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09500000007

第7章 我的大娘

写我的大娘,对我并不容易。若有人问我,世上谁跟我最亲,我会毫不迟疑地说是我大娘。我梦见她的次数比梦见谁的都多。我为她流下的怀念的泪也比为别的人多得多。

记得1935年的冬天,我在南京时为《天下》月刊写了一篇文章(《〈诗经〉偶感》)。我引用了豪斯曼(A. E. Housman)[36]的两节动人的诗来比照一首中国诗。豪斯曼的诗如下:

第一次赶集时我

钱包里没几文钱,

我曾长久地站而又看

买不起的物件。

When first my way to fair I took

Few pence in purse had I,

And long I used to stand and look

At things I could not buy.

时光逝去,现在

只要我想,我就能买;

钱在这儿,集市在这儿,

但,那失去了的年轻人在哪儿?

Now times are altered; if I care

to buy a thing, I can;

the pence are here and here is the fair,

But where is the lost young man? [37]

引用之后,我马上就想到了我大娘,我写道:

至少这与我曾感到的和仍将感到的一模一样。让我坦白一下,我小时常从我亲爱的母亲的私房钱里偷一两个铜板,用来买风筝。现在,我的钱足够买几千个风筝,但我买了又有何用呢?即便是飞机也不能给我带来比一只小小的风筝在童年的我身上燃起的狂热迷醉更多的东西。世界对我再没有值得冒偷窃之险去为之的东西了。哪里是我的母亲呢?还有谁欣赏我乖张的偷窃手段呢?

在写这最后几句时,泪水突然从我眼里汹涌而出,就像黄石公园里的喷泉。正好仆人进来添茶;我羞于被他看到我在像一个幼童那样痛哭,就对他说:“文慈,我眼里进了沙子。给我拿条毛巾来。快点!”这是我一生中撒过的不多的谎之一。如果是在今天,我会说得含糊一些,只说眼睛有点小毛病,而不说进了沙子这样具体了。看看,我学过了诡辩学。这是题外话。我要说的是,在大娘死了20多年后,我仍为怀念她而流泪。你可想象她之于我有多亲。

然而,尽管她很亲,我也不能不坦言她的缺点,我不想把她描绘成一个完美的女人。没有人是完美的,我大娘也有她的缺点,最大的就是对我小娘的强烈妒意。她想要孩子,但她不喜欢孩子的妈妈。我记得,比我大5岁的姐姐有多么不喜欢大娘。她常告诉我,大娘怎样使我们可怜的小娘受苦;但我不喜欢听这些事。有人告诉我,我小娘死时,父亲考虑到她生了3个孩子,想要追认她为正妻,与大娘一样。这大娘可受不了。她跑到附近的一个尼姑庵里,以示抗议。严格地说,按照那时盛行的普洛克卢斯礼仪规矩(the Procrustean rules of propriety that prevailed then)[38],她是对的。父亲只得屈服,亲自跑到尼姑庵把她接了回来。

我提到这段插曲,是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日后的法学思想有一些无意识的影响。尽管我是一位律师,却总是偏爱平等胜于严法,精神胜于文字,仁慈胜于正义(I have always preferred equity to strict law, the spirit to the letter, and mercy to justice)。没有人比我更欣赏罗马人的格言了:“最高的正义也是最大的不义”(The height of justice is the height of injustice)。[39]这也解释了我何以偏爱霍姆斯(Holmes)、魏格莫(Wigmore)、卡多佐(Cardozo)和庞德(Roscoe Pound)的社会学的、人道主义的法理学,而反感19世纪的机械论的法理学(mechanical jurisprudenc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更重要的是,这个经验使我不喜欢儒家的礼仪主义(Confucian ritualism),而全心同情基督对法利赛人主义的斗争。首次读到圣保罗的话,“文字令人死,精神却叫人活”(The letter killeth, but the Spirit giveth life)[40]时,我就知道自己注定了要成为基督徒。这种体验就跟一见钟情、坠入情网一样。

回到我大娘这里。就我所知,妒忌是她唯一的缺点。作为母亲,她简直是了不起的。

小娘死时,大娘已52岁了。她是1851年生人。所以,从年龄上说,她可当我的祖母。你难以想象,对一个小孩来说,让祖母来照顾他,真是一件幸事。妈妈可能打你屁股,但祖母从不会。

