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5600000017

第17章

《给战斗者》是田间抗战时期最优秀的代表作。全诗除序诗外,共分为七节。序诗开篇就将读者置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没有灯光/没有热气的晚上,我们底敌人/来了”。他们将我们无罪的伙伴,“关进强暴底栅栏”,并由此展示了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后国土的沦丧与人民的受难。第一、二节,诗人写“七七”事变之后。我们沉睡的民族终于被“日本帝国主义者底枪杀/斥醒了”,面对“血的农场”、“血的沙漠”、“血的水流”,发誓守护和平的劳动人民开始了伟大的战斗。第三、四节,诗人以宁静温馨的和平记忆与暴虐血腥的现实相比照,引出了关于民族命运的历史抉择——是奋起抗战还是屈辱地死去?第五、六节,人民以战斗的姿态回答了诗人的提问——“拔出敌人的刀刃,/从自己的/血管”;“抓出/木厂里,/墙角里,/泥沟里,/我们的/武器”开始神圣的战争,为“保护祖国”“付出我们/最后的灵魂”。最后一节,作者以富于哲理的凝重的警语结束了全诗,“在诗篇上,/战士底坟场/会比奴隶底国家/要温暖,/要明亮。”全诗力图以年轻人所特有的激情与热血,点燃潜藏于民族心灵最深处的原始的强力,抗击日寇,守护自己的国土。

胡风在最初读到田间的诗作时。曾经吃惊地问道:“这些充满了战争气息的。在独创的风格里表现着感觉的新鲜和印象的泛滥的诗,是那个十七八岁的眼神温顺的少年人写出的么?”的确,不同于当时诗坛上部分革命诗歌抽象空洞的呐喊,田间的诗充满着“感觉、意象、场景底色彩和情绪底跳动”。他的诗作以炽热激烈的情感奔突、简短跃动的诗行和铿锵急促的节奏旋律著称,诗风强悍而粗犷,富于铁血阳刚之美。

正如闻一多所言,田间的诗“朴实、干脆、真诚”,具有积极的“生活欲”,“摆脱了一切诗艺的传统手法,不排解,也不粉饰,不抚慰,也不麻醉,它不是那捧着你在幻想中上升的迷魂音乐,它只是一片沉着的鼓声,鼓舞你爱。鼓动你恨,鼓动你活着,用最高限度的热与力活着,在这大地上”。

(徐再于)

一片槐树……………………………叶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鉴赏]

纪弦(1913—)原名路逾,笔名路易士。祖籍陕西,生于河北清苑。少年时曾在扬州生活。1929年开始诗歌创作。1933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34年在上海参与创办《火山》诗刊。1936年与徐迟、戴望舒合作创办《新诗》月刊。1936年留学日本。1938年到香港,曾编辑《国民日报》副刊《新垒》。后曾从事教育工作。1948年到台湾,任《平言日报》主笔兼副刊《热风》编辑,并任教于台北成功中学。1951年创办《诗志》(1953年改为《现代诗》季刊),后发起组织现代派诗社,提倡“新现代主义”。对台湾诗坛的新诗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台湾现代诗的创始人。著有诗集《行过去之生命》、《烦哀的日子》、《不朽的肖像》、《三十前集》、《在飞扬的时代》、《无人岛》、《五八诗草》、《槟榔树甲集》、《槟榔树戊集》等。

故园之恋、怀乡情愁一直是台湾一代诗人笔下挥之不去的主题,身居飘零的孤岛,心系母土大陆,已经成为台湾现代派文学的寓言。叶落归根的文化传统使得一双双望不尽茫茫海水的眼中凝成一道永远的风景:遥望、叹惋、思乡。

《一片槐树叶》也是言此主题。这是一片夹在记忆中的叶子,它的珍贵在于沾染着故国泥土的芬芳,也在于它是使人伤心的“标本”。

这是一唱三叹的咏叹:何日能回到日思夜梦的故乡?这意绪,这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全都凝结成一片槐树叶,完好地又是永久地保存在记忆中。

诗人的歌咏直抒胸臆,毫不掩饰热切的心绪:“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全诗切人诗情的方式是借物抒情,物与情之间是互为生发的,并且诗的张力在于,干而未枯的槐树叶凝聚着动的情感和生命,它是来自大树母亲的一个孩子,它又是一个象征:台湾不也是一片离开大陆母亲的槐树叶吗?而每一个身居宝岛的异乡人不也是一片片离开故土的槐树叶吗?

