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08400000003

第3章 如何快速提高教学能力

自我修炼要点:

1.备课隐藏着提高教学质量的全部秘密

2.建构以问题为主体实现生命对话的教学

3.在自主课堂上用好自主学习

4.变革,教师教学生活的风向标

5.从单一目标走向“全局性理解”

本章导读

上课,这是教师职业生涯中最经常也最重要的工作,教师职业的价值更多是在上课中得到体现的。一名教师,往往能从课堂上获得职业的自尊和自豪,感受到工作的重大意义,领悟到教育带来的伟大价值。

欲快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很显然,在课堂里摸爬滚打,是再实际不过的方法了。我认为,课堂是教师自我修炼的重要场域。

教师的智慧能引爆课堂的创造性。教师能创造令学生终生难忘的学习场景,让学生体验到思考的艰辛与愉悦,燃起学生探索大自然与科学奥秘的激情,使学生领悟到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学生的行为特征与能力发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关乎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而课堂教学质量又关系着学生的精神品质的塑造、关键素养的培育与幸福指数的提升。

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课堂教学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技术操作。教师只有拥有广阔的专业知识背景与宽容愉悦的生命底色,才能透视并了解教育的真相,才能理解课堂的本质,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智慧与活力。

有人说“课比天大”,就是要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当成自己人生中最大的事情。一名视课堂为生命的教师,他心目中有鲜活的生命的存在。当你心中有生命的存在,你就会把最重要的位置留给课堂,无比珍惜属于自己、孩子们的每一堂课,对每一堂课都会用智、用情、用心,全身心投入到这个师生共同的生命场,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放射出生命的熠熠光彩。

年轻教师的课堂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不期望它能在一天或一年之间发生根本性变化,只希望老师们明确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向,敬畏自己的课堂教学价值,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第一节 备课隐藏着提高教学质量的全部秘密

年轻教师往往忙于学校或各级部门布置的一些琐碎事务,在备课上便显得时间不够用,用心较少,再加上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教材文本的解读、问题情境的设计、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等缺乏经验,有些老师只是粗略地准备了一下自己的教案,甚至是浏览一下将要教学的内容,便直接拿着课本或教辅材料,走向了自己的课堂。无疑,这样的课堂,显然是准备不够充分的。

具体到年轻教师的一节课,会发现有一些通病:一是老师的教学设计以教材内容为中心,教学目标单一,没有清晰的标准,缺乏操作性,不能够测量,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下功夫较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更为薄弱;二是教学方式方法运用死板,内容上的重难点不明确且机械重复、形式上的一问一答或一问齐答、效果上的教师简单性的评价多,内容方面的精选整合、联系生活的实际应用、针对个体的因材施教、多元互动的评价交流少;三是师生、生生深度对话缺乏,合作学习环节没有实效性,重讲轻学的现象严重;四是学生课堂学习机会差异悬殊,部分学生跟不上课堂进度,“浅表学习”“虚假学习”现象多;五是课堂教学密度小、节奏慢、容量少、效果不理想;等等。这些低效、无效甚或负效的种种表现,造成了课堂出现许多不和谐的音符,课堂缺乏有效性,教学质量不够理想。

有些年轻教师的备课往往存在如下弊端:一是缺乏灵活性,教师主要备的是自己要讲的东西,不去认真研究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生;二是缺乏创造性,把备课变成了写教案,而不是运用多种课程资源、教学素材和学习工具,使自己的教案师本化,甚至生本化。

其实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也是施教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完全可以因时、因地、因人对教材进行增删、取舍、简化、重组和创造,这样才能设计出好课。教师备课要源于教材,尊重教材,但必须跳出教材,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这个行当是一项创造性的职业,创造源于备课,有了创造性的备课,才会创造性地驾驭课堂、创造性地指导学生,才会产生创造性的教学成果。

我认为,年轻教师应该在创造性地解读教材中弭除“本领恐慌”,以此为突破口,再多方关照教情、学情、课程资源、学习素材、学生评价等其他方面的备课行为。

我建议,教师在创造性地解读教材时,不要仅仅停留在课文文本层面上,过分地把精力放在解读习题和教辅材料上,而应该去很好地研究诸如“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在教材中是如何实施的”“单元知识间的联系和内在逻辑关系”“各个知识板块的起始点和发展方向”“教材编者的意图”“如何梳理知识思维图”,挖掘隐含在教材中的有用信息,掌握学科教学的规律,打通现有教材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结等。

教材是一个常研常新的知识文本和情智文本,备课是一个与实践相互对话、与生命相互对话并不断完整的真实的过程,它永远需要教师的拓展和充盈,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和智慧加入。作为年轻教师,应该主动地参与,潜下心来,精心研究,激发自己实施有效教学的自觉和智慧,以此激励自己的专业发展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鉴于以上认识,我曾经引领教师改造传统的备课方式。我认为,为年轻教师提供一个备课方式与理念引领的模板是有必要的,这样一来,教师对新的备课方式和理念的内化会比较容易上手。

过去要求教师按照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步骤、板书设计、布置作业这些项目备课;教学步骤要求教师必须写出每一个教学环节和师生双方的活动。那么如何改造呢?在学习借鉴他人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我与老师们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造性地自主开发了三种学习载体,代替了过去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和学生常规的课外生活方式。这三种载体是,“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课堂学习指导纲要”和“双休日(节假日)生活指导纲要”。

一备“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主要是引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以此对课堂教学形成重要的辅助。内容具体分为“教材分析、知识建构、背景知识、问题展台、学习评价”五个板块。它解决了教师平时课下向学生发放大量资料,布置各种形式的机械性、重复性书面作业的问题。

“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课前预习。以前的课前预习,往往是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更多的是接受现成的结论,甚至是变成了前置作业习题单;而“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是以单元为单位,以研究的方式展开对将学内容的探讨,更多的是展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老师仅仅提供学习的纲领性内容,并提供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思维、寻找问题、自主评价。尤其是“背景知识”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这就实现了课前学生真正地自主学习,课堂不再是知识学习的开始,而是学习的进一步延续与深化。

