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800000008

第8章 制度文化(8)

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三月,在礼部集中举行。清廷按路程远近发给举人路费。云南、贵州举人还可以用驿马。会试考三场,朝廷临时差派总裁官和同考官主持。录取名额不定。一般为240名,也是按省分配名额,一般为20人取1人。四川在2至4名之间。中式者称“贡士”。发榜称“杏榜”。第一名称会元。会试也有副榜。中副榜者不能称贡士,也不能参加殿试,但可由吏部授予低级官职。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在保和殿举行。时间初在四五月,乾隆以后定在四月二十一日。陪同皇帝考试的官员有十多名,称“读卷官”。时间为一整天,甚至可以延至次日。

(三)入仕的敲门砖

清代入仕的敲门砖为八股文与试帖诗。众所周知,清初科举沿袭了明代的制度,以八股文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乾隆年间又增试帖诗。八股文和试帖诗是否合格,成为乡试、会试能否被录取的关键。此外,童试、岁试、科试、复试以至殿试,都要用八股文和试帖诗。

1.八股文

八股文正式形成是在明成化年间。其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中的特殊文体,又称“八比文”、“时文”、“时艺”。由于题目出自《四书》、《五经》,也叫“四书文”、“五经文”。对于“八股文”有两种解释:其一,全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题比)、起股(虚比)、中股(中比)、后股(后比)、束股(束比,也叫大结)等八个部分组成而得名;其二,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各由两股组成,共为八股。无论哪种解释,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八股文形式呆板,内容僵死,必须从《四书》、《五经》中命题,每部分写多少字是有限制的,不能按照自己的观点撰写,要“代圣贤立言”,连语气都得模仿古人为之。

由于题目只限于《四书》、《五经》中的内容,所以考了几百年之后,其中的章、节、句无不反复考尽。于是考官挖空心思,将完整的句子截头去尾,将几句互不相关的话捏在一起来作题目。如《中庸》中有“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的话,有一年即以“大草”命题。考生在论述过程中,一些禁忌更是难以突破。比如《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如果考官以“杀鸡为黍而食之”为题,那么考生论述绝不能涉及“止子路宿”和“见其二子焉”。据传,一老童生在做这一文章时,写了这样二股:“其或公鸡欤?其或母鸡欤?抑或不公不母之鸡欤?其或白鸡欤?其或黑鸡欤?抑或不白不黑之麻鸡欤?”考官见到这既不犯上,又不犯下的文章,竟将其录取为秀才。

因而,学者们认为,八股文僵化固定的内容,死板的形式,严重束缚和限制了考生的思想,摧残人才,限制了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以这种文体选拔人才,只会使知识分子的头脑更加僵化,既不能联系社会实际,又不能阐发自己的思想,知识分子穷其毕生精力,到头来只能是更加迂腐。与曹雪芹同时代的学者徐灵胎作《道情》,对八股文及科举作了痛快淋漓的批判:“读书人,最不济。彼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破题,两句承题。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算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里的描写虽有些过头,但确实反映了八股文的危害,阻碍社会进步,使明清封建社会变得更加腐朽僵化、停滞不前。

清朝统治者也知道以八股文取士的弊瑞。康熙二年至六年(1663-1667)曾一度加以停罢,乾隆时也有大臣提议要将它废除,但最后还是保存了下来。这是由于八股文有利于统治者施行文化专制和传播理学名教,箝制知识分子的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李鸿就说:“明清两代控制知识分子的方法虽多,但最基本的手段则是八股科举。八股本是窒息一切生动活泼的僵硬模式,而知识分子对八股的顶礼膜拜,最后又必然归结为对封建君主专制的顶礼膜拜。”便于控制人们的思想,使考生只埋头死读“圣贤书”,以强化封建统治。陈茂同先生还认为“从形式而言,八股文也有其特殊的功能”:“第一,防止作弊”;“第二,试卷的格式固定,考官易于评审”;“第三,一定程度上能考验举子的文字基本功”。

