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25600000005

第5章 DSH访谈记录

访谈者/记录整理:高雪玉

被访者:DSH

访谈时间:2004年7月29日

访谈地点:山东莱阳市D村

问:你叫什么名字?

答:DSH。

问:哪一年出生的?

答:1966年。

问:大概几月份?

答:二月初八。

问: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

答:五个。

问:你老几?

答:排老三。

问:前面有?

答:一个哥,一个姐,下面一个弟,一个妹。

问:你家父母亲呢?

答:俺来的时候有,现在没有了。爸去世三年了,妈(去世)两年了,他俩隔一年都去了。

问:父母亲有没有上过学?

答:没有,都是老社会的。

问:你有没有读过书?

答:读了几天。

问: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的?

答:8岁吧。

问:是七几年开始读书的?

答:就是四人帮的时候,你不知道?

问:我知道呀。

答:就是那个时候,(19)79年,就是读书的时候。

问:读了几年书?

答:读了五年,初中上了没几天。

问:为什么就不上学了?

答:就是母亲不好。

问:母亲为什么不好呢?

答:母亲(身体)不好嘛,有时候胃痛,到医院去伺候她嘛。

问:是母亲生病了,到医院去照顾她?

答:哎。

问:你家兄弟姐妹有五个。

答:我哥、姐到外面去了。

问:哥哥、姐姐有没有读过书?

答:我哥读过三年,二三年级就下来了。

问:姐姐呢?

答:也是二三年级就下来了。

问:弟、妹呢?

答:他们两个也读得不多。

问:你们家兄弟姐妹还是你读得最多?

答:哎!就我读得多。我不喜欢读呀,想打工,我家大哥要我读,他说,读书有用。

问:你当时是在村里读还是在外面?

答:二三年级的时候在村里,初中就到外面(读书),就是离村远了一点的地方。

问:你刚才说你老家在云南什么地方?

答:在保山昌宁湾甸乡澡堂村,那个村有澡堂。

问:在你记忆中,你们老家的这个村是怎么样一个村?经济状况怎么样?

答:很穷,现在开放了。

问:在你印象中,当时村里比较穷,平时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答:那个时候是大集体,大家都在队上干活。

问:平时吃些什么东西?

答:吃苞谷。

问:有米饭吃吗?

答:没有,苞米(米査)也吃。

问:生活条件怎么样?

答:有好的吃好的,没有就什么都吃。有穷也有富。

问:你们家里在村里当时算比较穷的还是中等的?

答:小时候也挺穷的,姐妹又多,到现都好了。

问:当时家里比较穷,但是父母亲还是给你们孩子都去读书,开支还是蛮大的?

答:所以哥哥姐姐都早早下来不读了。

问:兄弟姐妹读了没几年不读了,就是因为家里穷,没有钱?

答:家里负担不起。

问:你不读书,是因为母亲生病的缘故?

答:母亲得病了,生什么病也不知道,那时候医学不发达嘛,也诊不出来。

问:当时诊不出来,就在医院里?

答:哎。

问:妈妈生病了,医疗费从哪里来呢?

答:看病需要钱的,反正……

问:当时是不是因为母亲生病,家里的经济更困难了?

答:困难是困难,没有就到亲戚朋友那里去借,住院费什么的。

问:你借了别人的钱,也是要还的?

答:有钱再还嘛。

问:这样就不断地欠债了?

答:欠债是欠债,有了钱再还。要不怎么样?哥哥姐姐两个人就在外面干活挣工分。反正一个工分有多少钱,你不去做也就没有钱。

问:你读书的时候成绩还好吗?

答:一般化,也好不来。

问:当时读书的时候,班里是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

答:反正那个时候读书的人挺少,俺那一茬子。

问: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吗?

答:那个时候,经济也是不行。我也想早早下嘛,下面还有弟弟妹妹嘛,大哥非得逼我读。但我也不想读了。因为一个多月不去读书,也不跟趟了。

问:是因为照顾母亲,读书就跟不上了?

答:哎。

问:当时是自己觉得读书跟不上了,就不去了?

答:哎,老师也去找,我就说,学习跟不上,不去了。有一个多月呀!

问:当时家里有多少田?

答:也不太记得了。

问:家里的农活,是父母干还是大家一起帮着干?

答:大家一起帮着干。

问:除了农活之外,家里还有其他经济来源吗?

答:就是去帮工,去干活。

问:到队里去干?

答:星期六去干,一天就两块钱。一天干到黑,清早就起来。

问:主要干什么呢?

答:种甘蔗,刈草,一天两块钱。

问:家里还有其他副业吗?

答:也没有其他副业,就是种甘蔗。

问:养猪、养鸡吗?

答:猪鸡养,也不太卖,就是自己养两个来杀。

问:就是过年的时候自己吃的?

答:哎,就是养几个。

问:从不上学然后到离开云南,这段时间主要干些什么呢?

答:就干农活。大姐做不到两年也结婚了。

问:大姐是几岁结婚的?

答:也就是22,也就这几岁吧。她现在也40多了,俺大哥也40多了,他们一结婚,我就成(老)大了。他们两个结婚了,也就自己独立出去了,就分家出去了。

问:他们两个人结婚还住在本村吗?

答:大哥就在本村,大姐就差一里地。

问:你一直到哪一年到山东来的?

答:(19)87年。

问:当时怎么想到山东来的?

答:他们说山东强,但(其实)也不强。

问:他们说这里?

答:生活好。

问:是哪些人说山东好?

答:就是介绍媳妇的那个人。

问:是山东到云南那边找媳妇的人说山东好?

答:就是这个意思。

问:他们讲的时候,你听了以后自己是怎么想的?

答:在那地方也是太吃力了。

问:在云南老家感到太吃力了?

答:哎。

问:他说山东好,你也比较相信他?

答:哎,就相信,就来了。

问:在你来之前,村里有同龄的女孩子嫁出来的吗?

答:嫁到这个村?

问:不是这个村,比如说浙江、山东?

答:有。

问:就你所知,你们村的女孩子嫁到华东地区是在哪一年?

