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51000000004

第4章 名字的意义

经过多次抽血化验,确认怀孕无疑之后,小青不敢再自己开车上下班了。

她有点邀功请赏的意思跟我说,请个专职司机吧。我说,那自然的,而且要请个帅点的。这么个光荣而幸福的美差,我哪里舍得让给别人,于是,每天一早一晚,我就开着车送小青上班下班。在那条来回二十公里的路上,我们不再因为堵车而无聊和烦恼了,开始一边开车一边给十天的小生命勾画起未来——我不明白这算不算生命,或许他只是一种生命的迹象。

第一个能体现未来的自然是名字了。名字可以说是寄托着父母的厚望,也含着对一个人一生的暗示。

有一天,看到密密麻麻的人流,我突然灵光一闪,提出了一个“蚁”字——蚂蚁是我最喜欢的生命了,它卑微而不放弃,它渺小而团结一心,它敏感而神秘莫测,它无论走多远都会回家。我经常会遇到蚂蚁,有的在中午,有的在半夜,有的在熙熙攘攘的路上,有的在荒无人烟的野外,它们扛着大它们几倍的食物,义无反顾地朝前走着。它们为什么不就地解决,而要扛着食物奔跑呢?它们心里装着的,恐怕是大家,是群体,而不是自己。不像我们人类,在外边发了一笔横财,便偷偷地远远地藏起来了,甚至连妻儿老小都抛弃了。

如果有来生的话,其实我最希望的,就是托生为一只蚂蚁。

小青又提出了一个“正”字。“正”是我们陈氏的辈分,辈分是祖先留下来的,代表着枝脉相连。而且“正”字,在新华字典里有十几层含义:跟“歪”相对,跟“偏”相对,跟“反”相对,还有“正直”“正当”和“纯正”,以及合乎法度的、基本的、主要的(区别于“副”)、大于零的(跟“负”相对)、表示恰好的,等等。小青还说,眼皮底下就有成功的案例,比如上海市领导里边,起码有两个是带“正”字的,谁能否定他们没有沾一点名字的光呢?

所以,我们的孩子还在腹中,就有了让两个人都满意的第一个名字——陈正蚁。如果不出意外,在这个世界上,又会多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将叫陈正蚁。一只正直的正当的纯正的端正的蚂蚁,一只主要的大于零的恰好的蚂蚁,一只卑微却有着积极心态的蚂蚁。

毕竟不是二十岁,小青怀孕之后,我看到任何人总是面带得意的笑。有人问我,你最近买彩票中奖了吗?不然怎么总是笑嘻嘻的?小青提醒我说,在未满三个月的时候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丈母娘提醒我说,否则会引起胎神的不满,孩子不高兴会“走掉”的。无论她们怎么吓我,但是我忍受不住。

我希望把这个消息告诉天下每一个人,我虽然牙齿掉了,头发白了,进入不惑了,但是一个还有繁殖能力的人就不能称之为“老”,就依然还是年轻的,是值得去炫耀的。

有人在一次文学活动中让我发言,谈谈自己的文学创作,主题应该是说诗歌的。但是我却没有说诗歌。诗歌于我而言,那阵子已经退为其次了。我于是告诉大家,我老婆怀孕了,孩子名字都起好了,就叫陈正蚁,陈是我的姓氏,正是他的辈分,蚁的意思就是一只小蚂蚁。大家不知所云,纷纷迷茫地看着我。我于是告诉大家,读了某某诗人的作品,其中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尤其让人感动,我孩子的名字就是受到了诗歌的启发。而且诗歌永远是青春的艺术,像生儿育女是年轻人的能力一样,我们要用让老婆怀孕的心态去对待诗歌,去创作诗歌。或许一个优秀的文字,应该都是怀孕了的。

我云里雾里的解释赢得了掌声。

我遇到了几位同事,也笑着告诉他们,我孩子两个月了。有人问,你抱孙子了吗?有人说,你是第几胎呀?我还陆续打电话把消息告诉了老家的亲戚们,包括年近八旬的老父亲。我对他说,你要抱孙子啦。父亲一高兴,就一句话没有了。小青以为,父亲对抱孙子并不十分起劲。姐姐事后告诉我说,当时父亲是流泪了的。

