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6200000020

第20章 军事统帅(2)

克劳塞维茨之所以能够成就令人瞩目的《战争论》,成为西方军事理论巨匠,与18世纪震撼整个欧洲大陆的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有直接的关系。他的著作让我们走进历史的时光隧道中,重新认识、了解克劳塞维茨充满智慧的一生及他所创造兵学巨著《战争论》的时代背景。160多年过去了,克劳塞维茨熔铸在《战争论》中不朽的灵魂,一直活跃在世界触事舞台上。其军事思想精华在新时代的军事革命中仍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即使得不到绝对优势,也应该通过对战术的巧妙应用和对时机的把握形成相对优势。

——克劳塞维茨

消灭敌人军队和保存自己军队这两种企图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它们是相互影响的,它们是同一意图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克劳塞维茨

虎胆将军巴顿

乔治·史密斯·巴顿(George Smith Patton,1885—1945),美国陆军四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美国军事统帅。

1885年11月11日,巴顿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加夫列尔的一个军人家庭里。1909年6月,他毕业于西点军校,成为职业军人,开始在骑兵团中服役,任少尉。1916年,他作为约翰·潘兴将军的副宫,参加了美军对墨西哥的武装干涉,因机智勇敢而得到潘兴的赏识,称赞他是一个“真正的斗士”。

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顿又随美国远征军总司令潘兴到了法国。

1917年11月巴顿受命去组建美国第一支坦克部队。到1918年7月巴顿已组建了6个坦克连,而他本人则在远征军以“最残酷的军纪森严的教官”而声名远扬。

1918年8~9月,巴顿率领自己组建不久的坦克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两个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顿由于组训坦克旅和作战有功,晋升为上校,还获得了“优异服役十字勋章”。

1919年10月巴顿回到美国。此后20余年里,等待战争召唤。

1920年陆军司令部分散坦克到其他兵种,巴顿就到了骑兵部队。

1935年他在夏威夷担任情报处长时写了一份展望美国太平洋地位的报告,表现了他远见卓识的观察家才能。1938年10月,马歇尔被提升为美国陆军副参谋长,这成为巴顿军事生涯的转折点。1940年7月,奉马歇尔之命巴顿去组建装甲师的一个旅。1941年巴顿晋升为少将,指挥第二装甲师。

1942年3月,巴顿被调往因迪奥沙漠训练中心,负责坦克部队干部的培训工作。1942年7月30日,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在华盛顿紧急召见巴顿,命令他去执行英美联军去清属北非登陆的“火炬”战役计划,指挥这个战役中的美国特遣部队。

在1942年1月开始的北非登陆作战中,巴顿部队迎着巨浪按期在摩洛哥西海岸登陆,制服了当地法军,为盟军控制这一地区和完成北非的战役部署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3年2月,美军在卡塞林山口战役中惨败,巴顿临危受命接管第二军,仅用11天时间,他就把战斗精神输入了部队,使这支新败之旅重振旗鼓,每战必胜,夺回了失地,为全面解放北非奠定了基础。在1943年7月开始的西西里战役中,巴顿的装甲部队把大范围机动和两栖作战相结合,向敌人的防线长途快速迂回,攻克巴勒莫,夺取墨西拿,把德军全部驱逐出该岛。

诺曼底登陆后,在近乎疯狂般的推进中,巴顿注意抓住一切战机,迅速果断地围歼敌军。在281天的战斗中,巴顿部队保持了直线距离100多英里宽的作战正面,向前推进了1000多英里,解放了13000座城镇和村落,歼敌140余万,为解放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以及最终击败**德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巴顿创造的战绩是巨大的,也是十分惊人的。