答:就是一年,反正都是(19)87年。她们都是(19)87年,有人上江苏,有人上浙江,还有人上安徽,都是一年。

问:就是与你一起的?

答:哎。

问:你是你们村里第几个嫁出来的?

答:嫁到山东?是第一,我们两个一起出来的,一个嫁在车宇,在边上的一个村。

问:当时他们是直截了当地跟你们说来找媳妇的?

答:嗯,那他女婿也去了,直截了当也不是,是骗来的。

问:骗来的?

答:不是,不是骗来的,是领,是跟,一起跟来了。

问:你们?

答:他们去了,就跟他们来了。

问:他们当时有没有给父母亲家里(钱)?

答:钱?给的钱,钱五百还是六百。

问:给了五六百?

答:大概给了五百还是六百,几年了,已经忘了,还有我们两个来的路费嘛。

问:你们一路过来的路费,都是他们出的?

答:哎。怎么来都得他们出嘛。

问:到了这里以后呢?就进他家门了?

答:进他家门嘛。

问:就算结婚了?

答:嗯。

问:当时有没有领结婚证呢?

答:领了。俺来了就领了。他们说得领。

问:87年过来,你是66年生的,你当时只有21周岁?

答:嗯。

问:你到山东来了之后,看到山东的情况怎么样呢?

答:这里的情况,一来的时候就是不习惯。

问:不习惯?

答:生活各方面都不习惯,南方吃大米嘛。不过他家男人也不错。

问:你老公家也不错?

答:再没有钱也去买,要不然拿苞米换,换了大米吃,换给我吃。

问:用玉米去换大米给你吃?

答:哎,我不习惯吃嘛,换给我吃嘛。

问:你在老家的时候也吃玉米?

答:玉米是两样,不一样的吃法,咱是把它拉成面,把大米跟它搅在一起。

问:你第一次见到你老公的时候,对他满意吗?

答:哎呀,不满意。

问:当时也不太满意?

答:嗯。

问:当时你不满意,是因为他出了钱把你买过来了?

答:也不是出了钱,看他这个人还行,还老实。

问:他当时几岁了?

答:29。

问:比你大?

答:8岁。

问:他当时为什么要到云南来找媳妇呢?

答:他家弟兄妹也多。

问:他家几个弟兄?

答:3个。

问:有姐妹吗?

答:一个姐,一个妹。

问:他排老几?

答:排老三,噢,老四。

问:他前面是?

答:一个姐,两个哥,他是老四。

问:你当时进了他家以后,觉得他家的经济状况怎么样?

答:哎,一开始也不太那个。

问:也不太好?

答:嗯。

问:这个不太好,是跟这里村里的人比还是跟你云南老家比,他家不太好?

答:反正也不是一点都不强,也就是一般化。也不比他们强,也不比他们差。就这样。

问:他们家在这里是中等的程度?

答:中等。

问:也不是村里最差的?

答:哎。比他家强的也有,差的也有。

问:他当时有没有说过,他为什么要到云南来找媳妇呢?在当地找不到媳妇?

答:他在家要不上。

问:找不上媳妇,是因为?

答:就是要不上,找不上。

旁边有人进房间插话。(女):也不是找不上。婚姻也要讲姻缘,要结识,什么找不上。

问:哦,不是找不上?我在录音,给她录音。把门关上好吗?谢谢!

答:人家也给他介绍不少,就是不行。要不就是他看不好人家,要不就是人家看不好他。

问:就这样一年一年拖,慢慢年龄大了,在当地就找不上了?

答:嗯。

问:你当时对他也不是太满意?

答:不太满意,太远,再一个他们说他老实,他不太说话,在家也没有话,说他脾气好。

问:当时你刚进他家的时候,公公婆婆待你好吗?

答:待俺还可以,行的。

问:他的兄弟姐妹呢?

答:都走完了,他最后一个,都分家出去了。

问:平时他们兄弟姐妹之间关系好不好?来往多吗?

答:也好,也来家。

问:是偶尔来往?

答:有事就来。

问:平时没事也就不太来往?

答:反正他姐妹兄弟之间,关系行的,还挺好,关系不错。

问:你跟他兄弟姐妹之间关系好吗?

答:也处得不错。

问:能举一些小例子吗,哪些方面相处得不错?

答:就是反正有什么事就找他们,他们有什么事也找我。有些要紧的事,或怎么样。兄弟姐妹的关系也不错的。有一次找什么药,就找我,我也帮他们找。

问:你们之间也能互相帮助?

答:哎,都能帮助。

问:你当时20岁左右,对找一个怎么样的男人做老公,心里有想法吗?

答:哪有数呀。

问:有想法吗?

答:也没有想法。你说有什么想法,十来岁有什么想法,只要好过就行了。

问:你所说的好,要怎么样才是好的?

答:人好。

问:你当时对他不满意,主要是对哪些方面不满意?

答:两口家,不满意就吵。

问:怎么说?

答:不满意就吵,吵了也就好了。

问:经常吵架?

答:也不经常吵,两口子也就是为了家务事,你能不吵嘛,也吵。

问:这么多年下来了,你到山东之后,过了多少时间跟村里的人有来往?

答:没过多久就熟了。你就出去他都不管,你出去尽管出去玩。

问:当时你到山东之后,他有没有采取一些限制?

答:没有。要上哪就上哪,他也不管。

问:有没有把你身份证收起来?

答:没有。他要出去干活,赚两个钱嘛,随我,也不管。谁叫我,他也不管。他们叫我上哪里去,他也都不管。

问:当时你来山东以后,他毕竟也是花了钱把你买过来的?

答:哎。

问:他会不会怕你跑了?

答:没有。他也不怕,他也不太在家,要出去干活。他们也要出去打工,他也不管。他也知道我不能跑。

问:为什么呢?

答:本身来也是一心一意的。

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因为云南人过来的时候,跑的人也挺多的?

答:也有,也有,咱这个村没有。

问:你们村有许多云南人,都没有跑回去的?

答:没听见。

问:你是哪一年生小孩的?

答:88年。

问:生了个男孩还是女孩?

答:男孩。

问:现在家里还有其他小孩吗?

答:也是这个独生。

问:听村里的人说,你们村里的人一般都生两三个孩子的,你当时生了一个为什么就不生了?

