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300000015

第15章 叙述时间(1)

(第一节) 时长变形

叙述文本有两种时间变形方式,即时长变形与时序错位。底本中的时间假定处于自然的尚未变形状态中,而述本中的时间,则经过了叙述加工,它不可能与底本时间在时长与时序上对应,时间变形是叙述的一个必要条件。

说到底,书面的叙述文本并不具有时间向度,它只有用字数或页数来度量的空间向度,用空间关系(页序)表征时间次序。用这空间向度来指征时间,即用每个事件的描述相对的字数页数来表示时间的长度,空间比例转化为时间比例,空间顺序表征时间次序,这可以称为能指时间(signifier time)。

但是叙述还有另一套时间指示系统,即所指时间(signified time)。“三天之后”,“一刹那间”,“在这之前”等指示的时间,不是靠其空间篇幅,或空间相对位置所确定,而是靠其词句的语义确定。

除了这二者,实际上叙述还有第三种时间表征方法:由于被叙述的事件构成比较完整的线性,因此没有叙述的事件就形成一个时间空缺。这种能指缺失所指出的时间,可以称为零符号时间(zerosign time)。

这三种表时法结合起来,使叙述者能对底本时间进行变形处理。恰特曼曾提供了一张很清晰的变形表,移用于此:

省略述本时间=0,当然也<底本时间

缩写述本时间<底本时间

场景述本时间=底本时间

延长述本时间>底本时间

停顿述本时间>底本时间,因为后者=0

零符号时间只能构成省略,但能指时间与所指时间在其他各种变形中都可混杂使用。

这张变形表一清二楚,但问题不少。表的中轴是“场景”,即底本时间等于述本时间,也就是时长没有变形。如果这是可能的话,如何衡量?我建议以直接转述语为标准,因为直接转述语假定是从底本直录的,它占用的篇幅与它的底本时间应当是可比的。任何对事件的描写,比它在比例上短的应视作缩写,比它长的应视作延长。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印清,大概的比例。实际的底本时长与篇幅比例,都是难以说清的,而且,对于叙述学研究来说,准确的测定也没有必要。

中国传统白话小说中很少有延长,仅有的几处,怕也都是写武艺的招数之类。此类描写前,指点干预恐怕总会出现,用以指明延长。《水浒传》第七十四回:

这个相扑,一来一往,最要说得分明。这时迟,那时疾,正如空中星移电掣相似,些儿迟慢不得。

既然延长很少见,直接引语部分就应当说是中国白话小说中速度最缓慢的部分,其余描写部分,基本上是完全由缩写所组成,整个叙述文本,可以说是简略而快速。

首先,几乎所有的传统白话小说都以缩写开场。尤其是改写期作品,几乎每一部从天地洪荒讲起。中短篇小说,则大都从主人公的祖籍家世和过去的经历开场,而且必有明确的地点日期以与历史相验证。这样的开场,或可称为“溯源式”(ab ovo拉丁语:从卵起),当然必定是简略快速。

细查一下改写期的白话小说,我们可以发现其中速度较快与相对较慢部分,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说,从历史著作中演化出来的部分,比较快;从传说,从口述文学中取材而得的部分,就慢得多。《三国演义》中头上几章写了公元170年到公元194年汉末内战之混乱,写了主角之一的曹操如何卷入政治斗争,速度极快,描写简略。待到转入曹操个人化的经历(曹操逃亡路上杀吕伯奢一家),整部小说的叙述速度就突然降缓。这转折点正是曹操从一个正史中的英雄人物转为民间传说中的冷血丑角之时。

具有仿历史部分的小说,如《水浒传》,同样有这速度变化规律:当梁山的队伍与官军像模像样地摆阵势打仗时(小说成为仿讲史式叙述),速度相当快;当叙述每个好汉各人被迫害的经验,如何被逼上梁山,速度就慢得多。

鲁迅是首先注意到这个速度变化规律。他在讨论《新编五代史平话》时说:

全书叙述,繁简颇不同。大抵史上大事,即无发挥。一涉细故,便多增饰,状以骈俪,证以诗歌,又杂诨词,以博笑噱。

夏志清在讨论《隋史遗文》时,也注意到这个现象:

第一至四十五回,实际上是一部秦叔宝演义,文笔不慌不忙,引人入胜,在结构上有“长篇小说”的规模。四十六回开始转入正史,以李世民为中心,交代的大事太多,叙事不免急促起来。

他们两人都没有把这个速度规律普遍化,但可以说,中国传统白话小说基本上都如此。

关于中国传统白话小说,尤其是早期作品之筒略快速问题,解释各有不同。孟瑶在她的《中国小说史》中认为:

有长一段时间许多名著无法跳出“说话”窠臼,摆脱它的约束,“说话”的特色与风格,就是粗线条勾勒,使故事充满动态而快速地向前发展。

快速是否真是口述文学的特点?宋元讲话的描写速度,无案可查。今日华北的评书,华南的评弹等,都是以细讲慢说而闻名。扬州评话本《武松》一个打斗架势要用十页来描写;苏州评弹《珍珠塔》女主人下楼梯十八级,要讲十八天(十八场),可能是口述文学中的世界纪录。据许多笔记稗史记载,明清的说讲也很慢。

因此,孟瑶的说法可能要加以修正:“粗线条勾勒”,“快速”的,是早期话本小说,而不是“说话”。这也是话本小说并非口述文学记录之一证。

传统白话小说的基本结构是从极度缩写开场,然后进入一连串的缩写,只是在直接引语为主的对话部分速度才真正慢下来。

离历史题材越远,小说的速度就越能放慢。幻想神魔小说如《西游记》,细写场面就比历史小说多。但只有当世情小说在明末兴起,小说的叙述速度才明显地放慢。

《金瓶梅》崇祯本对词话本作的改动,大部分是行文上的,我们上文中已论及。但崇祯本有一处情节上的大改动,即把词话本的溯源式开场,改成场面式开场;崇祯本第一章几乎一开始就写西门庆在酒肆上等着看满街人群欢迎武松及他打死的老虎的行列,只有很短的一段溯源顶在头上介绍西门庆的过去。

在中国小说史上这是无前例的新开场法。崇祯本对词话本的这一改动,改变了中国白话小说的时间格局。虽然很难说叙述速度降慢了(整部小说篇幅仍差不多),但开局的速度方式有给全文定调的架势。

《儒林外史》也采用了《金瓶梅》崇祯本式开局:很短一段溯源,解释为何小村得其名,马上就转入一个很长的场面村民集会讨论村内要事。《红楼梦》的开场似乎仍为溯源式,但如果我们把头上六回视为楔子,那么第七回进入正文,也用了类似的开场法,先简略地讲一下刘家的境况,然后就是刘姥姥来贾府的场面。

既然这几部小说也未能彻底抛开溯源式开场,大部分二三流的白话小说,更无开场不溯源。

重复,就是同一事件在叙述中说几遍。乍一看重复是不必要的,可省的,但重复却在任何种类的叙述中都必然出现,应当说是叙述特征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传统白话小说中有两类重复:文体性重复,技术性重复。

文体性重复是叙述的文类归属之风格特征。在中国传统白话小说中最明显的重复就是每个章回起讫公式:以简述上回最后的情节起始,以简述下面将发生的情节为终。这个公式据说也是模仿口述表演——每晚开场时提醒上次内容,每场结束时略指下次内容以让流动的听众有个延续感,并引起他们好奇,下次再付钱来听故事。在书面的文本中,这个目的完全没必要,本应渐渐淘汰。事实上却是早期话本小说此类起讫方式不全,也不很常用,此后才发展成必须用的公式。与其说是口述文学遗迹,不如说是白话小说仿照口述文学而设的文类程式,用以指明拟书场叙述格局。到晚清,重复式起讫公式又有了一种新的实际需要,即报刊连载要求提醒读者上次内容,并使读者对下次内容感到好奇。这个不幸的实际需要使传统重复起讫公式又站住了脚。

