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800000011

第11章 儒家文化(3)

郑玄受东汉末期“党锢之祸”的迫害,“隐修经业,杜门不出”,集中精力,潜心注经。“凡玄所注《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候》、《乾象历》,又著《天文七政论》、《鲁礼褅袷义》、《六艺论》、《毛诗谱》、《驳许慎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凡百万余言”,最终创立“郑学”。流传至今的《十三经注疏》中,《毛诗》、《周礼》、《仪礼》、《礼记》仍为郑玄所注。郑玄通过精心的校勘和精审的诠释,融会今古,兼采众长,使经学从严格的师法、家法和繁琐的章句之学中解脱出来,从而吸引了大批儒生学者归附于郑门。郑玄所注经书问世后,其他今古文经注多被后世摒弃,经学至郑玄而一变。

两汉经学至郑玄遍注群经而得到了全面的总结,但汉末外戚宦官专权,党锢之祸迭兴,加之长期战乱,阻塞了儒生的进身之阶,经学逐渐走向衰落。三国曹魏统治者开始推行九品中正制的官吏选拔制度,注重门阀等级,只靠经明行修的儒家读书人已经很难登上仕途。利禄之路的断绝,使经学更加衰微。在经学内部,三国魏经学家王肃有意与郑学作对,融会今古,遍注群经,兴起“王学”。王肃作为司马昭的岳父,其学得到日渐得势的司马氏的支持,成为经学权威。郑、王之争加速了经学的衰微。西晋以后,家世阀阅成为仕进的唯一依据,出现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今古文经学在政治上的意义已不重要。今文经学著作大多在此后散佚,只有古文经学著作借助郑学、王学简洁明了等优势延续一线之传。

(第四节) 魏晋玄学化儒学及隋唐义疏化儒学

汉魏之际,社会持续动乱,经学衰微,要继续推行封建的纲常名教来治理社会,就必须用新的理论和思想为儒学注入新的活力。在时代的呼唤之下,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力图为纲常伦理找到更为可靠的依据。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出现了研究《老子》、《庄子》、《周易》的热潮,士大夫并称之为“三玄”。他们或夸耀出身门第、容貌仪止,或从事虚无玄远的“清谈”,以此代替讲经习礼。他们跳出皓首穷经的经学之路,以思辨义理代替章句之学,最终导致魏晋玄学的产生。

一 玄学化儒学的演变发展

魏晋时期,玄学家们以本与末、有与无、名教与自然、才与性、言尽意与言不尽意等抽象的哲理问题作为谈论对象,企图以老、庄的道家思想改造儒家名教,宣扬“名教本于自然”、“名教即自然”的玄学思想。

玄学兴起于曹魏正始年间(240-249),代表人物是何晏和王弼。何晏雅尚《易》、《老》,著《论语集注》。王弼注《老子》、《周易》,并作《周易略例》、《论语释疑》。他们引进老、庄“以无为本”的学说来诠释儒学,企图调和名教与自然的矛盾,对汉代以来烦琐的儒学进行了精心的玄学化改造。他们倾向于道家的“任自然”,提出“贵无论”的主张,将汉代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改造成为“有无本末之辨”的玄学本体论。依据这种理论,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玄学家们认为自然是本,名教是末,因而“名教本于自然”,由此为名教的存在找到了新的理论依据。将之运用到政治上,便为“圣人体无”,人君当效法自然,拱默无为,委政于臣下。这样的玄学,实际上是为当时曹爽、司马懿党争中的曹氏一党垄断政权作理论宣传。

司马氏掌控曹魏政权之后,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竹林名士”,蔑视和不满于司马氏标榜名教,诛除异己,杀害名士,改朝换代。但他们又不敢正面反抗,于是在行为上不守礼法,旷达不羁;在理论上谈玄说虚,师法老庄,猛烈抨击名教。阮籍说名教是“乱危死亡之术”,当时所谓的礼法之士,不过像裤裆中的虱子一样,“行不敢离缝隙,动不敢出裈裆”,“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为九州牧”,实际上是一群利禄之徒。嵇康公开“非汤、武而薄周、孔”,倡言“越名教而任自然”,主张“崇简易之教,御无为之治”。这实际上进一步冲击了儒家学说。

