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3700000023

第23章 避难所的管理和运营(1)

神户市代表监察委员 樱井诚一

关键词:避难所定义;避难所救助费用;避难所的必要事项;自治体的避难所运营手册;制定无需避难所的减灾、防灾对策

一、避难所的内涵

根据日本自然灾害学会主编的《防灾事典》所述,避难所(Shelter)是指为由于灾害而正在受害或有受害可能的不得不避难的人员提供的以临时收容和保护为目的的学校、养老院、康复中心、公民馆以及其他的既有建筑物或临时建筑等。

《防灾事典》的“避难所的选择”项目中还就避难所的定义作了如下详细叙述:在日本,避难所一词包含了两个含义:(一)为保护生命安全的场所(Evacuation Center);(二) 临时的居住场所(Shelter)。阪神·淡路大地震中就有各式各样的场所被作为避难所使用。以保护生命安全作为第一要务而使用的场所(自地震发生之日起5日内)除了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避难所外,也包括了车、帐篷或亲朋好友及街坊邻居家,而用作临时居住的场所(震发2~4天后至半年间)主要有公司或单位的建筑设施、亲戚家以及作为避难所租借的公寓和出租屋。

(一)避难所在法律中的地位

1. 关于避难,依据《灾害对策基本法》第60条规定,市町村长作出的避难指示等具体包括:

(1)在灾害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情况下,当认定出现需要对人的生命安全进行保护、同时防止灾害的继续扩大的情况时,市町村长要劝说被认定为有必要采取措施的地区中的居住者以及滞留者进行避难转移。当情况特别紧急时,亦可向上述人员发出进行避难转移的指示。

(2)依据前项的规定,在劝说或指示人员避难转移时,必要时市町村长可指示其转移的地点。

2. 关于行动计划,依据《灾害对策基本法》第42条,市町村地区防灾计划中针对避难等每一项具体事项制订了具体的行动计划。

3. 关于救助种类,《灾害救助法》第23条中记载了救助种类,对其进行了以下的列举:

(1)收容设施(包括应急临时住房)的提供;

(2)炊具以及食品、饮用水的供给;

(3)衣服、寝具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提供和出借;

(4)医疗援助及助产等。

4. 救助的具体事项:

《灾害救助法施行令》第9条规定,各都道府县的知事按照厚生劳动大臣所制定的基准,在应急救助所必要的范围内,事先决定其救助的程度、方法及时间。《灾害救助法实施规则》(简称《规则》)中就《灾害救助法》所述的救助程度、方法、时间以及实际费用的补偿标准都作出了规定。此《规则》的第2条对作为收容场所的避难作出了规定,其提供避难的基准如下:

(1)其收容对象为由于灾害而正在受害或有受害可能的人员;

(2)原则上,利用学校、公民馆等既有建筑作为避难所,但当难以利用这些适合的建筑时,亦可在野外设置临时小屋或帐篷等作为避难所;

(3)此外,对可支出费用作出了规定,列举了各项开支限额的同时,规定每100人1天的预算为3万日元;

(4)避难所的开设期间为灾害发生之日起7日内。

上述有关条目,若出现了特殊情况时可与厚生劳动省协商增加预算或延长期限。

(二)防灾基本计划与地区防灾计划中的避难所

1. 以《灾害对策基本法》第34条为基础,由中央防灾会议制订的《防灾基本计划》,其第一章《本计划的目的和构成》中指出,本计划是吸取了震度七级且造成了6300人死亡或者失踪的阪神·淡路大地震以及近些年发生的大规模灾害的防灾经验与教训而写成的。其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对防灾业务计划以及地区防灾计划中的各重点事项制定指导方针、以提高我国在灾害发生时的应对处理能力。

2. 《防灾基本计划》中的《地震对策篇》对避难场所作出如下规定:

(1)地方公共团体以城市公园、公民馆、学校等公共设施为对象,综合考虑地区人口、覆盖范围、地形、灾害发生后的安全系数以及其他预想的地震各元素后,确定所必需的避难所的数量和规模,并在征得其管理者同意的基础上,事先进行指定。指定后需尽力通知到区内每位居民。

(2)被指定为避难所的建筑物根据需要,应保证通风换气、照明等,确保配备良好的避难环境的设施。

(3)地方公共团体在避难场所中除配备储水槽、水井、临时卫生间、床垫、通信器材之外,还要尽力为高龄者、残障人士、婴幼儿、孕妇等在灾害发生时更需要照顾的人在避难的过程中准备必要的设施和设备。

