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300000027

第27章 中国小说的文化范型(3)

只因海上自通商以来,南部烟花,日新月盛。凡冶游子弟,倾覆流离于狎邪者,不知凡几。虽有父兄,禁之不可;虽有师友,谏之不从。此岂其冥顽不灵哉?独不得一过来人为之现身说法耳。方其目挑心许,百样绸缪,当局者津津乎若有味焉;一经描摹出来,便觉令人欲呕,其有不爽然若失,废然自返者乎?

实际上晚清所有的消闲小说杂志无不标榜志在劝惩,与各种世情关系,目的在于针砭世俗。甚至被文学史家认为是晚清小说中最堕落的黑幕小说,专写流氓妓女拆白党奇闻,却也是在道德自辩上最花力气的。“必先具有悯世之心,惩恶之念”,才能“俾幕中人知所惧,而幕外人知所防”。

另一部分晚清小说,则以政治宣传这种特殊说教代替了一般的道德说教。政治小说如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序言中就明说写作目的是,“兹编之作,专欲发表区区政见,以就正于爱国达识之君子,偏中寓言,颇费覃思,不敢草草。”谴责小说如李伯元《官场现形记》说写书目的是“编几本教科书”教导官员们,使他们经过熏陶后,“再放他们出去做官,自然都是好官。二十年后,天下还愁不太平吗?”吴趼人《上海游骖录》下半部连篇累牍讨论各种社会问题,几乎不成为小说。

还有一部分时事小说,如佚名《苦社会》、中国凉人血《拒约奇谭》、碧荷馆主人《黄金世界》,都是由1905年美国反华工禁约运动就题作文,而小说刊物如《广东戒烟新小说》(1907年创刊,李哲编辑,用粤语),虽内容不全是戒烟,但题材与目的之切实也就很清楚了。这类小说,可以说比较切近现实,但依然是在载道。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晚清白话小说的叙述学特征,与先前的白话小说基本上一脉相承,变化不大,叙述者还是以说教者姿态出现君临于被叙述世界之上,对情节人物进行道德裁判。

白话小说想逃离慕史或说教模式,只有强调其难得明白宣布的另一目的,即娱乐大众。但强调娱乐,结果必然是强调中国白话小说的亚文化性。最早不讳言白话小说目的在“戏”的,可能是晚明的谢肇淛。《五杂俎》中说,“凡为小说及杂剧戏文,须是虚实各半,方是游戏三昧之笔。”在他之后,叶昼作为一个更出色的批评家,在对《水浒传》的评论中提出小说的“戏”或“趣”的原则:

有一村学究道:李逵太凶狠,不该杀罗真人;罗真人亦无道气,不该磨难李逵。此言真如放屁。不知《水浒传》文学当以此回为第一。试看种种摩写处,哪一事不趣?哪一言不趣?天下文章当以趣为第二。既是趣了,何必实有是事并实有是人!若一一推究如何如何,岂不令人笑杀。

中国文化的文本结构中,真理价值是与文类区分紧密相连的,不同文类由于它们在文类等级中所占的位置而确定其真理价值。这种提倡“戏”的方式,只是对小说真理价值问题的一种逃避——承认白话小说并无真理价值。

而且,叶昼等人强调白话小说的亚文化性,拒绝追慕文化上高级文类,这在中国传统文化结构中行不通的。因为中国文化对文类金字塔底层的文本施加了过大的压力。只要白话小说尚被认为是一种低级文类,其实践者(作者与读者)就不可能不需要既成价值体系的支持,心安理得地进行“纯亚文化性”的娱乐。无怪于这“戏趣”论辩在有清三百年中没有赢得多少响应。

但是,在晚清政治小说与谴责小说剂量过大难以消化的教诲之后,“戏趣”又成为小说的主旨,尤其在鸳鸯蝴蝶派的主张中,游戏目的被推到极端。鸳蝴派小说刊物毫不隐讳地夸示“趣味”、“消闲”。其刊名书名大都直指这一点。

这一派最成功的刊物《礼拜六》,发刊词就揭示了原则:

或又曰:“礼拜六下午之乐事多矣,人岂不欲往戏园顾曲,往酒楼觅醉,往平康买笑,而宁寂寞寡欢,踽踽然来购汝之小说耶?”余曰:“不然!买笑耗金钱,觅醉碍卫生,顾曲苦喧嚣,不若读小说之省俭而安乐也。”

