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7300000008

第8章 赵本夫 鞋匠与市长

鞋匠在这个巷口补鞋已有四十多年了。刚来时留个小平头,大家叫他小鞋匠,现在满脸皱纹,大家叫他老鞋匠了。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不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鞋匠几乎没有一天不坐在这个巷口,晚上睡觉前,老鞋匠还在路灯下忙碌。晨起早练或者拿牛奶,出门往巷口看,老鞋匠肯定已坐在那里了,感觉他头天晚上就没有回去过。

巷子里的人都和老鞋匠熟,家家户户都找他补过鞋。大家上下班经过巷口,总要和老鞋匠打个招呼。一些离退休的老人没事也常来这里坐一会儿,看看街景,打打牌,扯些闲篇,或者骂骂什么人。话题自然很广泛。老鞋匠很少插话。他不是那种健谈的人,只是低了头听。他手里永远在忙着。

忽然起了一阵风,飞起一些树叶。有人猛醒似的问老鞋匠,说鞋匠你找到三口井没有?大家愣了愣,哄地笑了。老鞋匠吃惊地抬起头,意思说你们还记得这件事呀,就有些窘,说我还没顾上去找。那人说都三十多年了,还没顾上,我看你也是扯淡。老鞋匠就低了头缝鞋,讷讷说,我总归要去找的。大家看出老鞋匠有些不高兴了,好像刚才的话伤了他。有人打圆场说,干脆让市长帮你打听打听算了,市长熟人多,见识广,你一个人哪里去找?老鞋匠说这事和市长没关系,这是我自己的事,我总归要去找的。气氛有点僵,这事再说下去就像揭人家短了。大家又哈哈几句,也就讪讪散去。

但没人相信他真的会去找那个叫三口井的鬼地方。老鞋匠说这话都三十多年了,至今还没动身,就说明他只是嘴硬,说过的话不好收回罢了。

其实巷子里的人还是不了解老鞋匠。老鞋匠并没有打消寻找三口井的念头。他只是有些后悔,不该把这件事告诉别人。当初为什么要告诉别人呢?有时候一个秘密只能属于自己,说出去别人也不懂,只会被人嘲笑。这事说起来的确有些荒唐。很多年前的一个黄昏,鞋匠正在低头补鞋,突然刮来一股风,一张小纸片飞旋着飘来,啪地贴在他额头上。后来的事就从这里开始了。当时他眯起眼拿下纸片,正要随手抛掉,却现小纸片上有几个字,就不经意地看了一眼,“三口井一号”。鞋匠那会儿正好口渴,看到这几个字就笑了,好像那是一桶清凉的水。他犹豫了一下就没有扔,把纸片放到面前的百宝箱里。当时没有多想,收工时差不多都把它忘了。可是第二天上工时又看见了它,也是脑子闲着无聊,就一边修鞋,一边打量那张小纸片。他不知道“三口井一号”是什么意思,想来想去可能是个地名。但这个城市没有叫三口井的地方,附近郊县也没有,说明这个地方很远。那么三口井在什么地方,是在另一座城市,还是在一座县城或者一个小镇上?为什么叫三口井?是因为历史上那地方有过三口井吗?如果是,三口井现在还有吗?三口井是什么人凿出来的?为什么要凿三口井?还有,什么人写了这张小纸条?是男人还是女人?是写给别人的,还是别人写给自己的?这张小纸条是从哪里飘来的?是从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还是一个遥远的地方?这张小纸条是被扔掉的还是不小心丢落的,会不会因为它的失落而耽误什么事?……总之在后来的日子里,鞋匠没事就琢磨这张小纸片,它激发了他无尽的想象力。他现这张小小的纸片具有无限想象的空间,就像一个永远不能破解的谜。从此小纸片成了鞋匠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使他原本呆板的生活充满了乐趣。鞋匠常常被自己感动,感动于自己对三口井一个个新奇的猜想。他发现自己除了修补破鞋,还有这等本事。每有一个新的猜想,他都会高兴半天。