八股文到底有无学术价值?有少数学者以为不能完全否定八股文的文学价值。周作人说:“八股是中国文学史上承先启后的一个大关键。……八股不但是集合古今骈散的菁华,凡是从汉字的特别性质演出的一切奥妙的游艺也都包括在内。所以我们说它是中国文学的结晶。”朱光潜说:“我颇觉得八股文也有它的趣味。它的布置很匀称完整,首尾条理线索很分明,在狭窄范围与固定形式之中,翻来覆去,往往见出作者的匠心。”

明、清两代,八股文是知识分子的必修课,称为“举业”。八股文章真是汗牛充栋,多不胜计。但是,在人们心目中,它不过是“得第则舍之矣”的“敲门砖”。随着科举制度的消亡,八股文也就无人问津了。

2.试帖诗

试律始于唐代,乾隆年间用以考试,仍称唐律,而一般人则称之为试帖诗。试帖诗的特点是按题做诗。唐代诗题不一定有出处,考官可以以己意出题。考生有不清楚的地方,允许提问,称为上请。宋初也是如此。但仁宗景祐年间(1034-1038)才有了必须在经史中出题,禁止考生上请的规定。后来又将命题的范围扩大到古人的诗句。清代命题必有出处,或用经、史、子、集,或用前人诗句。考生作诗的时候,必须了解诗题的出处,写出的诗篇才不致违背题意题情。乾隆某科会试,以颜延之诗“天临海境”句为题,原诗的意思是“人君在上,如天之临,如海之镜”。许多人却误认为月光,只有十六个人知道题目的出处,全部被录取。

唐代试律一般为六韵,四韵、八韵的都很少。清代乡试、会试用五言八韵,童试用五言六韵,岁考、科考、复试均用五言八韵。限用之韵称为官韵。官韵只限一韵,在题旁注明“得某字”。其结构与作法,大致与八股文相同。首联名破题,次联名承题,三联如起股,四、五联如中股,六、七联如后股,结联如束股。首联和次联必须将题目字眼全部点出,如果题字太多,不能全部点出,则将紧要字眼点明,务使题义了然。三联领起,四、五、六、七联或实作正面,或阐发题意,或用开合,或从题外推开,或在本题映切。结联或勒住本题,或放开一步,本题未点之字也可在此联补点。全章之法,由浅入深,由虚及实,有纵有横,有宾有主,相题立局,不可凌乱。毛奇龄认为,八股文源于唐代试律。梁章钜则说:“今之作八韵试律者,必以八股之法行之。”二人都讲得很有道理。作为一首律诗,试贴诗也像其他律诗一样,讲求对仗、用典,不得失粘、出韵等等。在这些方面,它和八股文又有所不同。

试帖诗多应制之作,必须计策典雅,切忌纤佻浮艳。条例之严,避忌之多,是其他诗歌所没有的。这样的诗篇,也和八股文一样,不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都毫不足取,它只不过是当时的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的一块敲门砖罢了。

八科举制的废除

自科举制实行以来,就有人反对这种取士办法。至清末,反对的声浪越来越高。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颁布诏令,正式废除科举。实行1300余年的科举考试就此终结。科举制的废除与其本身及其在运行过程中突显出来的弊端有着密切联系。

第一,科举制度本身存在许多严重的弊窦。八股文僵化的内容,死板的形式,极大地束缚了举子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其次,在科举制度下,学用脱节,科举要么以诗赋取士,要么以经义取士,考生穷尽一生研治诗赋或经义,而诗赋、经义却无益于政事。再次,科举缺乏严谨的录取标准。以诗赋、经义取士,而其优劣高下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以把握。最后,科举只问才能,不问德行。科举只能考察一个人才能而不能涉及其品行。

第二,官僚政治腐朽,造成科举制度在运行上败像丛生。虽然科举制不断完善,而科场舞弊代代有之,极大地挫伤了士子的积极性。科举在实施的过程中,帝王也多按喜好取人,难言其公平。如明成祖曾初拟状元为孙日恭,后发现邢宽的名字好而易其位。又如明孝宗以“朱希周”之姓名好而定为状元。也有以姓名不好而不得状元者,如顺治以初拟状元王揆与戏剧中王魁姓名同音而另点。又如明世宗初拟状元吴情为状元,以其姓名降为第三。又曾以殿试中,风吹帆布交结如“雷”字,遂于考生中寻找有“雷”字者,春鸣雷便由此而得状元。建文帝和英宗以貌取人,先后以初拟状元王艮、张和貌丑降为第二名和第二甲。慈禧因厌恶康有为、孙中山,而不让广东人做状元,又因讨厌珍妃而不让姓名有珍字者为状元。至明清,以文化专制为特征的文字狱愈演愈烈,文士动辄得咎,致使不少有真才实学的文士拒绝参加科考。