这是白话小说最坦白的“亚文化宣言”,自甘与娼家酒楼并列,认为自己优越之处只在于省俭与安全,以“戏”幻想代“戏”实践。

而后,《礼拜六》杂志上自我推销的一条广告“宁可不要小老嬷,不可不读礼拜六”,被五四新作家抓住,作为旧体小说堕落的证据。放弃教化责任后的亚文化文本,失去了意识形态保护壳,也丢失了任何文化价值之可能。实际上,“戏趣”原则已成为传统小说余孽在五四小说前保住市场的策则,即放弃追慕主流文类,守住亚文化阵地。

五四小说反抗传统小说的最早呼声,是反对道德软化模式。陈独秀在1917年的“文学革命论”就说:“文学非为载道而设。”刘半农在同年的“我之文学改良观”中说:“道是道,文是文,二者万难并作一谈。”

道文分离观受到五四作家的热烈拥护。郁达夫认为:“小说在艺术上的价值,可以以真和美两条件来决定……至于社会的价值,及伦理的价值,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尽可以不管。”

文道分离使小说有可能离开传统模式。五四小说与鸳鸯蝴蝶派小说脱离教化模式的方式不同,鸳鸯蝴蝶派放弃价值之追求,而五四小说是朝一个新的方向追求价值。当然,“真与美”是五四作家心中的幻象,五四小说还得寻找自己特有文化范型。

(第三节) 自我表现范型

自我表现,“诗言志”,在中国文学理论与实践中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问题是,它只保留给高级文类,文人文学文类,例如诗歌、散文等,甚至文人的叙述文类,如传奇剧,文言小说,都不够资格分享这种表述方式。晚明公安派诗人,清初性灵派诗人,主张在诗中表现自我,尽管他们之中有些成员(例如袁氏兄弟)对白话文学表现出兴趣,却从来没有认为他们的诗学原则可以应用到白话文学上。

中国白话小说理论辩护,从来没有脱离过公众式亚文化性。在中国白话小说的整套程式中,自我表现几乎不可能,只有在18世纪某些杰作中,才有部分的实现。陈平原论及传统小说中的“诗骚”传统时指出,除了“结构上引大量诗诃入小说”外,“诗骚”影响“主要体现在作家的主观情绪,于叙事中着重言志抒情”。本书上篇已分析过,传统白话小说的意元主导类型,大都是“动力型”的,其叙述速度过快,不适合“言志抒情”。陈平原举的例“摛词布景,有翻空造微之趣”,指的是唐人小说的技巧。晚清小说,“史传”模式占优势。只有五四小说,才把自我表现变成小说写作的主导范型。

大部分文学史家都认为五四小说的主流是现实主义,个人的自我表现主要见诸于五四诗歌。下文将试图证明,对自我表现范例的追慕使五四小说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独特的新阶段。

自然,在五四小说中,有现实主义的因素。但至少在五四这个阶段中,其重要性远不如自我表现的因素。五四作家中大多数人对自我表现有浓厚兴趣,如何反映现实的问题较晚才提出。比较成熟的现实主义要到五四之后,即20世纪30年代才出现。郁达夫对五四小说的主导方针有个总结:

从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

卢隐回忆说她初开始写作时,“对于题材,我简直想不出,最后决定还是写我自己的生活吧。”

如果我们说这些声明都是以个人表现为特色的那些作家,尤其是创造社那一派说的,那么可以看另外一些人的想法。五四的主要思想先驱陈独秀,至少在五四早期,他认为个人主义是新世纪的思想主潮:

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能享受,递相授受,以至无穷。

鲁迅作为五四作家中社会责任感最强的人,也再三申张自我表现的原则。早在1907年,他就指出文字与“个人暨邦国之存……无所系属。”在晚清年代如此声言真是绝响。他坚持认为表现的应是真切的自身:

我们能够大叫,是黄莺便黄莺般叫,是鸱鸮便鸱鸮般叫。我们不必学那才从私窝子里跨出脚,便说“中国道德第一”的人的声音。

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呐喊》也自称来自自己“苦于不能忘却”的回忆。

甚至,在普罗文学的高潮期,在他临逝世不久前,他还告诫其弟子;“只要表现他所经验的就好,”不必“有意为之。……假如有意为之,那就决不能真切,深刻,也就不成为艺术。”

其他善于感情自敛,不喜欢自我外露的作家,如冰心,也声称,“能表现自己的文字,就是‘真’的文字。”

“所有的文字均为自传”这口号,经圣佩甫、勃兰兑斯、法朗士等一再重复,在五四作家中得到广泛而热烈的响应。而且,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小说作品,不管是哪个流派哪个社团的,都带有自传性,前与晚清相比,后与30年代文学相比,五四文学的自我表现倾向相当明显。

