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3300000029

第29章 影响的诗学与诗学的影响(8)

第四节 中国诗与美国现代诗句法

1.“离开印欧语系”

雷克斯洛思1956年这一段话,乍一看是有意作惊世骇俗之论:“美国语言正在离开其印欧语源,它离开拉丁语那种曲折的微妙细腻已经很远,相形之下更靠近汉语那种句法逻辑了。”

雷克斯洛思是在谈语言学还是谈诗学?美国式英语正在离开欧洲靠近汉语?谁敢笼而统之说这种话?如果仅谈诗歌语言,的确美国现代诗自新诗运动起,与英国诗歌相比,越来越倾向于明快简练,为追求简练而不惜牺牲英语传统风格。而这与中国诗的影响有关。这个过程,是从新诗运动开始的,说得再明确一些,是从庞德开始的。

在庞德看来,诗的技巧是一个高度自觉的因素,是一个需要孜孜以求才能取得的能力。他不相信灵感操纵的神来之笔。他在给蒙罗的一封信中说:“你能不能告诉美国诗人?诗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技巧和工具的艺术,而且诗如果要保持其生命力,它就必须是一门变动不居的艺术,一门风格不断更新的艺术。”《神州集》中最使人吃惊的是这样两句译诗。一是:

Desolate castle,the sky,the wide desert.

此句来自李白《胡关饶风沙》(古风第十四):荒城空大漠。另一句是:

Surprised Desert turmoil sea sun.

此句来自李白《代马不思越》(古风第六):惊沙乱海日。

《泰晤士报》书评作者当时就感到惊奇:“我们不明白,汉语是否真像庞德先生的语言那么奇怪?”

笔者初读《神州集》,读到这二行译文时,第一个猜测是恐怕费诺罗萨的日本教师水平太差,无法串解某些难句,庞德是在笔记不全的情况下误译成这样。

但笔者在耶鲁大学读到费诺罗萨笔记原件,发现这两行的笔记,字解与中解都相当清楚:

荒城空大漠

desolate castle sky large desert

I see a ruined fortress in a most blank desert.

惊沙乱海日

surprise sands mix sea sun

The sand surprised confused the rising sun out of the sea.

费诺罗萨的日本教师没有弄懂这里的“海”是指“瀚海”——戈壁沙漠,在笔记本第22册中,这首诗又重译解了一次,那里的译文就较准确:

Sands surprised by wind cover in the turmoil.

不管在哪本笔记中,串解都是很通顺的英语,与庞德最后“改定”的译文很不相同。看到费诺罗萨的串解添加了原文所无的主语及其他成分。因此,庞德这种扔开费诺罗萨的串解依据他的字注写出上述诗句的做法,是有意背叛费诺罗萨,回向汉语之源,来进行他自己的英语诗歌实验。

读一下庞德在《神州集》之前发表的诗作,无法找到像这样用独立的名词或名词词组组成的诗行。可以推测庞德在做这种句法实验时,很可能是认为字解比串解更好,自己在再现中国古典诗歌的特征,即抛开串解译句,回向字义并置。

我们在第一章第五节中已举出许多事实,证明庞德在1914年至1915年译《神州集》时,已仔细研究过费诺罗萨论文,并且对其展示的理论前景十分着迷。这种翻译法,很可能是他对费诺罗萨理论的第一次实践。只是由于他当时没法拆开汉字,所以就拆句。我们以后可以看到,许多想在汉字构成上做文章的人,往往都走上同一条路:以拆字始,以拆句终。

应当注意费诺罗萨论文中一段特别有趣的话:

最后我们看到汉语和英语句子形式相仿,使这两种语言互相翻译特别容易……经常可以略去英语小品词而进行逐字翻译,这样译出的英语不仅能让人懂,而且是最强有力的,最适合诗歌用的英语。

可能就是这段话启发了庞德译《神州集》时第一次有意识地实验了句法单元上的并置结构(juxtaposition或称parataxis)这种现代诗的重要的句式特征。

从当时对《神州集》的书评来看,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人不多,一般人都认为中国诗语言就是这么怪,不必惊奇。《泰晤士报》那篇书评说:

要是我们请来一个外国天才,我们当然不想让他行事与我们一样;他若能完全保持自己的本色,我们自然最乐意,而且得益也最多。因此,我们认为庞德先生在翻译中选用了最得当的办法。

从翻译理论上说,这段话会使很多专家皱眉。这里不谈翻译理论。

的确,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相当数量的句子中有意象并置,也就是说,意象词或词组之间的句法关系不点明,无法添加代词、介词等串接成完整句式。随手举个例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庞德只是敏感地觉察到这一点,但并不了解汉语诗句的构成。从翻译原则上说,应是原句串接译文也串接,原句并置译文也并置。该用并置法的句子(如译李白“凤去台空江自流”一句)却没有用并置,而不应该用的(如“惊沙乱海日”)却用了。“荒城空大漠”句,庞德的并置译法的确很传神。

但是意义过于复杂的串接,反而以不串接为宜。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中的诗句:“丛菊两开他日泪”,各家译法均让人如堕迷津:

克兰默宾这种译法等于另写一句诗:

Chrysanthemums unfurl today,

Tomorrow the last flowers are blown.

W·J·B·弗莱契的译文叫人摸不着头脑:

The asters twice have opened a fresh years tears to view.

对比之下,埃米·罗厄尔的并置译法的确叫人感到爽快而且忠实:

The myriad chrysanthemums have bloomed twice,

Days to come-tears.

明显比前两种译文读来顺口,可能也更准确。

意象并置大量进入英语诗歌创作,也是在这段时间。在庞德自己,这几乎成了他的诗歌语言的一大特色。

2.并置

在新诗运动诗人中,这种手法迅速地传开,许多诗人以此参与维新。这样一来,意象并置也出现了形式纷繁的变体。

弗莱契的《辐射》(Irradiations)出现于1915年,但他在1913年即开始写作此诗。《辐射》中大量的并置与中国诗句法的关系,笔者暂时找不到任何佐证。但这一类的并置往往是一行一个名词词组,不像庞德那样用几个名词组成一行。

紫色与金色的旋涡,

朱砂山上吹来的风……

阳光中蜻蜓翅膀的闪光

银色的飞絮,金色的叶片飘下……

芭比特·道依契则有这样的诗句:

风,而在摇晃的灯笼后面

潜行着暗黑的阴影。

她也是在描写中国景色,这首诗的标题是《中国皮影戏》(Ombres Chinoises)。当然这种句式也不限于写中国的诗,道依契的另一首诗《海的宁静》:

快速飞来的云。你的唇在我的唇上。

海风带来的盐。

一直到当代,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使用这种孤立名词词组写成的并置意象诗,他的成绩最突出的。他使用这种方法是充分自觉的,在一首诗中他写道:

并置在我头脑中

用其他方法无法完成

我们试看他这首名诗《南塔刻特》(Nantucket):

窗前的花

淡紫、嫩黄

被白窗帘变换色调——

清新的气息——

向暮的日光——

玻璃水壶

在玻璃盘上,酒杯

翻倒,旁边

放着把钥匙——还有

洁白无瑕的床。

十行诗中只有一个英语动词,而且还是出现在从句中,可有可无。名词并置写景物的确特别明快顺畅。

在当代祖述庞德和威廉斯的反学院派诗人中,这种手法更是普遍。黑山派的恰尔斯·奥尔森(Charles Olson),罗伯特·克里利(Robert Creeley),垮掉派的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新超现实主义的罗伯特·布莱(Robert Bly)等人,都有不少这样的作品。我们只举一首奥尔森的短诗《为杰拉德·梵·德·维勒写的变奏曲》为例:

鸢尾与丁香,鸟群

鸟群,黄花

白花,柴油机

拉犁

不停

就像夜莺

夜的拖拉机,磨出

他的歌

这种名词并置诗,已经相当自然。

还有一部分诗人,他们受中国诗影响,但仍使用正常英语,可以把他们称作韦利派,而把进行句法实验的称作庞德派。但即使前一派诗人,如雷克斯洛思和凯瑟的作品有时也全冒出名词并置的“碎句”,似乎这已成为“中国式”诗的固有特征。例如雷克斯洛思这首读起来中国味极浓的诗《五十》(Fifty):

阴雨的天,烟雾的山,

旧年以暴风雨告终。

新年也如此开场。

一整天,从远方海面

长翅的鸟高翔,在那

怒泻的天空。半夜豁然开朗

狂奔的云,陡落的月,

难得一片片无际的星。

我的第五十年来到了。

3.叠加

叠加(Superposition),是庞德创造的术语,也是庞德“俳句阶段”所创用的一种手法。它指的是比喻性意象不用连接词直接与所修饰的意象连在一起。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庞德用中国诗材料写成的仿俳句,里面常有意象叠加。因此,意象叠加在当时庞德眼里,或许在许多别的新诗运动诗人眼里,是一种日本俳句常用的技巧。埃米·罗厄尔的仿俳诗中就充满了“叠加”。

日记

银绿色的灯笼颠荡在树丛中:

老人想起

年轻时的恋爱。

比例

天空中有月有星,

花园里有黄色的蛾

围着白杜鹃花扑飞。

实际上,中国诗中有大量意象叠加,只是因为诗比较长,包含的意象比较多,不只是叠加的两个,叠加的意象往往不在诗尾,因而不如日本俳句中的叠加那样触目。笔者随手拈来几个例子:

照影溪梅,怅绝代佳人独立

——辛弃疾《满江红,题冷泉亭》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是宿》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马戴《灞上秋居》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高适《听张立本女吟》

可见,意象叠加,本是中国古典诗歌一个重要技巧特征。

意象叠加,实际上是意象并置的一个特殊形式。并置的意象,本有各种隐而未指明的联系。如果此种联系明显是比喻,就自然成为叠加。并置的意象之间的关系是不明确的,或者说是多义的,给读解者一定的想象和补充余地。而意象叠加,两个句法上孤立的意象可能只有一种关系:比喻关系。

庞德1914年《旋涡主义》一文对此有一明确的解释:这种单意象诗(即俳句)是一种意象叠加形式,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思想放在另一个思想之上。

实际上,在庞德之前,意象派的最早发动者,也是俳句的爱好者T·E·休姆就写道:

“两个视觉意象形成一个可称之为视觉和弦的东西,它们联合起来暗示一个不同于两者的新的意象。”

休姆这些笔记生前虽然没有发表过,但是肯定在他那个圈子里谈论过。我们没有证据说明庞德是否借自休姆。

不久,庞德就把这俳句式简单意象叠加变成了复杂意象叠加,那就是著名的《刘彻》一诗。有人说这是中国诗俳句化,不确。庞德有的诗的确是俳句化,因为它们是单意象诗,而这首诗是以一个总结性的比喻说明全诗。这是一种复杂意象叠加。我们可以看到庞德的《诗章》中出现的,大都是复杂意象叠加。例如《诗章》第83:

我们已经来到蛮勇的尽头:

来到不列颠的黎明?

恐怕没有

号召已经收回,先生。

(在这里是被禁的,不适用)

云层抬起它们的小山

在那些衰老的山前。

而许多新诗运动时期诗人写的作品中,乍一看是复杂叠加,细看还是意象叠加,例如弗莱契《辐射》中写雨景的那一段:

无休止的雨

在闪光的人行道上扑腾;

大群雨伞突然奔动,

暴风中的花弯腰、躬身。

如果说单意象的叠加的确是日本俳句的特色(因为中国诗很少可能单意象),那么,复杂意象叠加,的确是中国诗的特色。厄尔·迈纳先生说:庞德的《刘彻》一诗是把中国诗俳句化,这种说法大可商榷。从《刘彻》一诗开始出现的总结全诗的复杂叠加,只有中国诗才有可能。我们可以随意举一些诗。李白《寄远其十一》: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余空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空余香。