对德战争结束后,巴顿被委任为巴伐利亚军事行政长官,因执行战后的欧洲政策与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的意见有分歧被解职。1945年12月21日,巴顿驱车出外打猎,遇车祸身亡,享年60岁。他在功成名就之时逝去,成为美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也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战争的本质是什么?人们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其实,它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去了解。比方从宏观方面去了解,战争在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行为;若从武装对抗这个侧面了解,战争则从根本上是一种暴力。当然,这两个方面不是并列的,是反映了同一事物属性的不同层次,前者是高一级层次,往往为政治家和战略家所关注,后者是低一级层次,为战术家们所关注。应当说,战略和战术也是密切联系的,只是不妨碍将它们相对地加以分割。对这些,巴顿并不持有异议。

巴顿作为一名职业军人,对战争的直接目的更为关注。他对战争手段打垮对方有独到的解释。他曾宣言不讳地说:“战争就是杀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他屡次把德国****作为假想敌人,并告诉士兵们:“你们必须要杀死他们,否则他们就会杀死你们。戳穿他们的肚皮,或者击中他们的内脏。”

1941年,他指挥美国装甲师进行实战演习中,用以下格言作为战斗要领:

“用火力牵住敌人的鼻子,在运动中把敌人打得屁滚尿流。”

“抓紧时间狠狠地打……”

“你的力量越大越好……”

“镇住敌人就可打胜仗。给敌人造成伤亡就会使它感到恐惧。火力能造成伤亡。”

只有一条战术原则是永恒不变的。这就是:“用手中的一切手段,在最短时间内给敌人造成最大的伤亡和破坏。”

实践效果的大与小究竟取决于什么?巴顿认为,这常常取决于运动的速度。正因为如此,在每一次战争中,他都以炽烈的热情和无穷的精力去追求冒险的高速度,并力求在行进中做到勇猛和果敢。

有人把巴顿提倡消灭对方和快速致胜解释为倡导和培养青年的****精神,甚至把他说的“战争就是杀人”解释成不计伤亡的乱杀无辜,其实是不公正的。战争的直接目的是消灭对方和保存自己,这是人们的共识。巴顿不过是用通俗的语言说出它来罢了。至于战争中付出代价的大小,他也并非不屑一顾。他的主导思想也和其他军事家观点一样,仍然是以最少的牺牲换取最大的胜利。为了战时减少损失,他主张在平时严格训练。他的名言是:“一品脱的汗水可挽救一加仑的鲜血。”还说,为了在战争中取胜,应当讲究方法,只是方法应当服从于目的。他时常风趣地说:“赢得战争的胜利可能有许多方法,正如剥一个猫皮有很多的方法一样,但人们往往忘记,剥猫皮的方法再多也是去掉它的皮,赢得战争的方法就是打败敌人。”

正因为巴顿对战争目的有如此透彻的认识,他常常能在战争关键时刻鼓舞和调动士兵的参战热忱,使他们无一例外地有“勇气”和“使敌人鲜血飞溅的愿望”。人们形容他的鼓动词像“火山发出来的溶岩”,而他自己,则被恰当地誉为是有“赤胆铁心的人”。

也许他的这句战前动员表现他的战斗精神最为合适不过了——“真正的英雄,是即使胆怯,也照样勇敢作战的男子汉。有的战士在火线上不到一分钟,便会克服恐惧,有的要一小时,还有的大概要几天工夫。但是,真正的男子汉,不会让对死亡的恐惧战胜荣誉感、责任感和雄风。战斗是不甘居人下的男子汉最能表现自己胆量的竞争。战斗会逼出伟大,剔除渺小。美国人以能成为雄中之雄而自豪,而且他们也正是雄中之雄。”

他的无与伦比的战斗精神为他赢得了一切荣誉。

正如驻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在战后所指出的:“在巴顿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和不可战胜的重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次战役中,没有任何一位高级将领有过像巴顿那样神奇的经历和惊人的战绩。”他在西点军校,与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共享殊荣,被立一座雕像。

《纽约时报》则给予巴顿这样的评价:“历史已经伸出双手拥抱了巴顿将军。他的地位是牢固的。他在美国伟大的军事将领中将名列前茅……远在战争结束之前,巴顿就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是一个奇妙的火与冰的混合体。他在战斗中炽热勇猛而残酷无情,他对目标的追求坚定不移。他决不是一个只知拼命的坦克指挥官,而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他不是一位和平人物。也许他宁愿在他所热爱的部下都在忠诚地跟随着他的时刻死去。他的祖国会以同样的忠诚怀念着他。”