二备“课堂学习指导纲要”。遵循“以学定教”的教学法则,整体优化“目标定向、学生先学、合作探究、点拨拓展和反馈评价”(小学:课堂风向标、自主展示台、合作探究营、魔法炫秀场、七彩回音壁)五个环节,保障学生学习内容的当堂达标。

“课堂学习指导纲要”是根据前置自主学习情况、提供的背景材料或设置的活动、发现的问题,进行的可操作的学习行为设计,以此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呈现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其明线是学生学习的流程,暗线则是教师教学的流程。内容不仅有适合学生操作的“学习目标”,而且还提供了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实际而设计的学习资料、学习活动、学习问题和学习方法等。

“课堂学习指导纲要”体现的价值,一是重视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学习任务的实质是将“学习点”拆成思考的问题,不仅仅是知识梳理,更重要的是认知铺垫。二是实现学习赋权,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展示,以便了解学习进展,暴露问题。课堂上的问题呈现也是一种学习,课堂上由学生主持学习活动。三是小组学习机制。学生之间能够合理分工及互助,小组间产生积极意义的竞争,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四是精神激励与自我管理。学生精神品质的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等,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就实现了从“课堂教学”到“课堂学习”的转型。课堂基本要素显现为“前置性学习任务、诊断性预习梳理、关键性递进问题、针对性共同作业和生成性学习指导”。

三备“双休日(节假日)生活指导纲要”。以一周为单位,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并布置有益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实践活动,做好学生的生活指导,真正把时间、健康和能力还给孩子,让他们过一个既充实又轻松、有收获的双休日或节假日。这样,国家课程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是一种新型的校本课程建设的尝试与探索。

在以上三个纲要的设计意图与实际操作中,可以看出我们把新课程改革期待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巧妙地融合在了三个学习纲要中。三个纲要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有效链接,教师因此有了课程开发的意识与智慧,开始用自己研发的课程上课,实现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备课、上课等行为变成为研究与实验,教师不再是专家的依附者,而是拥有专业自主权的教育者、研究者。

第二节 建构以问题为主体实现生命对话的教学

记得学生时代,课堂留给我的印记主要有两种:一是教师的风格,如幽默、严谨、智慧、激情等;二是教师的素养,如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会唱几段京剧等。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里发生的,尤其是生成的、共同关注的“问题”,却大都失去印象了。那时,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都遵循如下流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巩固训练→布置作业。学生的学习行为不外乎被动听课、回答提问、做题背诵、完成作业等。从小学到中学,似乎没有多大的变化。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行为表现。这样的课堂,教师处于绝对权威地位,学生失去了主动和自主学习的权利与意愿。课堂不是以思维性“问题”为主线,而是跟着教师的讲授学习知识,听不明白的即是课堂“问题”。

好在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行为的不足已被多数人认识到,于是新课堂行为应时而生。新课堂行为以学生学习与成果展示为主,甚至让学生走上讲台主持课堂教学,教师走下讲台做学生的帮助者。这样的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在大家纷纷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改革时,我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为了尽快在全校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行为,学校往往“强迫”全体教师整齐划一地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执行统一形式的教学方案等,控制教师的行为,目的是“逼迫”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以此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

对于这种要求全校所有教师在统一模式的框架下实施教学,我认为,也存在抹杀教师教学的鲜活个性,忽略教师应起的引导与影响作用的弊端。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就像驯兽师训练出来的动作程式化的动物。这样的课堂不是定位在“问题”这一主体上,而是定位在把课前或课后已经解决的问题拿到课堂上展示,为教而教,课堂因此缺失了育人功能和心灵呼应,无法生发它的本真价值和意义。

须知,过去是教师自发控制学生,现在是学校通过控制教师再控制学生,实际上,这样的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都不是心灵自由的课堂。一节真正的理想课堂应该是在平实自然的教学秩序中,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切实享受安全与舒意的求知氛围,更享有精神与智慧上的追求,兴趣上的保持,情感上的温暖。试想,这样的课堂效益能不高吗?

我越来越感受到,课堂中应该有第三种形式的主体在起作用。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应该同时专注于这一主体,从而自觉地内生一种新的课堂秩序。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不再依赖教材来维系教学,师生都在追求高品阶智力和精神愉悦感。教师不会通过控制学生思维来管理课堂,而要用专业魅力去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好学之心。教师的“教”始终追随着学生的“学”、服务学生的“学”,师生共同沉浸在思想碰撞的极度兴奋中。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教学境界啊!

而我与教师一起进行的备课改革,正是基于上述思考,这在本章第一节中已有论述。将“学习点”拆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实行学习赋权,通过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不断暴露新问题。于是“问题”就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师生、生生思想碰撞的导火索。这样,伴随着“问题”这一主体的真实存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当学生,学生可以当老师,彼此借助“问题”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

当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设计问题时,都应努力避免大量的机械训练,应关照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相互联系,从而为独立思考和探究新问题创造机会。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自己去发现问题,生成精彩的观念,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还必须用语言独立地、清晰地表述自己探寻问题的过程与思路。

以“问题”为主体的课堂,“问题”会把学生引进一个比他们的经验和自我世界更宽广的世界。教师也不会被边缘化,教师的任务主要就是引发课堂主体,把自己的“知识与生活”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巧妙对接。由是,教师和学生就能够直接进入彼此的思维系统与生命背景中。

写到这里,我回想起平时听教师讲课时的一种现象: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生成了新的问题,诞生了精彩的观念,此时,我就迫不及待地期盼教师能把教学进度慢下来,给学生反思、辩论、展示的机会。但是,我又经常感到失望,教师要么没有注意到这稍纵即逝的问题,要么没有给学生尽情释放思维的空间,就转入下一个教学活动和任务了。

