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800000007

第7章 制度文化(7)

据《元史·选举志》载:“蒙古人、色目人,第一场问经五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用朱氏章句集注。其义理精明,文辞雅达者为中选。第二场策一道,以时务出题,限五百字以上。汉人、南人第一场明经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经义一道,各治一经,《诗》以朱氏为主,《尚书》以蔡氏为主,《周易》以程氏、朱氏为主。已上三经兼用古注疏。《春秋》许用《三传》及胡氏《传》,《礼记》用古注疏,限五百字以上,不拘规律。第二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古赋、诏诰用古体,章表用四六,参用古体。第三场策一道,经、史、时务内出题,不浮藻,惟务直述,限一千字以上。”可见,元人废止了唐宋以来实行了六七百年的诗赋考试,定以经义取士。在行科举的诏书里,更明确地规定,无论乡试、会试,蒙古、色目、汉人、南人最重要的第一场都是考明经、经疑或经问,从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事出题,并硬性限制经义必以程朱理学家的注释为标准。这一规定为以后明清两代延用了近600年之久,是科举史上的大事。

(四)“应考指南”的泛滥

元代以经义试士,规定考试题目必从儒家经书里出,应考者作文,既有规定的格式,思想内容又限定以程朱学派对经书的解释为准。四书五经的篇幅不算很长,其中可出的考题是有限的。行之稍久,套用现成格式和背诵范文便成了中选的一条省事而又省时的捷径。为此服务的估题、押题和拟作范文之类的辅导材料便应运而生了。元朝人编写的此类书籍,在《四库全书存目》中收了不少,如《书义断法》、《春秋经疑问对》、《四书待问》、《四书疑节》、《作义要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书义断法》称:“书首冠以‘科场备用’四字,盖亦当时坊本,为科举经义而设者也。其书不全载经文,仅摘录其可以命题者载之。逐句诠解,各标举作文之窾要。”“后来学者,揣摩拟题,不读全经,实自此滥觞。”辛弃疾气愤而轻蔑地说:“三百青铜买一部即可举进士者,殆此类矣。”这类科举辅导用书的作者大都是科场不利的老儒。他们自己没能走通科举之路,却积累了不少考试的经验教训。作应时文章,大学问未必用得上,小技巧却往往不可少。这类书籍能给士人们以立竿见影的帮助,提供通向仕途的捷径,很受读书人的欢迎。对编写者、刻印者和书贩们来说,都是有利可图。此类材料便大同小异、改头换面,大肆泛滥起来。

元代社会重宗教,轻儒术。时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之说。可见,科举制度在元代是一个中落期。

六 明代科举制

明朝科举考试始于洪武三年。明太祖下诏:“自今年八月始,特设科举,务取经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实相称者。朕将亲策于廷,第其高下而任之以官。使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毋得与官。”但行之三届,发现所取皆“少俊”,遂废止。至十五年(1382),又决定恢复科举取士。十七年(1384),礼部颁行《科举成式》,三年大比,永为定制。

(一)学校——科举的必由之路

唐宋时期,并不是一定要入校学习。唐宋考生的来源主要还是各州贡举。范仲淹、宋祁等人曾大力推广学校学习。王安石整顿太学,曾推行“三舍法”,将太学生分为三等:外舍、内舍和上舍,以考试的成绩和平时的学业品行作为升舍、应试和授官的根据。宣和三年(1121),被废除。至明代,进校学习成为科举的必由之路。学校和科举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朱元璋认为:“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对学校非常重视。1365年,当他还是吴王的时候,就在应天建立国子学。1369年又令各府、州、县设立学校。

1.国子学

国子学是中央一级的学校,建于南京鸡鸣山下,不久改称国子监。国子监设祭酒一人,司业二人。下面分设监丞、典簿、典馔、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在国子监学习的学生通称监生。举人入监的称举监,生员入监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朱棣在北京设立国子监。永乐十八年(1420)迁都北京,又在北京设立国子监,称原来的国子监为南京国子监,这就是明史上的南监和北监。

明代的国子监分为六堂,分别以率性、修道、诚心、正意、崇志、广业命名。开始时,除学习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外,还要学习刘向《说苑》、律令、书法、数学、《御制大诰》等。但越到后来,《四书》、《五经》成为唯一学习的内容。学校的教育功能已基本消失,学校越来越为科举服务。朱元璋认为《春秋》是儒经的核心,是最能体现儒家思想中的“微言大义”之所在。国子学的学生们因而也把《春秋》的学习放在首位。

