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8500000014

第14章 科技革命与国际格局演变(2)

所谓世界革命是指在全世界方位内爆发的一场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深远影响并导致世界文明进程加速突变的巨大变革,其最终结局是导致全世界人民在精神上、物质上的深刻变化及世界科技文明中心的转移。世界革命往往爆发于世界某国或某个区域社会革命之后。在该时期,一方面随某国某个区域科技、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崛起,导致世界各国科技、经济、政治的发展不平衡,因而在干预世界事务方面所产生影响不一致,尤其是各国社会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新兴强国的崛起,自然对世界物质资源和国际市场需求增大,对世界还会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总会通过各种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道德观念、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手段向外扩散、渗透、扩展、干涉,使得世界格局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形式下,而是处于不断地变革和调整之中;另一方面,调整后的新世界格局又可以反过来促进某国、某个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这种双向作用往往导致世界格局的动荡不定,永远也不会处于同一个体和同一种形式,使得一些国家获利,而另一些国家受损。例如,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世界新格局的形成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就是一个良好的佐证。在世界格局的变革过程中,战争是导致世界格局的催化剂。由于战争的摧枯拉朽作用,打破旧的世界格局,使新的世界格局早日实现。由于战争的刺激,往往使得交战国双方不惜一切代价投入科技研究,以使最富于强大杀伤力的武器、仪器、装备、交通供给等系统应用于战争,克制对方。新科学技术的强烈需求,强化人们追求新科技,导致一系列重大的新科学发现与新技术发明。新科学技术的应用往往决定交战国双方力量的对比,谁先掌握了新科技,谁就先掌握先进的武器装备、仪器等系统,谁就会决定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从而表现为科学技术成为战争的决定性力量。新科学技术的不断产生,又不断地冲击着旧科技体系,导致旧科学技术规范体系的变构、调整和瓦解,促使新科学技术爆发革命。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表现为从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社会革命→世界革命→新的科技革命,呈周期性全息效应转化序列。科学技术就是这样从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社会革命→世界革命→新的科技革命……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回归重现,循序前进,呈周期性全息效应转化,从而导致世界科技、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等中心的不断转移。中心的转移由科学技术全息效应转化规律所决定。科学技术不是一个绝对封闭和孤立的体系,而是一个广泛与外界发生作用、广泛进行联系的开放系统。

三、四次科技革命及国际格局演变

自近代以来,世界经历了四次大的科技革命。每一次的科技革命都十分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都对当时以及以后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1}。

(一)第一次科技革命与英国的崛起

第一次科技革命是18世纪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工业大革命。这次革命造成了纺织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工业、造船业以及航海交通的大发展,在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欧洲各国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使人类社会从手工工场时代跃入机器大工业时代。

在第一次科技革命之前,虽然15世纪、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各大洲之间开始发生交往,但这种联系是不经常的、片面的,因而不存在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工业革命后,随着天文学、地理学的发展,航海事业达到空前规模,各大洲内部和各大洲之间开始了经常性的、较为密切的联系,全球性国际关系才开始逐渐形成。

借助于第一次科技革命,一直以来处于欧洲文明边缘的小岛国——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开创了“英国治下的和平”时代。1688年,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完成了近半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后,其资本主义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新航路开辟后,大量涌入的廉价印度棉布,使得英国国内棉纺织业的经营者和生产者感到必须革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于是,“飞梭”和“珍妮纺纱机”便应运而生。1733年,机械工匠凯伊发明了“飞梭”。“飞梭”的使用,提高了织布的生产效率,并推动了纺纱技术的革新。1765年,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纺车,将纺纱效率提高了8~18倍。此后,棉纺业的革新层出不穷。但是,棉纺织业又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动力系统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并影响生产的发展。因此,研制新的动力系统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1765年,技工瓦特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发明了低耗、高效的蒸汽机,并开始应用于棉纺织业。蒸汽机的广泛采用,不仅促进了棉纺业、毛纺业、采煤业的发展,而且大大加速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英国的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问世,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火车和轮船的出现而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的巨大变革使英国的经济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它的工业不仅在欧洲,而且在全世界获得了领先地位,成为“世界工厂”。至1820年,英国生产了全世界煤产量的75%,生铁产量的40%,它的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一半。此后,尽管其他国家的工业化有了发展,但直到1850年,英国煤产量、铁产量仍然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60.2%和50.9%,它的工业总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比重仍高达39%。工业上的垄断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工商业垄断。1820—1850年,英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8%上升到21%{1}。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英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基本上控制了世界的战略要地和海上交通要道,并在海外殖民扩张中,先后战胜了自己的竞争对手荷兰、西班牙、法国等国,成为世界上 最大的殖民帝国。到1876年,英国殖民地横跨东西半球,面积达2250万平方公里,拥有2.5亿人口,成为“日不落帝国”。可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造就了英国的霸主地位。