很显然这种现象预示着教师没有理解和把握“问题主体”课堂的本义与内涵。评课时与上课教师沟通,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解释:没有注意到这些生成的问题和观念,怕停下来完不成教学任务,怕自己控制不了课堂,备课时没有准备这些问题,等等。

我认为,一节课最关键、最核心、最精彩的地方和价值就是不同的问题能生成、精彩的观念能诞生,就是教师和学生处理这些问题和观念的过程与智慧。

一堂课上得好不好,并不仅仅在于任务完成得如何,方法策略是否多样,学生配合得如何,课堂容量如何,还在于学生有没有生成问题的情景,有没有表达精彩观念的机会,有没有思维碰撞的机遇。

课堂真正有价值的学习资源不全是教师事先准备的材料,不全是教师期望学生说出的正确答案,也不全是学生识记的知识和那些所谓的秘诀和技巧,还有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和观念,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绽放。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学习方式,提倡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无疑是正确的。

因此,我认为想要实现好“问题主体”的课堂,首先要引导教师始终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创造性、多元性的思维去进行质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大胆假设、探求合理性。教师需要从常规思维转向反思性和批判性,宽容学生的错误,把课堂上的错误当作教学的重要资源,不去控制学生。要求学生学会做自己思维的主人,不畏权威、不受束缚,努力创造自己的理性的、恰当的思维秩序。

说到此,我油然而生一些诉求:我们需要摒弃匆忙的行走习惯而返回到学生内心,邀请学生检验自己的生活;需要直面生命个性并关照学生的真实兴趣和情感;需要创造机会让学生生成观念、敢于质疑,构建自己的立场;需要尊重和欣赏学生的选择和幼稚,把错误作为教育资源和真正学习的起点;需要把自己的学科加以拓展,跨学科整合课程,为学生提供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学习。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问题”为主体实现生命对话的课堂是今后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有利于课堂具备“思维与对话”的内在品质。我希望年轻老师们好好关注这种观点,让“问题、思维、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元素。如此,我们才能去真正获知和理解学生的学习,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让课堂上思维可见,学习真正发生。

第三节 在自主课堂上用好自主学习

不管他人是支持还是反对我的观点,我一直认为,课堂上的学习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我不提倡整堂课上充满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为主的所谓“合作学习”,即使需要这么做,也应该是建立在课前自主学习或课上自主学习与思考的基础之上。因此,想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务必研究与探索自主学习的奥秘。之所以有此观点,也是源于当下对自主学习的一些误解与低效的实施。下面,我根据多年来自己的实践体会,谈谈对自主学习的理解。

自主学习具有主动性。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体验到学习这一脑力劳动给他带来的愉悦与享受,学习活动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自主学习就容易在学生身上发生。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喜欢把学习的一些权利交给学生。比如,我一般不领读,一是因为我的口语不好,二是因为我想给学生更多的训练机会,我会请那些口语好的同学代替我领读。我也一般不讲解问题,当试卷批阅完发给学生时,我会请学生首先讲解,甚至让他们尽情地辩论。我认为这样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一种义务和责任,由此学生会产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敬业精神。这种情感驱动下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有效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需要尊重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天生都有一种展示和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但是,当下不少学校不给学生自习时间,不少教师包办代替严重,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逐步独立的过程。同时,面向全体学生一刀裁式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不能做到尊重差异,也影响了自主学习的独立性。

自主学习需要有思维含量的优质问题。我一直提倡“问题主体”教学,教学中的问题发现与设计至关重要,因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记得听过一节课,老师设计的多数问题缺少思维含量,基本都是机械训练性的问题,教师虽然不断地启发激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进行质疑,但是学生却表现得不够主动,不愿意回答问题。当教师突然提出了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特点的问题时,我发现学生的眼睛亮了起来,纷纷举手抢着回答问题。这就说明课堂有没有问题,有没有能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望的优质问题,是多么重要。课堂上应该把问题看作学习的动力和起点,并力争做到问题是贯穿于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同时,要注重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并创造机会让学生思考、分析、表达这些问题,也就是让思维可见,让学习可见。

课堂上少有自主学习的场景与机会,不外乎这三种原因:一是教师信奉讲授式教学,喜欢一讲到底,习惯告诉学生答案;二是过于强调合作学习方式,课堂追求表面的热闹与形式;三是教师不懂得如何适时地点拨、引导与点评。这三种方式都赋予了教师话语与行为的主导地位,长期遵循,催生了低阶认知思维问题的流行与课堂行为结果(内容多为回忆事实和确认陈述性知识),限制和阻止了学生自己的话语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被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另外,有些教师对自主学习也有一种偏见,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背诵、阅读、做题等。其实,自主学习的课堂上,学生对提出的问题,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有所见解;解答问题时,能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讨论问题时,能向同伴提出自己建设性的意见。

下面,我列举一个案例,是我撰写的评课反思。课堂里教师好像时刻在努力实现着有效的教学,运用了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现在仅仅反思案例中自主学习方式的运用,理性地看,其中显露出很多低效甚至无效因素。

2009年2月18日下午第一节课,笔者走进了张老师的思品课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学生六人一小组,相向而坐;全班共七个小组,教室南面和北面各三个小组,中间一个小组,看起来非常整齐,像古代军队的方阵一样。看来这个班正在实验小组合作自主教学。

张老师在“方阵”之中穿梭,一边走动,一边检查学生的超前自主学习情况,学生的表现非常精彩,回答流利熟练。

这一环节完成后,张老师布置了一项任务,学生立即开始准备,大约两分钟后,张老师检查。令人惊奇的是,张老师根据题目,不是点学生的名字,而是只喊小组,如喊二组,二组就马上站起一学生回答,喊三组,三组就马上站起一学生回答……

整堂课效率较高,容量较大,节奏快而稳。小组教学运用自如,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强烈,根据题目内容,该谁回答就谁回答,层次性较强。课堂教学以学生展示为主,敢于大胆地让学生表述,老师力图退居幕后起导演的作用。

