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49900000010

第10章 扬州的“空谷幽兰”

进入昆曲很偶然

2012年5月31日,经《扬州日报》吴静介绍,采访了扬州“空谷幽兰昆曲社”的孟瑶。

孟瑶进入昆曲很偶然。1985年底吧,二十出头的孟瑶在家里看电视,蓦的一声笛子起来,托出一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她一下子就傻掉了:太好听了!她回头问父亲,这是什么呀,从来没有听过。父亲笑了,说,你看你,没有文化了吧?我告诉你哦,这就是昆曲。

孟瑶第一次知道有昆曲。

那时候还在工厂里做工,上夜班。一天上街,经过广陵路打铜巷的巷口,看见墙上有黄颜色的粉纸,上面有几行字,一看,是昆曲招生。像是有根线牵着似的,她继续往里走,就是湾子街,那是街道的文化站,很破旧也很简陋的房子。一问才知道,扬州文联有个昆曲组,还剩四位老先生,都是六十多岁了,老先生们觉得没人懂昆曲了——后来她慢慢才知道,扬州的昆曲组还是五十年代建的,之后的活动断断续续,这时候他们已经高龄了,如果不做这件事的话,可能扬州昆曲就要断掉了!

四位老人:郁念莼(收集了很多昆曲的资料),谢真茀(父亲是“拍先”),邰仲蘅,张鑫基。他们和广陵文化站商量说,借我们一个地方,我们就在你们这里办一个昆曲班,招一些孩子来,我们教他们昆曲。文化站很爽快地答应了。就这样招生了,也不要一分钱,就是提供一个场地,烧点水。那时没有双休日,每个星期天的晚上,老先生就在文化站无偿给大家拍曲子。

孟瑶说,她与昆曲的因缘巧合很多。如果没有电视里那一声,她就不会去留意昆曲,也不会去看那个招生广告,更不会一头扎进去,“然后就再也不出去了”。

正是这个昆曲班,二十多人吧,来来去去,有的嫁外地,有的读书离开了,最后坚持下来不到十个人。但他们却完成了扬州昆曲在当代的一个延续。

孟瑶小时候就喜欢戏曲,越剧《红楼梦》差不多可以全都唱下来,还有京戏,像《凤还巢》啦,都会。她的戏曲“童子功”是“样板戏”,“文革”之后不唱“样板戏”了,但她父亲是老戏迷,家里有很多梅派戏唱片,她做家务啊什么的,唱片就是不停来回放的,她就是跟着唱片学会了大量的梅派戏,这个过程对后来学昆曲有巨大的帮助。

学了昆曲以后,慢慢就把京戏给疏远了。孟瑶读书学的是中文,《牡丹亭》中的一些名段老师要求背诵的,考试要默写的,现在知道了,原来这些都是可以唱的,古人就是这样唱的!那种欢喜,内心的欢喜……就这么一见钟情了。

孟瑶对一门艺术一见钟情的有两个,一个是昆曲,还有一个就是古琴。

美丽传说,三生有缘

孟瑶随母姓,父亲姓王,是一个评弹爱好者和京戏爱好者,祖父是拉胡琴的,昆笛也会。父亲告诉她,他小时候家里还有手抄的工尺谱,那个像风琴褶子一样的,打开可以拉很长的,合起来叠在一块儿。

孟瑶说,对于昆曲的喜欢是在你生命里,甚至你都不知道的。后来慢慢地栽进去,她才知道,王家和昆曲的渊源不是从她开始的,也不是从父亲开始的,是从明代就开始了。祖籍太仓,王锡爵是先人,王家的戏班子养了一百年。王家的戏班子中国戏曲史上都有写的,后来还有很多典故,包括汤显祖《牡丹亭》这出戏怎么来的,都和王家有关。

有个故事,王锡爵王阁老,万历年代的,实际上就是宰相的位置,为官耿介清廉。他退休以后回到太仓,知道汤显祖很有才华。王家有个姑娘,叫昙阳公主,就想招汤显祖做女婿。

汤显祖是玩心很重的人,到阁老家去,也不是相亲,就是阁老想见一见,“考查”一下。谁知汤显祖居然在袖子里拢了只松鼠,谈话过程中,松鼠就从袖子里逃出来了,在地上乱跑,汤显祖就去抓那只松鼠。这对于读书人,就显得不够庄重了。

那天陪着阁老一起接见汤显祖的,还有他家的一位私塾先生,这位先生就和阁老说,什么场合?见你阁老的,还去捉松鼠!就说不合适。然后这个事情就吹掉了,不了了之了。

汤显祖对这个事情也不开心,不开心以后就写了《牡丹亭》,是为了讽刺王阁老,“闹学”就是戏弄家里那位老先生,杜丽娘在花园里和陌生男子私会,这个情节也是暗指昙阳公主。故事传得沸沸扬扬!怎么消除它的影响呢?当时阁老家有昆班的,他索性就让家班演《牡丹亭》,用这样一个方式表明,你们都是胡说八道,我们就最早把它搬上舞台……

虚假繁荣,不如民间实在

扬州是昆曲的第二故乡,六大昆班在扬州那个风头真的是无与伦比的,但是因为昆曲起源地发源地不在扬州,所以地方这些领导就忽略了,尽管他们从八十年代就开始活动了,但是这么多年来,“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说,政府没有在昆曲上花一分钱”。省政协有次到扬州考察,座谈的时候问,扬州的昆曲情况怎么样了?都不知道:扬州还有昆曲啊?

