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3300000014

第14章 影响的中介(3)

第三节 中国人在美国

1.唐人街

人员交流的另一个方向:中国文化人到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与其他国家不能相比,极为有限。中国侨民虽在美国数量不小,作为诗歌影响的中介所起的作用,主要是题材性的。

19世纪末出现于纽约、芝加哥和旧金山的唐人街,使美国人感觉到中国的存在。那时的唐人街纷纷以异国色彩的街道布置招徕游客,19世纪末以唐人街为题材的诗歌大多数很浅薄。

而新诗运动诗人处理唐人街题材则比较严肃,林赛的《中国夜莺》在《诗刊》发表时,作者有这样一段附言:

这首诗旨在把一些关于中国的装饰性的和幻想性的事情结合起来,一个肤浅的观察者在中国古玩店、杂碎饭馆、洗衣铺和中国戏院都能看到这些东西。但此诗中还加上一些在关于中国的宗教、习惯、中国人性格的简单介绍中都能读到的一般情况。

林赛并不隐瞒,他写这首诗的内容基础是肤浅的唐人街游览观感,他用童话体来写作本身就证明他并不想写得很深刻:

“怎么啦?”他说。我说:“张,伙计,

旧金山沉睡着,好像死去,

死于纵欲、游乐、淫冶、放荡:

可为什么你还整夜熨烫?

你的钟敲起死沉沉的声音,

一声滴答,一声号哭,直到天明。

夜影怪兽般转着眼珠爬行,

还有什么比睡觉更叫人高兴?”

这个开场是大手笔,把一个童话故事锚定在现实的背景上。然后这个姓张的洗衣工(洗衣机普及前中国移民最常见的职业),一边漏夜干活一边讲述他的故事:他是落难君王,有一位美丽的情人:

出现一个中国女人,雍容华贵,

脸容骄傲,但迷人,像朵玫瑰

但她却放下架子,撇开礼仪,

把闪闪发光的面纱轻轻撩开,

这个被召神一般请来的美女讲述多年以前神州的荣华富贵,宫廷的典雅文采。洗衣工本人没有时间转过头来看这美女——

他专心干活,弯腰熨烫,

可是她很狡猾,面露喜色,

因为张肩上的鸟代张开了腔:

“亲爱的……亲爱的……亲爱的……”

那中国夜莺连声地歌唱。

对这整个情景感到震惊的人,是叙述者,一个西方的“我”。与古老的东方之美相比,世纪初的美国毫无以文明先进炫耀的资格:

我心中充满惊奇和梦想,

虽然我看见西方的街灯闪亮,

虽然拂晓正带来西方的白昼,

虽然张是洗衣工,成天拿熨斗……

街道和小巷纠结在一起,

还有铁路车站,明亮的钟楼,

魔鬼般的乌云穿过古老的山谷,

我看见一个巨大的萤火虫

飞越过宽阔的闪光的莲湖。

美国文人对在美华人劳工的同情,恐怕以这首诗为最。林赛作为一个杰出的咏唱家,这首诗写得不俗。至今美国的吟咏诗人,如金斯堡等人,还念念不忘林赛对美国诗传统的贡献。

对唐人街劳动人民抱同情态度的还有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年轻的洗衣工》:

太太们,我敬请各位照应

我的朋友吴启;他年轻,灵敏,眼清目明,

手脚干净,在薄薄的蓝衬衫下

肌肉在滚动;而他光着两脚

穿着草鞋,踮着脚跟

不断地变换重心。

把你们丈夫的衬衣交给吴启洗吧。

诗收于1922年的诗集《酸葡萄》之中,威廉斯主张的诗应当“停止”在细节图景上,这是一个佳例。

2.早期中国留学生关文清

19世纪到美国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为数极少,似乎没有在美国文学中留下任何痕迹。新诗运动期间在美国的一批学生,与美国的文学运动关系就密切多了。但这些人当时过于年轻,兼收并蓄地带回了一些美国诗坛互相冲突的倾向,例如胡适和闻一多接受了一些意象派理论,梅光迪和吴宓搬回了白璧德保守的人文主义理论。留学生中没有人积极参与到美国新诗运动中去。我们只能发现在芝加哥留学的个别中国学生参与了《诗刊》组织的诗歌活动。