英国的工业革命对欧美各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其强大冲击力席卷了欧美大陆,各国纷纷效法英国,进行科技革命。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法国和美国先后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随着中国“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的开始,工业革命的成果被引入中国。日本也对英国进行了一定的效仿。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侵略性和对外扩张性,还处于封建制度的、政治经济相对落后的亚非拉国家不幸成为工业革命的牺牲品,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发展经济的附庸,政治上也失去了独立性。正如王逸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所认为的那样,“对国际关系而言,它的深远意义在于使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了世界范围的恶霸权地位,使非西方文明成为隶属于西方的历史客体,使国际政治从一开始就打上了西方文明的烙印。”{1}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与德、美的崛起

19世纪是科学技术研究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旧的研究领域硕果累累,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开辟,前景辉煌,涌现了一大批科学伟人和技术巨匠,他们提出的定律、定理、公式、方程,进一步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万物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物质财富创造了有利条件。

1. 科技进步

19世纪的物理学达到了精密的实验与抽象的数学理论紧密一致,使物理学成果在应用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卡诺(1796—1832年),是法国物理学家、工程师,曾在热力学方面做出重大贡献。1824年,他提出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为以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焦耳(1818—1889年),是英国物理学家,他测定了热功当量,为建立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做出了贡献。1841年,他发现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规律。次年,楞次也发现了这一现象。因此,科学界把这一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也称焦耳定律。卡诺和焦耳的热力学研究,统一了热和功的科学,并促进了化学变化理论的发展。麦克斯韦(1831—1879年),是英国物理学家,是经典电磁理论的奠基人。1873年,他出版了《电学和磁学论》一书,在法拉第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19世纪中叶以前的科学成果,提出了电磁场的基本方程,即麦克斯韦方程组。他认为电磁过程在空间是以一定速度(相当于光速)传播的,彻底否定了超距作用的错误概念,并得出光的本质是电磁波的结论。

在化学方面,19世纪所取得的成就也令人瞩目。意大利化学家坎尼扎罗(1826—1910年)在拉瓦锡命名法和道耳顿原子论的基础上,对原子—分子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1858年,他确定了有关原子量、分子量的正确概念。德国有机化学家凯勒(1829—1896年),一直从事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的研究,成绩卓著。1865年,他提出苯分子为环状结构的理论。这对有机化学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1907年)和L.迈耶,发现了自然科学基本定律——化学元素周期律,并据此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1869—1871年,他运用元素性质周期性的观点,写成《化学原理》一书。1887年,他提出溶液水化理论,是近代溶液学说的先驱。他长期研究气体和液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并于1860年发现了气体的临界温度。1888年,他首先提出煤地下气化的主张。此后,化学与物理学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有些领域已紧密结合起来。这两个学科在工业上的应用大大加强。

除此之外,19世纪的工业应用科学发展得也很快。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贝塞麦炼钢法的发明和广泛应用。19世纪60年代,德国西门子·马丁发明了平炉炼钢法,使贝塞麦炼钢法得到进一步发展。1878年,英国人S·G·托马斯发明碱性底吹转炉炼钢,解决了去磷的问题。这种新式炼钢炉后来称为托马斯转炉。这样,钢材生产就实现了根本性变革。

由于电磁学、机械技术和钢铁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笨重的蒸汽机及其传统的传动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电机被发明出来并在生产中得到立即应用。随着送变电技术的不断完善,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的发明和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已经完成,生产及社会生活的电气化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推广{1}。

2. 德、美的崛起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和紧随其后完成工业革命的法国,在新一轮工业技术革命中成为落伍者。完成了统一大业的德国和取得了南北战争胜利的美国成为此次新的工业技术革命的新星,大放异彩。