孟瑶对当下昆曲的“繁荣”,也有自己的看法,“某种程度来讲有些虚假繁荣”。“有很多人在非常努力地做事情,但是就是政府这样外行的管理,对昆曲的伤害不是一般的。你比如说所谓的项目制,费用他有,但是你必须排新戏才给你钱。如果是整理旧戏、传承旧戏,就拿不到钱。”

孟瑶认为,昆曲已经不需要你的创新了,所谓现代的题材,第一不适合,很难想象工农兵成为昆曲舞台上的人物,这不像;第二就是,你去创编所谓的新戏,现代人的文学功底和水准,不够。她说,你只要那种表面的喧闹和繁荣,把主要的精力和资金做这些,就是本末倒置了。老戏都是千锤百炼的,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传承。

孟瑶很自信地说,我告诉你,昆曲不会死,就是因为民间有我们这些人!就是这样一种自发的、原生的(力量)。来自民间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力量,官方是要面子,我们是只要里子。民间做是因为自己真的喜欢,没有任何其他目的,不是为了政绩、为了当官发财,就是自己做,所以留下去的往往都是民间的,所以无论如何,昆曲不会死。

“佛前灯”:微弱,长明

孟瑶认为,就是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四位昆曲老人做了一件大事,把昆曲在扬州传下来了。她是1986年开始学昆曲的,1987年就应聘到报社,到2002年的时候,就自己组建了个曲社,已经整整十年了。

参加曲社的老中青都有。当然,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有的来了就走了,学生是留不住的,特别外地的学生,但是他们来曲社也从来不拒绝。

孟瑶还在老年大学开了个昆曲班,他们当中有医生、大学老师,会书法、会绘画……各种职业的都有。教了他们四年,现在是“自管班”,有个退休的女同志把笛子都学会了,就可以自己活动了,老年大学的昆曲班学员,有的也成为了曲社的社员,就是与曲社融为一体了。

“空谷幽兰曲社”就在史公祠桂花厅,每到周六下午,曲友或坐或立,或依或偎,曲谱就放在假山石上,曲笛雅韵,悠幽绵远,在院内的木香、紫槐上盘旋缭绕。社牌很雅致,是曲社的老先生自己刻的,他从人家灶间的柴火堆里捡来竹片,然后就自己做,郑板桥的兰竹图是底纹,“空谷幽兰曲社”是集的郑板桥的字。这块社牌,百年后就是宝贝,文物了。

2002年曲社成立的时候,请研究曲学的李昌集教授来,他说了一句话:昆曲是佛前灯,微弱,长明,不会燃烧。这句话她印象太深,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孟瑶说,扬州这个城市和昆曲的渊源真的不是一般的,这是第一。第二呢,就是我个人而言,我从家族渊源,到个人喜好,也是冥冥中注定的。开始学昆曲应该是一见钟情,就是本能的喜欢,后面自己做曲社的话,就是一种责任了。当年教我们的四位老先生现在都不在了。我觉得不能让昆曲在我们手里断掉。

孟瑶每年都会搞一些活动,去年昆曲邮票发行,他们和扬州邮政局合作,一起办一个昆曲曲会,借邮票发行这个契机,把扬州所有和昆曲相关的全请过来,利用这个机会宣传了昆曲。因为是邮票的首日发行,所以有一大群集邮爱好者,那天都成了他们的观众,其中有些人,可能从来没有听过看过昆曲。

同类推荐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美术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美术精粹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大师经典带来的影响,不只是停留在某个时代,而是会穿越时空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中去。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曾经说过:“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的确,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精心编写的这套丛书品位高雅,内容丰富,设计、装帧精美、时尚,不仅具有较高的阅读欣赏价值,还可以收藏,或作为礼物馈赠亲朋好友,是一套能让读者从中获益良多的读物。
  • 视角独到的世界摄影

    视角独到的世界摄影

    摄影技术最初应用于纪实,摄影的发明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变。随着摄影技术的进步,摄影成了一种艺术表达手段,摄影的手法也越加多样,在现代社会摄影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美术艺术理论与鉴赏研究

    美术艺术理论与鉴赏研究

    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发展史中,从来没有离开过艺术。艺术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能够使整个民族的素质得以提高。美术,是艺术的重要门类,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塑者何为