答:反正带多了就不愿意,生一个就行了。

问:孩子带多了,自己也挺辛苦的?

答:挺辛苦的。

问:还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养孩子花钱挺大的?

答:不让生,反正生了小男孩就不让生了。

问:整个村里都这样吗?

答:嗯。要生个闺女就让你生。

问:现在你们家,山东这个家,家里有多少田?

答:一个人一亩多。

问:你们家有多少田?

答:四亩多吧。

问:你到这个村以后,因为你是外地人,是云南人,他们有没有给你一些特殊的政策,多分点田给你?

答:当时?

问:嗯。

答:当时你只要登记就给你,不登记也不给,俺刚来也不打听这些事。

问:你结婚以后,村里马上就分田给你了?

答:分没分,我也不记得了。反正俺也不打听这些事,反正俺也有公公婆婆,这些事都是他们出去做的。

问:你到山东来,除了生活上不适应,有没有觉得自己是一个外地人,在村里,别人怎么看你?

答:也不觉得了,反正自己来,这些人待我也不错的。

问:邻里邻居、他家的亲戚,都待你不错?

答:哎,待我不错的。

问:你感觉这个村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挺纯朴的?

答:不错的。

问:有没有其他不适应的?

答:一来的时候,就是吃饭不适应。

问:其他还好?

答:也不是这么说的,就是不适应生活习惯,一来,慢慢过了一年之后就好了。

问:你在这个村生活了十几年了,你对这个村子感觉怎么样?

答:怎么说呀?

问:该怎么说就怎么说。

答:现在还可以。

问:不满意吗?

答:……

问:这个可以是哪些方面还可以?

答:到现在?

问:能具体讲一些小例子吗?

答:怎么讲?

问:随便讲。

答:讲什么,俺不会讲。

问:你跑到山东来,跟他结婚以后,家庭境况是越来越好了?还是跟你刚来的时候差不多?

答:好是比那几年好了。

问:好在哪些方面呢?家里有没有盖房子,或者买了一些什么东西?

答:哎呀,也没什么,花了钱,也没有,也没有什么。哎呀,挣钱也不容易。

问:你感觉日子是一天一天好起来了,还是跟你刚到山东来的时候比,变化不太大?

答:变化大。

问:主要大在哪个方面?

答:挣钱方面。

问:你除了干农活之外,其他还干些什么?

答:我就干农活,其他什么也不干。

问:家里田里的活,都是你干的?

答:哎。

问:你老公呢?

答:他出去干活。

问:干些什么呢?

答:出去干活,出去打工。

问:去年一年,家里的收入有多少?

答:也没太算,总是这样的花,也没有攒起来。

问:花钱是一方面,赚钱是另一方面,大体上是多少?农业上有多少?他出去打工赚多少?

答:他出去七八百的,赚回来就吃嘛。

问:他一个月可以赚七八百块钱?

答:有时候有农活,也在家里。就是农闲的时候出去。

问:我很想问你,你当时为什么很想出来?

答:听人家说这里好。

问:这个人家是谁?具体能说说吗?

答:反正她们不敢出来,我也出来了。就是介绍对象的那个人说好。

问:山东本地人说山东好?

答:哎。

问:你当时有没有想到会被别人骗了?

答:要是骗了,就往家走。

问:万一没有钱,走不回去的话,怎么办呢?

答:俺有钱。

问:万一被他卖掉了,你怎么办?

答:卖也卖不走的,自己不能跑呀!

问:万一跑不掉呢?

答:俺是自己装钱的。

问:自己准备了钱的?

答:身上藏有200块钱路费的。

问:以防不测,这样自己也有退路?

答:哎。

问:当时你出来的时候,父母亲同意吗?

答:同意。

问:你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答:同意也是说说的,你愿意来,他们也不管。

问:他们对你的婚姻也不管?

答:要管也不听。都要往外跑,现在也不来了。

问:当时87年的时候,想往外跑的人很多?

答:就是那一茬,现在没有出来。

问:当时你们是怎么样得到一种信息的,到外地去比较好?就是为什么想出来?

答:他们去介绍嘛,他们说我们那个地方吃力,他们这里生活条件好。

问:他们说好,好到什么程度?

答:他们光说好,俺怎么知道。

问:他们具体描述到什么样?

答:不吃力。

问:就是不用干活的?

答:就是干活轻快什么的。

问:你们老家在山区?

答:也不是在山区,在坝区。

问:老家在你出来以前,通公路吗?

答:通公路。

问:通水通电吗?

答:有电。

问:水没有?

答:要隔了一条大河。

问:要去挑水的,没有自来水?

答:要挑水,没有。

问:你是哪个民族的?

答:汉族。

问:你们那个村里的人,都是汉族人吗?

答:都是汉族。

问:你就听他们说好,就跟他们出来了?

答:哎。

问:你到这里来之后,亲眼见的跟他们所说的有差别吗?

答:哪里没有区别,肯定有区别。

问: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他们说山东没有山,南方大山多。

问:你到这里一看,这里也有山的?

答:哎。

问:其他呢?

答:也就这么住,穿也一样的。

问:到这里来了之后,农活还是要干的?

答:哪能不干,也得干。越不干越穷。

问:当时有没有觉得被他们骗了?

答:……

问:他们说得那么好,自己来看了以后,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情?当时想过回去吗?

答:想想我也出来也不要回去了。

问:也想回去的?

答:不习惯。

问:后来有没有回去?

答:俺回去过两趟。

问:都是什么时候呢?

答:俺母亲不好的时候,回家了一趟。

问:还有一次呢?

答:小孩小,六岁的时候。

问:是丈夫跟你一起回去的?还是你自己带着小孩回去的?

答:俺们一起回去的。

问:回到老家,你觉得老家跟你走的时候相比,变化大吗?

答:变化大。

问:是变得好了还是怎么样了?

答:变好了。

问:你家的情况呢?

答:俺家的情况,说什么呢?俺家也不感(觉)有很(大)变化呀。变是变了。

问:就是一些小变化?

答:哎。

问:你们家的经济状况在村里也算不太好?