从我4岁起,到她死时即我15岁时,我都与大娘同睡一床(这种情况并不像西方读者想象的那么稀罕。我们的床很宽,能睡几个人)。再没有母亲对待子女能像她对我那样温柔的了。她爱我,崇拜我,像老女仆那样服侍我。每天等我从学校回来,为我做衣服,为我开小灶。我记得,她从未训斥过我、骂我。我多么悔恨曾对她如此不逊!我常训她、踢她、用东西掷她。有一两回,我甚至残忍到对她说:“你以为你能生我吗?不,我不是你儿子!”她只是抽泣,说:“我多愿意死在你小娘前头,免得遭这个孽!”这让我受触动了,我立即哭起来并且哭个不停,直到她收回那句话并发誓继续活下去。当然了,我们很快重归于好,并比以前更好了。

1911年革命后,剪辫子成了时尚,但我大娘并不知道这件事。有一天,我的辫子被同学剪掉了;我回家时,把辫子拿在手里,看上去像一条死蛇。可怜的大娘一见我,就吓得号啕大哭起来。哥哥说,她以为我在与人通奸时被抓住了(这是清朝的一个习俗,通奸者的辫子要被剪掉)!我从未确定她大哭的原因,但我想这是因为我没有了辫子看起来很可怜,这辫子可是她十年里每天早上都精心地梳理编成的。

尽管她不识字,却尽力鼓励我好好学习。她高兴看我练书法,她骄傲于听到我的英语有进步。她向别人夸口:“有一天,德生会成为外国公司的经理的!”她对我的希望够低的了,但她的爱真真切切。

我对她犯的罪比对别的任何人都多。但在她心里我是个好孩子!她对她的亲戚说:“德生是火脾气,金子心!”

我15岁时得了伤寒,发高烧。她护理了我20天。最后她垮了。有天早晨我清醒过来时,惊讶地发现她还未起身。这是不寻常的,因为她是一个起得很早的人。我看到她时,她的眼睛大睁着,却说不出话来。在我病中,由于过度的着急和操劳,她的一根血管破了。她还认得出我,默默地流着眼泪。这样子过了10天,她就去世了。这是我见过的最凄惨的情景。说她为了救我脱离死亡而牺牲了性命,毫不为过。

我从未体验如此大的悲伤。她死后好几个月,我几乎发了疯。每次有老妇人来看我们,我都会对她说,“啊!妈妈,你回来了?”了解的妇人会同情地掬泪;不了解的则会说“神经病!”我并未完全发疯,我知道我在胡说,但我就像一个醉汉,忍不住要说他知道不该说的事。当我走在街上,碰巧看到远处有老妇人隐约的身影时,我就会对自己说:“这回定是我妈妈。”我就是说服不了自己她再也不会回来哄她的小阿宝的事实。如果我没有真的疯,也离疯不远了。但有一天,我凝视镜中的自己时,一个念头突然掠过,我立即就痊愈了:“至多几十年后,我也要死,那时就可与妈妈团聚了。”这念头使我能忍受没有母亲的生活。但谁又能预见到,甚至在我死之前,上主会给我一位永不会死的母亲呢?[41]

我曾为大娘写过几节诗:

母亲的爱使她看不到我的缺点,Motherly love blinded her to my faults,

她只看到了她宝贝德生好的一面。

多少回她忍受着残酷的辱骂:

“生出宝贝的难道是你?”

She only saw the good in her dear Teh-Son.

How often she bore the cruel taunt:

"Was it you who bore the darling one?"

护理她儿子的大病,

她累倒了,过了世。

啊耶稣,既然我全部属你,

我求你回报我母的爱!

Nursing her boy's sickness,

She fell sick and passed away.

O Jesus, since I am wholly Thine,

I beg Thee my mother's love repay!

既然我蒙允进你的家,

你的母亲也就成了我的妈。[42]正如你屈尊来到我屋檐下,

也请你使我卑微的妈成了你的妈!

Since I was admitted into Thy House,

Thy Mother then became mine.

As Thou hast deigned to come un-der my roof,

Make my humbler mother also Thine!