从此,每天早上迎着阳光,晚上面对华灯初上,我们惟一的话题就是孩子了。我们不仅仅谈孩子的成长,谈孩子的爱情,谈孩子的事业,还谈孩子的为人处世。

小青起初有这么几个观点:第一,不让他太累,不上培训班,要让他写毛笔字,能顺便画个画最好,因为毛笔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一支毛笔一瓶墨水便可以行走天下了;第二,不让他太伟大,要顽强而快乐地生活,因为照着我们半辈子的体验,快乐是人生的真谛,再伟大的人如果不快乐,活着有什么意义呢?第三,要懂得享受人生,不能只谈一次恋爱,如果只谈一次恋爱,实在太亏待自己了。我说,你现在再谈也不迟吧?她说,当然迟了,有孩子了哪还有精力呀。第四,让他(她)娶个或者嫁个有别墅的,我们这辈子想住上大别墅,恐怕希望渺茫了,只能靠着孩子他(她)媳妇或者老公了。

所有的话题,都落脚到了对孩子的美好期望上,最后我们发现“陈正蚁”三个字根本无法囊括我们所有的期望。在继续给孩子起名字方面,我与小青做了简单的分工,大名由我这个父亲做主,乳名就由她来负责。

第十天的时候,我们确定了孩子一生的追求,就是写毛笔字与画画,所以小青想到了上海名人陈十发,加上我父亲的名字叫陈先发。乳名很快就取出来了,“九发”太小,“十发”重名了,“后发”不吉利,最后敲定了“十一发”。小青解释说,我们期望不大,就是比陈十发“多一发”,也不在于“先发”与“后发”,关键希望他的人生是“连发”。

我对于这个乳名一直是不满意的,因为“八”就是“发”的关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车牌子与手机号码喜欢带“八”,买房子喜欢“八”楼,就连选个墓地也要挑个第“八”排。所以“发”字,太时髦了,太俗气了,被用得太滥了,变成了一个太累的字。我一直没有说出来,因为我至今都不明白,小青的“十一发”是什么意思。是发财呢,还是连珠炮式的十一发子弹?如果那样的话火力也真够威猛的了。

有一天,小青突然抚着日益隆起的肚皮说,从今天起,我们家的孩子要改乳名了,不叫十一发了,而叫葫芦娃。小青说,她做了个梦,梦见了自己家的孩子,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无数次似的。她与B超测试出来的几个数字对照了一下,在一张白纸上把梦里的样子绘了出来。这时电视中正好在重播《金刚葫芦娃》的动画片,她突然明白了,孩子长得原来像一个葫芦娃。

我说,我没有看过这个动画片。小青笑话我说,你还作家呢,这也没有看过啊,我小时候起码看过三十遍。小青一边唱起了主题曲,一边给我进行了知识普及:传说有位农民,种下葫芦籽,结了七个葫芦,七个葫芦成熟了,相继落地变成七个男孩,穿着七种颜色的衣服。红娃是大力士,橙娃是千里眼和顺风耳,黄娃刀枪不入,绿娃会喷火,青娃能吞吐江海,蓝娃有隐身术,还有迷失本性的紫娃。

我问,葫芦娃有七个呢,我们是哪一个?小青说,你最喜欢哪个,他就是哪个了。我说,有的力气大,有的耳朵好,个个都有缺陷。小青说,有一个是合体的,他就是金刚葫芦娃,七颗葫芦娃的心都融在他的胸中,七个葫芦娃的本领都长在他的身上。

我能理解小青,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最贪心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完美的一个。

把葫芦娃确定为孩子的乳名之后,小青从网上下载了一套葫芦娃的方头、方眼睛、方下巴的照片,彩色打印了出来,两张压在书桌下边,一张装进相框挂在了冰箱上。每天早上上班的路上,我们两个人便一遍遍地唱起了《金刚葫芦娃》的主题曲,不过我们把题目改成了《葫芦娃之歌》。大意是: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两个瓜。一个是他爹,一个是他妈。葫芦娃,力气大。左手不是鸡,右手不是鸭。左手扶着爹,右手扶着妈,葫芦娃,真是一个孝顺的娃。

每唱一遍,词都在变,调子也在变,一会儿是评弹,一会儿是二人转,一会儿又变成了京剧或者豫剧。那种幸福之情,恐怕只有父母才流得出来吧?

有几个人听到这个乳名,也提出了与我相同的问题,你们家孩子是什么娃?小青毫不犹豫地回答,他是金刚葫芦娃!

