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1600000110

第110章 燕台何处

袁鹰。

自从迁居北京东郊金台西路,脑际常常浮起一个疑问:这金台路和金台西路的名字因何而起?难道这一带果真是两千多年前燕台的遗址吗?一位同住在此处的同志写文章,每每在稿末注上“×年×月于京郊黄金台”字样。我曾问他是否考证过,他笑而不答。

恐怕他亦未必掌握确凿证据,“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大约也是寄托一点向往之意吧。

想那“黄金台”两千余年前初起时,至多不过是一座黄土垒成的土丘,上面有点砖木结构的简单亭台而已。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接待当时的一位高级知识分子郭隗,这件事连同郭隗以讽喻形式讲的那个用重金收买骏马尸骨的传说,流传了两千余年。黄金台的政治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实际使用价值。在漫长的旧时代,它曾使多少读书人艳羡过,咏叹过,做过无数回美梦;也曾使多少不得志的文人墨客感慨过,哀伤过,发泄满腹牢骚。唐初陈子昂登幽州古台,是否就是这座燕台呢?诗人没有留下说明,不得而知。

但那首“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千古名句,确是表达了多少苍凉沉郁的情怀。以“燕台”或“黄金台”为题入诗,从唐宋直到明清,连篇累牍,不可胜计,大都反映了怀有骏马之才而不遇、渴望有燕昭王式的明君而不得的心境。如元代贡师泰愤愤地写道:”黄金买卖满长安,惆怅英雄布衣老。”明代袁中郎在诗中质问:“十载筑台亲礼士,如何止得一人传?”张明弼更是愁苦地低吟:“于今更贱纵横士,莫倚荒台发浩歌。”因为,说来说去,数来数去,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茫茫青史上,筑黄金台以延国士、置重金以收骏骨的事例,似乎的确“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怀念燕台,怀念黄金台的故事,期望在盛明之世常能出现招揽人才的黄金台,自然成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愿望。

“人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有没有千金,是在其次的。

然而在北京的古代史上,毕竟出现过这么一桩表现出礼贤下士、重视英才的轶事。虽然从古至今,谁也不曾确切地指明它的位置。《史记》、《资治通鉴》上都只说燕昭王“置宫”,未言“筑台”,后汉孔融才开始提出“筑台以延郭隗”。到南朝任昉的《述异记》,说燕台在易县东南。任昉身居南方,他的“述异”,可能也是沿袭别人的记载。易县的燕台,在古籍上倒也有过记载。抗日战争后期,在晋察冀边区办报的邓拓同志作诗悼念在滦水附近牺牲的记者司马军城,就有“肠断燕台作吊台”之句,这个燕台,当指易水附近的燕台。而《水经注》却又有“固安县有黄金台遗址”一说。不过从元代以后,许多志书都认定燕台在北京郊区。元末熊自得所着《析津志》,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记述北京地区历史的专门志书。熊自得曾经当过大都路儒学提举和崇文监丞,在北京作过实地考察,他的记载自然可靠得多。可惜此书在明末前即已亡佚,不复得见全貌。

根据近人辑佚所载,在“燕台”这一条目下,记着:“在南城奉先坊元福寺内。十五年前木庵英长老有‘於期已死不复返,空有层台壮古燕’之句”。这里所说“於期已死”云云,是根据燕太子丹用秦降将樊於期的首级取信于秦王以乘机行刺的故事,似乎同易水送别事有关,又接近燕台在易水之说。他指明“在南城奉先坊元福寺内”,却不知何据。但他接着又说此台乃后人设置,“以惑于时者,不过慕名而已。”明代刘侗、于奕正编着的《帝京景物略》,跟他的看法相同,虽然对黄金台的地点记得比较详细,说“今易州、易水边二黄金台,都城朝阳门外东南又一黄金台,三黄金台,岿然皆土阜”,但也以为“黄金台,后人拟名也;其地,后人拟地也”。