西晋时期玄学的代表人物是向秀和郭象。向秀作《庄子注》,后来郭象又加以补充、发挥,进一步振起玄风。他们发展了何晏、王弼“贵无论”思想,创立“独化论”,认为“生物者无物,而物自生”。在自然与名教方面,他们提出“名教即自然”的理论,倡言“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无异于山林之中”,人们都应该任由礼法名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等自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他们说:“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所以,向秀、郭象之论实际上是为门阀士族统治作理论论证,为门阀士族的执政与享乐找借口,因而得到官方的欣赏和提倡。

东晋以后,玄学开始同佛教结合,许多清谈名士都竞谈佛理,而许多僧侣也都长于清谈。儒学不仅玄学化,而且受到了传自域外的佛学的严重挑战,出现佛学化趋向。在南朝时期,兼通儒、释、玄成为儒学家和儒学著述的特色。

二 南学、北学与儒学传统地位的延续

由于玄学的兴起,佛、道二教迅速发展,儒学不仅玄学化、佛学化,表现出“儒玄并综”、“儒玄双修”的特征,而且远不如两汉时期兴盛。但是,官方正统统治思想仍然是儒学,儒家纲常伦理、道德礼治仍然是维系社会运转的重要思想支柱和制度保障。

东晋十六国以来,胡族统治者为争正统,“儒本道末”思想的提出和玄学向儒学的靠拢,使儒学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南北政权都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儒学,使儒学在南北朝时期得到了持续发展。其高峰,大致南朝在梁武帝统治时期,北朝则在孝文帝改制以后。

随着政治上南北分治形势的出现与发展,儒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分化成南学和北学。南学指东晋南朝的儒学,而北学指北朝的儒学。南学、北学在治学趋向、所奉经典、治学方法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总的说来,南学继承了魏晋玄学之风,着重从综合、抽象义理的角度探求儒学精神,用老庄玄学的思想来改造儒学经义,注重文辞,较为虚浮华丽;北学延续了东汉经学,尤其是郑学的学风,注重兼通博考,讲求儒学经义,受老庄思想影响较少,较为朴实。当时就有“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之说。由于南朝继承了中原儒学文化,并在玄学的方向上持续发展,所以自当时起,人们均以南学为儒学正统。东魏高欢就说:“江东复有一吴儿老翁萧衍者,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

魏晋南北朝儒学是在与玄学、佛教和道教的较量中发展起来的。儒学作为以伦理、政治为轴心的人文之学,在哲学思辨方面不如玄学和佛、道二教,但她与国家制度、法律和公私生活关系密切,因而儒学在儒、玄、释、道中仍居于首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在加强皇权、重振封建纲常、建立中原正朔形象、感召四夷、建立大一统,尤其是在北方“以夏变夷”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 隋唐义疏化儒学

受到佛教经典阐释方式、佛教登坛讲经之风的影响,南北朝时期,儒学一变两汉明经之风,盛行义疏之学。义疏乃对经注而言,注以释经文,疏则演注义。南北朝诸儒治经多自出义疏。皮锡瑞说:“夫汉学重在明经,唐学重在疏注。当汉学已往,唐学未来,绝续之交,诸儒倡为义疏之学,有功于后世甚大。”南北朝义疏于隋唐经学有筚路蓝缕之功。

南北朝时儒学分立,南北儒学经典、义疏各异。随着隋、唐全国的统一,儒学思想的统一被提上议事日程。隋朝陆法言综合南北之学,写成《切韵》五卷,统一了书面的声韵,而儒学的统一并没有完成。唐朝初年,统治者进一步采取措施改变以前儒学多门、师法各异、章句繁杂、义疏不同的状况。太宗下令颜师古、孔颖达等正定五经文字,撰著五经义训,在以南学为本、兼取南北学术之长的基础上,最终完成了官修的《五经定本》、《五经正义》。同时,唐朝在选举制度方面确立了自愿报考、分科考试、择优录取的科举取士制度,明令每年明经取士以《五经正义》为标准,儒学由此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