对于大名,小青说,你是一个大作家,我给你三个月的时间,你就好好完成这部三个字的作品吧。你写了半辈子的诗词、小说、散文,四处获奖,到处发表,牛烘烘的,现在考验你真本事的时候到了。小青说着,还从百宝箱里翻出了她学生时期用过的一本《新华字典》、一本《全唐诗》、一本《成语大词典》。

对于孩子的大名,小青提出了几条基本原则:一是必须通俗易懂,没有生僻字。二是意思不能太娇贵,不能不可一世。比如“天一”,老子天下第一,那个叫“天一”的,不就闯下大祸了吗?比如“万豪”,一副豪气干云的样子。三是名与姓应该融为一体。四是不要让人有歧义,成了别人取笑的把柄,比如范统,会被喊成“饭桶”。还有,写出来要好看,有些字不规整,孩子以后成了名人,签名的时候写不漂亮。后来,小青还提了一条,关于生辰八字,金木水火土都不用管了,但是这个名字把姓氏笔画加起来,必须通过有关算命网站的测试。

那几天,我在单位里总是开小差,碰到每一个同事,就研究他们的名字;走在回家路上,看到一只麻雀、一只虫子、一片叶子、一只蛤蟆、一块砖头、一颗石子,甚至看到一个肉包子,都会让我联想到孩子的名字。我会念叨,陈麻雀,陈蝴蝶,陈叶子,陈蛤蟆,陈砖头,陈石子,陈包子,陈飞机,陈垃圾。念着念着,就有点晕乎乎的了。别人听了,以为我把天下所有的东西都当成我们陈家的,要给它们一个个取个名字似的。

一旦下班回到家中,吃饭的时候会想到陈米,洗碗的时候会想到陈碗,洗手的时候会想到陈手,莫言的小说《蛙》里就有一个人叫陈手。甚至上厕所擦屁股的时候,还会想到陈纸。吃完饭,在网络上搜索与“陈”有关的诗词,但是在古诗词中,含有“陈”字的句子实在太少了,可见“陈”这个姓氏实在太难以入诗了。

有那么几首诗,“陈”字全在标题上,温庭筠的《过陈琳墓》,卢照邻的《送幽州陈参军赴任寄呈乡曲父老》,韩愈的《落叶送陈羽》,白居易的《朱陈村》,已经是人家的名字了。关于李白《将进酒》中的“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韦庄《小重山》中的“卧思陈事暗销魂,罗衣湿,红袂有啼痕”,虽有了“陈”字,在诗词中却是毫无轻重的。

我还查了与中药材有关的,因为我与小青都是中药的推崇者。中药为小青治好了腰椎间盘突出这些小毛病,怀孕之前我们还用中药调理了多年,而我的家乡塔尔坪满山遍野都是中药材,我就是采着天麻、灵芝、苍术、柴胡这些药材,把自己给一点点养大的。

查到陈皮、陈艾这两样,我感觉有些亲切。有一年我去重庆出差,舍不得吃饭,就花了两块钱在农贸市场买了两斤小食品。它有月饼那么大,红色的,看上去挺不错。那时,我已经二十多岁,还没有吃过橘子,所以不明白那是橘子皮,因为当时整整吃了两天橘子皮,如今一闻那种味道还会反胃。我刚刚入行当记者的时候,第一篇文章写的是有关部门悬赏四十万抓一个贪官,我就用了“陈皮”这个化名,第二天见报是头版头条,正得意间却因为那个化名被批评了,大家说“陈皮”当记者不严肃。陈艾是我们老家山坡上到处生长的一种野草,尤其是坟头上,妈妈的、哥哥的,长得更加茂盛。农村人不太洗澡,更不会把艾草放在热水里来熏蒸。所以一年四季,大家就用一次,便是在端阳节那天,采回来插在门楣上用来辟邪。

这两味,说是中药,其实就是废物,用来给孩子取名字明显不合适。

丈母娘多次插手说,如果孩子生得快,就叫陈快,生得慢,就叫陈慢。而且经常会提出几个名字,供我们挑选,比如多多,比如甜甜。小青听了,赶紧劝说她妈,起名字的权利,你就不用操心了,交给孩子他爸吧。但是,丈母娘是上海丈母娘,是爱管事的上海丈母娘,而且又是孩子的外婆,对这个孩子的热爱不比我们少,所以她在公园里跳舞时,跳着跳着,就蹦出一个名字,说是叫陈好,与那个女演员一样。在玩电脑游戏时,玩着玩着,就蹦出一个名字,说是叫陈顺,顺子在斗地主的游戏中,是变化最多的。

我随手准备着一个红皮子本本,把一个个随时想出来的名字记下来。

有一天晚上,小青在旁边提醒说,什么东西越陈越好?我说,那只有酒和瓷器了,这两样东西都是不怕时间的,时光流逝得越快越好。酒越陈越香,茅台三十年陈酿,已经几十万元一瓶子了;瓷器越陈越值钱,家里若有个明清时期的青花瓷,恐怕就能换一套房子了。于是我提出了几个相关的名字,陈酒,陈酿,陈醇,陈瓷,陈瓦,陈陶。