由此,中国小说的基本言述范型,由公共式转向个人式,自我经验成为注意的中心。

可能是一种象征,也可能是自我表现的一个重要部分,性与性关系成为五四小说最集中的题材。据沈雁冰统计,百分之九十八的作品写的是男女关系,他得出如下结论:

大多数创作家对于农村和城市劳动者的生活很疏远,对于全般的社会现象不注意,他们最感兴味的还是恋爱。

他是用遗憾的口吻来写的,但反映了当时的确实情况。郁达夫是五四时代性题材无挑战的最佳作者,他的作品几乎触及性“变态”的每一个方面,每一种可能:《沉沦》中的窥淫癖,《茫茫夜》和《落日》中的同性恋,《过去》的物恋癖与性受虐癖,《迟桂花》中的坦白忏悔冲动等等。

其他作者也不甘居人后。林如稷《将过去》中的强迫性嫖妓冲动与郁达夫《寒夜》和《街灯》相埒,叶圣陶《被忘却的》中的女同性恋,兄妹畸恋见于叶灵凤的《姐嫁之夜》,嫂弟之恋见于郭沫若的《残春》和《叶罗提之墓》。

滕固的《壁画》或许是被虐狂最浪漫的图景。一个中国留日学生爱上一日本妇人,他性格过于内向,不敢有所表示,最后吐血而死,死前用自己的血在墙上画出一幅壁画:一妇人在一死者身上舞蹈。

同类推荐
  • 文摘小说精品:家庭卷

    文摘小说精品:家庭卷

    本书收录了一些文摘小说中的精品故事。街灯完全憔悴了,行人在绿光里忙着,倦怠着归去,远近的车声为着夜而困疲。冬天驱逐叫花子们,冬天给穷人们以饥寒交迫。现在街灯它不快乐,寒冷着把行人送尽了!可是大名并不归来。
  •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论纲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论纲

    本书是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的结项成果为基础定稿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构建的根本基础与重要内涵。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构建,既是结合中国国情,接受与吸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与基本方法,并以此指导中国文艺发展,解决文艺实践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原典形态与价值内涵在中国文艺实践考察与当代形态文论构建中,不断体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并为人们自觉认识与明确掌握的过程。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思想的最新表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论纲》中也特别阐述了习近平文艺座谈会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导向,结合中国文艺实践,特别是“大众文化”实践,并借鉴西方“大众文化”的研究成果,探索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定位、批评尺度以及健康发展的路径,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深刻的历史意味。作为本项目的核心成果,《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论纲》立足中国国情,强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丰富内涵的多向拓展与整合,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上,梳理与求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的正确途径,从而进一步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的基本导向。
  • 我与贫困生

    我与贫困生

    书中共写了五十九个贫困生,和被资助的贫困生及各家长、同事的来往书信二百三十三封文件。张世贤是个正厅级退休官员,他有优厚的待遇,有不错的居室,有贤惠的妻子,有自强自立的子女,完全可以在家享清福,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而他却恰恰相反,白天,骑上一辆“侯宝林的自行车”,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挎上一个大提包,里面装上自己写的书、正在读的书、笔记本、一把笔、还有瓜籽、干馍片和药瓶……
  • 巴别塔下:维多利亚时代文人的词语焦虑与道德重构

    巴别塔下:维多利亚时代文人的词语焦虑与道德重构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十九世纪英国文人的词语焦虑与道德重构研究》的结项成果。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正经历着“现代化”过程,经历着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面对前所未有的变革,文人在思考道德时,意识到了彼此之间在理念、概念和词语上的分歧并不断论争,导致了思想和话语层面众声喧哗的状态。他们对词语的无序状态可能造成的危害深感不安。这种焦虑不仅出现在用词语思考和写作的时候,还出现在对词语本身进行反思的时候。本书分析了这种“词语焦虑”的表现和原因,通过对关键词语和代表人物的个案研究,还原道德思考的社会史和思想史语境,指出文人重构意义体系的尝试也是转型时期抵制种种焦虑并重构道德的手段,反思现代化过程中伦理建构和文化调整的困境与出路。
  • 黑白斋读书录

    黑白斋读书录

    全书分为四辑:“线与面”收录了作者近年来以长篇小说为主对军旅文学重要现象、重大问题的发言;“问与答”是作者与学生关于军旅文学的访谈;“人与书”收录的文章记叙了许多军内的师友名。“序而跋”收录了各种序跋。
热门推荐
  • 问世间情为何物:中国历代名人情感解读