这样,就有了三处燕台。本来,史书上只简略地记载燕昭王筑台(或筑宫)置金,当时既未留下设计图纸,也未有任何有关档案资料,后人无从详加考证,慕名附会,以讹传讹,也是在情理之中。诗人文士们托物起兴,抒发点感慨,都当不得真的。到明代以后,北京城规模日渐恢宏,“京师八景”中才有了“金台夕照”这一景,乾隆皇帝还题了碑的。据说解放初期,朝阳门外日坛北面某工厂施工时,曾经挖到这块碑石,似乎可以坐实了黄金台的下落。然而,各地的“八景”、“十景”之中,大抵总有“××夕照”、“××落日”之类的名目充数。而且京东自来是迤逦平原,一马平川,并无崇山峻岭,登上一座土丘看落日,未必就比其他地方更美,恐怕还不及另一景“蓟门烟树”来得有诗意。想当日土阜之上,无非也是供人吊古感今、借酒浇愁罢了。

有些名胜古迹,是无须去认真寻根究底的。让它伴随着美好的传说,长留在人们的想像和向往中,岂不更好?比如杭州的“雷峰夕照”,至今仍列名于旧“西湖十景”之中。人们路过净慈寺,看到南屏山下林树翳翳,古塔杳然,可以引起对善良的白娘子无端被邪恶迫害的同情和遐想,也可以重温一下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深邃的思想。那么,我们今天又何必去寻查燕台究竟在何处呢?在北京朝阳门外也好,在南城某一座废寺也好,在固安县也好,在易水东南十八里也好,都无关宏旨。反正历史上曾经有那么一位比较开明的君主,为了招聘能够安邦治国的良才,特为修筑那么一座土台,上置重金,以接待天下士,这就很足以发人遐思了。

每天漫步金台西路,想起黄金台,总不免要神思荡漾。我们的历史悠邃而且丰富,有置千金以延国士的黄金台,也有一言丧身、株连九族的文字狱。“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这两种历史现象对我们今天都有借鉴和警戒的好处。想着想着,我真想向北京市园林部门提一条建议:不妨在东郊日坛公园或朝阳公园或团结湖公园或南城宣武公园的假山上,将那块乾隆所题“金台夕照”碑石重竖起来,旁边加个说明牌,介绍一下黄金台的原委,如果再选几首吟咏燕台的诗词,就更能增添韵致。自然,这类区区小事,可能有人讥为复古而嗤之以鼻,或根本不屑一顾。我却以为,为了继承和恢复历史古城的传统,为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首都再增加些文化气息,同时也为了纪念古代燕京文明的开拓者,也许还是值得的,对今人和后人,都会有启迪作用的。人们从古代读书人空怀报国之心的感慨想到今天知识分子们可以大展宏图、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想到他们那比黄金贵重不知多少倍的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丹心,将会感到与旧时代诗人文士们完全迥异的欣喜心情。在燕台碑石下领略着夕阳余晖,也许会想起朱自清先生晚年书以自勉的两句诗:“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于是就会感到悠悠然与前人之心相通了。可能还有些有识之士,从燕台会联想到正确对待知识分子、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想想中国知识分子的贡献、成就、功绩,关怀他们的现状,也想想这方面还有哪些不足和障碍。不过那是需要大手笔去写大文章的大题目,不在这篇小文涉及的范围之内,就此打住吧。

1983年12月底。

燕台,一处历尽沧桑而依然引人注目的古迹,几千年历史风云变换赋予它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构筑起后人可以遐想的广阔空间。袁鹰的作品《燕台何处》正是以此为切入口,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有关“燕台”的动人画卷。

全文以追寻燕台为线索,分为三个部分:燕台的由来,燕台何处,燕台在今天的价值。每一部分既各自独立,又在开拓燕台文化内涵的深广度上连为一体。

燕台,又名黄金台,其名称的由来蕴涵着一则令人怦然心动的传说。当年的燕昭王为了称霸天下,筑高台,置黄金千两于高台之上,招纳天下高士贤才,是为燕台。可以说,燕台某种意义上就成为思贤若渴的明君的象征,成为知识分子可以凭自身才学脱颖而出的晋身之梯。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作者通过两千年来的历史梳理发现,“燕台”与其说是知识分子完美的发迹之地,还不如说是一处可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楼。陈子昂、贡师泰、袁中郎……历朝历代有无数文人墨客吟诵“燕台”,而这些诗词无一例外都在倾诉他们的郁郁不得志。传说中曾经成功招贤纳士的“燕台”不再是文人飞黄腾达的见证,甚至都不能给他们以心灵的慰藉,而更多地成为了他们发泄内心不平的对象。由此,在历史风雨的侵袭下,在文人墨客越积越厚的笔墨中,“燕台”的形象正在逐步变形,它变成了千百万知识分子内心永远无望的憧憬。

