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2200000022

第22章 破除戒律——大千世界内,一个自由身(4)

老大婆这把火烧得很痛快,把一茅庵的虚伪烧得干干净净,老太婆真是性情中人啊,那和尚不过是个假和尚,他再修行几个二十年恐怕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归元禅寺的昌明法师最喜欢写的条幅是“皆大欢喜”,他的境界是那假和尚无法比拟的。

“皆大欢喜”让我们感到亲切、自然。

■感悟——

真实的人是很轻松自在的,戴着面具生活会让人疲惫不堪。真实的人每一个毛孔都是张开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自由地呼吸。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真实的人内心涌动着绵绵不绝的生命活力。真实的人也是一个可爱的人。

学生打老师

有一年,临济禅师在夏安居(夏季的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三个月中不得随便外出,禁足修行)的半途,破禁而出,跑到黄檗山,去找老师黄檗希运禅师。

到了山上,看到黄檗禅师正在佛前诵经,他觉得很奇怪,便说:“以前我一直以为老师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但今天得见,原来老师也只不过是一个念经的和尚而已。”

黄檗禅师不辩解什么,只留临济禅师住下来,可是临济认为老师也像一般人以音声求佛,以身相求佛,很是不满意,因此住了几天,就又要告假下山。

黄檗禅师说:“你在安居的中途就来到这儿,已经是违犯禁戒了,现在夏安居时期还没有结束,你又要离去?”

临济禅师说:“我来这里的本意只是想向老师请安,做一个短期的参访,现已做到,不求又何?”

黄檗禅师听了之后,举手便打,打完后,又把临济禅师驱赶出去。

临济禅师走了好几里路,心中觉得这样匆忙的离去,确实不好。于是他又回到黄檗山,请老师继续打他,但黄檗禅师立刻将双手袖起来,就是不肯出掌。

有一天,结束安居,临济禅师要辞别时,黄檗禅师问:“你准备往哪里去?”

临济禅师回答说:“不是河南,便是河北。”

黄檗禅师听了之后,举起手来就要打临济,临济禅师立刻用左手接着;并且以右手反打了老师黄檗一掌。黄檗禅师被打得哈哈大笑,随即对临济说:“很好!很好!你有来处,也有去处,现在,河南你可以去,河北也可以去。”

■感悟——

学生临济反打黄檗,黄檗却哈哈大笑,意思是临济已了解他的心意,既然已经这样,那么东西南北都可以去了。

不轻视后生

有位信徒到寺院礼完佛后,便到客堂休息,才坐下来,就听到一位年轻的知客师对身旁年老的无德禅师说:“老师!有信徒来了,请上茶!”

不到两分钟,又听到那位年轻的知客师叫喊:“老师!佛桌上的香灰太多了,请把它擦拭干净!”“拜台上的盆花,别忘了浇水呀!”“中午别忘了留信徒用饭。”

这位信徒只见无德禅师在知客师的指挥下,一会儿跑东,一会儿往西,实在看不过去,就问无德禅师说:“禅师!知客师和您是什么关系呀?”

禅师非常得意地回答:“他是我的徒弟呀!”

信徒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年轻的知客师,既然是您的徒弟,为什么对您如此不礼貌?一会儿叫您做这,一会儿要您做那呢?”

禅师欣慰地说:“我有这样能干的徒弟,是我的福气。信徒来时,只要我倒茶,并不要我讲话;平时佛前上香换水都是他做,我只要擦一擦灰尘;他只叫我留信徒吃饭,并不叫我去煮饭烧茶,寺内上下一切都是他在计划、安排。这给我很大安慰,否则,我就要很辛苦了!”

信徒听了之后,仍不甚了解,满脸疑惑地问:“不知道你们是老的大?还是小的大呢?”

无德禅师说:“当然是老的大,但是小的有用呀!”