这片槐树叶的得来,已“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它是牵连祖国大陆的细丝,看到它就会忆起江南、江北,忆起城市、园子,它被夹在古老的诗集里,与悠悠的文化一起生存,“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故国之恋依旧情深,随了年代的久远并未退色,反而依然如蝉翼般透明。

T.S.艾略特说过:诗要回避感情,诗要节制。恰到好处地,浓郁的乡愁并未淹没在眼泪和感伤之中,而是随了“淡淡的槐花香”飘荡开去,散发出清香。惟这清香才更使得全诗充满了无限的期盼和怅惘。

这是一首游子吟,也是一支思乡曲。“槐树”的意象使人顿时感到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槐”又与“怀”字谐音,怀故乡,念故国,恋故土,盼故人,正是扯不断的故国情!

(李东芳)

狼之独步……………………………纪弦

我乃旷野里独来独往的一匹狼。

不是先知,没有半个字的叹息。

而恒以数声凄厉已极之长嗥

摇撼彼空无一物之天地,

使天地战栗如同发了疟疾,

并刮起凉飒飒的,飒飒飒的凉风;

这就是一种过瘾。

[鉴赏]

自从纪弦在50年代初组建现代诗社和发起现代诗运动以来,他就一直处在各种明枪暗箭的攻击之中。面对外在的重重压力,纪弦毫不屈服,于1964年写下此诗,表现出在自我反省后对个性的坚持和欣赏。

“超人”是尼采的一个梦,也是纪弦的一个梦。在尽采那里,超人常喻指云中闪电、无边的大海;在纪弦这里,超人则常指孤狼。

这首诗一开始,就借助于狼的意识叙述,为我们塑造了颇具浪漫主义英雄色彩的孤狼形象。“狼”本是群居动物。纪弦在这里却别出心裁地将“我”比喻为一匹孤狼,其深层动因在于,一、是对现实中人的非自然性生存的失望,这种失望,导致纪弦不忌自比为“旷野”中的“狼”,因为,人向狼的趋近,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向自然的趋近。二、是对人的世俗性生存的失望,这种失望,导致纪弦将希望寄托在一种与众不同的生命的建构上。

对于孤独的“狼”来说,尽管前行的路上荆棘丛生,四周的明枪暗箭纷飞如蝗,这匹“独往独来”的狼却毫不畏惧、毫不退缩。孤独对于他来说,不仅是一种生存状态,而且是一种激励他向超越的生命形态迈进的推动力。因而,“我不是先知”一句实际上是反语,它的真正含义恰恰与字面意思构成对立,指涉的是那种作为超人的傲视一切的心态。正因为超越于世俗性和非自然性生存之上,超绝的孤狼才能视孤独为美而不颓丧,甚至“没有半个字的叹息”。

于是,孤独不仅没有限制和伤害孤狼的生命自由,反而拓展和扩大了他的自由。“凄厉已极的长嗥”,揭示的是自我喜怒哀乐性情的痛快淋漓的挥洒和张扬。他怒的是天地的“空无一物”,喜的是自己的几声“长嗥”竟然能够“使天地战栗”,并“刮起”“飒飒的”“凉风”。于是,孤狼的形象与其说在隐喻一种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不如说是在给现代人的生命提供一个提升的目标。它昭示,健全、理想的人在于他不仅不会被强大的外在的异己力量所限制,所击败,而且能够从自身内在意志出发,让自己的个性燃烧出能够撼天地动鬼神的精神之火。只有在这个意义上,人才能拥有不可重复的个性,才能说他在进入了一种自由自在的境界时感受到了生命的“一种过瘾”。