当时用英语写诗并在新诗运动刊物上发表诗歌,笔者现在能找到的唯一的人是关文清。他的英文名字为Moon Kwan。《诗刊》1921年五月号曾发表过他译的中国古典诗歌,该期卷尾编者按中说他曾在洛杉矶求学,现到欧洲继续深造云云。

关文清1920年出版了一本英文诗集《珠塔》(A Pagoda of Jewels),系由洛杉矶埃利逊(Joseph A.Elison)公司出版。诗显然写得不高明。其中有赠威特·宾纳诗一首,说他们相遇在“连接东西方的桥头”,那可能指旧金山。

作为诗,这本集子没有太多价值,但这是笔者所知的第一本中国人用英文写作,在美国出版的诗集,而且这位诗人为当时美国介绍中国诗的潮流做了一点推波助澜的工作。关文清后来似乎定居于洛杉矶。1932年发表了另一本诗集《中国镜子》(A Chinese Mirror)。

关文清返国后成为中国最早的电影工作者之一,参与建立张謇创办的“中国影片公司”,以后任联华公司驻香港的第三厂厂长。此厂后改名香港制片厂与大观影片公司。在中国电影史上,关文清被尊为香港电影事业奠基人。

在1920年之前,中国留学生的英文刊物《中国学生月刊》(Chinese Students Monthly)多次刊登过中国人用英文写的诗,但那本刊物并不以美国读者为对象,而且那些诗也未结集出版过。朱湘据称在美国发表诗多首。从现在能见到的文本来看,大都为十四行诗,而且诗风保守,满是希腊典故,过于炫学,与他的中文诗完全不一样。

3.罗厄尔与赵元任

另一个与新诗运动人物直接发生过联系的中国学生是赵元任。《松花笺》出版后,埃米·罗厄尔对于她的译风和“拆字”译法所引起的非议大为不满,想找个中国学者来支持她。此时赵元任刚毕业,在哈佛大学教汉语。哈佛校长是埃米·罗厄尔的堂兄。1921年2月初他写信给赵元任,赵元任回信说:“能有机会与罗厄尔小姐通信谈中国诗问题,我将感到非常荣幸。我对罗厄尔小姐的作品感兴趣已有相当时间。”

赵元任当时与胡适等人关系密切,只是胡适当时已回国。如果当时学理工的赵元任对罗厄尔的诗感兴趣,何况早已有志向文学发展的胡适等人?

罗厄尔于2月16日宴请赵元任,她发现这个中国学者是个谦逊慎言的年轻小伙子,有点失望,但她在次日给艾思柯的信中说赵元任同意她的“拆字”译法:

赵博士说中国人读诗时,念得很慢,让每个词的意义和图景深深沉入思想。我听了尖叫一声,跳起来,拿给他看信的《引言》中分解中国文字的那一页。他很感兴趣,没有对这方法提出反对意见。

这就是典型的埃米式自信,她把一个中国青年学者的礼貌当作赞同。十天后,赵元任细读了《松花笺》,即给埃米·罗厄尔一封信,指出她的一系列错误,尤其是“拆字”搞出来的错误。

4.宾纳与江亢虎(Kiang Kang-fu,1983-1954)

宾纳到过中国,见过孙中山等人。他与中国学者的交往,是当时新诗人中最突出的,因此他对中国诗的知识比其他人扎实得多。笔者有幸找到许地山(Hsü Ti-shan)从纽约给宾纳的信,信中详细解释了几种中国花草鱼虫的拉丁学名和比较正确的英文译法。看来宾纳对中国诗的翻译态度还相当严肃。

与宾纳合作时间最长的是江亢虎。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出名的政客。1911年他在上海创立“中国社会党”,会员颇多知名人士,影响相当大。1913年袁世凯禁社会党。江远走加拿大,后到美国。由于他打着社会主义旗帜,孙中山与之颇为友善。

江亢虎在美七年,任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后又受聘主持国会图书馆东方部。1921年江亢虎归国后,宾纳与费克夫妇同行来到中国旅游。可能是由于江的介绍,宾纳在上海才得以会见孙中山并作长谈。宾纳有文记其事。