课堂上仍然显露出低效性甚至无效性劳动和教师不放心自己和学生的迹象。如在提问学生问题时,有的学生看着答案回答,听似效果很好,但隐藏着潜在的危机;学生因能看着答案回答,便有在课下投机的机会,其勤奋程度会大打折扣。此时,老师只是把关注点放在了问题的正确度上,没有发觉学生看答案这一现象。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老师在学生回答完所有问题时,问学生是否还有持不同意见的,此时学生没有一个回答的,看来应该是学生全部明白了,但是老师又从头讲了一遍,我认为这是不必要的。

希望今后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本,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展示为主,以小组互动和评价为手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体验。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的生成性,该不讲的不要讲,该让学生做的让学生做,该快的快,该慢的一定要慢下来。在学生需要过程体验的时候,要学会耐心地等待,等待迟开的花朵,等待“丑小鸭”的表现。迟开的花朵同样是春天的骄傲,“丑小鸭”有时也会有惊人的创举。

在提问题时,要求学生全部合上手头的材料,教师不仅要关注问题,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状态;不仅关注回答问题的学生,更要关注其他学生。要鼓励学生对问题大胆提出不同意见,教师要有自信,相信自己,更要信任学生。

无疑,自主课堂是践行“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课堂,课堂的指向重点是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学习兴趣和自我约束能力,而不是知识的机械灌输。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学习者的指导者和朋友,学生应该成为自律的学习者,是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的求知者。这样的课堂,教育目的是造就终生好学会学的自主学习者,对学习有持久的好奇心,而非被动的学习者;学生可以参与教学,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有质疑和发表观点的自由和权利,而不是一味地服从或适应教师和教材等。说到底,就是教师主动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如何竭尽全力寻求方法去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创建积极的自主课堂呢?

一是教师要创造让学生有足够的安全感的情绪环境,使学生勇敢地去迎接学习中的挑战。教师还要创建一种承认自己知识的漏洞或学习中的过错的交流场景,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课堂学习资源。这样,教师和学生就能够成为教学过程的合作伙伴。

二是努力使教学生动有趣,注重设计的问题和任务与学生的生活相连接。教师可以用一些灵活多样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有机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做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过程是有趣味、有意义、有收获的。

三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应乐于给予学生所需要的额外帮助,以某种建设性、富有激励的方式给予学生及时、准确的反馈,不断给学生创造各种学习的机会;要不断指导学生如何有效设定学习目标,如何依据自己确定的目标一步一步走向最理想的发展方向。

四是要使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有与他人联系的机会且受到尊重,教师要始终支持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不论是与学生课余时间交往,还是通过所讲的课程与学生对话,都要关注到各种水平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有收获。建议用合作学习或一些非传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能从不同的方面了解彼此。

五是要大胆赋予学生某些职责,让学生人人有事做,这有助于学生从另外的角度看待学校。学校也是一个社会组织,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知识的地方,学生来学习是需要交往的,需要通过一些活动任务练就合作能力、团队意识,同时,练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六是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让学生拥有参与、选择积极课堂活动的权利,与老师共享管理课堂的权利,愿意听取学生的意见,规则一起定、执行互监督,甚至惩罚也是自己说了算。共同创造一些课堂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里德利,沃尔瑟:《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沈湘秦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7月)

第四节 变革,教师教学生活的风向标

在基础教育领域,故步自封、思想保守的现象比较严重,大家似乎总是习惯于过去的常规做法,不愿意主动寻求变化,在自己的工作中积极创新。新课程改革之所以举步维艰,与教师队伍中的这种思维方式与行为文化不无关系。其实,要想快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热爱教学和勇于改革的精神是很重要的因素,它是教师教学生活的原动力与风向标。

“精彩主持,智慧生成”课堂的倡导者焦胜玉老师,是一名教学改革的业余爱好者,他的故事很好地诠释了一名热爱教学、视教学为生命的教育者的精神。

焦老师本是一名极其普通的老师,他长期躬身于课堂改革,倾心于自己一生心爱的教育事业,发现了一套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与方式。

我曾邀请焦老师到我主政的学校来为学生授课,是希望他能把他的实践与思考呈现出来,让我们的老师都能有所启发,都能受到教益。

时下,很多一线教师并不十分热爱自己的职业,仅把每天的工作当作“公事”来干,几乎没有自己的学科兴趣,把本来富含生命气息和创造机缘的教育事业干得乏味枯燥、无聊无趣。加之目前教育界的诸多所谓的创新啊、改革啊,大都是基于学校和上级主管层面的行动,教师这一职业就变成了被动的事业,哪来主动性,哪来爱好可言?

焦老师50多岁了,在我所见到的老师中,这么大年龄的大多已经退居后勤,即使有在一线课堂上奋斗的,也多是四平八稳地等待退休,谁还会想到改革?谁还想在课堂上有所创新?焦老师的第一学历是高中,他是由民师转正为公办教师的,没有受过专门的师范教育,他的身体也不好,患有糖尿病,但是这些制约其事业发展的被动因素,并没能阻止他奋力前进和创新思考的步伐。

焦老师把课堂教学改革视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他有时为了备课、准备材料,常常夜里十二点以后休息,但是焦老师却说自己并不感觉到累。大凡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然不会感觉劳累。任何人专注于自己的业余爱好时,均不会感觉到劳累。既然做了一名教师,就要如焦老师一样,把自己的事业当作爱好,用一生的精力去好好呵护经营它。

首先要“舍弃”。在课堂上,要大胆给学生留出思考与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很多陈旧的东西,如果不舍得扔掉,就会成为负担。

第二是“获取”。获取不是得,不是把别人成功的经验为己所用,而是用别人的经验来验证自己。要尊重自然的力量,尊重学生自然发展的规律。一棵小树就有生长的愿望,一片树叶就有向阳的性格。课堂上要相信我们的学生,教师唠叨多了,学生就不能按自己的思路学习了。教师还要相信自己,大胆进行课堂创新尝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如果认为自己就是课堂的主宰,就无法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因此,课堂上要放开,要给学生主持的权利,给学生管理的权利。