    塑者何为

    吴为山从事雕塑创作20余年,力倡“中国精神、中国气派、时代风格”,创作了400余尊历史文化名人雕塑。本书汇总了吴为山在雕塑、美术方面的思考与感悟随笔,全书分“创作篇·写意的塑者”“理论篇·诗意的雕塑”“感悟篇·点染美术”三部分。
  • 色彩学:传统与数字(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色彩学:传统与数字(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不仅介绍了色彩的产生、体系、特性、分类、属性、构成、调性、感觉等传统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同时对当前色彩设计在不同专业的运用、数字色彩的采集与重构、色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色彩学慕课的建设与应用等现代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作了全面的分析。
热门推荐
  • 神奇的历史群

    神奇的历史群

    刘和穿越了,成为这个皇帝的儿子汉王,而且还有一个神秘的历史群?(书友群:书里面有群号!!!)
  • 蔺少,管管你的学渣老婆

    蔺少,管管你的学渣老婆

    第一女魔头嫁给了京都赫赫有名的蔺五爷,传闻蔺五爷外貌丑陋杀人不眨眼,戴着面具示人,人称阎王;传闻女魔头打架斗殴无所不能,外界一致认为:这对夫妻是绝配!婚后,高冷禁欲的蔺先生见脸打脸遇佛杀佛,护妻成为他最大的乐趣。有老公当靠山,痞气十足的蔺太太在校园横着走,还不忘制造“离婚”谣言……某天蔺先生逮她回家:“听说,你要跟我离婚?”“离!必须离!”蔺太太果断撕红本本:“你骗婚!”大骗子!戴着面具骗人又骗婚!蔺先生:骗婚?他患有怪病,发病时无体温如死人,痛不欲生。她是他的药,命中注定只此一人,即使欺骗全世界也在所不惜!
  • 穿越之来到王身边(大结局)

    穿越之来到王身边(大结局)

    一场命定的穿越,彻底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经历多种事端,尝遍生死离别,何不为一开始就与心爱之人执手共进天涯呢……【作者语】在元旦前夕终于赶出了这个大结局,话说这个结局不是很美满的...如果觉得有遗憾的朋友,请期待一下番外吧,在番外里我会逐次解释的……*****推荐好文*****萧途的《彼时爱未禁》http://m.pgsk.com/a/74971/小蕊的《假如风哭泣》http://m.pgsk.com/a/81540/*****作品自荐*****《不做你的弟弟(完结)》http://m.pgsk.com/a/84736/《帝锁红颜:妖妃乱天下》http://m.pgsk.com/a/96137/《嗨,隔壁家的美少年》http://m.pgsk.com/a/98144/{写东西不容易,大家的鼓励才是写者们努力下去的动力!所以请你们一定要多多支持Vce啊!!}
  • 天价萌妻:总裁请立正

    天价萌妻:总裁请立正

    她是寄养在他家无父无母的孤儿,初见,他怒喝她“小乞丐!”他是家族企业的富家公子,再见,她尊敬他“三少!”她为心中以为的真爱从军拼至少将,三年后归来,他拥她入怀,千言万语只到嘴边变成了心疼的呢喃。她幼年阴影,她生性凉薄,她果断利落,都只是她的自卑而已。如果能重回初见,她会选择再也不见。如果能重回初见,他会选择温柔轻呵。只是人生中永远没有如果,他是妖娆霸道养尊处优的富家少爷,她是自卑冷漠容易感动的寄养孤女。他步步紧逼,她步步后退。人生若只如初见,他会说:“雅雅,爱我。”
  • 殇逝幻梦

    殇逝幻梦

    艾泽拉斯大陆的硝烟弥漫,联盟与部落的内忧未平,巫妖王、死亡之翼、燃烧军团外患又至。殇难平,逝以负,他们何以为战,又如何绝处逢生?这里不仅有战争、阴谋、毁灭,也有安宁、情义、希望。致那些在阳光下挥洒青春的日子,致我们比别人多经历的那个世界。
  • 网游之三国如画

    网游之三国如画

    因为意外而死亡的王墨,在游戏中活了过来,人死不能复生,但当王墨想要体验一下醉卧沙场,美人为膝的生活时,他发现这个游戏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 好人歌

    好人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季节已过,爱依旧

    季节已过,爱依旧

    她是不幸的,自小成为孤儿,寄人篱下,受尽人生的苦难;她又是幸运的,城中几大家族的青年才俊同时钟情于她,对她呵护备至。直到有一天,她神秘的身世被残忍揭开,幸与不幸,原来早已注定……
  • 我的世纪,我的野兽: 曼德尔施塔姆诗选

    我的世纪,我的野兽: 曼德尔施塔姆诗选

    本书收入的曼德尔施塔姆作品,囊括了作者各个时期的诗作,有很大的代表性。诗人对语言、真理和星光有着永恒信仰,他是“文明之子”,超越了他所处的国度和时代。
  • 最强运动员

    最强运动员

    体育频道记者:请问你对于打破了亚洲纪录有何感想?风全:呵呵,借用一句广告语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吧,'我才刚上路诶‘……ESPN记者:风,你将在近期宣布退役,请问这是真的吗?风全:NO,NO,NO。事实并非如此,我只是准备到足坛去闯荡一番,一圆自己儿时的梦想而已……书友群:522282905,期待各位书友大大的大驾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