现在,不少学者认为,科举制度虽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与以往包括察举制度在内的封建社会所有选举制度相比,却有其进步性和合理性。

第一,科举制造成了社会的流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封建政治,为官僚机构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注入了充满朝气的新生力量,使官吏队伍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成为可能,改善了官僚队伍的群体素质,保证了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同时也有效地堵塞了高级官僚贵族化的道路。

科举制度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打破了豪门世族垄断选官的局面,有效地调和了社会矛盾,化解了社会紧张度,整合了社会结构,促进了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和经济利益的再分配,扩大了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使封建王朝有了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社会学家潘光旦、费孝通曾研究过科举与社会流动的问题。他们通过对清代915名贡生、举人、进士的朱墨卷(因为卷首载有应试者的履历)调查统计,发现在这些人中,父辈无功名的占33.44%,而连续五代都无功名的布衣子弟也有122人,从而说明“科举制度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和一定程度的竞争性,造成封建社会的人才流动”。一些平民通过科举考试可以上升为统治者,另一些官宦子弟却因科举失利而沦为平民。

第二,科举制度具有开放性、公平性,士人可以自由投考,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便于广泛搜罗人才。这是科举不同于以往考试制度的重要特点,也是科举制度的核心要素。一方面,不必经过官员举荐或者认准就可以报考,使贫寒之士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权贵势力的束缚,能够自由地参与竞争。任何读书人,不管出身贵贱贫富,都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来猎取功名,成为天子门生,士林华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一飞冲天而为帝王师,出将入相,帷幄运筹,体现了社会公平和全民性,打碎了陈腐的门阀等级观念。另一方面,科举制“虽说也有不少弊病,但它使应考之人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这对于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广泛搜罗人才,有着无可辩驳的优点。以考试取士,权在国家,考取者无私恩,黜落者无怨恨,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政治的清明”。

第三,科举制造成了一种劝学右文的风气。开科取士造就了大批以举业为生的读书人,具有文化普及功能。全社会在科举激励下以读书为至上、积极向学,认为读书做官是天经地义的事。“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平民百姓意识到读书是改变个人乃至家族命运的唯一途径,“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多数进士通过寒窗苦读而得高官厚禄。他们的嘉言懿行、华章遗迹流传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刻苦自励,推动着重文右学风气的形成。一位九岁学童写了《神童诗》,传遍九州四海,并被选为蒙童辅助读本。其原文如下:“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自少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阅读书目:

1.王道成:《科举史话》,中华书局,2004年。

2.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3.左言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

思考题:

1.简述皇权的特征。

2.论述君权运行的方式。

3.论述宰辅制发展的规律及其特点。

4.论述相权与皇权的关系。

5.谈谈你对八股文的看法。

6.请简要评述科举制度。第二章儒家文化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化博览4

    世界文化博览4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中华美德智慧书

    中华美德智慧书

    本书是对先秦诸子经典的国学著作中圣贤智慧的总结,书中重新解读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管子、韩非子和荀子的文化智慧。通过阅读本书,希望读者能够了解古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中汲取心灵的营养,并对其中的精华做到继承和发扬,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 《三国演义》在日本

    《三国演义》在日本

    本书以丰富的资料论述了《三国演义》传入日本后流行及其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发现),并被根据日本民族性格和日本文学传说特征进行了增补与改造(重构)。还以比较文学的角度将《三国演义》和日本古代文学典籍进行了比较研究。
  •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代文明探索之旅系列丛书发现古老的文明,探寻逝去的记忆,掀开古 代世界神秘的面纱,介绍古代文明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展示各大 文明的经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辉煌,带你领略几千年前古代人类的风采 ,充分了解人类无穷的智慧和叹为观止的成就……  拨开历史的层层迷 雾,人类文明之谜向你娓娓道来!
  • 父子宰相家训