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后唐庄宗李存勖《忆仙姿》中出现的是总结全诗的连续复杂叠加:

曾宴桃源仙洞,一曲舞鸾歌凤。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在美国现代诗人中,意象叠加技巧用得最出色的,依然推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他有简单的叠加,如《致马克·安东尼在天之灵》中的诗句,叠加用得非常突兀:

安东尼,

树,草,云。

但也有用得很复杂的,如这首:

一切都在

声音里,一首歌。

很少只是一首歌,它必须

是一首歌——由具体细节组成

黄蜂

龙胆草——直接

的东西,打开的

剪刀,女人的

眼睛——醒着

离心,向心

这首诗本身,几乎可以说是威廉斯的“叠加诗学”的宣言。里面有四个并列的叠加意象,组成复杂的关系。

4.脱体句法

并置结构的由来,上面已经提到,可能来自对中国文字的误解,但它实际的产生,却是在翻译中国诗时模仿中国诗的句法。而这种模仿的结果,就不会再限于并置结构或叠加结构,其他中国诗形式因素也会顺理成章地进来。

同类推荐
  • 青岛往事

    青岛往事

    本书通过一个个传奇人物生命中最鲜活的记忆,牵引出青岛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百余年的沧桑蜕变,有城市精神的坚守,异国文明的侵袭;百余位历史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有搅动时局的政客,风雪闲情的文人;百余座城市记忆地标,有胶州湾的海浪,栈桥的黄昏,八大关的红瓦绿树……透过记忆的网,旧照片捕捉历史曾经的表情,是平静,是喜悦,抑或是沉重……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对文学作品的最高肯定,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共收录了1905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片小说精品4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可供学习、欣赏、借鉴的世界短篇小说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12月初版,现经修订整理后再版。《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由毛信德和李遵进担任编著。
  • 超乎想象

    超乎想象

    想象力是虚无的,却又在方寸之中;想象力是无边无际的,却又在情理之内。它是铅笔,勾勒出情感的形状;它是炭笔,速写出理想的模样;它是心灵的调色板,或善或恶,多彩多样。《超乎想象》的故事充满悬念、伏笔,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她对小小说主题的开掘,对题材的选择,对结构的迷恋,以及对想象的发挥,令读者耳目一新。
  • 悲壮历程:百色、龙州暴动纪实

    悲壮历程:百色、龙州暴动纪实

    在光明与黑暗、新生与腐恶的殊死搏斗中,一位叫邓斌的神秘人物和他的同伴们,以其文韬武略、大智大勇,斡旋于各种政治派别之间,运筹帷幄,玩敌于股掌,撒播革命武装火种,始创中国工农红七军、红八军的声威震撼广西,终于擂响了百色、龙州暴动的惊雷。
  • 那么孤单·那么彷徨

    那么孤单·那么彷徨

    《那么孤单那么彷徨》为新锐作家赵瑜近年创作散文作品的结集,也是在小说与主题、专题随笔领域著作颇丰的赵瑜自认的“第一本真正的散文集”。书名取自本书中转载率极高、影响较大,且被百花文艺社拟改编为微电影作品的同名篇章。
热门推荐
  • 三袁记

    三袁记

    这两年,老大袁有文一直忙得不亦乐乎,为了多挣钱,他干了两份保安的工作。第二份工作,是老二袁有武帮他找的,其实就在老二的单位,市政工程队。当初袁有武跟他打招呼的时候,还有点不大好意思;袁有文知道二子忸怩的原因,论水平,论能力,二子和他都没法比,可如今,他要去二子单位干临时工了,不说别的,就是面子上好像也讲不过去。但袁有文不在乎。袁有文说,我在外面干了这么多年,已经练出来了,我现在,是真的不在乎。
  • 孩子动不动就哭闹怎么办?

    孩子动不动就哭闹怎么办?