2.地方学校

地方学校分为府、州、县学。府设教授一人,训导四人。州设学正一人,训导三人。县设教谕一人,训导二人。府、州、县学的学生名额,明初规定为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每月由国家发给食米六斗。后来又几次下令增加名额。“生员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生员入学,最初是由巡按御史、布政使、按察使和府、州、县官主持考试。正统元年(1436),才在各行省特置提学官。提学官的职责是“专督学校,不理刑名”,各直省的地方长官不得侵犯提学的职权。提学官三年一任,任内举行两次考试,一次是岁考,一次是科考。岁考和科考都按成绩的优劣分为六等。尤其重要的是科考,在其中列一、二等者就取得了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只有进入学校并取得科举生员的资格,才能在科举的道路上一步一步爬上去。

(二)明代的三级考试

明朝仍然实行三级考试法。《明史·选举志》载:“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但与前代相比,其内容和形式都有不少变化。

乡试:凡在各州县考试合格者(秀才或生员)可参加每三年在布政司所在地举行的乡试。因考期在八月,也称“秋闱”。南北两京的乡试习称“南闱”、“北闱”。乡试考三场,分别在八月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第一场试《四书》义、《五经》义;第二场试论、判、诏、诰、章、表;第三场试经史、策论。其中以首场最重要,即八股文作得好坏直接关系录取。考试纪律很严,对号入座、军人监考,甚至搜身。黄昏交卷,若有不能交者,允许增蜡烛三根,仍未交卷则扶出。试卷经封弥、誊录、对读后交主考、同考官评阅。录取按省分配名额,从100到20不等。严禁“冒籍”。乡试中式者统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第三、四、五名称“经魁”,第六名称“亚魁”,其余皆称“文魁”。乡试所发之榜称“乙榜”。中榜者参加布政司举行的宴会,称“鹿鸣宴”。乡试中式者既可参加第二年的会试,取得做官的资格。

会试:由礼部主持的全国性的考试,也称“礼闱”。因为在乡试的第二年春二月举行,又称“春闱”。会试也考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考官由多人组成,最初同考八人,其中翰林三人、教职五人。正德时增至数十人,其中翰林十一人、科部各三人。会试录取有定额,但执行中并不严格遵守,少时数十人,多则四五百人。会试中式者统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由于文化发展的地域差异,洪武时便出现了南北名额之争。杨士奇任内阁大学士时曾确定比例为六比四。后来又明确分为三份,即南卷55名,北卷35名,中卷10名。中卷包括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四省及凤阳、庐州二府,滁、徐、和三州。

殿试:名义上由皇帝亲试于奉天殿或文华殿,也称“廷试”。嘉靖、万历以来,皇帝不再亲临考场,只对内阁拟定的考题审定而已。考试时间初在三月初一,成化八年后定在三月十五日。只考策问一场,次日评卷,第三日发榜。由于时间太紧,评卷官关注的只是其中少量优秀试卷,以排定名次。殿试所发之榜称“甲榜”,考中者统称进士,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分别称状元(或殿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第二甲第一名称传胪,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会试第一名为会元,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当时的士大夫又通称这三者为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有明一代,连中三元仅洪武(1368-1398)年间的许观(后复姓黄)和正统(1436-1449)年间的商辂二人而已。

(三)馆选

明朝殿试发榜后,分甲授官,第一甲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授编修。二、三甲进士可以再参加翰林院的考试,时称“馆选”,考取者称“庶吉士”。庶吉士源于《尚书·立政》中的“常庶吉士”,周朝指官府内办理日常政务的官员。明成祖时草创此制,但直到明孝宗时因大学士徐溥奏请而趋于健全和完备。中选进士以翰林院、詹事府官高资深者一人教课之,称教习。三年学成后,留成绩优异者在翰林院任编修、检讨,次等分任给事中、御史等官。由于庶吉士散馆即为翰林,而英宗以后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南北两京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所以,庶吉士被人们视为“储相”。可见,庶吉士比一般进士的地位和威望要高得多。

七清代科举制

清朝开科取士始于顺治二年(1645)。在体制上有损益地继承了明朝。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在乡试之前增加了“小试”。