宾纳早在1920年时就与伯克利加州大学的一个中国学生合作译《诗经》六首,经江亢虎校正,收于宾纳的诗集《潘神之曲》(A Canticle of Pan,1920)之中。此后宾纳即与江亢虎合作译《唐诗三百首》,1920年起陆续发表。江亢虎1921年回国后,两人的翻译合作靠通信进行。由于江行踪不定,主要工作还是宾纳做的。

抗战期间,江亢虎投靠汪伪,任伪考试院院长,1946年判无期徒刑。宾纳曾为此与胡适、史迪威等人联名向美军法处上书求情,未准。江亢虎可能于1952年死于狱中。

江亢虎为前清举人,国学底子不错,宾纳又有时间细细琢磨,因此他们合作的《唐诗三百首》英译本《珠峰玉峦》,从各方面看,都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本子,一向看不起别人翻译的韦利,对这本翻译评价也很高。考虑到这是一本中国选本原本照译,没有挑选的余地,不可能避开那些典故太多的诗,宾纳的成绩就更显得难能可贵。

5.其他人

另一个与美国新诗运动发生联系的人物是蔡廷干(T"sai T"ing-kan,1861-1935),蔡是晚清留美的海军将官,1921年任中国代表顾问参加华盛顿会议,在此期间与美国新诗运动诗人接触颇多,美国诗界多称之为“海军上将”(The Admiral)。他应邀在纽约等地做过一些关于中国诗的演讲。据蔡自己说,他从1902年起即开始英译中国诗,但显然是由于看到中国诗在美国大受欢迎后,才使他严肃地从事这项工作。1932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其译诗集《唐诗英韵》,其译法相当迂腐:

……每个中国字抵一个英语音步,或两个音节。因此,五言句译成五音步行。七言句一般译成六音步行……主要节奏为抑扬格。为严守格律,他拼出flow"rs等词,使此书显得出奇的古板。

此外,闻一多在美留学时,曾与不少美国诗人有关系。据说他曾熟读意象派作品,拜见过埃米·罗厄尔。这些情况,笔者都未能考实。闻一多某些诗,与米蕾等人的作品渊源分明,但这问题主要与中国新诗史有关;只有雷克斯洛思据说一直记得这位同窗的中国现代大诗人,但我们无法确证这与雷克斯洛思本人终生对中国诗的兴趣有多少关系。

6.当代中国在美学者

中国文化人进入美国,自20世纪初所谓“庚款留学生”始。早期留学生在美国期间吸收多给予少。到30年代,才有林语堂等中西学兼通的中国文化人旅居美国,一部分人参加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工作。

中国学者开始在美国大学执教,并比较准确地介绍中国古代诗人和诗学的工作,似乎自40年代始,比英国晚。在英国,张歆海、蒋彝等人在30年代已任教于一些主要大学。在美国,陈世骧40年代起执教于伯克利加州大学;赵元任任教哈佛,虽始自20年代,但他的主要研究范围是语言学(他于50年代也到伯克利任教)。50年代后期,刘若愚从英国转到美国,在斯坦福大学任教。他毕生献给向美国文化界阐述中国诗学,写作不辍,直到1987年死于喉癌。他应当说是为中国诗学西传做出最大贡献的华人学者。

老一代的学者中,为阐释和翻译中国诗做出杰出贡献的还有叶嘉莹(虽然她是加拿大籍)、柳无忌等人。施友忠先生毕生贡献给《文心雕龙》的英译。

80年代后期起,大陆留美学生中有相当一批在美国一些大学留下教授中国文学和比较文学,还有不少作家和诗人。一般说来,他们对于现代文学理论更感兴趣,这是与大陆知识分子的理论渴求有关。他们之中肯定不久就会出现一批对中国诗歌西传做出独特贡献的人物。巴恩斯通、金克利(Joseph Kinkley)等人译的大陆当代诗选集,均有中国留学生参与其事。