技术性重复则是从不同角度,尤其是从不同的人物视角,重述同一事件。这样的重复,在西方文学中也是到现代才出现的技巧,在中国传统白话小说中,也不曾出现过。只有一个例子,韩南曾指出过,即《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襄敏公元宵失子,十三郎五岁朝天”,讲一个孩子元宵看灯被人偷去,从看孩子仆人角度写,从孩子本人角度写,再从偷孩子贼人角度写,情节虽是重复,内容并不重复,因为从仆人到孩子到偷儿“知情”程度是一步步加强而且情节渐渐深入。这确是个少见的好例。

中国传统白话小说中却常见另一种重复,即转述重复,在改写期小说中,我们可以找到大量此类重复。例如在《西游记》第三回,悟空强借东海龙王“天河神珍铁”,发现可以任意变化。他回到岸上花果山,又把铁棒的伸缩神奇向部下喽啰讲了一遍;许多章之后,他遇到唐僧,又得把这变化方法再说一遍。

还有重复更多的例子。《水浒传》第四十五与四十六回,海奢黎和尚与杨雄妻潘巧云有奸情,二人布置了一套相当复杂的信号,以策安全:潘的丫头迎儿在门口设香案,以表示杨雄不在家,海奢黎可进去;胡头陀在巷中击木鱼,表示四周无人,海奢黎可溜出门来。这套信号及其解释在这二回中重复了七次:

一、海奢黎布置胡头陀;

二、胡头陀依法行事;

三、石秀发现这套信号及其作用;

四、石秀告诉杨雄这套布置,杨不信;

五、石秀用刀威逼胡头陀说出,这套布置;

六、杨雄用刀威逼迎儿说出“如何教头陀来敲木鱼”;

七、迎儿说出这套布置。

重复七遍。这套信号系统够精彩的,因此多说几遍似乎并不让读者厌其烦复。但我们检查上面的七次重述,可以发现其中五遍是转述语。从定义上说,直接引语是说话者原话直录,不容省简,不另行文。既然白话小说每段转述语都是直接引语,重复是理所当然。当然只是理论上有此必要,实际上完全可以省简。《水浒传》第四十九回,解珍、解宝被毛太公陷害,乐和、顾大嫂纠集人马请来各路好汉劫狱,每请一个人就得重述一遍,例如顾大嫂请邹渊、邹润,就只用一句“却把上件事告诉与他,次后商量劫牢一节”。

然而,直接引语造成的重复一直到中后期的白话小说中继续大量存在。《金瓶梅》词话本第九十九回,刘二到王六儿家中打了何官人与王六儿,正在楼上睡觉的陈经济等事了才下来打听。王六儿只会哭,说不出要领,让陆主管把整件事重说一遍,这重述占了五行。第二十回,西门庆在妓院遇到麻烦,第二十一回开始潘金莲与孟玉楼把西门庆的小厮玳安叫来,问他前一日发生的事。玳安把事情从头到尾讲一遍,共有七行之长。第二十五回来兴儿向孟玉楼和潘金莲密报来旺儿背后发狠说的威胁话,几乎是全部重复前一页来旺说过的话。这些词话本的重复,崇祯本也不认为累赘可删,全部保留。

此后白话小说进入创作期,重复式引语就相对少了,到18世纪白话小说最佳作中,此种重复几乎完全消失。

省略的问题,比重复更为复杂。省略可由所指时间标示,“三个月过去了”,也可由“零符号”标示(只字不提跳过的三个月)。热奈特分别称这两种省略为明省(explicit ellipsis),与暗省(implicit ellipsis)。假如我们把叙述想象为线性的,那么暗省就是线的某段缺失,但仍可以体味出来,明省就是一段虚线,事件描写省了,跳过的时间却留下痕迹,而缩写则维持叙述的线性,只是线相当细。