■感悟——

和尚要能老,老了就是宝。信徒供养僧众,大都也是供老不供小,护持僧众也是护老不护小,因为信徒心中,总以为老的大,幼的小,不容易懂得王子虽幼,将来可以统领国家;和尚虽小,将来弘法全靠他们。无德禅师的修行恐怕非一般禅师所能达到。

老宿家风

法眼文益禅师上堂说法,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老头子和一个孩子生活在一起,但是作为这个孩子的监护人,老头子从来不教孩子礼仪和做人的道理,只是让他自然成长。

有一天,一个四处云游的僧人,在老头子家里借宿,见孩子什么也不懂,于是教了他许多礼仪。

这个孩子很聪明,很快就学会了。晚上,孩子见老者从外面回来。于是恭敬地走上前去问安。老者十分惊讶,盘问孩子道:“是谁教你的这些?”

孩子如实回答道:“今天来的那个和尚教我的。”

老者马上找到那个和尚,责备道:“和尚你四处云游,修的是什么心性啊?这孩子被我捡来养了二三年,幸好保持了他一片天然可爱的本心,谁知道这会儿一下就被你破坏了。拿起你的行李快出去吧,我家不欢迎你!”

当时已经是傍晚了,又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但是生气的老者硬是把和尚赶走了。

■感悟——

禅宗反对束缚人的天性。行脚僧之所以被老者斥逐,是因为他用后天的染习破坏了童子生命的本真,违背了本来现成的原则。在这个老禅师看来,世俗的礼节规矩是蒙蔽童心的,只会使孩子从小学得虚伪。

待客之道

从谂禅师是赵州一位有名的禅师。有一天,赵王专程去拜访他,此时的他正在禅床上休息,听到侍僧说有客人来访的禀报,非但没有起身,反而躺着对已走进禅房的赵王说道:“大王,我现在已经老迈,以至于无力下床接待你,请大王莫怪。”

赵王听后,并未有半点责怪,反而更增加了对从谂禅师的尊重。

这次来访后的几天,赵王派—位将军给禅师送来礼品。令人意外的是,此次,从谂禅师一听禀报,马上下床到门外相迎。

这件事发生后,他座下的一些学僧颇为不解,赵王的部下到来能下床到门外相迎,而赵王亲自驾临时却卧床不起。他们便带着这份疑惑去请示禅师。

从谂禅师听了这些学僧的疑问之后,哈哈大笑一声,转而严肃地说:“你们有所不知,老衲的待客之道分为上中下三等,在床上用本来面目接待上等人;下床到客堂里用礼貌接待中等人;用世俗的应酬到门前去迎接下等人。”

■感悟——

赵州从谂的“待客之道”完全与常人相反:对于贵宾,常人会到门口迎接,而他却躺在床上迎接;对于世俗小人,常人会躺在床上不愿理睬,而他却要跑到门口去迎接。

赵州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正如上面那则“老宿家风”故事一样,禅宗反对束缚人的天性。在赵州看来,世俗的礼节违背了人的天性。赵州这么做,正是出于天性。

永远不病的人

德山生病临终时,有人问他:“是否有永远不病的人?”

他回答说:“有。”

对方又问:“如何才是永远不病的人。”

他叫着:“啊唷!啊唷!”

■感悟——

大概没有人能明白,病人就是永远不病的人。德山指的是那一个不被病魔侵袭的人的内在精神。

仰山摇树

有一天,仰山正在采茶,沩山对他说:“我们采了一整天的茶,我只听到你的声音,却没有看到你的形体呢!”仰山摇了摇树。

于是沩山又说:“你只知道它的用,而没有得到它的体。”

仰山不服气地说:“那么老师你要怎样呢?”

沩山没有回答,沉默了很久。

仰山又说:“老师,你是只得到它的体,而不知道它的用。”

沩山便说:“我要送你三十棒。”

仰山反驳说:“你的棒,给我吃;我的棒,要给谁吃?”