但作为现代人,纪弦又十分清楚,即使人自身蛰伏着“狼”等动物的自然的根基,人仍旧不能等同于动物,他仍然不能在现实社会中完全表现自身自然的本性。这是他的孤“狼”在“长嗥”中又夹杂着“凄厉”之音的深层动因所在。

这首诗运用了主客同一化的对应方法。“狼”在诗中是“一个隐喻”,“影射‘我’在诗坛独步的英武之姿”。因而,与其说诗中的孤“狼”具有“摇撼” “天地”的精神,不如说它是诗人自我对整个外界现象产生的精神感应的象征性体现。显然,这是一种感情移入的方法,“狼”的精神个性的张扬中的深层根基是作为主体的诗人的自我的那种独步诗坛,傲视一切的个性气质。作为诗人的“我”与作为对象的“狼”在诗中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们已融为一体,难分难解,共同将此诗推向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这首诗也具有浓厚的反讽色彩。孤“狼”这一意象中就隐含着双重的反讽意蕴。“狼”在传统观念中,一直被视为不祥之物,它常与凶残、丑恶之人相连。纪弦却偏偏与传统观念和世俗之见针锋相对,视丑恶、凶残为美,自比为狼,表现了诗人对传统和世俗社会的嘲弄。同时,作为社会历史的生存物,纪弦又深知,在具有重集体、轻个体传统的古老土地上,寻求生命的完全自由,几乎就是一个不可实现的梦,因而,孤狼的凄厉的长嗥中又包含着诗人对自己起伏不定、多灾多难的一生的调侃和自嘲。

(赵小琪)

雕刻家……………………………纪弦

烦忧是一个不可见的

天才的雕刻家。

每个黄昏,他来了。

他用一柄无形的凿子

把我的额纹凿得更深一些;

又给添上了许多新的。

于是我日渐老去,

而他的艺术品日渐完成。

[鉴赏]

《雕刻家》描写的是诗人晚年的情绪和心态。全诗分三层:前两句的比喻出奇制胜,写烦忧的特点,即无形和天才。中间写它的工作:工作的时间、所用工具以及如何工作都写得具体、生动,似可感可触、可视可听,最后写人衰老的规律,把自己布满皱纹的面容称作“艺术品”,把岁月对自己的侵蚀写成了雕刻家的雕琢,是自嘲自叹,也是自慰自足,表现了诗人晚年矛盾、复杂的心态。诗人晚年寄居海外,诗中所流露出的忧愁、失意的情绪自然也包含着他怀乡恋土的情结。唯其如此,使这首诗更具有了某种普遍意义。这首诗的特点在于巧妙地运用拟人化手法,化抽象为具象,化无形为有形,使“烦忧”带着人的意志,造成了一种似真似幻、扑朔迷离的艺术境界,给人以极大的感染和启迪。

(刘莹)

肖像……………………………金克木

你的相片做了我的镜子,

我俩的面容在那儿合成一个。

我在热闹场中更感到孤独,

到无人处却并不寂寞,

因为我可以对你私语,

我有那些说不尽的回忆。

记得我拾过你遗下的手帕。

记得我闻过你发上的香味。

记得我们交换过一些红叶。

记得我听过你念书,看过你写字。

记得我们并肩走过百级阶梯,

记得你那时的笑,那时的春衣。

我要喊你的名字却不让你知道。

我要数说你却不怕你生气。

我要对你讲些当面说不出的话,

却并不脸红,也不局促,也不忸怩。

因此我愿在无人处对着你,

看你的迷人的永远的微笑。

[鉴赏]