省略的使用,使叙述出现明显的风格特征——它可以显得片断零乱,断断续续,也可以显得前后完整井然有序。

没有省略,就不可能有叙述,因为选择性是叙述加工中最基本的一环。中国传统白话小说在这问题上似乎尽一切可能保持叙述线性的完整。《水浒传》第七十回,燕青坚持要去泰山比相扑,宋江不得不同意:

当日无事。次日宋江置酒与燕青送行……

这二句实际上都是省略,但用的是很特殊的方式。下句接一“次日”,就说明该日没什么可叙述的,已经构成了明省略。“当日无事”实际上是一句高凝度的缩写。下句的叙述似乎有事可说,实际上梁山任何人来人往都设宴,这句也等于什么都没说,只是用来代替省略。

《水浒传》第二十回,王婆硬把宋江安排到阎婆惜床上,然后是,“婆子下楼来,收拾了灶上,洗了脚手,吹灭灯,自去睡了。”这些全不干正文,可是金圣叹评为“细婉之文”。

再举《水浒传》一例。第四十六回,被石秀与杨雄惨杀的潘巧云和迎儿尸体在山上发现,全城大惊,官府下令缉捕:

潘公自去买棺木,将尸首殡葬,不在话下。再说杨雄石秀离了巢州地面,在夜宿晓行,不到一日……

这两件事在叙述者看来都是该省略的,所以连续用了“不在话下”、“不则一日”这样的指点干预,表示本不必说。然而,两个省略都用缩写来表达。

我们可以把这种替代省略称为“填充”。白话小说的传统做法实际上是以明省略代替暗省略,以填充代替明省略。填充实际上是对无关紧要的情节做高度缩写,似乎一定要把全部时间向读者交代清楚。万一线索分叉,不得不搁置,也得-用“不提”、“按下不表”来说明,以维持叙述线性。哪怕在白话小说的最佳作《红楼梦》中,也充满了这种“填充”。第二十四回:

那天已是掌灯时候,贾芸吃了饭,收拾安歇,一宿无话。次日起来,洗了脸,便出南门大街……

这整段全是“填充”。实际上,上文说到的重复直接引语以代替间接的总结,也是一种维持叙述充分线性的努力。

总的看起来,白话小说有一种“时间满格”,即在叙述线上的所有的时间,不管有事无事,都至少提及,不省略任何环节。这当然只是一个印象。实际上,任何述本不可能全部说到底本中自然状态的时间,只是中国传统白话小说有其特殊的拒绝省略方式。

在这样的小说中,唯一能把叙述线性切断的似乎是另一条情节线索。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白话小说也用了很大力气维持线性。经常我们可以看到在线索交叉时,有长段的指点干预说明分叉的安排。《水浒传》第四十九回宋江准备三打祝家庄,吴用献一计:

宋江听了,大喜道:“妙哉!”方才笑逐颜开。说话的,却是什么计策,下来便见。看官牢记这段话头。原来和宋公明初打祝家庄时一同事发,却难这边说一句,那边说一句,因此权记下这二打祝家庄的话头,却先说那一回来投入伙的人乘机会的话,下来接着关目。

如此不厌其烦地交代时间接续方式,用了许多指点干预,无非是再三证明时间上已全部交代清楚,并不是真害怕读者会搞不懂,而是借此机会强调线性叙述的完整。另一些《水浒传》版本就简单地用了一句:

原来这段话正和宋公明初打祝家庄时一同事发。

虽短,但不可少。白话小说中,凡中断情节线索,无论是情节交叉还是省略,几乎都有指点干预加以说明。

“时间满格”必然造成“细节满格”,有时间意义的细节巨细不遗,使一些不具时间意义的细节也搜罗进来。像下列这样的叙述段落在传统白话小说处处可见:

走出两个皂隶来,少不得是叫作张千、李万。

同类推荐
  • 禁毒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七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禁毒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七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稿是由上海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编的禁毒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的论文集,从吸毒行为分析、法规政策思考、戒治方法研究、社会工作实践、路径模式创新等五个方面总结了禁毒研究的成果,专业性强、科学性强、指导性强。
  • 萧红文集:呼兰河传+后花园+白面孔(套装共3册)

    萧红文集:呼兰河传+后花园+白面孔(套装共3册)

    本套装包括:《呼兰河传》包含萧红两部小说。《生死场》是萧红的经典名篇,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于生的坚强、于死的挣扎。《呼兰河传》是其自传体小说,以率真细腻的笔调,再现童年时代东北农村的生活《白面孔》为萧红散文合集。《后花园》收录的是萧红短篇小说,包括其第一篇小说《弃儿》和最后一篇小说《小城三月》。书中所涉多为弱势人物,或描写他们的爱情,或讲述他们的抗争,或摹状庸常生活里的麻木……题材广泛,主旨多样,按创作时间的先后加以编排,全方位展示了萧红在文学上的开拓尝试。
  • 我想与世界有一点不同

    我想与世界有一点不同

    用20个故事书写青春的气息,离散的人,少年时期特有的迷茫与彷徨,是青春平等地赋予每个人的爱与痛的勋章。它让我们确信:每个梦想纵使微小如萤火,精心灌溉以爱,以信仰,以赤诚,时间终将让它们绽放独一无二的光芒。故事里的他们把过往勇敢地摊开,脆弱而倔强,真实有力量。没有显赫登场的身份,没有传奇叠起的际遇,只有平凡长情的坚守。纵然这一生拼尽全力,也不过完成了最普通的生活,“繁星照亮夜空的一瞬,便是萤火全部的向往。”
  • 时间会给你答案

    时间会给你答案

    我们哭过、疼过、迷茫过,但总有一天会以另一种方式得到补偿。有的人,是拿来成长的;有的人,是拿来一起生活的;有的人,是拿来一辈子怀念的。所有你苦苦追寻的,时间会给你答案。
  • 三余堂散记

    三余堂散记

    推荐一商震本性是诗人,诗人的性情、才气、胆识,诗人的思绪绵延、情思丰沛,甚至诗人的醉意、童心与悲伤,都可在《三余堂散记》读到。推荐二出没典籍,触摸现实,是笔记体随笔最常挥洒的空间。《三余堂散记》亦然,上起《左传》《史记》,下抵诗酒酬唱,一则一则记下,读者可随时随处随意翻阅,偶得一二,乐不可支。诗人以笔记的方式写诗论,因其发散性思维,也因其不时的灵光闪现,历来都兼具了思想性与可读性,颇值一看。商震在《三余堂散记》中,出没于中国古典文论与当下生活现场,全书有仙气、有地气,也有锐气。合而观之,则是以性情胜。有性情则有活色,有活色必能生香;活色生香。
热门推荐
  • 人间行道

    人间行道

    多少宇宙,万载绵延。善人怀正气,道义永长存;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 斗罗之蓝电永存

    斗罗之蓝电永存

    推荐新书——《我不过东海一介白衣》
  • 鱼龙劫:靖康英雄传

    鱼龙劫:靖康英雄传

    小说围绕着靖康之变,浓墨重彩地描述了朝代更迭、波澜壮阔的时代浪潮,大军对垒、金戈铁马的战阵厮杀,勾心斗角、忠奸较量的庙堂交锋,诡譎奇异、尔虞吾诈的江湖风云,还有众多江湖儿女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安危,忠肝义胆、前赴后继地同武林败类和异族凶顽英勇搏杀的壮举,此外,还有矢志不渝、凄美婉约的爱情描写。小说中的历史元素较浓,主要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基本上遵循历史真实,北宋的徽宗、钦宗、南宋高宗赵构、李纲、宗泽、蔡京、李邦彦以及金国东路军元帅完颜宗望等重要人物,在书中都有栩栩如生的本色表现。
  • 伯乐相马集