(一)小试

清朝与明王朝一样,学校是科举的必由之路。府、州、县学的学生称为生员。未取得生员资格的知识分子不论年龄大小,都称为儒童或童生。一些考生一直到六七十岁了仍然是个童生。童生要取得生员的资格必须经过三次考试:县试、府试和院试。这一系列的考试总称为童试,俗称“考秀才”。考试内容与乡试略同。录取名额按各地文风高下、钱粮丁口多少而定。

县试二月举行,知县主考。考生自报简历,并五人联保。共考四场,前两场考诗赋,后两场考经解。府试四月举行,知府主考。共考二场:第一场为正场,被录取者即可参加院试;第二场为复试,意在排出名次,考生自定是否参加此场考试。院试,清初各地设学道,以督学使总理一道学政。雍正时改学道为学院,以学政总理学事。院试就在学政衙门所在地设置专门场所(考棚)举行,由学政和所在地方长官共同主考。考试两场:第一场为正场,第二场为复试。

通过小试后,即成为生员,可进入县、州、府学校学习。各府、州、县接到学政发下的新生名单(俗称红案)后,即通告新生于某日雀顶蓝袍,齐集官署大堂,设宴簪花,并由各府、州、县官率领,到文庙拜谒孔子,到学宫明伦堂拜见学官,算是正式入学了。府、州、县学的学宫都有一个半圆形的水池,称为泮水。所以称府、州、县学为泮宫,称入学为入泮。明代称初入学的人为附学生员,清代沿袭了这一名称,称为附生。此外,还有茂才、博士弟子员名称,而最普遍的称呼则是秀才。

(二)清代三级考试法

清朝乡试考试办法同明朝相似,唯难度远大于明。乡试由皇帝差派专官主持,在各省省城举行。考场是专门修建的,从围墙到座位都是特制的。考生身着“行衣”,食宿皆由官方提供。考试纪律很严。

乡试共考三场:第一场试经,《四书》三题,《五经》各四题,考生可任选一经。内容以宋人传注为准,形式是八股文。第二场试论一篇,判五道,诏、诰、表选作一道。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

清代乡试的录取是按各省文风高下、人口多少、丁赋轻重而分配名额,又时有增减。乾隆九年,浙江、江西各94名,四川为60名,而甘肃才30名。由于名额太少,极难考中,遂自康熙十一年始按正取5∶1的比例设副榜,中正榜者称“举人”,中副榜者称“副贡生”,以后可直接进入乡试。但还是有久考不中者,至有老死科场者。黄章99岁还未中选,提灯大书“百岁观场”。清乡试发榜时间多在寅日或辰日,寅属虎,辰属龙,因此称“龙虎榜”。又因正值桂花季节,又称“桂榜”。

同类推荐
  • 日本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日本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本书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尽可能客观公正地再现日本有文字记载以来日语语言文化与文学发展的整个进程,同时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日语语言的特殊文化内涵进行明确、清晰的表述,既有对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宏观分析,又有从民族文化心理、交际习惯等不同侧面对日语文化内涵的具体介绍,旨在帮助学习者从宏观上把握日本语言文化与文学发展脉络及动向,从微观上了解其发展进程中各个时期主要日本语言文化与文学形式以,达到认识日本文学本质的目的。
  •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段渝主编的《巴蜀文化研究集刊7》内容介绍:伊尹是商王朝开国的辅弼良臣,一名伊挚、尹挚,单称伊,又名阿衡,辅佐成汤伐灭夏桀,建立了商王朝。汤之后,太甲不遵汤法乱德,伊尹放太甲,摄朝政,保证了早期商王朝王室政权的平稳过渡。伊尹的治国大略流芳后世,到春秋战国时期乃有伊尹学派形成。
  • 国学其实很有趣儿

    国学其实很有趣儿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国学的发展自然是历史悠久且博大精深,作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国学的存在不仅记录了中国的发展史,而且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影响延伸到政治、经济、历史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学堪称中国文化的精髓部分,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文化的日益多元化,国学渐渐与时代相脱节,与人们的生活更是渐行渐远。
  • 晋商镖局镖行义行天下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

    晋商镖局镖行义行天下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

    保镖是对社会富有者、权势者的一种保护行为。晋商发达必然要产生镖局镖行。岁时节日庆祝与人生礼仪襄赞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形成的一种非制度化的经验,是一定人群约定俗成的地域文化体现。
  • 仰·穆:钱穆珍稀讲义系列(全3册)

    仰·穆:钱穆珍稀讲义系列(全3册)