答:俺走的时候怎么样,现在也怎么样。

问:你们老家的家,山东这个家,两个家庭经济状况,在村里都不算好?

答:哎。

问:你们三口之家回到老家,住了多少时间?

答:住了一个多月。

问:你老公第一次回你家,他觉得你老家怎么样?

答:他也不习惯。

问:他有没有说你家这么穷?

答:他就说不习惯。

问:你父母亲喜欢他吗?

答:喜欢的。

问:你的兄弟姐妹呢?

答:也行。他就回家过一趟,我回去了两次。

问:你第一次回老家的时候,村里的其他人怎么看你?

答:他们也打听这里好还是那里好,也打听。

问:当时有没有村里的人请你带他们家的小女孩到这里来嫁人?

答:也没有。就问我好不好。

问:你怎么回答他们呢?

答:我说,差不多。

问:为什么说情况差不多呢?

答:主要是不习惯么,也差不多。

问:你在这里过了十几年了,也有比较了,山东好还是云南好?

答:不知道。条件比这里还强。姐妹她们过得比这里强。

问:你家里的姐妹兄弟日子过得比你好?

答:嗯。

问:好在哪些方面呢?

答:俺大姐不是在农村,嫁到农场上了。

问:什么农场?

答:劳改农场。

问:姐夫是干部?

答:就是说呢,俺哥他们现在都做买卖了,比俺强。

问:弟妹呢?

答:都结婚了。

问:生活好不好?

答:他们都行的。

问:你现在自己感觉,你的生活状况在兄弟姐妹中最差了?

答:比这里的还行,比他们差。

问:这个差,主要是指经济收入的差距,还是生活环境上的差距?

答:我说生活,有钱生活就改善了。

问:他们的收入比你们高?

答:嗯。

问:你现在觉得,你们夫妻收入低的原因是什么?

答:不会做生意,不会做买卖,就是吃地,只赚这么两个钱。做生意啊,都赚钱。

问: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也去做点生意?或者打打工?

答:也出不去,有孩(子)读书。家里离不开。

问:现在小孩读几年级了?

答:初中毕业到莱阳读去了。

问:上什么学校了?

答:上高职去读了。

问:学什么?

答:也不知道什么。

问:你家小孩子读书,读什么都是他爸爸做主的,你也不参与?

答:也参与,放假回去的时候,也不知道报什么。希望他学汽修什么东西的,到时候也(会)开车什么的。

问:你们家里,两个人赚了钱,谁当家?

答:都当家。

问:怎么说呢?

答:钱放在一块,一起花。

问:家里比如说要买一些大的东西,或者要做一些大的决定,都是谁说了算?

答:商量着做。

问:家里的田里种什么东西,听谁的?

答:他说这块种这个好,我说这块种那个好。

问:各种上一半?

答:如果种上玉米好就种玉米,种花生好就种上花生。

问:你去年一年,田里的收入有多少?

答:三千、两千吧。

问:你们村里去年的人均收入有多少?

答:我也不知道。

问:你知道你家的收入达到平均水平了吗?

答:人均收入有多少钱?

问:你也不清楚?

答:……

问:你到山东以后,跟云南家里的联系多不多?

答:我打电话的。

问:你这个家里有电话吗?

答:没有。

问:云南家里有电话吗?

答:有。

问:一般是他们打过来,还是你打过去?

答:我有事情也打。

问:你一般有什么事情就往云南家里打电话呢?

答:问问家里有什么情况。

问:你到山东以后,平时主要跟哪些人交往?

答:跟能说上话的,门口什么的。

问:跟自己的邻居?

答:是的。

问:你们村里云南人多吗?

答:有十几个人。

问:她们都比你来得早呢,还是晚呢?

答:有两个比我早,其他都比我晚。

问:你们云南老乡平时在一起多吗?

答:有事也会的,耍都坐在一道。

问:你觉得跟云南老乡好交往呢,还是跟山东本地人好交往?

答:都差不多的。

问:你更愿意跟山东人交往呢,还是云南人交往?

答:还是跟云南人交往能说上话。

问:你心里有了烦恼的事情,都跟谁说呢?

答:哎呀,能说上话的人就说了。

问:你在村上有知心朋友吗?

答:能说上话的人有。

问:有几个能说上话的?

答:(笑)三五个。

问:她们能帮你解决问题吗?

答:她们也对我说好话。

问:她们都劝劝你?

答:哎。

问:你有了困难,都会向谁去求得帮助?

答:(找)困难就找兄弟姐妹。

问:主要是他的?

答:哎。

问:他们能给你帮助吗?

答:有些能帮助,有些不能。有时候也帮助不上,还是靠自己。

问:他们如果不帮你的话,你心里怎么想?

答:他们还是能尽力帮助。

问:他们家的兄弟姐妹的生活条件好吗?

答:都行,都好。

问:你们在五个中排在什么位置?

答:他们都比俺强。

问:为什么呢?

答:他们都是教师,他们都出去包工干活,都行的。

问:你们条件比较差,他们有没有主动来帮助你们?

答:求他们的话,他们多少也帮助的,经济上什么的。那个,我们欠钱,哎呀,要钱,读书,就是借,到时候再还。

问:现在儿子在哪里读书,一年的开销有多少?

答:哎呀,他们说要六七千,才去。

问:他们说要六七千,具体多少你也不知道?

答:不知道,才去。去就花三千多块钱了。他们说一年要六七千块钱。

问:这个钱,对你来说经济压力大吗?

答:也大,能不大么?

问:你承担得了吗?

答:那默默也得承担。

问:小孩读书,这个教育投资还是必需的?

答:嗯。他说要去,我总不得说经济不行就不让去吧。

问:你也支持他,孩子有没有说:“妈妈,这个读书太贵了,我不去了?”

答:我说去吧。

问:你就鼓励他好好读书,经济上的事他不用考虑?

答:嗯。

问:你刚才说你们村里有十几个老乡,在邻近的村里有云南老乡吗?

答:有,隔壁村也有。

问:你跟她们交往多吗?

答:也有,都有交往,有的是俺一个村出来的。

问:是你们云南一个村出来的?