    问世间情为何物:中国历代名人情感解读

    本书对中国历代近两百位各类名人隐秘、经典、曲折、具有代表性的情感历程与影响进行了真实、生动、细致的披露、展示和解读。君王们的纵情色、英杰们的豪情干云、文土们的旖旎多情、另一类的畸零私情——本书写尽了中国历史上的各种男女人,写尽了男女人之间的各种情感。本书故事精彩、人物鲜明、情感充沛、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表述通俗、富有哲理,从而具有有趣、博识、励志等功能。
  • 九雷剑神

    九雷剑神

    王羽,一个被家族认定的废物,遭各路嘲讽,一路颓废,却因一次意外,终于可以傲视群雄。“当我归来之时,是你们仰望之日。”
  • 最终搭配I泰坦战争

    最终搭配I泰坦战争

    走投无路的神低下高昂的头,将灵魂与人类结合,在改变基因的强大神力下诞生的ENDMATCH
  • 外治寿世方

    外治寿世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和白娘子有个约会

    我和白娘子有个约会

    有一天,许仙醒了,他只想安静的等待白娘子...却发现时不我待!
  • 爱倚萧墙

    爱倚萧墙

    前世,钟铃儿总想着自己贵为嫡女,就算母亲死了,母亲那边还无人肯关照,自己依然尊贵,最起码应该嫁个身体健全的王公贵族,可却被许给了半身残疾的明世谦。成亲以后,哪怕那个人对自己再用心再体贴,她始终不满足,一有点事情就把火发在他身上,打他骂他已经是家常便饭。甚至还把他从轮椅上推下去,让他在下着大雪的晚上自己挣扎着爬回房间。直到被诬陷与侍卫私通,被游街示众三日,被明世谦暗中放过,钟铃儿才知道当初的她有多傻多蠢。这一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工匠精功

    工匠精功

    该作品为长篇报告文学。在党中央的倡导下,“工匠”和“工匠精神”成为当下热词,更在广大企业中掀起热潮。笔者试图透过对精功集团的描写,来说明和印证:中国需要工匠精神,中国现实生活中充满着工匠精神,中国历史上的工匠精神在当下得到了传承,中国某些领域或局部的工匠们甚至比美德日瑞等国的工匠们做得更好。作为民营企业的精功集团就是一个佐证、一个缩影。
  • 如果你生来没有翅膀:独立女神香奈儿传

    如果你生来没有翅膀:独立女神香奈儿传

    自香奈儿去世以来,关于她的传说就不绝于耳,在她的身上,罗曼史与奋斗史都同样辉煌,而比她的作品更让人心动的,其实是她的人生。在这本书中,作者将通过详实的史料,优美的文字,带领你穿过时光的重重迷雾,去揭开传奇女性可可·香奈儿的神秘面纱,展示她一生中的大小事件及重要的人生转折,触摸她的灵魂与情感,看她是如何一步步从一贫如洗的乡下土妞蜕变为呼风唤雨的时尚女王。
  • 神魔大陆之魔武至尊

    神魔大陆之魔武至尊

    有的人不平凡,不是因为不甘于平凡,而是因为生就不凡!既然路不是自己能选择的,那么就将这条路走成自己的路!逆天!不一定能改命,但是却能留下我存在的意义!
  • 凤怨:重生之上神是女配

    凤怨:重生之上神是女配

    诛仙台上,雷霆狂猛、暴唳无常,电芒窜动间,万丈天雷自苍穹霹雳而至,“啊......”一声凄厉的哀鸣彻响云霄,直至一颗赤红的珠子从女子的丹田脱离,天雷转瞬即逝。诛仙柱上,七七四十九根锁神钉穿透凤鸾瘦削的身体,她垂着头,三千青丝衔绕,也难掩周身戾气。 ————东皇太一:凤儿,我们还能重新开始吗?凤鸾:天帝,轻唤吾为神主。 落梵音:你的容貌颠倒红尘,额间一点朱砂痣,生于鸟族,日后唤你凤卿尘可好?凤卿尘:阿音,若有遭一日,你背叛了我,生生世世我都不会原谅你。 唐闫:不知从何开始,他的视线就被眼前这个性子轻浮的女子深深吸引。凤卿尘:对不起,我对傲娇男不感兴趣。 君钰殇:鸾儿,寻觅了你三万年,为你凝魂聚魄,记忆中可曾有过我的出现?凤卿尘:你是君钰殇? 轩辕夜离:卿儿,只有你永远留在朕身边,无论做什么,朕都愿意。凤卿尘:包括放弃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