唐朝廷颁布《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左传》五经义疏之后,又出现了私修的《周礼》、《仪礼》、《穀梁传》、《公羊传》义疏,合称“九经注疏”或《九经正义》。唐玄宗开元年间,新增的四经注疏也用作开科取士的标准。

唐朝《九经正义》总结了自汉代以来的儒学,对儒家各种学说做了统一工作,并且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不过,《九经正义》的编纂奉行“疏不破注”的原则,加之唐朝科举考试只要求墨守诸经正义的定论,不允许有所突破,儒学由此停滞不前。除此之外,当时科举以考试诗赋的进士科为重,明经科不受统治者和士人的青睐。同时,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重的原则,佛、道二教十分兴盛,并在理论思维,尤其是在心性论上占据优势。外部环境严重制约了唐代儒学的发展。

唐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从此以后,藩镇割据,王权旁落,唐朝走向衰落。面对混乱不堪的现实,儒家学者开始站出来复兴儒学,挽救唐王朝的衰亡,由此形成一股强劲的儒学新风。韩愈提出“道统论”,尊儒排佛,发挥《大学》、《中庸》之义,宣称要把孔、孟之道继续传承下去,并加以发扬光大。柳宗元则以“天人不相预”的思想,批判“天人感应”论,进一步清算儒学中的神学迷信思想,并与刘禹锡、李翱等一道,以儒为主,统合三教。他们还在文学上发起古文运动,倡导“文以载道”,企图利用文学形式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与此同时,以啖助、赵匡、陆淳为代表,冲决经学樊篱,荡弃家法,凭己意解经,并借以针砭时弊,兴起了“《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的新《春秋》学。中晚唐儒学新风为宋代儒学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节) 宋明理学化儒学

从西汉到隋唐的一千余年间,儒学偏重于名物制度、章句训诂,讲究师承家法。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的儒学称为“汉学”。进入宋代以后,经传笺注的传统遭到遗弃,代之而起的是疑经惑传、以己意解经、讲求义理的新风尚,并逐渐形成了带有鲜明时代色彩的新儒学。历史上将其称之为“宋学”。在吸收先秦诸子、佛道二教,尤其是佛教哲学基础上形成的以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为核心的宋明理学则是宋学中最为核心的内容。

如果说玄学开启了儒学走向精微的哲理化,那么理学则更强化了这种趋势,并使儒学成为一种极富思辨色彩、超越佛道二教的哲学。宋明理学回应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抵抗外来侵略,镇压农民起义,挽求统治危亡等时代需求,并沿着学术自身的逻辑向前发展。它以儒家纲常伦理为核心内容,以精巧的哲学思辨为理论基础,从宇宙本源的高度论证 了封建纲常伦理的合理性,成为封建社会后期六七百年的统治思想。

一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又称“道学”,“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被称为“理学先驱”。他们尊崇儒学,排斥佛、老,不囿于传统注疏陈说,以“君臣父子、仁义礼乐”为“体”,以“诗书史传子集”为“文”,以“举而措之天下,能润泽斯民,归于皇极者”为“用”,通过其教学等活动而广泛影响于世。

继“宋初三先生”后,“北宋五子”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颢、程颐成为程朱理学的创始人,至南宋又出现“东南三贤”张栻、吕祖谦、朱熹,而由朱熹集理学之大成。

(一)“北宋五子”及其成就

周敦颐(1017-1073)原名敦实,字茂叔,湖南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人称濂溪先生,后世尊称为“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易通》等书,其学被称为“濂学”。周敦颐糅合儒、道思想,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宇宙生成论,认为宇宙的本源是太极(无极),太极动静生阴阳,由阴阳而生五行,由五行而生万物。周敦颐又提出“主静立人极”的伦理修养思想。他主张“定之以中正仁义”,以建立符合统治要求的政治原则和道德标准,“俾人自易其恶,自至其中”。由于“欲动情胜”不可收拾,周敦颐又倡言“主静”、“慎动”,并以“立诚”的方式要求人们照着伦理道德标准去规范行为。