答:哎,有,互相交往也有,有好几个。光俺村出来的就有十几个。就是后来一起,就是八几年。

问:她们都在哪里?

答:都在山东。

问:全部到山东来了?

答:哎,有的在外县,有的在外地区。

问:你一般怎么跟她们交往?你会到她们家去呢还是怎么?

答:就是有点亲戚(关系)的,有的是表姐妹呀,什么的。

问:是有亲戚关系的?

答:哎。

问:一般是你到她们那边去,还是她们到你这里来?

答:有时候我也去,有时候她们也来。

问:你们一般都是为了什么事情去呢?

答:过年呀,去拜年,再她们有什么要紧的事才去。

问:她们一般会有什么要紧的事来向你讲呢?

答:哎呀,有时候她们吵架都来。

问:夫妻吵架了叫你去劝劝架?

答:(笑)哎。

问:你跟老公吵架吗?

答:也吵,吵了不往外跑,我不走。

问:他打你吗?

答:不打。我也不跑。

问:你觉得这是家里的丑事,不往外跑?

答:哎,不跑。

问:你们主要是为了什么事情吵架呢?

答:怎么说呢?乱七八糟的家务事。

问:就为小事吵架,有没有你们夫妻两人为了大的原则吵架的?

答:主要是争吵,俺也不动手呀。你说我不是,我说他不是,没什么事情。

问:你能对自己的婚姻做一个评价吗?你来这里也已经十几年了。

答:……

问:你对这段婚姻满意吗?

答:哎呀,也不能说很满意,也不能说不满意。怎么说?

问:满意的地方是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是什么?

答:哎。怎么说?

问:哪些地方是满意的?

答:怎么说?

问:哪些地方是不太满意的?

答:就是有时候也伤心,一说有些事情也不满意。

问:能说几件小事情吗?有些(什么)地方你真的是不满意呀?

答:哎,懒得说。

问:有什么地方你还是比较满意?

答:反正一吵架就不满意,就想,哎呀,这个样子,到往后说,有些事情还不知道咋样呢!(笑)

问:不满意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呢?比如想怎么、怎么?

答:我有时寻思也就想走呀,也想往家走嘛。后来寻思寻思,哪能往家走?也不能走。

问:念头会有的?就是在不开心的时候?

答:哎。不开心就想家。

问:你觉得在这里孤单吗?

答:也孤单,哎,哎呀。

问:就觉得离父母远了?离兄弟姐妹远了?

答:哎。

问:亲情方面的东西欠缺了一点?

答:也就这么样了。

问:你对到山东来这件事情感到后悔吗?

答:也不后悔了。想起那两年也后悔,现在想想孩子都这么大了,后悔什么?孩都十七八了噢!

问:你对你孩子满意吗?

答:满意。现在孩(子)也不听说,有时候。

问:怎么不听说?你们交流比较少?

答:哎呀,你跟他说这样,他说那样了。

问:他比较有主意了?

答:哎,读书,到莱阳读书,不让去吧,他非得去。要去,要六七千块钱,负担不起。他说,去。他说,不读书也不行。他爸支持他。我不支持他去。

问:你为什么不支持他呢?就是因为钱?

答:为了钱,负担重。

问:你有没有觉得一个人受教育,对他的一生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答:你说,他父亲也就这么样。

问:他就是这么说的?

答:哎。他下来嘛,十七八,也不能干什么。

问:还是让他多读点书?

答:多读点书。

问:你刚才说,你老公是什么文化程度?

答:他初中生。

问:初中毕业了吗?

答:毕业了。

问:他家的兄弟姐妹有当老师的,他们有很高的文化程度吗?

答:他们是读师范。

问:大学生?

答:那时候有什么大学生,是中专,师范。他哥都退休了。

问:他哥几岁了?

答:60多岁了。

问:他今年几岁?

答:47,他二哥都50多了,大姐也50多了。他属狗。

问:他对你满意吗?

答:哎呀。

问:他平时怎么说你?

答:他啥也不说。

问:他觉得你这个人怎么样?

答:说什么。什么满意不满意的。

问:他会说,我云南讨个老婆回来,怎么怎么样?

答:他那个时候也不跟俺说的。

问:他在别人那边会说我老婆怎么样?

答:谁知道他说不说。

问:你们邻居,对你怎么评价?他们都怎么说你?

答:邻居交往都行的。

问:你对村里的干部,感到怎么样?你们来的时候,村里有没有给你们一些特殊的政策?比如说分田什么的?

答:没有。反正干部都是不错的。

问:他们对你们云南外地来的人,跟对本村的人有差别吗?

答:也行的。反正没有什么差别。

问:他们会把你们当成本地人对待吗?

答:也不是当成不当成,有什么事,俺不是也找他们呀。

问:你们一般有什么事情找他们呢?

答:有点什么要紧的事都找。

问:他们能给你们解决问题吗?

答:能给解决。

问:刚才那个是你们村的张书记?

答:是生姜的姜,俺们这个村姜家多。

问:你老公姓姜吗?

答:也姓姜。

问:在这个村里,家族势力比较大的?

答:谁呀?

问:姓姜的人?

答:嗯,家族势力是有的。

问:你能告诉我,你到山东来了都十七八年了,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

答:哎呀,说什么呢?什么开心?没有什么很开心的事,也没有什么很烦恼的事。

问:生活得比较平静?

答:没有很开心的事,也没有很烦恼的事。

问:你觉得自己被人从云南带到山东来这件事,对你的人生有影响吗?

答:有什么影响?咱上这里来也是找对象,什么拐卖、骗的。咱在那边也是嫁人。如果是拐来、骗了,也会有影响。你说是不是?

问:你是比较自愿过来的?

答:自愿过来,也不是卖的。

问:尽管中间,他们也是骗了你?

答:噢。

问:你能想象一下,如果你在老家生活,和在这里生活会有很大差距吗?

答:生活怎么说?也有好,也有累呀。生活,谁知道,也不一定比这里强,也不一定比这里那个,没法说。也许比这里强,也许也比不上这里。就是生活条件,也得自己去奔,自己去闯。不一定的。

问:据你目前了解,你老家想到山东来的人多吗?