    哭闹中的孩子简直就是一场噩梦,每个妈妈都曾深深领教过;不管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家里,再也没有什么比哭闹更能让父母紧张到双腿发软或有深深的挫败感了。改变你对孩子哭闹的回应方法,你家这场无休止的“哭闹战争”现在就可以结束。孩子不哭不闹,父母没烦没恼。本书将要回答以下七大问题,最终找到哭闹根源,提出解决办法:·哭闹究竟是一种什么行为? ·哭闹会对孩子产生哪些消极的影响? ·孩子哭闹的目的是什么?·父母处理哭闹时的错误做法有哪些,错在哪里?·有效制止孩子哭闹的办法有哪些?
  • 潇洒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潇洒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驿马镇的传说

    驿马镇的传说

    驿马镇派出所的朱一斌所长一次在小镇上的羊肉摊子上吃羊肉泡时,不经意间听到几个食客在说驿西村的屠户王一刀的故事。他们说王一刀人生不幸,前妻出了车祸身亡,留下两个没有成年的孩子。岳母打发小姨子前来照顾姐夫的生活与两个孩子的吃穿,后来王一刀就与小姨子结了婚。按说这下王一刀的生活该幸福了吧,可是不幸却接踵而来,先是前妻留下的二儿子患白血病去世,再是几年之后,前妻留下的长子莫名其妙地失踪,至今已过了十几年了,音讯全无,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 最风流:生活在魏晋南北朝

    最风流:生活在魏晋南北朝

    本书从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娱乐游艺、婚丧嫁娶、医药教育、市井人情等方面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风时俗,进行考据严谨而不失轻松风趣的介绍。一本书带你领略最精彩的魏晋南北朝。此外,笔者旁征博引,不局限于本时期的时风时俗。在章节内部和章节后的拓展阅读部分,尽量注意与其他朝代“对接”,以求增强历史散文作品的厚度。读者在阅读中,不仅会获得系统而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还能得到较好的审美体验
  • FBI侦探推理游戏经典300例(最新升级版)

    FBI侦探推理游戏经典300例(最新升级版)

    本书汲取大量FBI推理精华,精选300个扣人心弦、趣味十足的推理案例,对读者展开10个步骤的思考训练。
  • 小花仙之暗戮狂潮

    小花仙之暗戮狂潮

    在大姐温柔体贴的外表下,却掩饰着深沉的内心,她为何要把自己隐藏在黑暗之中?看似天真无邪的二姐,却是下一任的黑暗魔神,笫二任的恶魔之子,被死神眷顾着。天真懵懂的弟弟,却被痛苦的梦魔追赶着。在这漫无边际的黑夜里,你们究竟是我的劫难?还是光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时空教会我爱你

    时空教会我爱你

    他,景望集团的继承人她,慕愿集团的千金两人从小就有婚约,却连对方的名字都不知道一朝穿越,他成了楚燕国的“暴君”,她成了他的妃子从此开启互相嫌弃日常侍寝第一晚——赫连熠:国丈府没教过你规矩吗?洛锦:规矩是给人看的……洛锦:皇上,臣妾知错了,不如,让臣妾去冷宫?n天后——太监:皇上,娘娘的兔子生病了赫连熠:炖了吧洛锦:!!!!感谢观看联络夫妇的撒糖日常
  • 山海修灵传

    山海修灵传

    上古时期,山海未开,天地间充满灵气。偶然间,山海界的人族掌握了调动灵气的方法,一场族群间持续几百年的腥风血雨就此拉开序幕。四百年后,人族完全统治了山海界,人族内部各方势力趋于稳定,但平静的表面下,往往暗流涌动。东西方大陆的交通被打开,西方的骑士突然出现在山海境内,北境的兽族一直暗中观察,同时,山海国内部一场巨大的阴谋也正在展开,一个名叫青阳的普通的少年阴阳巧合中成为阴谋中的x因素,乱世漩涡中他的命运将何去何从?剧情饱满,战斗华丽,东西方“魔幻”元素的结合,注重读者阅读体验的文字……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