德国在这次科技革命中完成了一个重大突破,即科学向应用于生产的方向转变。德国人把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科学研究与生产过程联系起来,彼此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重大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转变为应用于生产的科学技术,使生产成为科学的应用。同时,生产的发展和应用科学的起步,又推动了基础科学的研究。正是这种相互作用,使19世纪的很多重大科技发明,开花在英、法,结果却在德国{2}。科技中心转移到德国,大大推进了德国生产力的发展。在19世纪最后30年,德国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体系,德国工业用了不到30年就超过了英国。20世纪初,德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增长4.7倍,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16%,仅次于美国,居于世界第二位{1}。当时,德国冶金业的实力,比英、法两国加在一起还强大得多。其他工业(如造船、纺织、化学工业、电气工业,特别是机器制造工业)德国都称雄世界。

美国充分把握产业革命这一有利时机,凭借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从而使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国蓬勃发展。美国政府积极发展教育,大力倡导科学技术研究,并直接或间接地资助科学研究。美国充分利用已有的理论突破和发明,不断改进创新,推出一大批令人瞩目的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其间除几次短暂的经济衰退外,美国经济一直处于稳步增长之中,而且发展速度是包括德国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所未能达到的。1870—1900年,美国工业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1%,1900—1913年为6.6%。1890年,美国工业品的总值首次超过农产品总值,标志着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主导地位的确立。美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渐渐确立了它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地位。1860年,美国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第四位,落后于英国、法国和德国。1894年,美国已跃居世界第一位,生产量等于欧洲各国生产总量的一半。20世纪初,美国在工业上的优势更加突出。1913年,美国工业产品占世界工业产品总量的1/3以上,比英、德、法、日四国工业产品的总和还要多{2}。

英国企业界因循守旧,不愿采用国外新技术,也不重视技术教育,缺乏创新。在管理方面,英国长期保持着资本主义初期的那种经营管理方式。到1914年,英国已走在沦为美国和德国的技术殖民地的下坡路上{3}。英国工业生产在世界总产量的比重逐年下降。例如,英国煤和铁的开采量,1870年各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到1913年则煤仅占21.8%,铁仅占13.2%。19世纪末,英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只及19世纪中期的一半。英国不再是“世界工厂”。

与英国的衰落相比,法国的相对国力下降更快。普法战争使法国总共损失了200亿法郎(包括战争赔款),法国还被迫割让重要的工矿业区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使法国的实力大受打击。1871—1884年,当美国和德国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法国还在进行战后的恢复和重建工作。而且,法国像英国一样拥有广大的殖民地并大量对外输出资本。大量的资金外流,使国内企业的投资相对缩小,生产部门的资金不足,陈旧的机器设备无力更新,这自然阻碍了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由于工业发展缓慢,法国在世界工业中所占的比重,由1870年的10.3%下降为6.4%。法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由1850年的11%下降到1913年的8%,即上述两项指标均从世界第二位下降至第四位{1}。

3. 国际格局的演变

同类推荐
  •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及发展前沿问题探究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及发展前沿问题探究

    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相关概念的简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分析体系的发展现状、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发展转型、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发展创新以及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分析的实践研究等。本书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微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状况的研究,深入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具体矛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思政话语分析创新、转型的建议。
  • 陶行知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陶行知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陶行知谈教育(名家谈教育)》一书分为两个部分,共收录陶行知关于教育和人生的文章33篇。主要收录了能够代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全部重要文章,如《教学合一》《生活教育之特质》《活的教育》《行是知之始》等;第二部分的文章是陶行知所写其他方面的文章,包括回忆育才学校办学的历史和教育宣言等方面的文章。
  • 北大社科经典讲座(套装共3册)

    北大社科经典讲座(套装共3册)

    《北大社科经典讲座(套装共3册)》精心遴选了北大名师的经典作品,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编校成书,目前已有《北大国学讲座》《北大历史讲座》《北大哲学讲座》三本。《北大社科经典讲座(套装共3册)》所选文章,皆为名师名作,如胡适、朱自清、梁启超、张荫麟、章太炎、辜鸿铭、蔡元培、闻一多、王国维等大师关于国学、历史、哲学的精妙论道。北京大学百年传承,中华文脉千载积淀,一卷在握,了解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国学常识。
  • 我们怎样读书

