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1700000020

第20章 经济发展理论(18)

第四章

企业家利润[139]

前三章为接下来各章的分析奠定了基础。作为前三章研究的首次成果,我们现在可以对企业家的利润进行分析解释了,为了使本章的分析简单易懂,我宁愿把本来应该属于本章的一些非常难懂的讨论放在下一章,在那里,所有的复杂纠结的问题可以作为整体加以讨论。

企业家利润是超过成本的剩余。从企业家的角度来看,它是企业中收入与支出的差额,正如很多经济学家告诉我们的一样。这个定义虽然下得比较肤浅,但是足以作为我们讨论的起点。按照我们的理解,所谓的“支出”就是指企业家在生产中必须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支付。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加上企业家的劳动所应该得到的工资、企业家所拥有的土地的租金以及风险的保险金。另外,我也没有坚持认为资本的利息应该排除在这些成本之外。实际上,资本的利息应该包括在成本之内,无论这种利息的支付是以明显的方式,还是以工资的形式支付给企业家(如果资本是属于企业家自身),或者以土地租金的方式支付给企业家。这种看待资本利息的方式目前来说是足够的,特别是很多理论学家也是把资本的利息与工资和租金归于同一类。在本章,读者可以自行选择一种方式进行理解,或者按照我们的解释,忽略资本中利息的存在,或者按照任何一种利息理论来理解,承认它的存在,把这种利息作为收入的第三种“静态”分支,将它包括进企业的成本里。我们在这里的讨论不涉及这种利息收入的性质与起源。

根据上面的定义,关于是否存在超出成本的支出这一个问题是值得怀疑的。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证明存在剩余。我们的解决办法可以简单表述如下:在循环流动的经济过程中,企业的总收入——不包括垄断收入——会足够大,以致可以和支出相抵消。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既没有获得利润也没有遭受损失,他们的收入可以用“管理的工资”这个词来进行充分的特征表述。如果有“发展”,就必须要执行新的生产组合,这些新组合比旧组合具有优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新组合的总收入一定会大于它的总成本。

为了纪念第一个探讨我们正在讨论的问题的研究者劳德代尔[140],我以生产过程的改进为起点,并用那个历时已久的动力织布机的例子,由于庞巴维克[141]对这个例子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因此值得在经济领域继续引用它。如果说现代经济生活中绝大多数领导者的成就不属于这一类,那也可以说还有很多是属于这一类的,尤其是18、19世纪的新时代显示了人们朝着这一方向而进行的努力。在这个时代,我们确实能够发现生产改进的过程中有几个可以加以区分的要素,这些要素甚至比现在结合得更加紧密。比如像发明织布机的阿克赖特[142]一类的人,他们不仅发明了新东西,同时还能够把他们的发明用于实践之中。而他们当时并没有现代信贷体系可以利用。因此,我希望我已经为读者描述得足够多,从而可以用分析工具的最纯粹的形式来分析问题,而不需要做进一步的解释与重复。

事情按下面的方式在进展:一个经济系统中,如果纺织工业只用手工劳动来进行生产,就会存在建立新的利用动力织布机的企业的可能性,如果一个人看到了这种可能性,并觉得能够克服创建新企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数不清的困难,然后他下定决心去做这件事情,那么他首先需要的就是购买力。他从银行借钱并以此来建立他的企业。无论是他自己来制造这些动力织布机,还是他让别的厂商按照他制定的规格来生产这些织布机并由他自己使用,这都完全无关紧要。假设一个工人使用织布机所能生产的数量是手工工人生产数量的6倍,那么显然,只要满足下面的三个条件,这家企业就能获得超过成本的剩余,即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差额:第一,当新的供应出现的时候[143],这种产品的价格不能下降,或者即使下降,也不能下降到这样的水平,即现在能够生产较大量产品的工人所带来的收益还不如以往使用手工劳动的工人所带来的收益;第二,动力织布机每天的成本要低于由于使用它而裁减的五个工人的工资,或者要低于可能的产品下跌的数额,或者小于收入与一名工人的工资额之差;第三,第三个条件是对前面两个条件的补充。前面的两个条件包括照看织布机的工人的工资以及为获得织布机而支付的工资和地租。我们假定这些工资和地租的情况与企业家想出使用织布机之前的情况是相同的。如果他的需求较少,这种情况是完全可能的[144]。但如果他的需求不够小,那么劳动和土地服务的价格就会由于出现了新的需求而上升。其他的纺织企业刚开始会继续进行生产,这个企业所必要的生产资料也不会直接被削减,但是对整个纺织工业来说,这些生产资料一般是会被削减的,因为这些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了。因此,企业家应该预算并估计到,在他出现之后,市场上生产品的价格会上涨,在他的估算中不仅要包括之前的工资和地租,还必须加上一个适当的数额,为此要减去的项目里就多了第三项。只有考虑了工资、地租和这个第三项的变化,而后收入超过支出时,企业家才能实现超过成本的剩余。