同类推荐
  • 成就霸业:管仲

    成就霸业:管仲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杰出的政治家、理财家、改革家,他的治国方略,影响了此后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过程。他是中国历史上治国安邦、富国强兵第一人。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外交家(下)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外交家(下)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中国古代清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清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清官,是指那些公正廉洁、克己奉公、惠及百姓的官员,也被人们称之为“廉吏”。在历朝历代,都有一大批著名的清官廉吏。如先秦时期的晏婴、乐喜,汉晋时期的召信臣、杜诗、吴隐之,隋唐时期的姚崇、宋璟、柳宗元,宋元明清时期的包拯、范仲淹、海瑞、于谦、张伯行等等。时移世易,万象更新,但历史上的清官有不少做法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书《中国古代清官传》从史籍、野史、传记和笔录中选择了105位代表人物,按其出生年代为序,各自成篇,汇编成册,希望它能帮助大家一起学习!
  • 鉴湖女侠秋瑾

    鉴湖女侠秋瑾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习俗文化也在他的文化性格上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他对习俗文化很熟悉,在对待这一问题上,从来是持批判的继承态度,承其精粹,弃其糟粕。本书收录了毛泽东与乳名习俗、称谓习俗、起居习俗、春节习俗等16个方面的件件趣事和段段佳话。
热门推荐
  • 冷读术:瞬间赢得他人信任的沟通技巧

    冷读术:瞬间赢得他人信任的沟通技巧

    无论是身在职场,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把对方变成朋友,还是继续陌生,甚至成为敌人,关键就在于你是否能看透对方、赢得对方信任。冷读术是一种通过瞬间读心,抓住对方的心里所想,说中对方的心思,从而与对方达成心理共鸣的人际沟通技术。善用冷读术,一方面可以用它对付生活中的各种骗局,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另一方面也可以运用这种观察、引导、暗示的沟通技巧,提升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让我们轻易打开他人心扉,瞬间获得他人信任。
  • 回天

    回天

    每次在看到这种好戏的时候,看到他们的老大挥舞手中的大砍刀,将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砍的血肉横飞的时候,他们就会更加觉得自己腰杆挺得直。
  • 爱过知情浓

    爱过知情浓

    大婚当天,她成为全城笑话!谩骂、侮辱、唾骂不绝于耳,她终于成为豪门最贱的女人。她恨他,想要报复他,却在知晓真相以后恨自己,想要惩罚自己!抱着赎罪的心,她经营着她的婚姻,直到……那个本该死去的正牌未婚夫醒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腹黑无双之江湖策

    腹黑无双之江湖策

    她是容貌才情闻名六国的冷氏三小姐“冷雪衣”;他是身份扑朔迷离的江湖密派‘华音阁’的主人月华;他们是世人眼中的金钱、权利与武力的连枝势力,他们也是命中注定不能共存的存在。她为杀他而去,他为报仇而来。他们因阴谋而相遇,最后是否能够终结所有的仇恨。而当一切都尘埃落定的时候,蓦然回首时命运却和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是用仇恨终结所有,还是用爱找到出路。他们的命运又将走向何方。且看他们如何在这样一个乱世中谱写出属于他们的瑰丽篇章......
  • Foul Play

    Foul Pla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

    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

    在近代伦理道德变革史上,从戊戌到五四是一个关键性的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政治舞台上激进的革命家,对人的现代化这一近代重大的历史课题极为关注。他们在近代社会伦理思想变迁中的守旧与创新,为我们考察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的沿革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选取了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期间在近代伦理思想变革过程中做出积极探索的六位思想家,试图对他们的伦理思想进行梳理,以管窥时代典型人物身上近代中国伦理思想变迁的坷坎不平的历史道路,以及近代中国在人的现代化历程中的多舛命运。
  • 石经考异

    石经考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心愿千千结

    快穿之心愿千千结

    有人说,无法追回的时光,无法弥补的遗憾,像炼狱一样囚禁着我们。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你最想回到哪一刻?最想做些什么?#我想和你说,对不起##我想为自己而活##我想再给他一个拥抱#
  • 历史上著名的50个诈术与骗局

    历史上著名的50个诈术与骗局

    本书精选了人类历史上最精彩的50场人性游戏,本着趣味性、思想性、可读性的原则,尝试从人性的视角来解读人类历史,希望您在享受妙趣横生的故事的同时,能对历史和人性有更深入的思考。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巴山夜雨(上)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巴山夜雨(上)

    本书以抗战时期重庆郊区为背景,通过作家去南泉为轴心,展现了一幅川东风俗图,小公务员、教员、卖文为生的知识分子生活清贫,巨贾达官则是奢华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