第三是“陪伴”。教师角色要转变,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评价者和服务者,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服务者,教师要陪伴着学生高效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焦老师还认为,“学生精彩主持”,不是让主持人代替老师讲课,应该是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进行补充质疑,大胆展示,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实际上是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表现。精彩主持的关键是表达,“主持”前面加上“精彩”,是对孩子的激励。孩子们通过辩论表达,就能达到智慧生成。探讨得出的一切新的东西,就是智慧生成。课堂上想要保证效果,就要接受检验,让学生自己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

我发现,在焦老师的课堂上,到处潜藏着对学生的一种激励,建立了一种超越传统课堂的新的规则。焦老师对我校老师推荐的两位主持人,只是简单地交代了一下主持任务,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主持课堂学习,看怎么样学好这堂课的内容。于是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规则:学生主持,教师点拨调控,评价服务,学生精彩展示。在这种课堂上,教师始终站在讲台下,把讲台让给了学生,教师成了平等中的一员,陪伴着学生们共同学习,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

我在听过焦老师的课堂教学后,有如下感受:学生能主持课堂;学生是有无限潜力的;学生的合作欲望强烈;教师放权给学生成为可能,甚至板书的权利也放给了学生;教师要学会引领,有服务意识;学生主持,教师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机会点拨指导学生;教师彻底离开了讲台,这是一场革命性的改革;课堂管理空间和力量明显增大;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展示;学生的思维赢得了解放,智慧生成异彩纷呈;学生的阅读素养有了发挥的土壤;等等。

其实,课堂上学生默不作声不是学生的本性,是教师压抑了学生,是陈旧的教育思想窒息了孩子们自然展示表达的天性。焦老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其可贵之处,或者说是其本质,就是顺应了孩子的天性,还原了课堂的本来面目。

焦老师本身基本功并不很好,他不会说普通话,但是他穷其一生实践的课堂,充分展示了他坚守课堂、研究课堂、创新课堂的精神,我被这种精神彻底折服了;焦老师充分展示了他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智慧和思想,虽然他的一些做法我也会保持一种不全盘认同的态度,比如放给学生的权利与时间太多,我认为这仍然存在控制学生的嫌疑。

虽然焦老师的教学改革并不很完善,是一种朴素的教育实践探索,但是我却认为他的改革精神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永远保存这笔财富,用以指导今后的教改行动。他的精神充分展示了他永不服输、笑谈人生的傲气、骨气,这不就是我们心目中理想教师的形象吗?

接下来我再从另一个角度,借助我校教学改革标兵崔金英老师的做法,来阐释一下“变革”在一名教师职业生命中的重要性。

很多教师在描述自己的生活时,总是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活枯燥乏味,每天重复着诸如备课、上课、批阅作业、考试等毫无意趣与创造性的工作,于是感叹自己命运的不济。时间久了,就开始厌倦自己的职业,不再思考自身思想的进步和专业的提升。

在中小学教师的心里,有一种牢固的观念,那就是:教师是他人思想和知识的消费者,有专家的研究成果,有现成的教科书和教辅资料,有新课程理念和历史留传的教学原则等,自己不需要再去创造,在教室里复演并传递给学生就行了,认为读书是学生的事情,研究是专家的工作。

这是当下基础教育界存在的一种极其令人担忧的思潮与行为,甚至可以说,这种状况就是“应试教育”的流毒。一旦教师生活的道路走错了,背离了正确的方向,教育就会产生众多意想不到的异端。如果不进行重建,来个彻底的思想革命,坚决实施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变革,我们的教育教学就难以出现真正的“教书育人”现象。

其实教师是最“自由”的一种职业,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空间是非常大的。张华教授认为:“教学实践应该由传递别人的知识变为创造自己的知识,它应该是实践自己研究成果的过程。其研究成果就是教师自己开发的课程。”这才算是真正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才叫研究,这才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教师应该具有的生活方式。

而崔老师的教学经历,就能够凸显教学思想转变的重要,思想的转变会带来专业思维和行为的变化。据崔老师说,开始从教的头几年,她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态度从事着语文教学,拼命地备课,积极地听课,教参上名家的分析都会仔仔细细地抄在课文的空白处,总是虔诚地借来老教师的备课笔记学习借鉴。日复一日的努力换来课堂上的所谓从容,不再磕磕巴巴、困窘不堪地经历一节一节的课堂了,她可以像一名老教师一样,手拿教参或教本,胸有成竹地站在三尺讲台上大讲特讲:从字音到字形,从划分层次到概括段落大意,从课文内容到文章主题,每一篇课文都会用三四节课的时间细细地筛过,慢慢地肢解。当时她还以此为荣,四处炫耀,以此证明自己备课是多么充分,工作是多么努力。

过去,崔老师在教学中一直信奉付出和所得成正比的道理。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她把所有的课余时间几乎全用在了读教参、抄教案、选试题、批改作业上。课堂上口若悬河、口干舌燥地讲,学生们机械地记着笔记、背诵着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埋头做着一张又一张的试卷。在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身上,她感受不到他们青春的朝气与生命的活力。现在看来,当时的教学没有个性、没有创造,只有不停地“复制”与“粘贴”;她复制了别人的想法,在课堂上再粘贴给学生,学生再把它粘贴在试卷上。师生间就像两滴互不相容的血,没有思想的交流与个性的碰撞,只有“呆板的演讲人”和“冷漠的听众”。无数的试题、高高低低的分数横亘在师生之间,夺走了本有的尊重与和谐。

长期落后保守低效循环的教学生活,让她的教学热情渐渐为枯燥乏味所取代,思想也箍上了死板的标记,且越来越感觉到,教学生活逐渐走进了一片死寂的荒漠,她多么渴望营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教学中的胡杨林啊。