小纸片伴随着他在巷口修鞋,伴随着他深夜回家,伴随着他入梦。鞋匠成了一个想象的大师。他越来越相信,三口井一号和他是有缘的,不然怎么会随风飘到自己面前呢。这事有点神秘。他想他应当去寻找那个地方,去看看那个地方。鞋匠常听人说起这个城市的许多风景,说起各地的名山大川,可他都没有兴趣。他只对三口井一号这个地方感兴趣,这个地方是属于他的,他必须找到它。这个念头日复一日的强烈。终于有一天,他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了别人。这个奇怪的念头已经搅得他日夜不安,不说出来会非常难受。那天第一次向别人说起这件事时,鞋匠激动得满脸通红,他希望别人分享他的快乐。可他看到的却是惊讶的表情和嘲弄的大笑。他们一致认为鞋匠走火入魔了,一天到晚低头瞎寻思弄出病来了。有人说鞋匠你赶紧去找,那地方说不定有狗头金;有人说那里可能有个骚娘们在等着你。大家把纸条拿过来,嘻嘻哈哈研究,胡乱猜测一番,完全没个正经相。鞋匠窘在那里,他没想到大伙会这样,当时就后悔了。他知道他们并没恶意,可是他们不懂。鞋匠把纸条要回来,说我总归会去的。

这件事说过去就算了,巷子里没谁把它当回事,只是在几十年间,偶尔还会有人提起,也就是开个玩笑,但这并没有影响大家的关系。鞋匠是个厚道人,巷子里居民把他当成自己人。巷子里姑娘晚上外出归来,远远看到鞋匠,心里就安定了,走近黑黑的巷子也不再害怕。有时居民也向鞋匠讨几枚钉子,借把锤子,老鞋匠从不拒绝。他的修鞋筐是个百宝箱,各种钉子、钳子、剪刀、鞋刀、锤子,什么都有,甚至还有个打气筒。他不修车,但备了一个打气筒,大家可以免费使用。鞋匠有人缘,活儿也干得好,面前永远摆着修不完的鞋子。有等着穿鞋的,坐在小凳子上等一会儿。不等着穿的,拿来丢在鞋摊上,该干啥还干啥去,约个时间再来取。当天修不完的鞋子,鞋匠晚上用小推车推回去,第二天又推回来接着修。大家不急,鞋匠也不急。时光就在这不急不忙中年年流逝,好像谁也没觉得,只看到鞋匠的头渐渐花白了。

市长也是这里的常客,当然不是为了修鞋子,市长的鞋子几乎都是新的,他不能穿一双破鞋或修过的鞋子接待外宾、出席会议,那会有损于这个城市的形象。市长大多是傍晚的时候来。多半是成功地推辞了一次宴请,悄悄跑到小吃摊上吃一碗馄饨,然后到老鞋匠这里坐一会儿。市长似乎更喜欢这种平民的生活方式。开会或者宴请,前呼后拥,官话套话客气话,累人。坐在老鞋匠这里,淹没在黄昏朦胧的街灯里,和老鞋匠聊一些鸡毛蒜皮,是一种享受。但市长时常会走神,有时突然就不说话了,看着街上的人流、车流、对街的楼房或广告牌,久久不语。每逢这种时候,老鞋匠就不打扰他,由他安静地待一会儿。他知道市长心里装着这个城市太多的事。鞋匠时常觉得这孩子怪可怜的。

市长的家也在这条巷子里。他本来早就可以搬出去的,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搬,仍然住在他家的几间老房子里。市长对这条巷子肯定是有感情的,因为他从小在这里长大。那时候市长家里很穷,小时候都是穿哥哥们穿过的衣服鞋子。那些鞋子都是经鞋匠修补过的,他记得那上头的每一块补丁,小时候的市长就接着穿。当然,他得为他改一改,市长的脚还太小。先把鞋子拆开,把鞋底割掉一圈,鞋帮也剪去一圈,然后重新缝好。小时候的市长爱踢足球,鞋子烂得很快,要不了几天就露脚指头。鞋匠就不厌其烦地为他修补,而且常常是不要钱的。市长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领着三个儿子过日子,家里极其艰难。但那个年轻的寡妇坚持让三个儿子都上学。鞋匠只要看到她拎着一双破鞋子走来,就有些心里慌。他和她几乎没说过什么话,鞋子就是他们的语言。送来一双破鞋子,取走一双修好的鞋,偶尔碰个眼神,寡妇转身就走。其实她比他还要心慌。那时鞋匠会偷偷从后面看她的背影,她的衣服很旧,但从来都很干净。她的腰很细,这么细的腰却要承担这么重的担子,让鞋匠感叹不已。以后市长上学经过巷口,鞋匠看到他的鞋子破了,就主动喊他过来,脱下鞋子缝几针再让他上学去,并且嘱咐说,以后鞋子破了自己来。小时候的市长,最尊敬的人就是鞋匠,他感到他像父亲;最佩服的人也是鞋匠,不管鞋子烂成什么样,到他手里都会焕然一新。市长时常赤着脚,一手拿着鞋底,一手拎着鞋帮来找他,鞋匠从不推辞,也不批评他。他喜欢这个孩子,这个孩子能把球踢到树梢那么高,巷子里所有孩子都不如他。他为这个孩子骄傲。他觉得他能把球踢到这么高也有他一份功劳,因为市长的鞋子是他特制的。市长的那双破球鞋本来是从哥哥们手里传下来的,鞋匠给重新换了底和帮,底用平板车外胎割制而成,帮用平板车内胎缝制,弹性十足,这么结实的鞋子,市长也就穿个把月,他就一次次给他重换底帮,其实是完全重做,已经面目全非。这双鞋子穿了三年。后来家里条件好一点了,母亲才给他买了一双新球鞋。但那双鞋一直没舍得扔,由母亲为他保存着。后来母亲死了,由他自己保存着。

