子,这次就带回一个俊俏的小媳妇。村西头那家的姑娘,这回也抱回了一个胖嘟嘟的娃娃。这些年,只有过年的时候丁家庄才能热闹起来。这个时候,丁老二那一直微皱的眉头才渐渐地舒展开来。
  • 凝脂

    凝脂

    我轻轻地画着,细细地描绘,三奶奶眼睛轻闭,一声不出,只有清泪不断地渗出。我边画边为她擦拭,小刘在旁边不停地换纸巾。直到最后一笔画完,三奶奶没有說一句话,也没有再睁开她那目光如剑光的眼睛。终于,我看见了,三奶奶的嘴角微微向上,细细的眉毛轻轻颤动,有了微微的笑意了。此时此刻,端庄凝重的三奶奶,已经成了一尊羊脂美玉雕像。一天后,三奶奶辞世,一个美丽的灵魂飘然西去。蓝天白云,碧空如画。
热门推荐
  • 连生

    连生

    两人的前路并不顺畅。有过爱情失败的宋熙明多少是有心理阴影,宋父更是不肯轻易放手。放弃背离还是坚持走下去?两个人的难题终究需要两个人背负。
  • 恶人从慕容复开始

    恶人从慕容复开始

    来到一处熟悉的世界,丁一大吼一声,正准备大展身手,却被拖到一处关了三年。这怨了恨了怒了!等到出的身来,乔峰已死,天龙结尾,英雄全都落幕,唯独一人成了老鼠。丁一看着身后追杀的人群:“呸,一群小人!”正好!这世道好人难当,坏人千年,我丁一就从慕容复之名,恶心恶心你们,你们要我死,我偏偏要活得顺畅,等到你们化为一堆白骨,我就在你们墓前吐你口水。叮!一道作弊器从天而降!哎哟,你们惨了!敢欺辱于我,看我不耳刮子抽你们的十八代孙子,还得打的他们叫声好!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关于庄子的五十四种解读与书写

    关于庄子的五十四种解读与书写

    本书共有54个篇章,如“与物无待”、“万物皆一”、“天下至正”、“从容无为”等,皆由3部分组成:1.庄子语(原话);2.作者的解读及感悟;3.书法(庄子语)。作者为知名书法家及作家,稿中有些是在《书法报》等媒体发表过的篇章,有些则是新写的内容,作者对庄子话语的解读,富有哲理、给人启迪,有着很强的感染力。书法书写飘逸洒脱、独具一格。
  • 燃魂灯

    燃魂灯

    一盏人皮燃魂灯,一盘跨越万古的棋局。跨越万古争那一线生机
  • 心理医生名师指导(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心理医生名师指导(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心理学家统计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在人群中。80%的人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甚至一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人格缺陷和习惯性不良行为。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成熟的心态是现代人类面对的人生及社会问题。因此,很多学界人士认为:在中国,心理医学将成为人们健康、幸福、成功的另一所“医院”,心理医生也将成为一个备受人们尊敬和重视的职业。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问修仙

    我问修仙

    我为什么要修仙?这个问题我困扰了我好多年,就算是走遍了五湖四海,经历了生死轮转,也没有找到答案。我认识的同道,基本都有自己的答案了,唯独我没有。我为什么要修仙呢?我修仙是为了什么?仙又是什么呢?不知道啊,这答案仍旧要找,在这衰败的修仙界。本文修仙体系详细,我在原有体系上将其设定地详细了一些。我问修仙的主题:我问自己为什么修仙,看别人为什么修仙,我在找我为什么修仙,看别人为什么修仙。
  • 呼唤清风

    呼唤清风

    《呼唤清风》尤以为“清风”呐喊的篇什多些,故而作者许咨新把书名取为《呼唤清风》,也表达了本书的倾情关注,寄托了笔者的真诚愿望。全书分为三辑,共99篇。“清风篇”,以反腐倡廉为主题,劲吹清正廉洁之风的杂文、时评。“随想篇”,多为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有感而发、不妨一说的杂谈、随感。“拾贝篇”,则为杂文、随笔、散文及数篇初涉文学的萌芽之作。
  • 炯炯如辰星

    炯炯如辰星

    老公,你喜欢男孩还是女孩?男孩。你重男轻女?不,我答应过你。什么?这一生只爱你一个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