于是,她四处寻觅着,每天思考着。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给她注入了第一口新鲜的教改血液,她开始了教学变革的尝试。崔老师说:“学生们在老师发出‘大家先自己学’的声音后,茫然地抬头看着,‘老师,您让我们学啥?咋学?’我一愣,这个问题从来没有考虑过。可怜的我,自上学到现在就一直没有享受过自学,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听老师讲,更不要说考虑让学生去自学。我张张嘴,一个字都说不出,‘还是由我来讲吧’,第一次套用‘拿来’的经验以失败告终。”

崔老师热衷于学习,她目睹了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课堂模式后,被那种“乱哄哄”的课堂场景震撼了:学生们竟然可以相向而坐,大声说唱,镇定自若地在讲台上演讲,旁若无人地在地上书写,为一个问题小组成员争论得面红耳赤,为抢夺一次展示的机会他们高举双臂,齐声呐喊!她鼓起了再一次实施课堂改革的勇气。她告诉我一个经历:“我要求学生六人一小组,把读课文的感受相互交流分享。学生们惊讶地抬头,目光中充满了惊喜。他们兴奋地凑在一起讨论,穿梭在此起彼伏的讨论声中,我心中升腾起满满的喜悦。但这种表面的热闹掩盖不住失败的弊端。一个月的尝试后,我感到课堂效率低下,考试成绩下滑,不得不速速收拾残局,再次回归传统的教学。”

两次教学改革的尝试都失败了,这引发了崔老师很多的思考。那种原始的、靠挤占学生的时间来提高学习成绩的时代已经过去,语文课堂不但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改革不只是教师的事,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善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相当重要。

她开始清醒地认识到:一味地照搬别人的经验,不会、不能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实际,尤其是如果没有学校的支持,没有学校提供的改革创新环境和机会,个人意义的独立改革会收效甚微,甚至会以失败告终。崔老师积极响应学校提出的“零”作业教学改革,大胆进行改革创新。

在课下书面作业为“零”的情况下,教学应作怎样的调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据调查了解,大多数学生不清楚自学的内容和方法,迫切希望得到老师的引导。也有许多学生反映,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多,他们每节课只能呆呆地坐着听,时间一长就像木偶一样,不想说,不爱动。为此,她设计了“课堂学习指导纲要”,它共分五个环节:目标定向、学生先学、合作探究、点拨拓展和反馈评价。每个环节主要通过活动或问题的方式来解决学习内容,突破重难点,进行拓展归纳,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能解决的,老师才提供必要的帮助。

我介绍她所设计的《变色龙》这节课的纲要中的一个片段以及她在课堂中的实施情况,来证明她在教学改革中的成果。她把其中一个问题设计成以下活动,并放在合作探究的环节中:第1—4组的同学受赫留金的委托,作为他的律师,状告奥楚蔑洛夫“徇私枉法”。第5—8组的同学受奥楚蔑洛夫的委托,为他的行为辩护。请小组合作,为各自的委托人整理出精彩的辩词。通过辩论,你认为警官奥楚蔑洛夫是否应受到惩罚?

学生们对这样的辩论很感兴趣。学习任务刚刚下达,就以小组为单位,三个同学负责搜集材料,一个同学负责整理发言。崔老师则加入到两个小组进行必要的引导。正方的一个小组只搜集了一条(小狗咬到赫留金的手指,侵犯了赫留金的生命健康权,狗主人理应赔偿,但警官奥楚蔑洛夫却因为小狗的主人是他的上司,就把罪名怪罪到赫留金头上,实在没道理),然后就陷入了沉默。她引导他们走进文本,阅读第8段和第12段相关人物的语言,他们很快找出关键的句子:“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一名组员说:“这句话给我们的信息就是放出狗乱跑是违反法令的。”另一名组员说:从第12段赫留金的话(他的法律上讲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啦)中得知,当时法律上明确规定人人平等,既然将军的哥哥随便放出狗到处乱窜是违反法律的,就理应受到惩罚,但警官最后却没有让狗的主人承担责任,那就是徇私枉法。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辩论开始了!每一个组推选一个代表,与其他组的代表组成辩论的正方或反方,采取陈述和自由辩论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辩论。三分钟的自由辩论时间,学生们表现得异常踊跃,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将课堂活动带入了一个高潮。本来是指定一个小组出一个代表参加辩论,但随着辩论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站起来补充发言,结果这场本来计划三分钟的辩论又延长了两分钟。经过这场精彩的辩论,学生们理解了文章的主题。这样的课堂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热闹,学生有真正的思考与探讨。

作为崔老师教学变革的见证人,我可以骄傲地说,崔老师的语文课堂越来越精彩,它像一眼清澈的泉水,涌动着创造与灵感,展现着学生的个性与思索。学生每节课都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充满了朝气和活力。她也从以前僵尸般的生活中得到解脱,每天忙着读书、忙着与学生交流,看到学生自习课能够自主地预习,课堂上能够融洽地探讨交流,主动地表达,从容地展示,我能看出,她身心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浑身有一种使不完的劲儿。

是教学变革转变了她的生活方向,引领着她不断地学习、思考与创新,她从此真正地理解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与伟大,感受到了教学变革给她的专业成长带来的力量。同时,也促使她的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悄悄地发生着转变,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第五节 从单一目标走向“全局性理解”

在本章导读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师只有拥有广阔的专业知识背景与宽容愉悦的生命底色,才能透视并了解教育的真相,才能理解课堂的本质,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智慧与活力。在“互联网+”时代,快速提高教学能力既不能丢弃传统的学习方式,又要快速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学会运用新的工具来寻求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能力的渠道。

有一位同事对我说:“这个暑假我得与我的学生一起去学习‘雅思英语’了,学生的知识与视野现在都超过我了,我都不懂‘雅思’是什么,怎么再与我的学生对话啊!”也有老师说:“每次开学第一节课,我都会这样对学生说:我们是朋友,是师友,我们需要互相学习,我不会的也会向同学们学习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场景呢?因为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学习不仅仅是发生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线上学习,比如慕课、直播课堂等,资源是如此丰富,不少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借助其他多种形式的学习工具和资源进行学习,课堂不再是他们唯一的获取知识的地方。这是一个“全学习”的时代。主题学习、场馆学习、行走学习、项目学习、翻转学习等等,已经充斥到各个领域与时空。