市长大学毕业后又回到这座城市,从小职员干起,然后是科长、处长、副市长、市长。以前是骑自行车上班,后来坐小汽车。小汽车停在巷口鞋摊不远处,市长从巷子里走出来,一路和人打着招呼,到巷口向老鞋匠点点头,上车去。他和老鞋匠之间的感情几十年都没有变。老鞋匠目送他上班的目光,像看着自己的儿子。老鞋匠为他高兴。自从他当市长,这个城市每年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马路变宽了,汽车变新了,楼房变高了,空气变好了,城市变绿了,人们的衣着变鲜亮了,人人红光满面,来来往往的人都像遇着了什么喜事。就连他的鞋摊子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摆放的都是些破破烂烂的鞋,出一种混合着脚臭和汗馊的气味。现在看不到那样的鞋了。至多就是哪里裂开了,缝几针就好,再不就是姑娘们来换高跟鞋底。男人们的皮鞋没人打铁掌了,至多打一块皮掌,美观又大方。偶有人送一双破破烂烂的鞋子,老鞋匠居然如获至宝。这才像个修鞋的样子,这才能显示他的手艺。老鞋匠喜欢破鞋子,越破越好,他的职业就是对付破鞋子。可如今满大街锃亮的皮鞋、美观的休闲鞋,每每让他有些不安,常常让他感到眼前的日子有些不真实。有时候老鞋匠会问市长,不会有啥事吧?市长笑起来,会有啥事啊?老鞋匠看住他,说没事就好,千万别出啥事。市长说你觉得会出啥事?鞋匠放低了声音,人家说眼下当官是个危险的行当。市长说你老放心。鞋匠就很高兴,说我放心。

当然也有让老鞋匠不高兴的事,隔些日子就会有不相识的人,提着烟酒找到老鞋匠,请他向市长转交一些上告信、申诉书之类的材料。不知道他们怎么打听到这个老鞋匠和市长的关系不同一般。老鞋匠当然不肯收,既不收烟酒也不收材料。他说我和市长没关系。但事后他总会告诉市长,说你哪里肯定不对头,老百姓找到一个鞋匠转交材料算咋回事?市长点点头说我知道了。也不知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反正这类事渐渐少了。