小青说,陈酒太直接了,像个酒鬼;陈酿,容易把酿与娘念混,有些娘娘腔;陈醇感觉不错,不过已经被上海一个艺术家用掉了,步人后尘而难超之,这是很悲哀的;陈瓷,感觉有点反应迟钝的意思,像是个傻瓜,上海话叫戆大;陈瓦,宁让玉碎不要瓦全,瓦永远都是一个牺牲品,而且瓦太脆弱了。

我与小青对陈陶是非常满意的,陶与瓷一样值钱,不怕老,不怕旧,而且多为艺术品。于是就上网搜索了一下,看看有没有同名同姓的。我们一查就傻眼了,陈陶竟然是唐朝有名的大诗人。百度词条这样介绍陈陶: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诗人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时,隐居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其《陇西行》四首之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把残酷现实与少妇美梦交替在一起,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至今仍脍炙人口。

我说,那就叫陈小陶吧。

小青说,我们家葫芦娃怎么可以叫陈小陶呢?起码应该叫陈大陶吧。

小青又提醒说,衣服怕旧,食物怕旧,房子怕旧,人更怕旧,连石头也是怕旧的,你再想想,还有什么东西是不怕旧的呢?

我突然冒出了三个字——陈不旧。

这三个字,一下子涵盖了人世的一切,不管什么东西,无论是酒也罢,瓷器也罢,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会受到伤害的,至于酒越陈越香、陶瓷越久越值钱的说法,都是人们一种欲望的体现。在时光中,谁也躲避不了“陈旧”,但是“陈”了没有关系,只要依然“不旧”,愈旧而弥新,这才是人生的大哲学。

陈不旧成了我们首选的一个名字。小青在网上把这三个字测试了一下,四句话为:陈不旧(吉),能获众望,成就大业,名利双收,盟主四方。

当我与小青抚着肚皮“不旧儿,不旧儿”叫得正欢,有一天外出散步时,在电梯里碰到一位老太太,她伸手摸了摸小青的肚皮,然后说,这么硬,是个儿子吧?旁边的邻居也问,你们做B超了没有?是儿子还是女儿?我与小青突然醒悟,果真是个少爷也就算了,如果是个千金小姐呢?难道对着一个叽叽喳喳的小丫头也叫陈不旧吗?

当时离预产期已经不到半个月了,再起一个女儿的名字预备着,肯定是来不及的。我与小青干脆咬咬牙,一律就叫陈不旧。

因陈而不守旧,还管什么男女呢?

同类推荐
  • 热风(鲁迅作品精选)

    热风(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我送孩子上北大(2):31位北大新生家长的家教手记

    我送孩子上北大(2):31位北大新生家长的家教手记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名优等生,考上理想的大学。要想成为一个优等生,除了学生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培养,还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送孩子上北大》收集了四十多位已考上北大的学生的家长们撰写的如何培养自己孩子的家教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这些优等生的家长们介绍了他们教育孩子的不同的理念、方法、要求、心得体会,以及从家长角度观察总结的孩子的理想、做人、学习方法等,对其他家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我们的朋友胡适之

    我们的朋友胡适之

    这二十余篇回忆文章出自唐德刚、夏志清、周策纵等诸多大家,他们或为亲炙弟子,或为同事知交,或为异代知己,从“先生胡适之”“朋友胡适之”“知行者胡适之”三种视角,呈现一个立体鲜活,更为真实可信的胡适形象。对学子,他诱掖提携,爱才举才不遗余力;对朋友,他切磋砥砺,忠直相待;在新文化运动、教书治校以及抗战外交中,他的为学与治事,展示了自由的思想、宽宏的精神和过人的胆识。
  • 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用他的哲学和世界给了世人许多智慧,许多启迪。轻轻地翻,闲闲地逡巡。蓦然间,便会有一篇篇地美文闯入眼帘。那是一个植根于印度哲学思潮,成长在印度文学的海洋又徘徊在印度艺术的月华之中,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诗人的肺腑之言。是泰戈尔对生活的认识,对宇宙的思考,对生命的遐想……
  • 人间有味是清欢:那些阅遍繁华的经典生活美文

    人间有味是清欢:那些阅遍繁华的经典生活美文

    152篇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的隽永篇章,代代传承,凝成经典,在时光的长河中滋养了无数人的心灵。本书收录了《没有秋虫的地方》、《要生活得写意》、《人淡如菊,菊淡似人》、《每一刹那都是新生》等文章。
热门推荐
  • 孔雀东南飞(中篇小说)

    孔雀东南飞(中篇小说)