    伯乐相马集

    通过一系列故事的叙述,使读者能够明白人生真谛,从而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 末世之僵世尸界

    末世之僵世尸界

    轮回之间,是谁打开禁闭的大门。一次偶然的失误,是否是命运的安排。一切的一切那么匪夷所思。人类……终将毁灭……天地间一片黑暗……突然出现了光,一片闪亮的光,从天而降的4位异能少年,能否扛起拯救世界的大任……让我们聆听这末世序章的旋律……这未完的旋律啊……——序章————作者:刀龙
  • 高三那年的人和事

    高三那年的人和事

    沈辛月:“我差,我会努力!我不愿做攀缘你的凌霄花。我愿做一株木棉和你并肩而立。”聂远航:“此生我在哪,你在哪!即使考不到一个学校也要同城,记住了!”老大:“那只淡紫色的唇彩是我今生最美的回忆。”苏灿:“老大,我在新西兰等你。“张丽:”复读那年我会给你写信,把我对你的思念写进字里行间,但!我不会给你寄信,除非遇到考试名次进步!“
  • 鹰巢

    鹰巢

    “鹰巢”是巴萨尔穴居之地,也是“巴萨尔集团”的神经中枢。巴萨尔带领集团从事非法勾当,但同时也是许多弱小平民的保护神,深得人们爱戴。巴萨尔父亲文革中被害,他的成长历尽沧桑。改革开放后,巴萨尔下海经商,当他蓄积的木材被大木材商田成祖借助官场势力强行剥夺,巴萨尔开始报复,使其整个团伙彻底覆灭;当他有了巨额资产积累,决定进入高速公路建设市场和汽车销售与配件供应市场,又同崔风景、赵子强两个黑恶势力团伙展开了激烈的市场博弈,几乎死于非命;为创建太阳山野生动物森林公园……在这里我们看见官场的政较量、商场的利益黑幕、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情仇、黑恶势力团伙之间的殊死较力,充满了惊险与变数、阴谋与算计、欺诈与杀戮。
  • 天价冷妃:王爷要淡定

    天价冷妃:王爷要淡定

    【本文纯属虚构】她,蔚蓝七,穿越到陌生的朝代,分明是有着煜王府王妃的头衔,却一再被指责卑鄙无耻,不要脸,说她原本是个卑贱的丫头,如今攀上太后,想飞上枝头做凤凰。他,邪魅妖孽的煜王爷,可以对脸上留有疤痕的侧妃关怀备至,体贴常伴,让所有人羡慕不已,却唯独对她蔚蓝七冷嘲热讽,满心厌恶。他可以笑里藏刀,话中带刺,他可以随时将体贴的夫君,演得得心应手,却次次伤得她体无完肤。逃吧,她蔚蓝七不吃哑巴亏,更不会替这具身体的主人偿债。第一次被抓,包袱里粉碎的瓷器,扎得她鲜血直流,第二次被抓,他不惜大刑伺候……她不明白,为什么他如此厌恶她,却不肯大发慈悲的放过她。直到一天,她无意间发现自己屋内暗格里的铃铛,取出铃铛内的棉花,好奇地轻微摇晃。他竟然踉跄着闯入她的屋子,神情异常。“不许摇!”第一次他如此的动怒。“我偏摇,我要离开这里!”他再也难以忍受蛊的折磨,将正欲逃走的蔚蓝七一下扑倒。“这是最后一次,你下的蛊毒一解,你有多远滚多远,休想本王再碰你!”感觉浑身疼得要被捏碎一般,无法反抗,蔚蓝七恐慌得浑身颤抖,泪水打转,nbsp;
  • 依忆文灵

    依忆文灵

    是对过去的回忆,是遗忘的懊恼,是长大后的懵懂。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1)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