答:没有。

问:为什么呢?

答:那边生活现在也改善了。都行的。

问:她们不愿意跑得这么远出来?

答:不愿意。再说,也不听话。现在一家都是一个、两个,不像俺那时四五个,四五个出来也不要紧。两个侄女也都结婚了,俺大哥,结婚都是自己谈。

问:你大哥、大姐的小孩都结婚了?

答:哎,都不出来。

问:比如说,青岛、烟台这些地方,你去过吗?

答:我没去。反正就是回家路过,没下去。

问:从来没出去玩过?

答:没去。

问:想出去看看吗?

答:看什么看,看还不要花钱。

问:就是心疼钱?

答:没钱,俺都路过北京,上云南,俺都不下去耍。

问:你路过北京?

答:哎。

问:为什么要路过北京呢?

答:坐火车,坐北京到昆明的直达车。哪敢去呢?下去就要花那个钱。

问:你到云南要花多少钱?

答:一千多块就够了。

问:要几天时间?

答:反正那一次去西安,要四天四宿。

问:你到这里来了以后,你家里有人来过吗?

答:俺兄弟来过。

问:你小弟?

答:小弟。

问:他到这里来看了以后,觉得怎么样?姐姐在这里生活得怎么样?

答:怎么说?吃不上饭。

问:饭吃不习惯?

答:山东不是吃这个馒头,是一大锅,十来多个,蒸了吃。咱那是一顿一做。

问:做一个吃一个?

答:不对,中午吃,中午做,当天吃,当天做。

问:吃多少做多少?

答:哎,不习惯。

问:这里就是做好多,然后慢慢吃?

答:哎,他说不能坏了。(笑)

问:他在这里住了几天回去的?

答:大概两三个月吧。

问:他有没有想留在这里?

答:他也想找点活干,俺妈又打电话叫他回家去。

问:他本来想在这里打工的?

答:想在这里挣两个钱。

问:只是想打些工挣点钱回去,而不想在这里长久待的?

答:他没出去打,就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就回去了。两三个月。他有些活又不会干噢。

问:你觉得他在这里打工没有机会?

答:不管有机会没机会,他也得往家走。咱也不想他在这里。

问:为什么呢?有个弟弟在这里陪陪你,不也是挺好的?

答:俺这里不是要来调查,要办啥?

问:暂住证?

答:临时户口。再下来查。

问:你觉得烦,是不是?

答:我也烦,他也没有身份证,什么东西,烦,快走吧。

问:你也不希望他留在这里?

答:哎,还要下来调查什么的。

问:他哪一年来的?

答:反正,我六岁领孩(子)回家去,七岁就来了。

问:是他先来这里,然后你再领孩子回老家?

答:不,我回家去以后,他才来。

问:你第一次回老家是三口之家一起回去的,第二次是因为母亲去世回老家的,第二次是你一个人回去的吗?

答:一个人。回家要(好)多钱。

问:你一个人回家怕吗?这么远的路?

答:我也不敢下去呀,我直接到车站,直接买车票就走了。咱是坐直达的车。

问:到了云南,有兄弟姐妹来接你吗?

答:没,我自己摸回家的。

问:第二次回家,感到跟第一次回家时的变化大吗?

答:大的。

问:你们家母亲去世了,父亲也不在了,现在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听谁的?

答:俺家大哥、大姐,他两个说了算。

问:你们现在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好吗?

答:也好。俺缺钱,都往家里要钱。都问大哥要钱。

问:大哥给吗?

答:给。

问:大嫂也会同意吗?

答:大嫂也同意,我直接打电话给她,她说,行。就汇来了。

问:汇多少?

答:两千块钱。

问:他们有没有说要什么时候还的?

答:也没说,他们说哪时有哪时还。我跟他们说,这三年、两年,孩(子)在读书。

问:你觉得孩子在读书上,经济上确实有困难?

答:嗯。

问: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出去多赚点钱?

答:上哪赚?

问:觉得自己没地方去赚?

答:哎。又不熟。

问:你在这里十几年了,还是觉得人生地不熟的?有这个感觉吗?

答:在这里熟悉了,到外地去咋熟悉了。你说是不是?你上青岛、烟台,咋熟悉?

问:你们村里,妇女出去打工的人多不多?

答:没太有。

问:她们都干些什么事情呢?

答:都干农活。都是男的出去干得多。

问:村里面,像男的出去干的人,都做些什么?

答:打杂工。

问:做劳力?

答:吃力。俺家出去也是。

问:他出去打工,一年回来几次?

答:有时候上烟台,有时候上青岛。

问:一年回来几次?

答:干完活就回来。

问:去年一年,在外面做了多久?

答:去年一年不大出去。没大有什么活,也就没出去。出去挣个钱不容易,到时候也要(花)钱。

问:现在家里住的房子怎么样?

答:哪个说呀?

问:这个房子什么时候盖的?

答:八几年盖的。

问:是你来以前盖的,还是你来了之后盖的?

答:我来以前。

问:是你们结婚以前就盖好了?

答:哎。

问:几间房子?

答:三间。

问:你嫁到这里来以后,就没有重新盖过?

答:就是打那个平地,重新弄弄。

问:重新弄了一下?

答:往外扩扩。

问:现在你觉得在这里生活过得怎么样?

答:还行。

问:如果说让你重新选择的话,你还会选择到山东来吗?

答:哪能选择?

问:你假设呢?

答:现在回家也不习惯。

问:不考虑这个因素,你还会出来吗?

答:反正现在回家也就不习惯了,那个吃什么的也不习惯了。

问:这边吃得好还是老家吃得好?

答:尽管吃大米,就是不习惯了。那边吃辣椒多,咱抗不了,也不大吃。

问:你还会选择到这里来吗?

答:怎说?谁知道呢。

问:每个人都有一个想法。

答:谁知道到哪里去呢。

问:来还是不来?

答:反正来也行,习惯了。谁要现在要我上哪里去住,也不习惯。你说江苏、安徽,生活习惯也不一样,你说是不是?也不就习惯了。

问:你现在已经习惯山东烟台这个地方的习惯了?