沩山又说:“再送你三十棒。”

■感悟——

仰山的摇树显然是用来表达内在的真我。内在的真我,是不可见的,也是无法表达的,但并未犯严重的错误。可是当他说沩山只知体而不知用时,却犯了一个根本的错误,因为用是包含在体中,没有无用之体。所以沩山要给仰山吃三十棒。

一块田

有一天,沩山和仰山两人走到田间,沩山对仰山说:“你看,这一块田,这边高,那边低。”

仰山说:“错了,是这边低,那边高。”

沩山又说:“你如不信的话,我们站在中间,往两边看看,到底哪边高。”

仰山便说:“不要站在中间,也不要只看两边。”

沩山又说:“让我们用水平来量,因为没有东西比水更平的了。”

仰山却说:“水也没有一定的体性,它在高处是平的,在低处也是平的了。”

沩山被仰山答得无话可说了。

■感悟——

禅宗反对有分别之心,或许在常人看来,沩山说得对,无论是“站在中间向两边看”,还是“用水平来量”,都是“这边高,那边低”。但仰山为什么非要说“这边低,那边高”呢?其实他分意思并不是要分出个高低来,而是要说明万物为空,既然空,又何来高低之说?

为什么看得那么严重

有一次,仰山度完暑假回来看望沩山,沩山问他:

“孩子,我已有一个暑假没见你了,你在那边究竟做了些什么啊?”

仰山回答:“啊!我耕了一块地,播下了一篮种子。”

沩山又说:“这样看来,你这个暑假未曾闲散过去。”

仰山也问沩山:“这个暑假做了些什么?”

沩山回答:“白天吃饭,晚上睡觉。”

仰山便说:“那么,老师,你这个暑假也未曾白度过去呢!”

说了这话,仰山发觉自己这话有点讥讽的味道,因此便不自觉地伸出了舌头。沩山看见仰山的窘态,就责备他说:“孩子,为什么你看得那么严重呢!”

■感悟——

在禅师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修心。山下锄地也好,不如说是在清除心灵的杂草,种上智慧的种子;“白天吃饭,晚上睡觉”也好,那不如说是在最简单的生活中,品味生命本身的味道。一个人如果对于自己所说的那些合于禅理的话而感到失措,这正表示他犹有俗态。

不配做你的老师

洞山是浙江会稽人,俗姓俞。幼时便出家做和尚,他的老师教他念《般若心经》。

当他读到“无眼耳鼻舌身意处”时,便突然用手扪住了脸问:“我就有眼耳鼻舌等,为什么经中却说没有呢!”

那位老师对于他的问题,不禁大为惊骇说:“我不配做你的老师。”

■感悟——

“眼耳鼻舌身意”为佛家之“六根”,一个人若“六根清净”,即断绝了一切奢望欲念,便可以说是“无眼耳鼻舌身意处”。洞山还是个小孩,自然很难达此境界,于是他从常人眼光出发,怀疑经书有错。虽然经书无错,但他那种不愿被任何人、任何书所蒙蔽的独立精神,却是难能可贵的,自然使得他的老师大为惊骇。

打耍的小丑

白云守端禅师是杨歧的学生。

有一次,杨歧问白云守端以前拜谁为师。

守端说:“茶陵郁和尚。”

杨歧接着说:“我听说郁和尚有一次过桥不慎滑倒,因而大悟,写了一首诗偈,你记得这首偈子吗?”

守端回答:“这首偈子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杨歧听了之后,便笑着走了。

守端因为老师这一举动,整夜失眠。

第二天一早,守端便去问杨歧为什么听了郁和尚的偈子要发笑。杨歧回答说:“昨天你有没有看到那个打耍的小丑?”

守端说:“看到了。”

杨歧又说:“你在某一方面不如那个小丑?”

守端问:“老师指的是什么?”