似乎是为了进一步论证“燕台”存在于传说中,随后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去考证“燕台”的地理位置。得出的结论却是相当扑朔迷离,或者以为“黄金台,后人拟名也;其地,后人拟地也”,从而断然否定“燕台”存在的实有性;或者出现了多处“燕台”旧址。“燕台”何处依然是一宗历史谜案。煞有介事考证的结果,无非是还传说以本来面目--传说本来就是人们内心美好愿望的一种体现,燕台存在也罢,不存在也罢,如同寄寓着白娘子传说的“雷峰夕照”一样,是在抒发人们内心长久潜藏的一种理想:渴望有慧眼识英才的明君出现,渴望天下所有的人才都能大显身手,各尽其用。只要这样的理想一天不能实现,“燕台”就永远引人遐思。

将“燕台”愿望化、理想化,较之第一个层面--那个看似实有化的“燕台”,其内涵、意蕴无疑深沉了许多。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已突破了一时一地一事的束缚,贯通了潺潺流淌的历史以及历朝历代人们普遍的内心世界。

“燕台”更多成为了一个普遍化的符号,它联结了知识分子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实现。同时,它又在个人愿望(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残酷的现实(伯乐太少)之间达到了一种奇妙的平衡。“燕台”给予人的想像空间无疑是丰富的。

特别是联系作者与作品的年代来看,“燕台”给予人的咀嚼滋味就更加浓厚。作者在1983年写作这篇《燕台何处》,显然是别有旨意的。十年浩劫刚刚结束,拨乱反正方兴未艾,文革的梦魇还无比沉重地盘踞在受打击最严重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心头。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作者着眼于尊重知识分子的“燕台”,写作了本文,应该说表达了一种隐晦的呼吁,呼吁尊重知识分子的优秀文化传统能够重新被发掘出来,不至于像真正的“燕台”那样湮没在历史的萋萋荒草之中,不知身在何处;呼吁知识分子能够摆脱那些空怀报国之心的旧知识分子的满腔牢骚与抱怨,积极地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在这里,作者希冀借“燕台”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的企图是相当明显的。这时候作者眼中的“燕台”,似乎已经不是知识分子自怨自艾的对象,也不再是人们心头永远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望,而成为个人与时代,个人与社会携手合作、共同迈进的乌托邦了。这样的“燕台”与其说是当时现实的折射,还不如说是作者当时天真而单纯的一种设想。(董丽敏)

同类推荐
  • 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

    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

    人的一生,会结识许多人,经历许多事。有的,被时光带走了,在记忆中流失了; 有的却历久弥新,怎么也忘不了。忘不了,就是活着———即使在现实世界上不在了,也永远活着。本书所记,就是那些忘不了的人和事。
  • 智慧轩吟稿

    智慧轩吟稿

    继《北大荒吟草》之后,诗人邹积慧又出版了第五本诗词集《智慧轩吟稿》。作者从所发表的1000余首诗词中精选出157首结集,刘征、郑伯农、李文朝等题字、赠诗,每首都附有点评。诗人刘章在序言中写道:“邹积慧的诗有诗味、有意味、有情味、有韵味。读邹积慧的诗,北大荒人会感到亲切,非北大荒人会感到新鲜。”
  • 寻找溪水的源头