在“互联网+”时代,还是继续遵循“师道尊严”“严师出高徒”“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教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封闭式管理”等教育教学与管理理念,怎会不出现问题?学生的视野、思维、情感、技能、价值观等都与其教师,即使是刚毕业的新教师,有很大的差距与不同。

说到这里,我建议想改革的学校,想有所创新或改进的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想法与权益,尊重他们的个性、兴趣,给他们创造学习成长的空间。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他们的话语权得到了尊重,能量、潜力和兴趣有了释放的机会,他们就会推动着老师去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倒逼老师去不断地学习研究,进行各种改革与尝试。因为自己不变,便无法应对不断变化的、有更高更多需求的学生。我想,“与学生重新建立关系”是当下学校育人模式和课程改革的核心要素。

育人目标与学科育人价值,已由双基、三维目标发展到了核心素养。作为教师,我们首先需要理清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双基、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三者是什么关系?简单地说,它们不是谁代替谁,谁否定谁的关系,而是育人目标、学科育人价值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具体体现。二是学生是为了当前分数而学还是为未来生活而学?这就需要教师的关注点迅速发生转型,从关注知识点与学业成绩转到关注育人、素养上来,从教学走向教育,多关注与生活相关的知识、知识内涵的掌握和知识的实践运用等,也就是让知识成为素养,变成智慧。

首先,教师应该有一种自主意识,突破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局限,主动挖掘非常规教学内容的学习价值,去拓展日常教学内容的边界。

教师要勇于超越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传统学科与彼此割裂的学科,直指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面向新兴的、综合的、有差异的学科,进行跨学科的课程整合;勇于超越区域性学习观念、对单纯知识的掌握以及既定内容的学习,直指能够面向世界的学习理念,关照现实世界与未来生活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多元的课程菜单与学习方式,供学生去选择。

其次,教师应以“未来智慧”的视角看待教学,用“全局性理解”来重构学习的知识。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一书的作者戴维·珀金斯认为,“全局性理解”包括“深刻见解、采取行动、进行道德判断和机会”四个方面。比如民主概念是如何体现“全局性理解”的呢?

深刻见解:民主的相关概念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不同国家和人民的状况、关于世界一体化的深刻见解。

采取行动:对民主概念的全局性理解让我们能够通过主张解决哪些问题、追求何种方式来采取行动(例如,表明立场、表达抗议、经过深思熟虑后投票等)。

进行道德判断:对民主概念的全局性理解能够激发对有效民主模式和民主实践的道德性追求。

机会:当今世界,有很多机会让我们能够仔细考虑民主问题,比如你的祖国发生了什么事、其他国家时局如何、某些机构的民主说辞,等等。

但是,我们教师平时设计问题或解决问题时,大多以第一个层次为主,较好的会想到其中的第二个层次,真正能够达到后两个层面去推动学习进入深度状态的并不多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育人目标总是令人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从一个问题、一节课到一个单元,到一套课程,再到整体的跨学年课程、面向全球和现实世界,运用“全局性理解”这一概念来思考和实施我们的教学,一定会点燃创造性的开放性问题,让知识在生活中融会贯通,帮助教师建立一种新的单元体系,不断更新学科、重构学科,促进“学习主题”到“学习工具”的转变,为有效教学创造良好的机会,从而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好准备。

我认为,新时代需要现代的教育能够发现新问题,针对新问题进行新的思考和采取适合的行动。201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命题的基本原则是:体现学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成果,将语文素养作为考察重点;全面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命题方向上力求灵活、广度与深度,为学生展现个人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提供平台;将学生的课内外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实践运用能力。其灵活性进一步加强,重视知识的广度与运用;注重结合时代背景,反映社会需求(如名人故居、新能源、人间正气等);对综合能力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形式多样化的同时保证核心一致,传统文化考查从外在形式过渡到精神内涵。

于是,北京市育英学校针对新问题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3+3语文课程改革模式”的探索。简单地说,就是用规定课时的3节课完成基础课程的任务,用另外3节课实施阅读课程,这样教师就会不得不基于单元或学期、学年对教材进行课程整合,对于学生来说阅读量就上去了。同时学校为了推动阅读课程,在校园的很多地方都设置了流动图书馆,建立了温馨舒适的阅读长廊,开办了学生大讲堂等,用各种方式创造读书的氛围环境和学生选书、读书、表达与分享的平台和机会。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量的激增、视野的开阔与表达、思维等能力的提升,倒逼老师不得不加强自己的阅读,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调整自己的育人理念,以适应个性发展鲜明、问题不断的学生的需要。

当下的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一滴水”与“一碗水”的关系,也不仅仅是知识与知识的关系,还有心灵之间的交融、思想之间的碰撞。教师要学会搜集整合大量的关于课堂的有用信息为我所用,学会运用线上学习的方式快速领略一些名师的经典教学经验与成功案例,积极主动参与或承担学校的一些教学改革项目,这对于快速提升教学能力,做到从“单一目标”走向“全局性理解”,大有裨益。否则,将会被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淹没,将会延长自己成长的周期。

在此,我建议大家可以多关注一些名师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多关注一些适合自己阅读学习的新媒体公众号。这些公众号里有不断更新的新鲜资讯和知识,相信总有一款是适合自己的,这有助于自我成长与修炼。