战斗是不甘居人下的男子汉最能表现自己胆量的竞争。战斗会逼出伟大,剔除渺小。

——巴顿

真正的英雄,是即使胆怯,也照样勇敢作战的男子汉。有的战士在火线上不到一分钟,便会克服恐惧。有的要一小时。还有的,大概要几天工夫。但是,真正的男子汉,不会让对死亡的恐惧战胜荣誉感、责任感和雄风。

——巴顿

“沙漠跳鼠”蒙哥马利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Bernard Law Montgomery,1887—1976),英国陆军元帅,战略家,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两大杰作。

1887年11月17日,蒙哥马利出生于伦敦肯宁敦区圣马克教区的一牧师家庭。1901年14岁时才正式上学,文化成绩低劣,但体育成绩极棒。1907年考入了桑德赫斯特英国皇家军官学校。1908年12月任英国驻印度的皇家沃里克郡团少尉排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蒙哥马利曾负重伤,大战结束时任师司令部中校参谋。1920年1月进入坎伯利参谋学院深造。1926年1月调回参谋学院任教官。1930年陆军部选派他担任步兵教令的重编工作。1934年任奎达参谋学院的首席教官。1937年调任第9步兵旅旅长。1938年12月任驻巴勒斯坦第8师师长,参与镇压巴勒斯坦人的武装暴动,被晋升为少将。1939年8月,回国接任以“钢铁师”著称的英国远征军第3师师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蒙哥马利率远征军第3师横渡英吉利海峡,参加了在法国和比利时的战斗。1940年5月德军闪击西欧时,被迫随英远征军从敦刻尔克撤回英国,因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表现优异,受到丘吉尔的高度重视。1941年先后任第5军、第12军军长。12月又奉命调任对德军入侵威胁最大的英格兰东南地区担任司令官,负责选拔,调整,培养各级指挥官,严格训练部队,提高英军军事素质。

1943年7月,蒙哥马利率英军在西西里登陆,9月至12月,协同美军实施意大利战役,进军意大利半岛。1944年1月,他被调任为盟军第21集团军群司令,参与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计划制定工作,负责指挥盟军全部地面登陆部队。1944年6月率领第21集团军在诺曼底登陆,取得了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胜利。此后转战西北欧,参与指挥了阿纳姆战役和阿登战役。1944年9月1日,蒙哥马利被晋升为元帅。

1945年3月,他指挥第21集团军横渡菜茵河进入德国本土,之后便日夜兼程,向波罗的海岸进发。5月,驻荷兰、德意志西北部和丹麦的150万德军向蒙哥马利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蒙哥马利担任驻德英国占领军司令和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英方代表。

1946~1948年蒙哥马利担任大英帝国总参谋长,受封阿拉曼子爵。1948年10月出任西欧联盟各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委员会常任主席。1949年4月,美国与西欧11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12国共同结成防务联盟,就是著名的“北约”。1951年4月2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最高司令部成立,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任最高司令部司令,蒙哥马利任最高副司令。

1958年,蒙哥马利结束了50年的军旅生涯而退休。他是英国历史上服役最久的将领。

蒙哥马利始终是一位谨慎、彻底的战略家。他坚持在每次出击以前,在人力、物力上都做好充分准备,虽然对于战争来讲,延缓了进程,但却稳妥可靠。蒙哥马利治军严格,注重从实战出发训练部队;强调鼓舞部队士气,认为发挥人的积极性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主张做好战前准备,制订周密的作战计划,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蒙哥马利著有《蒙哥马利元帅回忆录》《通向领导的道路》《战争史》《从阿拉曼到桑格罗河》《从诺曼底到波罗的海》等书。