    寻找溪水的源头

    全书分五辑:辑一感怀先祖、父母及回忆青年时代仅有的一点家庭生活的乐趣,《读祖父雨三公文》《我的父亲汤用彤》《父亲给我的三封信》《记我的母亲》等篇都写得风格质朴,笔墨含情。辑二追忆童年时代最初对“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的追问,并因大妹的早夭而过早触及死亡问题,祈盼失去的亲人能像花草一样再生。辑三回忆自己一生治学的经历,从中学时代读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聆听父亲吟诵《哀江南赋》而感受到士人的家国情怀,到考入北京大学先修班,从沙滩到燕园,终其一生与北大结缘,与哲学结缘。辑四探讨我国传统思想中上天、天帝的观念,以及世代以来儒家先贤所以安身立命之基。辑五追念废名、周一良、冯友兰等前辈学人,历历如画。
  • 阿里 阿里

    阿里 阿里

    八年间,我先后五次进藏,三次抵达阿里,记录下阿里人独特的生存全景,他们的生死、命运、爱情、信仰、暗伤、悔恨与灾难。所以更理解藏族人为什么重生轻死。许多人把生命永远地留在了那里,要知道,这些孩子有的还不到二十岁……那位叫王惠生的老西藏,为了改良阿里羊的品种,用什么办法把五只活蹦乱跳的鲁西南小尾寒羊,从北京运到万里之外的狮泉河镇的?那封在邮路上走了1年零7天的书信,是否跟人一样,翻过雪山,爬过冰达坂?拥有满满一柜子裙装,在阿里的八年时间里,一次都没有穿过裙子的女兵,是否又在镜前试穿那条紫色连衣裙?十九岁的那位战士复员了吗?他曾对我说,感谢你阿姨,你是我半年来见到的第二个陌生人,是我当兵两年来见到的第一个女人。
  • 黄河之水天上来:经典散文中的山川名胜

    黄河之水天上来:经典散文中的山川名胜

    大明湖、白马湖、富春江、镜泊湖、松堂游记、古刹、沈园、重庆、成都、北平、南京、昆明、桐庐……老舍、林语堂、朱自清、沈从文、郭沫若……《黄河之水天上来》中,众多文学大师带你游览中国的山川名胜。《黄河之水天上来》分为山川、古迹、城记三辑内容。
热门推荐
  • 我的无限NPC分身

    我的无限NPC分身

    叶休死后来到了一个人类灭绝的异世界,融合了一块武道碑。他将这个世界打造成了一个虚拟游戏世界,武道碑化为服务器,连接小破球世界,接引玩家们降临。因为异世界人类灭绝,所以叶休创造了许多拥有不同身份的NPC分身。然后,他亲自上阵,一人分饰多角,暗中掌控着这些NPC分身,引导玩家们入坑。且看叶休如何凭借一己之力,将亿万玩家玩弄于股掌之间,让玩家们心甘情愿的被剥削……本书无女主,不种马,必完本。书友群:172654502感谢大家的支持。双开了本新书:《我有很多标签》,欢迎试读。
  • 就爱女汉子:一不小心汉化了

    就爱女汉子:一不小心汉化了

    21岁的林麒家境殷实、身高够高、皮肤算白、姿色中上,可她是个“恋爱绝缘体”。活21年没谈过一次恋爱的林麒被闺蜜麦莉笑话为“叔女”。不仅如此,身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女汉子,她经常遭遇各种糗事,如果吉尼斯有一项“个人囧事纪录”,林麒早破了千百次的最囧纪录。但林麒认为她在二十一年的人生中经历的大大小小的糗事,都不如遇见“淫魔”苏烈之后发生的糗事惊天地泣鬼神。初次见面,她就让苏烈见识到了她的大叔本质,两人第二次交手又差点把人家搞残废,苏烈为此对林麒发布了“追缉令”——扬言要用自己的个人魅力把林麒追到手,并要她答应他三件事。但女汉子林麒就像是天生来克他的,苏烈的王子光芒对她来说根本就毫无威慑力。
  • 枪口下的母熊