同类推荐
  • 为他人开一朵花

    为他人开一朵花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看过美的风景,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人,是他们让我们人生的旅行充满了意义。生命中有些人只遇见一次,就像认识了一辈子;而有的人遇见一次,即永别。那些陌生人的故事需要被记录下来,因为他们曾抵达我们心灵的远方。我很高兴,能够遇见你们,因为你们,时光才变得如此温柔。
  • 废墟曾经辉煌

    废墟曾经辉煌

    《废墟曾经辉煌》为著名小说家张翎第一本散文作品集,是其二十多年散文创作的总集。共分三辑,第一辑“雪泥鸿爪”,为作者游览成都、古巴等地的见闻记录;第二辑“朝花夕拾”,是作者对童年、成长、故土、亲友的回忆文章;第三辑“书言书语”,主要包括作者的书评和其代表作的创作谈。张翎出生在沿海城市温州,童年生活在瓯江边。后来离开故乡到上海读大学,再后来离开中国漂流到大洋彼岸,对中西文化的异同有了全新的体会……虽然离家乡越来越远,但她在异乡书写故乡,字里行间都有着浓浓的江南风情。
  • 文学与我们的世界:勒克莱齐奥在华文学演讲录

    文学与我们的世界:勒克莱齐奥在华文学演讲录

    本书收录了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2011年至2017年在中国各地发表的重要演讲。这些演讲分别论述了文学与社会、人生、自然、科学、历史、想象、梦境、探险、都市、全球化等等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勒克莱齐奥为文之认真、学养之丰富,视野之开阔,见解之深刻,体现了作家的担当、文学大家的风范和情怀,更体现了诗学历险之于勒克莱齐奥的人生意义与价值。勒克莱齐奥的这部在华文学演讲录,有助于读者加深对文学的认识,拓展视野,丰富人生。他的朋友,他的作品中文版的主要译者许钧策划了这一系列演讲,并就每次研究作了侧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演讲的价值和意义。勒克莱齐奥在华文学演讲录视野开阔,涉及世界文坛古今大量的名家名作,就文学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发表了独到的见解,给人以丰富的启迪。该系列演讲的策划人,勒克莱齐奥作品中译本的主要译者及研究者许钧教授,担任了每次演讲的现场翻译,并都在事后题写了简明扼要的侧记。这些侧记有助于读者加深对勒克莱齐奥这些演讲的理解。此书应该能受到文学研究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与喜爱。
  • 柏林童年

    柏林童年

    《柏林童年》是德国著名学者、思想家本雅明重新审视自己童年时代生活的散文集。1900年前后,作者经历的柏林都市生活景象,那天马行空般的记忆碎片,插图般美丽的画面感,如散落一地的珍珠,在暗夜里闪烁着动人的光芒。西方评论家将其誉为“我们时代优美的散文创作之一”。
  • 无边的忧郁

    无边的忧郁

    本书收录有悠悠心会、体验自卑、圣陶老人在最后的日子里、文学呼唤崇高、红桥个体世界、大学一年级等散文、随笔、报告文学、小说等作品。
热门推荐
  •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2018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2018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代表作。《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讲述了一个边境小镇,从第一位拓荒至此的制刀匠人在此安居,到女主人公与丈夫迁居这片乡野,同一片土地在千年之间不同的历史瞬间、不同的人生流徙。各种传奇人物在此粉墨登场:长出胡子的圣女、性别倒错的修士、身体里住着一只鸟的酒鬼、化身狼人的小镇教师、会冬眠的做假发的老太太、靠网络收集梦境的女人……千年之间人世沧桑变换、起起落落,但对于土地而言,人的悲欢离合、人的世代更迭,不过是土地的瞬息一梦。这是一部多种文体交杂、多条故事线相互穿插的奇妙小说,短篇小说、散文、民间故事、圣徒传记,甚至菜谱、笔记,交错呈现。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连缀起来又是一部遍布伏笔与呼应的绝妙长篇。
  • 斗罗之冠世侠者

    斗罗之冠世侠者

    一次充满未知的旅途,懵懂而身负使命的少年。他拥有着特别武学,有太极的以柔克刚,有散打的快如闪电,有少林的强硬武学,有华山的剑意无痕……
  • 超危险的恶劣关系

    超危险的恶劣关系

    呐,作为你的姐姐,我想……这会是你前半生的噩梦!
  • 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