1976年3月25日,一代名将蒙哥马利病逝在英国伦敦汉普郡奥尔顿,享年89岁。

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中必须有,也应该有某种人生信仰。它偶尔用一句话、一场梦、一种表情或一个事件向我们传递一种令人振奋的消息。

——蒙哥马利

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1969),美国第34任总统,陆军五星上将。在美军历史上,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他曾获得很多个第一。美军共授予10名五星上将,他是晋升得“第一快”;他出身“第一穷”;他是美军统率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人;他是第一个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最高统帅;他是美军退役高级将领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第一人;他是美国唯一的一个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

1890年10月14日,艾森豪威尔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丹尼森。他选择军人职业,并非完全出于个人爱好,也不是父母的意志,而是与家境有关。他家境贫寒,其他的6个兄弟都没有受高等教育,艾森豪威尔也只能免费进入西点军校。他的母亲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不愿自己的儿子从军,但又不便阻拦,加之19世纪末期美洲的战事不断,从军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一件神圣而新鲜的事。

1911年,艾森豪威尔考取美国海军学院,却因超龄而未被录取,后经该州参议员推荐,考入美国西点军校。西点军校这一届毕业生将星闪耀,168名毕业生中有56人晋升为将军,因此被称为“将星云集之班”。1915年艾森豪威尔从西点军校毕业并获得少尉军衔。

由于战争,许多同学都去法国参战,艾森豪威尔却被留在国内从事训练工作,赴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任职。1916年晋升为少校。他创办了美国陆军的第一所战车训练营。

1922年调任驻巴拿马的第20步兵旅参谋。旅长福克斯·康纳将军认为他很有发展前途,遂不惜时间和精力加以培养,1923年,经康纳帮助而进入陆军指挥与参谋学校学习。192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又经康纳介绍而赴法国进行战场考察。1927~1928年,艾森豪威尔在陆军军事学院深造。1929年,艾森豪威尔赴陆军部助理部长办公室任职。

同类推荐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百万宝刀不老)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百万宝刀不老)

    在半个世纪的电影生涯中,克林特·伊斯特伍德(1930- )不仅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银幕硬汉形象,而且成为了全球公认的男性阳刚气质的代表。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作为演员、导演、制片人、政客,还是作为丈夫、父亲、情人,他都以独断专行、标新立异的风格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伊斯特伍德作为公众人物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电影范畴,他所秉承的传统价值观、他的成功法则以及他在银幕上下所体现出的坚韧意志都值得年轻一代去体味和效仿,而年近八旬的他依然驰骋影坛的事实也足够让同龄人获得精神上的鼓舞——这就是所谓“偶像的力量”。
  • 坐龙椅:明清帝王的风雨人生(全集)

    坐龙椅:明清帝王的风雨人生(全集)

    近年来,市场上兴起解读明代历史的热潮,一批史学畅销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书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以近现代思想为参照,全面论述明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文化制度,颇有史学大家的严谨风范;一类以书内外史实为依据,精细描摹明代的权谋机变、财色兴衰及人情世故,极得文学家的春秋笔法。本书讲述从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到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这大明十六帝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人生经历及心路历程,刻画人性与制度的博弈,彰显繁荣与衰落的规则,抒写朝野众生权谋机变与铁血柔情紧密交织的激昂人生篇章!本书兼具研究家的较真精神与文学家的优美笔调,让广大历史爱好者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阅读享受!
  • 金岗山麓的追忆

    金岗山麓的追忆

    经过一年多的征稿、搜集、访谈和整理,将文化部丹江“五七”干校部分文化名人的访谈等汇编成册。
  •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传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传

    哪个女人不想温柔如水,貌美如花,把生活过得如诗如画?可是生活往往给予我们一段平凡的人生,饮尽世事的无奈与繁杂。如今,虽然我们投身生活的洪流,却不曾忘却那最初的梦。于是,当历史的画卷里隐现那一抹优雅的身影,许多人会不自觉地爱上她,爱她的才情,爱她的美丽,爱她的温柔。她成就了一个女人幸福的理想。她是民国画卷里一抹婉丽的倩影,她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林徽因。
  • 宗族史话(中国史话·社会风俗系列)