实际上,这三个条件已经被实现过无数次。这证实了超过成本的剩余存在的可能性[145]。但是,这三个条件不是总能够实现的,当企业家预见到这三个条件不能实现时,新企业就不会被建立了;如果企业家不能预见到这种情况,那么新企业就不会有剩余,甚至还会有赔本的风险。然而,如果条件都满足了,这个剩余实际上就是净利润。因为与原先的生产方法相比,利用同等的劳动和土地的服务,织布机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物质产品;不过,在生产品和产品的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用原先的方法仍然能够继续进行生产而不会发生损失。更进一步地说,我们认为企业家只要付出代价,就可以获得织布机——我们忽略织布机取得专利的可能性,因为不考虑这个问题,将会使我们探讨的问题更加容易理解。这样,收入与支出之间就产生了差额,这种收入是由处于均衡的价格决定的,这个均衡的价格就是原来只使用手工劳动时的价格,也就是成本价格,而对支出而言,由于动力织布机所带来的每单位产品的支出会比其他企业要小。收入与支出的这个差额不会由于我们所说的企业家的出现而带来的供求方面价格的变化而消失。这一点是很清楚的,我们不需要对此做更严格的说明。

现在,我们来到本场戏剧的第二幕。使用新技术这样的魔法被识破了,新的企业由于诱人的利润而不断出现。整个行业的全面重新组合开始了,伴随而来的是:产量增加,竞争加剧,生产技术落后的企业被淘汰,工人有可能被解雇等。这个过程,我们将在以后进行仔细的研究。在此,我们只对一件事情感兴趣,那就是这个行业重组过程的结果必然会导致一个新的均衡状态的产生,此时,成本规律又开始起作用,产品价格又等于体现在织布机中的劳动和土地的地租和工资,同时还应该加上为了使用织布机生产出新的产品而必须与织布机进行工作配合的劳动和土地的服务应该支付的工资和地租。在达到这个均衡状态之前,刺激人们生产越来越多产品的激励因素就不会消失,同时,在由于供给的增加而使产品的价格下降之前,这种激励因素也不会消失。

随着生产的继续,企业家以及他的追随者的剩余就会消失[146],当然,不是立即消失,而是在一个或长或短的递减的时间段内逐渐消失[147]。不过,剩余还是实现了,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个剩余构成了一笔暂时的数额确定的净收益。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剩余落到了谁的手里了呢?显然,这个剩余是落到了把织布机引入到循环流动的经济过程中去的人手里了,而不是落到发明织布机的人手里,也不是落到织布机的制造者或使用者手里。那些按照订单生产织布机的人只能得到他们的成本价格,那些按照说明书使用织布机的人,首先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购买它,因而几乎得不到任何利润。利润将属于那些成功把织布机引入产业的人们,不管他们是否制造并使用织布机,也不管他们是否只是生产或者只是使用它们,这都无关紧要。在我们的例子中,首要的问题是使用,但这也不是问题的实质。通过建立新的企业,织布机才得以进入到产业中,不管创建新企业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织布机还是使用织布机,还是两者都有。那么,我们所讨论的企业家为创建新企业做了什么贡献呢?只有他们的意志和行动:由于他们要么从其他人那里,要么从自己这里购买商品,因此他们不是以具体的商品作为贡献的;也不是以所拥有的用来购买织布机的购买力来做出贡献的,因为他们的购买力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或者如果我们考虑他前期所获得的收入,那么购买力就是从自己这里借来的。那么,他们究竟做了什么呢?他们没有积累任何种类的物品,也没有创造任何原始的生产资料,而只是用与别人不同的、更恰当的、更有利的方式来使用现存的生产资料。他们是企业家,“实现了新的组合”。而他们的利润,也就是声誉,对此没有承担什么相应的义务,这就是企业家利润。