其实老鞋匠并不像市长那样关心这个城市的事,他只关心他的鞋子。面前摆放的鞋子不像以前那么破了,也不像以前那么多了。有时候他甚至会有闲着的时候,这让他有点失落,觉得该歇歇手了。他已经在这个巷口坐了几十年,一个人大半辈子坐在同一个地方,需要极大的定力。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安心的,安心坐在巷口,安心补鞋。可他自己知道,内心也有不安定的时候。每当看到巷子的人进进出出,特别是一些人提着旅行包出差去,老鞋匠总是很羡慕的。他知道他们去过很多地方,他也想出去一趟。他的要求并不高,只想在哪天动身,去寻找那个叫“三口井一号”的地方。只要能找到那个地方,这一生就没有缺憾了。那是积攒了一生的心愿,积攒了一生的思念。随着年岁的增长,那个叫“三口井一号”的地方,就像他的梦中人,几乎夜夜和他相会。那张小纸片一直被鞋匠藏在箱子里,他不愿意再让人看到,也不想再被人议论。那是他心中的圣土不能被人糟蹋了。在过去的岁月里,他一直珍藏着这个心愿,并没有急着去寻找,是因为他不想过早地看到那个地方,如果过早看到了,就不会再有猜想,那么后半生干什么呢?他要慢慢地充分地去想象它,享受想象的快乐。“三口井一号”,这地名实在美妙而神秘,他曾把它想象成一座古镇上的一条古街,古街上有三口古井,古井周围有参天的银杏树,树下常有一些白须飘拂的老人坐在石凳上呷茶谈古,纹枰论道。古井有湿漉漉的井台,幽深的井口,清凉的井水,不时有年轻女子来打水,担着两只桶,桶和她的腰一同闪摇,两只奶子一跳一跳的。他想象那女子是个未嫁的姑娘,或者是个少妇,也许是个寡妇。然后,又沿着每一种可能想象下去,比如长相、年龄、性情、住处、家人……“三口井一号”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三十多年了,老鞋匠仍然无法穷尽它,想象如深山密林中的小径,随便踏上一条,就能没完没了地走下去。市长当然也知道他的这个心愿,知道他要去寻找一个叫“三口井一号”的地方,但市长从来没有问过,就像不知道一样。可有时他会对着低头补鞋的老鞋匠久久打量,似乎要破解这个老人。应当说他对这个老人是了解的,从他少年时鞋匠就进入了他的生活,那时他只知道他是个善良的手很巧的鞋匠,是个雕像一样永远坐在巷口的可亲近的人,是个只知低头干活很少说话甚至有些木讷的人。后来他听说了那张小纸片的事,说实话当时他很震惊也很感动。显然他一直没有真正懂得他。一个人要懂得另一个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后来市长才真正体会到,其实一个人要真正弄懂自己同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是他出事以后才慢慢明白的。在副市长、市长的位子上,他曾顶住了几百次行贿。他曾以为他有足够的定力,可以顶住任何诱惑,可以做一个好市长。但在某一天夜晚,他却接受了不该接受的十万块钱。此前有几次行贿人送来的钱都超过百万,他都顶住了,可这十万块钱却让他栽了跟头。

市长出事了。这个城市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相信,市长怎么能出事呢?市长在任期间干了那么多大事,干了那么多好事,怎么突然就出事了呢?区区十万块钱算什么?他们甚至认为市长即使受贿起码也应在百万以上,十万块钱太丢份了。十万块钱毁了一个市长,他们由衷地为他惋惜,然后就愤怒地咒骂那个行贿的家伙,那个家伙成了这个城市的公敌。

老鞋匠差不多是这座城市最后一个知道这件事的人。出乎意料的是,老鞋匠表现得异常平静。他听说后仍然每天补他的鞋,一句话也不说,只埋头补鞋。那几天几夜,他几乎没有休息。面前堆放的那些鞋子,终于让他补完了。那天补完最后一双鞋,交到主人手上,然后他收拾好鞋摊,推着那辆破旧的手推车离开巷口,离开巷口的时候,他往这条巷子注视了好一阵,还伸了个懒腰,好像这一生的活儿终于干完了。

后来这个巷子的人再也没有看到老鞋匠。

老鞋匠离开这座城市,去寻找“三口井一号”去了。

他到底上路了。他已经等了三十多年,再不上路就走不动了。

他是空身去的,身上只背了个小包袱,里头包了几件替换衣裳。他不打算再补鞋了。他已经干了一辈子。他把手推车推进了垃圾堆,然后一身轻松地离开了这座城市。

老鞋匠没有任何线索,走一处打听一处。

他到过很多大城市,走过很多小县城,去过很多小乡村。鞋匠走了两年多,走了几千里路,终于某一天在一个遥远的偏僻的山坳里,他打听到了“三口井一号”。他知道他会找到的。

三口井是这座山凹小镇的名字。那天他风尘仆仆走进小镇的时候是在黄昏。小镇不大,只有百十户人家,横竖两条街,街面上铺着青石板,街两旁有很多参天的银杏树。他看到了三口井,三口井有湿漉漉的井台,井口有很多凹口,那是打水的绳子几百年勒出的岁月留痕。他看到一些年轻女子来打水,来来去去,桶都是木桶,很粗。女子个个细腰丰胸,走起路来一摇一颠的,很好看。她们打满水,陆续挑往四处去了。小镇上到处炊烟袅袅,一股股饭的清香弥漫在小镇上,到处一派古雅祥和的景象。这样的场景他曾想到过,果然眼见成真,让鞋匠十分欢喜,也十分熟悉。