    我们怎样读书

    本书是范寿康1927年任春晖中学校长时主编的。早期的春晖中学,曾荟萃了一大批名师硕儒,如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先后在此执教,有“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在课外读物泛滥的今天,民国最著名的中学——春晖中学编辑的课外读物是怎样的?令人好奇。几十位如雷贯耳的文化大家躬身为中学生讲述读书与思考的门径。他们娓娓而谈,使读者在平和、风趣、谨严的谈话中找到读书的真趣味。
  •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本书以全球史的视野,探讨了中国女权思潮和实践的缘起,尤其把晚清中国的“女权”论和改革实践放在西方文明论在近代中国传播、转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探究欧美文明论中的性别标准以及成因,考察欧洲文明论的性别标准在晚清如何传入中国,以及对中国社会、中国妇女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晚清女性论者的“女权”论述,探讨女性是如何回应由男性开辟的“女权”论述的。
热门推荐
  • 晋升力:老鸟不会告诉菜鸟的提振秘密

    晋升力:老鸟不会告诉菜鸟的提振秘密

    本书由美国最富盛名的成功励志导师奥里森·马登所著,从对职场的规律和细节的解读入手,向读者传授作者多年积累的经验,告诉读者在职场如何利用个性,复制强大内在力,彻底告别职场低迷。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其重点是启发读者发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教会读者发掘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力量,而不是被大众的价值观洗脑。
  • 我的无限怪兽分身

    我的无限怪兽分身

    末日降临,二十一座空间门开,连接着比太阳还要巨大的兽星星球。无尽异兽。文明战场。究竟何人所开?这是一个兽星异兽入侵地球,纷纷被吊起来打的故事。也是一个主角带领地球人类,争霸无尽星空的故事。
  • 本喵的日记本

    本喵的日记本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至于正不正经,我就不知道了……反正自己感觉良好!
  • 花要开了

    花要开了

    这是一本有关花草植物的小书。或许,不仅仅是花草,还有附着其上的记忆、情感和缓缓流逝而过的时间。从花草写起,作者想到人生中相逢的各式各样的人和他们各自不同的境遇。相逢,离散,正如花开有时,花谢有时,都是时间的痕迹。
  • 汐儿宝贝的专属

    汐儿宝贝的专属

    女孩5岁那年,他10岁,他远远的看见她笑的样子,他便知道,这个女孩能融化他的心。女孩15岁那年,他20岁,女孩父母去世,葬礼上,他见到了她,他说“汐儿,我叫陆霆逸,以后我来抱护你,好不好?”女孩紧紧的抱住大哥哥。5年后,女孩从法国回国,什么,爷爷要让自己嫁给这个“大哥哥,”为什么她心里还有点窃喜从此,女孩便过上了受宠的日子,哥哥宠,老公宠,婆婆宠,公公宠,爷爷宠,一路风光,让觊觎老公美色的人羡慕死,嫉妒死,某女说“老公,你的烂桃花也太多了吧”某男“可我唯爱你这一朵,生生世世,永不变心”……
  • 篮球心

    篮球心

    曾经的天才高中少年因为意外伤病暂退篮坛,步入大学时代,养好伤病的他重新归来,他是否能重新证明自己?
  • 诛仙斗神

    诛仙斗神

    “这片天空,属于万物。” 我祈求和平,我希望万物共存。 我毁坏秩序,我希望主宰世界。 我隐居江山,我希望回归自然。ps:新人作品,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即使不能签约,我也会完本。????
  • 皓月下

    皓月下

    月起万界神乱,帝者无意世可安,人可宁,诸界归,万族退。“你渡这亡灵死尸,渡这土地安灵。”“你可能渡我!”
  • 苍狼蹄乌

    苍狼蹄乌

    动身的时刻到了。我们各走自己的路,我去死,你们去生,何者为佳,惟上帝知道。——柏拉图
  • 敬业工作为了谁:敬业才能有事业

    敬业工作为了谁:敬业才能有事业

    敬业可以改变命运,敬业的人总是能够获得成功,因为敬业工作可以提高能力,造就品牌,这样的人永远都是公司的核心人物,永远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本书共十章节,内容包括敬业工作为了谁、尊敬工作,你才能成为工作的拥有者、敬业是一种觉悟,让敬业沉淀到人格中、敬业改变态度,成功从敬业开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