    《中国通史》《中国文学史》《钱穆学术文化九讲》国学大师钱穆珍稀三书!尘封60年。
热门推荐
  • 研发中心

    研发中心

    唐小卉是唐华乳业集团研发中心的工程师,有人喊着她“唐奔。”她只会浅笑而过,始终热爱工作。她说,“有时候荡涤灵魂深处的思考并不是都清楚、都知晓,而是该知晓的知晓,不该知晓的就让它随风而去。”她也说“千种人就有千种对待爱情的方式,而她只有被动。”贺一之暗藏身份来到唐小卉的单位,一次意外的新品品尝活动让他见到唐小卉,两人目光交汇处都是几年前彼此的样子,他依旧调侃,她依旧被调侃。他想守候碍于自己的身份和曾经的伤害。她想靠近却碍于自己捡不起来又放不下的面子。她说“相遇始料未及,相见更是难上加难,后来才知道平凡的爱也要克服重重阻碍。”他才说“愿意为你做尽各种丑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交错时空的爱恋

    交错时空的爱恋

    时常出现在她梦里的黑色水车,在她十六岁的时候,真实的呈现在了她的面前,然后,它有着能够穿越过去和未来的力量,穿过水车的夹缝,她遇见了过去的紫和未来的玄,以及心爱着她的影!也在触手可及之间,她失去了一切。
  • 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

    本书从抱怨的危害出发,以励志而暖心的有关人生经历的故事给你勇气和力量,让你改变自己,改变世界,与更好的生活相遇,教会人们摒弃抱怨,努力改变,在漫漫黑夜中努力坚持,在艰难的日子里恬静安然,感受到快乐和幸福。本书内容全面,技巧丰富,方法实用,道理深刻,以理论联系实际,以事例为佐证,是个人改善自我、走向成功的心灵读本,也是各种公司、组织提升团队精神、提高员工觉悟、促进整体发展的必选员工励志书。不抱怨,将从阅读本书开始。
  • 我们的幻想乡综漫

    我们的幻想乡综漫

    嘛……对于点进这本书的你,我只有谢谢两个字毕竟我也明白,没有特点,文笔不好,更新也慢,简直没有什么优点。有的,只有我对幻想乡的爱。今生被坑入东方,来世愿生幻想乡。撒,来吧,我们的幻想乡综漫之旅。书友群:吾等眷恋的幻想乡。群号:一四七七三六八二二,欢迎入群。
  • 少女的清风明月

    少女的清风明月

    小镇女孩季未眠,学习一般,长相一般,家境一般,却有着不一般的梦想;她热情善良,勇敢正义;她大大咧咧,勤勤奋奋,有时却也懒懒散散。高中时代,她遇见了改变她一生的男孩江枫,江枫有着季单对美好的所有幻想,可没想到,这一切都只是表象……
  • 论气

    论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老师当了新娘

    老师当了新娘

    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的笔触,以广大的自然界为背景,以自然界中活跃的生灵为主人公,以它们之间的生活故事为叙述展开的主体,精短的构思、丰盈的想象力、诗意的叙述语言共同构成了金波短篇童话比较典型的特征,是诗意派童话的代表性作品。内中多篇作品获奖。
  • 好妈妈改变孩子一生(3-6岁孩子家长必读)

    好妈妈改变孩子一生(3-6岁孩子家长必读)

    每个孩子都是珍贵的存在,好妈妈会改变孩子的一生。那么,3-6岁孩子的妈妈应该怎样做呢?也就是说,好妈妈到底怎样做,怎样去教,怎样去塑造,才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呢?这正是本书要告诉每一位好妈妈的。
  • 一如初恋只有你

    一如初恋只有你

    新书《豪门阔少,独宠大明星》发布,收藏哦。 戴妈妈突如其来的破产,戴晚清的公主生活瞬间崩塌,人生翻天覆地地改变,到最后她挖了个坑把自己摔惨了,明码标价的婚姻毫无爱情可言,他夜夜折磨,她无路可逃。等她终于脱离苦海时,却把自己的心丢了。南醇迟来的告白让她无奈掩藏真心,汪启梅的迫害让她无力招架,而她同样也面临着中野青多的抉择,Mayo和Maen的最终归宿在何方,由山川绿的纠缠到底值不值得,乱如麻丝的爱恨情仇最后是否能众人如意,这场追逐战,谁放得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