同类推荐
  • 丛林之书(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丛林之书(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主要是以“狼孩儿”莫格里为中心的人物故事。讲述了莫格里从婴儿到长大的经历,书中涉及了他的狼妈妈、狼兄弟、黑豹、老熊等性格鲜明的形象。这些故事地域广阔,有印度的丛林、半年不见太阳的北极圈、喜马拉雅山的一个圣地等。所描写的动物有棕熊、老虎、黑豹、蛇等,除了这些重要角色之外,还有大象、豺狗、海豹、眼镜蛇、鳄鱼、狗、猴子、鸟等。吉卜林都给它们起了名字,有的还有绰号。每篇故事各具特色、生动形象,能够培养并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
  • 学校体育运动会的准备工作(上)(学校体育运动会组织管理实用方法)

    学校体育运动会的准备工作(上)(学校体育运动会组织管理实用方法)

    学校体育是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练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对青少年品德陶冶、智力发展、审美素养的形成以及学生体质的增强和国民健康素质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生死场(中小学经典阅读名家名译)

    生死场(中小学经典阅读名家名译)

    《生死场》主要讲述北方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在“九一八”事变前后上演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的故事。萧红以悲悯的笔调,展现了当时黑土地上的农民的生存现状,对旧社会中底层人民的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此外,本书还精选了十八篇萧红所著的短篇小说,可说篇篇精彩,语言质朴却又内蕴深藏,字里行间表现出对旧社会的深切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无限同情。
  • 爱的教育(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爱的教育(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在1886年创作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这是一本日记体小说,全书以主人公安利柯的口吻,讲述了从四年级十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七月份,他在校内外的见闻和思想活动,中间还穿插了多篇父母为他写的劝诫性的文章,以及老师每个月在课堂上宣读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本书的翻译者夏丐尊先生认为,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在这些平实的文字里,作者将人世间的种种伟大的爱——师生之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融入其中。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感情,恰恰能在读者心中激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涟漪,使爱的美德永驻心中。该书自诞生以来,被译成了一百多种文字,成为公认的一部最富有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
  • 趣味问答(智商总动员)

    趣味问答(智商总动员)

    本套丛书涉及到少年儿童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一套小小的百科全书,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和收藏。
热门推荐
  • 傲娇冷男有妖气

    傲娇冷男有妖气

    祖上四代都是捉妖师,却偷艺不精的小丫头,为了寻找五年前突然消失的父亲,靠着“割手指”一路捉妖,没想到却遇上了一个傲娇冷男?他是自律千年,一心修仙的得道妖身。然而气息不明,身份诡怪。五百年前,因与妖君一场乾坤之战损了半身修为。五百年后,他再得仙缘,却在追寻逃至人间的妖君灵珠时,遇到了一个狼狈不堪,倔强灵动的世代妖师之后。他告诉那个妖师小丫头,人有好坏,妖分善恶。他冷脸傲娇,不近女色,宛如莲上嫡仙。然而他禁欲自律的身体,却在她无辜明亮的眼底逐渐炽热…
  • 凤阙倾城:盛宠王妃

    凤阙倾城:盛宠王妃

    一入宫门深四海。从此某郎是路人,深宫之中,暗涌无限,她一步步走来身心俱疲。皇室家族,地位显赫,可她的夫君却偏偏是个四处闯祸的傻子!她生性顽劣,固执,能将她束缚在那黄金牢笼里的,只有那个高傲冷峻的四王爷。他在她情窦初开的孤寂岁月里强势闯入她的世界,却又在她决意舍弃一切荣华随他而去时,将她残忍出卖!心动,心痛,心死,世事却已在弹指间斗转星移……
  • 极夜地平线

    极夜地平线

    恐惧化身熄灭城市灯火,吞噬千日之辉名为黑天;涡轮驱动残锈之心,守夜人们遥望地平线;玻璃舱门割开光阴,任风尘雕刻与你的诺言。在黑暗中最恐怖的东西不是未知,而是人心。本书所有人物、剧情均为虚构,所有情节均为剧情需要,不存在暗示和讽刺,如果你解读出了以上内容均为巧合。
  • 修炼从斗破苍穹开始

    修炼从斗破苍穹开始

    系统在手,天下我有,少年身怀万能系统,从斗破苍穹开始修炼,这是一个现代人在异界修行的故事……
  • 重生最强农女

    重生最强农女

    她心存不良,为了摆脱极品家人,随手捡了一个呆子,谁知道有一天,这呆子不呆了……小剧场:御书房皇帝:“吴双,你偷生了朕的儿子,该当何罪?”吴双:“皇上,偷生龙子,其罪当诛九族。只是皇上是民女的义兄,也在九族之内,一起诛了吧!”皇帝咬牙切齿:“你莫要装傻充愣,朕不过就是想你进宫为后。难不成朕的皇后之位,你就这么看不上眼?”吴双点头:“义兄果真知我心,我还真看不上眼呢!”皇上龙颜大怒:“你……”却气急而妥协,“你……要怎样才肯进宫为后?”吴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册子,“等皇上背出这《男诫》再说吧!”皇上:……
  • 圣母孔雀明王尊经启白仪

    圣母孔雀明王尊经启白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问荆

    问荆

    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是什么?我很迷茫,但觉得冥冥之中自有注定。我想停下,但一直被推着走。我想放弃,但总有让我坚持的理由。那么,是意外,还是预先设计好的?我想,不重要了,我的路还长,我的答案还没有找到。天涯,请多指教!
  • 白云守端禅师广录

    白云守端禅师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寄卿汝

    寄卿汝

    你屠我满门,杀我皇族。反过头又对我嘘寒问暖,百般呵护。你说你只想要我,却放不下那江山美人。若那年大雪,我从未认识你多好......
  • 绝世盛妃之邪王请走开

    绝世盛妃之邪王请走开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特种兵唐善清,却因为做了一个噩梦而穿越到一个古代当了三小姐。为了摆脱被人欺负的命运,身为特种兵转世的唐善清就找个机会,在夫人萧氏面前,借助她的力量恨恨地教训了段嬷嬷和田姨娘一顿。谁知命运却因此好转,唐善清不会再受到其他人的欺负了。糊里糊涂地与陆少卿相遇,并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他。从一个庶女变成了一个王妃,这一生,她真的为自己找到了尊严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