张载(1020-1077)字子厚,长安人,因家住陕西郿县横渠镇,世称横渠先生,所著有《正蒙》、《经学理窟》、《横渠易说》及《西铭》、《东铭》等。张载讲学关中,所创学派称为“关学”。张载虽为程朱理学创始人之一,但与理学正宗不同,而以“宗盟斯文,羽翼道统”,附翼于程朱理学。张载以“气”为万物本源,认为“太虚即气”,“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气、太虚(宇宙)与万物三者实际上是同一实体的不同状态。张载认为每个人都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二者乃是善恶的根源。只有“自明诚”、“自诚明”两种修养方法,才能“变化气质”,因此,要“立天理”、“灭人欲”。通过《西铭》一文,张载提出了“理一分殊”的思想,认为事物各有区别,但每事物的本性决定于存在天地间的惟一的天性。此外,张载还提出了“穷神知化”、“穷理尽性”的认识论,又认为“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

邵雍(1011-1077)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谥康节,人称康节先生,河南共城(今河南密县东北)人。他长期隐居于洛阳,与司马光、程颢、程颐等关系亲密,所著有《皇极经世书》、《伊川击壤集》等。邵雍糅合儒、道思想,以图书、象数之学解释《周易》,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先天象数学理论体系。邵雍借《周易》的象数变化来推演宇宙的生成变化,认为宇宙的生成是象与数的演变,如切西瓜一样,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不断发展变化。程颢称之为“加一倍法”。同时,邵雍又以“元、会、运、世”的循环论,借助《春秋》学来看待、评定历史,形成了“皇、帝、王、霸”,一代不如一代的倒退的历史观。

程颢(1032-1085)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程颐(1033-1107)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洛阳人,人称大程、小程,又合称为“二程”。二程少年时曾受业于周敦颐,其学被称为“洛学”,对理学的形成起到了最为突出的作用。二程以“理”、“天理”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核心。程颢自称:“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二程认为理是宇宙的本源,先于气而存在,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社会等级秩序、人伦道德都是天理的体现。在天理、人欲关系上,二程认为二者不可并立,主张“灭私欲则天理明”,宣扬“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他们还进一步提出用“主敬”、“涵养”的修养方法,“格物致知”的认识方法,去消除蒙蔽“天理”的“人欲”。二程洛学强化封建纲常伦理,最终造成了“以理杀人”的严重社会后果。

(二)“东南三贤”与朱熹的集成之功

北宋五子之学以周敦颐濂学、二程洛学为正宗,张载关学、邵雍象数之学则被看作理学辅翼。二程洛学经杨时、胡安国、尹焞、胡宏等人的传播,在南宋乾道(1165-1173)、淳熙(1174-1189)年间兴盛起来,并由朱熹集其大成,最终完成理学的建构。与朱熹同时而稍前,出现了以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以吕祖谦为代表的“婺学”。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四川广汉县)人。他从传承二程洛学的胡宏问学,“发明天理而见诸人事”,明人伦,剖析义利之辨,论“持养”本诸“省察”,注重“涵养工夫”,尤重“力行”,在理学上颇有建树。张栻与朱熹从过甚密,对朱熹集理学之成有重要的讲益、辅助之功。

同类推荐
  • 事说石嘴山

    事说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上海蓝调

    上海蓝调

    静安和闸北,一个诞生了近800年,一个不足400年;一个得名于寺庙,一个得名自水闸。出生时间不同,出生环境不同,甚至连陆路地域都不接壤,隔着苏州河相望。从全国解放到改革开放后,两个区都在曲折中发展,静安区走得稳,而闸北区追得猛,无论经济、文化,还是人口,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人把静安和闸北的商业、房产、交通、教育、文化等方面一一对比,得出结论:一个“洋气”、一个“霸气”,“洋气”的静安和“霸气”的闸北,那么远又这么近,终于在最好的时光里牵起了手。
  • 汉学研究新视野