答:哎。

问:你已经觉得自己融入了这地方了吗?你到现在还觉得自己是一个外乡人吗?有这种感觉?

答:有这个感觉的。

问:这个感觉强烈吗?

答:强烈也不强烈,那口对俺也不错的,就是想家。我说:想家。他们说:“想什么家呢?你爸你妈都没有了。回家去也不习惯呀,家里再那么好也不习惯了。就在这个家,不好也得过。”

问:你总的感觉,你现在的这个家,你过得开心吗?

答:哎呀,反正,开心不开心,反正还行,不好不赖。

问:你老公宠你吗?

答:宠不宠的,他什么事都不管。

问:他赌博吗?

答:不赌,就是打打麻将,就那样。

问:你会打吗?

答:我不会。

问:你平时都玩些什么?

答:我打牌。

问:是玩玩的?还是赌点小钱的?

答:玩玩的,不玩钱。我不会打麻将,他会打。

问:也赌一点的?

答:一点小钱,三块、两块的。

问:他经常去玩还是偶尔去玩?

答:就是闲的时候,冬天,平常忙的,顾不上。就三块、两块,咱也不管,他也有数。

问:他也是有节制的?

答:嗯。

问:你周围的邻居,怎么看你们这些云南来的人?

答:反正谁知道他们怎么看?交往得也不错,不知道他们心里怎么想的。

问:你觉得表面上交往得不错,他们心里真的想法你们也不知道?

答:也不知道。反正邻居都是不错的。

问:你有没有觉得山东人朴实老实?

答:反正(有)什么事,在门口,你给我看家,小孩子邻居都看。

问:他们会帮着看?

答:我上哪里去,他们替我看家。

问:你觉得云南人和山东人有区别吗?

答:也没啥区别。

问:你老家的人也能这样吗?

答:俺老家的人也行。

问:你觉得云南人和山东人在性格上有差异吗?

答:差异怎么说呢?俺小孩也没啥吃,也给吃。俺家有个什么东西,也拿出来。

问:你儿子知道你是云南人,他怎么看呢?

答:知道。

问:人家妈妈是山东人,我妈妈怎么是云南人?

答:他也不看。

问:他有没有问过爸爸,你怎么找了一个云南人?

答:他就这么说,你爸要不上媳妇了,就上云南。

问:是他爸说的?

答:是俺说的,他爸不说。这个在这里有个普遍性。

问:你们村里来的云南人特别多?

答:多。

问:有人向你打听云南怎么样,怎么样?

答:他们说云南穷,怎么样的。你觉得云南穷不穷?你也去了,也有穷的,也有好的。是不是?你去哪里了?

问:文山那边?

答:文山挺穷。文山是一个州。他们那边穷啊,俺那边还行。他们那边种什么呀?

问:种玉米什么的。

答:没种稻?

问:也有。

答:一年两季,双季稻。一季收了以后再种一季。我们双季稻。

问:如果说,你有兄弟姐妹,你会介绍他们来山东吗?

答:他不来。叫他来,他不来。

问:你家小妹也不来?

答:那时候,她还没出嫁,她不来。她说:吃什么?我说,就吃馒头。她说,我不去。

问:她是觉得生活上不习惯不来呢?还是觉得这边离家太远了?

答:就是生活上不习惯,到四川了。

问:嫁了老公到四川去了?

答:哎。

问:嫁给四川人?

答:哎。

问:她是怎么嫁过去的?也像你这样的情况吗?

答:不,她老公在那边当兵,不是有劳改农场(嘛)。

问:你云南老家有些女的想到这里来嫁人,你会介绍她们来吗?

答:不,介绍她们也不来。这几年也不一定,也不来了。

问:你知道她们现在更多地到哪里去了?

答:都在当地。就在当地结婚了。就在外村庄结婚了。都不往外走。

问:他们村里的妇女有些活动你都参加吗?

答:开会啥的,都叫。几岁以下,他不分云南和山东。

问:就分几岁?

答:哎。

问:比如说,妇女的有些检查呢?

答:就分几岁以下检查,都检查的。都叫,三十岁和四十岁以下,都叫。

问:这个待遇是?

答:不分山东人和云南人。

问:你平时除了干农活,干家务,其他业余时间怎么样打发?

答:就是打打扑克。

问:看看电视?

答:就这么样。他们现在都到西路去干活去了,去“刮鱼头”赚钱。

问:你觉得在山东这个家里有地位吗?

答:俺行的,俺两个,他说了也不算,我说了也不算。

问:要两个人商量着做的?

答:商量。怎么做好!

问:他比较尊重你的?

答:哎,这块地种什么东西,行的,我说种什么就种什么,那块地,他说种什么就种什么。大家都行的。

问:你当时到这里来,除了生活上不习惯,语言上的障碍大吗?

答:不会说,人家也听不懂呀。

问:你过了多久会说本地话了?

答:他们说俺听懂了,俺说他们就听不懂。

问:你刚嫁到这里的时候,你怎么跟你老公交流呢?

答:他妈妈就听懂了。

问:老公呢?

答:听懂。

问:就是他们听不懂你说的话?

答:时间长了就听懂了。

问:那过了多长时间?

答:两三个月就听懂了。

问:你觉得山东话还是比较好懂的?

答:哎。

问:你来以前,会说普通话吗?

答:俺也会讲,咱读书都说的。

问:云南那边也讲普通话?

答:也讲。反正读书读了都会说普通话。

问:你还有什么想跟我说的?

答:俺不会说呀!