    宗族史话(中国史话·社会风俗系列)

    宗族是个古老的社会组织,至今仍能看到它的活动踪影。宗族为什么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跌宕起伏而绵延不绝?今天的宗族和古代的宗族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色?本书注重学术性与通俗性的结合,试图以简练的笔法和典型的事例,概括地展示宗族丰富多彩的历史,宗族又贵族化到民中华的组织延边,宗族的古老传统以及多变的适应性特点。书中内容涉及祖先崇拜与宗族的祭祖、宗族的形态与结构、宗族的教化和族人的生活、宗族与地方社会等诸多方面。
热门推荐
  • 古代军事著作合集(全集)

    古代军事著作合集(全集)

    本套书包括《春秋时期军事著作:司马法》;《兵学圣典:孙子兵法》;《战国著名军事著作:吴子》;《兵家传世之作:三略》共4册。《司马法》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作为皇家钦定的《武经七书》之一,出自西周早期,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是目前流传下来极早的军事著作。《司马法》从卷帙浩繁的兵学著作中脱颖而出,成为“七书”之一;到了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朝廷从“七书”中精选出三本,号称《武经三书》,《司马法》入选其中,成为“三书”之一。能够挺进不同时期皇家钦定的“七书”乃至“三书”的方阵,《司马法》是古代兵学极高水平的代表,是一般兵书所难以企及的。《孙子兵法》是我国一部兵学专著,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富瞻,逻辑缜密严谨,完美体现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被誉为“兵学圣典”。《吴子》是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军事著作,相传为战国时著名兵学家吴起所作。该书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为后人所整理和删补,有些篇目和内容有所亡佚,现仅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励士》六篇,远非全璧。《兵家传世之作:三略》是一部关于兵家谋略的经典传世之作,是秦时黄石公撰,主要阐述的是治国兴邦、统军驭将的政治方略,同时也涉及到一牡一用兵打仗的具体计谋与方法。其思想体系不局限于一家,而是杂糅各家思想,尤以吸收儒、道两家学说为多,因此本书虽以兵书著称,也被视为一部政治谋略著作。其文不长但意蕴深远,兼容博采先秦诸家之意旨,对刚柔、贵因、用将、赏罚、尚贤、礼士、泽民等方面都有着切中肯綮的论述。历代学者为它作注和解说的也有很多,受到很高的推崇,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不同于其他兵书。南宋晁公武称其:“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张良刺杀秦始皇未成,遭追捕,被迫隐姓埋名藏匿于下邳(今江苏邳县),在这里遇见一自称 谷城山下黄石即我 的老者,授其一部《太公兵法》(也有说是《黄石公三略》),其后此公便不见于史载。张良得书,潜心研究,后帮助刘邦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政权。但据考证,《黄石公三略》的成书当不早于西汉中期,它是后人在吸收先秦优秀军事思想的基础上,总结秦汉初政治统治和治军用兵的经验,假托前人名义编纂而成,其中有许多独到之处。
  • 师尊又死哪儿去了

    师尊又死哪儿去了

    传闻古剑派有一位祖师奶奶,是如今修真界中辈分最高的,深受广大修真者所瞻仰……?“听说都两千多岁了吧,怎么还没死?”?“不是说人至贱则无敌吗?她自然是永垂不朽的……”?……?“都说老牛不吃窝边草,秦淮真人那颗遗世仙草怎么就进了那老不死的嘴里……还有没有天理了啊。”?“大概是老天爷都嫌弃了吧……”某人正中红心啊。?(??????????)?而此时的冰清玉洁、刚正不阿的秦淮真人只表示,他师傅又死哪去了……??
  • 求女主人放过我