就像把织布机引入生产是把机器引入生产这种普遍性的事件中的一个特殊案例一样,把机器引入生产也是最广泛意义上的生产过程的各种变化中的一个特殊案例,生产过程变革的目的是用更少的成本生产单位产品,从而在产品现有的价格和其新的成本之间形成一个差额。企业组织中的很多创新以及商业组合中的所有创新都可以归入这种情况。之前我们的论述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把织布机引入生产代表的是,把规模很大的制造企业引入一个原先没有这种企业的经济系统中。大企业与小企业相比,可以做出更恰当的生产安排,更好地利用生产要素;并且,还可以选择一个更加有利的地点。但是,引入大规模的企业也存在困难。从我们的假设出发,所有必要的条件都是不足的——工人,训练有素的职员,必要的市场条件。新企业的创立受到来自于社会和政治因素的无数的阻力的抵制。而不为人知的新机构本身,也需要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来创建。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能够具备取得成功的所有才能和资质,并能够获得必要的贷款,那么就能将更便宜的单位产品投放到市场上去;如果实现了我们所说的三个条件,他就能把取得的利润占为己有。但同时,他也为其他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照亮了道路,成为别人可以模仿的典范。起初是个别的人,之后是成群的人能够并且愿意模仿他。这样,再一次的改组过程就会发生,这次改组必定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当新的企业形式成为循环流转的一部分时,超过成本的剩余就会消失。但在此之前,一直可以获得利润。重申一次:这些人只不过是更加有效地利用了现有的商品,他们使新的组合得以实现,他们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家,他们的所得就是企业家利润。

商业组合方面的案例,我们可以选取这样的例子,即为了得到某种生产资料或原材料,选择一种新的更便宜的供应渠道。这个供应渠道之前并不存在于经济系统中,这个新的供应渠道的起源没有任何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存在——比如,如果这个来源是在国外,那么就既不存在轮船之间的往来,也不存在与国外的通讯人员进行通讯。因此,进行这样的创新是很危险的,大部分的生产者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如果有人建立了一个企业来运用这样的新渠道,而且发展得很好,那么他生产出来的单位产品就具有更低的成本,然而在他生产的初始阶段,这些产品的价格是保持不变的,所以他能够获得利润。同样,除了意志和行动,他没有做出任何的贡献,他除了对现存的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之外,没有做任何的事情。他同样也是企业家,他获得的利润就是企业家利润。企业家利润和企业家的职能会在随后到来的竞争的漩涡中消失。它就是属于选择新的贸易途径的一个案例。

与简单的改进生产过程相类似的例子,是用服务于相同或相似目的的生产品或消费品,代替另一种生产品或消费品,此时这些用于代替的生产品或消费品会更加便宜一些。具体的例子如下:在18世纪最后的25年里,存在着用棉花部分地代替羊毛的情况,还存在着用替代品进行所有的生产的情况。这些情况应该和刚才提到的情况采取完全一样的方式来对待。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不同,因为这种新产品肯定不会带来与之前生产的产品相同的价格。至于其他的方面,我们的论述也是完全适用的。同样,下面的这些情况也是无关紧要的:不论有关的个人是自己生产这些新的生产品或消费品,还是根据具体情况只是对这些生产品或消费品进行使用或处理,还是为了对这些生产品或消费品进行使用或处理而把它们从可能的现实的用途中抽离出来。同样,在这里,这些人也不会贡献商品和购买力,他们只是执行了新的组合而获得了相关的利润。因此,我们认为他们是企业家。同样,这些利润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创造一种能够充分地满足现存的需求和之前已经满足了的需求的新产品,与我们之前说的情况是有些不同的。生产被改进的乐器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在这种情况下,获取利润的可能性取决于这样的事实,即这个较好的产品所卖的价格要超过其成本,这种新产品的成本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比较高的。对于这种情况的存在,人们很容易理解。此外,把我们前面所论述的三个条件用到这种情况也是没有困难的,这可以留给读者自己去研究。如果更好的乐器被引进并生产出来,而且剩余是存在的,那么这个产业新的重组的趋向就会开始,这种重组最终将使成本规律重新起作用。因此,这里同样也存在着现存要素的新组合、企业家行为和企业家利润,尽管它们也不是永久存在的。修建铁路和开凿运河的例子代表了另外一种情况。铁路的修建和运河的开凿,一方面满足了某些需求,另一方面又降低了产品的单位成本,这两个方面和需求的极大增长是作为组合同时发生的。