杨歧回答:“小丑喜欢别人笑,而你却怕别人笑。”

守端因而大悟。

■感悟——

杨歧的笑,是因事之可笑而笑,其笑本身并无意义。可是守端过于认真,拼命去研究杨歧为什么而笑,过于执著,徒生烦恼。所以,杨歧是要他放下执著心,便可立即获得解脱。

桂花香

黄龙祖心禅师和诗人黄山谷相交甚密。

有一天,山谷问黄龙入道的秘密法门。

黄龙回答:“孔子不是曾说过‘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吗?你对这些话有什么想法?”

山谷正要回答。黄龙插嘴说:“不是,不是。”

山谷莫名其妙。

又有一天,山谷陪黄龙游山,看到遍地开满桂花,黄龙便问:“你闻到桂花香吗?”

山谷回答:“是的。”

黄龙说:“你看,我一点也没有隐瞒你吧!”

山谷大悟,深深地作了一个揖说:“你真是老婆心切。”

黄龙笑着说:“我只是希望你回家罢了。”

■感悟——

山谷要入道秘密法门,黄龙却和他扯起孔子来,山谷竟认了真,黄龙当然要说“不是,不是”了。其实根本就没什么“法门”,入道全靠自家体悟!下面那则故事中,黄龙希望山谷回的“家”就是最亲切的自然。自然之门是洞开的,一切都现成地在眼前,道就在其中。所以黄龙暗示山谷舍高深而归于平淡,回到那个他曾迷失了的“家”去。

心在何处

达观禅师对李端愿说:“诸佛祖从无中说有,在没有意义的空虚人生里找出了生命的意义,因此,世间一切事物都属于烦恼系缚,眼见的都是空花。想在现世的生命意义里去寻求未来不死的灵魂,如同以手捞月。只有您真正了却自心,方可无惑。”

“心如何能够了知呢?”

“无论善恶是非、得失成败,您都别去想,别计较。”

“如果不想,心在哪里?”

“每一件事都用心去慈悲喜舍,每一个人都用心去哀矜悲悯,一切只往宽恕的、向上的、光明的、勘破的地方去,不往计较的、向下的、阴暗的、痴迷的地方去,你的心就和生命融合了。”

“那么,人死了以后,心在何处?”

“不知生,如何知死?”

“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生命。”

“你的生命从何处得来?”

“这……”李端愿搔搔头,一脸的迷茫。

达观禅师蓦然伸手向李端愿当胸一抓,大喝:“就在这里!还往哪里想?”

李端愿一怔,立即领悟:“懂了!我懂了!”

■感悟——

在佛教看来,人生是虚无的、虚空的,生死全不在人的把握之中。人要做的,仅仅是凭心活着而已,让自己的心洒脱地活着,便得了生命的真意义。

傅大士讲经

南朝时,傅大士名动一时,终于惊动了梁武帝。梁武帝便要召见傅大士。出于好奇,也想试试他的功夫,梁武帝传令锁上所有的宫门。傅大士似乎早就意料到了,拿出事先预备的木槌,一道道牢固的宫门被他随叩随开,畅通无阻地走到了善言殿。他也不向梁武帝叩拜,径直坐在了西域进贡的宝榻之上。

梁武帝问他师从何人?他说:“从无所从,师无所师,事无所事。”

两个人的佛学造诣都很深厚,说佛理,妙语连珠;斗禅锋,机趣百出。最终相互把臂大笑,泯灭了所有的君臣界限。此后,傅大士经常出入皇宫。

有一次,梁武帝在皇宫亲自讲《般若经》。武帝到达法会时,所有的人都站立起来迎接,唯有傅大士端坐不动。内臣大为不满,说:“圣驾光临,你为何不站立起来?”他说:“大地如果一动,万物都将不得安宁。”

梁武帝讲经完毕,众多王公大臣齐声诵经,可是傅大士却默然不语。问其缘故,他说:“语默动静,都是佛事。”

下一次,轮到傅大士讲经说法了。他说,《金刚经》妙不可言,就讲《金刚经》吧。他高升法座,以尺拍案一下,便下了座。梁武帝心中一片茫然,满脸的愕然,两只眼睛都瞪直了。一旁的志公和尚说:“陛下明白了吗?”