    求女主人放过我

    我叫付辛,是一位智慧神,现在很慌,莫名来到了一个低等大陆!等来的不是打怪升级,偶遇法宝,美女成群。而是被养父卖掉了!成为了一个男仆兼伴陪读书童!我想回神界!!!啊!!!PS:这是一本无厘头,好玩,无脑的书!请各位书友大大,嘴下留情,觉得好玩就是了,嘻嘻。一位智慧神掉落凡间,限制智慧,离奇趣事.....
  • 诸天剑主系统

    诸天剑主系统

    【火热爽文】穿越后,系统宿主有十个,还要互相残杀作为排名第十的小老弟,又搭上了排名第十的系统剑灵,顿时感觉无比惶恐但是梦想要有的,只要猥琐发育,绝对能吃鸡!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有一座次元舱

    我有一座次元舱

    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并未来临,玛雅预言被认为谣传玛雅历全年13个月,地球公历为12个月当缺少的那一个月经过重新计算,是地球公历的2129年6月14日当黑夜来临后,太阳不再升起……人类将以一种全新的意识形态生存,预言的终结又是一种新的开始地球上著名的TX集团发布了他们最新的科技产品--二次元模拟体验舱陈希浩,大学刚毕业的网络公司小职员,走狗屎运般的抽取到几率为五千万分之一的次元体验舱资格次元壁和全新的世界,就此打开……
  • 贺麟全集: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全新升级版)

    贺麟全集: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全新升级版)

    《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是贺麟先生对从188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到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这段时期,现代中国哲学发展历史的介绍。这一时期中国哲学界的主要特点是,西方哲学的介绍与引入,以及对儒家思想的创新与发扬。在这个大背景下,贺麟先生介绍了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熊十力、胡适、金岳霖、冯友兰、洪谦等思想家的思想,反映出民国学者的学术造诣与学术水准。《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分上下两编,上编包括“中国哲学的调整与发扬”“西方哲学的绍述与融会”“时代思潮的演变与剖析”三章,从新心学的角度出发,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之前约五十年时间中国接受西方哲学影响,以及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等内容。下编则深入探讨了“知行”学说问题。
  • 优秀是教出来的

    优秀是教出来的

    孩子就像一块璞玉,能不能成才,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去雕琢。智慧的父母可以把禀赋一般的孩子培育成天才;而教育不得法的父母却只会在无意识中扼杀孩子的天才。为了能让所有的父母都能教育出天才的孩子,我们精选了10位世界顶尖级教育大师的教育方法,编写了这本《优秀是教出来的》。这些风靡世界并对人类教育和发展产生过空前影响的教育方法分别是: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塞德兹的自由教育法、铃木镇一的才能教育法、多湖辉的实践教育法、井深大的早期教育法、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蒙台梭利的特殊教育法、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法、夏洛特·梅森的环境教育法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教育法。
  • 倾城雪:梦里繁花

    倾城雪:梦里繁花

    她是北唐百无一用的公主,文不行武不能。是众人眼中的废物,却是当朝天子的掌中宝。一眼一生,她将那个男子爱入骨髓,却最终以血浸染这份爱情。风云流转,她再度出现在众人面前,激起千层浪。夕阳西下,沙尘滚滚,她一身铠甲屹立前方。万箭齐发间,她抬头,嘴角挑了笑意。纯古典文~没有天马行空,只有动人心肠……
  • 青瞳:完美典藏版(全集)

    青瞳:完美典藏版(全集)

    一个面容明艳、眼眸清澈的公主,天生拥有运筹帷幄的才能,杀伐果断的决绝,号令千军万马的气势。这样的女子,纵然怀揣一份小儿女的柔软,仍然毫无悬念地戴上了象征最高权力的王冠。然而,当文武百官匍匐脚下高呼“万岁”时,她不止一次地恍惚,自己真的想要这样站在风口浪尖握住日月乾坤吗,可为什么心中那份思念如鸩毒般在每个午夜发作呢?大苑百万苍生的女王,草原他一个人的女人,其实她知道自己最想成为什么……《青瞳:完美典藏版(全集)》,大气磅礴,家国爱恨,美人天下,绝美和震撼都将在典藏版中继续酣畅呈现,并极具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