    本丛书以统一的体例、创新的形式,讲解各项目的起源与发展、运动保健、基本技术、运动技巧、比赛规则等,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会运动健身的方法,同时还能够学到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
  • 山海宴

    山海宴

    活色生香、秀色可餐。这是北宋王朝最后的一场盛宴。这是一个庖师争辉的黄金时代。宋微宗贪恋美食,每五年举办一次百厨争辉比赛,获第一名的庖师可以得到御赐金刀,同时可以实现一个愿望。杭州庖师苏沐为了青梅竹马的爱情誓要夺冠。阴差阳错的他被选入平王府膳房,见识了饮食三门里精益卓绝的各色绝技。本书刻画了一个闻所未闻的古代庖师江湖,从食材、刀工、器皿、菜品、色香味等方面,全面展示了繁复博大的中华饮食文化精髓。饕餮如虎,庖师作伥。看似歌舞声平的厨艺比拼背后,是人心的贪婪,北宋王朝的各方势力暗流涌动、一触即发。而当苏沐击败京城四大庖师,面对最终抉择时,他的内心也开始了动摇……
  • 深深入卿

    深深入卿

    每个人的青春都会出现一个令自己心动的男孩,林卿就是在那一年夏天遇到了自己心动一辈子的男孩。林卿爱了唐深八年,做了他小三三年,最后确毫不犹豫的从唐深身边逃走。小剧场1“我家小姑娘真可爱,快让我抱一抱。”“不行,我要吃炸鸡才可以抱抱。”“不行,炸鸡对身体不好,如果你不听话以后你的零食都不许吃了。”“呜呜,老公抱抱,我听话。”“乖宝宝。”小剧场2“分手吧。”“为什么?”“我不爱你了,我受够了这样的生活,我不想一直活在别人的阴影下,我不想再做别人的第三者你知道吗?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林卿竭嘶底里的嘶吼着。“好。分手。”唐深脸上面无表情,让人不知道他是什么想法。林卿看见他这样就知道自己在他心里什么都不是,伤心的离开了。从此一离开就是三年。小剧场3“先生你哪位?放手”“嗯?我是你老公。”“放手,我不认识你。”“啊!你混蛋你放我下来。”林卿被抵在公寓门后面,“嗯?还认识我吗?”“认识...前男友。”
  • 侯门嫡妻:夫人,拜个堂

    侯门嫡妻:夫人,拜个堂

    单清霜恨死那个戴面具的,那个一言不发就把她抢走的人,偏生又是如此的霸道,他还说,要抢她一辈子。温侯:我家财万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单清霜:你喜欢我温侯:我是侯爷!要不了多久还会是国公单清霜:你喜欢我温侯:我迷倒万千少女,多少人喊着要给我生猴子单清霜:你喜欢我温侯:能换一句么,我好歹也是穿越者……单清霜:我救过你,有两世记忆,一品诰命夫人,皇后是我姐姐……温侯:没错,我喜欢你,什么时候结婚?……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狼毫情

    狼毫情

    古州的毛笔名扬天下。世人皆知,归古州管辖的笔城,家家户户以制笔为业,至女流皆能为之。而鼓楼街上的宗家老笔庄善聿堂,则在古州制笔行中坐头把交椅,享有“四精”的美誉。即:笔毫精细,笔头精良,笔杆精致,雕刻精美。尤其是狼毫笔堪称一绝,备受书家画家的珍爱。据说康熙年间店里卖的狼毫小楷笔贵到十两银子一支,吓得人睁大眼珠!因而,宗家祖上多次奉旨给皇上制作御笔。话说光绪十八年农历正月十五这天,善聿堂里哈哈的笑声从堂里传到堂外。
  • 傲天邪尊

    傲天邪尊

    一部神诀可修炼成神,一本天书可拥天下。皇朝之争,妖魔风云,神界情史。傲天在手,天下我走。持剑望星问月,笑看一代邪尊。幽冥之森走出的少年,从山野刁民到一代邪尊的蜕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