他一言未发,让人明白个什么?梁武帝大摇其头。志公说:“大士讲经已毕。”

《金刚经》妙不可言,傅大士讲《金刚经》更是妙不可言!

更妙的是,有一天,傅大士朝见梁武帝时,身穿衲衣(僧装),头戴顶帽(道冠),脚踏屦履(儒鞋)。梁武帝知道他又在以身说法,问道:“你是僧人吗?”

傅大士以手指指头上的道冠。梁武帝再问:“那你是道士了?”

他又用手指着脚下。梁武帝三问:“莫非你是俗人?”

傅大士拽拽自己身上的僧衲。

就是这样,信手拈来,都是禅机。

■感悟——

傅大士僧衣、道冠、儒鞋,绝对不是以奇装异服而惊世骇俗,他这是以身设教——自己演出了一幕三教合一的活剧:之所以说禅宗诞生在中国,正是因为它以佛法为中心,以儒学为基础,兼收老、庄道家的玄学精髓而产生。

寒山

浙江天台山是佛教天台宗的祖山。那年,一个自称“丰干”的禅师来到天台宗圣地——国清寺,住在了藏(音:zang)经楼后面的小院。他出入寺院,总是骑着一头咆哮如雷、迅疾若风的大老虎。因此,国清寺的僧人敬而远之。然而,丰干禅师的猛虎坐骑,见了寒山与拾得,比小猫还乖。

拾得是丰干禅师从路边拾的弃婴。而寒山,不知他来自哪里,连姓名也无人知晓,仅仅是因为他住在天台山最高峰的寒岩上,人们就称他为“寒山”。有道是:

登陟寒山道,寒山路不穷。

同类推荐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佛祖都说了些什么?

    佛祖都说了些什么?

    《佛祖都说了些什么》用轻松易懂的写法,介绍了汉传佛教的历史。六道轮回是否存在?罗汉和菩萨谁的级别更高?坏人到庙里捐钱能否获得福报?为什么有的佛经像绕口令?……所有和佛学相关的疑问,这里都有解答。所有对佛教模糊的概念,这里都会进行清晰地分辨。对佛学一窍不通的人,也能轻松地看懂。
  • 正确认识佛教

    正确认识佛教

    “我想给大家讲讲怎样正确认识佛教的问题。社会上对佛教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对佛教的误解。如果我们不能消除这些误解的话,就妨碍我们去正确地认识佛教……”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系教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的佛教小讲。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做人四原则:正见

    做人四原则:正见

    本书分为四法最上、为人四要、人生四要、处众四法等四卷,每篇讲四个方面问题,把社会生活中为人处世,自我修养的重要精髓均概括其中,以要或不要的形式逐一论述,有故事,有箴言,生动而发人深思。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热门推荐
  • 重生嫡女难为

    重生嫡女难为

    盼了多年,等了多年,终于迎来新婚花轿,熟料未婚夫君早有负她之心!逃出魔窟,惊闻父亲猝死,幼弟身亡。而这一切竟然都是姨娘和长姐所为,在负心郎和长姐的新婚之夜,她被残虐致死,含恨九泉!若有来生!她一定会叫那些人,血债血偿!重生到五年前,她不再是单纯的嫡女,步步惊心,处处谋划,只为父亲,幼弟,自己一生平安,害她,伤她之人,得到报应!八王爷的款款深情,叫她再次打开心扉。姨娘的阴谋诡计,被她见招拆招。长姐的心狠手辣,她笑里藏刀。负心人的虚情假意,她将计就计。这一世,她活的潇洒自在,携手心爱之人,只羡鸳鸯不羡仙!
  • 你有权保持沉默