寻找新的市场以图销售一种该市场所不熟悉也没有生产过的产品,是企业家利润的一个丰富来源,在更早时期,它曾经是一个非常持久的来源。原始时期的贸易利润就属于这一类,把玻璃珠卖给黑人部落就属于这样的一个例子。这种情况的本质是,购买者把这些新的产品视为自然或巨匠的杰作,并依此对这些新的产品的价值进行定价,所以这些新的产品的价格不是由生产成本决定的。因此,这些产品就能够以高于成本的价格出售,这些成本包括为了进行这项商业冒险,克服无数困难而产生的支出。最初,只有少数人能看到这种新的企业并经营它。当然,这也是一项企业家行为,执行了新的组合;同时产生了属于企业家的利润,当然,这种利润迟早是要消失的。现在,一种适当的组织会很快产生,但是贩卖玻璃珠子的买卖很快就不再产生利润了。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赋税役徭役

    中国古代赋税役徭役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赋税徭役》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你介绍了汉代之前的赋役演变,宋元时期的赋役演变,中国古代赋役制等。
  • 全球大趋势2:被债务挟持的世界经济

    全球大趋势2:被债务挟持的世界经济

    在美国两轮量化宽松和中国4万亿的刺激下,人们普遍预期世界经济将如期复苏。但正如米塞斯所说:“信用扩张确实能导致一时的繁荣,但这种繁荣迟早会归于破灭,导致新一轮的萧条。”世界经济衰退的阴影于2011年年中再次橫扫全球。引发这次恐慌的是再度出现的类似于2008年秋季的违约危机,只不过上次麻烦的制造者是那些金鬲机构,而这一次则是政府债务。 更为麻烦和棘手的是,世界逐渐“老”去,创造财富的人将越来越少,但需要赡养的人口却越来越多。当前的债务问题只能曰益恶化,世界经济被债务挟持……
  • 探索经济学的路径

    探索经济学的路径

    为了让读者深刻了解作者在经济、金融学科上所进行的艰辛探索,作者将过去同行专家对有些著作所写的序言、所写的书评、作者自己所写著作的前言、后记以及对有些学者理论观点的评价、政策建议集结出版,希望通过此书梳理作者在进行经济学学术探索以外的很多真实想法和看法。目的是让同行知道进行了哪些探索,有哪些观点,存在哪些不足,希望这种做法对同行有一些帮助和启发。
  • 经济法概论

    经济法概论

    本书为高校教材,主要介绍了所有权的一般原理、债的一般原理、公司法、担保法、合同法等内容。
  • 经济学常识一本通

    经济学常识一本通

    你是一个理财高手吗? 你有做生意的潜质吗? 你是否能合理支配薪水?你的理财盲点在哪里? 你的赚钱能力有多强? 你是否适合做投资? 是什么决定你的生活水平?经济学一直被称为“沉闷的科学”,因为经济学家经常带来坏消息。他们会指出一个表面上看来很吸引人的项目,很可能结局并不那么美妙… …《经济学常识一本通》以经济学教材为底本,整合经济学各分支理论常识,一本书能让读者通读整个经济学。同时用简洁易懂的文字阐释经济学常识精髓,再给这些理论配以精彩绝妙的故事加以解说,让象牙塔里的镇塔之宝跟读者做亲密接触。
热门推荐
  • 超脑特勤组

    超脑特勤组

    “李想,作为一个特工,你觉得什么技能比较重要?”“拍马屁!”“能说的具体一点吗?”“拍领导的马屁——特别要看准领导的爱好,喜欢钓鱼的送鱼竿儿,喜欢乒乓的送球拍儿,喜欢美女的送照片儿,喜欢我的送……额……”
  • 前夫,请勿动情

    前夫,请勿动情

    她是他的猎物,如何能与别人双宿双飞?于是他开始精心设计,步步紧逼。而她,步步设防,誓不再重蹈悲剧。这一场爱情角逐中,究竟谁输谁赢?原来,有些东西一旦开始,就无法喊暂停。比如,以恨开始的爱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漕运总督

    漕运总督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京杭大运河解冻开航,素有上拱京阙门户、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的通州张家湾,又出现千帆竞驶、百舸争流的繁华景象。元朝建都北京,粮米仰给东南,漕粮运输乃朝廷大事。张家湾就是运河最北端的漕运终点站。明成祖朱棣称帝后,从南京迁都北京,于永乐四年(1406年)进行大规模营建。修造皇宫、陵寝、衙署等所用的建筑材料,都是由运河水路经张家湾皇木厂运往北京。难怪民间流传“先有张家湾,后有北京城”的说法。
  • 独家盛宠:偏偏喜欢你