(4)地方公共团体要设法配备电视、收音机等可用于接收灾害信息的设备。

(5)地方公共团体要在避难场所及其附近,尽力储备食品、水、紧急电源、常备药以及炊具、毯子等避难时所必要的生活物资等。

(6)为有助于避难所的运营管理,地方公共团体需事先向市民普及必要的相关知识。

(三)避难收容活动的意义

1. 灾害发生后,确保受灾者能够被迅速引导至安全的避难场所,保证其住处,能够为受灾者带来精神层面的安心感。

2. 提供应急临时住房等作为灾民生活重建的第一步,需要在平时就准备好。

二、关于避难场所的开设、运营

(一)避难场所的开设

在灾害发生时,地方公共团体根据需要开设避难场所,同时对周边的居民进行全方位的通知。在必要时,对于并未预先指定为避难所的设施,亦可在经过安全性的确认后,并在征得其管理者同意的基础上作为避难场所进行开放。

此外,考虑到在灾害发生时,高龄者、残障人士、婴幼儿以及孕妇等需要特别照顾,亦可以申请借受灾地区以外的设施或酒店旅馆等作为避难场所,以保证避难场所的多样性。

(二)避难场所的运营管理

地方公共团体要妥当运营和管理避难场所。灾害发生时,在努力寻求受灾者、居民、自主防灾组织等协助避难场所传达信息、分配食品饮用、清扫等工作的同时,依据需要,亦可寻求其他地方公共团体的协助。地方公共团体要尽早地掌握每一处避难场所收容的受灾者的相关信息,要持续关注避难场所的生活环境,努力保持其良好的状态。为了确保受灾者健全的居住生活,地方公共团体要通过迅速提供应急临时住房、公营住宅以及斡旋空置住房等,以期尽早地撤销避难场所,结束居民的避难生活。此外,在长期避难时,要努力确保个人隐私,也要考虑到男女之间的需求不同以及双方观点差异等各种问题。

以上述为参考,地方公共团体基于《灾害对策基本法》第42条制订了地区防灾计划。灾害发生时,针对避难场所的管理和运营,也要依据各地区实际情况不同进行独立的判断和处理。

三、避难行动及避难所状况的设想

各地方公共团体要以防灾计划为依据,制订包含地区特点在内的地区防灾计划和运营手册,同时以县为单位向市町村提供标准化的工作手册。这部手册要分别整理灾害发生后的工作进程表、季节、受灾状况等内容。

整理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工作进程表的分类,既有初期为24小时,开展期为24小时~3周,安定期为3周以后,再之后为撤销期的分类法;也有初期为灾难发生后的3天、开展期为3天~1周、安定期为1周~2周,撤销期为2周~3个月的分类方式。此外,还有初期即指灾难发生当日,撤销期则为维生管线等的恢复时期的分类法等。

大体上,在初期时行政负责人、设施管理者以及初期受灾者们会为应急性的避难所有效运营而建立组织,以便开设避难所和对避难所的安全进行确认。

开展期至安定期这段时期,在发展为正式运营组织的同时,要与国家和县等的有关部门以及志愿者合作,设立运营总部并正式开展运营工作。而在撤销期开始后,由于受灾者数量减少,避难所要逐步缩小规模并进入关闭阶段,运营总部自身也要随之缩小。避难所也要考虑季节的因素。如配备空调和暖气,配备电冰箱以保证食品卫生,设置洗浴设备以保持清洁等具体问题。虽然按灾害救助法的标准避难所的运营时间约为七天,但根据受灾的实际情况,也有可能长期开设避难所,因此有时也需要考虑构筑长期生活空间的问题。

(一)避难所的开设方法

运营工作手册中明确了很多针对事先被指定的避难所的假定事例,如明确指定为避难所的学校等公共设施的钥匙该交由谁保管的问题十分重要。由于保管者本身也有可能受灾,因此地区居民的代表等也应持有备用钥匙以防万一。

此外,确认避难所的安全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建筑物的应急危险度进行判定和检测,仅将确定可安全使用的部分开放作应急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二)避难所运营组织的建立方法

避难所具有保护生命安全和临时居住两个功用。避难所的开设及运营也要同时着眼于帮助灾民早日重新开始正常生活以及争取早日撤销避难所,且有必要在开设避难所的短时间内建立能够相互帮助的组织。为此有必要预先在运营工作手册中对下列项目进行规定:

1. 制定避难所运营的基本方针

在此,将避难所的定位以及需要达成共识等事宜进行整理,并明确为基本方针。例如,避难所不但是安全的避难场所,还是支援灾民灾后生活的地方。避难所终究只是临时性的场所,因此原则上其运营管理也应以受灾者自治的形式进行。又如,将学校作为避难所使用时,为了尽可能减小对正常教学活动的影响,需要和校方就灾民住处等问题充分商量后决定。