但当他按门牌找到“三口井一号”时,却让他吃了一惊,原来他发现这里是座监狱,一座很大的监狱。高墙铁网,戒备森严。老鞋匠打了个冷战,以为自己眼花了。可是擦擦眼再看,还是座监狱。没错。监狱坐落在镇子南端,紧靠着大山,大山下还有一座很大的农场。

老鞋匠盯住监狱大门看了很久。他觉得很沮丧,这个结果不在他的想象之中。他什么都想到过,就是没想到会是一座监狱。

现在他知道了自己的想象力还不够,想了三十多年,还是没有想透。后来他回到镇里,找到一家最便宜的客栈,他觉得很累很累。客栈里已住了一些客人,也都风尘仆仆的样子,多是些老人、妇女和孩子。不用问,他们都是来探监的。老鞋匠忽然心有所悟,什么也没说,住下了。一夜无话。

第二天正好是探监的日子。老鞋匠也随着他们去了。进了大门,在值班室做登记。老鞋匠报出市长的名字,他预感到他会在这里。不知为什么,自从看到这座监狱,他就预感到这里有玄机。果然值班人查了查,说有这个人,你是他什么人?老鞋匠说是他街坊。那人很和气,说你要见他吗?老鞋匠摇摇头,说麻烦你告诉他,有个老鞋匠在外头等他,一直等到他出来。值班人员目送他走出监狱大门,有些不懂。他不知道这个老人究竟是谁。

老鞋匠回到镇里,仍住那家小客栈。一路走来时,他的心态已经很悠然了。他现很多家这样的小客栈,小客栈是这座山凹小镇的一大景观,仅半条街就有十七家之多。入住的都是些老人、妇女和孩子。他们都是来探监的。他们走了很远的路,鞋子都走坏了。

他在心里想,看来还得重操旧业。

从此,这个小镇子上有了一个鞋匠。

镇上的人说,三口井早该有个鞋匠了。

三口井常有一些远方来探监的人。

他们都是些老人、妇女和孩子。

他们的鞋子都走坏了。

原载《中国作家》2001年第12期

点评

在巷子口为人们补鞋补了四十年的老鞋匠和本市市长的关系匪浅:老鞋匠看着市长的出生和长大,旁观过市长父亲的去世和母亲的艰辛,缝补过市长踢坏的一双双球鞋,也见证了市长从一个聪颖少年走向成功、走向正途的过程。在这个欣欣向荣的城市里,谁也不会想到他们的好市长竟然会因为区区十万元贪污受贿,最后被拉下马来。这对于老鞋匠来说是一个晴天霹雳,他决定从此出发,寻找几年前一张神秘地落在他面前的字条上的地址。老鞋匠对这个地方有无数幻想,但是竟没想到这是一座监狱。冥冥之中,似乎有什么力量在指引,老鞋匠明白自己将会在这里遇到前任市长。他嘱咐看守托话给市长,说他一直会在这里等他。从此,这个单调无聊的小镇便多了一位鞋匠,这里的人穿着的鞋并不光鲜亮丽,并且都是破的。

小说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隐晦地表达了对于美好父性的赞美。实际上,老鞋匠代表着父亲的权威、尊严与慈爱。他能够修理好破损的东西,支持孩子们所喜爱的事物,并且尽自己所能地帮助孤儿寡母。“鞋”的意象在此隐喻十分明显,它象征着一个人所走的道路的性质,究竟是正是邪。当城市里光鲜亮丽的皮鞋旅游鞋流行起来时,老鞋匠逐渐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人们也慢慢在物欲中迷失,市长走上了贪污犯罪的道路;而最后老鞋匠在市长所在监狱的村外等候,说明了老鞋匠修的不仅仅是普通的鞋,而是人生道路,这给读者以新的希望。

(崔庆蕾)

同类推荐
  • 纽曼街往事

    纽曼街往事

    圣诞节前的一个早晨,刘祥知道了阿瑟的死讯。是蒙特利尔大公报的新闻,说在纽曼街中心公园发现了一具尸体,发现的人说,也许是昨天风雪太大,这个人走迷了路,也有人说这个人看起来像是流浪汉,因为他衣衫不整,随身有购物袋,购物袋里还有两瓶啤酒。他很瘦,身高五尺。在他的口袋里,找到了他的医疗卡,他叫阿瑟·布鲁斯。刘祥那时正坐在温暖的办公室里,面前摆着一杯刚冲好的咖啡,他盯着这则消息,惊呆了。往事就像漫天大雪纷纷飘落,刘祥望着窗外,陷入回忆。
  • 六九年