金克木(1912—2000) 笔名辛竹。安徽寿县人。1930年到北京求学,开始在报刊上发表诗文和译作。1933年在《现代》杂志发表诗歌《秋思》,成为现代派诗人中的一员。1935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职员。1938年赴香港任《立报》国际新闻编辑。1939年离港,在湖南省立桃源女子中学任英文教师、湖南大学任法文教师。1941年到印度,在加尔各答《印度日报》(中文版)当编辑。1943年后在印度学习梵文,研究古代印度哲学和文学。1946年回国,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1948年起在北京大学任教,为东语系教授。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全国政协第三至七届委员。著有诗集《蝙蝠集》,散文集《天竺旧事》,小说《旧巢痕》、《难忘的影子》,专著《梵语文学史》等。

《肖像》这诗题容易产生一种误导,仿佛要摹画一幅肖像的细节或讲述一个肖像的故事;然而在读过全诗之后,我们会发现题中的“肖像”其实更接近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吴尔夫的“墙上的斑点”,它不是在叙述核心的意义上成为题目,而是启动观察者长时间凝眸的触媒。是诗得以展开的原点。只不过从“墙上的斑点”引出的是杂沓不羁的意识流,由“肖像”引出的是清晰有致的回忆。如果说支配前者的是一个冥想中的小说家的想像力,支配后者的就是一个恋爱中的诗人的情绪。而无论“离心”的意识流还是“向心”的回忆,都很像电影里的蒙太奇——第三节起连用六行切换出的手帕、发香、红叶、念书写字、并肩拾级、笑与春衣,令人想起影片《早春二月》里对现代爱情的演绎。

在“触媒”的意义之外,“肖像”还有一层“墙”的隐喻。诗人曾作一首《邻女》,写道:“愿我永做你的邻人。/啊,祝福我们中间的这垛墙。/愿意每天听着你的格格的笑声。/愿意每天数着你的轻快的脚步。/愿意每天得你代我念一章书。/这垛墙遮住了我的痛苦和你的幸福。/你换上一件绯红的春装,/我的窗上便映出一片霞光。/你再换一件深黑的素服,/我的窗上又有了迷蒙的烟雨。/你的四季在身上变换,/我的四季却藏在心里。/你的眼睛是我的镜子,/我的眼泪却掩不住你的羞涩。/最好我忘了自己而你忘了我,最好我们中间有高墙一垛。/愿我永在墙这边望着你,/啊,愿我永做你的邻人。”这首诗可看做本篇的“互文”,其中的“高墙”与“相片”具有某种程度的同一:都象征着一种置换与隔离,一种感情经历中煞费苦心的规避。恋爱中的人往往脆弱而敏感,做一个不被意识的窥视者、私语者往往要比做一个对面的倾诉者拥有更多“看”和“说”的权利:“邻人”的角色比恋人更从容;对着“你”的相片比对着“你”更踏实——“我俩”在“那儿”的融合比在别处更容易。

这种有意识的规避、对于情感的可能的蜕变的恐惧又昭示丁生命的飘忽感。作者有一首《忏情诗》正传达了这种体认:“待天边飘起一片云时,/花的梦,鸟的梦,月的梦,/都是风里的蜘蛛网了,/……风不来,雨不来,/且静听心底的旧情。/心底的旧情也有澎湃声吗?/怕的是年月的去去来来/也像深山古寺的晚钟:/一声,一声,愈长,愈冷,/一直坠落到幽谷之底,/激不起回音,黯然死去。”生命的飘逝、岁月的远去会使最炽热的爱情也慢慢倦怠、变冷。那时似乎就只有一帧“肖像”,还能激起些许“回音”的“澎湃声”。既然“你的迷人的永远的微笑”未必能成为现实中的凝定,那就让它成为“相片”里一生不变的馈赠。

(张慧文)

春烂了时……………………………徐迟

街上起伏的爵士音乐,

操纵着:蚂蚁,蚂蚁们。

乡间,我是小野花:

时常微笑的;

隨便什么颜色都适合的,

幸福的。

您不经意地撒下了饵来。

钻进玩笑的网

而从广阔的田野,

搬到蚂蚁的群中了。

把忧郁溶化在都市中,

太多的蚂蚁,

死一个,也不足惜吧。

这贪心的蚂蚁,

还希冀您的剩余的温情哩,

在失却的心情中,冀求着。

街上,厚脸的失业者伸着帽子:

“布施些;布施些。”

爵士乐奏的是:《春烂了时》。

春烂了时,

开花想起了广阔的田野。

[鉴赏]

同类推荐
  • 流动的盛宴

    流动的盛宴

    《流动的盛宴》是海明威一本颇有鲜明个人风格的非虚构文学作品。“如果你在年轻时有幸生活于巴黎,那无论你在哪里度过余生,巴黎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在这本书里,海明威叙写记忆中早年巴黎的人与事,写他在丁香园写作,在莎士比亚书店借书,在塞纳河边散步,去卢浮宫、先贤祠、卢森堡公园……和庞德、乔伊斯、菲茨杰拉德夫妇、斯泰因小姐、西尔维娅·比奇、福特·麦多克斯·福特们的交往……阅读、聚会、赛马、饮酒、美食、滑雪、拳击、猫……本次出版以巴黎莎士比亚书店认证定本全本译出,译者张佳玮常居巴黎,从事写作和文学翻译。本版收录1920年代巴黎街景及日常生活影像,附彩印“爵士时代”巴黎都会地图,更好读懂经典。
  • 我为你洒下月光

    我为你洒下月光

    古典风华 文字幻术 青春挽歌 忏情秘录,数本友人遗赠的手札,款款勾缝出情牵一世的缱绻数十万字忏情录,见证手工时代刻骨墨缘这样的书,一生只能写一本,当代华语文坛散文大家简媜写作三十年纪念之作——献给被爱神附身的人。若我走累了天涯,看倦了风景,尝够了苦涩,你是否愿意变成柔软的草榻,让我把余生靠一靠?所有的感情故事,精彩的是怎么开始,动人肺腑的却是怎么结束。
  • 你有蔓草,我有桃花:《诗经》:越古老,越美好

    你有蔓草,我有桃花:《诗经》:越古老,越美好

    生活在快节奏中的我们难免会羡慕我们的先民,会觉得《诗经》中的男女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很朴素的地方。门前是一片舒心的原野、山川与河流,顿觉心旷神怡。在这片很朴素的天地中,空气中弥漫着清香,和风习习,人们采摘着植物,采摘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忧伤与希望。生活的每一个片段,都能够唱出歌来,成为歌谣,也许,这就是很高境界的诗歌,不加修饰,却吟出了很纯粹的乐章。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在田野之间,聆听着大自然的美妙与人类纯粹的歌声,立刻飞速记下来……
  • 麦克贝斯

    麦克贝斯

    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和抵御入侵立功归来,路上遇到三个女巫。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和隐语,说他将进爵为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做了国王。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心里越来越有鬼,也越来越冷酷。麦克白夫人神经失常而自杀,对他也是一大刺激。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削首的下场。麦克白一出场即心怀异志,弑王篡位,为了巩固王位,又残暴屠杀人民,使全国血流成河,置社会于混乱,陷人民于水火,可谓与理查三世是同样的暴君。这样的暴君,其痛苦与覆亡乃罪有应得。
  • 触摸岁月

    触摸岁月

    《触摸岁月》将诗歌写给那些平凡的人、平凡的遇见,他们惊艳了时光,沉淀下永恒。触摸岁月里的痕迹,总感觉有一些余温还在指尖流淌。于是,思绪就在心里延伸着那些未曾遗忘的过往。
热门推荐
  • 无情劫

    无情劫

    【已完结】一个谎言,他错过了她两千年。一朵染血的扶桑花生生的让他们彼此站成了岸。佛陀座下的修罗,痴迷的众生。当一朵朵绝情花盛开,她将自己扬灰挫骨、灰飞烟灭是否能得他倾城相待?梵音九响,他在三途河边凝望多少年才能唤回他最爱的那个姑娘?凝一滴泪,以葬我千年爱你的时光。万丈红尘,谁是谁的劫?千年万年,谁为谁等待?不是谁的劫都可以打破命运,不是谁的等待都能适逢花开
  • 一个乡村的冬夜