    父子宰相家训

    本书是清代名臣张英与其子张廷玉撰写的家训。张英以宦官仕途、为人处世等方面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结合古圣时贤的言行事例,教导子孙如何持家、治国、读书、立身、做人、交友。他用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些微小事,解读深刻的人生哲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张廷玉深受张英影响,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出了《澄怀园语》,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修身、持家、节用、读书、择友等诸多方面。《聪训斋语》和《澄怀园语》自刊行以来,影响巨大,被奉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传诵不息。
热门推荐
  • 我为仙帝我怕谁

    我为仙帝我怕谁

    五百年前,一代仙帝叶无尘,因怀天纵绝资遭人嫉妒,被击杀于星月坡下。五百年后,当尘封的记忆再次被唤醒,仙帝叶无尘化身于一少年身上。既然天命不该绝,这一世我将手掌乾坤万法,脚踏诸天,斩灭一切敌手。我为仙帝,我怕谁?挡我者死!
  • 这个亡灵法师不一般

    这个亡灵法师不一般

    系统:“还想要大爷伺候你?想太多,闪了”萧白手指天空“我...我...我去你”穿越第一天被系统抛弃,继承亡灵的意志!开始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
  • 亚洲:沙特阿拉伯(世界我知道)

    亚洲:沙特阿拉伯(世界我知道)

    本书图文并茂,大量精美的彩色插图将带领你游览七大洲的大多数国家,领略它们独特的自然景观,品味它们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亚洲的广袤、欧洲的人文、非洲的狂野、美洲的多元、大洋洲的浩渺、南极洲的寒冷……都将为你一一呈现。奥地利的斗牛、巴西的狂欢、英国的傲慢和优雅、美国的务实和率真、法兰西的浪漫、德意志的理性、俄罗斯的豪放和热情、日本的“菊花与刀”……这些独特的国家特色和民族特性也将展现在你的眼前。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神庙、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这些古迹不仅能引发你思古之幽情,更会使你领略人类文明的古老和悠远。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之异界纪元

    重生之异界纪元

    18岁的少年,为了爱情,却因烈火将一切的一切燃烧殆尽。一颗星辰般璀璨的神秘宝石的陨落,却再次给与他重新来过的机会!虽然失去一切,但又何妨,他要做回自己,异界召唤,在这个刀剑与魔法充斥的世界里他要找回他前世所失去的东西。他的一生注定着不平凡,在异界又将兴起何等波澜。
  • 人生论

    人生论

    本书收录了培根的随笔作品五十九篇,其中五十八篇均为培根生前陆续发表的完整作品,最后一篇为残篇,在培根生前未及发表。培根放眼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对人世的通透洞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个人的观点,以优美、隽永的文字警示世人,体现了他的现实主义与道德理想的完美融合,对现实人生极具指导意义。其中,《论真理》《论死亡》《论家庭》《论友谊》《论美》《论读书》等篇章已经广为流传。
  • 刺道天尊

    刺道天尊

    天生废脉,却秉承上古刺客之道,大隐于朝,令上位者为之惴惴,不敢胡为!帝君为之顾忌,不敢鱼肉!肉食者为之寝食难安,不敢祸害苍生!苍茫大陆,谁主沉浮,泱泱大国,遍地狼烟……少年孟慷说,“世道乱了,该出手管一管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之并非什么善男信女

    快穿之并非什么善男信女

    梦醒,她是手掌天下大权的辅政太后,在年方满五岁的幼帝身后和摄政王分庭对立;梦中,她穿越无数个世界,不择手段,横刀夺爱,只为年少时的遗憾而苦苦追寻一个结果鹊桥,她的爱情鸟,好奇地问道:你到底是算好人,还是算坏人,我怎么越来越看不明白了呢?池玉迢摸了摸腰际的三尺青锋:我做事不问好坏,只问心
  • 绿茵巨星

    绿茵巨星

    “一个男人所有的潇洒,所有的激情,都在这绿油油的草皮上,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助攻,每一个进球……”——李锐。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球员,走出国门,闯荡欧洲联赛,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绿茵巨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