同类推荐
  •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本书主要讲解了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史和发展规律、声画运用的基本原理、新闻和文艺节目、产品的市场营销、传播伦理等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广播电视媒介的路径,帮助读者拥有一个较为坚实的媒介背景知识基础。本书是作者结合多年从事“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教学的经验撰写而成,是一本非常适合新闻专业、广播电视专业使用的教材。
  •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在媒介与司法的多维关系中,两者之间的事实关系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合理性期待,于是就需要制度的介入与规划。但制度作为一种谋划方案并不是万能的,也许参与者的主体实践智慧对于提升现实的合理化更为重要。
  •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几番增添,越来越有点自传的意思了。其中有自己的检讨,当然说不上是自我解剖,更不敢说是老实人的宣言书。但是,热爱、老实、讨论、比较几节写得都较充分,对毛泽东和鲁迅谈也较多,引用也多,以至有朋友建议删削一番。
  •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本书选取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私立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弗吉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等公立大学,逐一对其办学理念、学科特色、学生事务管理架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内容进行梳理,并对公寓住宿管理、法律申诉服务、多元文化教育、学生社团管理、新生入学指导、心理咨询、奖励资助、学术咨询等诸多具体学生事务的内涵、理念、实际操作等进行了描述,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者了解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实务的重要参考书。
  • 中华歇后语鉴赏

    中华歇后语鉴赏

    本书搜集整理了近1200条歇后语,从出处、注释、语义、故事等方面加以介绍。
热门推荐
  • 跨越时光的爱

    跨越时光的爱

    一场阴某……她曾是他爱之入骨的合法妻子,在命运的捉弄下跟他争锋相对,爱错了人。在复仇计划中,青柏阳发现自己爱上不该爱的人,剡初夏(青瑶),成了他不想去伤害的致命弱点。可是到最后还是伤害了,他永远的失去了剡初夏(青瑶)“青柏阳你不就是希望我死么好啊,我这就满足你。”说完起身望着身后的朔辰逸纵身一跃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嘴里呢喃着:爱情在有些人的心中是甜甜的,但是在另一些人心中是苦涩的,时间久了你就会知道,爱情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东西。它往往在给了你甜头之后,再让你遍体鳞伤。
  • 道仙古记

    道仙古记

    “你说,如果有一天,我脱离了起源,我们还能再见吗?”宇宙中强者穿梭,跃迁引擎震鸣,空间虫洞扭曲。宇宙外大界聚散,棋者暗动玄机,一切终将永恒。慕容幻仙从仙修,一步步走出棋局,在这跌宕起伏的人生中,他最终,去了何处?
  • 玄幻之万界抽奖

    玄幻之万界抽奖

    地球少年苏羽携带“玄幻抽奖系统”穿越的神州大陆。“系统,给我抽奖。”“叮,恭喜宿主抽到混沌体”“叮,恭喜宿主抽到《不灭天功》”“叮,恭喜宿主抽到万物母气鼎”且看苏羽横扫大陆,成就无上主宰。(纯爽文,不虐主,不圣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秦氏三兄弟

    秦氏三兄弟

    《秦氏三兄弟》讲述的是秦伯仁、秦仲义、秦叔礼三兄弟历经戊戌政变、辛亥革命、北伐、国共内战几个关键时期的不同命运。
  • 终成眷属

    终成眷属

    许景竹的名字,是爸爸的姓加上妈妈的姓,取“竹”之坚忍不拔,立根破岩的品性而得名。李江宸的名字,同样是父姓加上母性,取“宸”之北极星所在,帝王居位之意而得名。就像这两个名字一样,许景竹一直固执的认为,她和李江宸,就是一个地上,一个天上。幸好,我用了八年不离不弃。初见时,你我不是有情人,最后,我们终成眷属。
  • 有凤来仪

    有凤来仪

    一朝穿越,竟到了女尊国。好吧,女人能娶几个男人这事她慢慢接受了,可是为什么突然之间又冒出个男尊的离国来?男尊也就罢了,可是为什么那该死的皇帝想逼她做他的妃子?门都没有!你厉害你国力强大是吧?可是她也不是好欺负的!哼,让你免费观赏一下“火烧赤壁”的壮烈吧!
  • The Double(III)双重人格(英文版)
  • 九天君

    九天君

    世有九天君,而后才有天!九天君一直都是江湖中的一个传说!-------------------------------------------------一部纯粹的武侠,传统的武侠,心中的武侠,致敬永远的金庸大师。
  • 自然密码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自然密码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宇宙天地和自然世界真是丰富多彩、纷繁庞杂,使我们对于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不得不密切关注和发出疑问。人们总是不断地去认识它,勇敢地去探索它。虽然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程度,但对于许多奥秘还是难以圆满解答。人们都希望发现天机,破解奥秘。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科学先驱不断奋斗,一个个奥秘不断解开,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但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奥秘现象,又不得不向新的问题发起挑战。正如达尔文所说:“我们认识自然界的固有规律越多,这种奇妙对于我们就更加不可思议。”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探索永无止境,解决旧问题,探索新领域,这就是人类一步一步发展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