    孔东南习惯午睡,每天午饭后活动半小时,然后,瞌睡虫像约定好一样,通过哈欠发出强烈信号,邀他准点休息,时髦说法叫睡“干部觉”。处在现在的位置,孔东南往往身不由己,生活规律时常被打乱,但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他的午睡都雷打不动,哪怕出差赶路,他也要把坐椅的椅背往后挪挪,仰倒一点,眯瞪一会儿;否则,一下午脑袋昏沉,迷糊不清,工作效率极差。办公室主任好情商,知道他这习惯,特地给孔东南办公室添置了一张折叠沙发,打开能当床用,折起来就可以坐人。可是这天中午,孔东南的午睡让门卫彻底给搅乱了。
  • 你好,雨林(雨林系列)

    你好,雨林(雨林系列)

    小豆丁发现一本神奇的书,它会说话,会讲故事,为小豆丁讲了许多热带雨林的故事,如“绿蘑菇城的小角雕”“天窗下的阳光运动会”“绿巨人的大脚丫”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介绍了热带雨林的植被结构和特点,以及角雕、刺豚鼠等动物。想知道热带雨林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吗?那就赶快打开这本书,跟小豆丁一起看热带雨林的故事吧。
  • 戴明贤集(第五卷):适斋掬艺

    戴明贤集(第五卷):适斋掬艺

    《适斋掬艺》为《戴明贤集》第五卷,收录了戴老谈艺说文的文章若干篇,包括《黑白记》和《掬艺录》二书的精选文字以及数种报刊的专栏短文,其中《黑白记》分为“记事珠”“砚边草”“雌黄录”“淡墨痕”四辑。刘熙载《书概》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作为著名的书法家与书法理论家,戴老对书法本源、书法文化以及笔法章法等都做了精深的研究,以书法文化的视角审视、体味艺术的精微处,注重艺术创作的原创性。戴老将传统篆刻术语的“分朱布白”“计朱为白”概括为“黑白关系”,即黑与白(阴与阳)的矛盾与统一,相反与相成,变化和谐。这是篆刻艺术的核心问题。
  • 猿朋豹友(人猿泰山系列)

    猿朋豹友(人猿泰山系列)

    人猿泰山系列是一部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的书,是一部教给孩子动物是朋友、大自然是家园的温情冒险小说,是一部中小学图书馆和孩子的书架上不得不放的书,是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睡前故事。小说情节奇谲精彩,主人公强悍而无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充满着浪漫英雄主义的丛林世界大门。译者的话: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在读初中时,《人猿泰山》作为世界名著,曾经风靡一时。每逢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几乎满教室争说泰山。当时,这部奇趣曼妙的小说,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了。1988年,我俩六十岁退休后,曾到各地旅游,顺便到各省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查询此书,不但译本遍寻不得,连原文本也没有了。
  • 观涛奇禅师语录

    观涛奇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娇娇的浮云

    娇娇的浮云

    她是来自异世的亡魂!他是一个普通的侍卫?本没有交集的两人,一个因为婶婶陷害,一个因替王爷挡灾,相识了。而后一个明恋,一个暗恋,一个直白,一个闷骚,一个强嫁,一个不娶……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朝代,两人身份的悬殊会带来什么惊心动魄的事情呢?
  • 我在都市修个仙

    我在都市修个仙

    正式版:天衍外域的风衍仙尊因一本神秘古书籍被追杀,无奈跳入无尽海,魂附于地球上同名同姓的季风身上,上一世登临修仙之途,却无人相伴,最后惨然收场,这一世,悲剧将不再重演!通俗版:修仙三百年的修仙者降临都市,这是一场扮猪吃老虎的传奇故事……
  • 少时如华

    少时如华

    一介孤女,满门性命换来宫中生活,和一个尊贵的封号,安阳,安阳,人人都说她是安阳郡主,安阳公主,好像所有人都忘了她本身的名字
  • 包村干部的艳遇

    包村干部的艳遇

    李明瑾是乡办公室主任,人年轻,今年才26岁,精明能干,在办公室两年来从未出现过差错。他人长得很帅,又是本科文化,很得王书记赏识。李明瑾正在办公室内排轮流值日表,手机响了,电话是王书记打来的:“明瑾,你来我办公室一趟。”李明瑾匆忙来到王书记办公室。王书记笑着说:“明瑾,找你不为别事,我准备让你去天河村包村。”见李明瑾有点犹豫,王书记又道,“我也不舍得让你去,办公室你是顶梁柱,可天河村是个乱村,各项工作一直落后,必须得一个精明能干的人才顶得住,让谁去都不合适,想来想去你精明能干,又有韧劲,是最佳人选。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