    独家盛宠:偏偏喜欢你

    她隔着晦暗不清地光线,看他棱角分明的脸,“爱我?你怎么证明?”他将手中烟头捏灭,摸出军靴中的刀,眼皮都不眨一下,用力扎入自己肩头,“够吗?”她往前,盯着他,一下一下,重重戳着他的胸口,“怎么不往这里戳?”他低头看她,在弥漫地血腥味中低声回答,“我还要留条命,带你回家。”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公爵的小小新娘

    公爵的小小新娘

    天空中乌云密布,透着一种让人快要疯狂的压抑,乌云之下是令人窒息的场景,最残酷的厮杀,最残酷的征战,在一一上演。“杀——”士兵们嘶吼着,举起手中的矛与盾,冲入了人群之中,鲜血洒在了战场的每一寸土地之上,一个又一个身体无力的倒在地上,人们已经完全疯狂了,眼中只有一个信念:杀光所有的敌人!刀尖在空中相会,发出刺耳的摩擦声音,一声又一声哀嚎响起,充斥着这个死亡的时刻。终于,似乎所有的身影都……
  • 如何做田野笔记

    如何做田野笔记

    近几年,许多人类学家开始强调写作的重要性。而众所周知,民族志写作的起点和基础是研究者的田野笔记。那么,如何做田野笔记呢?为此,三位具有丰富田野实践和教学经验的人类学家,给出了一系列实用而又指导性的建议。本书通过大量的正在撰写的、“未完成的”田野笔记实例,考察了田野研究者如何将亲身经历和观察写成田野笔记的过程,讨论如何运用田野笔记来讲述民族志故事的方法,以及帮助研究者基于田野笔记撰写民族志的关键步骤。本书致力于提出一套实用的田野笔记写作指导,以帮助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口述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因为田野研究和人类学方法在以上学科中都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另一方面,对于政治学、商业管理、传播、社会福利及公共卫生等学科,田野研究和民族志也可以作为次一级的辅助研究方法。《如何做田野笔记》系美国当代知名人类学家罗伯特·埃默森等撰写的一部有关人类学研究专著。田野调查是当代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环节,而其中的关键之处,就是如何作田野笔记。此书结集的数位人类学家的经验谈,对此项工作作了详尽、清晰的阐述,也是该学科基础方法的指导之作。
  • 芸芸可昭

    芸芸可昭

    芸娘救了沈翊,沈翊以屠村作为谢礼。白昭救了芸娘,芸娘以自己的终身作为谢礼。芸娘:沈翊,其实,遇见你我一点也不后悔,爱上你我也一点也不后悔。如若不是这样。我不可能会遇到阿昭,我也不可能体会到被人捧在手心里的感觉。白昭:“父皇,你一直说我身上的乡野气太重。可你殊不知,这天下主人,便是你所厌恶的那些人啊!我今日反了你,是我此生最不会后悔的事情之一。”沈翊:“我这一生步步为营,机关算尽。先是抛弃了自己所拥有的,而后又渴望那份本该属于我的温暖。到头来,什么都没剩下。所幸,还有个你陪在我身边。”“手好凉啊”“没事,我的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断道做天主

    断道做天主

    一人为长生屠杀万亿。一人不悦葬灭所有修士。一人不得不亲手杀害自己心爱之人。一人广交天下贤者霸主。一人教导无数弟子,只为杀人,然而又不得不亲手毁掉弟子。一人布下万世大局,只为救一人。这是个无情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有情的世界。我若在,你不生,我若亡,你必醒。
  • 傲妃天成

    傲妃天成

    穿越异世成为冷家流放在外的废材大小姐冷秋翎,被世人笑,被亲人辱,她含笑答曰,不被嫉妒的是庸才,好不容易改头换面想要离开是非之地,阴谋却逼着她一步步回到冷府,冷秋翎仰天大笑,既然上天都不让她放弃,那她就倾尽全力拿回一切属于自己的东西。斗庶妹,夺政权,她杀伐果断,毫不留情,世人皆称,冷家大小姐冷血无情,不通情爱,冷秋翎露出不屑的眼神,男人,看上了抢就是。天黑风高夜,冷秋翎带走皇朝第一美男,多年后,冷秋翎暗悔,错把老虎当猫咪,赔上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