    一个乡村的冬夜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
  • 天上掉下座灵剑山

    天上掉下座灵剑山

    这是2020年的夏天,晴空万里,风平浪静,怕热的宅家里吹空调,有钱的跑三亚去度假,就在这平凡的一天,天上突然掉下来一座灵剑山,没有任何征兆,就那么突兀地出现在天空中,然后砸了下来。
  • 金璧故事

    金璧故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酒鬼”五魁

    “酒鬼”五魁

    民国二十一年冬至这一天,在中原大地边缘的一个叫麻宏的乡村里,老财主贺老大的儿媳妇生了个圆头圆脑的小子。小子满月的这一天,贺老大在祠堂里举办了酒席。全村九十九户人家共计五百零八号人全数应邀了。开席之前,人们排成了长队,怀里揣着各种各样的礼品,有大枣、腊肠、鸡鸭,更多的是虎头帽和绣花鞋。与贺家有亲戚关系的长辈可以用手轻轻抚摸一下小子,其余的都在他面前用双手对着上天画出一道半圆弧线,然后双手合十,表示祝福。在全体父老乡亲面前,贺老大为小子起了大号:“贺五魁”,并请先生当场写进了家谱。
  • The Gold-Bug 金甲虫(英文版)
  • 金銮旧客记凤凰

    金銮旧客记凤凰

    一个是东周国的太子太傅兼太学祭酒,一个是南诏的病秧子太子兼皇室影军团的主帅。一个在东周国活的潇洒惬意举国崇拜敬仰,一个在南诏活的勾心斗角如履薄冰。意外发生的一点也不意外,东周国决定派遣使团为本国太子求取南诏国公主为正妃,这等好事就毫无意外的砸在了身为太子太傅兼太学祭酒的凤云溪身上,而为了彰显南诏国对来使的尊重特派太子皇甫羽真来做接待。一次的接触他爱上了她的才华,爱上了她的睿智。一次接触她认识了他的无耻,见识了他的不择手段。为了得到她,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哪怕威胁她。为了躲开他,她宁愿放弃自己引以为傲的才华莫入世俗嫁为他人妇。一个要躲,一个要夺……!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 第一纨绔之邪尊来袭

    第一纨绔之邪尊来袭

    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唐唐慕容家大小姐的威名!人家不仅集痴傻、丑陋、废柴、花痴、纨绔等等等等的不足于一身!关键是人家慕容家主还喜欢宠着这个废物小姐!一日,慕容家主闭关修炼。准备冲破灵剑五级!出关后,谁来告诉他这个老头子,为什么他这个孙女变了这么多?痴傻?那眼前这个满眼腹黑的家伙是谁?丑陋?那这世界还有美女吗?废柴逆袭归来!退婚甩渣男!修炼找父母!四国寻身世!额~~~你先放开我!不放,放了娘子就跑了!谁来告诉我,为什么唐唐邪尊偏偏找上她了呢?
  • 明代神魔小说·后西游记(下)

    明代神魔小说·后西游记(下)

    明代神魔小说,讲述了因当年唐僧所取经文晦涩难懂,遂由唐半偈二度西行,求取佛经真解的故事。唐半偈先后收服了花果山灵石孕化的二世石猴孙小圣,并在小圣的帮助下收服上古驮负河图出水的龙马以及猪一戒、沙河忍者龟沙弥。而后,师徒四人西行,一路先是打败哼哈二将,后又大战媚阴和尚,之后,凿通阴阳二气、大战文明天王,夺回“春秋笔”……取经之路,可谓艰险重重。《西游记》三大续书之一,全书共四十回,影响虽不如《西游记》,但在针砭时弊、笑骂文采方面颇与《西游记》相比肩。
  • 人一生要读的100篇散文 人一生要读的100首诗歌 人一生要读的100本书 大全集

    人一生要读的100篇散文 人一生要读的100首诗歌 人一生要读的100本书 大全集

    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正如“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样,读名家名作就是和大师的心灵在晤谈。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作品,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和艺术熏陶,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