    枪口下的母熊

    森林、山谷、溪流、动物如此丰富多彩、美丽迷人,犹如一股和暖的春风,吹进了柯老幺那麻木冷涩的胸膛,昏乱的头脑渐渐趋于镇静。他是山里的孩子,在山里长大,从未如此倾心地欣赏过大山森林的景色。“哦呜!——哦呜——”两声熊叫,从丛林深处悠悠传来。他听得很清楚,这是那只母熊的叫声,那样热切而又温柔,是在呼唤她那对顽皮的孩子,还是在向宽恕它的猎手致意?不管怎么想,这叫声是属于森林的。山垭口那顶绛红色的帐篷边,林琳也在倾听。这声音对她来说,是一种庄严、甜美的音乐。她深信,有这种森林独有的音乐,人类生活才会更和谐、更完善、更欢愉、更丰富。
  • 东京漫画家

    东京漫画家

    正经版:丘原一觉醒来,重生在九十年代的日本,成了落魄的漫画家。画漫画,当偶像,丘原不断前行。努力奋斗,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在路上。中二版:光影人生,漫画之王。音乐,漫画,电影,时代周刊的封面上,是丘原捧着奥斯卡的侧身照。“地下漫画皇帝,超级偶像,金牌制作人,日剧一番。”“我来,我见,我征服……”
  • 帝国老公别太猛

    帝国老公别太猛

    被军长老公扫黄扫到,送局子是种什么体验?宣笑笑表示很委屈,解释一句之后就理直气壮的说:“那就离婚吧!”“你婚后行为不检点,还敢跟我提离婚?!”军长大人勃然大怒,“我告诉你,门都没有!”以后宣笑笑就开启了苦逼的新婚生活,穿着军装道貌岸然的男人其实属狼,夜夜喂不饱。一二三四,二二三四,换个姿势,再来一次。“顾雷霆,你到底有完没完?”“没完,体能太差,预计再战999次才能把你训练出来。”宣笑笑终于是明白什么叫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 智擒恶郎:天才少女重生记

    智擒恶郎:天才少女重生记

    【夏日倾情系列之一】“小三?灭!”“渣男?虐!”“重男轻女?滚!”“极品美男?抢!”且看彪悍腹黑重生女如何一路披荆斩棘奔向幸福成功的彼岸,成就传奇的人生。咱不做享父荫的富二代,只做白手起家的富一代,不用嫁进千万豪门受罪,她本身就能创造亿万豪门,谁怕谁呀,一起上吧。
  • 鱼冥

    鱼冥

    北冥之界,暗黑之国。尔之归虚,吾之彼岸。飞羽族小巫念念,不愿嫁入天宫,自请降罪,流放北冥。本想安稳一世,了此残生!偏于北冥,结识一条奋发图强的臭锦鲤。阴谋、死亡、背叛,接踵而至!从此开启一段沉埋六界久远的秘密。
  • 重生极品皇帝

    重生极品皇帝

    一觉醒来,就当了皇帝,原以为从此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但……“启奏陛下,南方战事吃紧,请陛下命户部速拨十万两银子。”“启奏陛下,国库空虚,户部没银子。”“不好了,陛下,儒家和法家的人又在大街上打起来了,损毁房屋无数。”“陛下,韩国又在边关挑衅,守将问要不要收拾他们?”“启奏陛下,太后娘娘有请,说是要给陛下选秀女。”王莽眼睛一亮,飞也似的奔了出去。
  • 昭七传

    昭七传

    一本正经简介版:走在回学校路上被揪魂的杨昭七,醒来就到了巍巍大唐,只是身为女子的她身陷男倌馆还成了头牌是不是走错了片场?跌跌撞撞中来到一个驱鬼除妖法术的学院踏上修炼之路,以男子身份与一群男人兄弟相称,同铺共寝,乐事不停。渐渐的,学院里怪事频发,发现了学院隐藏的秘密……原来,她的到来是为了走上一条不归路,说好的穿越必备开挂人生呢谁穿谁知道……二本搞笑简介版:@美出宇宙的莲廷欧巴:只要够美,考试见到我都弯//@妹控哥哥:我要回去告诉觅觅这件事情//@爱学习的子婴:当你读了足够的书,人生就会变得硬气//@杨昭七七七:师父,你给了渣狼多少钱竟然上了热搜第一!@师父:各位弟子,明天考试,大家随意。
  • 中外神话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中外神话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