    你有权保持沉默

    去公安厅何良诸匆匆迈下台阶,钻进文化厅的轿车内,心里发愣,神情恍惚,说:“去公安厅。”司机一怔,文化厅的车,常跑省委宣传部、电视台、几大艺术院团、各基层市,从没有去过公安厅。司机觑后视镜,何良诸脸色苍白,丢魂失魄,像个投案自首者。司机将烟蒂塞进暗盒内,关闭音响,起动了轿车。何良诸心烦地坐直上身,扭脸向外望,金碧辉煌的会展中心,电子工业园,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医大附属医院,掠过去了。
  • 异界命牌修神

    异界命牌修神

    这是一个需要利用神奇圆牌摄取魔物提升实力的世界。柳迎文意外穿越到这个世界,与这个世界的规则产生对碰,经历屈辱与不公。当四圣兽,九黎道诀,炼妖壶等一些本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东西相继出现之后……书群:74097774。喜欢本书的可加入。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求打赏。
  • 尚书:追寻永恒的天命

    尚书:追寻永恒的天命

    《尚书》可能是留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官方文字资料,收录了夏商周三代乃至上古的一系列政府文书,包括如周公、周王这样的重要人物的讲话。在商周时期,文字具有神秘的魅力,是通天地、得永生的载体。而最早那些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很大程度上是当时人必须铭记于心的人和事,是“天命”。以《酒诰》为例,在杨照的解读下,我们感受到了焦虑打败了“大邑商”的周人的焦虑,他们反复确认上帝(天)传递给他们的信息,战战兢兢地、一次又一次地告诫子孙千万不要重蹈商朝的覆辙。
  • 小先生治病(怀旧童书馆·怀旧童年)

    小先生治病(怀旧童书馆·怀旧童年)

    《小先生治病》一书是原来的《小先生治病》和《星星记》两小书的合集。《小先生治病》以书中一篇文章名为书名,也做了新版的(两小书组合版)书名。新版《小先生治病》一书共有三篇作品,分别是《小先生治病》《检讨会》《星星记》。前两篇是作家张天麟为小朋友们身体健康写的,《小先生治病》以故事的形式为小朋友们普及了关于食物中维生素的知识,只有不挑食,摄取各种维生素,才能健康茁壮成长。
  • 食来孕转

    食来孕转

    她穿越后成为两个孩子的娘,她可不是闲得住的人,卖卤肉、开茶园、开美容院样样在行,这是要富的节奏啊,可是她带着全家游山玩水去了,这个女人不得了啊。
  • 积累财富(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积累财富(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凌霄之上

    凌霄之上

    王雄觉醒前世记忆,重掌人间权柄,携千军万马,发大杀机,重蹬仙界旧地,征伐四方仙神,斗转星移,天翻地覆!
  • 首都师大附中史话(中国史话·文化系列)

    首都师大附中史话(中国史话·文化系列)

    本书分为百年薪火、峥嵘岁月、桃李芬芳、今日辉煌四个部分,分别对首师大附中历史发展中的七大历史时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首师大附中重大历史事件,如何其巩出手救成达、索产诉讼、学生运动等,进行了叙述;对首师大附中历代著名校友,如林日藩、陈丽霞等,做了生动感人的介绍;对首师大附中今日的辉煌成就进行了陈述。
  • 枰露英雄传

    枰露英雄传

    如果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或李连杰主演的《英雄》曾带给你享受,你一定也会爱上这本书。开篇于广袤的战场,女主人公玉华——即悍娇虎——在此登场,她和丈夫吴磊同属一支精英战队,从小受训成为天子的秘密武器。暗处闪出一个黑巾蒙面的身影,他的弓箭远远地对准了吴磊。玉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丈夫死去。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很快,玉华得知自己当晚就要嫁给声名赫赫的将军禹峦。王命不可违,她只能违背己愿另嫁他人,按压怒火隐忍以行,只为揭开围绕着天子的层层谎言。两个失去至爱的战士在彼此身上找回勇气、信任和重新去爱的能力,这是本书将要讲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