    六九年

    当克华和一家人坐在南下的火车上将永久地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他才知道年初这一天所发生的事情已经在他脑海里留下了永远难以磨灭的印迹。
  • 秘密

    秘密

    《秘密》中,我们看到的是青年打工者良子偷窥城市女人的“秘密”,以及他横死的命运。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打工者与城市女性之间,横亘着难以跨越的距离,只能以“偷窥”的方式建立联系,这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 阴阳师.第三卷

    阴阳师.第三卷

    平安时代,世界明暗未分,人鬼妖杂相共处。平安京的六角堂内,有可怕的头颅出没,藤原为成深受其扰,性命危急。安倍晴明与源博雅决定前去对付恶鬼……六条大道的旧道观内,忽生妖魅摄人心神,已有多人受其所惑,失魂落魄。晴明能否看透真相,破解危局?
  • 今天与明日(中国好小说)

    今天与明日(中国好小说)

    一边是进城又还乡的返璞归真,一边是乡村里的不伦恋情;当年白果在枳实的诱因下进城,现在枳实又被常山手刃,纠葛复杂的人生命运在这里展开。
热门推荐
  • 甜心的诱惑

    甜心的诱惑

    她不想毁了兄长未来,嫁了风流不羁的他。他别有居心,娶了视老公如无物的她。他说:陪我演场戏,演我老婆,期限一辈子!她说:请放心,我们之间没有离异只有丧偶!
  • 浙江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浙江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本书共分为八章,主要内容包括:区域文化产业概述、浙江区域文化产业的崛起、浙江区域文化产业兴起与政策关系研究等。
  • 路人甲的吃货人生

    路人甲的吃货人生

    一朝穿清朝,路仁嘉有特殊的乔装技巧,因为她一马平川!立志当天下第一厨,却发现自己的厨艺还不够打下手,还好她有系统金手指!这时四四八八还都是贪吃的小豆丁。每次皇上生个气,菜色立马就改起。后来她终于成了御前最红的厨子,离天下第一厨不远啦!只是——皇上!御膳房在那边,干嘛抱着我进寝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管理越简单越好IV

    管理越简单越好IV

    一句话,简单,是效率、速度、高度和质量的代名词。管理大师杰克·韦尔奇对管理的理解是“越少越好”。他对“管理者”重新进行了定义:过去的管理者是“经理”,表现为控制者、干预者、约束者和阻挡者。现在的管理者应该是“领导”,表现为解放者、协助者、激励者和教导者。韦尔奇的“不去管理”,并非认为管理者可以自由放任,而是强调不要陷入过度的管理之中。
  • 主宰位面从斗破开始

    主宰位面从斗破开始

    新的世界,新的起点,新的家人,新的系统。这是一个宇宙不同的系统世界,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战斗,金手指与金手指的争斗。强逆者胜!他的系统却是外挂中的外挂,系统中的系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系统和人生。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别人有一辆车,而我们?!不止一辆!”群号:576446780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刘东(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

    刘东(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

    本卷为刘东卷,刘东是我市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至今已发表各种体裁作品四百余万字。著有长篇小说《镜宫》等十部,小说集《轰然作响的记忆》等六部。担任多部大型动画片及影视剧的编剧。作品曾获得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数十项国家及省市级奖励,多次被收录于各种重要文集中,并被翻译介绍到日本等国。其作品关照青少年的内心、成长、生活,无论内容、题材还是文字都有自己的独特创造性。
  • 网游之无尽梦魇游戏

    网游之无尽梦魇游戏

    【感受最真实的幻境,探秘最深层的恐惧!】因为一款叫做《无尽梦魇》的神秘游戏,莫轻语踏上了“不归路”……在一个个光怪陆离的奇诡世界之中,究竟何为幻?何为真?莫轻语并不知道。因为他只是一个个“副本”之中的普通过客,一个拥有“绝对冷静”的男人。欢迎来到,无尽梦魇的世界……
  • 幸福缘深

    幸福缘深

    一只小鸟,忽然变成了金光闪闪的凤凰。赵敏忽然被窗外的雨声惊醒了,才发现自己竟做了一个无比惊奇的梦。难道深爱的白马王子林轩,真的要娶自己了吗?夜,漫长的夜……她失眠了。欢迎大家订阅,送月票,推荐票,收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