    汉学研究新视野

    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以丰富的外文资料、融贯中西的学识,对近年来德语、英语世界所出版的汉学新书中所涉及的新译本、新材料、新观点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其中绝大多数的材料都是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来。同时,他也对中西文化在文、史、哲等领域的异同进行了深入探讨。材料新颖别致,分析鞭辟入里,是了解西方汉学界学术前沿的最佳捷径。
  • 南方少数民族创世神话选集(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南方少数民族创世神话选集(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是南方地区少数民族创世神话的编选集,包括我国南方各个少数民族,如:门巴族、珞巴族、怒族、纳西族、基若族、普米族、拉祜族、傈僳族、毛南族、德昂族、景颇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独龙族、水族、仡佬族、侗族、布依族、仫佬族和高山族等。
  • 天赋石嘴山

    天赋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热门推荐
  • 国际大奖童书系列:黑暗护卫舰

    国际大奖童书系列:黑暗护卫舰

    《黑暗护卫舰》讲的是少年菲利浦的冒险经历。故事发生在17世纪的英格兰,孤儿菲利浦由于一次偶然的枪击事件逃离伦敦去航海,他因聪明和勇敢而得到了船长的赏识。一伙海盗抢夺了他们的船只。菲利浦被迫加入了海盗,跟随他们一起历险。虽然后来菲利浦逃离了海盗船,但不幸又和那帮海盗一起被捕受审。最后,菲利浦意外获释。开始了另一种战斗生活。小说惊险曲折、扣人心弦,吸引着人们去探察惊心动魄的航海之险。
  • 重刻药师七佛供养仪轨经

    重刻药师七佛供养仪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家的美梦枕头

    我家的美梦枕头

    某一天,毫无名气的小编剧于相思在机缘巧合下获得了一个神奇的枕头。通过枕头,于相思做了许多神奇的梦,而这些梦境,都将化为她的能力。由于弟弟于相念高中毕业来到这个城市,便顺势入住她的出租屋。而送她枕头的老人也闯进老她的生活,并自称是天界的龟神。三个人和一个神奇的枕头在同一屋檐下发生了一连串神奇的事情。(内容纯属虚构。)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最终仪式

    最终仪式

    世界已经经历了两次暴风雨,而现在,第三次暴风雨要来了,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一个想要看看自己召唤出来的宝宝到底有多厉害的普通青年。
  • 我家宿主真的冷

    我家宿主真的冷

    沧笙是一位神,一位很冷很冷的神。有一天,一个叫做系统的小东西找上了她。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请看暴躁系统如何对上高冷宿主。某神:你当我是死的?我会在江南等你的,不管你回不回来。――谷清(1v1,双洁)请收好一份带着玻璃渣的假糖(不虐不虐的,信我!= ̄ω ̄=)男主有点病娇,不要介意呀
  • 美女掌门的贴身神帝

    美女掌门的贴身神帝

    他是横绝混沌,碾压星空的杀戮大帝,也是游戏风尘,风靡万千美少女的逍遥神皇,更是集无数头衔于一身的全能大宗师!因一句承诺,秦天自封修为成为山河宗美女掌门的贴身保镖!本想老老实实的扶持美女掌门,却不想各种各样磨人的小妖精,投怀送抱!于是,无双大帝过起神仙般的生活,只是一个个难缠的对手不想他过的太舒服,各种阴谋诡计纷至沓来,掀起无边杀戮!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缔组织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缔组织疾病

    阐述结缔组织疾病的病因病理、免疫学基础理论及结缔组织疾病的诊断技术,使读者对结缔组织疾病的相关基础理论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临床诊治疾病打下基础。郑虹,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主治医师,2013年1月 辩证副型从肾论治强直性脊柱炎 CN42-1340/R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 相公可缓缓归矣

    相公可缓缓归矣

    朝堂之上风起云涌,韩弄潮穿越成为一介内宅妇人,只能步步为营。对于长年飘在海上的某人,韩弄潮咬牙切齿:相公,儿子都能打酱油了,可缓缓归矣。
  • 当她梦醒时

    当她梦醒时

    一个不知名网络小说家——夏妤,由于长期熬夜导致‘猝死’,抢救回来后,发现自己每次睡醒后会出现在不同‘剧情’的位面里,而且只有在身处的位面里‘合理’死亡后,才会从现实世界再次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