同类推荐
  • 信仰导航

    信仰导航

    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它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融化在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上。信仰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导向、鼓舞和激励作用。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这本小册子,侧重于大学生信仰的教育与引导,着重阐述如何科学、生动、有效地开展以“六个为什么”为核心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新闻传媒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大全

    新闻传媒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大全

    《新闻传媒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大全》是一本指导如何新闻写作的专业书籍,从基本的新闻概念开始,叙述上深入浅出,不仅阐述了新闻写作的专业知识,还就如何写好消息、通讯、新闻专访、新闻特写、事件新闻、非事件新闻、现场短新闻、会议新闻、经济新闻、法制新闻、社会新闻、科技新闻、文化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深度报道、新闻评论、调查报告、广播新闻、电视新闻以及网络新闻等都作了周密的讲解与演示。《新闻传媒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大全》不仅知识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全面,而且在写作特点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确保语言质朴而生动,便于读者快速、深入地理解,可作为新闻学研究者、新闻采编人员、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教师与学生,以及新闻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 二十年目睹大学生之怪现状

    二十年目睹大学生之怪现状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希望在哪里?”韩寒的《青春》对社会发出沉痛的叩问。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否真的病入膏肓?经过四年的大学教育,年轻人的出路在哪里?让我们将目光投向20年前的大学生们,在历史演变中反思自己。时代在召唤赋予思考的年轻人。
  • 广播剧编导教程

    广播剧编导教程

    广播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也是一门具有想象力的艺术。它通过声音塑造艺术形象,营造场景,激发听觉美感。《广播剧编导教程》系统地论述了广播剧这门艺术的发生、发展以及创作过程。同时,结合长期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的摸索,《广播剧编导教程》尤其从广播剧的编剧、导演、制作三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并配以思考问题和获奖作品分析,是。‘本较为完善的广播剧创作类教材。
  • 新型合成毒品滥用实证调查与治理对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新型合成毒品滥用实证调查与治理对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以云南省新型合成毒品滥用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学的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个案深度访谈为辅,兼以参与式观察及座谈等多种方法,结合基层实战经验,对云南省新型合成毒品滥用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滥用人群特点及发现方法等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治理对策。
热门推荐
  • 剩男相亲记

    剩男相亲记

    失去了“成功男士”的头衔,变成了一个连剩女都不想要的剩男。亲人的逼迫,无奈的剩男终于踏上了漫长的相亲之路.......经过我一系列的尝试,最终发现,写都市爱情小说才是我的专长,所以我下定决心再写一部都市的小说。我的新书《明日狼君》,风格还是有些搞笑,不过这次写到了商战方面的元素,请大家去看看吧,看看一个被人看不起的下等人如何爬上成功的顶端,成为无情的——狼!
  • 皇后是朕的心尖宠

    皇后是朕的心尖宠

    刚入宫的时候,大猪蹄子说:朕统御四海,必须六宫雨露均沾,方对得起列祖列宗,你再闹,就去冷宫。女主:嗯,好的,陛下。半年后,大猪蹄子天天蹲守凌薇宫。女主:德妃姐姐宫殿出门右拐,陛下。女主:贵妃娘娘宫殿出门左拐,陛下。某皇上摸着肿成包子的脸:爱妃,四海江山是浮云,六宫都是摆设,你才是朕的心尖尖。围观众宫女太监:呵呵,陛下,真香!【一对一,男女身心干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在唐朝开网吧

    我在唐朝开网吧

    长安城在经过一次次的动乱后,伟大的李二陛下终于将这个大唐帝国大部分的疆域掌控上在手中,可也戴上了个弑兄夺位的帽子。如此时光,本该是阖家欢乐的时候,可是在永乐坊的一处民宅内,一个少年一脸苍白的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环境“这他妈...假的吧?”少年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踉踉跄跄的推开房门,屋外灯火通明,坊内的居民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不知在讲些什么,时不时的传来一声声的大笑。“长...长安?我曰你个嘴,真的被他说中了?”
  • 火魔传奇

    火魔传奇

    在天元大陆中有很多魔头,他们对火魔有很大的意见,因此他们全都围攻火魔,火魔与他们进行了非常激烈的战斗,最后,火魔被一个老者所救,他为了感谢老者的救命之恩,他给老者一块金子,老者没有收金子,火魔告别了老者,他来到了一个村子,他看到很多农户在种地,他看到那些弄明种地很辛苦,因此,他用功法帮助他们,农民们非常感激他。
  • 争夺辣妈:萌宝宝VS腹黑爹

    争夺辣妈:萌宝宝VS腹黑爹

    “宝贝,我是你爹。”“爹是什么?能吃吗?”“爹就是你妈咪的男人。”“错,我才是我妈的男人。”五年前的错误,五年后的重逢。家有小男子汉,辣妈底气十足。想复合,先过宝宝这一关。女儿是老爸上辈子的情人,儿子就是老妈上辈子的情人。萌宝宝:“想抢走我的女人,没那么容易。”腹黑爹:“你妈是大人,不好玩,我送你一个妹妹陪你玩,怎么样?”萌宝宝:“成交。”腹黑爹:“你得先帮我把你妈拐到手,我才能变出妹妹哦。”
  • 美容营养学教程

    美容营养学教程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皮肤光滑润泽,富有朝气,体形矫健优美,渴望延缓衰老,而要做到这些,只有从改善营养,改良肌肤赖以生长发育的内环境着手,才能彻底地美化肌肤,健美形体,焕发青春的活力。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维生素、水和膳食纤维等是人体健康和颜面美容所必需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素的主要来源是食物。因此,全面合理地从食物中摄取平衡的营养,是美容健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 逆天战神妃

    逆天战神妃

    (正文加番外已完结,放心阅读)她是龙陵国人人皆知的丑颜废物小姐,一碗毒药,再度睁开眼睛,迎来的是21世纪的金牌杀手,不能修炼灵力,无元素天赋,没有契约兽?又有谁知道她丑颜下的绝色,强大的灵力,更是掌控了六系元素,魔兽之主跟随!一双金瞳,惊艳天下……是神,是魔,那又如何,若天阻拦,我便逆天而行……当腹黑狡诈的她遇上风华绝代的他,又该上演一场怎么样的追逐好戏!
  • 向阳孤儿院4

    向阳孤儿院4

    长篇小说《向阳孤儿院》取材于真实的孤儿院,由一个个鲜活而真实故事加工改编而成。小说以日记的形式书,,一天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及真实性,在情节设计上巧妙新颖,故事引人入胜。
  • 科幻大师讲故事

    科幻大师讲故事

    本书收集了数十篇世界顶级科幻大师的巅峰之作,这些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内容富于想象,一定会带给你一种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那么,你还在等什么?请深吸一口气,提起脚跟,放轻脚步,让我们一起在虚构的空间中自由走动,进行一场神奇的科幻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